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11 MB
- 文档页数:17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专注地聆听管弦乐曲《口哨与小狗》,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
2、能用形体动作模仿逗狗的姿态,大胆地表现小主人与小狗散步的情景。
3、通过聆听,感受乐曲情绪,听辨乐段中的相同于不同的乐句,并用动作和语言加以表现。
教学重点:对乐曲进行体验,大胆地进行表现,进而加深对乐曲的记忆。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动作体验辨别乐曲的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课题1、听音乐直接导入。
设问:在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熟悉的声音?(引导学生说出口哨声和小狗的叫声)2、介绍作品: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有关口哨和小狗的乐曲——《口哨与小狗》。
它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听一听、玩一玩,尽情享受音乐的快乐吧!三、音乐欣赏1、学生完整地聆听音乐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2) 哪个娃娃的表情与你听到的音乐相符?2、再次感受音乐让我们带着小娃娃一样的微笑再次感受音乐。
3、欣赏音乐主题A(1)带问题欣赏音乐主题AA、他们谁走路的样子符合你听到的音乐的感觉?B、他们在一边走路一边做什么?(2)学生随音乐走一走学生随主题音乐轻松自在的走一走,感受音乐的悠闲。
(3)师生一起用“du”模唱主题旋律,体会音乐轻松愉快的情绪。
(4)让我们一边哼着小曲一边自由自在的走一走吧!4、欣赏音乐主题B(1) 带问题欣赏音乐主题B这段音乐旋律与主题A的旋律一样吗?(2)再次欣赏音乐主题B让学生想象这时他们又在做什么?(3)师生表现音乐学生和老师一起用动作来表现所听到的音乐。
5、欣赏主题A、主题B。
1)让学生感受主题A和主题B的音乐情绪有什么细微的不同?2)记住主题音乐A和B。
3)学生可以随音乐做不同的动作6、完整欣赏音乐提问:主题A和主题B各出现了几次?让学生了解《口哨与小狗》是按 ABA的顺序来演奏的7、完整地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整感受音乐并随着音乐快乐的表演四、表现乐曲欣赏舞蹈家演绎的《口哨与小狗》。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和表现形式。
学生能够掌握口哨的基本吹奏技巧,并能够运用口哨吹奏简单的旋律。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分析、模仿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通过口哨吹奏的实践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口哨的基本吹奏技巧,并能够运用口哨吹奏简单的旋律。
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的活动,学生能够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之情。
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通过口哨吹奏的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和表现形式。
掌握口哨的基本吹奏技巧,并能够运用口哨吹奏简单的旋律。
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口哨的吹奏技巧,特别是高音和低音的吹奏。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和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
讲解口哨的基本吹奏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教师示范口哨的吹奏技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口哨的吹奏方法。
教师示范音乐作品的演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口哨吹奏的实践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口哨的吹奏技巧。
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表演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口哨吹奏的技巧和方法。
5.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小学一年级口哨与小狗教案设计三篇,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可以用来表达感情和思想,是人类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学龄前期,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的能力,因而也需要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
本篇文章将通过设计三个小学一年级的口哨与小狗教案,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
