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法
- 格式:pptx
- 大小:902.17 KB
- 文档页数:41
密闭式吸痰操作方法
1.准备工作
a.确认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痰液的性质。
b.确保吸痰设备的正常运转与清洁。
c.为患者的头部垫一条毛巾,以使其倍感舒适。
2.取出吸痰设备,检查其的各个部位。
3.洗手并佩戴手套。
4.将吸痰设备连接到吸痰机上。
5.确保设备的集痰罐与吸痰管之间的接口紧密,以免污染。
6.开启吸痰机,并将负压力调至适当水平。
7.将吸痰管小心地插入患者口腔或鼻孔中,直到其到达痰液位置。
8.轻轻地旋转吸痰管,并将管口对准痰液。
9.用手指或手套检查痰液的触感,以确认痰液是否被完全吸出。
10.吸出痰液后,将它倒入设备的集痰罐中。
11.关闭吸痰机,并根据需要重复以上步骤。
12.取下吸痰管,并将其清洗或丢弃。
13.拆卸吸痰机并清洁其各个部位。
14.清洗吸痰设备并消毒其各个部位。
15.移除手套,洗手,公共场域的操作,消毒后使用。
密闭式吸痰操作流程
密闭式吸痰的操作流程
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做好讲解工作
协助患者取酣畅卧位
连接负压吸引器,调治负压150-200mmHg
打开封闭式吸痰管包,检查并滴液/ 冲洗管、给氧管;连接负
压于封闭式吸痰管上;连接人工鼻或呼吸机于封闭式吸痰管上
把封闭式吸痰管与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相接;连接氧气于封闭式吸痰管的氧气接口上
观察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吸痰管保护膜有无胀气;将日期标签贴在抽吸控制开关上;给纯氧1-2min
一手握住透明三通,另一手拇指及食指将吸痰管缓慢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导管内;此后,连续按下抽吸控制开关,老例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能够大于15s
吸痰完成后,将吸痰管缓慢抽回,直到薄膜护套拉直为止
250ml 盐水接输液器,排气后冲洗导管,打开开关注入%氯化钠
溶液,连续按压控制开关以便冲洗导管内壁,供下次使用
再次给纯氧1-2min
检查、观察患者吸痰后的反应(听呼吸音,观察口唇颜色、SpO2)
整理办理用物
1 / 1。
密闭式吸痰操作方法
密闭式吸痰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涂抹手部消毒液,并戴上手套。
2. 准备好吸痰设备,如吸引器、吸痰管等。
3. 将吸引器与吸痰管连接,并确保连接紧密。
4. 将吸引器连接至吸痰设备的负压端口。
5. 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位置,如坐或半躺位,保证患者的头略微向后仰。
6. 打开吸引器的电源或空气流量调控器,设置适当的吸引力。
7. 用无菌盐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以确保管道畅通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8. 轻轻插入吸痰管到患者口腔或气管插管中,尽量减少患者不适感。
9. 吸痰时,缓慢、持续地向后缓压吸引器的负压按钮,确保顺畅吸出痰液。
注意避免过度吸取,避免影响患者的呼吸。
10. 在吸取痰液后,释放负压按钮,并将吸痰管缓慢、轻轻地拔出。
11. 将吸痰管放入容器中,以便后续清理和消毒。
12. 关闭吸引器的电源或空气流量调控器,并将吸引器和吸痰管上的垃圾物质进行处理和清理。
13. 脱下手套并将其放入适当的垃圾容器中。
14. 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清洁双手。
在执行密闭式吸痰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感染控制的标准预防措施,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此外,应注意将吸痰设备和吸痰管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
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最好根据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指南进行具体操作。
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的应用对比
1、方式:开放式吸痰时,患者需要暂停机械通气;密闭式吸痰时,患者可以持续机械通气。
2、时间:开放式吸痰时,需要吸痰的时间长;密闭式吸痰时,需要吸痰的时间短。
3、吸痰效果:因开放式吸痰管都没有刻度,操作者不能很好的把握吸痰管插入的深度,易造成气道粘膜损伤及吸痰不彻底,但吸完气道内分泌物后,可以再用它吸引患者口鼻腔的分泌物。
因密闭式吸痰管表面有刻度,能确定吸痰深度,可减少气道粘膜的损伤,但因管外薄膜的限制,不能有效旋转控制吸痰部位,并且无法使用它吸口腔内分泌物。
4、污染程度:开放式吸痰时,开放气道内会喷溅出含菌微粒,污染各种物品表面,易造成病房空气污染和交叉感染;密闭式吸痰法,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且能避免吸痰引起的交叉感染。
