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 格式:ppt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45
中成药概述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预防疾病的剂型。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
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质量及需要长期质量的患者使用,切体积小,由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
一、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一)固体剂型1.散剂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散剂粉末颗粒的粒径小,容易分散,起效快。
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作用。
散剂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
但也应注意散剂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影响、如:参苓白术散、川芎茶调散。
2.颗粒剂系指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的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剂型。
颗粒剂既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临时用煎煮不便的缺点,且口味较好、体积小、但易吸潮。
如:排石颗粒。
3. 胶囊剂系指将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
,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胶囊材中的制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肠溶胶囊等,主要供口服。
胶囊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易于吞服;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急生物利用度;对药物颗粒进行不同程度包衣后,还能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如:六味地黄胶囊4.丸剂系指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类型。
其中分为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的含蜜量较少;水丸崩解较蜜丸快,便于吸收;糊丸释药缓慢,适用于含毒性成分或药性剧烈成分的处方;蜡丸释放、长效,且可达到肠溶效果,适合毒性和刺激性较大药物的处方;浓缩丸服用剂量较小。
5.滴丸剂系指药材经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并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均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中成药是指采用中草药或中草药制剂作为原料制成的药物,按一定剂量和配方制成的固体或液体制剂形式。
中成药常见的剂型有片剂、丸剂、颗粒剂、糖浆剂、浓缩丸剂、膏剂等,下面对这些常见剂型进行简要的介绍。
片剂是利用药物与辅料制成的块状制剂,外形多呈圆片状。
片剂常使用淀粉、蔗糖、乳糖等粉末状物质作为辅料,并辅以胶凝剂使其凝结成片状。
片剂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用药方便,服用时易于控制剂量。
丸剂是利用药物与辅料混合后制成的球形或椭圆形的制剂。
丸剂通常使用淀粉、蔗糖等粉末作为辅料,并添加适量的水使药物与辅料充分混合。
丸剂服用时需要嚼碎或用水送服,药效较片剂更容易释放出来。
颗粒剂是将药物颗粒与辅料混合制成的制剂。
颗粒剂可分为散剂和袋装剂两种。
散剂颗粒剂中药物颗粒包裹在辅料中,通常需要加水冲服;而袋装剂则是将颗粒剂装入小袋中,服用时直接撕开袋口倒入口中。
糖浆剂是将中药制剂与含糖溶液混合制成的液体制剂。
糖浆剂有着较好的口感,易于服用,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等服用困难的患者。
糖浆剂在服用时需根据医嘱用匙具取相应剂量。
浓缩丸剂是将中药制剂经过提取、浓缩后制成的固体制剂。
浓缩丸剂的主要特点是药效较浓缩,需视药物性质决定服用剂量。
服用时一般需要将丸剂用水冲服,确保药效的释放。
膏剂是将中药浸膏或制剂与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制剂。
膏剂质地软膏状,色泽均匀。
膏剂的质地使其易于附着在皮肤表面,通过皮肤渗透达到治疗作用。
膏剂使用前需搅拌均匀,涂抹在患处并轻轻按摩使其渗透。
以上介绍了中成药常见的剂型,不同剂型适合不同的患者和病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剂型。
同时,在服用中成药时,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正确使用,以确保药效的发挥,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临床常用中成药的剂型中成药是指由中药制成的药品,具有中药的特点和功效。
