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成本会计总论(1)
- 格式:ppt
- 大小:668.00 KB
- 文档页数:8
《成本会计》教案目录第一章:总论一、成本涵义二、成本分类三、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四、成本会计对象和任务五、成本会计职能(环节、内容)六、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第二章:成本核算基础一、产品成本核算概述二、费用要素和成本项目三、成本核算程序第三章:要素费用的汇集和分配(1) 材料费用的核算(2) 工资费用的核算(3) 折旧费用的核算(4) 其他费用的核算第四章:跨期摊配费用的核算第五章: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第六章:制造费用的核算第七章:损失性费用的核算第八章: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核算第九章:成本计算方法概述第十章:品种法第十一章:分批法第十二章:分步法第十三章:分类法第十四章:定额法第十五章:期间费用的核算第十六章:成本报表第十七章:成本分析第十八章:成本会计的新发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成本一、成本概念:(一)成本涵义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一个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这些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就是成本。
成本的涵义有多种:1、美国会计学会(AAA——America Accounting Academy)1951年提出的《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报告》给成本所下的定义:成本——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这个定义有三个含义:第一,成本是一种价值牺牲,这种牺牲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消耗,不仅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以是物资消耗、劳动消耗或是从外部提供的劳务费消耗。
第二,这种价值牺牲是为了一定目的,通常是指由经营目的而衍生的目的。
第三,这种牺牲可以用货币测定,也可以说是可以用货币计量。
2、会计学成本的一般定义:成本——是特定的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代价。
具体包括:(1)成本必须发生于某一特定的会计主体,以符合会计主体假设。
(2)成本的发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如果成本的发生没有明确的目的,则只能是一种浪费。
配套问题练习题及答案第1章成本会计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产品的理论成本由构成。
A.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C.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D.以上的A和C2.下列各项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A.废品损失B.管理费用C.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D.季节性停工损失3. 成本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成本预算B.成本决策C.成本核算D.成本考核4.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
A.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B.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C.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D.制造业的成本5.从管理角度来看,成本会计是的一个组成部分。
A.管理会计B.财务会计C.财务管理D.预算会计6.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决定于。
A.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B.成本核算C.成本控制D.成本决策7.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和中心环节是。
A.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B.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C.进行成本核算,提供实际成本的核算资料D.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8.成本的经济实质是。
A.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D.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二.多项选择题1.产品成本的作用有。
A.产品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B.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C.产品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D.产品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2. 制造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下列支出,不应计入产品成本。
A.管理费用B.财务费用C.销售费用D.制造费用3、下列关于成本会计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
B.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目标的具体化C.成本控制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D.成本分析和考核对以后的预测和决策以及编制新的成本计划提供依据4. 下列会计法规、制度中,属于企业内部的成本会计制度、规程和办法的有。
A.关于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制度B.《企业会计准则》C.关于成本定额、成本计划的编制制度D.《企业会计制度》5.下列关于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1.成本的内涵①W=c+v+mW=商品价值;m=剩余价值;c+v=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值仍然有三部分组成C=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V=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M=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其中C+V=商品价值中的补偿价值,构成商品的理论成本理论成本的内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2.成本的作用①成本是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的尺度②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③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④成本是企业进行很多决策的重要依据3.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与学科定位4.成本会计的职责和任务①职能:反映(核算)职能:为经营管理提供各种信息监督职能:监督生产经营耗费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
事前事中事后第一章②任务总论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为成本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严格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支出。
女理解月开始,不断降低成本。
及时、正确的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能够有用的信息。
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开展成本分析。
综上所述: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和分析。
5.成本会计的对象从现行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出发,可以把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6.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①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和技术相结合②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和经济责任制相结合③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上7.成本会计机构①集中工作方式:成本会计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②分散工作方式:成本会计工作中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由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分别进行8.成本会计人员9.成本会计制度第二章第四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1.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单步骤:指生产工艺过程不能间断,①生产按工艺过程特点分类不可能或不需要划分为几个生产本步骤的生产多步骤:过程可以间断分散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②生产按生产组织特点分类: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③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结算的影响(1)对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产品品种-产品批别-产品生产步骤(2)对成本计算期的影响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以及核算报告期之间的关系(3)对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影响2.