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绘画分析教学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11
大班美术曼陀罗教案
活动目的
1、能利用自然素材花、草、枝、叶片以及沙石、贝壳等创作曼陀罗图画。
2、认识曼陀罗图案,感受曼陀罗图案别致的排列特点。
3、能大胆地选取材料,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花、草、枝、叶片以及彩石、贝壳等自然素材、10寸纸碟、各色底纹纸。
2、曼陀罗图案ppt。
3、乳液、棉签。
活动过程
一、观看曼陀罗图案ppt,谈话导入主题。
1、欣赏曼陀罗图案,找出曼陀罗图案的特点。
2、小结:这些图案有一个名称叫曼陀罗,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向四周扩散的、对称的、重复的圆形图案。
二、提出在纸碟上制作曼陀罗。
1、师:用一些自然材料在纸碟上制作出曼陀罗,也可以先在纸碟上贴上合适的底纹纸。
重点:画面的整体构图,注意图案的对称与完整。
三、幼儿制作,老师鼓励孩子大胆创作。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利用一幅简单的曼陀罗图案,让孩子根据图案找出中心点,并找出扩散的图案可以分成四格,懂得每一个的图案都是一样的,从而总结出曼
陀罗图案的概念,加深了对曼陀罗图案规律的认识。
在制作过程中也就能找准规律,制作出漂亮的曼陀罗图案了。
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能围绕曼陀罗图案的规律规划怎样制作自己的曼陀罗作品;在选料上,能大胆地选取多种材料;在制作过程中,找出中心与四周重复图案的布局安排,活动气氛温馨愉悦。
由于活动的前半部分能让孩子清晰地明白曼陀罗图案特点,他们的作品都能把曼陀罗图案的规律展现出来,并配上生态自然材料的自然色彩,作品具有别致的美。
彩绘曼陀罗优化情绪(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曼陀罗的概念和历史渊源;2. 掌握曼陀罗彩绘的技巧和方法;3. 理解曼陀罗的意义和作用;4. 进一步了解心理健康并通过曼陀罗彩绘来提升情绪,缓解压力。
【教学内容】一、概述曼陀罗源自佛教,是一种特殊的几何图形,由许多圆、三角形、正方形等组成,其中心有一个圆点或图案,又称为“中心点”或“堂心”。
曼陀罗用于静心、冥思,以及对佛法的理解和开悟。
二、历史渊源曼陀罗是印度教和佛教的一个神圣符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5至6世纪。
它最初代表的是一系列的神圣坐标,用于描述万物的本原和本质。
曼陀罗在佛教中的最早形式是瑜伽行派的“尘卵曼荼罗”,它被认为是神圣空性的化身,也被广泛应用于修行、冥想和静默。
三、曼陀罗彩绘的技巧和方法1、准备画画工具和画纸。
2、确定曼陀罗的形状和颜色。
3、从曼陀罗的中心着手,逐渐将颜色涂满整个图案。
4、不同的区域使用不同的颜色。
5、在涂色过程中静心,沉淀心神。
四、曼陀罗的意义和作用曼陀罗代表了生命的本质——“空性”,也就是万物本来的状态。
圆形代表完整和无限;三角形代表创造、毁灭和保护;正方形代表稳定和平衡。
曼陀罗的作用是缓解心理压力,提升情绪,帮助人们重建内心平衡,增强人的心理抵抗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五、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健康的、良好的状态,他们可以充分感知自我和周围环境,对生活中困境和挑战做出适当的应对。
曼陀罗彩绘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缓解压力,提升情绪。
【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引言等方式缓慢引入主题,让学生产生兴趣;2. 讲解式教学:通过课件或图表等形式,展示曼陀罗的历史、概念、技巧、意义和作用;3. 示范式教学:老师现场示范曼陀罗彩绘,并讲解画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4. 实践式教学: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绘制曼陀罗,达到学而知行的目的。
【教学程序】一、导入(1)教师索要学生最近一次的日记、心情记录等,以了解学生的情绪状况;(2)引入曼陀罗的概念,探讨它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3)提问:“你们了解过曼陀罗吗?你们认为它和心理健康有何关系?”二、讲解曼陀罗的概念和历史渊源(1)通过图片和PPT,让学生了解曼陀罗的来源、特点、种类等信息;(2)简要介绍曼陀罗在佛教、印度教等文化中的角色和意义。
彩绘曼陀罗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进行彩绘曼陀罗,体验创作的乐趣。
2、运用不同的色彩及辅助材料大胆的创意不同的造型。
活动准备
物质:幼儿彩绘曼陀罗。
PPT课件、教杆、油彩颜料、排笔、毛笔、辅助装饰材料、湿巾、幼儿工作服。
知识:了解曼陀罗的各部位名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变变变》的手指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能够用你们的小手变出什么?