中成药剂型多样,包括片剂、颗粒、胶囊、丸剂、口服液、注射剂等。
下面将对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剂型进行介绍。
一、片剂片剂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压制成片状,常用的有水丸、糖衣片、薄膜衣片等。
片剂具有剂量准确、易于服用、携带方便等优点,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二、颗粒颗粒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包装在小袋中,常用的有冲剂、散剂等。
颗粒具有易于服用、口感好、剂量准确等优点,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喉炎等。
三、胶囊胶囊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装在胶囊中,常用的有硬胶囊、软胶囊等。
胶囊具有易于服用、剂量准确、不易氧化等优点,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四、丸剂丸剂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制成球形或椭圆形,常用的有水丸、蜜丸、糖丸等。
丸剂具有易于服用、口感好、剂量准确等优点,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五、口服液口服液是将药物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液体剂型,常用的有糖浆、口服溶液等。
口服液具有易于服用、吸收快、剂量准确等优点,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六、注射剂注射剂是将药物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液体剂型,常用的有静脉注射剂、肌肉注射剂等。
注射剂具有吸收快、剂量准确等优点,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总之,中成药剂型多样,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剂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服用中成药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简述中成药的常见剂型中成药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研制出的药物,常见剂型包括丸剂、片剂、散剂、针剂等多种形式。
下面将对这些常见剂型进行简述。
1. 丸剂:丸剂是将草药粉末或浸膏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工艺混合后制成的固体制剂。
丸剂因其方便携带和服用的特点而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
其中,水丸剂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的胶凝剂,如蜂蜜、蜂蜡等,以使其具有更好的粘合性和成型能力。
丸剂的主要优点是不易损坏、易保存、使用方便。
但缺点是分散剂性能较差,易受热湿影响。
2. 片剂:片剂是将草药提取液或干燥粉末加入胶凝剂,经过制粒、压片等工艺制成的固体制剂。
片剂的主要特点是易于控制剂量、携带方便、不易受潮或变质。
它的形状扁平,容易咀嚼和吞咽。
片剂主要分为常规片剂和糖衣片剂两种,糖衣片剂具有较好的外观和口感,更易被患者接受。
3. 散剂:散剂即由中药草本干燥研磨而成的粉末,直接用于配制中药方剂。
散剂的特点是易溶于水,溶液易于吞咽、吸收、利于药效的发挥。
散剂可直接服用,也可通过煎煮等方式制成煎剂或调剂使用。
散剂的优势是用药灵活,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剂量。
4. 针剂:针剂是将中草药提取液或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后,通过注射器注射入体内的一种剂型。
针剂能够绕过肠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药效迅速、强效,适用于病情紧急或无法口服的情况。
针剂的优点是剂量准确、给药途径多样灵活,但操作复杂、需要专业医护人员配制和使用。
5. 口服液:口服液是将草药提取液或浸膏加入适量的溶剂后,制成可直接口服的液体制剂。
口服液通过口腔黏膜的吸收和消化系统的吸收,使药物迅速发挥作用。
口服液常用于儿童、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不佳的患者,因其易于吞咽和吸收。
6. 膏剂:膏剂是将草药粉末研磨后加入油脂等成膏剂制成的半固体制剂。
膏剂质地柔软,外用于皮肤病、创伤愈合等。
膏剂的特点是易涂抹、易吸收、作用迅速。
常见的中成药膏剂有清热解毒膏、消炎止痛膏等。
总之,中成药的常见剂型包括丸剂、片剂、散剂、针剂、口服液和膏剂。
常见中成药剂型分类中成药指的是使用中草药或者天然药物为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制备而成的药物。
由于不同药物原料的性质和用途差异,中成药剂型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中成药剂型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散剂型散剂型是指药物制剂呈散装状,如粉末、颗粒、微丸等。
散剂型剂量易于调整,吸收迅速,适用于外用和内服。
比较常见的散剂型中成药有驱风散、感冒颗粒等。