5、病人的耐受程度:开放式吸痰,患者不易耐受,易烦躁,容易引起胸闷、气急,剧烈呛咳及呼吸困难等表现;密闭式吸痰,患者易耐受,稍烦躁,有呛咳,无明显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
6、心率:开放式患者吸痰,患者会心率增快,易因暂停脱机缺氧致使心律失常;密闭式吸痰,患者心率增快,但不会出现因脱机缺氧而致死心律失常。
7、成本:开放式吸痰管便宜,大约每根1.2~1.8元,但只能用吸引一次;密闭式吸痰管装置因附件较多,所以价格偏贵,大约每根45~98元不等,但可以使用多次,甚至有文献报告可以72小时内的多次吸痰,只需三天更换一根。
8、人工气道移位:密闭式吸痰持续连接在人工气道端,容易误牵拉导致人工气道移位。
整理用物,记录 冲洗吸痰管安置患者 检查各呼吸机参数(使用呼吸机者)吸痰 解释,叩背 听诊 用物准备 评估 密闭式吸痰第一节 密闭式吸痰技术【适用范围】配有密闭式吸痰装置的患者。
【目的】1.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
2.防止异物吸入。
3.避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4.减少因中断机械通气导致的并发症。
【操作重点强调】1.吸痰前后及间隔期应给予过度通气或提高给氧浓度。
2.吸痰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心率、血氧饱和度、口唇、指端末梢发绀情况。
3.与清醒患者有效沟通。
【操作前准备】1.用物:消毒用碘棉签,听诊器1个, 呼吸皮囊1个,吸引装置1个,吸引器连接管 密闭式吸痰管,记录单,手消液,污物缸,氧气流量表,20ml 注射器(内盛湿化液)。
2.密闭式吸痰装置:检查密闭式吸痰管的有效期及密闭性、完整性,将密闭式吸痰管可旋转接头连接于气管内管或塑胶气切接头上、将日期标签贴在抽吸控制钮上、将旋转接头一端接呼吸器蛇形管,盖上冲水口盖,并连接好负压抽吸系统,适当调节吸痰负压,一般成人100-120mmhg ,不超过200mmhg ,新生儿一般为60-100mmhg ,婴幼儿不超过150mmhg ,儿童<200mmhg 。
3.护士;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
4.吸痰指征:直接观察到气管导管内有分泌物、听诊痰鸣音、气道高压报警、低潮气量报警、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过快。
【操作流程】【操作步骤】1.吸痰前:(1)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
(2)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及步骤。
听诊双肺呼吸音。
(3)一手呈杯状,拍打患者背部,以利于痰液排出。
(4)协助患者采用合适体位,头偏向一侧,略后仰。
(5)吸痰前给予过度通气或提高给氧浓度,以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吸痰时可能产生缺氧情形。
2.吸痰时:(1)一手握着可旋转接头,另一手执吸痰管外薄膜封套用拇指及示指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内或气管切开套管至所需的深度,并按下控制按钮吸痰。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已经成为ICU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吸痰操作,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传统的吸痰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局限性,近年来逐渐引入了密闭式吸痰技术。
本文将介绍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优势、注意事项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密闭式吸痰技术的原理密闭式吸痰技术是一种通过密闭式系统进行吸痰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吸痰操作时,在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连接的部分加装一个密闭式吸痰器。
当需要吸痰时,医护人员通过呼吸机上的按钮触发吸痰操作,呼吸机将自动关闭气道通路,然后进行吸痰操作,完成后再次打开气道通路。
这种操作过程可以有效减少吸痰时对患者气道的负压影响,降低气道压力的波动,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
1. 降低气道感染风险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技术容易导致气道压力波动,增加细菌进入气道的机会,从而增加VAP的风险。
而密闭式吸痰技术可以在吸痰操作时有效降低气道压力波动,减少细菌进入气道的机会,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2. 保护呼吸机传统的吸痰方式会使呼吸机的内部部件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细菌和污染物的侵袭,影响呼吸机的使用寿命和清洁度。
而密闭式吸痰技术可以将呼吸机与外界环境有效隔离,保护呼吸机的内部部件免受污染。
