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 格式:docx
- 大小:37.71 KB
- 文档页数:3
社区慢性病护理与管理制度:
1.在站长和护理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积极参与社区慢性病的管理工作,配合全科医师和各级防保人员制定防治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协助督促执行。
3.充分发挥慢病网络的支持作用,建立定期联系渠道,了解慢病患者动态。
4.按照慢病管理的要求,参与建立健康档案,与医生共同负责慢病病人的定期监测,按规定进行记录。
5.要通过多种形式对慢性病人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健康行为干预,督促和指导慢性病人积极进行治疗及护理。
6.指导慢性病人和家属掌握疾病护理与相关知识、技能,协助慢性病人获得最大的舒适与安全感。
7.协助全科医师做好慢性病人的治疗、复查、随访管理工作。利用家庭访视和社区护理服务的机会给与慢性病人以心理支持,帮助减轻慢性病对病人造成的精神压力。
C}^lN毫s£(二0MMIJN{T 驺( eTORS 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体会 谢燕 453000河南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社区科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 O5.319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 理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病患 者35例,均接受包括保健护理、家庭护理 和健康教育等内容的社区护理管理,回顾 分析护理管理措施和效果。结果:经过社 区护理管理,35例患者慢性病症状均有 所改善,健康意识显著增强,心理和生理 状况均较为良好。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 结果可见,社区慢性病患者接受系统的护 理管理.有助于控制患者的各项临床症 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 存质量,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社区 慢性病患者 护理管理 体会 现阶段,社区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最 为主要的生活场所,也是各类慢性疾病患 者聚集的区域。随着我国人口规模的不 断扩大,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 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慢性疾病的患者 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慢性疾病具有反复发 作、病程较长,且发病率高等临床特征,而 慢性疾病的这一特征也突出了社区护理 在慢性疾病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主要 作用。本次临床研究对社区慢性病患者 的护理观察方法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资料与方法 收治慢性病患者35例,男27例,女8 例,年龄40~70岁,平均55.4±4.5岁。 其中2例肿瘤术后,2例阻塞性肺气肿,3 例脑血栓后遗症,8例糖尿病,11例高血 压,9例冠心病。 方法: (1)健康教育:社区护理人员要根据慢 性病患者的基本情况,为其提供健康教育 护理,一方面,要对患者的病情及其疾病 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调查患者 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看法,针对慢性病患 者及其家属的基本情况,为其提供系统的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免费发放疾病有关知 识教育资料的方法,不断深化患者及其家 属对疾病的认识。同时,协助患者了解疾 病的主要诱因和发病原因,使其树立积极 正确的面对疾病的心态。另一方面,在日 常健康教育的基础,帮助患者制定系统的 康复计划,主要包括用药指导、饮食调整、 护理计划、日常生活护理等,并与患者及 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为其提供家庭护理 指导,从而实现系统化的社区护理。 (2)心理护理:慢性病患者长期受到疾 病的影响,因而通常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 题,主要体现为恐惧、自卑和怀疑等情况, 此时,社区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良好配 合,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其良好沟通, 从而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同时, 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使其保 持愉悦的心情,以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 复。 (3)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慢性病患者 长期治疗措施中的关键环节,而且会对疾 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造成直接的影响,社 区护理人员要针对慢性病患者的各项生 理需要,为其提供营养支持和饮食指导,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若患者 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合并 症和并发症,还需同时实施饮食保健护 理,以保证患者得到所需的营养支持。慢 性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原则为避免暴饮暴 食,定时定量进食。 (4)生活护理:①协助慢性病患者养成 规律、合理的生活习惯,适当增加睡眠量 并保证睡眠质量,注意劳逸结合,固定作 息时间,每晚睡前坚持用温水洗脚,从而 保证睡眠,促进全身血液循环。②为慢性 病患者提供良好健康的生活和保健护理 环境,尽量选择朝南的居室,且居室的布 置要尽量简单合理,房间应无障碍,保持 平坦,为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提供方便 的活动和行走空间,同时,设定好房间温 湿度,定时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 鲜,房间内注意安设防护设施,包括床栏、 拐杖等。③加强社区慢性病患者的运动 保健护理。社区护理人员应指导慢性病 患者,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选 择适当的日常运动保健项目,选择合适的 护理论薯
274 1畴物与人 2014年9月第9期 第27卷 总第321期 M di i &p 。p1 Septembe 2014 v。1 e 27 NO.9 损为暗红或棕红色斑或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藓样变,表面有鳞屑、抓痕和血痂,周围 散在少数丘疹、斑丘疹等。 日常护理中若慢性型皮掼呈苔藓样变,此时则选择泥膏、软膏、乳剂、涂膜剂、酊 剂及硬膏等。 慢性湿疹护理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避免再次刺激局部,尽可能地避免用手搔 抓局部,也不要用热水或肥皂水去清洗局部,更不能用那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在局部 涂抹,特别注意的是不能随便应用激素类药物在局部涂抹这些都是非常容易使疾病 恶化或重新发生的常见因素;尽可能地了解慢性湿疹、皮炎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避 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浓茶、咖啡、酒类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如鱼、虾等海味,洗澡不宜过勤,尤其是北方城市。洗浴后一定要涂抹护肤油或护肤 乳液 2.2用药护理:外用药治疗,适用于非重度的皮炎湿疹。最好是使用加入了抗 菌成份的药物 在控制皮炎湿疹症状的同时,将有更多获益。例如外用药敏毒清双 花香露它含有两种成份:0.1 的曲安奈德,它负责抗炎止痒;同时含有1 的硝酸益 康唑,它可杀灭细菌、真菌;两种药物成份协同作用,让皮肤由内而外好起来。 糖皮质激素能很快控制症状,但停药易复发,故一般情况不主张应用,只有在急 性湿疹严重,皮疹广泛或湿疹性红皮病患者,采用其他治疗无效而又无糖皮质激素应 用禁忌症时可酌情选用,如成人用泼尼松,3O~40mg/d,分2—3次口服,或地塞米松 5mg,每日1次肌注或静脉小壶给药.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完全停药;也可用倍 他米松注射液,每次1ml肌内注射,每3~4周注射1次,视病情注射2~3次。注意 不宜减、停药过快,以免出现反跳现象使病情反复。 