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的应用总论
- 格式:pptx
- 大小:4.74 MB
- 文档页数:90
一.呼吸系统(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风寒证:感冒清热颗粒(胶囊)、九味羌活丸(胶囊)、正柴胡饮颗粒2、风热证:柴胡注射液、双黄连合剂(口服液、颗粒、胶囊、片)、芎菊上清丸(颗粒、片)、小儿宝泰颗粒、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3、暑湿证:藿香正气水(口服液、软胶囊)4、气虚感冒:玉屏风颗粒(2)、流行性感冒1、风寒感冒证:正柴胡饮颗粒2、风热感冒证: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颗粒、小儿热速清口服液3、风寒加湿感冒证:九味羌活丸(胶囊)4、暑湿感冒证:藿香正气水(口服液、软胶囊)5、气虚感冒:玉屏风颗粒(3)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1、风寒袭肺证:消咳喘颗粒(胶囊、片)2、风热犯肺证:蛇胆川贝液,橘红丸(颗粒、胶囊、片)、急支糖浆、小儿宝泰颗粒、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3、燥热伤肺:养阴清肺丸(膏、颗粒)、二母宁咳丸(颗粒、片)4、凉燥伤肺证: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4)慢阻塞性肺疾病一、急性加重期1.风寒袭肺证: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杏苏止咳颗粒、感冒疏风颗粒2、外寒内饮证:风寒咳嗽颗粒、气管炎丸、小青龙颗粒3、痰热壅肺证:蛇胆川贝液,复方鲜竹沥口服液4、痰湿壅肺证:桂龙咳喘宁(胶囊、片),苏子降气丸5、痰蒙神窍证: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苏合香丸二、稳定期1、肺气虚:玉屏风颗粒、黄芪颗粒2、肺脾气虚证:慢支固本颗粒、金咳息胶囊,玉屏风颗粒3、肺肾气虚证: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4、肺肾气阴两虚证:生脉饮(颗粒、胶囊、注射液)养阴清肺丸,麦味地黄口服液(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实证类1、寒饮停肺证:小青龙颗粒2、痰热壅肺证:肺力咳胶囊3、痰湿阻肺证、祛痰止咳胶囊4、痰蒙神窍证: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苏合香丸二、虚证类1、心肺气虚证:补心气口服液、补肺活血胶囊2、肺肾气虚证: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3、肺肾气阴两虚证:生脉饮(颗粒、胶囊、注射液)养阴清肺丸,麦味地黄口服液三.、兼证类1、血瘀证:血府逐瘀丸(口服液、胶囊)(6)、肺部感染1、邪犯肺卫证:清宣止咳颗粒2、痰热壅肺证:蛇胆川贝液,橘红丸(颗粒、胶囊、片)、急支糖浆、小儿宝泰颗粒、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3、热闭心包证:安宫牛黄丸、清开灵颗粒(胶囊、片),清开灵注射液4、阴竭阳脱证:参麦注射液,生脉饮(颗粒、胶囊、注射液),生脉注射液5、正虚邪恋证:生脉饮(颗粒、胶囊、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养阴清肺丸二、消化系统疾病(1),慢性胃炎1、肝胃不和证:气滞胃痛颗粒(片)、胃苏颗粒2、胃脾虚弱证:香砂六君丸3、脾胃湿热证:三九胃泰颗粒(胶囊)4、胃阴不足证:养胃舒颗粒(胶囊)5、胃络瘀血证:元胡止痛片(颗粒、胶囊、滴丸)6、肝胃郁热证:加味左金丸(2)消化性溃疡1、寒邪客胃证:安胃疡胶囊,香砂养胃丸2、饮食伤胃证:保和丸{颗粒,片}、六位安消散(胶囊)3、肝气犯胃证:气滞胃痛颗粒(片)、胃苏颗粒4、湿热中阻证:三九胃泰颗粒(胶囊)、加味左金丸5、淤血停胃证:元胡止痛片(颗粒、胶囊、滴丸)6、脾胃虚寒证:香砂六君丸,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7、胃阴不足:养胃舒颗粒(胶囊)(3)腹泻(一)、暴泻:1、寒湿型:藿香正气水(口服液、软胶囊)2、湿热型:葛根芩连片(丸),小儿泻速停颗粒3、食滞证:保和丸{颗粒,片}、六位安消散(胶囊)(二)旧泻1、脾胃虚弱证:醒脾养儿颗粒,参苓白术散2、脾肾阳虚证:四神丸(片)、附子理中丸。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解表剂解表剂是以柴胡、荆芥、防风、桑叶、菊花、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
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
临床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二、泻下剂泻下剂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芫花、甘遂、大戟、牵牛子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
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
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三、和解剂和解剂是以柴胡、黄芩、青蒿、白芍、半夏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以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胃肠不和、肝脾不和等证。
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临床以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呕吐下利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疟疾、感冒、各类肝炎、胆囊炎、慢性肠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见上述症状者。
四、清热剂清热剂是以银花、连翘、板兰根、大青叶、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丹皮、桑白皮、紫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中成药。
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清虚热等六类。
临床以发热、舌红苔黄、脉数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与非感染炎症性疾病如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牙龈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各类肺炎、肝炎、胃肠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见上述症状者。
五、祛暑剂祛暑剂是以藿香、佩兰、香薷、鲜银花、鲜扁豆花、鲜荷叶、滑石、西瓜翠衣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去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中成药。
祛暑剂分为祛暑解表、祛暑清热、祛暑利湿和清暑益气四类。
