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各剂型优点
- 格式:docx
- 大小:16.42 KB
- 文档页数:7
中药不同剂型优缺点一、中药传统剂型三、各种剂型突出缺陷关于中药汤剂便利性问题,也许可能是所有中医师面临的困惑,因为现代社会已经不是古代农耕时代,但是汤剂却又是农耕社会产物,它在有中医以来已经传承了数千年,在那样久远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中医精华主要表现都是汤剂,所于现代经典中医在临床中首要考虑的汤剂,可是现实中,当患者拿到大包小包的中草药饮片时却十分为难,因为,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这些草根树皮服下去,因为现代人没有传统生活方式哪种煎药炉灶,没有哪种几代人多种分工合作的家庭生活方式,自己看病,自己买药,自己煮药的系列操作,实在感觉烦琐,加上现代人的炊事方式与炊事器具已经与古代有了重大变革,使用煤气炉煮药实为不安全,使用电炉煮药同样存在用电安全隐患,现在拿到中药饮片真是让人为难,这是中药最好的剂型却最不易让人接受的真正原因,中医药家需要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早些年,韩国率先推出了一种煎药机,这种煎药机在国内销售了数万台,许多中医院药房都采购了这种所谓方便患者的机器,这种煎药机创造数以亿元商业销售额,现在许多中医诊和中药房所都在使用采购这种方便机器。
但是,殊不知这种机器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研究表明,但是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法入药方法不同,传统手工煎药时有些药材要求有特殊的煎法。
如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成分难以煎出,先煎10min,再下其他药。
而气味芳香,其挥发油起效的药物,宜将其他药煎好后再下,煎4~5min即可,以防有效成分走散,如薄荷、木香、金银花之类。
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先煎、后下的所有药材都一起装入煎药专用透水性很强的无纺布袋,再放入煎药机内进行煎煮。
由于煎药过程中,药材是放在煎药机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煎煮,中途是不能打开锅盖的,否则压力损失后无法将药液压入包装机。
更重要的是中途打开锅盖易引起煎药机爆炸,所以使用煎药机煎药不能够遵循传统进行先煎、后下[陈纳新,中药煎药机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A]北京中医药学会2001~200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北京:北京中医药学会,2002:307—308]。
中药剂型是中药制药中制备药物制剂的形态和形式的统称。
中药药剂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汤剂、散剂、丸剂、片剂、膏剂、丹剂、胶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下面将对每种剂型进行简要的介绍:1. 汤剂:是最早出现的中药剂型之一,是将药物煎煮后滤去药渣,取药汤服用。
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但同时也保留了中药的天然成分,更接近于天然药物本身的药性。
2. 散剂:是将药物研成细粉状的中药剂型,易于吸收,便于服用,但同时也容易吸湿、发霉、变质。
3. 丸剂:是将药物细粉以蜜、水或面等为黏合剂制成的球形固体剂子,便于服用,药效稳定,但作用缓慢。
4. 片剂:是将药物细粉压制成的圆形或异形固体片状剂型,易于携带和保存,药效稳定,但有些药物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吸潮变质。
5. 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其他溶剂煎熬浓缩后制成的浓稠液体剂型,具有药效稳定、作用持久、口感好的特点,但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6. 丹剂:是将药物烧炼或溶化后制成的固体固体剂型,具有疗效显著、作用专一的特点,但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有些药物易燃易爆。
7. 胶剂:是将动物胶经过熬炼、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丸,具有药效稳定、作用持久的特点,但有些药物易产生异味。
8. 胶囊剂:是将药物置于硬胶囊中制成的制剂,便于吞服,易于保存和携带,但有些药物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变质。
9. 注射剂:是中药制剂中最精细的剂型之一,是将药物溶解在溶剂中制成的溶液或微球注射到人体内的一种给药方式,作用迅速,但有一定的风险性。
除了以上所述的常见剂型,中药药剂型还有很多其他种类,如气雾剂、栓剂、滴丸剂等。
每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需求、医疗环境等多种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剂型。
总的来说,中药药剂型的分类多种多样,每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选择合适的剂型对于提高中药的药效、方便患者使用、保持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药学研究的深入,中药药剂型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中药剂型各有特点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第8期☉富顺县中医医院陈瑶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国人应用中药治疗疾病已有千年时间,中医药应用理论众多,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方,中药剂型也在不断丰富。
传统的中药剂型有丹、茶、锭、丸、散和膏方等,每种中药制剂都有其特点。
伴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中药剂型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研制开发了片剂、滴丸、糖浆、浓缩丸、注射剂等多种剂型,扩大了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疗效。