2.3用药需注意:尽量避免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 因为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激索制剂,还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皮炎。其副作 用表现约有2O多种: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迅速好转,持续外用一段时间,一旦停 药后,在一两天内用药部位(特别是面部)可发生赤红、触痛、瘙痒、裂口、脱屑,以致发 生脓疱,原发病变加重,又称之为反跳性皮炎。当重新涂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很快好 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皮炎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患者为了避免停药后的 痛苦,完全依赖于涂用激素。几个月或几年之后,皮肤明显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有时 出现紫癜等,特别是在面部可出现更深的持续性红斑 涂用时间越长、产生反跳性皮 炎也就越重。可使皮肤变薄、脆弱、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真菌感染、痤疮样皮炎 等。变得易受损伤;还可出现轻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伤口愈合困难等。夜间瘙 痒感觉更甚于白天,服药时间应选在睡前1小时 2.4并发症的防治:尽量避免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 物,因为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激素制剂,还会成瘾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 其副 作用表现约有20多种: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迅速好转,持续外用~段时间,一旦停 药后,在一两天内用药部位(特别是面部)可发生赤红、触痛、瘙痒、裂口、脱屑,以致发 生脓疱,原发病变加重,叉称之为反跳性皮炎。当重新涂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很快好 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皮炎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患者为了避免停药后的 痛苦,完全依赖于涂用激素。几个月或几年之后,皮肤明显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有时 出现紫癜等,特别是在面部可出现更深的持续性红斑 涂用时间越长、产生反跳性皮 炎也就越重。可使皮肤变薄、脆弱、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真菌感染、痤疮样皮炎 等。变得易受损伤;还可出现轻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伤口愈合困难等。尤其是 下面一些皮肤病更不适宜使用以上所述激素类制剂。 如果长期或短时间大剂量注射或内服地塞米松、康宁克通、强的松等皮质类激素 药物治疗,还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钠潴留、水肿、血钾降低、月 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佛发症。对肾脏也可造成 一定损害,如加重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肾小球硬化、易致肾钙化或结石,诱发或加 重肾脏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钾性肾病等。还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 等~系列物质代谢紊乱,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 病人还必须牢 记过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触,而至病情加重 如果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并对激素产生了的依赖性, 停药后原发病变反跳加重与继发的副作用,可使患者产生很大的痛苦,医生与患者家 属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要有充分的认识,增强其战胜疾病 的信心。并在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和逐渐减量直至撤除停用皮质激素的情况F,选用 对抗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方法与中药。达到安全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病人还 必须牢记过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触,而至病情加重。 2.5康复期的护理:期间应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电、热水烫 洗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免着毛制品及尼龙制品。 2.5.1饮食护理:皮炎湿疹发病期应注意调节饮食.忌辛辣刺激、避免进食鱼虾 等易过敏的食物,如酒类、海鲜类食物应禁用,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为 主,促进机体代偿功能.以促进病人康复。在日常生活 中观察自己食用什么后皮疹和瘙痒加重,最好做到一个事物日记,对于找到食物 过敏原帮助很大。 常见食物有: 1、苦瓜苦瓜内含奎宁。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功。可用于治疗热毒、疖疮、 痱子、湿疹等病症。2、番茄番茄内含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 c、烟酸,维生素E;还含有苹果酸、柠檬酸,钙、磷、铁及番茄碱等物质。具有生津止 咳、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等功效。番茄中的果酸对维生素C有保护作用,故而 能有效地补充维生索C;番茄碱有抑菌消炎、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所以外用番茄汁 治疗湿疹可起到止痒收敛的作用。 3、韭菜韭菜内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及钙。磷、铁、蛋白质、纤维索 等。韭菜还有解毒祛湿的功效,故韭菜汁外搽可治湿疹 2.5.2心理护理:湿疹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科学还会导致产生色素沉着或 疤痕。湿疹的这种迁延不愈性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大。很多临床研究和实验也都证 实,心理因素对皮炎湿疹这种病的影响很大,在湿疹的发生、发展、治愈和预防方面起 着重要的作用。各个年龄段的人有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同一年龄段的人也有不同 的工作和家庭情况,加上社会发展如此之快,竞争非常激烈,需要人们有很强的心理 承受能力。心里负荷太重,可以影响人体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 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湿疹患者的心理治疗也是很重要的,皮炎湿疹患者要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 响,希望患者朋友在治疗的时候,在接受外部治疗的同时,也应该调节好心理,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做到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标本同治,方能获得好的疗效。 湿疹患者因病程长、反复发作,故心理负担重,对治疗缺乏信心,且剧烈的瘙痒使 病人心情烦躁、坐立不安,故应关心体贴病人,同情病人的痛苦,耐心讲解湿疹发病的 有关因素,介绍治疗成功病例,以解除患者的顾虑,增强信心,以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 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729 [2]朱学骏,顾有守,沈丽玉.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M].