研究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2
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摘要:目的,针对当前骨科手术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具体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调查研究选举的是过去一年内来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100名病人,这些病人根据入院手术的先后顺序共分为两组,前50人为干预组,后50人为常规族。
对于干预组的病人采取的是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而另外的常规组则是采取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方法,对两组的具体护理情况以及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在手术治疗完成之后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的干预组病人整体的生命质量要明显的高于常规组,另外干预组病人发生手术感染的概率也要低于常规组。
结论,为了全面的提高骨科患者手术之后出现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就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病人的各种炎症指标,同时也可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
关键字:手术室;护理干预;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引言针对于骨科疾病的治疗,采取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病人的治疗水平,很多的骨科手术对于病人会造成较大的创伤。
同时恢复时间比较长,由于伤口长期的暴露,很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的问题。
同时在手术之后如果病人的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或者存在无菌操作不规范的行为都会造成缺口感染问题。
临床研究可以发现,如果患者出现了感染将会降低整体的手术治疗效果,甚至会造成手术失败,给病人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
所以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手术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感染预防措施。
尤其是在手术过程中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避免切口感染问题,提高整个手术的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举的主要是过去一年来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100名病人,这些病人共分为两组。
其中的干预组中有男性病人28人,女性病人22人,病人的年龄在21至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岁。
而另外的常规组中有男性病人26人,女性病人24人,病人的年龄在21至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3岁。
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骨科切口感染中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研究将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在预防骨科切口感染中起到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本院实施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护理工作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患者其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
结论:在预防骨科切口感染护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也能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骨科护理;切口感染;分析研究前言:骨科手术种类多种多样,重要的骨科手术类型主要有重建手术和修复手术。
这两种类型的手术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使用特殊材料固定患者骨折的位置,所以手术中创伤性伤口较大。
在骨科手术完成之后由于患者身体受到的创伤较为严重,所以不但恢复时间长,患者的切口也极易发生感染。
当切口出现感染时就会延长患者康复的时间,而将手术室护理合理应用在预防骨科切口感染护理中能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以此就能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中增强其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骨科患者8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
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48.4±5.3)岁。
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在(47.5±5.6)岁。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骨科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可以得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有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工作,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关注患者的脉搏、血压、心跳、血糖等各项生命体征,并在手术之后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1]。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无菌切口感染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选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予以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
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究组(40名患者)与参照组(40名患者)。
分别在治疗期间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与基础护理干预,记录并统计两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比较不同时间及切口长度对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探究组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总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
同时结果还显示,手术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高,切口长度越长,也更容易感染,但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
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骨科;手术室护理;切口感染发生率;效果骨折术后切口感染是骨科比较常见并的发症。
手术无菌技术不严格、出血过多、手术时间过长(超过3个小时)、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等都可引发切口感染[1]。
切口感染症状常表现为体温升高,切口局部红肿、疼痛、灼热,有炎性渗出液[2]。
切口感染后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延长恢复周期,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甚至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3]。
因此,必要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有重要的意义,介于此,本研究进行如下方面的研究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随机抽选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予以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
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究组(40名患者)与参照组(40名患者)。
探究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52.57±6.64)岁。
参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3.16±7.03)岁。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具可比性。
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骨科切口感染中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在预防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中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手术室护理干预)和参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结果。
结果: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采用手术护理干预进行骨科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且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借鉴价值较高。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骨科;切口感染;效果引言:骨科手术类型较多,可将其划分为两种,一种是重建手术,另一种为修复手术,由于骨科手术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骨折部位或者骨折处切口部位进行固定,此时要利用特殊性材料完成,另外骨科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1]。
此时患者对护理的需求较高,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导致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增加,从而引起较多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机体康复,导致恢复时间延长,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患者面临截肢的风险[2]。
因此,预防骨科切口感染中应积极的探索科学的护理方法。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的措施,并选择部分护理人员接受该方法护理,另一部分接受常规护理,统计结果后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从骨科选择70例患者分入手术室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各组35例患者。
所有患者的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52.97±4.28)岁,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选入参照组的患者接受护理期间采用常规制度和措施指导下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了解体征是否稳定,并提前进行相关处理预案的制定,对于术后活动不便的患者要给予全面、仔细地照料。
选入研究组的患者接受护理期间,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在患者接受手术前,护理人员要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将手术治疗的流程采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尤其是引流管和导尿管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要详细说明。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刘萍【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例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感染率37.50%,高于治疗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帮助患者康复.【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29【总页数】2页(P175-176)【关键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分析【作者】刘萍【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手术室,江苏连云港 22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骨科疾病包括尺神经损伤、风湿热等常见病,由于患者生活习惯不良、遭遇意外事故、遗传因素等的作用引发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临床上对骨科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骨科无菌手术,但手术后的切口感染对患者生活后患无穷[2]。
