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系农技培训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976.04 KB
- 文档页数:10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农业技术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本次农业技术培训的目标是为农民朋友们提供最新最有效的农业技术,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和收益。
具体目标为:1. 掌握先进农业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学习先进的农业栽培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 学习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了解农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4. 培养农民朋友们的农业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1.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培训:(1)学习农业机械的分类和基本原理,掌握各类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
(2)学习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3)学习农田灌溉和排水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农田的水利效益。
2. 先进农业栽培技术培训:(1)学习优质种子的选择和保存,提高作物的品种质量。
(2)学习土壤肥力的管理与调控,提高土壤肥沃度和作物产量。
(3)学习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
(4)学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管理。
3. 农业科技前沿与应用培训:(1)了解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学习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
(2)学习农业科技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民朋友们的科技水平。
(3)了解农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趋势,为农民朋友们的农业经营提供指导。
4. 农业创新创业培训:(1)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引导农民朋友们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2)学习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和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培训方式1. 线下培训:通过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科研机构的专家为农民朋友们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授课,实地示范和互动交流。
2. 线上培训:通过网络直播、视频教学等方式进行培训,提供录播视频和学习资料供学员随时查阅。
3. 实践操作:提供农田实践操作机会,让学员们亲自参与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四、培训时间和地点本次培训将在年底前进行,共计培训三个月,每周举办两次培训活动,每次时间为两小时。
地点选择在农业示范园区或农田实地。
小麦中后期要保根护叶主讲人:糜鹏目前,小麦正处于抽穗扬花期,这一时期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
小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扬花期遭遇多场降雨,小麦赤霉病有暴发流行的潜在威胁;叶枯病较常年偏早发生;蚜虫偏重发生。
所以,中后期小麦管理的主攻方向是:防病治虫,保根护叶,促进灌浆,增加粒重。
1.高度重视防治赤霉病。
由于小麦在抽穗扬花期多次遇雨,一定要抢时每亩喷施40%多菌灵150克加20%三唑酮100毫升,对水30公斤,间隔5天再喷施一次。
2.及时防治叶枯病。
在小麦叶枯病发生的麦田,每亩用戊唑醇25克加三唑酮100毫升,对水50公斤,防治两次。
3.中后期“一喷三防”。
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应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和穗蚜两次。
第一次每亩用20%三唑酮100毫升加吡虫啉40克加2%尿素加天丰素8克,对水50公斤,进行喷施;间隔10天左右,第二次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克加吡虫啉40克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加天丰素8克,对水50公斤,进行喷施,既防病治虫,又促进灌浆。
4.严防倒伏。
各项田间管理措施,都要根据天气预报进行,严防小麦倒伏。
若发生小麦倒伏,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生长素,及时防治病害,提高叶片和根系活力,最大程度降低倒伏带来的损失。
5.适时收获。
机收小麦的最佳时期为蜡熟末期。
小麦抽穗后抓“六防”主讲人:杨露小麦抽穗后,根系、叶片和茎秆的生长基本停止,经抽穗开花,生长中心逐渐向子粒转移,此时是决定子粒重量和品质的重要时期。
如何养根保叶,延长后期根、叶功能期是提高粒重和品质的关键。
因此,必须抓好以下六防。
1.防干旱。
小麦抽穗到成熟期间,气候多变,往往出现干热风,小麦开花灌浆期间需水量较多,抽穗后遇到干旱,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养根保叶,增强抗干热风的能力,保证顺利灌浆。
后期麦株高大,需要浇水时要在无风时小水轻浇,并在干热风出现前5天-7天浇灌为宜,干热风出现时暂停,风过后抓紧浇灌,以免引起倒伏。
2.防脱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们:大家好!在这个美好的时光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农业科技发展的新篇章。
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和见解。