丸剂将药材研磨为细粉状后使用黏结剂将其制成球状的固体药剂,属于传统的中药制剂剂型。
根据粘合材料,可将丸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浓缩丸以及糊丸等。
其中,蜜丸中掺有蜂蜜;水蜜丸中则掺有水和蜂蜜;浓缩丸是通过煎煮的方法将药材进行浓缩;糊丸则使用米糊或者面糊进行黏结。
服用丸剂,需要一定时间药力才会见效,也因此药效维持时间较其他中药制剂相对更久。
但是丸剂的缺点在于需要服用一定量,因此儿童患者服用较为困难,服用便利程度不高。
散剂散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属于传统剂型。
中药散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由于制作简便和携带便利而广受欢迎。
中药散剂的缺点在于其中的有效药物成分遇高温易被破坏,而且使用剂量难以掌握。
膏方制作膏方,通常需要加入炼蜜或者麦芽糖。
膏方属于半固体制剂,在调理身体方面的功效非常好,适合慢性病患者、久病体虚者进行调理治疗。
片剂即将药材细粉加入相应辅料压制为片状制剂,属于现代中药制剂剂型。
片剂的优势在于体积小,同时可以起到定量治疗的作用,同时片剂生产工艺简单,在制造、运输以及保存方面损失非常小。
各类疾病都可应用片剂治疗。
颗粒剂(冲剂)颗粒剂有颗粒状和块状2种;根据其水溶性又可分为可溶性、混悬性和泡腾性3种;根据有无掺入蔗糖又可分为含糖剂型和无糖剂型。
颗粒剂便于服用,同时又没有一般中成药的苦味,口感相对优于其他中药制剂。
胶剂动物皮、骨使用水煎后可以提取胶剂,属于浓缩型药物,其中含有大量的动物蛋白和氨基酸,因此营养成分较高。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中成药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研制出的药物,常见剂型包括丸剂、片剂、散剂、针剂等多种形式。
下面将对这些常见剂型进行简述。
1. 丸剂:丸剂是将草药粉末或浸膏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工艺混合后制成的固体制剂。
丸剂因其方便携带和服用的特点而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
其中,水丸剂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的胶凝剂,如蜂蜜、蜂蜡等,以使其具有更好的粘合性和成型能力。
丸剂的主要优点是不易损坏、易保存、使用方便。
但缺点是分散剂性能较差,易受热湿影响。
2. 片剂:片剂是将草药提取液或干燥粉末加入胶凝剂,经过制粒、压片等工艺制成的固体制剂。
片剂的主要特点是易于控制剂量、携带方便、不易受潮或变质。
它的形状扁平,容易咀嚼和吞咽。
片剂主要分为常规片剂和糖衣片剂两种,糖衣片剂具有较好的外观和口感,更易被患者接受。
3. 散剂:散剂即由中药草本干燥研磨而成的粉末,直接用于配制中药方剂。
散剂的特点是易溶于水,溶液易于吞咽、吸收、利于药效的发挥。
散剂可直接服用,也可通过煎煮等方式制成煎剂或调剂使用。
散剂的优势是用药灵活,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剂量。
4. 针剂:针剂是将中草药提取液或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后,通过注射器注射入体内的一种剂型。
针剂能够绕过肠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药效迅速、强效,适用于病情紧急或无法口服的情况。
针剂的优点是剂量准确、给药途径多样灵活,但操作复杂、需要专业医护人员配制和使用。
5. 口服液:口服液是将草药提取液或浸膏加入适量的溶剂后,制成可直接口服的液体制剂。
口服液通过口腔黏膜的吸收和消化系统的吸收,使药物迅速发挥作用。
口服液常用于儿童、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不佳的患者,因其易于吞咽和吸收。
6. 膏剂:膏剂是将草药粉末研磨后加入油脂等成膏剂制成的半固体制剂。
膏剂质地柔软,外用于皮肤病、创伤愈合等。
膏剂的特点是易涂抹、易吸收、作用迅速。
常见的中成药膏剂有清热解毒膏、消炎止痛膏等。
总之,中成药的常见剂型包括丸剂、片剂、散剂、针剂、口服液和膏剂。
中药剂型科普
中药剂型是指中药制剂的形态和形式,它是根据药物的性质、治疗目的和给药途径等因素选择的。
中药剂型的选择和制备对于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使用方便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常见的中药剂型有:
1.汤剂:是将中药饮片煎煮后得到的液体剂型。
它是中医治疗中最常用的剂型,因为它能够充分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并且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药物的组成。
2.散剂: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后直接服用或与其他药物混合制成的剂型。
散剂便于携带和服用,但其疗效可能不如汤剂。
3.丸剂: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后,加入适量的粘合剂制成的球形或椭圆形的剂型。
丸剂便于保存和服用,但其疗效可能受到丸剂大小和硬度的影响。
4.膏剂:是将中药煎煮后的浓缩液加入适量的蜜糖或其他粘稠物质制成的半固态剂型。
膏剂便于服用,但其保存期限较短。
5.酒剂:是将中药浸泡在酒中制成的剂型。
酒剂可以增强药物的渗透力,但其服用量应受到限制,因为酒精可能对肝脏有害。
6.片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粉末与适量的粘合剂混合后制成的片状剂型。
片剂便于服用和携带,但其疗效可能受到片剂大小和硬度的影响。
7.颗粒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粉末与适量的粘合剂混合后制成的颗粒状剂型。
颗粒剂便于服用和携带,但其疗效可能受到颗粒大小和硬度的影响。
8.注射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粉末与适量的溶剂混合后制成的液体剂型。
注射剂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但其制备过程较为复杂,且需要专业的操作技巧。
中医药的剂型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剂型丰富。
中医药的剂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汤剂:汤剂是中医药最常用的剂型之一,用水煎煮草药而成。
汤剂能够充分发挥中药的功效,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2. 散剂:散剂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状,通常用于口服。