中成药总结1. 引言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是指在我国传统医学经验的基础上,经现代科学技术整理而成的药品,具有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中成药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疗效,成为中国人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重要选择。
本文将对一些常用的中成药进行总结,介绍其主要成分、功效及适应症。
2. 抗感染类中成药2.1 中成药A•主要成分:XXX•功效:抗菌消炎、清热解毒•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2.2 中成药B•主要成分:XXX•功效:抗病毒、增强免疫力•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3. 消化系统疾病类中成药3.1 中成药C•主要成分:XXX•功效:健脾益胃、消食化滞•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3.2 中成药D•主要成分:XXX•功效:解热镇痛、润肠通便•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4. 心脑血管类中成药4.1 中成药E•主要成分:XXX•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4.2 中成药F•主要成分:XXX•功效:降血压、增强心脏功能•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5. 免疫调节类中成药5.1 中成药G•主要成分:XXX•功效: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氧化•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5.2 中成药H•主要成分:XXX•功效: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6. 总结中成药在我国临床应用广泛且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总结了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包括抗感染类、消化系统疾病类、心脑血管类和免疫调节类中成药。
在实际使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中成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中成药有一定的了解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中成药的研究与应用. 北京: XXX 出版社, 20XX.[2] XXX, XXX, XXX.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北京:XXX 出版社, 20XX。
中成药归纳总结中成药,即由中药材经过一定工艺制剂而成的药物。
凭借着其独特的疗效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中成药在中医药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常见的中成药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进一步了解和应用。
一、护肝药1. 丹参片:主要成分为丹参素,具有活血化瘀、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适用于肝气郁结、血瘀证等疾病。
2. 氨基酸复方片:由天门冬酸、甘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组成,可促进肝脏代谢,保护肝细胞,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不全。
3. 茵陈蒿合剂:主要成分为丁香酚、茵陈素,可清热解毒,适用于急性肝炎、肝胆湿热等肝病。
二、止咳平喘药1. 杏仁清肺片:由杏仁、茯苓等制成,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状。
2. 百合固金丸:主要成分有百合、黄芪、桑白皮等,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干咳等症状。
3. 双黄连口服液:由黄连、黄芩、黄柏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三、活血化瘀药1. 川芎嗪片:主要成分为川芎、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痛经、血栓性疾病等。
2. 大活络丸:由桃仁、红花、川芎等制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3. 桃红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熟地、续断等组成,具有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四、清热解毒药1. 白虎清解丸:主要成分为石膏、知母、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热毒病、痢疾等疾病。
2. 小柴胡颗粒:由柴胡、黄芩等配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作用,适用于肝胆湿热、感冒等疾病。
3. 复方黄连素片:主要成分为黄连素、黄柏素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胆的作用,适用于急性胆道感染、口腔溃疡等疾病。
总结起来,中成药以其独特的制剂形式和临床应用经验,为人们解决了许多疾病的困扰。
然而,中成药虽然具有多种疗效,但仍需谨慎使用,遵医嘱合理用药。
中成药的应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冲剂心血不足: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脾肾两亏: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丸气虚血弱:八珍丸、十全大补丸内伤发热、阴虚发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气虚发热:补中益气丸、黄芪膏、***参膏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肝郁发热:加味逍遥丸瘀血发热: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牙痛、风火牙痛: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立止牙痛散胃火牙痛: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火凉膈散、止痛冰硼散、白清胃散虚火牙痛:滋阴甘露丸、知柏地黄丸中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胶囊、脑血栓片气虚血瘀,经脉阻滞:补阳还五冲剂、偏瘫复元丸、消栓再造丸、乐脉颗粒剂、中风回春丸、脑得生丸心悸、心血不足: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枕中丹水肿:五皮丸;脾阳不振:五苓散、参苓白术丸、胃苓丸、阳衰微: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水痘: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毒热炽盛:绿雪、普济回春丹目赤肿痛:明目蒺藜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肝经风热:明目上清丸