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 最全17种中药剂型
- 格式:pdf
- 大小:304.64 KB
- 文档页数:8
简述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
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包括以下几种:
1. 汤剂: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而成的制剂。
2. 丸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3. 散剂:将中药饮片粉碎成细粉,混匀而成的制剂。
4. 片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压制成片的制剂。
5. 胶囊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填充于空心胶囊中的制剂。
6. 糖浆剂:将中药提取物加糖或蜂蜜制成的浓稠液体制剂。
7. 口服液:将中药提取物加水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8. 栓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9. 软膏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皮肤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10. 气雾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抛射剂封装于耐压容器中的制剂。
以上是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根据病情和患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
中药制剂的种类
按物态分类:①液体剂型;②固体剂型;③半固体剂型;④气体剂型。
按分散系统分类:①真溶液型液体制剂;②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③乳浊液型液体制剂;④ 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按制备方法分类:①浸出制剂;②无菌制剂。
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①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②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知识拓展:
①中药及其制剂中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往往难以确定,因此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应综合进行考虑。
②中药制剂是按中医理论和用药原则组方而成,要根据药味的君、臣、佐、使地位,首选君药、贵重药和剧毒药建立分析方法。
③中药试剂中原药材往往差异较大,分析时应考虑药材来源与炮制等方面的影响。
④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具有一定得特殊性,应针对不同工艺、剂型和辅料等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和检测项目。
⑤中药制剂中杂质来源具有多途径的特点,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
⑥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多为非单一性,应检测尽可能多的有效成分,综合进行质量评价。
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品种分析一、中药注射剂概述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学》的定义是“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
著名学者周超凡研究员提出以下定义:中药注射剂一般系指在中医药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或其他天然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功能主治用中医药术语或同时用中医药术语与相关的西医药术语联合表述的供注人体内的各种无菌制剂。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上海等地研制出“茵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20余个品种。
70年代以来,全国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剂品种较多,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以外,各省市卫生部门还陆续制定了“中草药制剂规范”、“标准”,收集大量的中药注射剂。
80年代后中药注射剂又掀起了研究热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注射剂2个,部颁标准收载中药注射剂70个品种。
二、中药注射剂产业概况随着临床对中药注射剂的认知,中药注射剂逐渐成为一个产业,2007年年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亿元,每年有4亿人次使用中药注射剂。
但是,随着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相继出现使用致死事件,加上几年前的鱼腥草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事件,中药注射液备受质疑。
在北京,有些大型综合性医院甚至已将中药注射剂清除出药房。
从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统情况看,2007年,在上报的所有药品不良反应中,化学药品占86.7%,中成药占11.9%,生物制药占1.4%。
2008年,在药品不良反应统计中,化学药品占86.1%,中成药占13.2%,生物制药占0.74%。
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远低于化学药品;作为中成药一部分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比例,更是低于化学药品。
