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列艺术歌曲剖析共27页
- 格式:ppt
- 大小:4.61 MB
- 文档页数:2
简析福雷《船歌》OP26福雷《船歌》OP.26是19世纪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加布里埃尔·福雷创作的一首船歌曲。
福雷生于1808年,在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著名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交响曲、舞曲、弦乐四重奏、钢琴曲以及声乐作品等。
《船歌》是福雷创作的作品中的一支声乐作品,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使其成为了福雷作品中备受瞩目的部分之一。
而这篇文章将从曲目的背景、曲式结构、音乐特色等方面对福雷《船歌》OP.26作出简要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一作品的艺术价值。
我们将对《船歌》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福雷的《船歌》是根据法国著名诗人保尔·德米斯泰尔的诗歌改编而成,该诗歌描绘了海上航行的情景以及水手们的生活。
福雷以其独到的音乐才华将这一诗歌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首歌曲中,福雷通过音乐的形式再现了海上风浪的变化、水手的心情起伏等丰富的情感,使得听众在欣赏这一作品时能够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感受到了一种沉浸在自然力量中的体验。
我们将对《船歌》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
《船歌》的曲式基本上分为了三个部分:A-B-A’。
整首曲子以深沉的低音铺垫开场,营造出一种神秘、悠远的氛围,随后逐渐升腾至高潮。
在A部分的基础上,B部分进一步加强了音乐的张力,描绘了风暴来临前的海面波涛汹涌、水手们惊恐不安的情感,最后再回到A’部分,音乐慢慢平复下来,还原了大海风平浪静的景象。
整首曲子的曲式结构既有层次分明的逻辑性又有情感上的起伏变化,使得这首《船歌》成为了一首极具戏剧性和表现力的音乐作品。
在音乐特色方面,《船歌》展现了福雷丰富的音乐创作才华。
福雷在曲子中广泛运用了大量的音乐技巧,如对位法、变奏、层次感处理等,使得整首曲子在旋律和和声上都显得异常丰富多彩。
福雷在器乐的运用上也极富特色,尤其是在打击乐器的运用上更是达到了巅峰,通过敲击乐器来刻画风浪的怒吼声,使得音乐更富戏剧性和视觉感。
福雷还通过对人声部分的运用来表现船员和风浪之间真切的对话关系,使得整首曲子显得更加生动和具体。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福列艺术歌曲的特点及其演唱风格探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音乐学指导教师:***20050401中文摘要加布里埃.乌尔班.福列(GabrielUrbainFaur6)(1845—1924)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重要的作曲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首艺术歌曲,开创了法国艺术歌曲的辉煌时代,是法国艺术歌曲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
在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中,体现了法兰西民族特有的浪漫色彩,并独树一帜,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创作风格,追求音乐的内在本质和自我提升。
他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印象派色彩完美结合,赋予艺术歌曲超凡脱俗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同时不受德国艺术歌曲的影响,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为法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从法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开始,并通过对福列生平和其艺术歌曲创作的不同阶段的细致分析,来详细的阐述福列艺术歌曲的特点及其演唱风格。
总体来说,福列的音乐风格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的磨砺和提炼。
