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胆管癌症状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肝门胆管癌可发生于胆管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肝外胆管系统,包括胆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
当肝门胆管癌发展到晚期时,癌细胞会通过各种途径扩散转移到其他脏器组织,患者不适症状也越来越明显,有不少患者会总是出虚汗,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和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缓解,那肝门胆管癌患者晚期出虚汗怎么办呢?肿瘤本身就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当病情到了晚期时,癌细胞生长增殖的速度较快,对机体的消耗也会更大,而患者又普遍存在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摄入的饮食减少,无法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贫血,甚至还会出现恶病质,身体虚弱容易出汗;多数患者会出现癌性发热,或者感染导致发热,体温较高,待退热以后可能会出虚汗;当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时,机体受损,身体也会变得虚弱,也会出虚汗。
肝门胆管癌晚期患者出虚汗如果过多,可能会导致体内一些营养、电解质的丢失,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也会更大,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缓解。
肝门胆管癌晚期患者身体虚弱,在饮食方面一定要加强营养,均衡饮食,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机体所需的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多吃牛奶、鸡蛋、瘦肉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改善患者体质,增强体能。
除了饮食的调理外,患者还应及时将中医纳入治疗方案中。
中医认为,患者出虚汗,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的,中医在治疗时,以扶正补虚、固本培元为原则,扶正元气,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出虚汗的情况,增强患者体能。
同时中医还能减轻手术的创伤,缓解放化疗的副作用,促进机体的恢复,患者出虚汗的症状也会有所好转,提高生存质量,还能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对患者的伤害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中医,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胆管癌病例报告
一、引言
胆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肝内或肝外胆管,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胆管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其预后相对较差。
本文将介绍一例胆管癌病例,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内容。
二、病史
患者,男性,65岁,因上腹疼痛伴进行性黄疸,持续数周而就诊。
患者既往无明显家族史和遗传性疾病病史,无重要外伤以及手术史。
三、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多为隐痛性质,伴有进行性加重。
疼痛常放射至背部,并伴有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出现进行性黄疸,皮肤与眼黄染,粪便颜色变浅,尿色深黄。
体格检查发现肝脾肋下可触及,肝掀词及Murphy征阳性。
四、影像学检查
4.1 超声检查
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内胆管显著扩张、胆管结石提示,同时还有胆总管明显扩张。
超声荧光内镜显示弥漫性胆管壁增厚、
胆管腔内无明显息肉或溃疡。
4.2 CT扫描
患者进一步行腹部CT扫描,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大小约1.2cm。
胆总管扩张,直径约为2.4cm,同时显示胆总管近端存在一肿块,大小约为2.5cm,未见明显胆管结石。
另外,腹腔淋巴结也呈现不同程度肿大。
五、治疗
5.1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患者被确诊为胆管癌。
5.2 手术治疗
考虑到患者手术耐受性及病变的扩散情况,患者接受了胆管癌
的手术治疗。
手术过程中,行了胆总管切除、胆管重建术等。
术后,患者顺利恢复,手术切缘无癌细胞侵犯。
5.3 辅助治疗。
胆管癌的早期信号有哪些?