每个教案都包含了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活动和练习,旨在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体验音乐的乐趣。
教案一:小狗学口哨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口哨技巧,理解音乐旋律的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介绍口哨技巧,示范基础口哨技巧;2.引入小狗元素,鼓励学生用口哨发出小狗喜欢听的声音,通过孩子们的创造性来激发兴趣;3.教授简单的口哨曲谱(如《小蜜蜂》、《小星星》等);4.引导学生运用口哨技巧演奏简单的旋律,鼓励孩子们创造自己的旋律;5.配合简单的小狗动作,让孩子用口哨演奏小狗喜欢听的音乐,从而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教案二:口哨与故事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口哨演奏配合故事的乐曲,理解音乐与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步骤:1.给学生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故事情节;2.教授一段口哨乐谱,让学生通过口哨演奏故事的主题曲或背景音乐;3.用口哨演奏配合故事的乐曲,让学生感受音乐跟随故事情节的变化;4.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配合故事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造诣和创造性。
教案三:口哨合奏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合唱口哨曲目培养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步骤: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授一段集体口哨曲谱;2.每个小组轮流演奏口哨曲谱的不同部分,并进行合成口哨合奏;3.提高节奏难度,让一些学生负责打拍子,以此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意识;4.鼓励学生自己编曲、排练,逐渐提高合奏难度和质量。
通过上述三个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通过小狗元素的口哨课,还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口哨配合,或是通过口哨合奏这一集体体验,都是可以十分有效的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扩展孩子的音乐视野和理解音乐内涵的方式。
口哨与小狗教案5篇口哨与小狗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知道乐曲由不同结构构成,并能做出相应变化的表演。
3、喜爱音乐游戏,感受与老师、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1、四幅图片,小狗和小男孩的布偶、节奏卡。
2、能看到影像的投影板(手偶表演用)。
3、头饰(小男孩、小女孩、小狗、小猫、蝴蝶、大象等)、大树。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活动,进行手偶表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拿出小狗布偶)。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游戏,在做游戏之前,小狗说要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吧!”(老师随音乐进行手偶表演)二、初步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内容和情绪特点。
师:“听完了好听的音乐,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有口哨、结尾处有狗的叫声)师:“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感觉?”(轻快、开心……)三、分段进行欣赏,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与模仿。
a、师:“这是一首关于小主人和小狗出去散步的音乐,你们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呢?小主人是怎样散步的呢?小狗又是怎么散步的呢?谁来模仿一下?”(分别进行模仿)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散散步吧!”(播放a段音乐)b、播放b段音乐,想象小主人和小狗散步可能遇到的情景。
师:“老师觉得他们在散步的时候捡到了一只皮球,你们觉得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选取幼儿说的情景进行集体模仿)c、播放c段音乐,讨论小主人和小狗又遇到了什么事情。
四、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
a、邀请一名幼儿当小狗,教师当小主人进行表演。
b、幼儿两人一组分角色合作表演。
c、佩戴头饰,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
五、边观看《口哨与小狗》的舞蹈表演,边进行动作模仿。