在1871年前,其艺术歌曲中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和审美观,这与当时的法国音乐圈的氛围是分不开的,到了八十年代,他的音乐更加注重旋律化和优雅平静的抒情效果,这与他天生的优雅、缄默、独立的性格不无联系,他的声乐创作在这个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风格趋于纤细和精妙,带着法国独有的气质,同时又具有宽广、深厚的情感内涵和震撼人心的伟力,二十世纪以后,福列的曲风独树一帜,尤其体现在他那极富感染力与活力的和声语言上,作为一位技巧高深的和声大师,他的作品中往往采用新奇的和声(如属变和弦、半减七和弦)与丰富的多声部处理,杰出严密的对位手法,与此同时,他将以前积累的丰富的古调式知识和技术语汇巧妙的运用到他的创作中,人们往往可以从他的音乐中感受到一种神圣的力量。
本文除了对福列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也对福列七首较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进行了详细的演唱分析,基本对福列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对于演唱福列的声乐作品的具有现实意义,期望能够对于演唱福列艺术歌曲的演唱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福列艺术歌曲的演唱特征作者:王妍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6期【摘要】文章通过作者演唱声乐套曲《美好的歌》,从伴奏与人声、诗乐结合、民族基调、力度与音色等四个方面来谈谈福列艺术歌曲的演唱特征。
【关键词】演唱;音乐;艺术歌曲;福列加布里埃尔-于尔邦-福列(Gabriel Urbain Fauré,1845-1922),法国艺术歌曲代表,一生写了100多首歌曲。
其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化和个性化特征,他的艺术歌曲含蓄、优雅,题材新颖,和声别具一格,转调多姿多彩,音乐富有新意的特点成为世界音乐宝库里的一朵奇葩,他为法国留下了一批无与伦比的音乐财富。
其声乐套曲《美好的歌》更是福列曲技娴熟的颠峰之作。
本文从伴奏与人声、诗乐结合、民族基调、力度与音色等四个方面来谈谈福列艺术歌曲的演唱特征。
一、伴奏与人声的融合钢琴伴奏是作曲家在旋律写作时整体来设计的一个构思,在创作中即要考虑音乐旋律线条横向发展与纵向和声、对位,又要考虑织体形式。
而一首好的钢琴伴奏可以做到纵横兼顾,它是表现和声效果和复调思维的最佳手段。
钢琴伴奏能很好地渲染音乐气氛,极大地调动演唱者的情绪和感染听众的审美欲望。
在演唱福列艺术歌曲时,必须注意伴奏部分的艺术表现,它与演唱具有同样的地位,追求的是钢琴与歌声的重唱与对话,钢琴不仅仅作为伴奏乐器,而是和声乐旋律同等重要。
在福列《美好的歌》的作品中钢琴伴奏写的具有内涵、非常精致,具有室内乐的风格。
正迎合了艺术歌曲的特点:语调细致、结构严谨、内涵丰富、吐字清晰、伴奏密切,具有室内乐特点。
它与歌剧不同,不像歌剧感情色彩变化强烈,戏剧因素较强,它比较讲究音量与音色的控制。
在他的艺术歌曲中,歌声与伴奏紧密联系地融合在一起,缺一不可。
在套曲第一首,歌曲开始部分可以看出,钢琴与声乐各自带引出自己的旋律,两种旋律并相互地重叠。
而往往在钢琴旋律开始时,反而是音乐旋律的结束,因此声乐和钢琴的关系,就好比一个可爱的二重唱。
一、福雷与他的艺术歌曲1.作曲家简介加布里埃尔·福雷[1](GABRIEL FAURE.1845-1924)是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法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
他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的造诣极深,共创作过百余部艺术歌曲作品,其中包含七部声乐套曲以及三部《艺术歌曲20首》单曲集,其艺术歌曲作品在欧洲乃至世界都拥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福雷也创作过例如即兴曲、前奏曲等多种体裁的钢琴作品以及两部歌剧作品。
2.福雷的艺术歌曲福雷的艺术歌曲创作风格柔婉中不失潇洒,情感细腻丰富,结构设计精致巧妙。
他的艺术作品将法国音乐的典型风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福雷也被后人誉为“法国的舒曼”。
声乐套曲《美好的歌》[2]是福雷创作于十八世纪末期(1891-1892)的一部声乐套曲作品,整部作品的歌词取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保罗·魏尔伦(Paul Verlaine,1844-1896)的同名诗集《美好的歌》。
这部作品创作的时期正值福雷艺术创作生涯的中期(1889-1906),这个时期是他艺术创作的巅峰时期,所诞生的作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意义,同时,在演唱风格和艺术美学上也有着很强的研究价值和参考意义。