一、概述
说起胆管癌,相信大家是比较熟悉的,胆管癌这种疾病所造成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患者在临床上都会感觉到上腹部出现不适的症状。
胆管癌主要是原发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和胆管下端的胆管,出现的是一种恶性的肿瘤,发病的原因和胆管结石,原发性的硬化性疾病都会有着直接的关系。
那么胆管癌在出现的时候症状和体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下面了解一下。
二、步骤/方法:
1、在临床上,患有胆管癌的患者都会引起食欲不振,它会日渐消瘦,患者都会引起瘙痒的表现,同时也会有发冷或发热的症状,还会出现阵发性的腹痛和隐痛,最常见的症状就是黄疸,黄疸是胆管阻塞所引起的症状。
2、胆管癌的患者也会引起腹痛,在吃完东西之后,上腹部会明显出现不适的症状,或者是剑突下出现隐痛或不适的表现,右上腹部会明显的出现绞痛,这主要是神经受到侵犯所引起的症状,能够在黄灯之前和黄疸之后出现。
3、胆管癌也会造成患者出现发热的表现,主要是梗阻胆管内出现的炎症所造成的,不过发生率会比较低一些,患者都会引起应有合法的体重,也会明显的减轻,全身的皮肤都会出现瘙痒,少数的患者出现门脉高压的表现。
三、注意事项:
以上主要是说胆管癌的症状表现,通过了解胆管癌这种疾病,能够在生活当中及早的发现,及早的对症治疗,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另外患者也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起居。
胆管癌精美图解胆管恶性肿瘤与胆管癌这两个词一般通用。
原发性胆道肿瘤在美国每年每100,000人口中约有一例。
这些恶性肿瘤的95%以上是肝外胆道系统的胆管癌(上皮腺癌)。
这种癌在男性中稍多于女性(1.3:1.0),通常殃及五十至七十岁的病人。
图1胆管系统在体内的位置[+]概论胆管癌的临床症状取决于肿瘤的解剖位置。
肝门胆管癌(肿瘤位于左右肝管汇合处)的病人最可能出现黄疸﹐搔痒﹐腹痛﹐发热﹐体重减轻和/或进行性衰弱(图4)。
周围胆管癌(肿瘤起源于肝内小胆管)的病人可能只出现不明显的腹痛﹐不可解释的体重减轻﹐衰弱﹐和日趋严重的疲乏。
黄疸和搔痒可能要到病程的相当晚期﹐有节段性胆管梗阻时才出现。
远端胆管癌(肿瘤涉及肝外胆管)的病人通常早期就有没有腹痛的黄疸和搔痒。
这些病人的体格检查一般可触及扩大的胆囊(Couvoisier症象)。
症状Symptoms图4胆管癌的常见症状胆管癌可能发生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情况下而难以诊断。
提示潜在癌肿的线索包括难以治愈的狭窄﹐或肝功能生化检查结果的突然恶化解剖Anatomy肝脏起源于腹胃系膜﹐肝脏只有后、上表面处于那个结构的外部。
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将肝脏与前腹壁相连。
小网膜将它与胃相连﹐冠状和三角韧带将其与膈肌相连。
肝脏的膈肌面光滑无特征﹐它与右肾﹐肾上腺﹐下腔静脉﹐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胃相接触的脏层面有一系列凹陷(图5)。
http://hopkins-/images/shared/disease/database/shared_13406_liver%20anatomy.swf图5.正常胆道解剖及其周围结构肝脏可以从血供﹐肝细胞﹐Kupffer细胞﹐和胆汁通道的角度被认识。
肝脏从门静脉和肝动脉接受血供﹐前者提供总共1500mL/min中75%的流量。
每支血管的小分支(终末门微静脉和终末肝微动脉)在门管三联体进入每一腺泡(图6)。
汇入的血液然后进入肝血窦﹐在肝板和肝细胞之间交换营养物质。
第18卷2009年第4期12月河南医学研究HENANMEDICALRESEARCHV01.18No.4Deeember2009文章编号:1004-437X(2009)04-0368-04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Thetreatmentofhilarcholangiocarcinomaprogress王向阳(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外六科安徽芜湖241001)肝门部胆管癌在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黄胆,骚痒和腹痛。
影像资料显示:①肝脏肿大;②胆囊不肿大或萎陷;③肝内胆管扩张;④肝管分叉部梗阻。
凡具有以上的典型症状者,95%以上为肝门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C)。
治疗手段中放疗、化疗效果不佳,外科手术治疗HCC治的首要选择。
1胆管癌生物学特性目前对胆管癌的认识与以前已大为改变,近年来低分化占的比例明显升高。
