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建设厅关于建筑节能设计相关问题的指导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5.10.21•【文号】建办科〔2015〕53号•【施行日期】2015.10.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15〕53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精神,促进绿色建筑快速健康发展,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推行绿色建筑标识实施第三方评价,现就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住房城乡建设部不再对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评价机构审定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进行公示、公告和统一颁发证书、标识。
各评价机构对自愿申报的项目,在进行科学、公开、公平、公正评价的基础上,可以以评价机构的名义对通过审定的项目进行公示、公告和颁发证书、标识。
二、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的管理,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推进绿色建筑评价向第三方评价方式转变。
要加强对绿色建筑评价机构的管理,严格要求,明确责任,并随时对标识项目进行抽查检查,督促评价机构提高评价工作质量。
三、开展第三方评价的省市,要充分发挥现有评价机构的作用,在本地区开展评价活动的评价机构数量原则上应不少于两个。
各地新增评价机构应及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
四、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新国标)已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各评价机构在具体评价工作中,应严格按新国标进行评价。
五、绿色建筑项目取得设计标识后,一年内未开工建设或发生设计变更导致绿色建筑相关要求降低的,评价机构应重新进行评价,并及时重新公告评价结果。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1.07.05
•【文号】建标[2001]139号
•【施行日期】2001.07.0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
正文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
(建标[2001]139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门,各有关协会: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九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9]309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大学主编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经审查,批准为行业标准,其中3.0.3,4.0.3,4.0.4,4.0.7,4.0.8,5.0.5,6.0.2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该标准编号为JGJ134-2001,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管理和具体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建设部
二00一年七月五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2.12.05•【文号】建科[2012]173号•【施行日期】2012.12.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建科[2012]173号)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省(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建交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意见》(建科[2012]55号),指导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可在http://下载),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贯彻执行。
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附件: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2月5日附件: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试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2年10月)目录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节能改造设计4.1 外窗改造4.2 遮阳改造4.3 屋面改造4.4 外墙改造4.5 其他改造5 技术要点5.1 外窗5.2 遮阳措施5.3 屋面5.4 外墙5.5 其他改造6 施工要点6.1 一般规定6.2 外窗6.3 遮阳措施6.4 屋面6.5 外墙6.6 其它7 验收要点7.1 一般规定7.2 外窗7.3 遮阳措施7.4 屋面7.5 外墙7.6 其它8 检测与评估8.1 一般规定8.2 基本信息8.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验项目8.4 用能设备性能检验项目附表简易评估方法1 总则1.0.1 为规范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促进节能改造工作的开展,制定本技术导则。
贵州省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贵州省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黔建科标通〔2008〕344号)各市(州、地)建设局、各相关单位:为加强我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建筑业新技术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根据《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09号令)、《建设部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建质〔2002〕173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贵州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到省建设厅科学技术标准定额处。
附件:贵州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贵州省建设厅二○○八年六月二十三日贵州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施工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建筑业新技术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做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工作,根据《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09号令)、《建设部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建质[2002]173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是指建设部当前重点推广的深基坑支护技术、高强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摸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采用上述新技术中的六项以上,并结合工程特点采用其他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同类工程先进水平的新技术。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相关管理工作的通知正文:----------------------------------------------------------------------------------------------------------------------------------------------------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相关管理工作的通知(冀建科〔2012〕630号)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局)、各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提高我省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水平,确保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建筑节能设计管理。
自2013年1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在节能设计和施工图审查中推广使用计算机软件。
设计单位应提供电子版的节能设计计算报告书、全省统一的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表(附后)报施工图审查机构。
施工图审查机构利用计算机审查软件进行审查,并作出审查结论。
工程设计单位须使用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设计主管部门鉴定通过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节能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采用相同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审查、复核。
二、加强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过程监管。
要按照建筑节能法规、文件要求,明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市场主体在执行节能标准中的责任,并加强其执行节能标准过程的监管。
对违反节能管理规定和标准的民用建筑责令改正,并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
三、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材料、产品管理。
民用建筑工程使用的节能材料、产品,应符合住建部和省住建厅有关推广应用、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及产品目录(可通过省住建厅网站查询)的要求,并取得使用备案证书,不得使用国家和省明令禁止与淘汰,或未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材料和产品。