二、《美好的歌》中的象征主义及演唱技法解析1.象征主义思潮与艺术歌曲创作之间的联系十九世纪末,象征主义思潮在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中开始盛行,象征主义最先开始于文学领域,后来慢慢延伸到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领域中。
象征主义的思想内涵往往是非常含蓄的,他们不像浪漫主义那样直抒胸臆,也不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完完全全地暴露出来,抑或是以客观事实来武装真理。
象征主义往往使用隐晦的意象或是艺术符号来表达信息,更有甚者会直接扭曲具象的事物来诠释自己的思想。
在象征主义者看来,只有从主观、内心的角度出发,打破客观的桎梏枷锁,才能以一种最真实的形态来诠释艺术。
象征派艺术作品十分注重通感手法的使用,同时也追求文学艺术与其他形式艺术的结合。
浅析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唱处理——以福列的《梦后》《爱之歌》为例浅析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唱处理——以福列的《梦后》《爱之歌》为例艺术歌曲是一种以艺术性为目的、注重情感表达和音乐性的歌曲形式。
它融合了音乐、歌词和表演等多种元素,旨在用音乐的方式传达歌者对生活、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感受。
在艺术歌曲中,歌唱者的演唱技巧和风格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福列的《梦后》和《爱之歌》为例,深入分析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和演唱处理。
首先,从音乐风格上来看,《梦后》和《爱之歌》都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
浪漫主义情绪的强烈表达、旋律的优美与激情以及歌词的深情含义都是典型的风格特征。
尤其是《梦后》,这首歌曲以梦为主题,展现了人们对于梦境的向往和追求,音乐旋律时而轻盈明快,时而悠扬深沉,将梦境的种种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爱之歌》则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矛盾,旋律优美婉转,表达了爱情的甜蜜与伤感。
其次,在演唱处理上,《梦后》和《爱之歌》都要求歌唱者具备卓越的声音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首先,声音技巧方面,歌唱者需要具备宽广的音域和准确的音准掌握。
艺术歌曲常常涉及高音和低音的转换,歌唱者需要通过咬字清晰,发声自然等技巧来使音乐更加生动。
其次,情感表达方面,歌唱者需要能够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背景和意义,并通过自己的演唱来传达出来。
福列在演唱过程中很好地运用了这些技巧,他的声音宛如天籁之音一般清澈而有力,能够准确传递歌曲的情感。
另外,在表演方面,《梦后》和《爱之歌》都对演唱者的形象和表演有一定要求。
艺术歌曲通常需要通过表演来加强情感表达和视觉冲击力。
福列在演唱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与观众产生共鸣。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与歌词和旋律相呼应,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还要注意歌唱者与伴奏乐器之间的互动。
在艺术歌曲中,伴奏乐器对于表达情感和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
演唱者需要与伴奏者密切配合,相互倾听,共同呈现出旋律和声音的美感。
浅析福列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与演唱风格字数:2774 字号:大中小【摘要】法国艺术歌曲具有精炼、高贵、典雅、细腻的艺术气质,而法国作曲家福列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则正是这类风格作品的代表。
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首艺术歌曲,开创了法国艺术歌曲的辉煌时代,是法国艺术歌曲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
因此,研究福列的艺术歌曲创作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法国艺术歌曲、提高声乐演唱技巧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将对福列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风格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创作风格;演唱风格;艺术处理一、福列的艺术歌曲创作风格及特点1、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在福雷的艺术歌曲中,音乐和诗歌的地位同等重要。