尽管相对化学药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不高,但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中,中药注射剂占据了最大的比例。
中药剂型是指中药的不同制剂形式,常见的中药剂型包括:
1.草药饮片:即中草药煎剂片剂,是将中草药煮煎后浓缩而成的固体制剂,常用于中药煎
剂的代表剂型。
2.中药颗粒:将中草药制成微小颗粒状,便于口服和溶解,方便患者服用。
3.中药丸剂:将中草药研磨成细末,再按一定比例配伍、添加辅料制成丸剂,常见的有水
丸、蜜丸等。
4.中药胶囊:将中草药粉末或提取物填充在胶囊中,方便患者服用和保存。
5.中药口服液:将中草药煎剂或提取物制成液体剂型,常见的有膏剂、糖浆、口服溶液等。
6.中药外用贴剂: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与粘合剂混合后制成贴剂,用于外用贴敷治疗。
7.中药膏剂:将中草药研磨成细末,配合辅料制成膏状剂型,用于外用涂抹。
8.中药注射剂:将中草药提取物或浸膏制成的溶液剂型,通过注射途径给药。
这些中药剂型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病情和患者需求选择使用,每种剂型都有其特点和适应症。
在使用中药剂型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说明书正确使用,并注意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案例分享在中药行业中,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药物制剂指的是将中药通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转化为适合人体服用的形式,而剂型设计则是指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给药形式。
下面将分享几个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的案例。
案例一:丹参片的制剂与剂型设计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制剂设计上,将丹参加工成粉末,并与辅料进行混合,制成片剂。
这种剂型设计既方便服用,又易于保存,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药物的损耗。
案例二:当归颗粒的制剂与剂型设计当归是中药中常用的补血药材,善于调经活血。
在制剂设计上,将当归煮成浓缩液,再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粉末状的当归颗粒。
患者服用时,只需要将当归颗粒进行溶解,便于服用。
案例三:黄连液的制剂与剂型设计黄连是一味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制剂设计上,将黄连与其他草药进行共炮,制成浸膏。
患者在服用时,只需将浸膏加入适量温水中稀释即可。
案例四:桑黄颗粒的制剂与剂型设计桑黄是中医药领域中常用的解毒药材,对于清热解毒、散结的功效显著,应用广泛。
在制剂设计上,将桑黄进行提取,制得桑黄的浓缩浸膏,再将其冷冻干燥,得到颗粒状的药物制剂。
患者在服用时,可以直接将颗粒溶解在温水中饮用,方便便捷。
以上案例仅为中药行业中的部分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的例子,通过对中药药物的制剂与剂型的设计,能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便捷性和易服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用药体验。
总结起来,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是中药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制剂设计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优化患者的用药体验。
在中药行业中,剂型设计需要根据中药的特性和用途来合理选择给药形式,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中药制剂与剂型设计将会为我们的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发展与进步。
中药剂型是中药制药中制备药物制剂的形态和形式的统称。
中药药剂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汤剂、散剂、丸剂、片剂、膏剂、丹剂、胶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下面将对每种剂型进行简要的介绍:1. 汤剂:是最早出现的中药剂型之一,是将药物煎煮后滤去药渣,取药汤服用。
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但同时也保留了中药的天然成分,更接近于天然药物本身的药性。
2. 散剂:是将药物研成细粉状的中药剂型,易于吸收,便于服用,但同时也容易吸湿、发霉、变质。
3. 丸剂:是将药物细粉以蜜、水或面等为黏合剂制成的球形固体剂子,便于服用,药效稳定,但作用缓慢。
4. 片剂:是将药物细粉压制成的圆形或异形固体片状剂型,易于携带和保存,药效稳定,但有些药物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吸潮变质。
5. 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其他溶剂煎熬浓缩后制成的浓稠液体剂型,具有药效稳定、作用持久、口感好的特点,但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6. 丹剂:是将药物烧炼或溶化后制成的固体固体剂型,具有疗效显著、作用专一的特点,但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有些药物易燃易爆。
7. 胶剂:是将动物胶经过熬炼、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丸,具有药效稳定、作用持久的特点,但有些药物易产生异味。
8. 胶囊剂:是将药物置于硬胶囊中制成的制剂,便于吞服,易于保存和携带,但有些药物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变质。
9. 注射剂:是中药制剂中最精细的剂型之一,是将药物溶解在溶剂中制成的溶液或微球注射到人体内的一种给药方式,作用迅速,但有一定的风险性。
除了以上所述的常见剂型,中药药剂型还有很多其他种类,如气雾剂、栓剂、滴丸剂等。