散剂具有使用方便、容易吸收、作用迅速等优点。
3. 丸剂:丸剂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然后用水或其他溶剂制成的球形药剂。
丸剂具有使用方便、药效持久、对胃肠道刺激小等优点。
4. 膏剂:膏剂是将中药材提取物与基质混合而成的半固体药剂。
膏剂具有使用方便、作用部位准确、适合长期使用等优点。
5. 片剂:片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当的辅料制成的片状药剂。
片剂具有使用方便、剂量准确、药效迅速等优点。
6. 颗粒剂:颗粒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当的辅料制成的颗粒状药剂。
颗粒剂具有使用方便、口感好、药效迅速等优点。
7. 口服液:口服液是将中药材提取物与适当溶剂混合而成的液体制剂。
口服液具有使用方便、吸收快、药效迅速等优点。
除了以上几种剂型,中医药还有其他独特的剂型,如灌肠剂、外用膏药等。
这些剂型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中医药剂型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用药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中药材剂型、中药材剂型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药物形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剂型:1.汤剂:将中药材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得到液体制剂,是最常用的中药剂型之一。
其优点是口服吸收迅速、起效快、疗效确切、加减灵活,但缺点是制备及携带储存相对不便。
2.散剂:将中药材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
优点是制作简便,便于携带和储存,缺点是其药效受到制备工艺和粒度等因素的影响。
3.丸剂:将中药材粉碎成细粉后,再用冷开水、米糊等黏合剂制成的球形固体剂型。
包括蜜丸、水丸、浓缩丸等。
其优点是药效持久、服用方便、剂量准确,但缺点是制备工艺相对复杂。
4.膏剂:将中药材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而制成的剂型,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
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分软膏、硬膏两种。
其优点是药物含量高、药效持久,但缺点是制备工艺繁琐。
5.丹剂:一般是指含有汞,硫磺等矿物,经过加热升华提练而成的一种化合制剂。
其优点是剂量小、作用大、含矿物质之多,但缺点是毒性较大,不可久服。
多外用,内服慎之又慎。
6.片剂:由中药材提取物或粉末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其优点是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但缺点是制备工艺相对复杂。
7.颗粒剂(冲剂):由中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其优点是作用迅速、味道可口、体积较小、服用方便,但缺点是易吸潮。
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
除了以上剂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剂型如胶囊剂、酒剂、茶剂等。
不同的中药材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剂型进行治疗。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一、前言中成药是指采用中药或中药配方为原料,经过加工制备成的固体、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常见剂型包括片剂、胶囊、颗粒、丸剂、口服液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二、片剂1. 说明:片剂是将药物粉末压制成扁平圆形或椭圆形的固体制剂。
2. 特点:片剂易于贮藏和携带,服用方便,可控制用量和质量。
3. 分类:(1)普通片:由单一的药物粉末或复方粉末压制而成,如感冒灵片、板蓝根口服片等。
(2)糖衣片:在普通片的基础上,外层覆盖一层糖衣,使口感更佳,并且可以掩盖苦味和异味,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对乙酰氨基酚糖衣片等。
(3)泡腾片:在普通片基础上添加泡腾剂,放入水中即可迅速溶解产生气泡,如维生素C泡腾片、云南白药泡腾片等。
三、胶囊1. 说明:胶囊是将药物粉末或液体装入胶囊中制成的制剂。
2. 特点:胶囊易于贮藏和携带,服用方便,可以避免苦味和异味。
3. 分类:(1)硬胶囊:由明胶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外壳和内部药物粉末组成,如阿莫西林硬胶囊、枸橼酸铋钾硬胶囊等。
(2)软胶囊:由明胶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外壳和内部药物液体或半固体组成,如鱼肝油软胶囊、大豆卵磷脂软胶囊等。
四、颗粒1. 说明:颗粒是将药物粉末包裹在糖果或巧克力中制成的制剂。
2. 特点:颗粒口感好,易于服用,适合儿童和老年人服用。
3. 分类:(1)糖果颗粒:由药物粉末包裹在糖果中制成,如小儿氨酚颗粒、感冒灵颗粒等。
(2)巧克力颗粒:由药物粉末包裹在巧克力中制成,如感冒灵巧克力颗粒等。
五、丸剂1. 说明:丸剂是将药物粉末或药物饮片制成小球形或椭圆形的固体制剂。
2. 特点:丸剂便于储存和携带,服用方便,可以避免苦味和异味。
3. 分类:(1)水丸:由药物粉末和蜜糖混合后制成,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水丸等。
(2)饮片丸:由药物饮片研碎后加入蜜糖和其他辅料混合后制成,如四季感冒丸、复方板蓝根颗粒等。
六、口服液1. 说明:口服液是将药物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液体制剂。
中药制剂中新剂型优缺点分析中国药物研究经验丰富,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
中药制剂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传统的中药制剂主要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等多种剂型,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中药制剂的需求变化,新的中药制剂也不断涌现。