他十分善于捕捉一首诗的整体意境,完美地使诗歌与音乐有机结合起来,让诗的内涵从他创作的音乐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钢琴伴奏与人声的完美结合福雷非常重视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作用,在他的艺术歌曲当中,追求的是钢琴与歌声的对话,钢琴伴奏的地位与声乐旋律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在福列的艺术歌曲中,和声与节奏衬托等基本作用,而且还起到用精致的织体、特定的音型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的作用。
福雷的钢琴伴奏非常细致,他以娴熟、简洁的写作技巧赋予钢琴伴奏以音乐形象性,巧妙的运用了钢琴的各种表现性能,刻画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人物心理和生活现实,情景交融,含蓄而深远的表现出歌曲的意境。
3、法语语音与音乐线条的完美结合法语本身的语韵美正是法国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
它最大的特征是几个母音在某种组合的情形下成为鼻音,而鼻音又是歌唱时最不好掌握的演唱技法之一,也是法语的韵味所在。
法语独特的语调,鼻母音和连读,使得法语具有复杂而丰富的音乐性。
而福列的艺术歌曲就是法语语音与音乐线条的完美结合。
其旋律的音乐线条是随着法语语音抑扬顿挫的完美塑造。
福列善于使旋律线条合乎歌词语调的起伏,使音乐和法语的节奏重音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诗意、乐思和语言称为和谐的统一体。
二、福列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及艺术处理在演唱福列艺术歌曲时,声音的表现上必须符合作品风格的需要而严格设计;在呼吸上要求流畅、自然、具有较高的控制能力,特别是句法和句语句之间的连贯、统一和和平过渡;在语言上,法语是一种十分流畅、自然、具有抑扬顿挫的旋律感,非常适合歌唱的语言。
福列钢琴组曲作品
福列(Gabriel Fauré)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
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艺术歌曲领域,写有100余首作品,其中包括七部声乐套曲和三本标题为“艺术歌曲20首”的单曲集。
福列的钢琴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下是著名的福列钢琴组曲作品。
1. 《月光》(Clair de Lune):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歌曲,歌曲开始有一段较完整的钢琴独奏,令人想到印象派音乐那种充满东方风情的淡雅情调。
这首歌曲表达了歌词的意境,钢琴伴奏好像是假面具,人声好像是面具背后忧伤的歌唱,给人留下一种朦朦胧胧的美好感觉。
2. 《在水边》(Au Bord de l'eau):这首作品展现了福列独特的艺术风格,优雅、精致且具有想象力。
通过流畅的曲调和含蓄的情感,表现出法国艺术歌曲的特点。
3. 《幻想曲》(Fantaisie):福列的《幻想曲》为钢琴独奏作品,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和表现力。
这首作品展示了福列在钢琴音乐领域的才华和创新精神。
4. 《即兴曲》(Impromptu):这是福列的一部钢琴作品,充满即兴创作的特点,表现出他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技巧。
5. 《帕凡舞曲》(Pavane):这是福列的一部著名钢琴作品,以舞曲的形式展现出了法国艺术的精致、细腻和潇洒。
除此之外,福列还有一些其他著名的钢琴作品,如《夜曲》、《浪漫曲》等。
这些作品都体现了福列作为法国艺术歌曲代表人物的音乐才华和独特风格。
以《梦后》、《爱之歌》为例谈福列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处
理
福列是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优秀作曲家代表,在其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首艺术歌曲作品。
他的风格忧郁雅致又含蓄伤感,带有高贵的气质,多选用著名诗篇作为歌词,他的作品与风格对其后的作曲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先概括的介绍了法国艺术歌曲定义、兴起与发展及其风格,之后论述了福列的艺术歌曲创作三个时期的风格特点,再对《梦后》和《爱之歌》两首不同时期的艺术歌曲进行简要分析,最后总结了福列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教学价值与作用。