第三版 北京大学医学出 版社,2006:1 61 [3]付兰芹,谢文红,余梦清,郭颖,杜荣昕,闫倩姝,赵芄,梁香翠,王宝玺,李傻其. 53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o5期 常见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体会 李玉翠 (吉林市船营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吉林 吉林 132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方法和途径 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至2013年期间我区收治 的88名慢性疾病病人,接每组44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病人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的病人则实行常规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病人在接受综合护理治疗之后,其卫生行为得到了明显地改善,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改善程度和提高幅度大大超过对照组,两组对比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通过对老年慢性病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自我护理,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j占床推广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O9—0274一O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已经成为现阶 段我国面临的一个主要社会话题。现阶段,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服 务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卫生保健提供了方法和途径。本文 通过对近年来本区收治的88名慢性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手段以及常规护理手段进行 分组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近几年本社区收治的88名慢性疾病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 对象,将88名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各为44例,其中对照组病人中男性 病人有24例,女性病人有2O例,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均在56岁到81岁之间。 实验组44例病人中,男性病人有28例 女性病人16例,本组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均在 59岁到8O岁之间。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以及病史等一般资料的对比无明显区别(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针对实验组的44名慢性病病人开展综合护理干预,针对对照组病人开 展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护理后的卫生行为的改善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幅度 进行对比分析。 1.2 1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给予注射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定 期对病人进行病情监督控制,通过常规护理手段控制病人的病情发展。 1.2.2综合护理干预:首先,重视对慢性病病人的基础护理,针对那些无法到医院 接受实地治疗的老年病人,给予他们注射治疗,进行换药护理,开展导尿工作.通过传统 社区护理方法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 其次,对实验组病人实施康复护理以及心 理护理,针对那些存在脑血管后遗症的病人或者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人,要鼓励和 引导他们进行康复锻炼。针对那些存在心理障碍的老年慢性病病人,要对他们的心理 状况及文化层次、个性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让他们了解慢性病的诱发原因和可能会造 成的后果,耐 If"地跟他们解释慢性疾病的相关医疗知识和治疗进展,重建他们的治疗信 心 最后。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有规律地面向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组织健康教育讲 座,宣传常见慢性疾病的主要种类以及治疗手段,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充分利用社区 的公告栏以及宣传栏向社区老年群体灌输健康知识…。 1.3评估指标:比较和分析社区慢性病病人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生理指标瘦化,对 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病人生理、精神、环境和社会这四个角度对其 开展评定工作,将评估结果划分为优、良、一般、羞、很差这几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冤通过使用SPSSI 5.O软件包开展组问数据处理分析 作,通过(x±s)表示组问计量资半 ,通过 进行组间数据对比,若I】 、0 05.则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卫生情况对比:实验组的j4名病人在接受护理十预之后的卫生行为大大伐F 对照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薏 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病人接笋护理干预前后的卫生情况对比ll(】00 ) 组别 例数 坚持锻炼 合理膳食 检测和检查 遵医用药 实验组 对照组
2014年1月第12卷第2期
观察患者的神志、脉搏、血压和呼吸等情况,同时指导其作深呼吸,
让口水自然流到弯盘内,若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出相应应急 处理,必要时停止检查
1.3.3术后护理
检查操作结束后要立即取下患者的牙垫,嘱咐其绝对卧床休息,
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和神志等,若正常则用平车床将患者送回病 房。在胃镜检查完成后患者往往会有呕吐感,但是一定不要立即下
床,以免晕倒。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大便次数及性质、尿量、
呕血、呕吐、意识和肠鸣音的变化情况,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注意血 压脉搏变化,血尿素氮及血红蛋白的变化,观察有无再出血征象。术
后要静脉补充水分、营养物质和电解质,维持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告诉患者注意饮食,术后禁食24 ̄48 h,且要进食温凉、清淡、营养丰
富的流质饮食,以减少对胃黏膜的摩擦和损伤。若患者出现再出血或 怀疑再出血,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结果 116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显效70例,有效35例,无效11N,总
有效率90.52%。
3讨论 上消化道是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而胃镜下止血术是 ・临床护理・197
现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重要手段,经济实惠,安全有效,可 以迅速发现出血点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量,无需开腹,且几乎无
并发症,容易被患者接受。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点位于屈氏韧带以
上,包括胃、十二指肠和食管等部位。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
很多,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溃疡、黏膜糜烂、贲门黏膜 撕裂、肿瘤和血管病变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会焦虑悲观、烦 躁不安,而这些心理因素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因此护理人员要定期
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
心态。要在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和心理辅导,在术中熟练掌握操作