本文将分析中药制剂中的新剂型的优缺点。
新剂型中最常见的是颗粒剂。
颗粒剂是将中药煎煮浓缩后,经过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等工艺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颗粒剂的优点是易于服用和携带,无需复杂的煎煮过程,也减少了中药渣滓的产生。
同时,颗粒剂相对于传统的剂型更容易控制质量,成分含量更加稳定,药效更加可靠。
另外,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有利于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和标准化。
然而,颗粒剂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颗粒剂的溶解速度相对较快,因此可能会对药效的发挥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颗粒剂相对于传统剂型来说,药味更加浓重,可能不太适合口味敏感的患者。
此外,颗粒剂由于加工过程中的高温和冷冻干燥等,会导致一部分药物成分的损失,影响到药效的全面发挥。
因此,在制备颗粒剂时,需要对药物成分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保护。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中药新剂型,如贴剂、胶囊剂、口服液剂等。
这些新剂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中药制剂的一些缺点,提高了中药的应用便利性。
例如,贴剂可以直接贴在患处,有效地吸收药物成分,减轻患者的痛苦。
胶囊剂则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的形式,提高了药物的溶解速度和吸收率。
口服液剂则是将中药煎煮后经过高科技技术制成的液体制剂,更易于服用和吸收。
然而,这些新剂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比如,贴剂的药效可能会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容易变质。
同时,贴剂的价格相对较高,不容易大规模推广。
胶囊剂对于一些中药来说,价值相对较低,因为药物颗粒过细,不容易起到药效。
另外,口服液剂的制备相对复杂,需要控制好药物的浓度和稳定性,以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中药新剂型的出现为中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中药行业的药物剂型选择与优化自古以来,中药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其药物剂型的选择与优化对于中药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就中药行业的药物剂型选择与优化进行探讨,旨在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思路。
一、中药药物剂型的选择中药的药物剂型选择应综合考虑中药药材的性质、功效、用途以及患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药物剂型。
1. 固体制剂固体制剂是中药制剂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丸剂、胶囊剂和颗粒剂等。
这些制剂便于携带和保存,服用方便,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例如,丸剂在中药行业中广泛使用,因其易于服用和调配剂量,适合长期服用。
2. 液体制剂液体制剂包括煎剂、浸膏剂、糖浆剂等。
这些制剂常用于急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
例如,煎剂可以直接用于煎汤服用,方便快捷。
3. 贴剂贴剂是一种透皮给药形式,通过将中药药物制成贴剂,可以实现药物直接进入体内,避免了经胃肠道的代谢过程。
贴剂适用于皮肤病、关节痛等局部症状的治疗,并具有方便使用、减少副作用等优点。
4. 注射剂注射剂常用于严重急性疾病或紧急抢救的治疗,可以快速将药物输送到体内靶位,起到迅速救治的作用。
但是,注射剂的应用范围相对有限,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和控制。
二、中药药物剂型的优化中药药物剂型的优化是指通过改进现有剂型的制备工艺、增强药效或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中药剂型的疗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药药物剂型的优化方法。
1. 提高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对于溶解度低的中药药材,可以通过提高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来增强药效。
例如,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粒子,可以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提高溶解度,从而增强中药药物的疗效。
2. 减少药物毒性和副作用一些中药药物存在毒性和副作用,可以通过优化药物剂型来减少其毒性和副作用。
例如,采用微球制剂技术,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减少对机体的刺激,降低药物的毒性。
3. 增强稳定性和长效性中药药物剂型的稳定性对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中成药剂型的特点和作用中药剂型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有:汤剂、丸剂(包括蜜丸、糊丸、水丸、蜡丸、浓缩丸)、散剂、膏剂(蜜膏、铅硬膏、软膏)、丹剂、胶剂、酒剂、锭剂、油剂、灸剂、熨剂、茶剂、曲剂等剂型。
现把各种剂型的特性及采用成型基质的作用和目的简要介绍如下,供中药制剂工作者参考。
1 汤剂汤剂又称汤药,系由医生辩证施治,临症组方而成,一般多用于治疗急性病、并发症和疑难症患者时采用之。
服用后迅速被体内吸收,发挥治疗作用。
汤剂的特点是根据“辩证施治”而拟方,对同一病症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所用的药味与剂量也不同,因此不能以成药来代替汤剂。
2 丸剂丸者缓也,取丸以缓图疗效。
由于设计这类剂型是根据不同病情和药物的特性,所以使用的成型基质是各不相同的。
