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气道的评估及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10
困难气道的评估处理涿州市医院 072758困难插管是指先天性上呼吸道解剖异常,后天性病理改变或创伤引起的结构变异,在普通喉镜直视下,受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经过3次操作或超过10 min不能将导管插人气管内者。
我院通过对全麻气管插管术患者的术前评估、气管插管困难与失败的处理,而保障了病人的通气和氧合,防止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达到减少麻醉失误的目的。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涿州市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准备施行全麻插管的患者,年龄21岁~70岁,ASAⅠ、Ⅱ级共226例。
按是否“打鼾”、肥胖、张口度、甲颏距离、寰枕关节活动等困难性插管指征进行麻醉前评估,对困难性气道进行确认,从而选择合适的插管、通气方式完成有效通气。
1.2方法患者人室后开放静脉,建立监护。
选择适量的抗胆碱药、速效全麻药及肌松药,使其达到咀嚼肌完全松他和咽喉反射消失。
常规面罩吸入纯氧2 min?6 min,插管前安置适当头位,以使上呼吸道三条轴线重叠成一条直线,然后用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将舌体推向左侧,使喉镜片移至正中,此时可见到悬雍垂为显露声门的第一标志;轻慢推进喉镜使其顶端抵达舌根可看到会厌的边缘为显露声门的第二标志;继续推进喉镜使其顶端抵达会厌谷,稍上提喉镜或辅以轻压喉结暴露声门;右手以握毛笔式持导管插人声门进入气管。
接通气管道辅助或控制通气。
2.结果肥胖、“打鼾”者23例,插管困难1例;张口度小于4 cm者2 例,插管困难2例;中颏距离小于6.5 cm者5例,插管困难2例;寰枕关节活动小于35°者2例,插管困难1例;有困难指征者115例,插管困难1例。
发生困难气道共8例,占全部病例的 3.5%。
困难气道发生插管不成功者均为诱导完善后在麻醉喉镜直视下,插管3次不能成功者通过改换清醒插管、鼻腔插管、支气管镜、手压喉结、喉罩、加大肌松等措施,全部插管、通气成功。
3.讨论麻醉医师必须在麻醉前对准备施行全麻插管的病人进行术前评估。
困难气道处置原则困难气道的处置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和识别:在麻醉前应对患者进行气道评估,识别是否存在困难气道。
评估指标包括张口度、颈围、甲颏距离、Mallampati分级、头颈活动度等。
如果存在困难气道,应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喉镜评估声门情况,或进行纤维支气管镜了解气管情况。
2. 准备和选择:在麻醉诱导前,应准备好所有可能用到的设备,如喉镜、气管插管、喉罩、纤维支气管镜等。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插管方式。
对于困难气道,可以考虑使用清醒插管、逆行插管、光棒引导插管等方法。
3. 清醒插管:对于无法耐受缺氧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清醒插管。
在插管前,应进行充分的表面麻醉和镇静镇痛,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同时,应准备好所有必要的设备和药物,以便在插管过程中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4. 逆行插管:逆行插管是一种通过鼻腔或口腔将导管逆行插入气管的插管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声门较高、无法使用喉镜暴露声门的患者。
逆行插管时应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声带或气管。
5. 光棒引导插管:光棒是一种能够发出光线的硬质管道,可以通过患者的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
在光棒的引导下,可以找到正确的气管位置,并使插管过程更加容易。
使用光棒引导插管时,应注意保护牙齿和咽喉部结构,避免损伤。
6. 其他方法: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方法来处理困难气道,如使用喉罩、纤维支气管镜等。
喉罩是一种声门上通气装置,可以在喉部建立人工气道;纤维支气管镜可以直接观察气管内的结构,帮助确定正确的插管位置。
7. 注意事项:在处理困难气道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气道和咽喉部结构,避免损伤。
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学习内容:一、困难气道定义。
二、气道评估方法。
三、困难气道处理步骤。
四、困难气道插管器械及方法。
困难气道的定义困难气道的定义是:具有五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在面罩通气时遇到了困难(上呼吸道梗阻),或气管插管时遇到了困难,或两者兼有的一种临床情况。
对于已知的困难气道有准备、按照一定规则有步骤地处理将显著增加病人安全性。
因此,所有病人都必须在开始实施麻醉之前对是否存在困难气道做出评估。
1、了解病史详细询问气道方面的病史是气道管理的首要工作,如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史,气道手术史,头颈部放疗史。
必要时还应查阅相关的麻醉记录,了解困难气道处理的经历。
2、体检评估气道的方法术前气道评估的方法很多,作为术前气道评估,推荐以下几种最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当然多个指标的综合分析价值更大。
第五种方法是在诱导过程中应用,其他几种方法是在麻醉前应用。
1) 改良的Mallampati 分级Mallampati 提出的一个简单的气道评估,后经Samsoon 和Young 的修改补充,成为当今临床广为采用的气道评估方法。
病人坐在麻醉科医师的面前,用力张口伸舌至最大限度(不发音),根据所能看到的咽部结构,给病人分级。
分级观察到的结构I 级可见软腭,咽腭弓,悬雍垂II 级可见软腭,咽腭弓,部分悬雍垂III 级仅见软腭IV 级看不见软腭Mallampati 分级愈高插管愈困难,III 级,特别是IV 级属困难气道。
该分级是一项综合指标,其结果受到病人的张口度、舌的大小和活动度以及上腭等其他口内结构和颅颈关节运动的影响。
2) 甲颏距离(Thyromental distance )甲颏距离是头在伸展位时,测量自甲状软骨切迹至下颚尖端的距离,该距离受许多解剖因素,包括喉位置的影响。
正常值在6.5cm 以上,如果小于6cm,气管插管可能会遇到困难。
可以用一种7cm 长的标记物(例如一段铅笔或检查者手指的适当数目)来测量甲颏距离是否小于6cm。
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山东省立医院麻醉科李洪忠一、困难气道的定义困难气道的定义是:具有五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科医师在面罩通气时遇到了困难(上呼吸道梗阻),或气管插管时遇到了困难,或两者兼有的一种临床情况。
1、困难面罩通气(Difficult Mask Ventilation, DMV)麻醉科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不能维持病人正常的氧合和/或合适的通气,使用面罩纯氧正压通气的患者无法维持SpO2 在90% 以上。
常见原因:面罩密封不好,过度漏气或气体出入的阻力过大。
些面罩通气困难的发生率为0.0001~0.02%。
2、困难气管内插管( Difficult Intubation ) 喉镜显露困难,气管插管需要多次的努力而插管失败二、困难气道处理流程麻醉前评估,至少在给病人实施麻醉前(手术室内)要对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进行评估。