、明目蒺藜丸、开光复明丸目涩:养阴清肺膏肝肾亏虚: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石斛明目丸、琥珀还睛丸目痒:桑菊感冒片肝肾阴虚:桑麻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失眠、肝瘀化火:龙胆泻肝丸合磁朱丸心脾两虚: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阴虚:天王补心丹、神经衰弱丸、安神补心胶囊、朱砂安神丸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人参琥珀丸耳鸣耳聋:龙胆泻肝丸、通窍耳聋丸肾精亏虚: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脾胃虚弱:益气聪明丸、补中益气丸气血瘀阻:血府逐瘀口服液厌食、脾失健运:曲麦枳术丸脾胃气虚:参苓白术丸汗证:桂枝合剂肺气不固、经常感冒:玉屏风颗粒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散头痛:川芎茶调散、都梁丸风热上扰:芎菊上清丸、清眩丸(片)肝阳上亢:降压片、脑立清痰浊阻遏:半夏天麻丸瘀血阻滞:天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咳嗽:风寒咳嗽: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羚羊清肺丸燥热咳嗽:秋梨膏、二冬膏、川贝枇杷膏痰湿犯肺:二陈丸、橘红丸肝火犯肺:黛蛤散、清气化痰丸肺虚咳嗽: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养阴清肺胶囊肺火咳嗽:二母宁嗽丸、清肺抑火丸(膏)、除痰止嗽丸、清气化痰丸(小儿)风寒咳嗽:解肌宁嗽丸、儿童清肺丸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解肌清肺丸痰热咳嗽:清金理嗽丸眩晕:脑立清、磁朱丸、杞菊地黄丸肾精不足:左归丸、六味地黄丸气血亏虚:八珍丸、十全大补、痰浊中阻:半夏天麻丸瘀血停留:血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烧伤:紫草膏、生肌玉红膏粉刺:连翘败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肺益火丸、颠倒散湿热蕴结:参丸、二妙丸、茵陈五苓丸脾虚湿蕴:参苓白术丸痔疮\迫血妄行:地榆槐角丸、止红肠辟(?)丸、消痔散、脏连丸、鳖甲消痔胶囊、荣昌肛泰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防风通圣丸、桂枝合剂、通宣理肺丸(片)风热感冒:感冒软胶囊、感冒清热冲剂、抗病毒口服液、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气虚感冒:参苏理肺丸、玉屏风颗粒、暑湿感冒:藿香正气水、六合定中丸、祛暑丸感冒(儿):小儿感冒颗粒、小儿羌活丸、九保丹风热感冒:小儿感冒清热冲剂、妙灵丹暑邪感冒:香苏正胃丸感冒夹湿:至宝锭、小儿百寿丹感冒夹惊:牛黄镇惊丸、琥珀抱龙丸食积:小儿化食丹、小儿化滞丹、食积停滞:保和丸、大山楂丸脾虚夹积:小儿健脾丸、小儿香橘丹鼻衄:清肺抑火丸、荷叶丸、胃热炽盛:清胃黄连丸、小儿消热散肝火上逆:当归龙荟丸、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脾不统血:人参归脾丸痛经:调经姐妹丸、调经活血片、寒湿凝滞: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宫丸气血虚弱:宁坤养血丸、妇宝金丸、八珍益母丸肝肾不足:当归调经丸月经先后不定期:肝七郁滞:逍遥丸、七制香附丸肾气虚弱: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月经先期:气虚不摄: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益气养元丸肾气不固:右归丸、金匮肾气丸肝经郁热:加味逍遥丸阴虚内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固经丸月经后期:寒凝冲任:少腹逐瘀丸阳虚内寒:艾附暖宫丸、女金丹血虚失盈:八珍益母丸、八珍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气滞血瘀:舒肝保坤丸、七制香附丸月经过少:血虚:内补养荣丸、人参养荣丸、八珍丸肾虚精亏: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血瘀:益母草膏、少腹逐瘀丸月经过多:定坤丸、补中益气丸、乌鸡白风丸血热:加味逍遥丸、荷叶丸不孕症:阳虚宫冷:暖宫孕子丸、艾附暖宫丸、女金丹、鹿茸粉、调经促孕丸气血不足:八宝坤顺丸、乌鸡白风丸、安坤赞育丸、定坤丹、肝气郁滞:妇科得生丹、七制香附丸寒凝血瘀:少腹逐瘀丸、十二温经丸痰湿壅滞:二陈丸、越鞠丸。
第三部分各类中成药临床应用一、解表剂解表剂是以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桑叶、菊花、柴胡、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中成药,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
临床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1.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例如感冒清热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
2.辛凉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证。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
例如银翘解毒丸(颗粒、胶囊、片)、桑菊感冒片、柴胡注射液。
3.扶正解表剂适用于正气虚弱复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可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有所区别。
气虚感冒者症见反复感冒、低热汗出、倦怠、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弱等。
例如玉屏风颗粒(口服液)、参苏丸(胶囊)。
注意事项:(1)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2)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最佳。
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多,则耗伤气津,重则导致亡阴亡阳之变;(3)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4)服用解表剂时忌生冷、油腻之品,多饮水,注意休息;(5)若外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二、泻下剂泻下剂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牵牛子、甘遂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中成药。
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
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1.寒下剂适用于里热与积滞互结之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腹部或满或胀或痛,甚或潮热、苔黄、脉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