技巧,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饮食护理,嘱其定期复 诊,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为治疗的安全顺利进行
中国疗养医学2015年第24卷第lO期Chin J Convalescent Med,Oct.2015,Vo1.24,No.10
调统一。 4 术后回访
每个月我们要做一次随访,对患者的伤口恢 复、面部痉挛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进行
评估和记录,指导患者做好饮食调整、康复训练和 心理放松训练。患者3个月后复查3D核磁显示血 管与神经垫起处恢复良好,遵医嘱给予氯硝西泮
0.5 mg,口服,2次,d,服药后痉挛减少至1—2次/d, 3 ̄-月后逐渐停药,痉挛为l一2次/d或数日1次。每
次持续时间、程度较术前都有减轻。患者在术后3 个月回到工作岗位,对术后仍存在的面部痉挛也
能正确对待,情绪稳定。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中 焦虑因子为1.7分,焦虑自评量表(SAS)为53分,心 理状态趋于良好。
5 小结 咬肌痉挛发病率极低,病因未明,大部分患者 分析是由于三叉神经运动支脑干侧被周围相关血 管压迫所致,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可因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或阅读时间过长而 加剧,部分患者可因说话、吃饭、谈笑而诱发痉
挛,发作时面部麻木,耳鸣,无法张口、说话,甚至 可因痉挛咬碎牙齿,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
活。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治愈率最高,复发率低, 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完全有效地根治方法【 。但因
咬肌痉挛病例少使临床缺乏术后及恢复期规范的 相关护理技术,此病例为我院第一次收治且外请
专家进行的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多参考面肌痉挛 手术的患者,对其并发症处理较好,尤其是和院心 理科一起对其进行了较为成功心理护理,使患者 术后虽仍有痉挛发生,但心理状态较好,恢复社会
功能。术后随访对患者进行了连续的指导和护理, 促进了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Auger RG,Litchy WJ,Cascino TL,et a1.Hemimasticatory spasm: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 observations[J 1.Neurology, 1992(42):2263-2266. 【2】骆裕民,乔锡鸿.半侧咬肌痉挛2例报告【J].中国神经 精神疾病杂志,1996,22(3):175. [3]沈寻,靳文毅,秦怀海,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 挛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36): 85-86. 【4]吴惠娟,任兴珍,陈芳卿,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 痉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 (6):100—101. [5】钱科燕,沈梅芬,凌芳.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并 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 (21):2725-2726. [6】Apisarnthanarak A,Holzmann-Pazga 1G,Hamvas A,et a1.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extremely preterm ileonate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9 ̄re unit:characteristics,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J】.Pediatrics,2003,112(6):1283—1289. 【7】黄芳,古巧芳,何燕.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 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O(3):44—45. [8]王玉华,李俊霞,赵艳青.手术室应用背景音乐对病人 生理与焦虑状态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28 (8):655-657. 【9]潘殿卿.现代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1:137. (收稿日期:2014—09—15)
一、目的
为了加强卫生室慢性病的管理,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降低慢性病发病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卫生室内的慢性病患者管理,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慢性病。
三、管理职责
1. 卫生室主任负责组织制定慢性病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2. 卫生室医护人员负责慢性病患者的日常诊疗、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3. 村民委员会负责协助卫生室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
四、慢性病管理流程
1. 慢性病筛查
(1)卫生室定期开展慢性病筛查,对疑似患者进行初步诊断。
(2)对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等。
2. 慢性病诊疗
(1)卫生室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慢性病健康教育
(1)卫生室定期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讲座,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
(2)鼓励患者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 慢性病康复指导
(1)卫生室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
(2)鼓励患者参加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五、慢性病管理措施
1.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慢性病诊疗能力。
3. 加强药品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4. 开展慢性病防治宣传,提高村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5. 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共享。
六、监督管理
1. 卫生室定期对慢性病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村民委员会定期对卫生室慢性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制度落实。
3. 患者对慢性病管理有意见和建议,可向卫生室或村民委员会反映。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卫生室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卫生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第 1 页 共 2 页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
慢性疾病是指临床上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出现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慢性病健康管理,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和减轻病情。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
1.健康教育
开展相关慢性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包括疾病的病因、病程、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讲座、宣传材料、患者培训等形式,向患者普及相关疾病的知识,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生活方式管理
