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力与力的描述
- 格式:docx
- 大小:428.28 KB
- 文档页数:12
一、力学
1.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单位和符号。
2.力的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平衡和不平衡。
3.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特点和计算。
4.重力: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重力的特点。
5.压力:压力的概念、压力的计算、压力与面积的关系、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6.浮力: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物体浸没的条件、浮力的应用。
二、光学
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
2.反射:反射的规律、反射的应用。
3.折射:折射的规律、折射的应用。
4.光的色散:光波分解成不同颜色的波长、光的色散现象和光谱的组成。
5.光的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
三、电学
1.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计算、电路的基本元件和符号、电路的种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
2.电阻:电阻的概念和单位、电阻的计算、电阻的种类和特点、串联
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
3.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描述和公式、欧姆定律的应用。
4.电能和功率:电能的概念和单位、电能的计算、功率的概念和公式、功率的计算。
5.静电:带电物体和静电感应、带电物体和带电电场相互作用、静电
场和静电场强度。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的复习知识点总结,包括了力学、光学和电学三个
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内容,通
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掌握,能够帮助学生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
更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 力的测量:可以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其中弹簧测力计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6. 二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7. 惯性和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与受力与否无关。
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是指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 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9. 功和功率: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等于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等于功和时间的比值。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建议查阅教辅资料或教材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堂笔记第七章力第1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0.5N。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可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一般起点在物体上即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最后在箭头旁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有力作用的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
第2节弹力一、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任何物体受力后都会发生形变,有些物体撤去力时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也有一些物体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塑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如在使用弹簧、橡皮筋等时不能超过它们的弹性限度,否则会损坏它们。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一致。
4、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有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
二、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两看、一调”,“两看”即使用弹簧测力计是先观察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认清每一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一调”即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在零刻线位置,应该先调节指针归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组长审核:一、上节课回顾(包含作业处理)二、新课讲解(一)课程导入为什么夏天雪糕从冰柜里拿出来在外面一会儿包装纸表面会有水滴出现?(二)大数据分析(2009 - 2018 年,共10 年)月考必考(三)本节考点讲解考点一:力的图示一)例题解析1.(2018•安徽一模)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重为6牛的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二)方法总结1、规定一个适合的长度(例如5mm表示20N)三)巩固练习1(2018春•河南月考)如图所示,重50N的物块A静止在斜面上,且对斜面的压力为40N,请画出物块A所受弹力的图示。
考点一:力的示意图一)例题解析1.(2018•大荔县三模)请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2.(2018•市北区模拟)物体A和B放在水平面上如图请画出B受力的示意图。
二)方法总结1、以力的作用点为起点(或末点),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三)练习巩固1.(2017秋•义乌市期末)若不计空气阻力,G表示重力,F表示手对篮球的作用力。
则能正确表示篮球在空中飞时的受力情况的是()A.B.C.D.2.(2017秋•河东区期末)在易拉罐内装入适量的水,能使罐侧立而不倒下,如图甲所示。
请在图乙中画出装了适量水的易拉罐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的示意图。
(此时易拉的重心为O)3(2018春•柘城县期中)在图中,小球受到绳子的拉力为2N,画出小球受到拉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4.(2018•大荔县三模)请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5.(2018•玉林)如图所示,请画出热气球在竖直方向加速上升时的受力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
6.(2018•恩施州)如图,用绳子竖直悬挂一个小球,将一斜面物块慢慢靠近小球,并刚好与之接触(绳子仍然竖直,且小球静止)。
请作出小球此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7.(2018•长春模拟)如图所示,小军用力推墙后,发现自己即沿水平冰面减速向后退去,请你画出此时小军水平方向的受力示意图。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力》说课稿说课人:赵小鑫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的第一节《力》.(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贯穿了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始终,是学好力学的基础,是今后进一步学习运动和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
同时,力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这一节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2、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4、知道力的三要素5、会画力的示意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归纳力的概念2、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分析归纳力的三要素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示意图画法四、教学难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五、教具:小车、磁铁、小钢球、铁钉、弹簧、铁丝等(二)教法与学法设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我使用如下教学方法:1、说教法:(1)实物演示法(2)多媒体演示实验法(3)探究法(4)引导法(5)讲解法(6)举例法(7)启发式教学法2、说学法:(1)观察法(2)分析法(3)小组实验法(4)探究法(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头脑风暴:用“力”快速组词,由此引入课题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教学(一)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提出问题: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器材:小车、磁铁、小钢球、铁钉、弹簧、铁丝、空塑料瓶、纸、气球等。
实验探究:分别对以上物体施加力,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分析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什么发生改变?得出结论:汇报探究结果这个实验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活动中分类整理和归纳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的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的主要知识点: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的计量: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或弹簧秤来测量。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们的合力可以通过合成法则求得。