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①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2)分批法:以产品批别为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3)分步法:以产品生产步骤为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②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计算题(1)分类法(2)定额法(3)标准成本法1.品种法(1)品种法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生产①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②成本计算期:因为每月月末都有在产品,所以一般是定期于每月月末进行③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在单步骤生产企业中,由于生产不能间断、生产周期短,一般不存在尚未完工的在产品-在一些规模较小,而且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的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企业中,月末一般都有在产品,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方法。
成本会计-总论-1(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狭义成本含义的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商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以价值表现的各种耗费B 为获取某一项资产或劳务所要付出的代价C 管理生产和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D 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分值: 0.5答案:A[解析] 狭义成本是指商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以价值表现的各种耗费,也称“商品制造成本”。
选项BCD都是对广义成本含义的表述。
答案为A。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资资料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B 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C 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D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分值: 0.5答案:D[解析] 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答案为D。
3.构成商品的理论成本的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B 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 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D A和B分值: 0.5答案:D[解析] 构成商品的理论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创造价值的总和。
答案为D。
4.“成本的实质是经营者为获得一定的经营成果而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价值。
”此义是由______规定的。
SSS_SINGLE_SELA 美国会计学会B 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C 美国会计师协会D 《日本成本计算标准》一书中分值: 0.5答案:D[解析] 《日本成本计算标准》中将成本定义为:“成本的实质是经营者为获得一定的经营成果而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价值。
”美国会计学会与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将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成本会计学》课程辅导与练习及答案《成本会计学》课程辅导与练习第一章总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成本会计的各种职能中,( C )是基础。
A.成本预测B.成本控制C.成本核算D.成本考核2.由于成本与( B )结合密切,因而,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
A.生产B.管理C.核算D.经济3.与传统成本会计相比,现代成本会计的重点已转移到( D)。
A.事中控制B.事后计算C.事后分析D.事前规划4.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采用( A )计算成本。
A.制造成本计算法B.标准成本计算法C.变动成本计算法D.实际成本计算法5.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B )。
A. 成本与费用是一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B. 没有发生费用就不会形成成本C. 成本的发生期与补偿期并非完全一致D. 成本在损益表上被列为当期收益的减项(二)判断题1.费用是会计期间与收入相配比的成本。
( V )2.成本是为了取得某些财产或劳务而牺牲的某些经济资源,因此,成本都是有形的。
( X )3.会计系统的特征是记录支出成本而不是记录机会成本。
但是,在决策时应考虑机会成本。
( V )4.成本会计是为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提供成本信息。
( X )5.现代成本会计实际上就是成本管理。
( V )6. 即使企业所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其成本的含义是一致的。
( X )7. 随着产品的售出,其成本就转化为出售当期的费用,并与当期发生的其他费用一起,由当期营业收入予以补偿。
( V )8. 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是成本会计的主要目的。
( X )(三)简答题1、成本的经济内涵(理论成本)是什么?2、成本如何分类?3、什么是成本会计的对象?4、成本会计的职能有哪些?第二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应掌握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熟悉费用的分类。
本章内容:一、费用的分类二、成本核算的主要账户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一)要素费用的核算(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三)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四)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核算(五)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难点提示: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练习题:简答题1、费用的简单分类。
成本会计作业及答案(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成本的经济内涵是()。
A.已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D.已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2.下列各项中可以列入产品成本的开支是()。
A.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 B.购置和建造无形资产的支出
C.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D.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3.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
A.是有一定差别的 B.是完全一致的
C.是完全不同的 D.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4. 成本会计的首要职能是()。
A.反映的职能 B.反映和监督的职能
C.监督的职能 D.计划和考核的职能
5. 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和中心环节是()。
A.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
B.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
C.进行成本核算,提供实际成本的核算资料
D.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二)简答题
1. 简述成本的内涵。
2. 简述理论成本与实际工作中所应用的成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3. 简述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 简述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一般应包括的内容。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A
5.C
(二)简答题
(略)
1。
