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恢复
- 格式:ppt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10
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呼吸道管理发表时间:2011-10-13T10:56:46.8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21期供稿作者:段长虹[导读] 规范化的呼吸系统管理是病儿康复的重要因素。
段长虹(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 453100)【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021-02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都将于婴幼儿时期进行手术治疗。
心脏直视手术后的婴幼儿返回重症病房时,大都保留气管插管。
继续在重症病房内施行一段时间辅助呼吸。
所以,规范化的呼吸系统管理是病儿康复的重要因素。
1 临床资料我科重症病房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9月共施行小儿先天性心脏手术251例:男137例,女114例,年龄8个月至5岁,平均2.7±1.9岁,体重 8kg~25kg,平均16.5±7.6kg。
其中经口气管插管56例,气管插管时间3h~42h,平均8.6±6.3h;经鼻气管插管19例,气管插管时间5h-73h,平均12.5±8.3h。
2 呼吸机管理2.1选择合适呼吸机选择定容、定压持恒流的呼吸机,合理使用呼吸机,维持良好通气功能,预防缺氧发生。
2.2呼吸机参数设置2.2.1呼吸方式采用容量控制+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控制+PEEP,以及SIMV+压力支持+PEEP。
2.2.2吸入氧浓度(FIO2):术后回重症病房时,氧浓度给予80%,30分钟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常规术后为45%,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为60%。
2.2.3潮气量(VT):容量控制或SIMV时的VT为体重(kg)×(8~12)=ml数。
压力控制时,调整吸气压力(10~20cmH2O)以达到上述潮气量数值。
2.2.4呼吸机频率(RR):体重10~20kg,20次/分;>20kg 15~20次/分。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的护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它会导致右心室和左心室之间的室间隔出现缺损,从而使氧合血和非氧合血混合,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为了保证婴幼儿在手术前、手术期和手术后的护理,以下是针对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内容。
1.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对婴幼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和体重等指标。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儿的家庭背景、社交环境和生活情况,以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在术前,要确保婴幼儿在手术时有空腹,通常要求术前4-6小时禁食,以减少手术中出现呕吐和误吸的风险。
2.手术期护理:在手术期,护士需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等指标。
特别要关注患儿的氧饱和度,确保其在手术期内的氧合情况。
若有情况异常,如氧饱和度下降或循环不稳定,需要及时通知医生。
同时,在手术期,护士还要保持婴幼儿体温的稳定。
由于手术期间体温的波动可能导致感染,因此护士要根据婴幼儿体温情况及时调整室温,使用保温垫或其他方法保持婴幼儿的正常体温。
麻醉是手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护士要密切观察患儿在麻醉过程中的反应,包括呼吸情况、血压和心率变化等。
麻醉后,需要观察婴幼儿的恢复情况,并在恢复期间保持患儿的安静和舒适。
3.术后护理:手术后,护士需要确保患儿的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需要注意手术区域的血流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如出现肿胀、红肿、渗液等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
护士还要观察患儿的氧饱和度、呼吸状况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患儿出现的呼吸困难、心率不齐等情况。
除此之外,还需要给患儿按时投予抗生素和其他药物,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并且要确保患儿的营养摄入,提供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患儿的康复。
术后还需要给患儿进行结构性心脏康复训练,包括注意力训练、手眼协调训练等,以帮助患儿恢复心理和生理功能。
总结起来,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护理中,关键是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氧合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空心病手术治疗及手术后康复方法空心病,也被称为心脏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它指的是心脏两侧室间隔之间存在缺损,导致氧合血和非氧合血之间发生混合。
这种病症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空心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手术后的康复方法。
空心病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开胸手术和经导管介入手术。
开胸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进行胸骨切开,直接暴露心脏进行修复。
而经导管介入手术则是通过导管从血管进入心脏进行修复,无需开胸。
两种手术各有优劣,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开胸手术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手术,需要在全麻下进行。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胸骨切口暴露心脏,并用缝线或人工补片修复室间隔缺损。
手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呼吸情况,以及观察是否有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接受一段时间的观察,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经导管介入手术相对来说更为简单,但并非所有的室间隔缺损都适合进行这种手术。
这种手术需要在导管的引导下,将修复补片或封堵器插入到心脏内,通过放置在心脏内的器械来修复缺损。
这种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如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
因此,在选择经导管介入手术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手术风险等因素。
无论是开胸手术还是经导管介入手术,患者在手术后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心理康复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心理康复是指帮助患者恢复信心,减轻手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患者和家人可以通过与医生、心理咨询师的交流,了解病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学习应对焦虑和抑郁的方法。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其次,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对心脏造成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