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题:2018年全国Ⅱ卷历史第42试题课件 (共22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285.69 KB
- 文档页数:22
历史试题 第1页(共4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4页)绝密★启用前|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
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
这表明西周初年 A .出现新旧并存的政治制度 B .推行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需要 C .沿袭商朝分封诸侯的传统D .实行的政治制度强调血缘关系25.《宋辽金元史新编》中说道:“这一时代(宋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B .士大夫阶层追求大雅意境 C .宋代的审美观发生了变革D .国家主要统治思想的转变26.民间机户明初即已存在,明中叶以后数量大增,不仅存在于城市,也存在于乡村,并促使一批丝织业市镇的形成。
这说明 A .丝织业最先出现雇佣关系 B .民营丝织业技术发生变革 C .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D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27.金田起义后,太平军所到之处,尽扫孔庙和孔子牌位,并将儒家经书斥为“妖书”。
孔子在当时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儒学不可动摇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太平天国的这一做法旨在 A .推进反清斗争 B .巩固新生的天国政权 C .打击儒家思想D .树立拜上帝教的权威28.某学者说:“华夏文明的实力已经消残殆尽……没有承担起继承并发扬光大历史文明的责任,甚至对悠悠历史文明予以了不可原谅的打击和破坏,是出现文明断层的根本原因。
2018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24.(2018·全国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分析】本题意在引导考生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尧、舜、禹、汤传统上被尊为“圣王”,各有其功业与政治特色。
试题引用《史记·殷本纪》中关于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正确选项设定为A,既是史书记录的主旨,也考查了考生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联系夏商为农业社会的史实,若考生具备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不难排除干扰项。
25.(2018·全国Ⅱ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B)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分析】本题的情境为西汉文景时期的农、商矛盾,考查的是主干知识“重农抑商”的相关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为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受阻,所以正确答案选 B。
当时虽然有士地兼并等现象的发生,但是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国家还是实行重朿抑商政策的,故 A 选项错误。
粮价低一定程度上确实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但这只是题干中的部分信息,并非本题的主旨,不能将题的多数信息摈弃不用,对农、商矛盾视而不见,故 C 项亦不选。
税收是国家行为,商人是无法操纵的,故 D 选项也错误。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历史Word版含解析C.国家财政困难,需要加强财政收入D.政府对商业资本的控制力不足答案】D解析】题干提到了西汉文景时期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这说明政府对农业有很大的扶持力度,所以A 不符合题干;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也不符合题干,故排除B;国家财政困难,需要加强财政收入,这个选项与题干不符;而D选项表明政府对商业资本的控制力不足,这导致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符合题干。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试题以西汉文景时期的物价、税收、土地兼并等问题为载体,考查以农业税收和商业资本关系的历史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
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反映出当时”,这是提示考生从题干所述历史事件中找到当时的历史问题,并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有哪些表现?请简述。
答案】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表现为:①农民起义不断,其中以XXX领导的大西起义最为有名;②官僚贵族腐败,官吏贪污,民间反感官府的剥削和压迫;③商业资本的迅速发展,使得富商大贾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和实力,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④外族侵略不断,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满族的入侵,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简述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的表现,答案中列举了明朝中后期的农民起义、官僚贵族腐败、商业资本的发展以及外族侵略等问题,答案简明扼要,符合题目要求。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和概括能力,试题以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动乱为载体,考查以明朝社会矛盾和动乱为代表的历史事件,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
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请简述”,这是提示考生要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不要过多展开,否则会浪费时间和答题空间。
绝密★启用前|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从战国时期商鞅管制粮食贸易的“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的政策,反映了A.国家保护和发展国营商业B.官府放宽盐铁和粮食交易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战国与汉期经济政策一致25.有学者指出,中国选择皇位继承人的主要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从而常常把不能胜任君主这一“至圣至明”角色的幼童、白痴和昏庸无能之徒推上皇位。
这段话揭示了A.君主政体的缺陷B.皇位世袭制的弊端C.宗法制度的桎梏D.中央集权制的危害26.下表是唐朝官修六史(唐太宗时期共修订八部史书,另外两部为私人修撰)及主要作者简表。
据此可知A.官修史书利于私家史学发展B.唐太宗通过修史来借鉴历史C.官修史书真实客观反映历史D.官修史书修撰方式的多样化27.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往往围绕具体的“事”与“术”展开,徐光启等中国古代科学家也往往侧重于研究农业的基本操作方法,专注于农业发展之“用”与“术”的学说。
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科技A.重视逻辑推理B.重视对经验的总结C.注重实用性D.注重对事物本质的探索28.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林则徐认为“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Ⅱ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B】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C】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D】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5.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4分)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
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4分)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4分)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泉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5.(4分)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硫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己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6.(4分)1923年底,孙中山认:“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全国卷2)本试卷8页,17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