2、欣赏PPT,了解曼陀罗彩绘的特点
(1)欣赏第一部分,了解同一个曼陀罗形可以想象、彩绘出不同的植物。
(2)欣赏第二部分,知道动物最明显的特征怎样表现。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逐步发现作画步骤。
①介绍工具材料。
②观察作画步骤
5、欣赏幼儿的彩绘作品
师: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在创作的时候也很像大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班的大师创作的作品吧!。
彩绘曼陀罗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曼陀罗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通过彩绘曼陀罗,培养幼儿的绘画技巧和想象力。
3.增强幼儿对色彩和形状的认知。
4.提高幼儿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念讲解在幼儿园的美术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向幼儿解释和展示曼陀罗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可以简单介绍曼陀罗的起源、发展和用途,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彩绘曼陀罗让幼儿亲身体验彩绘曼陀罗的乐趣和创造力。
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彩绘纸、彩笔、色纸、剪刀等材料,让幼儿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意,彩绘自己的曼陀罗。
3. 分享和展示让幼儿们有机会分享自己彩绘的曼陀罗,并互相欣赏和学习。
老师可以带领幼儿们进行小组展示,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体验。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4. 组合和创作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们使用彩绘曼陀罗,进行创意拼贴或绘画。
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讲解曼陀罗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展示曼陀罗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感受其神秘和美丽。
•简单介绍曼陀罗的起源和用途,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彩绘曼陀罗(40分钟)•老师准备好彩绘纸、彩笔、色纸、剪刀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自由发挥绘画创意。
•老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指导幼儿如何使用工具和材料。
•在绘画过程中,鼓励幼儿们多使用色彩和形状,同时提高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3. 分享和展示(20分钟)•老师邀请幼儿们分享自己彩绘的曼陀罗,并欣赏和学习其他幼儿的作品。
•老师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体验,通过分享和交流,增强幼儿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4. 组合和创作(25分钟)•老师将幼儿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使用自己的彩绘曼陀罗进行创意拼贴或绘画。
•老师指导幼儿们如何进行协作和沟通,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和目标。
•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幼儿们自主决策和实践创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初中生曼陀罗教案1. 主题:《初中生曼陀罗绘画教案》2. 适用年级:初中生3.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增强自我认知。
4. 课程时长:2课时(90分钟)5. 教学场地:室内美术教室6. 教学材料:曼陀罗绘画图纸、彩笔、水彩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1 教师向学生介绍曼陀罗花的意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曼陀罗花的美丽和神秘。
1.2 展示曼陀罗绘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曼陀罗绘画的魅力。
2. 基本技巧讲解(15分钟)2.1 教师讲解曼陀罗绘画的基本技巧,如构图、上色、勾线等。
2.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基本技巧,熟悉绘画工具和材料。
3. 创作实践(45分钟)3.1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情感,选择合适的曼陀罗花图案进行绘画。
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3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曼陀罗绘画作品。
4. 作品分享与交流(20分钟)4.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4.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5.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曼陀罗绘画对于情绪调节和自我认知的积极作用。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在面对压力时的情绪调节方法。
三、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创意和表现力。
2. 学生在作品分享与交流环节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课堂纪律。
