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地理上册 3.3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新版)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水资源的季节变化特点,培养学生关爱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水资源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水资源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学会阅读水资源分布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水资源的季节变化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关爱水资源的意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水资源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图表教学法: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地图、图表、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2.呈现(15分钟)呈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讲解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季节变化特点。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的自然资源”是介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独特内容,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中国的水资源”是其中的一部分。
水资源的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与每个同学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学习本节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尤为重要。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区分布悬殊、时间分配不均、节约和每一滴水。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开放性的知识结构给学生更大的开拓空间。
故而,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主要以三个部分内容为主:一、地区分布悬殊;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对策:跨流域调水。
二、时间分配不均;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对策:兴建水库。
三、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措施是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有序的分配教材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二、学生分析根据初二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合作意识强、求知欲强、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在读图、析图方面需要继续培养,使学生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读图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资源;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1、我国水资源的工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对策。
通过了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现状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地图叠加分析和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地理现象原因的初步探究。
地理:33《中国的水资》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教目的1.掌握我国水资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习我国水资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生认识水资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重点1.水资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教难点:水资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媒体我国水资地区分布示意图讲授提纲一、我国水资的利用二、我国水资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1.地区分布状况及其成因2.季节分配状况及其成因3.水资的时空分布对工业、农业和城市的影响三、解决水资问题的途径1.解决水资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2.解决水资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兴修水库3.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防止水污染四、水能的分布与开发1.我国水能的分布2.葛洲坝和龙羊峡水电站教过程[]导入新课[提问]1.什么叫水资?(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水。
就目前状况看,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是可更新资还是不可更新资?为什么?(属可更新资。
因为水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的。
)大家知道水资对人类十分重要,我们今天就习我国水资的特点。
习新课第三节中国水资一、我国水资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板书][读图练习]读“我国水资地区分布图” [](1)在外流区中,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其南、北河流的径流量有何不同?(北少、南多)(2根据以上的分析,说明我国水资在地区的分布方面有什么规律?(内少外多,北少南多)[。
] [教师归纳]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总量少。
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丰富。
建国以,我国华北地区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粮食普遍增产,用水量也随之大增。
再加上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猛增,所以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案例和数据,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基础知识,对于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分布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以及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2.教学难点: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水资源案例,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情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水资源图表、案例和数据,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水资源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准备水资源保护的相关宣传材料,以便在课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差异。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水资源的相关图表和数据,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等基本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让学生结合地图,找出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和贫乏的地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提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地形、气候等基本情况,对于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和利用等方面有一定认识。
但对于水资源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理解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状况和保护措施,掌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状况和保护措施。
2.难点:水资源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含有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的课件。
2.教学道具:水资源分布图、水资源利用图等。
3.参考资料:关于水资源的相关论文、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我国水资源的美丽景色和丰富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状况和保护措施,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水资源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讨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八年级地理上册3.3中国的水资源学案新版湘教版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一、抽测反馈1、我国国土广阔,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所以“ ”是我国基本的国情。
2、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面积广大,比重小,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二、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2、认识水资源的珍贵,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三、自主学习(学习教材P73-77页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书上圈点)时空分布不均1、中国水资源空间(地区)分布特点:多少,多少2、成因:受影响,降水多少3、中国径流带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分为带、带、带、带、带。
丰水带:青藏高原部,云南、广西、广东省部,台湾岛、岛、福建省、浙江省。
多水带:秦岭—淮河以南广大地区平水带:平原、平原、黄土高原。
少水带:高原东部,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及新疆部。
缺水带:高原西部,塔里木盆地(新疆部)。
4、时间(季节)分配不均:多,少,变化大。
兴建水利工程1、解决水资源地区(空间)分布不均问题是。
南水北调:将水调入、地区。
2、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大的问题是。
主要水利工程(1)黄河干流最大:(2)全国最大:(位于)3、读图P94页4-21中国主要水电站分布,完成表格内容。
节约用水用水,用水,保护,防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达标检测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 A 跨流域调水B 防治水污染C 兴建水库D 节约用水2、解决北方缺水严重的问题,我国正在着手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是() A 西电东送B 南水北调C 西气东输D 长江三峡3、下列位于我国少水带的城市是() A 兰州B 哈尔滨C 乌鲁木齐D 长沙4、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西线调水主要是解决下列哪个地区缺水问题 A 华北地区B 东北地区C 西北地区 D 京津唐地区5、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表现为() A 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 B 东部少西部多,南方多北方少 C 东南多西北少,东北多西南少 D 山地多平原少,内地多沿海少6、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A 夏秋多、冬春少 B 秋季多,春季少 C 冬春多、夏秋少 D夏秋多、冬春少7、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 A 解决我国江水季节分配不均B 解决东北平原的淡水缺乏问题C 解决我国淡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D 南水北调即把珠江水调到我国北方地区。
