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成本会计简介总论
- 格式:doc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14
《成本会计》教案目录第一章:总论一、成本涵义二、成本分类三、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四、成本会计对象和任务五、成本会计职能(环节、内容)六、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第二章:成本核算基础一、产品成本核算概述二、费用要素和成本项目三、成本核算程序第三章:要素费用的汇集和分配(1) 材料费用的核算(2) 工资费用的核算(3) 折旧费用的核算(4) 其他费用的核算第四章:跨期摊配费用的核算第五章: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第六章:制造费用的核算第七章:损失性费用的核算第八章: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核算第九章:成本计算方法概述第十章:品种法第十一章:分批法第十二章:分步法第十三章:分类法第十四章:定额法第十五章:期间费用的核算第十六章:成本报表第十七章:成本分析第十八章:成本会计的新发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成本一、成本概念:(一)成本涵义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一个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这些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就是成本。
成本的涵义有多种:1、美国会计学会(AAA——America Accounting Academy)1951年提出的《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报告》给成本所下的定义:成本——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这个定义有三个含义:第一,成本是一种价值牺牲,这种牺牲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消耗,不仅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以是物资消耗、劳动消耗或是从外部提供的劳务费消耗。
第二,这种价值牺牲是为了一定目的,通常是指由经营目的而衍生的目的。
第三,这种牺牲可以用货币测定,也可以说是可以用货币计量。
2、会计学成本的一般定义:成本——是特定的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代价。
具体包括:(1)成本必须发生于某一特定的会计主体,以符合会计主体假设。
(2)成本的发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如果成本的发生没有明确的目的,则只能是一种浪费。
第一章成本会计总论成本会计总论是介绍产品成本组成内容和核算方法的学科。
成本会计学是研究企业支出的范围、内容、构成、核算等方面内容的一门学科内容。
是会计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内容。
成本会计与其它会计专业课的联系学习目标:掌握成本、成本会计的概念对象和职能;理解成本、费用、支出的关系;了解成本会计的任务;明确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第一节成本及成本会计概念一、成本会计的概念1、成本的概念(1一般理解成本是一种耗费成本遍及各行各业的各项活动(2 “ 理论成本”C + V 其中 C :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 , V :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美会计学会(3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概念除 C + V外,还包括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
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 :包括制造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及期间费用。
制造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包括制造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不包括期间费用。
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
(4现行制度对成本费用的解释: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
期间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成本应当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提供劳务的成本。
企业应将当期已销产品或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转入当期的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应将当期已销商品的进价转入当期的费用。
2、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是一种以成本、费用为对象的专业会计。
狭义的成本会计:仅指成本核算。
广义的成本会计: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
现代成本会计通常称之为成本管理会计。
(一关于支出支出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一切开支与耗费支出一般划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偿付性支出利润分配及对外投资支出等(二关于费用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第一章成本会计总论学习目标: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的分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当了解成本的含义和作用,理解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的联系与区别以及支出、费用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成本会计的概念、内容和主要任务,熟悉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成本的基本理论一、成本的含义成本作为一个价值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客观存在的。