二、片剂型片剂型是指将药物制成薄片状,易于口服。
片剂可以分为常规片剂和控释片剂两种。
常规片剂是指药物在肠道迅速释放并被吸收,起效快;而控释片剂则是药物在一定时间内持续释放,效果持久。
常见的片剂型中成药有感冒片、口腔溃疡片等。
三、胶囊剂型胶囊剂型是指将药物装入胶囊中,便于口服。
胶囊可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
硬胶囊通常由明胶制成,药物包含在胶囊内部;而软胶囊多由明胶和水溶性聚合物制成,可以包含液体或半固体药物。
常见的胶囊剂型中成药有参松健脑胶囊、藿香正气胶囊等。
四、糖浆剂型糖浆剂型是将药物溶解于糖浆中,适用于口服。
糖浆剂型口感好,易于接受,比较适宜给儿童和老年人使用。
常见的糖浆剂型中成药有止咳糖浆、小儿感冒糖浆等。
五、膏剂型膏剂型是指药物制剂为膏状,常用于外用。
膏剂质地柔软,易于涂抹和吸收,适宜用于皮肤病治疗。
常见的膏剂型中成药有百雀羚膏等。
六、注射剂型注射剂型是指药物制剂为液体,适用于注射给药。
注射剂型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效果较快,常用于急救和严重病情治疗。
常见的注射剂型中成药有人参注射液、生血宝注射液等。
七、贴剂型贴剂型是指药物制剂为贴膏状,可贴在患处。
贴剂具有温热、湿敷的效果,适用于痛经、风湿等症状的缓解。
常见的贴剂型中成药有乳香跌打风湿膏、透皮酮等。
总结:中成药的剂型多种多样,每一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和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用适合的剂型,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只有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成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成药注射剂归纳表中成药注射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通常用于治疗严重疾病或病情急剧恶化的情况。
与口服药物相比,中成药注射剂具有更快的吸收速度和更直接的药物作用,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被广泛使用。
本文旨在对一些常见的中成药注射剂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药物的应用和作用。
一、川芎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注射剂,主要由川芎、黄芩、丹参等中草药提取制成。
它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中风、心绞痛等疾病。
该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减少血栓形成,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
二、丹参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注射剂,主要由丹参提取而成。
它具有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等疾病。
该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脑血管供应,减少组织坏死,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功能。
三、黄连素注射液黄连素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注射剂,主要由黄连提取制成。
它具有解毒消炎、清热燥湿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该药物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有助于患者康复。
四、人参多糖注射液人参多糖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注射剂,主要由人参提取制成。
它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疲劳的作用,在体力透支、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下广泛应用。
该药物可以增加白细胞数量,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五、三七注射液三七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注射剂,主要由三七提取制成。
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消肿的作用,在各类出血性疾病、创伤等情况下使用较多。
该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壁的弹性,有助于止血和消肿。
总结起来,中成药注射剂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药物剂型,但在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此外,注射剂应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中成药注射剂有所了解和认识,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和健康保健的实践中。
中成药剂型分类