四、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2. 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充分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3.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业压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4. 定期举办曼陀罗绘画展览,展示学生的作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曼陀罗教案课程说明神秘的曼陀罗绘画三十八岁时的荣格遭遇了生命的瓶颈期,于是他辞去教职,全心专注於内在的修持。
每一天他都将自己的梦境、思想及所绘的图加以记录,并顺著内心的冲动,在日记中描绘成圆形图。
荣格发现,他所绘的圆形图原来就叫–ManDaLa (梵语,曼陀罗,亦称轮圆)。
如他所发现的那样:原来我们每一个人的原型都是分裂的,以至于我们需要“曼陀罗”让它整合起来。
而曼陀罗的圆圈和中心的关系,暗示了一种超验的核心。
这个核心在各种智慧传承中都体现为完整自性的象征,但不是单个的自我,而是所有具有类似心理或命运、被栓在一起的自我。
“曼陀罗”〈梵语Mandala,即圆轮〉原是佛教修行密法、观想的地域,被视为是佛陀觉悟境地。
后来,曼陀罗被心理学家荣格联想为自我及整体个性的核心,他发现当一个人绘画曼陀罗时,具有暗示其潜能和独特性的力量,并将其转化发展成艺术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我们为什么要画曼陀罗?原来,通过这种让无意识的自发“表达”,荣格发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分裂的,以至于我们需要“曼陀罗”让它整合起来。
而这一神圣的“魔圈”——ManDaLa,透过精密的图腾、坛场能量、几何中的体结构奥秘,以及色彩的力量,可以连结我们内在的圆满力,创造强有力的能量圈。
而通过曼陀罗绘画,我们可以静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可以学习活在当下;可以激活内在能量;更重要的,它可以教会我们释放内心的小孩,单纯、快乐地创造和玩耍!曼陀罗绘画可让内在的情绪纾解出来,进而达到转化。
透过曼陀罗的绘画与书写,把内在的皱折逐渐拉开,一旦能与深沉的自我产生良好的连结时,与别人的关系也会更顺畅!曼陀罗的能量来自圆满具足而无所欠缺的自然力。
透过精密的图腾、坛场能量、几何中的体结构奥秘,且利用色彩的力量,连结内在的圆满力,共同创造强有力的能量圈,将其导引至生命的本体。
编者简介刘婧,女,从教十二年,业余爱好非常丰富,由于社会发展迅速,我们成人压力越来越大,包括孩子们的各种压力也随之而来,通过曼陀罗绘画,我们可以静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可以学习活在当下;可以激活内在能量;更重要的,它可以教会我们释放内心的小孩,单纯、快乐地创造和玩耍!希望本学期与有此爱好的学生能一起快乐成长。
曼陀罗绘画解读方法一、什么是曼陀罗绘画曼陀罗绘画是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源自于印度教和佛教的文化背景。
曼陀罗是一种几何图案,被视为神圣的符号,代表着宇宙的结构和人类的心灵成长。
曼陀罗绘画是通过绘制这些几何图案来表达宇宙和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二、曼陀罗绘画的意义1. 宇宙的结构曼陀罗绘画通过绘制复杂的几何图案,展现了宇宙的结构与秩序。
曼陀罗中的各个元素代表了不同的宇宙要素,如五行(火、水、土、金、木)、四方位、太阳、月亮等。
通过绘画曼陀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构成和运行规律。
2. 内心的平衡与和谐曼陀罗绘画也被用作冥想和心灵成长的工具。
绘制曼陀罗需要专注和耐心,这有助于人们放松心灵、平衡情绪,并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曼陀罗图案的几何结构和对称性也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内在的能量,促进身心的平衡。
三、曼陀罗绘画的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绘画曼陀罗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包括绘画纸、铅笔、直尺、圆规和颜料等。
确保工作区域整洁,以便专注于绘画过程。
2. 确定中心点首先,在绘画纸上确定中心点。
这个中心点将成为曼陀罗图案的核心,并决定整个图案的对称性和平衡性。
3. 绘制基本图案接下来,使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基本的几何图案。
可以从中心点开始,根据曼陀罗的设计原则,逐步绘制出各个元素和纹路。
绘制过程中需要保持细心和耐心,以确保几何图案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4. 上色和装饰完成基本图案后,可以选择给曼陀罗上色。
通常使用明亮和鲜艳的颜色,以突出曼陀罗的美感和神圣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添加装饰性的纹理和花纹来丰富曼陀罗的细节。
5. 完成作品一旦绘制和上色完成,可以对作品进行仔细审查和修饰。
确保曼陀罗的各个元素和纹路之间的比例和对称性。
最后,将作品签名并保护好,以展示和保存。
四、曼陀罗绘画的效益1. 冥想和放松绘画曼陀罗是一种冥想的方式,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在绘画过程中,人们可以专注于图案的绘制,忘却杂念,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绘画快乐曼陀罗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绘画快乐曼陀罗,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曼陀罗花的基本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曼陀罗花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特点,知道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曼陀罗花的绘画作品,展示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曼陀罗花的基本知识、绘画技巧和创作实践。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介绍曼陀罗花的基本知识,包括生长特点、花型等。
2.第二课时:学习绘画材料和基本技巧,如水彩、彩铅等。
3.第三课时:进行曼陀罗花的绘画实践,指导学生完成一幅作品。
4.第四课时: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曼陀罗花的基本知识和绘画技巧。