每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需求、医疗环境等多种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剂型。
总的来说,中药药剂型的分类多种多样,每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选择合适的剂型对于提高中药的药效、方便患者使用、保持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药学研究的深入,中药药剂型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原材料经过加工、炮制、贮藏等工艺,制成适宜于临床使用的药物形式。
中药剂型是指中药制剂在临床使用时的形态和规格。
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和用途,中药剂型可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介绍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
1. 饮片剂:饮片剂是最常见的中药剂型之一,是经过炮制和贮藏等工艺处理后,制成片剂供患者直接服用。
饮片剂可在煎剂、浸泡剂等形式下使用。
2. 散剂:散剂是将中药原料加工成细粉或粉末状,可直接服用或配合其他药剂使用。
散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冲服、调配等。
3. 膏剂:膏剂是将中药原料制成具有一定粘度和流动性的糊状物,适用于外用,如贴敷、擦拭等。
4. 膜剂:膜剂是将中药浸膜或涂敷于合适的基材上制成的剂型,适用于局部皮肤病变,如湿润性、糜烂性皮肤病。
5. 糊剂:糊剂是将中药制成粘度适宜的糊状剂型,适用于冲服、灌肠等用途。
6. 丸剂:丸剂是将炮制后的中药原料制成固体球状物,可直接冲服或咀嚼后服用。
7. 散剂颗粒:散剂颗粒是将中药原料研磨制成粉末状,再经过配方、制粒等工艺制成颗粒剂型。
散剂颗粒易于服用和调剂,广泛应用于门诊和家庭保健。
8. 口服液:口服液是将中药煎剂或浸膏剂等调制成适宜口服的液体剂型,便于患者直接饮用,剂型透明或悬浮状。
9.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中药煎剂、提取物等通过注射剂针筒或其他注射器具,以注射的方式给药。
10. 软胶囊剂:软胶囊剂是将中药制剂装入可溶性胶囊内的剂型,既方便患者服用,也易于调剂。
11. 乳剂:乳剂是由水相和油相组成的混合液体,中药原料经过炮制和分散剂等工艺制成的剂型。
12. 眼药剂:眼药剂是经过抗菌、抗炎等处理后,制成用于眼部疾病治疗的药物形式。
13. 贴剂:贴剂是将中药煎剂或制剂均匀地涂敷在基材上, 并保持其药物活性,适用于外用贴敷。
14. 水剂:水剂是将中药原料制成液体剂型,适用于口服、外用或洗浸等用途。
15. 喷雾剂:喷雾剂是将中药煎剂或其他溶剂制成气雾剂型,通过喷雾器器具进行直接喷洒使用。
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
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
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
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
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
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
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
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
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
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
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
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
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
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
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
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中药材剂型、中药材剂型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药物形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剂型:1.汤剂:将中药材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得到液体制剂,是最常用的中药剂型之一。
其优点是口服吸收迅速、起效快、疗效确切、加减灵活,但缺点是制备及携带储存相对不便。
2.散剂:将中药材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
优点是制作简便,便于携带和储存,缺点是其药效受到制备工艺和粒度等因素的影响。
3.丸剂:将中药材粉碎成细粉后,再用冷开水、米糊等黏合剂制成的球形固体剂型。
包括蜜丸、水丸、浓缩丸等。
其优点是药效持久、服用方便、剂量准确,但缺点是制备工艺相对复杂。
4.膏剂:将中药材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而制成的剂型,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
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分软膏、硬膏两种。
其优点是药物含量高、药效持久,但缺点是制备工艺繁琐。
5.丹剂:一般是指含有汞,硫磺等矿物,经过加热升华提练而成的一种化合制剂。
其优点是剂量小、作用大、含矿物质之多,但缺点是毒性较大,不可久服。
多外用,内服慎之又慎。
6.片剂:由中药材提取物或粉末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其优点是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但缺点是制备工艺相对复杂。
7.颗粒剂(冲剂):由中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其优点是作用迅速、味道可口、体积较小、服用方便,但缺点是易吸潮。
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