3. 提高患者舒适度传统的吸痰方式会在吸痰时产生气道负压,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感和咳嗽,甚至引发气道黏膜损伤。
而密闭式吸痰技术在吸痰时不会产生负压和气道压力波动,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密闭式吸痰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其应用更为突出。
在临床实践中,密闭式吸痰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情况:1. 重症患者长期机械通气期间进行吸痰操作。
2. 对于患有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易形成气道堵塞的患者进行吸痰操作。
3. 经皮气道造口或气管切开患者在呼吸机辅助下进行吸痰操作。
密闭式吸痰管吸痰(中心吸引)
注:密闭式吸痰管与气切套管连接处有二个注液口,近端(靠近气切处)目前为白色、远端目前为蓝色。
注意事项:
1. 使用前检查中心吸引压力是否安全。
2. 插入真空表前,真空表模式开关应置于“OFF”档,逆时针调节旋钮转至零位。
3. 压力调节:成人300-400mmHg;小儿250-300mmHg。
4. 吸痰时间10-15s/次,间隔3-5min。
5. 使用一次性吸引袋则袋内吸出液体至容量的2/3应及时更换。
6. 治疗盘内用物应保持无菌,吸痰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7. 操作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情况,及时监测脉氧,如有异常即刻停止吸痰,并
予相应处理。
8. 操作中注意与清醒患者的交流,切忌忽视患者的感觉及社会人角色。
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及负压吸引器使用过程中突发意外情况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1.护理人员熟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及负压吸引器操作规程及使用性能。
2.在使用中心负压吸引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真空压力表是否在正常范围。
3.科室配备电动吸引器,定点放置。
4.定人定期(每周)检查、维护,做好维修和维护记录。
5.在使用过程中,如遇停电、真空压力不足、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时,应立即启用备用
电动吸引器或使用50ml注射器给患者吸痰。
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6.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缺氧或其它生命体征变化,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抢救措施。
并准确记录。
7.故障的吸引装置悬挂“仪器故障”牌,定点放置,及时送至仪器维修部门,做好交接班和维修记录。
密闭式吸痰的标准操作规程一、操作前准备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活动能力、心理反应及配合程度;氧合状态,呼吸频率和节律,有无呼吸窘迫和发绀,肺部听诊有无痰鸣音,呼吸机使用情况等。
2.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解释密闭式吸痰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3.操作者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手套。
4.检查操作环境整洁,温度适宜。
备齐用物: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无菌密闭吸痰系统、冲洗装置(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抢救药品。
二、操作步骤1.确定患者人工气道妥善固定及通畅情况;气囊测压表测量并保证气囊压维持在25~30c m H2O,及时倾倒呼吸机管道中的冷凝水。
2.按呼吸机吸痰增氧键,给予纯氧2m i n。
3.连接无菌密闭吸痰系统和负压吸引外连接管,调节负压吸引压力(成人-100~120m m H g;儿童-80~100m m H g;婴儿-60~80m m H g)。
4.开放密闭式吸痰系统的阀门,隔着薄膜将吸痰管送入人工气道内(导管内无分泌物关闭负压,导管内有分泌物开放负压),吸痰管尽量不与气管导管内壁接触,遇阻力后使用负压旋转上提吸引,每次吸引时间≤15秒,如分泌物未吸尽应在充分吸氧后重复操作。
观察痰液量及性状。
5.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心率及节律明显异常或呼吸窘迫、血氧饱和度快速下降应立即停止操作。
6.吸痰后继续给予纯氧吸入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恢复至正常水平后,根据患者病情,将氧浓度调至合适参数。
7.吸痰完毕,通过吸引阀门冲洗密闭式吸痰管(至少要注入5m l生理盐水),冲洗负压外连接管,使吸引装置处于功能状态。
8.再次测量,保持气囊压在25~30c m H2O。