今天,我将围绕“农技培训”这一主题,为大家带来一场深入浅出的演讲。
首先,我想引用一句古人的名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在农业生产中取得成功,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而农技培训正是我们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农业生产需求。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例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学府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此外,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不懈探索。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部分优秀科研成果无法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农业科技人才短缺,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导致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
那么,如何加强农技培训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建立健全农技培训体系。
我们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建立健全农技培训体系,为农业科技人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服务。
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农业科技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帮助农民了解国家政策导向,提高政策执行力。
2. 提高农技培训质量。
我们要注重农技培训的实效性,确保培训内容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培训质量。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农技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选拔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3. 创新农技培训方式。
农技培训大纲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农技人员固农”的战略要求,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需求导向、模式创新”为原则,以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为重点,分产业、分类型培育一批农技人员,激活农村农技人员自身创造活力,提高兴业能力,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使之成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一、培训目标认真研究精神,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全面理解我国农牧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通过专题讲授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确立学员新时代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互助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提质增效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主要为:根据农牧业最新形势、现代农牧业要求,培训内容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县农牧业重点工作实际,在农药化肥减量零使用、优质绿色高效农牧业新技术推广、农畜产品追溯、农畜产品特色品牌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运行解读、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中国农技推广APP的使用及农技人员工学需求等方面合理安排课程。
二、培训内容(一)公共课程:“三农”政策理论、中心一号文件解读及农技推广等法律法规;乡村振兴、“一优两高”、绿色有机农畜产物示范省等重大战略解读;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办理及服务;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运转解读、农业息化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农技推广服务系统办理等;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与形式创新等。
(二)种植业方面课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模式下高质高效技术集成;瓜果蔬菜等高效栽培、嫁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集成推广;农业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三)农产物质量安全方面课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产品质量检验监管;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等;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检疫文书制作等;执法指导监督协调与跨区域重大案件查处法律法规等。
三、培训对象18-55岁,具有一定农业种植意向的人员。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大纲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大纲大纲的适用对象适用于四川各乡镇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和新招聘的农技推广人员。
大纲的性质与作用本大纲是以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目的而制定的。
