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 格式:doc
- 大小:198.50 KB
- 文档页数:2
单细胞生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单细胞生物的主要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单细胞生物的定义和特点2. 单细胞生物的主要种类及其生活习性3. 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人类与单细胞生物的关系5. 单细胞生物实验观察及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主要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人类与单细胞生物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主要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2. 实验法: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3. 讨论法:分析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探讨人类与单细胞生物的关系。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了解单细胞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单细胞生物。
2. 新课导入:讲解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主要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4. 课堂讨论:分析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探讨人类与单细胞生物的关系。
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了解单细胞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单细胞生物的主要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3. 学生能够分析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学生能够讨论人类与单细胞生物的关系,并提出保护单细胞生物生态环境的建议。
七、教学资源:1. 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单细胞生物实验器材和材料。
3. 与单细胞生物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案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单细胞生物的定义和特点,讲解主要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2. 第二课时:进行单细胞生物实验观察,讨论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单细胞生物教案设计2. 适用年级:八年级3. 学科领域:生物4. 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
3. 培养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单细胞生物概述1.1 单细胞生物的概念1.2 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1.3 单细胞生物的分类2. 第二章: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2.1 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2.2 单细胞生物与光的关系2.3 单细胞生物与营养物质的关系3. 第三章:单细胞生物的生存方式3.1 单细胞生物的运动方式3.2 单细胞生物的摄食方式4. 第四章:常见单细胞生物举例4.1 草履虫4.2 眼虫4.3 变形虫4.4 酵母菌5. 第五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5.1 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2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3 单细胞生物的应用与研究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单细胞生物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阐述。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方面的能力。
4.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应用。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单细胞生物的遗传与进化6.2 单细胞生物的进化历程6.3 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进化关系7. 第七章:单细胞生物的生态学意义7.1 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7.2 单细胞生物与环境的关系7.3 单细胞生物的生态适应性8. 第八章:单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8.1 单细胞生物的实验室培养8.2 单细胞生物的观察技术8.3 单细胞生物的研究趋势9. 第九章:单细胞生物的与应用9.1 单细胞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9.2 单细胞生物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9.3 单细胞生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0. 第十章:生物多样性保护10.1 单细胞生物的多样性10.2 单细胞生物保护的意义10.3 单细胞生物保护的措施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单细胞生物》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3)能够识别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图像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运用比较法,分析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单细胞生物的定义和特点2. 单细胞生物的分类3.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4. 常见单细胞生物的识别5.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3)常见单细胞生物的识别。
2. 教学难点:(1)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和结构功能。
2. 观察法: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图像和模型。
3. 实验法:进行单细胞生物的实验操作。
4. 比较法:分析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5. 讨论法:探讨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
(2)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3)设计实验方案和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实验操作。
教案编写示例:第一课时:单细胞生物的定义和特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生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单细胞生物的主要特征。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
1、番茄中带有酸味的物质存在于()
A、细胞核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壁
2、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A、叶绿体
B、液泡
C、细胞质
D、线粒体
3、植物细胞中具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作用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核
D、细胞质
4、在制作洋葱表皮实验中,要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盖上盖玻片,这样的目的是()
A、防止产生气泡
B、防止损害盖玻片
C、防止损伤待观察的标本
D、防止水溢出盖玻片
5、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6.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
(1)用洁净的纱布把和擦拭干净。
(2)用吸管在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撕下一小块表皮。
(4)把撕下的表皮浸入中央的水滴中展平.