除了以上剂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剂型如胶囊剂、酒剂、茶剂等。
不同的中药材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剂型进行治疗。
常见的中药剂型⾃古以来,中医治病不仅有汤剂,还有丸散膏丹等剂型,只是今⼈治病,⼤多只开汤剂,忽略了其他剂型,影响了疗效。
说到中药的剂型,⼤家⾸先想到的肯定是汤剂,很多⼈都会觉得中药的⽤法就是煎出⼀⼤碗难喝的⽔,然后⿎起勇⽓喝下去。
其实,除了汤剂之外,中药还有膏、丹、丸、散等多种剂型,临床⽤药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剂型。
使⽤中药怎样才能选对剂型呢?剂型是根据药物性质、⽤药⽬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制成适合于医疗应⽤的形式。
剂型的不同,可能导致药物的作⽤性质和速度不同,从⽽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
因此,选择合理的、适合⾃⼰的中药剂型才是保证和提⾼药物疗效的关键。
汤剂是我们最熟悉的,汤剂具有吸收快、作⽤强、⽅便加减的优点,⼜可根据临床具体病症灵活处⽅,为最常⽤的剂型。
将饮⽚放在⽔中煎煮⼀定时间,然后取汁服⽤,就成了汤剂。
它既可由单味中药煎煮⽽成,也可由⼏味、⼗⼏味甚⾄⼏⼗味中药配伍成复⽅后煎煮⽽成。
1.丸剂:是指将配料药物研成细末,然后以⽔或蜜、⾯糊、⽶糊、药汁、蜂蜡等拌制成⼤⼩不等的丸状制剂,如六味地黄丸等。
“丸者缓也”,临床⼀般多适⽤于慢性或虚弱性病症的调理。
不过某些有毒或芳⾹⾛窜的药物制成的丸药,也可治疗急症,如备急丸、苏合⾹丸等。
它分蜜丸、⽔丸、⽔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和微丸等。
丸剂是⽬前中成药⾥最常⽤的剂型,它的药效较为持久,同时也可以减少部分药材的不良⽓味。
2.散剂:分内服、外⽤两种。
内服者指将处⽅中的药物研成粗末,⽤⽔调服,或者煎汤服⽤。
散剂兼具汤剂的吸收快、作⽤迅速,以及丸剂的⽤量⼩、容易携带等特点,尤其适⽤于脾胃病的调理和某些急症的治疗,如平胃散、五苓散、⾏军散等等。
除了内服之外,外科也常⽤散剂(研得极细)调敷,治疗体表局部病变,如⽣肌散、⾦黄散等。
3.膏剂:分内服和外⽤两种。
内服膏剂是将药材煎煮过后去渣浓缩,随后加蜂蜜或糖将其制成流体制剂,⼜称膏滋,适⽤于治疗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
膏剂要注意包装及妥善保管,以防发⽣霉变。
144种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管理公示清单
144种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管理公示清单
144种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管理公示清单
144种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管理公示清单
144种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管理公示清单
144种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管理公示清单
144种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管理公示清单
144种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管理公示清单
144种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管理公示清单
144种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管理公示清单
144种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管理公示清单
144种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管理公示清单
144种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管理公示清单
144种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管理公示清单。
中药材剂型-回复中药材剂型是指中药材在制剂过程中的形式和处理方法。
中药材剂型的选择取决于中药材的性质、用途和制剂要求等因素。
常见的中药材剂型有散剂、丸剂、片剂、颗粒剂、浸膏剂等。
散剂是指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状,直接使用的剂型。
制作流程包括药材的选择、研磨、筛选、包装等步骤。
散剂常见于煎剂、泡剂和外敷剂等中药制剂中,如常用的白加黑、双黄连散等。
散剂有制剂简单、药效强等优点,但在服用时需要用水或其他适宜溶液调配,使用不便。
丸剂是指将中药材制成球状或圆柱状的剂型。
制作流程包括药材研磨、配比、粉碎、制丸、烘干等步骤。
丸剂常见的有水丸、蜜丸、酒丸等,如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丸剂制作工艺复杂,但使用方便,能够减少药材的苦味,适宜长期保存和口服。
片剂是指将中药材制成扁平或圆盘状的剂型。
制作流程包括药材研磨、配比、制片、压制等步骤。
片剂常常用于口服剂型中,如天麻片、柴胡片等。
片剂具有制剂简便、药效稳定等优点,但有些人对片剂口感不喜或不适应。
颗粒剂是指将中药材制成颗粒状的剂型。
制作流程包括药材研磨、配比、颗粒化、包装等步骤。
颗粒剂广泛应用于颗粒剂型中,如清火颗粒、复方黄连素颗粒等。
颗粒剂易于服用,剂量准确,不易受环境湿度影响。
浸膏剂是指将中药材制成浸膏状的剂型。
制作流程包括药材研磨、配比、浸泡提取、浓缩、干燥等步骤。
浸膏剂常见于饮片剂型中,如银翘解毒丸、荆防败毒散等。
浸膏剂制作工艺复杂,药效稳定,但使用时需要加水冲服。
此外,中药材还可以制成胶囊剂、注射剂等其他剂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总的来说,中药材剂型的选择应根据药材性质、用途、制剂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不同的剂型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使用特点,药师在制剂过程中需要根据药材的特点和制剂要求进行选择,以保证中药材的药效和疗效。
同时,对于使用中药材剂型的患者来说,需要按照医嘱正确使用,并注意剂型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确保药效的发挥和安全的使用。