成本会计练习题第一章:总论(一)单选题1.社会主义制度下成本的经济内涵是()A.已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D已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2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A.是有一定差别的B是完全一致的C是完全不同的D是可以互相替代的3.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成本的是()A.辅助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B基本生产工认的工资及福利费C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D生产车间的办公费4.按成本的习性或可变性可将成本分为()A.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B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C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D机会成本和差别成本(三)判断题1.产品成本不仅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而且包括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2.废品损失可以计入产品成本,但季节性和修理期间发生停工损失不能计入产品成本()3.差别成本、机会成本应与企业发生的其他各项成本一样,根据其发生的地点和用途分别记入相关账户中()4.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范围内,其总额不随着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5.将成本按其习性或可变性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为了便于计算产品成本()第二章:成本会计的发展及职能和种类(一)多选题(二)判断题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成本会计仅限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也称记录型成本会计()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成本会计发展重点由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事前预测、决策和规划,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3.适时制要求尽可能实现“零库存”,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采用推到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4.估计成本制度和标准成本制度同属于预计成本,两者制定的方法和会计处理有相似之处,淡两者的观念和作用是不同的()第三章: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和工作组织(一)单选题1.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A.设置会计机构B配备会计人员C制定会计制度D建立定额管理制度2现代成本会计应该放在首位的工作是()A.成本计划B成本核算C成本预测和决策D成本考核和分析E.制定厂内内部结算价格2.企业制定定额的意义是()A.可以使成本计划的编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B为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C.为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提供了标准D.为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提供了标准(三)判断题1.制定厂内结算价格是为了分清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并加速和简化核算工作()2.在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定额管理制度,其他各项工作则不是同等重要的()3.企业成本工作的领导核心应由厂长或总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和总经济师组成()4.总工程师应从成本核算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角度,考虑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产品成本()5.企业应尽量降低物资储备定额,以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
2010-8-18第一章总论∙∙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及任务∙∙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一、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1、“理论成本”:(1)C + V 其中C :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V: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2)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美会计学会)2、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概念:除C + V外,还包括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
(1)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包括制造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及期间费用。
(2)制造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包括制造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不包括期间费用。
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
3、成本会计的概念狭义的成本会计:仅指成本核算。
广义的成本会计: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
现代成本会计通常称之为成本管理会计。
二、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及任务1、成本会计的对象:即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成本会计的对象可概括为:各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期间费用,简称成本、费用。
2、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
(1)基本职能:成本核算。
(2)派生职能: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
3、成本会计的任务:(1)审核和控制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防止浪费和损失。
(2)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成本、费用信息。
(3)进行成本分析,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三、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一)、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1、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组织分工:(1)按职能分工:如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
(2)按对象分工:如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等。
2、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1)集中工作方式:一级核算体制,厂部集中统一进行成本核算。
一般适宜中小型企业采用。
(2)分散工作方式:二级核算体制,厂部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车间进行成本的明细核算。
一般适宜大中型企业采用。
(二)、成本会计人员的配置(三)、成本会计制度成本会计制度是企业组织和处理成本会计工作的规范, 属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国开形成性考核《成本会计》章节练习(1-15)试题及答案(课程ID:00191,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第1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题目1-1.产品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项(B)。
【A】: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总和【B】:生产费用之和【C】:料、工、费及经营管理费用总和【D】:经营管理费用总和题目2-2.成本会计的对象是(A)。
【A】: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B】: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C】: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和归集【D】: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题目3-3.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决定于(D)。
【A】: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B】:成本会计的组织机构【C】:生产经营的特点【D】: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题目4-4.中小型企业为了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作用、提高成本会计工作的效率,一般采用工作方式是(C)。
【A】:车间工作方式【B】:统一工作方式【C】:集中工作方式【D】:分散工作方式(二)多项选择题题目5-1.成本会计的职能包括(ABCDE)。
【A】:成本核算、分析【B】:成本考核【C】:成本控制【D】:成本预测、决策【E】:成本计划题目6-2.一般来说,企业应根据本单位(ABCE)等具体情况与条件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A】:企业机构的设置【B】:成本管理的要求【C】: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D】:成本计算方法【E】:生产规模的大小题目7-3.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有(BE)。