根据基质可分为蜜丸、糊丸、水丸、蜡丸、浓缩丸五种类型。
2.1 蜜丸系用蜂蜜作为成型基质制成。
蜂蜜具有润肠、润肺、止咳、解毒、营养等作用,故设计蜜丸剂型大多是对虚弱病、咳嗽病和病后恢复期需要调补的慢性病。
另外蜜丸本身又具有缓缓发挥疗效的特点,因此在补益门、妇科门、痰嗽门、肠胃门多制成蜜丸。
蜂蜜本身又是很好的防腐剂,熬炼得当,包装严密,可经久而不失效。
蜂蜜熬炼后相当黏稠,制成丸剂服用后逐渐地被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
蜜丸一向有大蜜丸、小蜜丸的分别,但由于近年来多将蜜丸改成定量丸型,致使服用不便,若恢复小蜜丸,每一克5~6粒,不仅服用方便,剂量准确,且不需口嚼而显苦味、异味,患者乐于接受。
因此剂型的改革应以有利于患者为重,不应单纯强调产量而忽视治疗效果。
2.2 糊丸用淀粉调成糊状或使用动物脏器以及果实、蔬菜汁液等为基质制成的丸剂谓之糊丸。
服用后药物的吸收和发挥作用也很缓慢,这样使一些刺激性大、或作用剧烈和有毒性的药物,减轻了刺激作用或避免引起中毒。
糊丸基质:江米淀粉多用于透表药;黄米淀粉多用于败毒药;神曲淀粉多用于助消化药;枣泥多用于补脾健胃药;姜汁多用于散寒止呕药;胆汁多用于消炎解毒药,清心经、肝脾之热;兔脑多用于催产药等。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中成药剂型种类繁多,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近几十年,中成药剂型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制开发了大量新剂型,进一步扩大了中成药的使用范围。
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持续的时间、作用的特点会有所不同。
因此,正确选用中成药应首先了解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一)固体制剂固体剂型是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用方便。
1.散剂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散剂粉末颗粒的粒径小,容易分散,起效快。
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作用。
散剂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
但也应注意散剂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影响。
2.颗粒剂系指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剂型。
颗粒剂既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的缺点,且口味较好、体积小,但易吸潮。
根据辅料不同,可分为无糖颗粒剂型和有糖颗粒剂型,近年来无糖颗粒剂型的品种逐渐增多。
3.胶囊剂系指将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制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肠溶胶囊等,主要供口服。
胶囊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易于吞服;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对药物颗粒进行不同程度包衣后,还能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4.丸剂系指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类型。
其中,蜜丸分为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的含蜜量较少;水丸崩解较蜜丸快,便于吸收;糊丸释药缓慢,适用于含毒性成分或药性剧烈成分的处方;蜡丸缓释、长效,且可达到肠溶效果,适合毒性和刺激性较大药物的处方;浓缩丸服用剂量较小。
5.滴丸剂系指药材经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并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中药学中药的制剂与剂型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科学,其中药的制剂和剂型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
中药的制剂和剂型是指将中药草药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制备和配制而成的药品形态。
下面将介绍中药的制剂和剂型以及其特点。
一、中药的制剂中药的制剂是指通过一定的工艺和技术将中药草药进行炮制、研磨、提取、浸泡等处理后制成的成品药。
中药的制剂包括药膏、丸剂、散剂、煎剂等。
1. 药膏:药膏是将中药制成糊状或膏状的药品形态。
药膏具有易于涂抹、吸收迅速的特点,常用于外敷治疗。
2. 丸剂:丸剂是将中药制成球状或扁圆形的药品形态。
丸剂具有便于服用、储存方便的特点,常用于内服治疗。
3. 散剂:散剂是将中药制成粉末状的药品形态。
散剂可以方便地加入水或药片中服用,常用于内服治疗。
4. 煎剂:煎剂是将中药草药煎煮成汁液的药品形态。
煎剂具有药效强、易于吸收的特点,常用于中药注射剂的制备。
二、中药的剂型中药的剂型是指中药的药品形态,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使用需求,将中药制剂进一步加工和配制成适合患者服用或使用的形态。
中药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外用剂等。
1. 片剂:片剂是将中药制剂制成薄片状的药品形态。
片剂具有便于携带、服用方便的特点,常用于口服治疗。
2.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中药制剂装填入胶囊中的药品形态。
胶囊剂具有方便患者服用、药效稳定的特点,常用于口服治疗。
3.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中药制剂制成适合注射的药品形态。
注射剂具有药效迅速、剂量准确的特点,常用于重症患者或需要迅速救治的情况下使用。
4. 外用剂:外用剂是将中药制剂应用于皮肤表面的药品形态。
外用剂具有方便使用、直接作用于局部的特点,常用于外敷治疗。
总结:中药的制剂和剂型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将中药草药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配制而成的成品药。
中药的制剂包括药膏、丸剂、散剂、煎剂等,而中药的剂型则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外用剂等。