加强成本管理,不断降低成本,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且还有利于改善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那么怎样理解成本的含义呢?我们知道,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把商品的价值(W)分为生产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C)、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V)和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M)三个部分构成,即W=C+V+M,其中:产品成本由C+V构成,即“理论成本”。
因此,从理论上说看,成本通常是指在正常生产、合理经营条件下的社会平均成本,是生产商品的价值中物化劳动价值和活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实践中,成本是按照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以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根据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和活劳动所创造价值中纳入成本范围的那部分价值的货币表现。
实际上,产品成本除C+V外,还包括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等。
理论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联系是:实际成本以理论成本为指导,或者说它的确认是以理论成本为基础。
二者的区别是:理论成本不考虑生产经营活动中偶然因素和异常情况的消耗,只对正常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进行货币计量;而实际成本往往受客观条件,包括经济政策、财经法规、会计准则和当期生产经营条件变化的影响,实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理论成本。
在完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两种不同的成本制度下,产品的实际成本的构成是有差异的。
第一章成本会计简介总论举例说明:某厂3月份耗用原材料:生产甲产品耗用20000元⏹生产乙产品耗用10000元⏹车间管理耗用5000元⏹厂部管理耗用2000元⏹销售机构耗用1000元⏹计算:生产费用=38000元⏹生产成本=35000元第二章2、按计入产品成本的难易程度分类⏹直接计入费用——费用发生时,能分清那种产品耗用的,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的费用。
⏹如:甲产品生产领用A材料10000元;⏹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5000元。
间接计入费用——费用发生时,无法归属某一成本计算⏹对象,先归集费用,然后通过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
⏹如:甲乙丙三种产品共耗用材料50000元,共发生工人工资1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3000元。
⏹作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要求:应符合受益原则。
第三章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费用要素的核算)⏹1、按划分费用界限的要求,对9项费用要素进行划分处理;⏹2、划分直接计入费用——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能分清哪种产品耗用的费用,可以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例:甲产品耗用A材料10000元。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10000⏹贷:原材料——A材料10000⏹例:发生甲产品生产工人工资8000元⏹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8000⏹贷:应付职工薪酬80003、划分间接计入费用——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能马上⏹分清哪种产品耗用的费用,先归集费用,选择合理标准进行分配,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例:甲、乙、丙三种产品共耗用B材料50000元。
50000元属于间接计入费用,需选择标准分配后再计入各产品中。
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标准⏹一般是指与费用密切联系的技术经济指标。
如⏹(1)成果类——产量、重量、体积等⏹(2)消耗类——工时、耗用量等⏹(3)定额类——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成本对象及成本归集分配先看一个例子⏹举例:某厂3月份发生费用:⏹生产甲产品耗用材料2000元,人工900元⏹生产乙产品耗用材料1000元,人工800元⏹车间管理发生制造费用1000元,生产工时甲、乙分别是600、400。
⏹厂部管理费用2000元;销售机构费用1000元⏹要求:计算甲、乙产品的生产成本。
(1)制造费用分配率=1000/1000=1⏹甲产品分配制造费=600×1=600⏹乙产品分配制造费=400×1=400⏹(2)甲产品的生产成本=2000+900+600=3500⏹(3)乙产品的生产成本⏹=1000+800+400=220例二:资料:本月生产领用材料情况如下:⏹A材料用于甲产品耗用40000元,⏹B材料用于乙产品耗用60000元,⏹C材料用于甲、乙产品耗用80000元。
⏹甲乙产品重量分别是4000公斤、6000公斤。
⏹要求:进行分配、编制分录。
(1)判断:直接计入费用间接计入费用⏹(2)分配率:80000/4000+6000=8⏹甲产品负担:4000×8=32000⏹乙产品负担:6000×8=48000⏹(3)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72000⏹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108000贷:原材料—A40000—B60000—C80000⏹例三:燃料费用的分配资料:某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燃料费用72000元,甲产品产量300件,单件定额耗用4公斤,乙产品产量600件,单件定额耗用3公斤。
⏹要求:进行分配⏹分配率=72000/300×4+600×3=24⏹甲:300×4×24=28800⏹乙:600×3×24=43200⏹例四:某厂生产甲、乙产品共同耗用燃料费用48 000元,甲产品所耗材料费用为46 000元,乙产品所耗材料费用为50 000元。
⏹要求:分配费用⏹分配标准——所耗材料费用⏹分配率=48000/46000+50000=0.5⏹甲:46000×0.5=23000⏹乙:50000×0.5=25000⏹3、举例:资料光大工厂共发生电费8402元;共用电42010度,其中:生产产品工艺用22750度,机修车间工艺用8120度,基本车间照明用3270度,机修车间照明用1890度,运输车间照明用1640度,厂部照明用4340度;甲乙产品机器工时各是2130和1370。
⏹要求:分配电费(列表进行分配)提示:(1)先按用电度数分配8402元⏹(2)再按机器工时分配产品负担的电费。
⏹解:(1)全部电费分配率=8402/42010=0.2⏹(2)产品负担电费分配率=4550/3500=1.3⏹月薪:月薪制:不论大月小月、休假日与节假日多少,各月的标准工。