希望本文对认识和了解福列艺术歌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福列十三首钢琴《夜曲》的和声研究福列十三首钢琴作品中的《夜曲》是一首以C小调为主调的钢琴独奏曲,整个曲子充满了神秘和浪漫气息。
下面对其和声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和弦结构该曲始终保持了C小调的基调,以及A小调、E小调和G小调的相关调,同时也涉及到C大调、E大调、F大调等调式。
在和弦结构上,主要使用了以下和弦进行:1、起始部分前四小节是以C小调的I、IV、V、IV和弦作为伴奏,强调了基调,并引入了主题。
2、主题部分主题部分中使用了E小调的ii7和弦、A小调的V、IV和弦,形成了两个诡异感的小旋律。
之后转入C小调的V和弦,为下一个片段做铺垫。
3、过渡部分过渡部分中使用了F大调的IV和弦、G小调的V和弦和A小调的V和弦,建立了悬念感和不安感。
4、主题回归部分该部分重新出现了主题,使用了相同的旋律,但和弦进行稍有变化,其中使用了E小调的ii7和弦和A小调的IV和弦作为伴奏,在音乐上形成了更加深沉的情感。
二、和声特点1、调性模糊这首曲子在很多地方模糊了调性,使用了复调和音阶音程等手法,形成了曲子神秘、悬疑的氛围,让人感受到黑夜带来的未知和恐惧。
2、使用短暂的调式切换该曲使用了大量短暂的调式切换,快速地变换和弦,增加了音乐的变幻和不可预测性,表现了夜晚的变幻莫测和神秘感。
3、使用半音变化该曲还使用了半音上下滑的手法,表现了夜晚中鬼魂的鬼魅和摇摆不定的感觉。
同时,这样的和声处理也极大地增强了曲子的动感和表现力。
总之,《夜曲》是一首充满神秘、浪漫的钢琴独奏曲,它的和声特点体现在轻盈、灵活和变幻莫测等方面,展现了福列独特的和声处理技巧和精湛的音乐造诣。
福列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作者:莫颖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21期摘要:福列的艺术歌曲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艺术歌曲文学性强,且旋律优美,代表着法国艺术歌曲的最高成就,其创作的大量曲目都广为流传。
创作的风格手法是声乐史的典范之作,为后来的作曲家所学习和模仿。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笔者试图分析研究其作品的创作特征,从而更准确的去理解和演绎福列的艺术歌曲。
关键词:福列艺术歌曲创作特征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1-0007-03一、法国艺术歌曲艺术歌曲这种体裁在欧洲声乐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其艺术魅力和影响力吸引大量的作曲家进行创作。
由于地域文化和语言的不同,各个国家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也有明显的差异化,其中以德国的艺术歌曲作品创作数量最多发展也最成熟。
在德国艺术歌曲发展的早期阶段,德国艺术歌曲开始传到法国,由于法国文学的特点,语言的优美,使得法国艺术歌曲迅速形成自身的艺术特征,并且诞生了许多伟大的作曲家。
在浪漫主义时期和印象主义时期的拉威尔、柏辽兹、比才、德彪西、迪帕克、福列等,形成了在欧洲音乐史上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对后世欧洲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福列是法国艺术歌曲创作最多的作曲家,被称为法国的舒曼,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首艺术歌曲,是法国最杰出的作曲家,福列的音乐在艺术上有惊人的表现力,对二十世纪的音乐风格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研究福列艺术歌曲创作的特点、语言风格、演唱与伴奏的特征,从这些创作特征去分析福列艺术歌曲的文学性与艺术性,从而更好的了解法国艺术歌曲。
二、福列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一)福列创作背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随着浪漫派和印象派的兴起,法国的艺术歌曲从初期发展走向全盛。
福列的艺术歌曲创作受到了另一种音乐形式的影响——浪漫曲(Romance),浪漫曲曲式结构、旋律工整,其旋律有很强的歌唱性,在歌词与旋律上结合十分紧密。
弗雷爱之歌作品分析
这首作品创作于1882年,是法国作曲家福雷的早期艺术歌曲作品,诗作者是Paul Armand Silvestre。
这首艺术歌曲献给Jane Hur é女士。
《爱之歌》的曲式结构属于回旋曲式。
《爱之歌》的旋律优美动人、明亮欢快、细腻流畅。
伴奏织体的多样化对表现歌曲内容、渲染艺术气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伴奏音型可以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而不同的音樂同样需要多种伴奏音型来塑造。