(5)用夹起,使其一边先接触水滴,轻轻盖上盖玻片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在另一侧用吸,使染色体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科教案第二章观察生物结构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一、细胞是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重点)1、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根据构成生物体的细胞数目的不同,可将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衣藻、变形虫、草履虫等(2)多细胞生物:身体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生物。
绝大多数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玉米、熊猫、人等。
(3)细胞的大小: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组成它们的细胞一般都十分微小,通常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们的形态结构。
例题一、下列生物中,均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A.衣藻、变形虫B.病毒、细菌C.酵母菌、小麦D.水稻、草履虫变式一、在下列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单细胞生物,它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B.单细胞生物无法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等都是单细胞生物D.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害例题二、下列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①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洋葱表皮上;②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③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④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内表皮.把内表皮放清水中并展平;⑤用碘液染色.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①⑤C.③④①⑤②D.④①⑤②③变式二、如图是制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写序号)(2)A和E两个步骤中所滴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3)C步骤撕取的应该是洋葱鳞片叶的________表皮.(填写“内”或“外”)(4)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细胞内颜色最深的结构是________.2、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重点)(1)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①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细胞膜;植物细胞也有细胞膜,但是细胞膜紧紧地贴在细胞壁上不易被观察到。
主题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1课时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考情分析】考试内容要求年份/分值题型考查点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A2020/1 选择题显微镜的使用规律2015/1 非选择题显微镜的放大倍数2.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B2021/1 非选择题临时装片的制作2021/1 非选择题显微镜的物像调节2019/0.75 选择题显微镜的物像调节、视野亮度调节与玻片移动方向2018/1 选择题显微镜的使用步骤2017/1 非选择题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2016/1 选择题显微镜视野的调节与比较3.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B2019/1.25选择题/非选择题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及线粒体的作用2017/1,2021/1 非选择题动、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2015/1 非选择题细胞膜的作用4.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B 2015/2 非选择题动、植物细胞的区别5.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A2016/1 选择题细胞核是控制中心2015/1 非选择题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1.知识性学习目标水平分为了解(A)、理解(B)、应用(C)三个层次2.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分为模仿(B)、独立操作(C)两个层次3.情感性学习目标水平分为感受(A)、认同(B)、内化(C)三个层次【版本导航】人教版:七年级上P36~55、P66~69;冀少版:七年级上P6~8、P16~25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一、认识并练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名称目镜物镜示意图特点无螺纹;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①镜筒升降:转动粗准焦螺旋能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在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损坏物镜和玻片标本。
②物像清晰度调节:当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时,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第一节单细胞生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以草履虫为例,说明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的反应。
3.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帮助学生树立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且有利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重点:以草履虫为例,说明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
三、教学难点:以草履虫为例,说明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六、教学过程:(一)图片问题式导入:先为大家展示几幅图片,是几位小朋友关于生物界是否有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存在的激烈讨论中,大家来看一下。
[出示]:依次展示三个小朋友的想法,(稍作停顿,提问学生的想法,学生作答),再次出示最后一副图片,那么正如这个小朋友的引入新课,以图片结合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目标:1、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2、补充说明对目标点拨:其中“以草履虫为例,了解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进而说明单细胞生物是如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大家必须要掌握。
(三)自主学习:1.单细胞生物仅由______构成,广泛分布于____、____和_________等各种环境中,能够独立的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种生命活动。
2.草履虫的主要食物是_____和_________,对污水有一定的_____作用。
它在适宜的环境中通过_________进行生殖。
3.请结合图4-1阅读P51-P52,说出草履虫的结构包括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4.单细胞生物能对环境变化作出怎样的反应?5.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四)展示点拨:1、提问各个层次学生(每组的1-4号随意抽,或者是一列学生依次回答问题),以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阅读教材P2~4 1.病毒⎩⎪⎨⎪⎧举例:SARS 病毒、HIV 等结构:不具有细胞结构生命活动:依靠活细胞才能生活2.单细胞生物⎩⎪⎨⎪⎧举例:细菌、草履虫等生命活动: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3.多细胞生物⎩⎪⎨⎪⎧举例:大多数动植物生命活动:依靠各种分化的细胞亲密合作共同完成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阅读教材P4~6 1.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相互关系(1)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
[共研探究]生命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结合相关资料完成相关问题: 1.SARS 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发的严峻传染病,下图是SARS 病毒结构示意图,认真观看并思考病毒的有关学问。
(1)从图中看,病毒的化学组成为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DNA),这说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SARS 病毒主要侵害了人体的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