六、结束活动:随音乐节奏,教师当小主人,幼儿当小狗,学小狗动作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聆听、表演等方式,感受乐曲《口哨与小狗》欢快、活泼的情绪,并能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分辨乐曲中口哨和小狗叫声的不同音色,并能随音乐模仿。
3、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增进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
(2)能分辨乐曲中口哨和小狗叫声的不同音色,并能随音乐进行模仿和表演。
2、教学难点(1)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哨、小狗头饰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小狗欢快奔跑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小狗的动作和神态。
(2)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小狗吗?小狗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口哨与小狗》。
2、初听乐曲(1)教师播放《口哨与小狗》的音乐,让学生安静地聆听。
(2)提问学生:“在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3)引导学生回答出音乐中有口哨声和小狗的叫声。
3、分段聆听(1)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音乐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2)听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音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欢快活泼,第二部分优美抒情,第三部分欢快活泼。
(3)分别聆听每个部分,让学生感受不同部分的音乐特点。
第一部分(1)教师播放第一部分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口哨声和小狗叫声出现的位置。
(2)引导学生用口哨和模仿小狗叫声来表现这一部分的音乐。
(3)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第二部分(1)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优美抒情。
(2)提问学生:“这一部分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这一部分的音乐。
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音乐节奏的重要性;2.熟悉音乐欣赏口哨的基本演奏方法;3.学习口哨演奏技巧;4.学习小狗形体表现。
2. 能力目标1.能够听出音乐的节奏;2.能够口哨演奏基本曲目;3.能够通过小狗动作表达音乐内容。
3. 情感目标1.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2.培养小朋友的表达欲望;3.培养小朋友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流程1. 课前导入1.1 感受音乐老师播放简单的乐曲,让小朋友静心聆听。
之后老师可以和小朋友们交流一下听到了什么感受,有哪些乐器的声音。
1.2 熟悉口哨演奏老师可以从卡农、欢快的校园歌曲、知名广告曲等方面挑选一些旋律并用口哨示范演奏,让小朋友学习口哨基本演奏方法。
2. 正式学习2.1 教学小狗动作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小狗面具或者画出狗的形状让小朋友们进行手工制作。
制作完成后,老师引导孩子们学习小狗的各种动作,例如蹦蹦跳跳、扭屁股、摇头晃脑等等。
2.2 音乐欣赏口哨教学老师根据小朋友们熟悉的口哨曲目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包括:口型、音高、节奏等。
3.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虽然涉及口哨演奏、小狗形体表现等多个方面,但对于小朋友们来说,难度并不大。
不过,在课程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鲜明的教学特色。
3.1 口哨演奏口哨演奏是本次课程的核心部分,主要通过简单的口型、音高、节奏训练,培养小朋友们音乐欣赏能力。
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小朋友们不同的口型和发音情况进行差别化的指导和训练,以便更好地发挥小朋友们的潜能。
3.2 小狗形体表现小狗形体表现是本次课程的亮点之一,通过身体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音乐内容,不仅富有趣味性,而且能够训练小朋友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时需要适当地调整动作难度,根据小朋友们的年龄和能力进行差别化的教学安排。
三、教学通过本次课程的设计,既涵盖了口哨演奏、小狗形体表现等多个方面,又力求简单易懂,让小朋友们在愉悦中学习。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听辨出乐曲中不同的音乐形象,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乐曲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听辨出乐曲中不同的音乐形象,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
