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应对新日本语能力考试的教学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高职高专旅游日语专业日语泛读课程教学改革摘要:目前没有日语专业的大专院校大多开设了日语泛读课程,作为日语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加之高职高专学生较之本科学生,在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都较弱的学情下,日语泛读课程并未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那么,日语泛读课程究竟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作用,应该相应地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本文拟以高职高专旅游日语专业为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日语泛读高职高专旅游日语教学改革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及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的日语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日语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学科。
有日语专业的院校大多开设了日语泛读课程。
阅读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外语能包含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中,读的能力大多是通过阅读体现的。
日语泛读课程的“泛”是指让学生广泛地涉猎各种体裁的文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中心思想,而不是像精读课侧重于对词句、语法的细微分析和讲解。
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加之高职高专学生较之本科学生,在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都较弱的情况下,日语泛读课程并未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那么,日语泛读课程究竟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作用,应该相应地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笔者作为从事日语泛读课程授课的教师,在了解泛读课程特点与要求的基础上,以高职高专旅游日语专业为例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课程的定位“日语泛读”翻译成日语,通常译做“多読”或“速読”。
日语泛读课程属于基础教学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范畴,是与基础日语、日语听说、日语会话平行的课程。
其特点不同于精读课程所要求的精而细,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阅读文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和中心思想。
虽然在精读课上,学生详细地学习了语法、句型及大量的词汇,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掌握,但由于教材、课时等方面的限制,所学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发展思考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在转型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加,学习日语的需求逐渐增加,而高校日语专业的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探讨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发展思考。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1.更新教材,关注实用性随着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日语的实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校日语专业教育需要更新教材,注重实用性。
教材内容应贴近生活,注重日语表达的真实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2.强化语言和文化的结合日语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高校日语专业的教育需要将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化,并且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开设实践课程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课程,高校日语专业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包括口语交际、听力训练、日语演讲等实践课程,并且注重综合应用。
通过实际的状况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日常交流和工作场合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高校日语专业的教育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等,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语言知识的传授,高校日语专业的教育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项目设计、实习实训等形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同时还要具备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高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技能。
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应对新日本语能力考试的教学改革摘要:高等教育阶段的日语学习人数早已突破40万人。
如此庞大的日语受教育大军当中,高职日语教育要从众多高等院校突围而出,日语能力考试证书起关键的作用。
针对2010年改革的日本语能力考试,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应对新考试模式的教学改革方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日本语能力考试;改革标准;教学改革一日本语能力考试的起源及现状
日本语能力考试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际教育协会在全世界范围内举办的大型语能考试。
日语能力考试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皆因其发起机构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际教育协会的财团法人都是日本文部省。
该考试始于1984年,1993年正式在我国实施。
是世界上公认的评价以及测试学习者实际日语习得以及运用能力的第一选择。
从参加日语能力考试的人数来看,近几年中国参考人数也接近了全世界报考人数的二分之一,超过35万之多。
下图是参加日本语能力考试人数的历年变动图:
参加日本语能力考试的人数众多,由此可见接受日本语教育的人数相比更为庞大。
根据国际交流基金2006年关于海外日本语教育现状的调查显示,在世界133个已经实施日本语教育的国家当中,中国是学习者人数位于第二的大国,约为68万人。
当年登记在册的日语
教育机构就已达到941所,其中高等教育占483所。
在高等教育阶段的日语学习人数约为41万人之多。
在如此庞大的日语受教育大军当中,高职日语教育如何能突围而出,使学生能够受到就业单位的欢迎呢?除了掌握基本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之外,日语能力考试证书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因为拥有日语能力考试二级乃至一级证书,是很多公司特别是日资公司和大型企业的准入门槛。
此时,无论是学制四年的本科生,还是三年的大专生,可以说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拥有较高级的日语能力考试证书,谁就有面试的机会。
二日本语能力考试之改革
自2010年起,日语能力考试进行新的改革,从日本语能力考试官网发布的信息来看,考试对应用型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
改革后的能力考试变化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以综合得分及各部分基本得分这二个分数来判定合格与否。
所谓基本分,即各部分的应得最低分。
若任何一部分没有达到基本分数线,综合分数即使再高,也会判为不及格。
2)从分数的分配上来看,听力和阅读的比重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听力部分,将从占总分的1/4提高到1/3。
能力考试难度大增,这对于我们高职院校应用日语专业的学生是一大挑战。
下图就是零起点日语专业本科生和高职学生参加日语能力考试的情况对比图:
综合上表的内容,我们发现高职日语专业的学生存在学时短,学
生素质相对较低,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欠缺等先天不足,再加上日语是零起点,所以充分的知识储备才足以让学生有信心去应对考试,所以太早参加考试,学生通过率并不理想,而太晚参加考试,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就要参加顶岗实习以及就业活动,现实条件也不允许。
因此,在日语能力考试进行改革的当下,难度大增的前提之下,要在有限的较短学习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通过日语能力考试,我认为高职学生应对日语能力考试的教学实践有必要进行改革。
这也正是本论的考察与研究的核心所在。
三应对新日本语能力考试的教学改革方略
1.新日本语能力考试改革参考标准
新日本语能力考试提供了描述“通过了不同级别的学习者能够干什么”的“Can-do一览”(详见国际交流基金的JF日本语教育标准2010),以便于学习者自我评估等等,同时也为用人单位判断应试者的日语能力提供更为直观的标准。
“Can-do一览”主要是借鉴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CEFR),把重点放在检测应试者运用日语解决交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这种面向行动的外语教学理念,把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看作是社会个体,这一个体需要在某一具体的社会行为范围内,根据特定的条件和环境,完成包括语言活动在内的各项任务。
同时,提出在活动中应用语言能够充分培养学习者
的交际能力,并为学习者提供一系列为了实现交际而必须完成的任务单。
2.应对新日语能力考试的教学改革
因应日本语能力考试改革的参考标准及其变化之处,本次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提高阅读和听力能力来测试会话应用能力,注重在平时教学中考察学生实际运用日语的能力,并在有限的学习期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职日语专业学生的N2及N1的通过率,使绝大部分同学在有效地提高实际日语运用能力之余都能获得进入日资等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准入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