中成药是指由中药材经过加工、配制而制成的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药品。
中成药剂型是指中成药所采用的药物形态和制剂方法。
根据剂型的不同,中成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固体制剂:包括丸剂、片剂、胶囊剂等。
丸剂是将药物粉末加入糯米粉或淀粉粉末中,用水或其他溶液制成小球状固体制剂。
片剂是将药物粉末压制成平面或凸面状固体制剂。
胶囊剂是将药物粉末或液体填入胶囊中,形成固体制剂。
2.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液、注射液等。
口服液是将药物粉末或液体配制成溶液或悬浊液,用于口服的液体制剂。
注射液是将药物溶解于水或其他溶液中,用于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的液体制剂。
3.软膏剂:包括膏剂、凝胶剂等。
膏剂是将药物配制成半固态药膏,用于外用的软膏制剂。
凝胶剂是将药物与凝胶基质混合,形成半固态的凝胶制剂。
4.贴剂:包括贴剂、贴膏剂等。
贴剂是将药物粉末或液体涂在透明胶带或其他材料上,形成贴剂。
贴膏剂是将药物配制成半固态药膏,涂在胶带或其他材料上,形成贴膏制剂。
5.饮片剂:将中药材煎煮后经过浓缩、干燥等加工制成的药物,用于泡水饮用。
以上就是中成药剂型的分类,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用途和应用范围。
当患者需要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剂型。
同时,应注意使用规范,遵循医嘱使用。
中成药临床应用(西学中)章节测试绪论单元测试1、问题:内服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包括以下哪几种()选项:A:散剂B:胶囊剂C:颗粒剂D:片剂E:丸剂答案:【散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剂第一章单元测试1、问题: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中成药?选项:A:龙胆泻肝丸B:双黄连口服液C:七厘散D:补中益气汤E:复方甘草片答案:【补中益气汤】2、问题:下列哪项不属于中成药的命名方式?选项:A:以用法命名B:以功效命名C:以药物全部的组成命名D:以君药命名E:君药与功效结合答案:【以用法命名】3、问题:不属于中成药的基本性状分类的是()选项:A:半固体剂型B:固体剂型C:气体剂型D:液体剂型E:半液体剂型答案:【半液体剂型】4、问题: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选项:A:错B:对答案:【对】5、问题:根据中成药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妊娠期妇女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选项:A:对B:错答案:【对】第二章单元测试1、问题:中风病的病因病机是:选项:A:情志所伤B:饮食不节C:内伤积损D:劳欲过度答案:【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内伤积损,劳欲过度】2、问题:中风的中经络主要有哪几个证型?选项:A:气虚血瘀型B:痰热腑实型C:风痰阻络型D:痰热内闭型E:肝阳上亢型答案:【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风痰阻络型,肝阳上亢型】3、问题:中风病中属于补虚通络类的代表中成药是:选项:A:脑心通胶囊B:大活络丸C:脑脉痛胶囊D:疏血通注射液答案:【脑心通胶囊】4、问题:脑心通胶囊的主要功效作用是()选项:A:益气活血,化瘀通络B:祛风止痛,除湿豁痰,舒筋活络C:益气活血,熄风豁痰D: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答案:【益气活血,化瘀通络】5、问题:苏合香丸主要用于中风,中暑,痰厥昏迷,心胃气痛,证属寒邪内闭证。
选项:A:错B:对答案:【对】第三章单元测试1、问题: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清涕,宜选用下列那个中成药:选项:A:苏黄止咳胶囊B:宣肺止嗽合剂C:荆防颗粒D:银翘散解毒丸答案:【荆防颗粒】2、问题:痰热清属于()剂。
常用中成药第一章解表剂感冒清热冲剂【药物组成】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等。
【剂型规格】颗粒剂,每袋装12克(含糖型)或6克(无糖型)。
【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
正柴胡饮冲剂【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风、芍药、甘草、生姜。
【剂型规格】冲剂,含糖颗粒每袋装10克,无糖颗粒每袋装3克。
【功能】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1~2袋,每日3次,小儿酌感或遵医嘱。
小青龙合剂【药物组成】麻黄、白芍、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剂型规格】合剂,每瓶100毫升,每1毫升相当于生药0.8克。
冲剂,每袋或每块重13克。
糖浆剂。
【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主治】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用量】合剂,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用时摇匀。
冲剂,以温开水冲服,成人每服1~2块,每日2~3次,儿童酌减。