2. 教学难点:理解乐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乐曲的背景、作者、曲式结构等知识。
2. 欣赏法:让学生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
3. 模仿法:让学生模仿乐曲中不同的音乐形象,如小狗的叫声、走路的姿态等。
4. 表演法:让学生分组或个别表演乐曲,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出乐曲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小狗的叫声,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
引出课题:《口哨与小狗》2. 讲授新课介绍乐曲的背景和作者:《口哨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
讲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乐曲为单三部曲式,A 段旋律轻快、活泼,表现了小主人和小狗在林荫道上快乐地散步;B 段旋律优美、抒情,表现了小主人和小狗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A 段再现,表现了小主人和小狗继续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
让学生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
3. 分段欣赏欣赏 A 段:让学生听辨出乐曲中口哨的声音,并模仿口哨的声音。
欣赏 B 段:让学生听辨出乐曲中小狗的叫声,并模仿小狗的叫声。
欣赏 A 段再现:让学生听辨出乐曲中口哨的声音和小狗的叫声,并模仿它们的声音。
4. 整体欣赏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整体情绪。
让学生分组或个别表演乐曲,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出乐曲的情感。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乐曲的背景、作者、曲式结构、音乐形象等。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口哨与小狗》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
了解口哨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掌握基本的口哨吹奏技巧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和爱护
教学准备
为了有效地进行《口哨与小狗》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口哨
小狗的图片或模型
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教学步骤
步骤一:口哨介绍
教师向学生介绍口哨的基本原理和吹奏技巧,让学生了解口哨的特点和魅力。
步骤二:吹奏示范
教师进行口哨吹奏的示范,让学生听到口哨的声音,并激发学生对口哨吹奏的兴趣。
步骤三:口哨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口哨的基本练习,包括发出不同音调和音高的口哨声。
步骤四:与小狗互动
教师展示小狗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用口哨声与小狗进行互动,模拟与小狗的交流。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口哨吹奏的准确性和技巧
学生对口哨音调和音高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小狗的关注和表达情况
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
组织学生进行小动物保护和关爱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
幼儿园中班教案《口哨与小狗》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得口哨的音质,并能用口哨吹出简单的旋律;2.了解小狗的外形与习性,把握掌控本身的情绪,在接近小狗时保持安全意识;3.通过情境体验,促进幼儿社交情感的进展,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本领。
二、教学内容1.口哨的音质和吹口哨的方法;2.小狗的外形和习性。
三、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口哨和小狗。
首先,老师用口哨吹出一个简单的小调,让幼儿听听看,看看是否认得这种独特的声音。
然后,老师放一张呈现小狗外形的图片,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接着,让幼儿感受一下小狗毛茸茸的外表,并告知他们小狗最喜爱做什么,比如追着球奔跑等。
2.呈现:老师教幼儿吹口哨的方法:将舌头放倒,嘴唇尽量紧闭,用气流发出声音,然后稍稍调整嘴唇的位置,尝试吹出不同的音调。
让幼儿边听边跟着老师一起练习,尝试吹出属于本身的口哨曲。
3.探究:老师介绍小狗的习性,例如:小狗是忠诚、友好、英勇、喜爱玩耍的,但对谙习或陌生的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反应。
然而,我们在和小狗交流、玩耍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一些基本的规定,保证大家的安全。
比如在碰到陌生狗时不要乱抓它,不要直接去接触小狗,要先让小狗闻一闻你的手,等小狗信任了你才去摸它。