鼓励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和运动方案,帮助患者控制体重、血糖、血压等指标,减少疾病的风险。此外,还应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波动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3.定期体检和监测
建立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指标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4.药物治疗和规范用药
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根据疾病的情况和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药物的规范用药指导,包第 2 页 共 2 页 括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作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重点强调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合理用药和依从性问题。
5.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
慢性病患者往往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负担。心理治疗方法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艺术疗法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6.社会支持
建立慢性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社区、医疗机构等多个层面的支持。家庭成员的关爱和理解可以提供患者的心灵慰藉,社区的组织可以为患者提供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支持,医疗机构的专业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慢性病管理方案模板有哪些
慢性病是一类长期存在、发展缓慢且难以完全治愈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有效的慢性病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慢性病管理方案模板:
一、患者信息收集
1、 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
2、 病史:详细记录患者所患慢性病的类型、发病时间、诊断依据、治疗经过等。
3、 症状:描述当前的主要症状,如疼痛、呼吸困难、头晕等,以及症状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4、 生活方式: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吸烟饮酒史、睡眠质量等。
5、 家族病史:询问家族中是否有类似慢性病的患者。
6、 心理状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二、健康评估 1、 身体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心率、呼吸等基本生理指标。
2、 实验室检查:根据疾病类型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等。
3、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 X 光、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4、 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运动能力、认知功能等。
三、治疗计划
1、 药物治疗:明确患者需要使用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药时间和注意事项。
2、 非药物治疗:
饮食治疗: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包括食物种类的选择、摄入量的控制等。
运动治疗: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类型,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如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
心理治疗: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四、健康教育
1、 疾病知识:向患者讲解所患慢性病的病因、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 2、 自我管理:教导患者如何监测病情、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3、 应急处理:告知患者在病情恶化或出现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措施。
五、随访计划
1、 随访时间:确定定期随访的时间间隔,如每周、每月、每季度等。
基层慢病管理-典型案例荟萃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基层慢病管理一直是国家卫生政策的重点之一,针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在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患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需要持续而细致的管理,以达到病情稳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今天我们将结合一些典型案例,深入了解基层慢病管理的意义和方法。
一、慢性疼痛管理
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或接受物理治疗,才能得到缓解。在基层医疗机构,有一名患有慢性腰痛的患者,他每天都需要服用止痛药才能维持生活。通过慢病管理团队的介入,医生和护士与患者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对其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并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除了药物治疗外,还结合了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逐渐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提高生活质量。
二、高血压管理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不加以管理,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一个基层卫生院里,有一名患有高血压的中年妇女,她多年来未能有效控制血压,导致出现了眩晕、头痛等症状。通过慢病管理团队的努力,医生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指导。在持续的管理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三、糖尿病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水平,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治疗方式,导致病情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慢病管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定期的血糖监测、营养指导和运动训练等,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通过持续的管理和关怀,患者逐渐适应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通过以上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基层慢病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等,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重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全面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