此曲伴奏和声使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增强了歌曲的流动性,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也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
演唱部分使用半分解和弦,弹法是左手弹奏一个低音加右手弹出另外两个音或三个音的形式,这种弹奏方法突出了双音的色彩,使音乐效果增强。
间奏与结尾使用全分解和弦,也就是琶音奏法,弹奏时将和弦中的每个音依次弹出,伴奏效果清晰、流畅。
歌曲使用大量离调和弦。
离掉和弦就是“暂时离开原调”的和弦,也就是有临时的升降记号的音,它给音乐带来偏离原调的紧张感和要转回原调的期待感,可以增加和弦进行的律动和起伏,让音乐不再单调与乏味。
这是一首男孩向女孩表达爱意的歌曲,要用激动、紧张、兴奋的心情,想象喜爱的女孩就在眼前,用含情脉脉、充满爱意的眼神向女孩倾诉,用充满爱意的方式去演唱,充分想象歌曲设定的情境,演唱时就设想自己所处在的情境。
此曲的强弱规律表达为p-渐强-渐弱-pp-渐强-渐弱-回原速-p-渐强-渐弱-渐强-poco渐强-f-渐弱
-p-pp-p-渐慢,所以演唱者要特别注意强弱规律,尽可能按照作曲家的要求去处理强弱和换气,注意旋律中标记的表情记号等。
浅谈福列的《船歌》(OP.41)作者:昌晓宇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内容提要]本文是对福列的《船歌》(OP.41)进行的一些分析与研究,首先,简述了福列这位作曲家,演奏家的生平以及他的创作的一些作品,并叙述了船歌以及福列创作船歌的风格与特点。
本文从两个主要的方面对该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一是进行明确的曲式分析,二是结合曲式分析和船歌的风格和特点综合的谈了一些自己对本曲的认识,最后从结构和音乐上对本曲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从研究中可以看出,福列的《船歌》(OP.41)摆脱了传统的船歌形象,创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
[关键词]福列/船歌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1)01-0191-3福列被称为最有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
他起初为浪漫派作曲家,但他的音乐语言比舒曼和门德尔松更为纯洁洗练,有典型的法国特色。
福列的音乐在法国以外得到承认比较迟缓,但现已被公认为法国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是有口皆碑的声乐套曲大师、键盘诗人、渊博的室内乐作曲家。
一、福列的介绍福列在1845年5月12日出生于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山区的帕米叶,他是一位法国作曲家和管风琴家。
福列是当时最有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
早在童年时代他的音乐才赋就被他的父亲发现,因此九岁时就被送到巴黎进一所新建立的教会音乐学校读书。
福列成绩优异,免费连续学习十一年。
他在这里熟悉了15、16世纪宗教音乐的无伴奏歌唱和格里歌利圣咏,特别重要的是通过其钢琴教师圣桑的介绍,得以接触到当时在巴黎还不特别为人所知的德国浪漫派作曲家门德尔松和舒曼的音乐作品。
1866年,福列毕业后先后在若干个教堂担任管风琴手,这期间,还在他就读的音乐学校教作曲课。
从1905年到1920年担任该院院长职务。
福列毕生致力于发展法国民族音乐,他是1871年成立的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创办者和领导者之一,他长时间为《费加罗报》撰写的音乐评论,对当时法国音乐社会气氛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Analysis of Faure's Five Songs of Venice 作者: 姚尚新
作者机构: 温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出版物刊名: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页码: 37-40页
主题词: 福列;《威尼斯之歌五首》;作品赏析;声乐套曲;象征主义;演唱技巧;《曼多林》;《在暗中》;《绿色》;《致克丽曼娜》;《憧憬》
摘要:<威尼斯之歌五首>是福列1891年根据魏尔伦的诗创作的一部声乐套曲,是福列较早的声乐套曲.这部声乐套曲用虚幻、隐晦且具暗示性的诗歌和飘忽不定、变化莫测的音乐语言营造出了象征主义艺术氛围.演唱这部套曲应充分注意力度与情绪的变化,在虚实结合中表现那种神秘、幽静而富于激情的美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