然后老师让幼儿模拟与小狗的互动场景,让幼儿相互扮演小狗、主人等角色,模拟真实的互动情景,入情境游戏中。
4.实践:老师将幼儿分成小组,并让他们依据老师引导的口哨节奏,在本身的小组内进行竞赛。
比赛的规定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吹出篇幅最长、音质最美妙的口哨曲的小组胜利。
赛前,老师还提示幼儿,在比赛过程中注意本身的情绪状态,不搞破坏也不损害小构成员,同时让孩子们保持安全意识。
在比赛结束后,老师再向幼儿带来一只小狗,让孩子们亲身感觉小狗的可爱和乖巧,小狗在班级围着走动,幼儿们轮番喂狗、跟狗玩。
在幼儿的身边,小狗显得异常温和顺从,而孩子们的脸上也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四、教学反思口哨和小狗看似两个毫无关联的事物,但假如加以整合,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喜欢哼哼唧唧,喜欢玩玩具,喜欢小狗。
针对这些孩子的兴趣爱好,我设计了三篇轻松上手的小学一年级口哨与小狗教案,帮助孩子们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第一篇:学习口哨基础技能在这篇教案中,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口哨基础技能,掌握简单的口哨曲。
以下是教学步骤:1.先让孩子们听一遍简单的口哨曲,让他们感受到音调和节奏。
2.让孩子们试着模仿老师的口哨曲哼唧几遍,以掌握节奏和音调。
3.接着,让孩子们依照老师的示范,学习单个音的发音和调节音高。
4.让孩子们试着用自己学习到的口哨技巧,跟着老师一起演奏一个小曲子。
第二篇:认识小狗并了解其习性这篇教案中,主要让孩子们认识小狗,并了解小狗的习性、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以下是教学步骤:1.让孩子们看图片或者视频,认识小狗的外观特征和种类。
2.通过故事或者情景模拟,让孩子们了解小狗的生活习性和习惯。
3.介绍小狗的饮食习惯,让孩子们明白,小狗喜欢吃什么,什么食物对小狗不好。
4.让孩子们制作一张小狗的海报或者小册子,记录他们所学的内容。
第三篇:与小狗互动,培养善良的品格在这篇教案中,主要是让孩子们与小狗互动,培养善良的品格。
以下是教学步骤:1.在校园内搭建一个临时的小狗宠物屋,让孩子们去观察、喂食小狗,并和小狗玩耍。
2.通过小狗互动的过程,让孩子们学会爱护小动物,并培养善良的品格。
3.在小狗宠物屋旁边设立一个“爱心口袋”,鼓励孩子们主动捐款,帮助流浪狗。
4.根据小狗互动的经验和感受,让孩子们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者口头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以上就是我为小学一年级孩子们设计的三篇轻松上手的口哨和小狗教案。
这些教案不仅能够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面,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希望这些教案能够帮助到老师们和家长们,让孩子们在欢乐的学习中茁壮成长。
《口哨与小狗》教案(精选11篇)《口哨与小狗》篇1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旋律,体验乐曲幽默和轻快的特点。
2、初步会根据B段音乐,想象用形象的动作来表现"逗狗"情境。
3、知道狗和人类的亲密关系,体验扮演角色、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已欣赏狗和人类和谐相处的图片。
2、物质准备:图谱、指挥棒一根、音乐《口哨与小狗》活动过程:(一)提出倾听要求,直接引入。
提问:音乐里有什么声音?(二)结合图谱及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旋律。
1、在边听边展示图谱中,完整欣赏音乐。
提问:第一幅图讲的是?那第三幅呢?2、重点欣赏B段音乐,在倾听与猜想中,尝试表现"逗狗"的游戏情节。
(1)猜想:洋洋怎样逗小狗呢?(2)幼儿分别以小主人、小狗角色参与"逗狗"游戏,表现B段音乐。
(三)以两两合作形式,开展合作性游戏"口哨和小狗",体会音乐幽默和轻快的特点。
活动反思:(一)该作品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虑到孩子刚入学,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乐课虽然孩子还比较喜欢,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静的聆听,孩子根本没办法坚持。
特别是欣赏课,孩子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形成不了好的聆听习惯,更别提以后的听赏了。
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课时的时间,带孩子围绕《口哨与小狗》来认真的聆听。
首先,我请小朋友完整地聆听一遍《口哨与小狗》,提示:这里面有小狗的叫声,听到后请举手。
孩子兴趣很浓,听完后纷纷表示音乐特别有意思,里面还有口哨的声音。
接着我请学生边听边想,你觉得口哨与小狗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再给这段乐曲编个小故事。
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图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导语】欣赏乐曲《⼝哨与⼩狗》开发学⽣⾃由想象,培养学⽣对⾳乐的感受,并⿎励学⽣通过表演⽅式,⽤动做表⽰⾃⼰的感受。