中药基本剂型分类中药基本剂型是指中药在制备和应用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工艺方法和制剂形式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剂型。
中药基本剂型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汤剂(煎剂):汤剂是将中药药材加工成颗粒或粉末,通过煮沸水剂提取药效的制剂形式。
煎剂中的活性成分主要溶于水,易于吸收,常见的有汤剂、水蜜丸等。
2.丸剂:丸剂是将中药药材制成小圆球状或椭圆形的固体制剂。
包括水蜜丸、丸药、散丸等,适用于口服,容易携带和储存。
3.散剂(末剂):散剂是将中药药材制成细末,可直接食用或用水冲服的制剂。
散剂包括散药、散剂等,常用于调和药方、调制汤剂。
4.膏剂:膏剂是将中药浸膏、煎膏或粉末与一定量的基质混合而成的软膏状制剂。
可分为内用膏和外用膏,具有温热、滋补的特性。
5.丹剂:丹剂是将中药药材炮制成固体、块状或小球状的制剂,具有滋补、壮阳等特点。
常见的有丹药、丹片等。
6.糖浆剂:糖浆剂是将中药药材煎煮后,加入糖、蜜等成分熬制而成的糖浆状制剂。
适用于口服,味道较甜。
7.酒剂:酒剂是将中药浸泡在白酒、黄酒等酒精溶液中,提取药效后得到的制剂。
常见的有药酒等。
8.油剂:油剂是将中药浸渍在食用油中,或采用油炸法,提取药效得到的制剂。
适用于外用。
9.胶囊剂:胶囊剂是将中药粉末或浸膏装填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便于口服,避免药味。
10.贴剂:-贴剂是将中药浸泡在药水中,涂抹在特制胶片上,制成具有一定粘性的贴剂,用于外贴治疗。
以上是中药基本剂型的主要分类,每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根据病症和个体差异的需要,医生会选用不同的剂型进行治疗。
中药剂型的分类及举例中药剂型是指中药经过炮制、加工后制成的药物形式。
根据中药剂型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中药剂型的分类进行简述,并给出一些具体的举例。
一、草药剂型草药剂型是中药颗粒、散剂等以生药材为基础制成的剂型。
它们通常是以草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位为原料,经过炮制和加工制成的。
草药剂型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内服和外用,具有疏风散寒、清热解毒、养阴安神等功效。
举例:•葛根颗粒: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症状。
•金银花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二、制剂剂型制剂剂型是中药以草药为基础,经过提取、浓缩等工艺制成的剂型。
制剂剂型常用于中药的内服治疗,常见的制剂剂型包括浸膏、丸剂、胶囊等,其特点是药效稳定、服用方便。
举例:•蝉蜕膏:以蝉蜕为原料制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性皮肤病。
•金匮肾气丸:采用人参、枸杞子、茯苓等中草药制成,具有益气、健脾、补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导致的体倦乏力等症状。
三、外用剂型外用剂型是中药以药膏、贴剂等形式制成的剂型,主要用于中药的外用治疗。
外用剂型通常能够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
举例:•透皮黄连散:由黄连、黄柏、连翘等中草药制成的药物,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病等。
•龙血竭贴剂:主要成分为龙血竭、穿山甲鳞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外伤后的瘀血、肿胀等症状。
四、注射剂型注射剂型是中药通过注射途径给药的剂型。
中药注射剂对病情危重、需要快速起效的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举例:•三七注射液:由三七、生地、决明子等中药成分制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中风、血栓等疾病的治疗。
五、口服液剂型口服液剂型是中药经过制剂处理后制成的液体剂型,常用于治疗儿童和老年人等不适合吞咽固体药物的人群。
举例:•牛黄清心丸口服液:以黄连、牛黄、丹参等中草药为主要成分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高热、急性喉炎等症状的治疗。
附录中药制剂中药制剂是指由中药药材或中药提取物,按照一定比例、方法和工艺加工成为固体、液体等剂型的制剂。
中药制剂在中医临床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是多种多样的。
中药制剂的分类中药制剂可以根据其形态、功效和用法等方面进行分类。
根据形态,中药制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煎剂:是将中药药材加水煮沸后去渣留汤,再制成含有药材有效成分的药水,示例如麻杏石甘汤。
•散剂:是将中药药材研磨成细粉末,再按一定比例调合、筛选制成含有有效成分的药品,示例如桂枝茯苓丸。
•丸剂:是将中药粉末加入蜜汁或糯米等粘合剂中搓成小丸,再用低温干燥制成包裹有有效成分的药品,示例如六味地黄丸。
•膏剂:是将中药药材加工制成药膏,不含白芷,示例如逍遥散,清热凉血膏。
•汤剂:是将中药药材加入热水或热酒等中药材和水剂制成的配制液体,示例如阿胶泥,黄芪汤。
•酒剂:是将中药药材制成酒剂液体,示例如防风通圣酒,仙鹤神水。
根据功效,中药制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药品•药性平和的中药制剂:如人参、黄芪、当归等,适合被大部分人使用。
•动力性较强的中药制剂:如通络、活血化瘀、祛风镇痛等。
•偏寒、偏凉、偏热的中药制剂:如葛根汤、金银花露等。
根据用法,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内服、外用、泡脚、熏洗等。
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药制剂制作通常经历五个关键步骤:原材料采集、初步处理、深度加工、支持材料采集和加工以及质量检测。
原材料采集是指采集天然中药药材,并按照传统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如清洗、烘干、研磨等。
初步处理是指对处方中的不同药材进行分类、配比,并进行药材软化、浸泡、炮制等工作。
深度加工是指将药材加工成特定的剂型,如饮片、丸剂、散剂等,或者将中药制剂喷雾、液体、凝胶等按照药品标准制作成药膏、口服液等。