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是影响胆管癌愈合因素,癌细胞分化程度与其有重要影响意义。
同消化道腺癌的一般规律相似,高分化腺癌或管状及乳突状腺癌者预后要明显优于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
HCC的转移途径有局部浸润、血管侵犯、淋巴转移、神经侵犯,腹腔种植五种行式。
而浸润转移的发生与胆管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淋巴转移和“嗜神经生长”的生物学特点是肿瘤的发展转移的主要途径,严重影响病人预后。
2肝门胆管癌分型Bismuth等…于1975年提出并于1955年做出修改的Bismuth.Corlette分型,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HCC的分型方法,此分型是以肝外胆管癌多数沿胆管壁自下而上浸润性生长为特征。
I型:胆管癌局限于肝;II型:胆管癌侵及汇合部并累及左右肝管开口;HI型:胆管癌已侵入肝内一、二级胆管,其中Illa型为胆管癌侵及右肝管,Ⅲb型为胆管癌侵及左肝管;1V型:左右一级胆管均被侵犯。
此分型能够很好地反映癌肿解剖部位,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重要参考。
收稿日期:2009一11-09;修订日期:2009—11.16作者简介:王向阳(1974一),男,安徽芜湖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肝胆疾病的研究。
肝门部胆管癌的MRCP表现
杨连海;韩悦;廉宗澂;应援宁
【期刊名称】《天津医药》
【年(卷),期】2004(032)006
【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HC)的诊断作用.方法:分析总结了26例HC的MRCP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MRCP对HC 梗阻水平的定位准确性达96.2%,对HC病变范围确定的符合率为76.9%.总体上HC的MRCP表现包括阻塞、狭窄或充盈缺损.依据大体病理学类型,其MRCP表现如下:息肉型表现为充盈缺损;结节型表现为胆管阻塞;硬化型多表现为胆管阻塞,亦可呈线样狭窄;浸润型多呈不规则线样狭窄,个别亦可表现为胆管阻塞.结论:MRCP可反映HC的大体病理学特点,但对其定性诊断价值有限.MRCP对病变位置及病灶沿胆管向肝脏方向累及范围的确定较准确,对外科手术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作用.【总页数】3页(P342-344)
【作者】杨连海;韩悦;廉宗澂;应援宁
【作者单位】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8
【相关文献】
1.用MRCP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观察 [J], 高松
2.MRCP在肝门部位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J], 王德银;戴志明;陈义伟
3.肝门部胆管癌的MRI及MRCP的诊断价值 [J], 袁忠武
4.MRI联合MRCP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定性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J], 董素萍;胡延涛;王琰琦
5.MRI联合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黄德干;李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疾病百科胆管癌是什么疾病胆管癌的原因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胆管癌有什么症状一旦出现黄疸(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等)、厌油腻、胃口差、上腹部隐痛等症状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肝炎。
如果在检查中还发现转氨酶升高,而病人曾经感染过乙肝,更会被当作肝炎发作。
然而,还有一种疾病与肝炎的症状相似,那就是胆管癌。
专家提醒,出现黄疸,最好做腹部B超或CT检查,看看肝内胆管是否存在癌变。
胆管癌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可采用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肝门部胆管癌故息性手术,中下部胆管癌切除术等方法。
2.化疗术中经胃网膜动脉插管至肝动脉,留置药物泵于皮下后,经药物泵给药,常用的化疗药为5-Fu,MMC。