社区卫生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各种常见病与多发病。了解和掌握这些疾病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本文将针对社区卫生工作者与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社区居民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包括感冒、流感、肺炎等。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卫生教育,宣传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的姿势,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等。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二、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在社区居民中较为常见。预防措施包括:提倡健康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的摄入,增加蔬果和纤维素的摄入。卫生工作者可以与居民开展定期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大家普及与消化系统健康相关的知识。
三、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和肥胖等。卫生工作者可以利用健康体检、回访等方式,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和干预。
四、传染病 社区中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对于居民健康造成威胁。卫生工作者可以组织疫苗接种活动,推广正确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常通风、避免接触病原体等。
五、慢性病
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肺癌等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病痛和经济负担。卫生工作者需要加强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和管理,开展定期随访服务,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
六、精神疾病
社区居民中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也影响着大家的生活质量。卫生工作者可以组织心理咨询小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疏导服务。
七、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加强居民的健康管理,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健康监测等。通过各种健康管理服务,卫生工作者可以及时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应的干预。
结语:
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通过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和定期随访等措施,才能有效遏制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蔓延。希望社区卫生工作者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慢性病的健康教育
慢性病是一类持续存在的疾病,属于现代社会常见的健康问题。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护理,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为了帮助慢性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
1. 积极参与治疗: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时服药。同时,还要定期进行复诊和体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合理饮食:健康的饮食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应避免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饮食总热量的摄入。
3. 适度运动:合理的运动对于慢性病患者非常重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游泳等,并保持适量的运动时间和强度。
4. 管理心理健康:慢性病可能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支持,寻找合适的发泄方式,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5.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于慢性疾病的恶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患者应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6.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筛查,及时发现慢性病的反复和并发症。
7. 进行健康宣教:慢性病患者应不断增加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参加健康讲座或小组活动,获取更多的健康知识。
8. 健康生活方式: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
9. 寻求社会支持:慢性病患者可以加入相关的支持群体,与其他患者相互帮助、分享经验。
10. 注重预防:预防是最佳的治疗。患者应加强疾病的预防意识,保持环境清洁、营养均衡的饮食,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最重要的是,慢性病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治疗和护理,并与医生保持紧密联系。只有在健康教育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第1页共15页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
为掌握人群慢病分布情况,扎实做好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为主的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特定本制度。
l、慢病管理的对象。所有户口在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
2、凡年龄在____岁以上,首次门诊就诊的,必预测量血压,设专职人员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根据入户门检查及门诊就诊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3、健康档案与各全科诊室密切联系,及时为患有慢性病的群众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管理,并有详细的记录。
4、针对不同人群定期举办慢病防治知识讲座;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活动,要有详细记录,定期发放慢性病宣传材料。
5、建立慢性病各项工作登记报告记录,并按要求统一上报。
6、慢性病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奖惩范围。
新坡卫生院老年保健工作制度
1.设专(兼)职人员负责老年保健工作,建立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内____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
3.对以社区居家养老形式为主的老年人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及精神慰籍、舒缓治疗服务。
4.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管理,进行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合理就医指导。
5.对于高危老人,进行健康指导、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及规范化管理。 第2页共15页 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等指导。针对老年人开展规律的生活起居、合理的膳食营养、适度的体能锻炼及健康的情智心态的教育和指导。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与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指导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明确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健康教育职责,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____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工作。