支持材料采集和加工是指进行用做中药制剂的生产所需要的补充物料的采购(如包材、容器、发酵剂等)以及包材、塑料袋、瓶盖等所需要的处理。
最后,对制剂进行质量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外观检测、含量测定、规格检定等环节,目的是保证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知识点!中药虽然优点很多,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不够方便,每次服用的时候都需要用水煎煮,这对治疗疾病造成一定的烦恼。
但是,通过科学技术将中药制作成药剂使用就完全解决了这一点,让中药更加的完美。
那么中药制剂的类型大家知道有哪些吗?让小编给大家普及下中药制剂的相关知识吧!中药制剂中药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之久,历代前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下,通过不断的中药剂型的创制和应用,并且积累了非常方法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今天中药剂型种类繁多的结果。
通常传统的中药剂型有丹、酒、茶、锭、丸、散已经膏等,并且各自的特点各不相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剂型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除对传统剂型进行整理和提高,出现了浓缩丸、胶囊剂、微丸、口服液等剂型外,新的剂型不断出现,现代剂型如:片剂、注射剂、颗粒剂、滴丸等等。
现将中成药的常见、常用剂型简要介绍如下:1.丸剂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
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
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
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
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
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
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
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
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
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
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
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
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
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
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
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丸者缓也:丸剂在服用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溶化散开,逐渐被人体吸收,因此丸剂产生疗效较慢,药效也较持久,可以减少部分药材的不良气味,是目前中成药最常用的剂型。
但丸剂尚存在一定的缺点,服用剂量大,而且不便服用,尤其儿童服用更加困难;此外丸剂目前有效成分的质量标准还难以确定。
2.散剂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是我国古代剂型之一。
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
有效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或不耐高温,或剧毒不易掌握用量,或者贵重细料药物适宜于制成散剂。
3.煎膏剂(膏滋)煎膏剂是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又称膏滋。
具有吸收快,浓度高,体积小,便于保存,可备较长时间服用的特点。
有滋补调理的作用,用于治疗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
4.片剂片剂是药材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分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是常用的现代剂型之一。
片剂体积小,用量准确,易崩解生效快,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服用及储运方便的优点。
片剂适用于各种疾病。
5.丹剂丹剂是水银、硝石、雄黄等矿物药经过炼制、升华、融合等技术处理制成的无机化合物,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为传统剂型。
大多含水银成分,常用以配制丸散供外用,具有消肿生肌、消炎解毒的作用。
部分丸剂、散剂、锭剂品种多以朱砂为衣,因气色赤习称丹,不属于经典丹剂范畴。
6.颗粒剂(冲剂)颗粒剂是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是在汤剂、散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
有颗粒状和块状两种,分为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及含糖型、无糖型等不同类型。
颗粒剂体积小,重量轻,服用简单,口感好,作用迅速,多用于补益、止咳、清热等作用的药物。
7.锭剂锭剂是药材细粉与适量粘合剂如蜂蜜、糯米粉或利用药材本身的粘性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制剂。
可供内服或外用,内服作用与糊丸接近,外用多用水或醋磨汁后涂敷患处。
锭剂型大多作噙化之用。
8.胶剂胶剂是以动物的皮、骨、甲、角等用水煎取胶质,经浓缩凝固而成的固体内服制剂。
胶剂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作为补益药,适用于老年人、久病未愈者或身体虚弱者,可单服,也可制成丸散或加入汤剂中使用。
至今胶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信誉,被广泛使用。