研究显示,引起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如手术室环境、外科手消毒等,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避免患者术后感染[3]。
本文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例实施骨科无菌感染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例实施骨科无菌感染手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16例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16例采取常规护理。
治疗组: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5~78岁,平均(50.31±5.97)岁,手术类型: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2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2例,半髋置换手术4例,全髋置换手术1例,尺挠骨骨折内固定手术3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4例;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6~76岁,平均(48.32±4.05)岁,手术类型: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5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1例,半髋置换手术2例,全髋置换手术3例,尺挠骨骨折内固定手术2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骨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骨科切口感染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备受关注,对于提高手术安全和减少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背景骨科切口感染是骨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切口感染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预防和控制骨科切口感染至关重要。
手术室是骨科手术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切口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手术室护理干预包括手术部位消毒、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室环境清洁等多个方面,其目的是减少手术室内的细菌污染,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针对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的研究显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而有的研究则认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切口感染没有显著影响。
有必要对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
2. 研究对象选择在本医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严重免疫功能障碍或其他禁忌症的患者。
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标准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手术室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和临床预后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4. 数据收集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情况、感染情况等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5. 研究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为切口感染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生存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
探讨骨科手术中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中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骨科收治的9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患者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45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效果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对照组更佳,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
结论:在患者骨科手术护理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明显提升,护理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科手术;手术室护理干预;切口感染;运用效果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的同时,还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对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骨科收治的9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患者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45例。
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2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6~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6.38)岁。
实验组的45例患者中,26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5~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6.67)岁。
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没有差异性(P>0.05)。
1.1.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实行全麻手术,患者无手术禁忌;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本研究取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2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合并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患者的心肺肾功能障碍;患有严重血液疾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
1.1.护理方法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在骨科中对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切口感染的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骨科患者,采纳“护理差异性”随机分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2例,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满意率较高,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4.28%,P<0.05。
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提高骨科患者的手术效果、预防切口感染,值得推崇。
关键词:骨科;手术室护理干预;切口感染;护理效果经研究显示,目前医院中实施手术较多的科室是骨科,术式分为重建手术、修复手术两大类,无论手术大小,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风险,且受手术暴露范围广、手术耗时长等因素限制,极易引起切口感染,发生因素较复杂,可能与患者免疫力低下、术后未遵医嘱用药、医院治疗。
护理环境等因素有关,未及时治疗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出现截肢、引起医疗纠纷,因此探寻经济、有效及可行的护理方法,逐渐成为医学界研究热点。
孙慧[1]学者认为,传统护理的重点是心理疏导、病房巡视、口头宣教等,疗效单一、忽视个体差异性,未得到患者青睐、认可,基于此,本研究分析骨科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切口感染的价值,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研究时段是2018.1-2019.12,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84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2例,观察组:男女比例是22:20,年龄23-75岁,均值是(45.81±14.62)岁;其中上肢手术11例,下肢手术12例,髋关节置换13例,复位内固定6例;对照组:男女比例是23:19,年龄24-78岁,均值是(45.96±14.54)岁;上肢手术12例,下肢手术13例,髋关节置换11例,复位内固定6例。
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行病情监测、心理疏导、体征监测及术后护理等。
观察组:对照组基础+手术室护理干预,①术前:1.术前1d 叮嘱患者行抗菌皂淋浴,脱毛膏处理手术区域的皮肤并清理干净,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检查术中所需的物品、器械及仪器,确保各仪器正常运行;2.术前访视掌握患者的病情,阐述预防切口感染的必要性、配合方式及注意事项,情绪较差者,予以鼓励、安慰及支持,消除顾虑、稳定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3.术前30min 调整手术室温湿度适宜,开启空气净化系统,提前30min预热手术台,与患者体温接近,参与手术的护士待无菌处理后,进入手术室。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79 期2019 Vol.6 No.79139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袁丽娟,周晓红(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800)【摘要】目的 探讨在手术室中,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实际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在本院的骨科进行治疗的手术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了38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观察。
并另选择了88例作为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对象,对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分析。
结果 试验组相比较对照组来说,前者在骨科无菌性手术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方面,有非常显著的降低,P <0.05。
而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研究发现,感染发生率是6.12%;切口局部分泌物培养出来的病原菌是27株,排名靠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3株(11.1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株(22.22%)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51.85%);通过分析表明,年龄大于等于60岁的患者,在手术前有糖尿病、手术时间接台手术大于等于3小时,是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P <0.05或P <0.01)。
结论 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有非常大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发生感染的概率,使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护理干预;感染因素【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9.139.02本次研究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分析了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