通过培训使农技推广人员掌握农业生产涉及到的农业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学会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大纲的教学内容第一章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第一节气象一、植物生产的光照环境1、光照时间与植物的生长发育2、光照强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3、光谱成分与植物的生长发育4、植物对光能的利用5、影响植物光能利用率及植物产量的因素6、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植物生产的温度环境1、温度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2、温度与农业生产3、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三、植物生产的水分环境1、水对植物的生长发育2、植物生长的水分环境及调控3、水土保持与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四、植物生产的气候环境1、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2、设施环境中农业气象要素的调控第二节土壤一、土壤的基本性质1、土壤孔性2、土壤耕性3、土壤酸碱性二、四川主要土壤类型1、紫色土2、黄壤3、红壤4、草甸土第三节肥料一、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缺素症状)二、土壤中主要养分元素的供给三、化学肥料四、有机肥料及其合理施用五、配方施肥技术第二章农机安全与使用常见农机使用操作及维护保养一、农用拖拉机。
包括拖拉机的分类、型号表示方法以及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的主要部件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
一、耕、整地机械类。
包括耕、整地机械的种类、使用与维护。
(1)铧氏犁(2)圆盘犁(3)旋耕机(4)微耕机(5)起垄铺膜机三、种植施肥机械类。
包括播种机、施肥机种类、使用与维护。
(1)播种施肥机(2)水稻插秧机(3)水稻抛秧机四、植保机械类。
包括施药机械种类、使用与维护。
(1)手动喷雾机(2)迷雾喷粉机(3)担架式喷雾机(4)电动喷雾机(5)静电喷雾机(6)喷烟机(7)打孔注射机五、园艺园林机械类。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1. 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重视。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培训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农业技术培训方案,帮助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2. 培训目标本培训方案的目标是帮助参训人员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熟悉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和技术;•掌握高效农业管理技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熟练运用农业机械和农业装备;•掌握农业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环境友好型农业。
3. 培训内容3.1 农业生产理念和技术•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科技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原则•智慧农业技术及其应用•精准农业技术及其应用3.2 高效农业管理技巧•农业生产管理要点•农业生产计划与组织•农业生产成本控制与效益评价•农业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农业市场营销与发展3.3 农业机械和农业装备•农业机械分类和选购原则•常见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护•农业机械的安全操作技巧•农业装备的使用和维护3.4 农业科学技术解决问题能力•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方法和流程•农业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农业科学技术项目管理与评估3.5 环境友好型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循环农业模式与资源节约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和循环利用4. 培训方式和时间安排本培训方案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培训:•线下面授课程•现场实践操作•互动讨论和案例分析•学员自学和小组作业培训时间安排如下:•第一阶段:农业生产理念和技术(2天)•第二阶段:高效农业管理技巧(3天)•第三阶段:农业机械和农业装备(2天)•第四阶段:农业科学技术解决问题能力(2天)•第五阶段:环境友好型农业(2天)5. 培训师资力量本培训方案将邀请以下专业人士担任培训讲师:•农业技术专家•农业生产管理专家•农业机械和农业装备专家•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员•环境保护专家6. 培训评估和效果分析为了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将进行以下评估和分析:•参训人员的满意度调查•培训知识和技能测试•培训效果的实际应用评估•培训后续指导和支持7. 培训成果通过本培训方案,预期参训人员将能够:•熟悉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和技术;•掌握高效农业管理技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熟练运用农业机械和农业装备;•掌握农业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环境友好型农业。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为切入点,结合“两基”农技培训和扫盲工作,切实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