为⼤家准备了⼀年级⾳乐⼝哨与⼩狗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教学⽬的: 聆听《⼝哨与⼩狗》,学⽣随着乐曲表演,⽤动作表现⾃⼰对⾳乐的感受。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学⽣听《摘果⼦》的⾳乐做律动进教室。
2、师⽣问好。
⼆、发声练习。
练声曲:1=C3/4 56∣553∣53—∣53—‖ ⼩宝宝,睡觉了。
lulululu。
三、聆听并表演《⼝哨与⼩狗》。
1、学⽣听⾳乐,⾃由想象。
谈谈⾃⼰的⼼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
2、个别提问⾳乐中有什么声⾳? 3、再次聆听⾳乐,⿎励学⽣随着乐曲表演,⽤动作表现⾃⼰对⾳乐的感受。
四、学⽣听⾳乐做律动⾛出教室。
放《⼝哨与⼩狗》的⾳乐,要求学⽣扮演男孩或⼩狗,随着乐曲表演⾛出教室。
⼆ 教学内容 听《⼝哨与⼩狗》 教学⽬标 能够专注地聆听⾳乐,并充分调动学⽣的参与意识。
教学分析 《⼝哨与⼩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通俗管弦乐⼩曲,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教学重点求学⽣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符和倚⾳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听听想想——感受⾳乐 吹⼀吹: 请会吹⼝哨的学⽣吹⼏声,让⼤家欣赏,激起学⽣欣赏的兴趣。
听⼀听: 要求⼤家安静地聆听《⼝哨与⼩狗》全曲。
想⼀想: 充分发挥学⽣的想象⼒,让他们谈谈⾃⼰对⾳乐作品的内⼼感受,应该⽤怎样的⼼情表现⾃⼰的⼼情? 说⼀说: ⾳乐中还出现了什么声⾳?出现了⼏次⼩狗的叫声?可以⽤什么样图形表⽰⼩狗的叫声,还可以要求⼤家⽤嗓⾳模仿⼩狗的叫声叫声,并说说⼩狗叫声的节奏特点是什么? ⾛⼀⾛: 要求学⽣随着⾳乐表现主⼈与⼩狗散步的情景,要求脚步与⾳乐节奏相吻合。
三 教学⽬标: 1、学习以⾳乐的⽅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乐实践活动。
2、初步认识课本中的⼏种⾳乐学习标志,尝视以动作和语⾔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聆听《口哨与小狗》,发挥学生想象力,感受音乐,2.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
教材分析:《口哨与小狗》是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
它描绘了小主人公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阴道上散步的情景。
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师:欢迎来到快乐的音乐课,首先让我们一起起立动起来吧!律动《音阶歌》2·师:谢谢小朋友们,请坐下吧。
今天啊,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有趣的小故事,特别幸运的是,我们的小主角们也来到了这里,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主角上场!掌声响起,主角怎么还不出来呢?原来上课前主角对我说让你们静静地听听他的声音才会出场。
现在请同学们静静地听,听完后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猜猜他们是谁?(教师播放口哨声和小狗叫声)师:主角出场啦,吹口哨的呀是一位小男孩汤姆和他的小狗布克。
口哨是怎么吹出来的?对,撅着嘴巴这样!二、分段聆听1.聆听主部A。
①初听A段。
师:口哨的声音真好听!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就以口哨和管弦乐器为我们创作了一首活泼动听的音乐故事《口哨与小狗》(板书)!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听完后请说说这个吹口哨的小男孩汤姆和小狗布克在干什么?(教师边听音乐边手执粉笔画图形谱)师:音乐呀,是抓不住的,但我们可以用图谱来把美妙的音乐记录下来。
曾老师把这段有趣的音乐记录了下来,大家结合图画和音乐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啦?谁来说说。
②一起画图谱他们高兴出门咯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好!③再听A段,看着图谱数拍子师:出来玩真开心。
小狗布克在前面欢快的走着,小男孩汤姆跟在后面。
那小男孩是一直走没停过吗?恩,停了,停了这下您想小男孩在做什么呢?(呼唤小狗),那让我们有节奏的拍出来呼唤小狗(老师引导学生看黑板走步)先看老师示范示范一次,看谁模仿的最像④第三次听A段,原地踏步体验节奏师:天气这么好,出来走走心真情舒畅。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口哨与小狗》——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教学设计从音乐本体出发,抓住音乐“行进”风格和“口哨”要素,引导学生从音乐内容出发,在活动中体验乐曲的风格,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理论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倡导在听觉中发现音乐素材,突出音乐特点,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分析音乐,从而学会理解音乐,提高音乐审美。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内容分析1.乐曲内容与结构分析《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