2.健康教育人员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规范。
3.利用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刊出疾病预防与保健健康知识,每二个月至少更换一次;为社区居民举办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知识讲座,每月至少一次。
常见老年慢性病防治及护理小方法
老年慢性病的类型繁多,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疾病谱不断变化,老年慢性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掌握一些常见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和护理方法十分必要。
1. 什么是慢性病
慢性病主要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对一组发病隐匿、潜伏期长、难以自愈或无法自愈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慢性病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通常情况下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具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的特点,预防和治疗难以分割,需要长期照料。常见、多发是慢性病的主要特点,具体指一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且治疗费用较高的疾病。通常老年人发病较多,起病缓慢,病程迁延持久,多为终身性疾病,确诊后无法治愈,通常需要终身服药,对健康危害非常大。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未在早期阶段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导致其他并发症,必然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 常见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及护理方法
1. 糖尿病
糖尿病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同时,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冠心病、高血压等也是高发人群,应加以重视。患者的症状主要为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等。在防治和护理时,需要注意合理饮食,禁食甜食,少吃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玉米、小麦等高纤维食物,少吃动物肝脏、黄油等食物,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日常生活中戒烟戒酒;运动锻炼能够控制体重,提高机体免疫力;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遵医嘱合理用药,常用药物有双胍类、磺脲类等。
2.2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情的进展可导致心、脑、肾等器官功能受损,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头晕、心慌、心动过速等,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在疾病防治和护理的过程中,应合理饮食,多食用一些有助于降血压的药物,如芹菜、番茄、菠菜、海带等;日常生活中注意体重的控制,适当减少食物热量,确保膳食均衡;适当运动锻炼;保持良好情绪、心理状态,缓解身心压力;定期监测血压指标,按时按量用药,保证治疗效果。
OUR HEALTH健康管理 Health Management
100慢性病管理
要做好“三早四步”
⊙文/刘明月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医院
慢性病临床发生率高,
具有非传染性,进
展缓慢,疾病常迁
延不愈。基于若干遗传基因出现异
常,同时受忽视心理应变平衡、自我保健、长期紧张疲劳和饮食/生
活习惯不健康等因素影响,产生相
应疾病,主要因素为生活习惯,即
针对慢性病,患者存在遗传背景,
是否发病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做好管理工作,实现“三早四步”,
是防范该病的关键。
慢性病患者是指患有长期或终
身性疾病的个体。这些疾病包括但
不限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肺病、肾病、癌症和关节炎等。慢
性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医疗管理
和治疗,以控制病情并维持生活质
量。
慢性病基础介绍
1、常见慢性病
常见的慢性病有许多种,以下
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慢性病:
(1)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
血压长期升高的一种疾病;
(2)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
于胰岛素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
不正常导致血糖升高的疾病;
(3)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
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的疾
病;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COPD是一种慢性肺部
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5)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
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炎,主要表现
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6)慢性炎症性肠病:慢性炎
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Health Management 健康管理
101肠炎,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
便血等。
2、慢性病发病因素
慢性病是指疾病的发展过程较
长、持续时间较长的一类疾病。以
下是一些常见的慢性病发病因素:
(1)遗传因素(2)不健康的
生活方式(3)营养不良(4)环境
因素(5)心理压力(6)年龄因素(7)
其他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常见慢性病症状表现及危害
性
常见慢性病症状表现及危害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高血压:症状包括头痛、
头晕、视力模糊、心悸等。高血压
长期存在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
慢性病管理的三种模型
慢性病管理是一种针对患有长期病症的患者提供全面护理和协助的健康管理方法。以下是三种常见的慢性病管理模型:
1. 医疗模型
医疗模型是慢性病管理的传统方法,以医护人员为中心,侧重于医疗干预和治疗措施。在医疗模型中,医生和护士是主要的决策者和护理提供者,他们通过定期的医疗访问、药物治疗和医疗技术来控制患者的病情。这种模型适用于需要密切监测和专业护理的患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
2. 自我管理模型
自我管理模型侧重于患者的主动参与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患者在自我管理模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通过对自己的疾病进行深入了解,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来管理自己的慢性病。在自我管理模型中,医护人员的角色是提供指导、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惯,例如合理饮食、锻炼和药物管理等。这种模型适用于有较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意愿的患者,例如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慢性疼痛等。
3. 社区护理模型