2.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技巧。
3.讨论法: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互评和总结,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绘画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绘画技巧和艺术理论的参考书目。
3.多媒体资料:收集相关的绘画视频、图片等资料,方便学生课后自学。
4.实验设备:准备绘画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在绘画快乐曼陀罗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态度和表现,记录在评价中,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绘画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根据作业质量评分,占总评的40%。
3.考试:进行一次绘画技能的考试,考试内容为曼陀罗花的绘画,根据考试成绩评分,占总评的30%。
幼儿园小班绘画曼陀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曼陀罗的概念2.理解曼陀罗在佛教文化中的作用3.能够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对曼陀罗的理解二、教学内容1.曼陀罗的概念曼陀罗,又叫做曼荼罗,是佛教中的艺术形式,是结合佛教理念和美学原则的艺术手段,常以圆形为主体结构,有丰富的图形元素,寓意深刻。
2.曼陀罗在佛教文化中的作用曼陀罗在佛教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代表了完美和协调,在佛教信仰中,能够帮助人们追求灵性上的完美,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3.绘画曼陀罗绘画曼陀罗是一个能够帮助幼儿培养审美意识和艺术能力的活动。
同时,通过绘画,也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佛教文化的内涵。
三、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通过音乐和图片让幼儿感受到曼陀罗的美,引导幼儿了解曼陀罗的概念。
2.讲解环节老师讲解曼陀罗在佛教文化中的作用,引导幼儿了解曼陀罗的内涵。
3.绘画环节1)让幼儿观察学习材料中的曼陀罗形式。
2)教师向幼儿介绍绘画步骤,并演示绘画过程。
3)幼儿自由发挥,用彩笔或彩色纸进行创作。
4.展示环节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老师以及幼儿互相欣赏和赞赏。
四、教学方法1.引导幼儿通过听、看等多种感知方式了解曼陀罗的概念。
2.使用情境模拟和教学案例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具体、易于理解。
3.引导幼儿通过自由创作参与学习,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2.评估幼儿绘画作品的创意和技能水平。
3.收集幼儿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活动和反馈。
六、教学延伸1.教师可在幼儿园内或家长监护下带领幼儿去大自然中找寻曼陀罗的形式。
2.教师可以设置佛教文化角落,让幼儿参观感受佛教文化。
3.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延伸佛教文化的知识,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佛教文化。
教案:彩绘曼陀罗活动理念:曼陀罗绘画是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技术,是一种最为有效而简单的心理调适方式。
这种模式在满足绘画者安全感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在绘制中通过表达性的方式让内心中的对立面整合并重新建立秩序和平衡。
我们将这种绘画形式灵活地应用到学校心理课堂当中,可以帮助学生缓解焦虑、释放压力、疏导情绪、探索自我等。
活动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对曼陀罗绘画这种心理调适方式有所了解;技能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曼陀罗绘画达到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认识自我的目的;学会使用曼陀罗绘画这种心理调试方式;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都会遇到一些压力的、痛苦的事情,我们要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活动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在曼陀罗绘画中释放压力、疏导情绪,并且学会这种心理调试的方式难点:让学生将学习到的调节情绪的方式应用到生活当中,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活动准备:课件、音乐、绘画纸、彩笔活动过程:一、认识曼陀罗1.介绍曼陀罗花,让大家观察曼陀罗花,说一说自己的情绪感受及这种花的特点等2.介绍曼陀罗绘画的来历在20世界二三十年代,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把用于宗教修炼的曼陀罗绘画应用于自我治疗并获得成功,于是,荣格也让患者尝试绘制曼陀罗,结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经过荣格和心理分析师的推广,曼陀罗绘画逐渐成熟。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不少心理咨询师使用曼陀罗绘画技术进行心理治疗,也有不少心理学爱好者试图用曼陀罗绘画来调节心情。
曼陀罗被心理学家荣格联想为自我及整体个性的核心,发现个体绘画曼陀罗,具有暗示其潜能和独特性的力量,并将其转化发展成艺术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3.介绍曼陀罗绘画的种类曼陀罗绘画主要分为非结构式曼陀罗和结构式曼陀罗两种形式。
“非结构式曼陀罗”要求绘画者在规定尺寸的圆内作画,绘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脑海出现的意象,画任意的图案。
“结构式曼陀罗”有给定的曼陀罗图形模板,绘画的过程只要求绘画者对模板进行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