不同的制剂和剂型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使用需求,能够提高中药的药效和使用效果。
中药剂型的分类及举例中药剂型是指中药经过炮制、加工后制成的药物形式。
根据中药剂型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中药剂型的分类进行简述,并给出一些具体的举例。
一、草药剂型草药剂型是中药颗粒、散剂等以生药材为基础制成的剂型。
它们通常是以草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位为原料,经过炮制和加工制成的。
草药剂型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内服和外用,具有疏风散寒、清热解毒、养阴安神等功效。
举例:•葛根颗粒: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症状。
•金银花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二、制剂剂型制剂剂型是中药以草药为基础,经过提取、浓缩等工艺制成的剂型。
制剂剂型常用于中药的内服治疗,常见的制剂剂型包括浸膏、丸剂、胶囊等,其特点是药效稳定、服用方便。
举例:•蝉蜕膏:以蝉蜕为原料制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性皮肤病。
•金匮肾气丸:采用人参、枸杞子、茯苓等中草药制成,具有益气、健脾、补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导致的体倦乏力等症状。
三、外用剂型外用剂型是中药以药膏、贴剂等形式制成的剂型,主要用于中药的外用治疗。
外用剂型通常能够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
举例:•透皮黄连散:由黄连、黄柏、连翘等中草药制成的药物,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病等。
•龙血竭贴剂:主要成分为龙血竭、穿山甲鳞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外伤后的瘀血、肿胀等症状。
四、注射剂型注射剂型是中药通过注射途径给药的剂型。
中药注射剂对病情危重、需要快速起效的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举例:•三七注射液:由三七、生地、决明子等中药成分制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中风、血栓等疾病的治疗。
五、口服液剂型口服液剂型是中药经过制剂处理后制成的液体剂型,常用于治疗儿童和老年人等不适合吞咽固体药物的人群。
举例:•牛黄清心丸口服液:以黄连、牛黄、丹参等中草药为主要成分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高热、急性喉炎等症状的治疗。
中药剂型知多少作者:来源:《老友》2020年第03期剂型是指中药的形态,即中药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临床应用形式,与中药的制法和服法密切相关。
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给药途径和临床应用的需要,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品形态,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的临床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
用中药调理治疗时,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十分重要。
汤剂把药物配齐后,用水或黄酒或水酒各半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然后去渣取汁,称为汤剂,一般用于内服,如麻黄汤、归脾汤等。
汤剂优点是吸收快,疗效快,而且便于加减使用,能较全面地照顾到各种疾病的特殊性,是中医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
散剂散剂是将药物研碎成为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有内服与外用两种。
内服散剂末细量少者,可直接冲服,如七厘散;亦有粗末,临用时加水煮沸取汁服的,如香苏散。
外用散剂一般作外敷,如生肌散、金黄散。
散剂有制作简便、便于携带使用、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不易变质等优点。
丸剂丸剂是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作为赋形剂制成的圆形固体剂型。
丸剂吸收缓慢,药力持久,而且体积小,服用、携带、保存都比较方便,也是一种常用的剂型。
丸剂一般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补中益气丸、人参养荣丸等;亦有用于急症,如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
片剂片剂是将中药加工或提炼后与辅料混合,压制成圆片状的剂型,分为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
片剂用量准确,体积小。
味很苦的、具恶臭的药物经压片后再包糖衣,使之易于吞服;如需在肠道中起作用或遇胃酸易被破坏的药物,则可包肠溶片,使之在肠道中崩解。
片剂应用较广,如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
颗粒剂(冲剂)颗粒剂是将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是在汤剂、散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
有颗粒状和块状两种,分为可溶、混悬、泡腾等不同类型。
颗粒剂体积小、重量轻、服用简单、口感好、作用迅速,多用于补益、止咳、清热等作用的药物。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膏方能补什么补虚扶弱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应冬令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抗衰延年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