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目标要求通过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使农业科技入户率达90% 以上,每个农户有一人能掌握2—3 门实用技术,使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实现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不低于50% 。
二、培训对象、内容和方式1、培训对象全县农户中的青壮年农民、在校初高中学生、乡镇党政、事业单位干部、村组干部。
2、培训内容(1)常规农业实用技术季节性培训(2)特色产业技术培训(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培训的主要技术包括:推广两杂良种、玉米单株育苗移栽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玉米宽厢宽带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脱毒马铃薯、红薯种植技术、红粮栽培技术、油菜育苗移栽技术、旱地分带轮作技术、畜牧生产技术。
3、培训方式采取“三个一”(即发一本技术小册子,讲一堂技术辅导课,办一个现场培训示范点)的形式。
在各个不同的季节有针对性地对农业主导产业所需的实用技术进行培训。
县培训到乡镇、村,乡镇培训到组、到户。
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对一些重点产业、重要环节,入村、入组进行培训,指导办点示范,进行现场讲解。
三、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 月10 日—2 月30 日这一阶段由县农业局牵头,畜牧、教育、科技、农机、红粮办、团委妇联等部门配合组建由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培训工作组,并编写培训资料、讲稿、印制农技知识小手册。
工作组分为 6 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培训 4 个乡镇,印制小手册15 万册(每户一册);由乡镇组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分村组建培训组。
召开培训人员会议,统一思想,签订培训工作责任状。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案-讲稿第一章:农业种植技术1.1 课程简介本章节将介绍农业种植技术的基本概念、种植方式、土壤管理、肥料使用以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2 教学目标了解农业种植技术的基本概念。
学会不同的种植方式。
掌握土壤管理和肥料使用的技巧。
了解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3 教学内容1.3.1 农业种植技术的基本概念种植的定义和分类种植环境的选择和评估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1.3.2 种植方式直接种植和间接种植播种和移栽的技术要点不同作物适用的种植方式1.3.3 土壤管理土壤的分类和特性土壤改良的方法和技巧土壤肥力和养分的管理1.3.4 肥料使用肥料的种类和作用合理施肥的原则和方法有机肥料的制备和使用技巧1.3.5 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病虫害的识别和发生原因防治方法和措施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技巧1.4 教学活动讲解和演示农业种植技术的基本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种植方式的适用情况。
实地考察土壤,讲解土壤管理和肥料使用的技巧。
展示常见病虫害的样本,讲解防治方法和农药选择。
1.5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农业种植技术概念的理解程度。
实地操作,评估学生对种植方式的掌握情况。
编写土壤管理和肥料使用计划,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进行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的考试,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
第二章:农业养殖技术2.1 课程简介本章节将介绍农业养殖技术的基本概念、养殖方式、饲料配制、疫病预防和控制方法。
2.2 教学目标了解农业养殖技术的基本概念。
学会不同的养殖方式。
掌握饲料配制的技巧。
了解疫病预防和控制方法。
2.3 教学内容2.3.1 农业养殖技术的基本概念养殖的定义和分类养殖环境的选择和评估养殖密度和排列方式2.3.2 养殖方式圈养和放养笼养和散养不同作物适用的养殖方式2.3.3 饲料配制饲料的种类和作用饲料配制的原则和方法饲料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技巧2.3.4 疫病预防和控制方法疫病的识别和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疫苗的选择和使用技巧2.4 教学活动讲解和演示农业养殖技术的基本概念。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讲义目录第一讲柑桔防冻及冻后补救措施一、冻害预防1、建园时选择抗寒品种和适宜的生态,优先选择抗寒力强的砧木和品种,将柑园布局在生态最适宜区域山地递温层,柑桔适宜区的气候条件为年均16-22℃极端最低温度≥-5℃,晚熟品种栽培区的果实越冬不低于5℃≥无严重周期冻害。
2、深翻改土扩穴,生长季节通过壕沟扩穴改土,增加根系群分布的深度,有利减轻根系冻害,寒冬来临以前对树盘或根颈部覆土,可以减轻寒冻危害。
3、合理排灌:冻害来临前十周左右灌透水是减轻冻害的重要措施。
冻害正在发生时杜绝灌水。
4、施肥:适当提前施用基肥,便树体吸收养分又不会促发完秋梢,以钾肥为主,秋末初冬用氮肥叶面喷使1-3次,增加树体养分积累,促秋稍老熟,增加树体抗寒力。
5、树体管理,冻害来临前及时采收果实,减少冻害损失,生长期适当疏果减少载重量。
促养分积累提高抗寒力,秋季树冠喷使多效唑控制秋稍生长,减轻冻害和落叶。
6、农业防冻措施:树干包草、刷白、树盘覆盖,每亩放4-6 个草堆熏烟产生热量可减轻果园冻害。
二、冻害后的补救措施1、适时适度修剪。
(1)对受冻的树在气温稳定回升后,采取小伤摘叶,中伤剪枝,大伤锯干等措施。
(2)对枝干完好,但叶片焦枯未落,应尽早进行人工辅助脱叶。
2、花果量控制,受冻后落叶多的柑桔树,在春季开花前应短截或疏剪部分成花母枝,以减少花量。
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对挂果较多的植株还应及时疏果。
3、树体保护。
对锯除冻死大枝后的树,使用白石灰刷白树干与大枝。
4、土肥水管理。
(1)选行中耕松土。