社区护理模型从社区的角度来进行慢性病管理,通过社区卫生中心、社会工作者、义工等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护理服务。在社区护理模型中,护理团队与患者建立紧密的关系,并通过定期家访、群体教育、社交活动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护理。这种模型注重社区的资源整合和多方协作,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该模型适用于需要社区支持和长期护理的患者,例如老年人、残疾人和贫困地区的居民等。
这些慢性病管理模型各有优势和适用对象,选择适合的模型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护理和管理方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并控制病情的发展。
中老年人如何有效管理慢性病王雅倩 (昆山市张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苏州 215321)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应如何远离慢性病?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明显超出正常值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发病原因相对复杂,目前无法彻底治愈,只能通过持续用药与护理进行控制。受身体机能退化、抵抗力下降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影响,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合理控制饮食的热量摄入、戒烟限酒、保持适当运动等,并按医嘱定时定量使用降糖药物,才能避免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高血压
高血压指血压≥140/90 mmHg。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在血压的影响下逐渐受损,加上年龄增大血管弹性下降,容易并发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为了减轻高血压带来的危害,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定期监测血压水平,积极通过运动锻炼、饮食调节、心理调节、作息调节、控制体重等方式保持血压稳定。血压水平达到160/100 mmHg,应遵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动脉腔狭窄,进而使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冠心病发作难以预测,一旦发作
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冠心病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摄入过多的胆固醇、糖分和食盐;平时应进行适当运动,促进胆固醇、糖分等物质的代谢。此外,还应随身携带急救药,以备不时之需。高胆固醇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是高血脂的一种,对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危害大。研究发现,高胆固醇血症的中老年人比健康人群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此外,高胆固醇血症还有可能增加脑卒中、肾性高血压、胆结石和牙周炎等疾病的风险,女性患者在绝经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为了减轻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每天摄入胆固醇的含量不超过200 mg,同时多摄入含有可溶性纤维的植物类食物,如甘蓝、苹果、花椰菜、牛油果、萝卜、甘薯、无花果、油桃等,这些食物能够有效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骨关节炎
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发展缓慢且难以治愈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以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是慢性病患者的生活和健康管理的重要场所,因此社区护理人员需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与管理。本文将围绕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展开论述,内容包括护理与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技巧等。
一、护理与管理的内容
1.定期复诊和检查:社区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制定复诊和检查计划,提醒患者按时到医院进行体检和检查,如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监测,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
2.药物管理:社区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协助患者定期购买药物并监测用药效果。
3.营养与饮食指导:社区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关于饮食和营养方面的指导,例如减少盐摄入、限制糖分和油脂的摄入等,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跟进患者的饮食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4.锻炼和康复指导:社区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宜的体育锻炼计划,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帮助患者改善体能和心肺功能。对于康复训练需要的患者,社区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物理疗法和运动康复。 5.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社区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护理,例如鼓励患者参与社区活动、与家人交流等,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6.宣教与健康教育:社区护理人员需开展相应的宣教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如组织慢性病讲座、开展健康知识讲解等。
二、护理与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2.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是进行护理和管理的基础,社区护理人员应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3.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社区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到患者自身对疾病管理的重要性,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如自我监测、自我调节等。
4.注重家庭支持和社区资源的整合:社区护理人员需与患者的家庭成员充分沟通,协调家庭支持力量,整合社区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如开展家庭照料和康复护理。
5.随访与跟踪:社区护理人员需定期进行患者的随访和跟踪,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情况,及时调整护理和管理方案,避免病情恶化或药物不当使用。
三、护理与管理的重要性
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资源消耗的重要环节。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和管理,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减轻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社区护理人员的护理与管理工作能够缓解医疗资源的压力,减少患者就医频率,改善医疗服务的效率。
综上所述,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定期复诊检查、药物管理、营养与饮食指导、锻炼与康复指导、心理护理与心理支持等。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个性化服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并注重家庭支持和社区资源的整合。通过护理与管理的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