3.放疗术中放疗、术后定位放疗及分期内照射等,根治性放疗剂量照射,对晚期胆管癌有一定的效果,可使癌细胞变性坏死和抑制其生长,可延长晚期胆管癌病人的生存期。
胆管癌的预防措施胆管癌容易被误诊为肝炎胆管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梗阻性黄疸。
刘超指出,95%以上的病人因出现黄疸到医院就诊。
这种黄疸通常是逐渐加深的,同时还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呈茶色、排陶土样大便等症状。
黄疸虽然是肝门部胆管癌的常见症状,但不是早期症状。
患者在出现黄疸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会有上腹部隐痛不适、厌油腻、乏力疲劳、胃口差、体重减轻等症状。
随着黄疸出现,这些症状变得更加明显。
临床上还发现,有少数病人上腹痛、发热、畏寒、黄疸等胆管炎表现,结果被误诊为胆管结石。
刘超说,胆管癌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患者往往是出现梗阻性黄疸后才考虑做详细的检查,而此时肿瘤已非早期了。
因此专家强调,患者如果出现黄疸、上腹隐痛、厌油腻、胃口差等症状时,除了检查肝功能外,最好做腹部B超或CT检查,看看肝内胆管是否有扩张以帮助鉴别诊断。
另外,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尤其是显著升高,也提示可能是肝门部胆管癌。
如果你感觉文章对你有用,百度张军顾问可以获得更多相关的知识和肿瘤护理手册。
肝门胆管癌症状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多年来在中医中药治疗胆管癌方法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中医中药治疗胆管癌方法还总结出了一套专门治疗方案,所以不幸患上晚期胆管癌的患者,在治疗当中,一定要选对方法,不要听说得了癌症,就盲目的去手术,放化疗,这样只会增加患者痛苦,不能及时控制病情,反而加速了病情的发展,最后承受不了昂贵的医药费,最终放弃治疗,最终结果只能是人财两空,后悔时已经不及了。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提醒广大患者及家属,得了晚期癌症首先不要惊慌、害怕,不要认为得了此病就会与生命无缘。
只要您坚持配合中医中药的特效治疗,相信下一个奇迹就一定会发生自己身上!癌不等于死亡!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管癌的一个类型,临床上较为少见,一般来说胆管癌包括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其中肝外胆管癌包括肝门部胆管癌和胆总管中下段的胆管癌。
肝门部胆管癌一般是指1肝管分叉处癌2肝横沟部左肝管癌3肝横沟部右肝管癌4胆管癌侵犯及肝总管上1/2的原发于肝外胆管的癌。
胆管癌的病因不是很清楚,大多数胆管癌生长缓慢,但有些病人进展却非常快。
局部淋巴结转移很常见,直接侵犯肝脏和肝周组织是肝门胆管癌的特点。
肝门胆管癌的是沿神经和周围神经淋巴结转移的。
腺癌是最常见的肝门胆管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一、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1、进行性无痛性黄疸伴有瘙痒,患者常常会因此昼夜难眠,甚至抓伤身体。
2、影像学表现为:肝肿大、胆囊空虚、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不扩张、肝门部软组织影。
首选的检查方法是超声检查,但是超声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往往仅能提示,但不能作出明确诊断,临床上常常选用增强CT、MRCP、ERCP、PTC、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方法。
术前评估对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手术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手段。
首先外科医生应该判断病人的一般条件是否适合手术。
因为肝门胆管癌通常要行部分肝切除。
二、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评估条件和治疗方法
在手术之前必须评估以下四个条件,1、肿瘤的范围,2、血管是否受侵,3、肝叶是否萎缩,4、远处转移。
肝叶萎缩经常被忽律。
肝叶萎缩典型的表现是低灌注和肝内成群扩张的胆管。
一、肝门胆管癌症状及治疗
中医对胆管癌治疗能提高胆管癌的疗效,尤其是对于晚期胆管癌患者,手术效果不理想,化疗敏感性不高者,若合并中医中药对胆管癌的治疗,可改善患者一般情况,延长生存期。
