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总复习:诗歌语言之语言风格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62
诗歌鉴赏语言题专练之语言风格一、常见设问方式: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二、【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农父庐舍(唐)丘为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①流水处,耒耜②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插秧歌(宋代)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沟塍:沟渠和田埂。
②耒耜:古代种像犁的翻土农具,也做农具的统称。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丘诗首联“已绿湖上山”的“绿”作动词用,传神地写出漫山遍野春色盎然的景家。
B.结尾两句的“饭牛”“闭关”写出农家的生活日常,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插秧歌》一、二句直叙插秧其事,渲染出一家四口齐心协力、其乐融融的劳动氛围。
D.面对吃饭歇息的招呼,农人“不答”是因为刚刚栽插完毕,又要忙着去照料鹅和鸭子。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一、考点解析1、语言的技巧---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词语的运用(是否准确、典型、生动、形象)、句式的选用(长句短句、整句散句)。
2、语言的风格---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工稳\泼辣、典雅\俚俗、精细\粗犷、用典\平易。
3、语气---庄重\幽默、冷静\激昂、沉稳\活泼\振奋、娓娓而谈\平和\亲切\自然\严肃。
4、语言表达的内容和作用---表现的对象、表现的情理、怎样表现。
二、鉴赏示例例1: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这首诗的语言表达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像是在对朋友促膝而谈:君自故乡而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
你来的时候注意到没有,美丽的窗前的梅花开放了吗?在这首诗里,作者借一枝寒梅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其语言表达的特点,从风格上来看,以口语人诗,可谓平易朴实,另外,抒情委婉,含蓄深挚;从语气上来看,亲切自然;从修辞上来看,末句以设问结束,不作回答,耐人寻味,富有情趣。
例2: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宣室:汉代未央殿正室。
孝文帝在此召见贾谊(即贾生)。
诗中生动描绘了孝文帝怎样的情状?题干所说的“情状”应是指“感情”和“状态”。
这里的“状态”,对人来讲,应是指“神态”。
根据题干,在诗中搜索有效信息:直接描写孝文帝的地方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前席”,但这并不是孝文帝的“情状”。
我们还要根据这个词向题干所说的感情、神态的方向生发联想,向答案靠拢:孝文帝“前席”表现出他的虚心,他虚心垂询的神态当是全神贯注的。
答案可以这样表述:诗中生动描绘了孝文帝虚心垂询、凝神倾听的情状。
例3(诗上例):说说“可怜”一词的表达效果。
“可怜”一词的表现对象是孝文帝。
对孝文帝来说,作者借这个词讽刺了他的浅薄(客观),表达了自己对他只知自己心五百姓的悲哀(主观)。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作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作者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
不同的作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语言风格有时也不尽相同。
常见、常考的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以下几种。
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词直接陈述。
或用白描,不加修饰,平易近人;或用口语,情真意切;或朴素自然,宛如民歌。
总之,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着深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陶渊明 饮酒(其五)》]这20个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清新自然具有此种语言风格的诗歌常为写景诗,诗中景物优美,色彩明丽,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也多种多样,多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景物描写或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常表达作者怡然喜悦的感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 小池》)这两句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飘逸绚丽诗歌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缤纷的色彩,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其三)》]这两句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红”“青”颜色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这种风格的诗歌往往不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借景抒情,用景物的色彩与特征暗示(烘托)个人的情感;或语义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或用典故,借古人的事抒自己的情;或在对比中表达个人的情感态度;或托物起兴,寄托个人情感(或讽喻等)“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如梦令》)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韶光短暂、好花不常在的惋惜之情豪放雄浑这种风格的诗歌气势磅礴,意境雄浑,立意高远,笔力雄健,气概恢宏唐诗中李白是诗歌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杰出代表沉郁顿挫此类诗歌往往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里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以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音韵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致。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风格是多种多样,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答题步骤:①点明语言风格;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③表达效果(意境,情感)常见风格举例: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浪漫主义诗人,边塞诗人,胸怀乾坤的诗人作品常有此风格。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的前两句绘景造境极其壮阔,如“千里黄云”“雪纷纷”,天地之广,风雪之大,景物之壮阔,折射出诗人心胸之壮阔。
后两句是抒情,“天下谁人不识君”,悲壮之中充满信心。
“天下”与前面的“千里”相照应,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顿挫,指语势有停顿转折。
此类诗歌的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常有此风格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雄厚等,如杜甫《登高》。
(3)悲壮慷慨此类诗歌,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边塞诗人、爱国诗人、人生坎坷的诗人作品常有此风格。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此诗是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东征时所作。
由于武攸宜的轻率和无能,致使东征军前军陷没,陈子昂两次进谏,并自告奋勇,“乞分麾下两万人以为前驱”,结果武攸宜恼羞成怒,反将他贬为军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