9.整理床单位,抬高床头,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10.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用物。
11.洗手,签医嘱,并记录。
密闭式吸痰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吸痰是Icu机械通气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
有研究表明[1],吸痰可能会导致下列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影响病人的康复。
正确有效的吸痰不仅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且可避复或减少肺泡塌陷,低氧血症,医源性感染及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并发症。
临床上常用的吸痰方法有开放式吸痰法与密闭式吸痰法。
开放式吸痰法即先使气管插管与Y形管脱离,暂停机械通气,在负压吸引前将吸痰管伸入到气管插管内。
此时气道内正压和肺泡内正压消失,气道压力等于大气压,肺泡萎陷而引起肺容积下降,氧合面积减少,从而加重缺氧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和血压增高[2]。
且开放式吸痰断开呼吸机使通气中断,使室内空气进入肺内;吸痰无论对患者还是对医护人员都是感染源,患者呼吸道的病菌能以120km/h的速度被咳出[3]。
在稀释痰液时,稀释液直接注入呼吸道内,很容易引起患者呛咳,痰液喷射到医护人员身上、脸上,对医护人员产生职业伤害。
由于痰液内含有各种致病菌,吸痰时痰液喷出,极易传染其他患者[4]。
增加了外源性感染的概率。
针对开放式吸痰法所存在的弊端,我院Icu自2008年始就采用了密闭式吸痰法。
密闭式吸痰管由T型接头,湿化液注射口痰液冲洗口、吸痰管,透明保护膜,负压控制阀组成。
外径要小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1/2。
吸痰前检查导管完好密闭后,将T型管分别与患者端及呼吸机端,负压吸引器相连。
吸痰后保留吸痰管装置。
吸痰时无需断呼吸机,吸痰前,按呼吸机纯氧供给键,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套管遇到阻力后回撤0.5-1.0cm,按压负压控制阀旋转式吸引,转动吸痰管边吸边退出,如果痰液粘稠可经湿化液注射口,注入糜蛋白酶或沐舒坦稀释液,加压吸氧后再次吸引,并密切观察生命体的变化。
吸痰结束松开控制阀,吸引管完全撤回至透明保护膜内,再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与痰液冲洗口连接,一手按负压,一手注射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吸痰管,防止细菌定值[5]。
密闭式吸痰术密闭式吸痰术一、用物准备:中心吸引器储液瓶、吉尔碘、棉签、密闭式吸痰管数根(根据患者年龄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成人一般为12~14号,婴幼儿4~8号,年长儿8~10号)、灭菌注射用水、手套、,弯盘、1:5000呋喃西林、医疗垃圾桶、10~20ml空针、治疗巾。
二、操作步骤1、备好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
2、吸痰盘及吸痰管置于患者床头柜上,医疗垃圾桶置于地上。
1:5000呋喃西林溶液瓶系于床头柜旁或床头上。
3、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患者意识状况(含患者配合情况),气管插管的位置、气囊状况以及痰液位置及多少。
4、将呼吸机的吸氧浓度调整到100%,给予患者吸纯氧3分钟(有的呼吸机有专用吸纯氧按键),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洗手,戴手套,铺治疗巾。
4、将密闭式吸痰管三通分别于患者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呼吸机回路连接。
5、连接负压吸引器装置,开启密闭式吸痰管负压接口的盖子,将负压控制阀与负压源连接。
调节负压至适宜数值。
(成人40~53.3Kpa或300~400mmHg,小儿小于40Kpa或300mmHg)。
6、将密闭式吸痰管的安全转盘处于开放状态(如果安全转盘关闭,逆时针旋转安全转盘),打开吸痰通道。
7、一手握住密闭式吸痰管的三通端,另一手将吸痰管软管插入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适宜的深度。
(经鼻气管插管深度约为26cm,经口气管插管深度约为22cm,气管切开深度约为15cm。
)8、按住负压控制阀,缓慢旋转回抽吸痰软管。
(痰液多而粘稠时,可重复进行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吸痰完毕将细谈人管回抽至安全转盘内侧,顺时针旋转安全转盘至关闭状态。
9、冲洗吸痰管及负压吸引管,抽取无菌等渗盐水,取下针头,与密闭式吸痰管注液口相连接,同时按下负压控制阀,即可自动冲洗吸痰软管,冲洗完成后,盖好注液口的盖子,将负压吸引管放入呋喃西林溶液中进行冲洗,冲洗完毕后关闭负压源 10、调整呼吸机吸氧浓度至吸痰前设置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