他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
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
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乐曲是C大调,2/4拍,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A B A’a a’b ac c c c a’’乐曲A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其中三个是主题旋律。
乐曲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前奏,取自A段的第一乐句,后半部稍有变化。
前奏之后,口哨以主奏“乐器”的身份加入,其它高音乐器为之衬托,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下面是A乐段的a乐句,即乐曲的主题旋律,三连音和附点音符的使用,显得十分活泼和跳跃。
乐曲的B段转到F大调上,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低音乐器演奏,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描绘了小狗跟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
本乐段由四个乐句,分别是第一乐句的重复演奏。
最后是A段再现,乐句演奏了一遍后接尾声,在小鸟和小狗的叫声中结束全曲,活泼而生动。
2.乐曲风格与特点分析《口哨与小狗》是一首进行曲风格十分明显的管弦乐作品,全曲始终是四二拍节奏,打击乐小军鼓、低音鼓在全曲的三个乐段中,一直进行。
A乐段和A1乐段两个部分,都有小军鼓的节奏陪衬,节奏轻快使得乐曲有跳跃感,情绪轻快、轻松,好像主人公轻松的在道路上行走的样子。
而中间乐段B乐段,乐曲加入低音鼓的陪衬,节奏相同,速度不变,但是更多音乐元素的加入使乐曲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变化,行进的步伐也由小军鼓向低音鼓的转变,变得更加复杂丰富。
A1乐段是A乐段的缩短再现,大小军鼓演奏节奏中结束全曲。
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乐曲“行进”的特点,始终围绕“行进”的风格,依据稳定的行进节奏,设计相对应的音乐活动,切不可脱离音乐本体,背离音乐本身。
在进行曲风格的前提下,乐曲还有一个重要而明显的音乐要素“口哨”,三个乐段围绕有无“口哨”元素展开,而带有“口哨”的旋律也成为了乐曲的主题旋律,前奏和整体音乐都在“口哨”主题旋律中展开重复、衍伸或者变化。
所以,在活动设计上一定要抓住“口哨”音乐要去展开,进行哼唱主题、对比聆听、口哨拓展的主题性学习,让学生从音乐要素中,了解乐曲的内容和情绪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对进行曲风格的了解本校的一年级学生聆听《列队进行曲》踏步进行课间操有一学期经验,基本上可以以整齐的步伐跟上音乐的节奏,虽然课堂上并没有“进行曲风格”实质性接触,但是音乐感知力、节奏感知度都有一定的经验累积。
部分学生在学校的行进管弦乐队,也进行过行进中军鼓节奏的学习,可以拍手跟上四二拍的音乐节奏。
学生的基础对本课的作用: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把握住乐曲的四二拍节奏,可以根据节奏进行“行进”风格的探索和相关活动,从而进一步理解乐曲的内容、结构、情绪、特点。
2.学生对歌曲内容和相关文化的了解学生没有接触过“口哨”类音乐作品,但是有一定的“口哨”生活经验,也对小孩带小狗散步、游戏这样的有明显表现内容的标题性音乐,容易理解,兴趣很高。
3.学生的演唱能力本班学生音乐基础较好,课外班学习乐器的学生较多,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度较好,聆听音乐时可以随音乐情绪做出自身的律动反应。
在聆听几次“口哨”的旋律,拍手对应节奏之后,即使没有乐谱,学生也能够根据节奏和音高规律,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模唱出“口哨”的旋律,有利于学生对于本课整理乐曲结构的学习。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从音乐本体出发,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采用直接聆听音乐的方法,在学生自己找出的音乐要素(口哨军鼓)上做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行进”风格,哼唱“口哨”旋律,在一系列“音乐活动”中突出各个乐段特点,了解乐曲结构。
(四)技术准备1. 用Cool Edit pro3编辑声音文件,截取各乐段音乐。
2.用power point制作课间3.联系北京口哨音乐协会,找出口哨音乐视频、图片相关资料(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问题一:学生不能抓住主题旋律的特点并加以区分对策1:跟音乐做肢体律动,加强音乐实践,直观体验。
对策2:图谱法解释曲式结构,帮助学生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象。
问题二:学生不能准确把握乐曲风格对策1:通过打击乐的伴奏,进行曲节奏的练习,帮助学生感受乐曲韵律对策2:通过“行进”活动的体验,在不同的“行进”活动中感受乐曲风格。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喜欢聆听《口哨与小狗》,感受乐曲轻松、快乐的情绪,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主题音乐,了解乐曲内容;分段聆听音乐,在音乐活动中感受“行进”风格,体会“口哨”要素;整理聆听音乐,在图谱结构与音乐活动中,了解曲式结构。