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但是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生命现象。
该分析说明像病毒这类非细胞生物只有依靠活细胞才能生活,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3)制备甲流疫苗的病毒是怎样培育出来的?由此说明白什么问题?提示:要用受精的鸡蛋,实际上是利用了鸡蛋中的活鸡胚,单纯的蛋清、蛋黄或富含有机物的一般培育基是培育不出病毒的。
由此说明白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下面是有关草履虫生命活动的示意图(1)由图看出,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纤毛执行运动功能,能进行分裂生殖,此外还具有生长、呼吸和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2)由上述分析说明像细菌(大肠杆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动物等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阅读教材P3~4人的一些生命活动,回答有关问题:(1)结合教材实例2,填充下图,然后思考:①卵细胞从卵泡中排出,在输卵管中遇到精子发生受精作用。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 1 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 O 2,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
(二)多细胞生物:如人,组成身体的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体液:(一)定义: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注】消化道、呼吸道内的液体、汗液、皮脂、尿液、泪液、乳汁等不是体液。
(二)成分:水、离子和化合物 (三)组成:1.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
【思考讨论】举例说明什么是细胞内液?细胞液和叶绿体基质也是细胞内液吗?2.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1/3,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还叫内环境。
(1) 细胞外液的组成: ①血浆:● 存在:血液中的液体成分【知识解析】血液、血浆和血清的比较:血液=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因此把细胞外液中的血浆说成是血液或血清是错误的。
●生活细胞:血细胞 ②组织液:● 存在: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 形成: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
●生活细胞:绝大多数细胞都浸浴在组织液中,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 作用: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③淋巴液:● 存在:存在于淋巴管中的液体● 形成:是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的。
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并最终汇入血浆。
●生活细胞:大量的淋巴细胞等 ● 作用: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三者关系:如右图【知识归纳】各种细胞的内环境: ●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淋巴和血浆●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 ● 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 ● 其它细胞:组织液 (2) 细胞外液的成分:毛细淋巴管壁①血浆:成分:水(约 90%),无机盐(约 1%),蛋白质(7%~9%),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如葡萄糖)、代谢废物、激素等。
单细胞生物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的第一课时《单细胞生物》。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单细胞生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
难点:理解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显微镜、单细胞生物标本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观察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显微镜下的单细胞生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谁能描述一下这个生物的特点?”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如草履虫、酵母菌等。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特点,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观察单细胞生物标本,填写观察表格,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单细胞生物板书内容:结构特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生活习性:草履虫、酵母菌等与人类关系:环保、食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一下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
(2)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答案:(1)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环保(如酵母菌可以净化水质)、食用(如草履虫可以作为食物来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知识讲解、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掌握了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但部分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单细胞生物,如原生动物、细菌等,并尝试分析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第1课时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第1课时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教材解读
本节教材中列举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单细胞生物,包括细菌类、真菌类、藻类、原生动物等。
因为细菌和真菌的内容将在以后学习,因此教材只选用了衣藻和草履虫作为单细胞生物的代表来具体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是微小的,其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生活在水中且有植物、动物之分
由于前面差不多介绍了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层次、常见的动物和常见的植物等内容,本节课关于多细胞只是列举了几类专门的类型作进一步的扩展,为介绍生物物种多样性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状结构特点
2. 描述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3. 比较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观看草履虫结构和运动特点,应用分类的方法来认识生物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体会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重点
难点
重点:1. 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状结构特点
2. 描述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3.比较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特点
难点:比较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特点
重难点处理策略
通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看草履虫,了解单细胞生物存在的事实,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认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和示意图,使学生对单细胞动物、植物的形状结构、繁育和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探究点一单细胞生物
[情形展现]
[问题探究] 你对单细胞生物的认识有哪些?
[摸索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细菌等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它们具备了生命的差不多特点,如摄食、排出废物、能运动、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能生长和繁育、具有遗传变异现象等。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多细胞生物
[情形展现]
[问题探究] 上图是多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有什么特点?
[摸索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我们肉眼能见的动物和植物个体,一样差不多上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这些生物属于多细胞生物,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