胆管癌治疗在中晚期手术后,可辅以中医药治疗,通过扶正祛邪、益气、养血、调和脾胃,使病人体质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化疗与中药全用,可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以使病人耐受治疗,同时有疗效相加之功效。
放疗时配合中药,可减轻放疗的损伤,促进机体正常功能的恢复,增强体质,提高疗效。
三联平衡疗法:三联”是指癌症患者三种最基本的病理表现,也是治疗癌症需针对的三个关键因素,即一为“虚”;二为“淤”,三为“毒”。
这三种因素相互关联,在人体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癌细胞扩散转移,人体生命衰竭。
“平衡”是生命正常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
“三联平衡疗法”针对以上三个关键因素进行综合治疗使之平衡,最终使人体生理指标恢复到平衡和谐的健康状态。
所谓“虚者,正气虚损,阴阳气血营卫精神骨髓津液不足是也。
”人体的正气亏虚,主要包括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进而导致脏腑功能的失调,即正(元)气不足,导致邪气入侵,又进一步损伤正气,最终导致阴阳平衡,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基因组织的正常运行,久则导致人体基因变异。
现代医学生物分子学已经证明,肿瘤是一种基因性疾病,即正常细胞之所有变成癌细胞,其本质在于细胞基因发生了突变,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是在于“虚”。
所谓“淤”,就是不通,即气血不畅,内分泌失调,人体生理机能紊乱,细胞生存的内在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免疫功能失调。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肿瘤是免疫性疾病,即人体的免疫防护功能受损,最终导致细胞病变,日积月累,形成肿瘤。
清代医家沈金熬言“惟虚也,无根之火发焉;惟虚也,故逆上之痰生焉。
…..大凡久病,怪病,难病,每每病程日久,日久则脏腑气血虚弱,气血虚弱则运行无力,运行无力则淤阻不畅。
正所谓久病则虚,虚可致淤是也。
”
所谓“毒”,就是人体有害物质,也是导致癌症的直接原因。
《黄帝内经》认为“瘤者,留也。
”正所谓气滞血瘀,痰凝结毒,毒聚成癌。
人体内的有害物质长期聚结,不断破坏人体正常的细胞生存环境,最终使细胞发生变异,形成癌变。
综上所述,“三联平衡疗法”认为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虚),进而导致气滞血瘀(淤),痰凝毒聚(毒)最终形成肿瘤。
这种观点完全符合中医经典理论,并与现代医学的基因,免疫,细胞等学说相吻合,是真正科学,系统,有效的癌症
治疗理论和技术。
因此,“三联平衡疗法”针对病因,采用“补”,“通”,“排”等三大治疗手段。
所谓“虚则补之”即为“补虚”。
《黄帝内经》上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邪正是通过内虚起作用的。
健康的精神状态和脏腑平衡的阴阳气血功能就是正气,自然界各种有形无形的有害物质都属于邪气,正气亏虚导致邪气入侵。
这是发病的内因。
邪气作用于人体就会导致人体生理功能紊乱,这是发病的外因,并且邪气入侵后更进一步损害正气,致使病情进一步加剧,发展严重将会导致最后的阴阳离决,危及生命。
并且现代医学观点的免疫功能,组织修复和代偿能力,即属于中医的“正气”范畴。
“三联平衡疗法”的第一大治疗手段就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虚证进行调理,目的就在于恢复人体自身的免疫修复能力,为治疗癌症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一治疗手段,患者会明显感觉到:病情稳定,食欲增加,体质增强,体力和精神得到恢复。
所谓“通”就是“通淤’.
“淤”是肿瘤形成的中间环节,因为气血运行不畅,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对此“三联平衡疗法”采用疏导,化解的第二大手段,有效缓解细胞的生存环境,阻止细胞进一步变异并逐步使之逆转,细胞恢复正常。
通过这一手段,患者会进一步感到:浑身轻松,心情开朗,行动自如,能从事部分工作和劳动。
所谓“排”就是“排毒”
癌症病人因为内环境出了问题,体内存在大量的毒素,如不将它尽快排出,可能会危害正常的细胞,并使癌细胞迅速扩散转移,最终危及生命,因此“三联平衡疗法”的第三个手段就是“攻毒”,“散毒”,“泻毒”的方法,改变癌细胞生存环境,使其逐渐萎缩凋亡。
通过这一治疗过程,患者的瘤体开始萎缩软化或消失,各种生命体征开始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