3.知识技能目标感受进行曲音乐风格特点,感受“口哨”音乐特点,了解乐曲曲式结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围绕“口哨”音乐要素,感受各乐段音乐特点(二)教学难点:乐曲“行进”风格的把握与体验五、教学过程(一)聆听主题片段了解乐曲内容【阶段目标】了解乐曲内容,听出演奏音色“口哨”,确定乐曲名称1.元素听辨导入课题教师导语:你从这段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初听乐曲,寻找乐曲中的声音。
答案预设:口哨、小狗、小鸟。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口哨2.揭示课题简介作者教师活动:带领学生齐读乐曲名称《口哨与小狗》,并向学生简单介绍乐曲作者(美国作曲家普莱亚)。
学生活动:了解乐曲名称与内容【设计意图】从音乐本体出发,学生在聆听中自己找出音乐中的声音“口哨”“小狗”,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揭示课题,并了解乐曲内容。
(二)分段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特点(“行进”“口哨”)【阶段目标】感受、体验乐曲的进行曲风格和“口哨”。
1.聆听A乐段体会“行进”和“口哨”特点1.1聆听主题乐句感受“行进”韵律教师提问:音乐中除了口哨还有什么乐器?学生活动:聆听A 乐段主题乐句,思考音乐中的乐器。
答案预设:架子鼓、鼓、小提琴……1.2聆听主题乐句 进行节奏练习教师活动:ppt 出示小军鼓图片,并用军鼓进行节奏示范学生活动:第2遍聆听A 乐段主题乐句,并用拍手方式进行节奏练习(要做出强弱韵律)音乐中除了口哨还有什么乐器?A 乐段1.3哼唱“口哨”旋律 体会“行进”韵律教师过渡语:请一位同学打小军鼓,其他学生用“beng ”哼唱口哨的声音,注意乐曲节奏。
学生活动:第3遍聆听A 乐段主题乐句,哼唱“口哨”主题,手打节奏。
1名学生用小军鼓,在口哨响起时为口哨伴奏,注意强弱规律。
1.4进行情绪激发 了解乐曲内容(1)图片激趣 了解乐曲内容教师提问:这么美妙的口哨是谁吹的?预设答案:小狗的主人A乐段口哨beng(2)哼唱“口哨”旋律感受乐曲情绪教师提问:小男孩吹口哨时是什么心情学生活动:回答乐曲情绪,并用愉快的情绪第4遍聆听A乐段主题乐句,并哼唱口哨预设答案:高兴的、欢快的、得意的。
1.5完整聆听A乐段了解口哨出现的次数教师过渡语:请你和老师合作,在“口哨”出现的地方起立并哼唱旋律,没有口哨的地方模仿老师的动作。
预设答案:3次1.6完整聆听A乐段(第2遍)进行“行进”风格的体验教师导语:小男孩吹口哨的时候在做什么事情呢?预设答案:走路、散步、带着小狗走路(1)“行进”律动练习教师过渡语:那你能跟着音乐走一走吗?注意跟上小军鼓的节奏,表现出轻松愉快的心情。
学生活动:第5遍聆听A乐段主题乐句,进行“行进”律动练习, 1名学生用小军鼓在学生“行进”时打击“行进”节奏,注意强弱规律。
(2)在“行进”律动中哼唱“口哨”主题旋律教师过渡语言:请同学们和老师合作表演A乐段,在听到“口哨”时起立“行进”并哼唱“口哨”,没有口哨的地方模仿老师的动作。
教师提问:小男孩没吹口哨的时候在做什么?学生活动:第2边完整聆听A乐段,和老师合作完成表演。
预设答案:玩、休息、走神、走到别的路上、小狗跑远了。
1.7“图谱法”了解A乐段乐句结构教师过渡语:老师的图你能看懂吗?A乐段总共有几个乐句?预设答案:4个(3次口哨和1次没吹口哨)A乐段2.聆听B乐段在风格一致的前提下理解区别2.1聆听B乐段寻找区别教师导语:与刚才的音乐相比,这段音乐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你还听到了什么乐器?学生活动:第1遍完整聆听B乐段,寻找与A乐段的最大不同。
答案预设:没有口哨声、有鼓的声音、低音鼓2.2聆听B乐段体会“行进”韵律教师过渡语:老师用低音鼓,你用拍手的方式一起打击节奏,想想主人公现在走到了哪里?可能在做什么事情?学生活动:第2遍完整聆听B乐段,用打节奏的方式体验“行进”风格1名学生用低音军鼓敲打节奏,体现出强弱规律最大的不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B乐段2.3出示图谱 了解乐句结构教师提问:这段音乐有没有重复的地方?重复了几次?答案预设:有重复的地方。
重复了4次、8次。
B 乐段2.4表演B 乐段 感受“行进”特点 了解乐句结构(1)观看表演 动作示范教师过渡语:请你观看老师和同学的表演,猜一猜我们表演的是谁?我们做了几组活动?学生活动:第3遍完整聆听B 乐段,观察表演动作,了解乐句结构(2)分组练习 感知律动第一组:小男孩组教师过渡语:请2、4、6组同学表演小男孩,听音乐进行律动,每个乐句数八拍。
学生活动:第4遍完整聆听B乐段,小男孩组练习表演动作,数清自己的四个8怕,听清小狗的四个8拍。
第二组:小狗组教师过渡语:请1、2、5组同学表演小男孩,听音乐进行律动,每个乐句数八拍。
学生活动:第5遍完整聆听B乐段,小男孩组练习表演动作,听清小男孩的4个8拍和小狗的四个8拍。
(3)配合表演了解乐句结构教师过渡语:请两组同学配合完成。
学生活动:第6遍完整聆听B乐段,在活动中感受“行进”风格3.聆听A1乐段体会相同与不同3.1聆听乐段A1 寻找相同与不同教师过渡语:和之前听过的哪段音乐比较相似?你还听到了什么?学生活动:第1遍聆听A1乐段,感受乐段的相似与区别。
答案预设:和A乐段很相似,小鸟、小狗3.2聆听乐段A1 了解乐句结构教师提问:这回小男孩吹了几次口哨?学生活动:第2遍聆听A1乐段,了解本乐段的乐句结构。
答案预设:1次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ppt出示乐句结构图谱。
A1乐段【设计意图】从“行进”和“口哨”两个角度出发:1、抓住三个乐段的“同”—行进风格,和“异”—“口哨”,感受乐段的情绪、风格、内容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