【A】:企业利润的实现及分配【B】:各项生产费用的支出和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C】:营业收入的实现【D】:盈余公积的提取【E】: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和归集过程题目8-4.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有(AE)。
【A】: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B】:集中工作方式【C】:分散工作方式【D】:统一工作方式【E】: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三)判断题题目9-1、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成本会计学》课程辅导与练习第一章总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成本会计的各种职能中,( C )是基础。
A.成本预测B.成本控制C.成本核算D.成本考核2.由于成本与( B )结合密切,因而,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
A.生产B.管理C.核算D.经济3.与传统成本会计相比,现代成本会计的重点已转移到(D)。
A.事中控制B.事后计算C.事后分析D.事前规划4.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采用( A )计算成本。
A.制造成本计算法B.标准成本计算法C.变动成本计算法D.实际成本计算法5.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B )。
A. 成本与费用是一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B. 没有发生费用就不会形成成本C. 成本的发生期与补偿期并非完全一致D. 成本在损益表上被列为当期收益的减项(二)判断题1.费用是会计期间与收入相配比的成本。
(V )2.成本是为了取得某些财产或劳务而牺牲的某些经济资源,因此,成本都是有形的。
(X )3.会计系统的特征是记录支出成本而不是记录机会成本。
但是,在决策时应考虑机会成本。
(V )4.成本会计是为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提供成本信息。
(X )5.现代成本会计实际上就是成本管理。
(V )6. 即使企业所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其成本的含义是一致的。
(X )7. 随着产品的售出,其成本就转化为出售当期的费用,并与当期发生的其他费用一起,由当期营业收入予以补偿。
(V )8. 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是成本会计的主要目的。
(X )(三)简答题1、成本的经济内涵(理论成本)是什么?2、成本如何分类?3、什么是成本会计的对象?4、成本会计的职能有哪些?第二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应掌握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熟悉费用的分类。
本章内容:一、费用的分类二、成本核算的主要账户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一)要素费用的核算(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三)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四)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核算(五)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难点提示: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练习题:简答题1、费用的简单分类。
第一章 总论1.产品成本其实质来说,是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W=C+v+M 价值=物化劳动价值+劳动者自己所创造的价值+劳动者为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2.成本的作用:成本是产品生产的补偿尺度;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3.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生产耗费、销售、财务、管理).4.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对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成本会计对象: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5.成本会计内容: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6.成本会计的任务: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
2,进行成本预测,优化成本决策。
3,编制成本计划,加强成本控制。
4,进行成本分析,加强成本考核。
7.成本会计工作的原则:必须与技术相结合;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业群众基础上。
8.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集中工作方式:一级核算体制,厂部集中统一进行成本核算。
一般适宜中小型企业采用。
分散工作方式:二级核算体制,厂部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车间进行成本的明细核算。
一般适宜大中型企业采用。
第二章 产品成本核算概论1.核算原则:合法性原则;可靠性;实际成本;责权发生制;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一致性;成本效益;重要性。
2.核算要求: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
应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支出:1.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等2.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人员薪酬。
3.生产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等。
4.生产部门使用的低值易耗品摊销等。
5.停工损失、废品损失等。
6.生产部门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制造费用等。
成本会计第一章总论(包含第二、三章)教学内容1.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2.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及任务3.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4.成本的分类5.成本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6.成本会计核算主要设置的账户一、费用与成本的概念和内容及关系1、费用: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其内容包括:直接费用(生产成本)、间接费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2、成本: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也称生产费用,生产成本,产品成本。
其内容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3、费用与成本的关系:费用包括了成本;成本是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成本会计的概念:是以成本为计算对象的专业会计。
狭义的成本会计:仅指成本核算。
广义的成本会计: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
现代成本会计通常称之为成本管理会计。
三、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1、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称之为要素费用〕(分为6类)——用来归集各种费用的。
要素费用: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折旧费、职工薪酬、及其他生产费用。
2、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一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用来计算产品成本的。
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3、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方法的分类直接(计入〕费用:可分清哪种产品耗用,可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间接(计入〕费用: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
(间接费用先归集再分配计入成本计算对象〕4、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一般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支出(补充框架)四、成本会计核算程序五、成本核算主要设置账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产品)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车间)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原材料,周转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
第四章要素费用的核算材料费用的核算人工费用的核算外购动力费的核算折旧费用的核算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核算第一节、材料费用的核算一、材料的概念:二、材料的计价方法按实际成本计价按计划成本计价1、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1)材料的购入外购材料实际成本的构成:买价;外地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大宗货物的市内运杂费;进口材料的关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