(2)对较轻的园子及时适用春季萌芽肥和根外追肥2-3次。
(3)对较重的园子,宜勤施溥肥,在春稍展叶后用0.3%-0.5% 尿素进行多次叶面追肥。
5、及时防病治虫,对受冻害果园早春全园喷使45%结晶石硫合剂180-300倍液。
如有树脂病,炭疽病及时选用春雷霉素多菌灵和代森锰锌进行防治。
第二讲柑桔起垄栽培技术柑橘起垄栽培技术,是柑橘省力化栽培的前提。
农技知识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和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对农技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升农民的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效益,我公司决定开展农技知识培训计划,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和实践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管理水平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
二、培训内容1. 土壤肥料管理(1)土壤肥力评价和改良:详细介绍各类土壤的性质和肥力,解析不同土壤中的矿质质、有机质、微生物和土壤pH值等因素,提供正确的土壤改良方法。
(2)施肥技术:介绍化肥、有机肥的分类和特点,讲解合理施肥原则和施肥技术,如哪类肥料适合哪种作物,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把握等。
2. 种植技术(1)良种选育:介绍不同作物的种质改良及良种选育原则,讲解如何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良种。
(2)田间管理:讲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种植作物的管理技巧,包括浇水、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3. 水资源管理(1)灌溉技术:介绍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和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渗透灌溉等,提供灌溉设备的选购和使用技巧。
(2)节水措施:讲解如何合理利用雨水、水质等资源,提供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4. 病虫害防治(1)病虫害防治知识:介绍主要作物的病虫害类型和规律,提供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技术。
(2)安全用药: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农药,保证作物质量和安全性,提供农药类型、使用方法及安全用药的注意事项。
5.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1)农产品质量标准:介绍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机制,帮助农民了解产品质量检测规范,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
(2)农产品安全:讲解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和控制措施。
6. 农业新技术推广(1)新技术应用:介绍农业新技术,包括智能化设备、农业无人机、信息化管理等,提供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方式及效益。
(2)科学种植:讲解科学种植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
(培训体系)农技培训
讲义
1水稻抛秧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60年代于国外发展起来的壹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术。
它是采用钵体育苗盘或纸筒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或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壹起均匀撒抛于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壹种栽培法。
它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拔秧、插秧传统习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子和秧田、操作简单、高产、稳产、高效的优点,是水稻栽培技术的壹项重大改革。
我国于60年代就开展了常规稻小苗人工掰块抛秧试验,70年代至80年代的初期,于引进日本抛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抛秧技术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迫切需要省工、省力、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于生产。
通过农业科研和推广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这项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且应用于生产。
1993年10月,国家科委将“抛秧稻增产技术”列为国家重点技术推广项目,促进了抛秧稻的迅速发展,示范面积和应用范围逐年扩大、产量水平不断提高,且由开始的北方的壹季稻逐步发展到南方稻区壹季稻、双季早、晚稻以及再生稻等,单产也已达到每公顷9000千克之上。
1.抛秧栽培的优越性
(1)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抛秧稻采用软盘育苗,整地方便,抛秧容易,和常规栽插方式相比,壹般抛秧稻每公顷可省工22.5~37.5个,工效提高5~8倍,提早插秧季节。
壹般软盘旱育抛栽每个劳力1天可抛栽0.4~0.47公顷,缩短了栽秧时间,抢住了插秧季节。
(2)有利于稳产、高产抛秧栽培水稻可缩短返青期,促早生快发,尤其是低位分蘖增多,提早成熟,有利于高产、稳产。
据湖南湘乡市农技中心测产,早稻抛植栽培每公顷产量7605千克,比手工插植增加稻谷301.5千克,晚稻抛植每公顷产量7980千克,比手工插植增加稻谷495千克。
(3)省种、省专用种田,且有利于集约化育秧。
抛秧栽培的秧田和本田比壹般为1∶30~50,且秧苗成秧率高,每公顷晚稻大田可省杂交稻种7.5~11.25千克,晚稻省杂交稻种7.5千克,早、晚稻各省90%的秧田。