【禁忌】阴虚干咳无痰者禁用。
凡是风热咳喘及正气不足的虚喘不宜用。
九味羌活丸【药物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地黄、甘草。
【剂型规格】水丸,每500粒重30克,每袋18克;冲剂,每袋5克;片剂,每片重0.5克。
【功能】解表除湿。
【主治】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干,肢体酸痛。
【用法用量】丸剂,一次6~9克;冲剂,每次15克;片剂,一次4~5片。
均一日2~3次,用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
【禁忌】阴虚气虚者慎用。
银翘解毒丸【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
【剂型规格】浓缩蜜丸,每丸重3克;片剂,每袋装16片;颗粒剂,每袋装15克;包衣浓缩水丸,每10丸重1.5克;合剂。
【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发热,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中成药的剂型中成药是指使用天然草药或动植物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
它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成药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浓缩丸剂、软胶囊剂、贴剂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成药各种剂型的特点和应用。
一、丸剂丸剂是中成药中最常见的剂型之一。
它是使用药材粉末和一定量的辅料,通过制粉、配方、搅拌、制粒、包衣等工艺制成的。
丸剂的优点是服用方便,剂型稳定,容易保存。
常见的丸剂有水丸、酒丸和蜜丸等。
其中,水丸以水为主要辅料,易溶解于水,适合于煎服;酒丸以酒为主要辅料,适合于泡服;蜜丸则以蜜或糖浆为主要辅料,适合于嚼服。
二、散剂散剂是指中药经研磨或加工制成的细粉末剂型。
它通常包装在纸袋或瓶内,根据需要取用。
散剂的优点是易于吸收和溶解,药效迅速。
散剂可以直接服用,也可以冲入开水中饮用。
常见的散剂有冲剂和研末剂,冲剂适合于冲入开水或其他溶剂中服用,研末剂则适合于嚼服。
三、浓缩丸剂浓缩丸剂是一种将草药浸膏或浓缩液剂加入辅料制成的丸剂。
浓缩丸剂具有药效强、使用方便等特点。
由于浓缩丸剂相对浓缩液具有较低的含水量,因此其质量和稳定性更好,容易保存和携带。
常见的浓缩丸剂有水蜜丸、酒丸和干浓缩丸等。
四、软胶囊剂软胶囊剂是一种将中药浸膏或浓缩液剂填充入软胶囊中的剂型。
软胶囊剂具有胶囊大小合适、容易吞咽的优点。
其优越的表面张力和柔韧性使得胶囊内的浸膏或浓缩液不会泄漏。
常见的软胶囊剂有硬脂酸胶囊、明胶胶囊和植物胶囊等。
五、贴剂贴剂是一种将中药熬制浓缩后,涂敷于透气无纺布或其他载体上制成的剂型。
贴剂质地柔软、贴服方便,能够直接贴附于患处进行药物的直接透皮吸收。
常见的贴剂有膏剂贴、丸剂贴和透皮贴剂等。
膏剂贴主要以膏状药物为主要成分,常用于外科创伤和疼痛治疗,丸剂贴则以丸剂为主要成分,适用于轻度和局部疼痛,透皮贴剂则以药物熔融液剂为主要成分,可持续释放药物。
总结:中成药的剂型多种多样,每种剂型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丸剂、散剂、浓缩丸剂、软胶囊剂和贴剂等剂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治疗需求。
中成药剂型的特点和作用中药剂型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有:汤剂、丸剂(包括蜜丸、糊丸、水丸、蜡丸、浓缩丸)、散剂、膏剂(蜜膏、铅硬膏、软膏)、丹剂、胶剂、酒剂、锭剂、油剂、灸剂、熨剂、茶剂、曲剂等剂型。
现把各种剂型的特性及采用成型基质的作用和目的简要介绍如下,供中药制剂工作者参考。
1 汤剂汤剂又称汤药,系由医生辩证施治,临症组方而成,一般多用于治疗急性病、并发症和疑难症患者时采用之。
服用后迅速被体内吸收,发挥治疗作用。
汤剂的特点是根据“辩证施治”而拟方,对同一病症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所用的药味与剂量也不同,因此不能以成药来代替汤剂。
2 丸剂丸者缓也,取丸以缓图疗效。
由于设计这类剂型是根据不同病情和药物的特性,所以使用的成型基质是各不相同的。
根据基质可分为蜜丸、糊丸、水丸、蜡丸、浓缩丸五种类型。
2.1 蜜丸系用蜂蜜作为成型基质制成。
蜂蜜具有润肠、润肺、止咳、解毒、营养等作用,故设计蜜丸剂型大多是对虚弱病、咳嗽病和病后恢复期需要调补的慢性病。
另外蜜丸本身又具有缓缓发挥疗效的特点,因此在补益门、妇科门、痰嗽门、肠胃门多制成蜜丸。
蜂蜜本身又是很好的防腐剂,熬炼得当,包装严密,可经久而不失效。
蜂蜜熬炼后相当黏稠,制成丸剂服用后逐渐地被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
蜜丸一向有大蜜丸、小蜜丸的分别,但由于近年来多将蜜丸改成定量丸型,致使服用不便,若恢复小蜜丸,每一克5~6粒,不仅服用方便,剂量准确,且不需口嚼而显苦味、异味,患者乐于接受。
因此剂型的改革应以有利于患者为重,不应单纯强调产量而忽视治疗效果。
2.2 糊丸用淀粉调成糊状或使用动物脏器以及果实、蔬菜汁液等为基质制成的丸剂谓之糊丸。
服用后药物的吸收和发挥作用也很缓慢,这样使一些刺激性大、或作用剧烈和有毒性的药物,减轻了刺激作用或避免引起中毒。
糊丸基质:江米淀粉多用于透表药;黄米淀粉多用于败毒药;神曲淀粉多用于助消化药;枣泥多用于补脾健胃药;姜汁多用于散寒止呕药;胆汁多用于消炎解毒药,清心经、肝脾之热;兔脑多用于催产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