《中国的水资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2)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3)从生活实例出发,了解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意义;(4)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温故知新等多种方法,学习我国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严重污染和浪费的现象,让学生明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才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点】(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2)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教学难点】水资源的分布特征,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图片:第一张是三峡大坝,第二张是我国江南地区,第三张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人们到很远的地方用驴运水,第四张是华北地区春旱的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差异很明显。
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水资源。
二、新课学习(一)地区分布不平均展示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图提问: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分为哪几个带?这几个带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差异?(学生回答)明确:我国水资源分为五个带: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缺水带。
在地区上的分布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提问:为什么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展示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图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看图回答)明确: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填表:对照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图和中国地形图,完成表格。
展示我国北方、南方、黄淮海地区的耕地和河流径流量的比较图提问:说说哪个区域用水最紧张?为什么?(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黄淮海流域用水最紧张,该区域耕地比重大,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总量较少,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用水十分紧张。
明确:人口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总量是不会增加的。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案一、教材分析《中国的水资源》是湘教版八班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中国的水资源》是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细化,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是人类最基本最贵重的自然资源。
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进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本节内容它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学问,无论是在学问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增加爱护与节省资源的意识,激发爱国情操。
二、学情分析八班级同学已经具备肯定的地理学问和分析推断问题的力量,加上八班级同学好动、古怪、好表现、学习热忱较高的实际,引导他们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他们表现才智的机会,遵循“全体参与,分层优化,准时反馈”的原则。
由于本节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所以在教学中对同学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不再插手,对于同学不生疏或不了解的内容,老师应当供应资料、合理置疑,引导同学发觉问题、合作学习,最终达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目的,要使每一位同学不论成果好坏,通过乐观动脑,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三、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进展的影响。
2.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缘由。
3.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同学小组探究活动,培育同学的团队意识。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河流学问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育同学学问迁移的力量,以及培育同学通过地图猎取地理信息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训练同学树立格外珍惜、合理利用、提倡节省的资源观,培育资源爱护意识。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学习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难点】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分布特征2.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情境导入】【学生自学】任务一:阅读课本P73“时空分布不均”图文部分内容,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1.地球上绝大部分水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资源一般指__________资源,它绝大部分为________________,3.目前人们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仅占全球水资源的______%.4.衡量一个地方水资源的多少是依据该区域内河流径流量的多少来进行的,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的特点。
5.我们徐州在水资源供需状况上属于哪个带?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水土资源配合不佳的地区是。
7. 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也不均匀,具有的特点。
8.联系已经学过的气候河流知识,解释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任务二:阅读课本P75 “兴建水利工程”,图文部分知识,完成相关习题。
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可以通过兴建水利工程设施来实现。
1.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可以通过,把水资源丰富流域的水调到水资源短缺的流域,以弥补缺水地区的用水不足。
著名的调水工程有,就是把______ 水系的丰富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_______地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调水路线,其中利用京杭运河的路线是_____线。
2.解决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衡,可以通过,比如长江干流上的黄河干流上的。
任务三:阅读课本P77“节约用水”图文部分内容,完成相关习题。
1.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才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结合P77-P78活动1,2,3,4思考并总结,我们如何在生活生产中更有效的节约水2.水污染也会导致一部分淡水失去了使用价值,加剧缺水,所以要防治水污染【合作探究】活动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1.小组内相互检查“学生自学”中的“任务一”,并熟记。
地理: 3.3《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湘教版八上)教育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使学生认识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3、使学生知道我国水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状况。
能力调练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意识。
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
美育渗透点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解决水资源不足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水资源及其他各种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惜水、节水的新观念,使惜水节水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和美德。
2、教学中指明:丰富的水能开发,规模宏大的水利枢纽的建设使秀丽的山川锦上添花,而清洁的水源,又在默默地美化人们的生活,由此让学生联想到美无处不在、无处没有。
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要为美化我们的生活而努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2、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难点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入境生趣学生阅读“非洲东部干旱”和“缺水的华北”材料后,讨论此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小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
自学释疑水资源储存在哪里?“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图,请大家思考地球上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是怎样循环的?找一名学生利用投影片“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图,给其他同学讲解。
海洋上的水受热蒸发形成水汽,上升到空中,然后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在一定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上,然后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再回到海洋里,这就形成了地球水的循环。
请学生继续看“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图,思考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分布在哪里?如果船舶在海洋上遇难,漂流到荒岛上的人,首先要寻找什么,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分布在海洋里,约占96%,漂流到荒岛上的人,首先要寻找淡水。
的气候与河流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气候、河流知识,结合图
似性,需要注意的是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除与降水有关外,还与蒸发.要求学生分析我国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冬
由于不同年份夏季风的强弱不同,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跨流域调水。
(意思不偏离“把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
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周”,我国节水办公室曾向全国公开征集国家节水标志。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收
题的有效途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
.设计一个节水标志,看谁最有创意?(课堂限时进行,说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