⏹1、按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工资的方法(应扣方法)⏹应付月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2)按出勤日数计算工资方法(应得方法)⏹应付月工资=出勤工资+缺勤应发工资⏹=出勤天数×日工资+缺勤应发工资⏹5、计算计时工资的关键:日工资⏹日工资的计算方法:按21.75天计算(从2008年开始使用)⏹劳动部关于调整日工资的折算办法:⏹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 =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 62.5天/季⏹月工作日= 250天÷12月= 20.83天/月⏹工作小时数=月.季.年的工作日×8小时/日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日工资= 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月计薪天数= (365天-104天)÷12月⏹=21.75天⏹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注: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这是因为节假日虽然不是制度工作日,⏹加班费计算基数(日平均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天⏹举例:职工周影月标准工资为900元,2008年10月份缺勤4天,10月份有3天节日,8个休息日。
⏹其计时工资的计算结果:⏹日工资=900元÷21.75天=41.38元⏹应付计时工资=⏹900 - 4×41.38 = 734.48元计件工资的计算⏹计算方法:1、个人计件工资⏹应付计件工资=Σ产量×计件单价⏹=Σ(合格品产量+料废品产量)×计件单价⏹=Σ产量×单件产品定额工时×小时工资⏹举例:例一:某工人本月加工完成A零件110个.其中合格品90个,料废10个,工废10个,该零件的计件单价为8.8元,则⏹应付计件工资=(90+10)×8.8= 880元举例二:⏹某工人本月生产甲,乙零件分别为180个和360个,每个零件的定额分别为15分钟和30分钟,该工人的小时工资率为3元.则⏹实际完成定额工时=(180×15+360×30)/ 60 =225(小时)⏹应付计件工资=225×3= 675 (元)2、集体计件工资⏹步骤:(1)按个人计件办法计算出小组工资;(2)按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作为标准分配。
⏹举例:某生产小组本月加工完成C部件100件,该部件计件单价为35.04元。
该生产小组由甲、乙、丙三个不同等级的工人组成,甲、乙、丙三人本月实际工作时间分别为200小时、200小时和180小时,每人的小时工资率分别为4.2元、5元和6元。
⏹则应付甲乙丙三人的计件工资分别为:⏹应付班组计件工资总额=100×35.04=⏹ 3 504(元)⏹集体计件制下工资分配率= 1.2⏹应付甲= 1 008⏹应付乙= 1 200⏹应付丙= 1 296⏹第四章跨期摊提费用第五章辅助生产费用核算(服务部门费用的核算)没用计算例题⏹费用分配率=费用总额/辅助车间以外的劳务数量⏹1)计算交互分配率=⏹辅助车间费用/供应劳务总量⏹(2)进行交互分配⏹辅助车间分配的费用=辅助车间耗用量×交互分配率第六章制造费用的核算⏹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年度计划分配率×该种产品当月实际产量×单位工时第七章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公式⏹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回收残料⏹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返修发生的原材料+人工费+制造费用⏹废品的净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应收赔款⏹(一)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1、计算公式:⏹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回收残料⏹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按所耗的实际成本计算⏹分配率=发生的费用/合格品数量+不可修复废品数量⏹废品耗用的费用=废品数量×分配率按所耗的计划(定额)成本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直接材料=⏹废品数量×单位计划(定额)材料成本⏹其他费用=废品数量×单位计划(定额)其他成本或其他费用=定额总工时×小时计划(定额)费用⏹2、举例:⏹新达工厂第一车间6月份在生产甲产品过程中发现可修复废品2件,当即进行修复,其耗用直接材料200元,直接人工40元,制造费用50元。
另外,向过失人索赔100元计算: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200+40+50=290⏹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290—100=190⏹分录:(1)修复费用⏹借:废品损失——甲产品290⏹贷:原材料200⏹应付职工薪酬40⏹制造费用50(2)应收赔款借:其他应收款100⏹贷:废品损失——甲产品100⏹(3)结转废品净损失,由本月生产的同种合格品负担。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90⏹贷:废品损失——甲产品190第八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月初在产品数量+本月投产量=⏹完工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完工产品数量=月初在产品数量+本月投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金额方面的公式⏹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同时求出完工与在产品)⏹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先求出月末在产品,后求出完工的)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做法:虽然有月末在产品,⏹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总和⏹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固定数)+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实际数)⏹举例:某厂资料如下:月初在产品原材料费用4890元本月发生原材料费用9830元,工资及福利费1000元,制造费230元;⏹生产产量:本月完工产品760件,月末在产品390件;⏹生产情况: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原材料费用可以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比例分配。
⏹要求: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在产品成本⏹举例:工业企业某种产品费用资料如下:⏹月初:原材料24340元,工资及福利费7610元,制造费用27890元;本月生产费用:原材料62280元,工资及福利费13130元,制造费用282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