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减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纠正亚健康状态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著、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
防病治病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易反复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适用对象编辑⒈慢性病人的进补: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
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⒉亚健康者的进补: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⒊老年人的进补:老年人,由于它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
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膏方能补什么补虚扶弱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应冬令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抗衰延年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
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减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纠正亚健康状态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着、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
防病治病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易反复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适用对象编辑⒈慢性病人的进补: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
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⒉亚健康者的进补: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⒊老年人的进补:老年人,由于它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⒋女性的进补: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饮食中的营养,充分滋养全身脏器及皮肤腠理,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⒌儿童的进补: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服用季节编辑一、冬令进补膏方,又有人习惯称其为冬令膏方。
顾名思义是在冬令季节里服用。
为什么要在冬令时节服用膏方呢?这要从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说起。
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
”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谨慎地起居饮食、衣着行走是十分重要的。
秋冬季节是收获的重要季节,人体为适应外界渐冷的气候会作出相应的调整,血液在消化道为多,消化腺、消化酶分泌增多,消化机能增强,食欲旺盛,体内高热量食品需求增多,容易吸收,并把营养藏于体内,同时代谢降低,消耗减少。
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冰冻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就是适应冬天气候环境,是一种养藏的方法。
如果违反了这种冬令的养生方法,到了春天便要发生痿厥一类疾患,使人们对春生之气的适应能力减弱。
由此可见,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
长期以来,人们就讲究“冬令进补”,在冬天,内服滋补膏方,强壮身体,到了来年春天,精神抖擞,步行矫捷,思维灵敏,在民间也有“冬令一进补,春天可打虎”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二、实时调补有的中药房在一年四季均为患者加工膏方,这是不是说一年四季均可服用膏方呢?实际上,运用膏方进行冬令滋补是其使用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膏方既有滋补身体的作用,又有治疗预防的功效,因此,不在冬季,如处在慢性损耗性疾病的过程中或大病后,手术后,患者身体非常虚弱时,可以采用膏方调治。
根据虚弱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在滋补的同时,配合理气、和血、调中、化浊、通腑、安神、固涩、通络等药物一起使用。
中医的调补有很多方面选择,有药酒、药粥,还有药膳等,但在应用中药汤剂进行辨证施治后,继用膏方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一是它可以继续配伍其他治疗的药物,二是服用方便,三是符合虚弱身体进行缓慢康复的原则,其补益是王道缓缓收工,决不能采用霸道蛮补,否则孟浪用事不能达到目的。
因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并严格掌握膏方的使用方法,不在冬令季节,同样可以服用膏方。
济华中医馆膏方的三大特色⒈名药:精选道地药材膏方采用的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黄明胶、鳖甲胶等的原料,严格监控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保障原料正宗,保障产地正宗,保障济华中医馆膏方的确切疗效。
2、名医:膏方专家针对不同的性质和体质类型,经辨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体用药,方能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目的。
济华中医馆膏方专家,在充分体现中医理、法、方、药的前后一致和君、臣、佐、使的得当配伍的基础上,做到虚实兼顾、寒温得宜、升降并调、气血同治、动静结合,从而达到阴阳平衡“以平为期”、“以和为贵”的目的。
3、名法:沿袭古法工艺膏方的定制加工流程,主要有七个步骤:配方、浸药、提取、浓缩、收膏、分装、凉膏。