9.硬胶囊剂硬胶囊剂是将适量的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粉或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充于硬胶囊中而制成的剂型。
主要是口服。
硬胶囊外观整洁美观,易于吞服,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崩解快,吸收好。
适用于对光敏感、不稳定或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或有特异气味的药物,或需要定时定位释放的药物。
儿童用药、对胃粘膜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10.软胶囊剂软胶囊剂是将油类或对明胶等囊材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混悬液封闭于囊材内制成的剂型。
特点与硬胶囊相似。
硬胶囊和软胶囊经过适宜方法处理或用其他药用高分子材料加工,使囊壳不溶于胃液,但在肠液中崩解释放活性成分,为肠溶胶囊。
11.糖浆剂糖浆剂是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缩蔗糖水溶液。
它是在传统的汤剂、煎膏剂的基础上,吸取西药糖浆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成药剂型。
因含有糖,可以掩盖某些药物的不适气味,便于服用,适用于小儿及虚弱病人服用,尤多见于小儿用药,但不宜用于糖尿病患者。
12.合剂合剂是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
单剂量包装的合剂又称口服液。
合剂既能保持汤剂的特点,又能避免汤剂临时煎煮的麻烦,便于携带、储存和服用。
口服液的浓度更高,常加入矫味剂,因此用量小,口感好,作用快,质量稳定,携带方便,易保存。
13.酒剂酒剂是药材用黄酒或白酒为溶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又称药酒。
酒剂服用量少,吸收迅速,见效快,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及补虚养体、跌打损伤等。
14.酊剂酊剂是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以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分内服和外用两种。
酊剂制备无需加热,成分较纯净,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准确,吸收迅速,适宜于制备含有挥发性成分或不耐热成分的制剂。
15.露剂露剂是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经水蒸气蒸馏制得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澄明水溶液制剂,是我国传统剂型之一。
又称药露。
临床多供内服,露剂能够保存药材固有的香味,便于服用和吸收,多具有解表清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16.注射剂注射剂是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经精制加工制备而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或可供临用前配制溶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制剂,为中成药现代新剂型。
又称针剂。
注射剂可用于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剂量准确,起效迅速,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生物利用度高,便于急救使用。
不宜在家庭中使用。
17.气雾剂、喷雾剂气雾剂是药物和抛射剂同装封于带有阀门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定量或非定量地将内容物喷出的制剂。
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式喷出的制剂为喷雾剂。
又称气溶胶。
气雾剂给药剂量小,起效迅速,稳定性强,副作用小。
不同剂型中成药的优点汤剂:吸收快,易发挥效用,并能结合辨证施治,随证组方,能全面照顾各种病证的特殊性。
丸剂:丸者,缓也。
多药力持久,服用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及贮存。
适用于病情稳定,尤其在疾病恢复阶段或需巩固疗效者(也有用于急救)。
但是不能随病情变化如汤剂般灵活加减。
散剂:制作简便,便于服用及携带,但是内服吸收较汤剂为慢。
膏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可长期应用,滋补药多采用膏剂;外用膏剂,一般称为膏药,适用于外科疮疡肿疖或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疾病。
丹剂:是指含汞、硫黄等矿物药,经过加热升华,使之变成剂量小、作用大的一种制剂。
但由于临床运用的习惯,对某些较贵重的药物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制成的其他剂型,亦称为“丹”,遂使丹剂没有固定的剂型。
酒剂:一般指用白酒或黄酒浸制药材所得的浸出液。
适用于补养体虚、风湿疼痛及跌打损伤等证。
片剂:体积小,成本低,贮运方便。
针剂:作用迅速,给药方便,药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
在使用药物之前,要根据不同的药性和病情来决定选用不同的剂型。
一般地说,凡病起于骤急,欲取速效,多选用汤剂、针剂,中药注射剂在使用时应注意合理应用;慢性疾患,宜于缓治久服,多用丸剂或膏剂,但是有些丸剂如安宫牛黄丸等,也可以治疗急性病;散剂的功效,较汤剂徐缓,比丸剂迅速;风湿痹痛,多采用酒剂。
总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对中药制剂和不同剂型中成药的优点等有关知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对于中药制剂的17个类型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了吧。
虽然中药制剂很方便,但是大家也不要滥用,毕竟是药三分毒,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不要随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