4. 平衡力: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不会改变运动状态。
5.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至有力使其改变运动状态。
7.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可以用公式 F = ma 来表示。
8. 牛顿第三定律: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了一个力,那么物体B对物体A也会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进行反作用。
9. 弹性力:当弹簧或弹性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一个恢复原状的力,称为弹性力。
10. 重力: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离地面的距离成反比。
11. 万有引力: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2. 压力:物体受到的力在垂直于受力面上的分布称为压力。
压力的大小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这些是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
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能够说出力的三要素
5、熟练画出力的示意图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教学用具: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讲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
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
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
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
吸引、拉、举等等
1。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力的三要素。
2.了解力的单位,并对1N等力的大小有具体的感受。
3.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简记口诀:力的效果有两点,改变状态和形变,影响效果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施力亦受力。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自主阅读教材P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05~1061.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图(a)、(b)、(c)、(d)所示的形变,其中F1=F3=F4>F2,那么:方法指导:画力的示意图时,首先确定受力物体,其次确定力的作用点,一般画在物体的中心,然后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在线段内),并在旁边标明力的名称和大小。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
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1)比较图(a)和图(b),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2)比较图(a)和图(c),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3)比较图(a)和图(d),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4)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如图所示,用扳手拧紧螺母,则甲种情况效果好;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作用点有关。
3.下列各项中用力约为1N的是( B )A.扛起50kg的大米所用的力B.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C.一头牛对地面的压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知识板块二力的示意图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自主阅读教材P1064.如图所示,用5N向右的水平推力推木箱,试画出推力的示意图。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7-8章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知识点一:对力的认识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现象:A:B:C:D:E: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
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提、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后者是物体,前者是物体。
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托起两个鸡蛋的大约为力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①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空中飞翔的鸟受到的重力等。
练习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用羽毛球拍击打羽毛球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过程,磁铁对铁钉有力。
是否必须相互接触?3、当发生力的作用时,总可以找到施力物体和物体,足球比赛时,守门员接住对方射来的球,这接球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4.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 )A.一头小牛B.一块砖C.八年级物理课本D.两枚1元硬币5.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用下列哪个说法最能说明力的现象()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D.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一: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钢球由变为。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磁铁吸引,速度变。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两方面: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物体运动的)。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组长审核:一、上节课复习与回顾(包含作业处理)二、新课讲解(一)课程导入(二)大数据分析( - 年,共年)常考题型,是力学的基础(三)本节考点讲解考点一:力一)例题解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三种情况:①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例如:刚驶出站台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例如:匀速行驶的汽车拐弯了。
③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例如,向斜上方抛出的铅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如用力捏橡皮泥,使橡皮泥变成各种形状;用力拉弓,使弓张开;将尺变弯等。
都是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三)巩固练习4、以下所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A、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B、小孩沿不光滑的直滑梯匀速下滑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D、行驶的火车开始进站5、成语“孤掌难鸣”的意思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你知道“孤掌难鸣”的物理道理吗?6、拿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这是因为( )A.鸡蛋受到了力,石头没受力B.鸡蛋受到的力比石头大C.鸡蛋和石头受同样大小的力,只是鸡蛋易碎D.石头受到了力,鸡蛋没受力。
考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表示法一)例题解析7、如图所示,点推门最省力,沿方向用力不能将门关上,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和有关。
二)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此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要点诠释:(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可采用控制变量法。
(2)力的图示法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法。
②画力的图示的步骤:a、选定标度(用多少毫米表示多大的力);b、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刻度;c、在线段的一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3)力的示意图①只把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出来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②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a、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b、确定力的方向并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c、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并在旁边标出力的符号,知道大小的要用数值标出来。
三)巩固练习8、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9、如图悬挂的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画出他所受拉力的示意图.考点四:弹力一)例题解析10、(2015•锦江区模拟)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弹力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B.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C.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D.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二)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1、概念: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给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2)悬线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悬线指向悬线收缩的方向。