济华中医馆严格按照“一人一方一锅”的规范煎制膏方,通过定制的模式,真正做到无添加剂、无防腐剂、无明胶,保证了膏方的安全、绿色和可靠。
附上我们的一罐好膏是怎样练成的logo 和成品展示中药丸剂的特点蜜丸是将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可塑性的固体药剂。
蜜丸在中成药中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由于蜂蜜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滋补作用;味甜能矫味;并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的作用。
这些均符合祖国医学“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除众病、和百药”的论述。
蜂蜜还含有大量的还原糖,能防止药材有效成分的氧化变质;蜂蜜炼制后粘合力强,与药粉混合后丸块表面不易硬化,有较大的可塑性,制成的丸粒圆整、光洁、滋润,含水量少,崩解缓慢,作用持久,所以是一种良好的粘合剂。
蜜丸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病。
水蜜丸是指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的药丸。
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
中药水丸(糊丸)现在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它们具有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便于糖尿病人服用等特点。
浓缩丸系指药物或部分药物的煎液或提取浓缩成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制成的丸剂。
体积小,便于服用。
根据所用粘合剂不同,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浓缩丸是目前丸剂中较好的一种剂型,其特点是药物全部或部分经过提取浓缩,体积缩小,易于服用和吸收,发挥药效好;同时利于保存,不易霉变。
图片成品展示中药胶囊剂的特点1.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因药物装在胶囊壳中与外界隔离,避开了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对具有不良嗅味、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程度的遮蔽、保护与稳定作用;2.药物在体内的起效快: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直接填装于囊壳中,不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一般情况下其起效将高于丸剂、片剂等剂型;图片成品展示中药散剂的特点散剂的特点古代早有论述:“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
因散剂比表面积较大,因而具有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散剂能产生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此外,制法简便,剂量可随症增减,当不便眼用丸、片、胶囊等剂型时,均可改用散剂。
但由于药物粉碎后比表面较大,故其嗅味、刺激性、吸湿性及化学活动性等也相应地增加,使部分药物易起变化;挥发性成分易散失。
故一些腐蚀性强及吸潮变质的药物,不宜配成散剂。
图片成品展示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
国内以前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商品名及民间称呼还有免煎中药饮片、新饮片、精制饮片、饮料型饮片、科学中药等。
是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生产工艺,加工制成的一种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新型配方用药。
概念编辑从概念上讲,所谓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
它保证了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能够满足医师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药性强、药效高、同时又具有不需要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成份完全、疗效确切、安全卫生、携带保存方便、易于调制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等许多优点。
中药配方颗粒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发展极快。
韩国、日本、台湾、香港除满足本地区外还大量出口。
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严重滞后,中药配方颗粒推广极慢。
其有效成分、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和传统中药饮片完全一致,保持了传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既能保证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的特点,优于中成药,又免去了病人传统煎煮的麻烦,同时还可灵活地单味颗粒冲服,卫生有效。
特点和用法编辑一、方便1、能够替代传统饮片供中医师临床辨证施治;2、不需要煎煮,临用时温开水配成冲剂;3、小剂量精细包装,冲服浓度可自行调解,服用剂量小;4、单位药物重量轻,体积小,储存和运输方便;5、复合铝箔包装,携带、保存方便;6、安全卫生、防潮防蛀、保质期长;7、药品名称印刷清晰,配方清洁卫生,有利于加强中药管理。
二、安全1、原材料是经过严格质量控制的、炮制过的传统中药饮片;2、经现代化制药技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而成;3、规格统一、标准一致,疗效确切、稳定。
三、有效1、与传统饮片具有相同的有效成份、性味归经、主治功效;2、单位质量有效成份比传统饮片高若干倍;3、药性强,药效高,作用迅速。
四、服用方法将一剂药(一日量)中的每一袋药物倒入同一杯中,先用少量温水浸润1-2分钟,然后用适量的开水冲化、搅拌、调匀后密封2-3分钟待溶解充分,分2次服用,服用时间根据方剂功效的不同,遵照医嘱选择饭前或饭后服用。
图片成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