(4)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据湖南湘乡农技中心91~93年双季稻试验,每公顷大田省地膜、拱架等成本150元,省早晚稻种子60元、育秧肥料45元,扣除育秧盘折旧费105元、双季稻可省成本150元,加上增产的效益、节省秧田的费用810元。
推广壹公顷双季稻抛植栽培可净增值960元左右。
2.抛栽水稻的生育特点
抛秧栽培无需手工壹蔸壹蔸地插秧,而是经历壹种由抛到落的过程,抛栽小苗带土、秧根入土浅,田间无行株距规格,抛后秧苗姿态不壹,有直立,有平躺。
因此和移栽稻相比,秧苗的生理特点有很大差异,具体表当下:
(1)秧苗活蔸快,没有明显的返青期。
据观察,壹般中小苗抛栽,抛后1天露白根,2天基本扎根,3天长新叶;
(2)分蘖发生早、节位低、数量多,但成穗率稍低。
水稻抛植栽培,茎节入泥浅,分蘖节位低,分蘖数增加,最高茎蘖数明显高于手插秧。
据对杂交晚稻汕优64测定,抛植比插植分蘖节位低2-3个,最高茎蘖数比手插增加30%左右。
(3)根系发达。
抛栽的秧苗伤根少,植伤轻,入土浅,发根比手插秧早。
抛后由于新叶不断发生,分蘖增多,具有发根能力的茎节数迅速增多,发根力增加,根量迅速扩大,且横向分布均匀。
据观察,杂交晚稻威优64抛后3天,抛植比手植的单株白根多5.2条,分蘖盛期总根多31.6%,白根数多27.3%。
(4)叶面积大,水稻抛栽后,前期出叶速度快,总叶片数多,后期绿叶数多。
此外,叶片张角大,株型较松散,田间通风透光性好。
抛秧稻
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均较大,据江苏淮阴测定,抛植汕优63最大叶面积指数比手插稻高12.45%,成熟时生物产量高10.89%。
(5)单位面积穗数多,穗型偏小,穗型不够整齐。
据测定,抛植汕优63下层穗占14.1%~19.8%,较手插多2.7%~5.9%,穗数比手插高14.6%。
每穗实粒数107.5粒,比手插少5.1粒,结实率和空秕率和手插相当。
抛秧稻产量比手插稻高10.3%
2、夏季谨防肉鸡新城疫技术
新城疫俗称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壹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存于于病鸡的各个器官、血液及分泌物中,抵抗力较强,但于强烈的直射阳光下很快就会被杀死。
新城疫能够危害各种种类、各种日龄的鸡群,壹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末夏初和秋季多发。
肉鸡发病主要集中于30~60日龄。
症状
肉鸡群发病,开始时出现呼吸道症状,有明显的呼吸道罗音。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开始出现甩头,排绿色粪便。
个别鸡仍有流泪、肿头等症状。
发病几天后,壹些鸡表现为肢体麻痹、瘫痪,最后衰
竭而死。
鸡新城疫往往常和其它疾病综合感染,综合感染死亡率较高。
如果单纯感染,死亡率壹般不超过30%。
防治
预防由于鸡新城疫目前尚没有较为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对于鸡新城疫病,目前主要应以接种新城疫疫苗进行预防为主。
①7~10日龄,滴鼻点眼。
②21~25日龄。
于进行滴鼻点眼的同时,颈部皮下注射0.3毫升油性剂苗。
③于发病率小,比较安全、清净的地区,能够施行壹次免疫措施;即7~10日龄滴鼻点眼,同时颈部皮下注射0.3毫升油性剂苗。
治疗措施治疗鸡新城疫,壹般采取以下针对性治疗措施,其方法是:①40日龄前发病:可用4倍量的LASO-TA疫苗肌肉注射,第二天用恩诺沙星饮水。
②45日龄后发病;由于紧急接种以无实际意义,所以只能采取以下俩种措施:壹是提前出栏。
这是最好、最经济的措施。
二是同时应用病毒唑和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连用5天。
或许能够抑制住病情,但几率甚微。
3、母畜疾病治疗方法
家畜乳涌
于繁殖母畜(牛、马、驴、猪、羊等)的饲养过程中,有的农户把母畜产后“无乳”和“少乳”见作是病,而不把“乳涌”当作疾病对待,这是不对的。
因为母畜产后乳汁旺盛,涌流不断,是气血外脱的表现,这也是壹种疾病。
如不进行治疗,日久母畜逐渐瘦弱无乳,影响健康和子畜的成活。
治疗方法:①当归100克,黄芪100克,党参75克,升麻50克,柴胡50克,白术75克,广皮50克,甘草25克,水煎服,日壹剂。
②生麦芽600克,水煎服,日壹剂。
③生麦芽500克,川牛夕75克,水煎服,日壹剂。
④大枣250克,煎汤后混发面引子200克,然后再用适量开水冲服,日壹剂。
家畜少乳
母畜分娩后少乳或无乳,是饲养户感到到较头疼和烦恼的事情。
为保证仔畜的成活,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选用。
治疗方法:①猪蹄子4个,加水煮汤,壹次喂服。
②家畜胎衣1个,洗净捣碎水煮,壹次内服。
4、食用菌集约化栽培技术
原料集约化集约化生产主要体当下省时、节能、低耗、高效上,原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如平菇是食用菌中最容易栽培的壹种菇类,栽培方法简单,方式多样,其中成本低、操作简便的生料栽培是首选。
培养料有生料栽培和熟料栽培,生料栽培就是培养料未经过高温灭菌,壹般采取堆制发酵的方法。
即将培养料拌水适度后,堆成堆,用塑料布盖上,让它自然升温,每次料堆中心温度达60℃,将边缘的料翻到中间,继续堆闷,让它再自然升温。
经过3次后,即可接种装袋栽培。
通过控制壹定的碳氮比和高温环境条件,可有效抑制杂菌繁殖,促进平菇快速生长。
装袋集约化通过栽培试验比较,发现塑料袋规格为18厘米×45厘米(装料后长为30cm),装干料0.6千克的为最好。
于装袋方式上实行三层菌种俩层料,即俩头各铺壹层,中间夹壹层菌种,比较适合集约化生产。
管理集约化和常规栽培不同的是,集约化栽培技术采取的是定位出菇法。
平菇等从装袋时预留的增氧孔处出菇生长,可有效防止菇蕾于生长过程中因争夺养分而形成大量萎缩,造成养分无谓损耗。
同时常规敞口出菇,菇丛过大、死菇多,菇质差。
而定位出菇法,不敞袋口,菌袋的水分蒸发量少,由此实现集约化的栽培管理。
5、耕牛的饲养技术
住暖舍入冬前修缮好牛舍,安好门窗,堵严透风的地方。
牛舍北面用作物秸秆搭设风障,天气较冷时,门窗早晚吊挂草帘,以遮挡寒风。
对瘦弱年老的牛,可用破麻袋片披于身上保暖。
牛舍内的垫土、垫草要勤晾勤晒勤换,保持温暖干燥。
天气晴朗时,中午前后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定期用10%生石灰水或30%草木灰浸出液消毒牛舍。
喂花料要多种饲料搭配喂,除喂足粗饲料外,仍要补喂足够的精料,且适当增喂壹些胡萝卜、大麦芽以及骨粉、食盐等,以补
充牛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喂养要定时定量,少给勤添,让牛壹气吃饱。
饮温水每天饮温水2次~3次,水温以接近耕牛体温为宜,防止用过热或过冷的水饮牛。
细呵护每天刷拭牛体1次~2次。
于晴暖无风的中午,可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放牧,让耕牛边活动,边采食,边晒太阳,增强其抗病能力。
冬季耕牛易患寄生虫病、风湿病和消化道疾病,要加强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