要点诠释:(1)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无法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范性(又称塑性)。
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范性形变。
(2)日常所称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例如,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其实质就是桌面发生了微小的形变后对茶杯向上的弹力。
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三)巩固练习11、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A、地面对人的支持力B、重力C、人对车的推力D、绳子对物体的拉力12、在下图中,A、B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图是()A. B. C. D.考点五:弹簧测力计一)例题解析1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N。
二)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口诀:看量程、看分度、要校零;一顺拉、不摩擦、不猛拉;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
使用方法:(1)使用前,应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2)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3)不要让指针与刻度盘摩擦;(4)读数时,视线应穿过指针与刻度盘垂直。
三)巩固练习14、甲乙两同学各用4N的水平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则测力计的示数为()A.0 B.4N C.8N D.无法确定15、(2015春•台安县期中)一根长10cm的弹簧,当所受拉力为2N时,弹簧伸长2cm,当所受拉力为4N 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是()A.4cm B.8cm C.14cm D.24cm(四)本节综合练习1、如图,当电风扇工作时,空气会由静止流动起来,这说明力能__________;同时小车将向__________运动,原因是__________;类似的装置可应用在某些交通工具上,试举一例:__________。
这类交通工具在月球是无法工作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
2、将一个椭圆形厚玻璃瓶灌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玻璃瓶中。
用双手挤压玻璃瓶,我们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
3、赵明准备自己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
首先测出弹簧的长度L0=2.10cm,然后在弹簧下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L0的伸长量△L(△L=L-L0),填在如下表格中:拉力F/N 1 2 3 4 5 6 7长度L/cm 2.50 2.90 3.30 3.70 4.10 4.50 4.90伸长量△L/cm 0.40 0.80 1.20 1.60 2.00 2.40 2.80(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和弹簧伸长量△L的关系为:。
(2)赵明继续实验,得到下列数据:拉力F/N 8 9 10 11 12长度L/cm 5.30 5.70 6.10 6.60 7.30伸长量△L/cm 3.20 3.60 4.00 4.50 5.20从这次数据看出,拉力达到 N时,拉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就改变了。
因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只能达到 N。
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10cm,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A.10cm B.15cm C.20cm D.25cm(五)课堂总结1、力: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形状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表示法: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法、力的示意图4、弹力:定义和方向5、弹簧测力计:原理和使用方法三、出门测一、选择题1、拿起下列物体时,所用的力大约是1N的是( )A.一张作业纸 B.两个鸡蛋 C.一个图钉 D.一张课桌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 B.只要有物体,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C.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孤立的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3、(2015•安溪县模拟)“脚踢足球”,脚疼,受力物体是()A.人 B.脚 C.足球 D.手4、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启动汽车从静止变为运动 B.汽车急刹车,从运动变为静止C.降落伞从空中匀速降落 D.汽车匀速转弯5、如图所示,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
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A.大小有关 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各图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 ( )二、填空题7、(2014•黔西南州校级模拟)2013年5月,足球运动员贝克汉姆宣布退役。
人们将他的弧线球称为“贝氏弧度”,这主要是由于踢球时所用力的 ________和 ________(选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不同,从而产生了与直线球不同的作用效果。
8、一位同学手提水桶,若以水桶为研究对象,________是施力物体,________是受力物体。
若以手为研究对象,________是施力物体,________是受力物体。
9、(2015•洛阳模拟)小亮滑旱冰时用力推墙,结果就离墙而去,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10、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跳板发生________,变弯的跳板要恢复原状就会________运动员,使运动员受到一个________力;用手向上拉弹簧,弹簧发生________,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长就会对手________,这种因物体形变而产生的力叫________力。
11、如图所示,不计摩擦力,小球静止于侧壁和水平地面之间,那么小球与水平地面________弹力,与侧壁________弹力。
(填“有”或“没有”)12、如图所示,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点,然后还应当观察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此时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________N。
13、(2015春•娄底期末)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两人同时用4N的力拉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___N。
14、小华同学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结束后,加在弹簧自由端的拉力消失,弹簧长度回到10cm。
请你对表中的弹簧的长度数据进行研究,填写对应的弹簧的伸长数据。
并分析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家庭作业一、选择题1、人的一根头发能承担的力与年龄有关,其范围一般在0.8~2N。
为了测量小华的一根头发能承担多大的力,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最恰当的是( )A.量程为1 N,分度值为0.05 B.量程为5 N,分度值为0.05 NC.量程为10 N,分度值为0.5 N D.以上三种都可以2、测一个约为8N的力时,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的规格是 ( )A.量程10N,分度值0.2N B.量程5N,分度值0.1NC.量程5N,分度值0.5N D.以上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3、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上的最上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B.弹簧测力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C.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拉力的大小 D.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拉力,也可以用来称物重4、(2015•万州区校级模拟)弹簧测力计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其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力的大小,以免超过量程B.称量前,要轻轻拉动几下弹簧,这是为了避免弹簧卡在外壳上C.只要弹簧不断,可以朝任意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D.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5、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发现没有拉力时测力计的指针指在0刻线外侧(即还没到达0刻线处),没有调零他就用这个测力计测力了,则所测量的结果将( )A.偏大 B.偏小 C.与实际值相符 D.无法判断6、下图所示的各种形变不属于弹性形变的是( )7、如图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拉,观察它们的示数可以发现( )A.F A=F B B.F A>F B C.F A<F B D.F A和F B的关系没有规律性8、(2014春•邵阳校级期中)一根弹簧受到的拉力为5N时,长度为5cm,受到的拉力为9N时,长度为7cm,若此时没有超过弹性限度,则弹簧的原长是()A.2 cm B.3cm C.2.5cm D.3.5cm9、用一个刻度准确的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就直接去测量大小为2N的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1 N,若直接用它去测另一个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4.3 N,则被测力的大小为 ( )A.4.4 N B.4.3 N C.4.2 N D.无法确定二、作图与简答题10、用力推杯子的上部时,杯子倾倒;用力推杯子的底部时,杯子向前运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