麻醉前准备好气道管理工具,检查麻醉机、呼吸回路、面罩、通气道以及喉镜、气管导管、插管探条、喉罩等,确保其随手可得。
1、已预料的困难气道:通过麻醉前评估,判断患者存在困难气道时,分析困难气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技术,防止通气困难的发生。
因此,麻醉科医师应该做到:1) 告知患者这一特殊风险,使病人及其家属充分理解和配合,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2) 确保至少有一个对困难气道有经验的高年麻醉科医师主持气道管理,并有一名助手参与;3) 麻醉前应确定气管插管的首选方案和至少一个备选方案,当首选方案失败时迅速采用备选方案。
尽量采用麻醉科医师本人熟悉的技术和气道器具,首选微创方法;4) 在气道处理开始前进行充分面罩吸氧;5) 尽量选择清醒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防止可预料的困难气道变成急症气道;6) 在轻度的镇静、镇痛和充分的表面麻醉下(包括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面罩给氧,并尝试喉镜显露;7) 能看到声门的,可以直接插管,或快诱导插管;8) 显露不佳者,可采用常规喉镜(合适的镜片)结合插管探条(喉镜至少能看到会厌);或者光棒技术;纤维气管镜辅助(经口或经鼻);或传统的经鼻盲探插管等;也可采用视频喉镜改善显露,或试用插管喉罩。
困难气道气道管理指南困难气道,即在进行机械通气或自主呼吸时出现气道阻塞或气道支撑不足,进而导致呼吸困难的状态。
困难气道发生时,及时进行气道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呼吸功能并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困难气道的管理指南。
1.评估患者呼吸状态: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首先应对患者的呼吸状态进行评估。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同时检查气道是否通畅,有无喘息音或杂音等。
2.给予辅助吸气: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可借助辅助吸气设备来帮助患者顺利呼吸。
常见的辅助吸气设备有鼻导管、鼻咽通气管等。
3.保持呼吸道通畅:当患者的气道阻塞严重时,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来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头颈部处于适当的位置,如头后仰,以保持气道通畅。
同时可以采用手动扩张气道的方法,如扩张口腔,提拉颌部等。
4.气道吸引:当患者气道有分泌物或异物梗阻时,需进行气道吸引。
可以通过吸引器设备将气道分泌物吸除,保持气道的通畅。
在进行气道吸引时,需注意吸引的力度和时间,避免对患者的气道造成不必要的刺激。
5.气管插管: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且无法维持正常气道通畅时,可考虑进行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需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以避免对患者的气道和生命造成损伤。
气管插管后需确保插管的位置准确并固定好,以保持气道通畅。
6.气道镜检查: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且原因不明时,可进行气道镜检查,以查明气道的情况。
气道镜检查可以帮助发现气道病变或异物梗阻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高压吹气和正压通气:当气道痉挛或阻塞严重时,可进行高压吹气和正压通气的治疗。
高压吹气和正压通气可通过机械通气机实施,以提供充足的通气支持和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
8.手术治疗:当患者的呼吸困难无法通过以上措施缓解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包括气道扩张术、气道支架植入等,以改善气道的通畅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困难气道管理时,需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情况的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在临床医学中,气道管理一直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抢救技能之一。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气道处理可能会变得困难甚至危险,这时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困难气道处理流程,以帮助医务人员在处理困难气道时更加安全和有效。
步骤1. 评估气道在处理困难气道之前,首先需要对气道进行评估。
这包括检查气道的通畅程度、存在的任何异物或阻塞物、气道的直径和长度、颈部和头部的位置以及患者的意识水平等。
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确定最佳的气道管理方法。
2. 气道保持在处理困难气道时,必须保持气道的通畅。
这可以通过使用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面罩通气道或气管插管等方法实现。
在选择气道保持装置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和气道状况等因素。
3. 呼吸支持在处理困难气道时,呼吸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手动通气、机械通气、支持性氧疗或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方法实现。
在选择呼吸支持装置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氧合水平和二氧化碳排出水平等因素。
4. 气道管理在处理困难气道时,可能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气道管理方法。
这包括使用喉罩、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或经鼻气管插管等方法。
在选择气道管理方法时,需要考虑患者的气道情况、手术难度、设备可用性和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等因素。
5. 监测和调整在处理困难气道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气道状况。
这可以通过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排出水平等指标实现。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气道管理方法,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注意事项在处理困难气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参与处理过程,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2. 确保有适当的设备和药物可用,以便在需要时使用。
3.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需要采取谨慎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需要注意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结论困难气道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