对一些节能新材料和产品,各地要先通过试点、示范工程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监管工作的通知建办市[2005]68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划局,计划单列市建委,江苏、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解放军总后营房部:自1986年我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以来,陆续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129-2000)、《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今年又颁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以及《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的通知》(建科[2005]55号)和《关于认真做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宣贯、实施及监督工作的通知》(建科函[2005]121号)等文件。
这些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是加快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依据。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认真实施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最近,我部组织了全国建筑节能实施情况调查,重点是2000年以来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后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情况。
通过对部分省市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2000年—2004年,总体来说全国各气候区,按节能标准设计的项目为58.53%,按节能标准建造的项目为23.25%。
在寒冷和严寒地区,两者值分别为90.08%和30.61%;夏热冬冷地区,两者值分别为19.98%和14.36%;夏热冬暖地区,两者值分别为11.20%和11.20%。
调查结果表明,达到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建筑比例较低,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建筑能耗已占全国能源消耗将近30%,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建设厅(委、局),新疆建设兵团财务局、建设局: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统一部署,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升级,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意义绿色建筑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有效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缓解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约束;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显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满意度,并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观念;能够全面集成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等多种技术,极大带动建筑技术革新,直接推动建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建筑产业优化升级,拉动节能环保建材、新能源应用、节能服务、咨询等相关产业发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22•【字号】黔府办发[2009]171号•【施行日期】2009.1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黔府办发〔2009〕171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9〕12号)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09〕7号),设立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为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将原省建设厅的职责划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取消已由省人民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三)将指导和管理城市客运职责划给省交通运输厅。
(四)将城市管理的具体职责交给城市人民政府,并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市政公用事业、绿化、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城市客运、市政设施、园林、市容、环卫和建设档案等方面的管理体制。
(五)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廉租住房制度,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逐步解决农村危旧房改造问题。
(六)加强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七)加强建筑节能、墙体革新和城镇减排工作,着力改善人居生态环境。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行政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承担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的责任。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启用贵州省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在线评审系统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6.09.19•【字号】•【施行日期】2016.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启用贵州省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在线评审系统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推动我省绿色建筑行业规范化发展,提高工作效率,精细化管理,由贵州省绿色建筑与科技发展中心联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共同开发了贵州省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在线评审系统,作为面向绿色建筑标识申报单位、评审机构、评审专家三方的网络交互平台,该系统为绿色建筑标识申报各方面提供了便捷、快速的通道。
为推进我省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现正式启用该在线评审系统,相关事宜通知如下:1、通知之日起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为依据申报的单体或单功能建筑群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采用在线评审系统评价方式。
2、采用《贵州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2/T065申报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或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为依据申报多功能单体、综合体建筑群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采用线下会审评价方式。
3、系统域名:。
4、申报单位访问申报系统网址,填写真实信息注册会员账号,可根据系统提示完成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在线申报。
5、评审专家使用贵州省绿色建筑与科技发展中心开设的专家帐号登录系统,首次登录为默认密码,登陆后可在帐户信息中自行修改密码。
6、申报单位申报系统使用指南详见附件1,专家申报系统使用指南详见附件2。
7、各单位、专家在使用系统时,遇到问题请及时反馈解决,确保平台平稳过渡。
咨询方式: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联系人:王翔许家强电话:*************(传真)5360246贵州省绿色建筑与科技发展中心联系人:杜松黄巧玲电话(传真):*************手机:136****0435139****4979附件:1、申报单位申报系统使用指南2、专家申报系统使用指南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年9月19日。
贵州省建设厅关于建筑节能设计相关问题的指导意见
(黔建设发〔2009〕237号)
各市(州、地)建设局,各建设、设计单位:
近来,我厅组织有关专家,参照国家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技术标准,针对我省气候特点和实际,修订了《贵州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建筑情况进行了研究,为使建筑节能设计更加符合贵州特点,便于设计易于实践,达到有效利用综合节约的原则,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贵州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明确要求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必须要做节能设计,并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验收的有关规定,结合各地反映的情况,对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建筑进行节能设计产生的社会效益和能源效益不明显,为避免浪费资源,使节能设计更加精细,为此,对以下建筑的特殊部位和特殊建筑可不作节能设计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位于公共或居住建筑物下部一层及二层无空调系统的独立门面(200m2以内)。
二、工业建筑物中长时间(12小时及以上)无人活动的辅助用房、建筑类型标注独立建设的机电设备用房、能源站房、工厂以及为其服务的附属用房(如洗手间、更衣间、工具房、储物间、资料室等)。
三、位于山地的建筑物,其地下层三面处于山体中,一面临街时。
四、地面建筑中的物品库、汽车库、自行车库、摩托车库、专用库房等,当其与要求作节能设计的主体建筑有单面联系时,应能保持主体围护的完整性。
五、开敞式的市场、城镇农贸市场、材料市场、仓库等。
六、位于建筑物底部的洗沐用房及其辅助用房。
七、不设采暖空调系统的体育建筑(如自然通风的体育场馆、休息室、更衣室等)。
八、寺庙、教堂等宗教场馆。
九、独立的小型市政设施建筑物如公厕、垃圾站、无人长期执守的岗亭。
独立设置的锅炉房、配电房等。
十、敞开式的建筑物及其特殊部位(如楼梯间、卫生间)。
十一、地下建筑。
设计单位应对设计的建筑物进行节能综合评估,优化节能设计,树立绿色建筑理念,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〇〇九年六月一日
发布部门:贵州省其他机构发布日期:2009年06月01日实施日期:2009年06月01日(地方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