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会课题附件5基础评审活页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法学会2010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成果结项申请书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主持人所在单位(公章)
中国法学会
2011年5月印制
填表说明(必读!)
一、表内各栏必须由鉴定结项申请人逐项认真如实填写,并用A4纸打印。
二、凡选择性栏目请在选择项前的“□”内划“√”。
三、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1、课题类别是指:A重大课题、B重点课题、Y青年项目、C一般课题、D自选课题。
2、课题组成员:除课题主持人外的实际研究人员,不包括科研管理、
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四、表四中,仅资助经费课题需由财务管理部门填写意见并盖章;所有
课题均需由主持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填写意见并盖章。
五、“表二、结项报告”与成果申请鉴定报告(活页)相同,下载打印
后装订在本表后即可。
另将成果鉴定报告(活页)单独打印一式5份。
六、封面上单位公章可盖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公章。
七、将研究成果及摘要合并装订、打印一式5份、成果申请鉴定报告(活
页)单独打印一式5份、本表1份,寄北京西城区兵马司胡同63号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杨青春,邮编100034。
另将电子版发送到电子邮箱:****************.cn。
表一、基本情况表
表二、结项报告(另下载“研究成果申请鉴定报告(活页)”填写后附后装订)
表三、阶段性成果
表四、单位审核意见
表五、专家鉴定意见
表六、审批意见。
中国法学会2023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一、引言二、中国法学会 2023 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介绍1.课题背景2.课题目的3.课题范围三、课题的具体内容1.法学理论研究2.法律制度研究3.法律实证研究4.法律史研究5.国际法研究四、课题的实施与预期成果1.实施方式2.预期成果五、结论篇1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法学研究在推动法治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法学研究的繁荣发展,中国法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组织各类法学研究活动。
本文将介绍中国法学会 2023 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帮助广大法学研究者了解课题的相关信息,为参与者提供指导。
二、中国法学会 2023 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介绍1.课题背景中国法学会自成立以来,积极推动法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以提高我国法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2023 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是在这一背景下设立的,旨在鼓励广大法学研究者开展深入、系统的法学研究,为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2.课题目的通过对 2023 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的研究,达到以下目的:(1)推动法学理论的创新发展,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2)促进法律制度的完善,为法治实践提供参考。
(3)提高法学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培养优秀的法学研究人才。
3.课题范围本课题涵盖了法学理论研究、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实证研究、法律史研究、国际法研究等多个领域。
三、课题的具体内容1.法学理论研究法学理论研究主要关注法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法学流派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法学理论的研究,为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2.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制度研究主要涉及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个法律领域的制度研究,旨在促进法律制度的完善,为法治实践提供参考。
3.法律实证研究法律实证研究主要关注法律现象的实证分析,通过对法律实践的观察和研究,为法治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4.法律史研究法律史研究主要涉及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等方面,通过对法律史的研究,为法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申报课题类别指南序号学科2018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课题主持人主持人所在单位中国法学会2018年9月制申请人承诺本人郑重声明,该申请系自愿提出,本人对所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不存在知识产权方面问题。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并完全接受《中国法学会2018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
如获准立项,本人承诺接受本表、上述申报公告和课题管理办法为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遵守中国法学会的规定,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成果。
本人已经了解课题最终成果需进行鉴定,通过鉴定后予以结项。
中国法学会有权优先使用和出版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
申请人:年月日填表说明一、请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申请仅需提交电子版申请书(本表)和内容评审活页、基础评审活页,,无需寄纸质版。
二、请严格按照本表格式填写,可加行,但请勿随意变动格式及字体字号。
三、本表所有栏目均应如实填写,填写不完整、不按要求填写的,有可能被视为无效申请。
四、封面上方“申报课题类别”、“学科”为必填项,“指南序号”仅限申请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基础研究重点激励项目填写,申请自选课题不填。
“申报课题类别”一栏,请选择下列之一填写:A重大课题、B 重点课题、C一般课题、Y青年调研项目、J基础研究重点激励项目、D自选课题。
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基础研究重点激励项目的自拟选题部分,请在“申报课题类别”一栏填写: C一般课题(自拟选题)、Y 青年调研项目(自拟选题)、J基础研究重点激励项目(自拟选题)。
以自拟选题申请一般课题的,当专家评分未达到作为一般课题的立项条件,但符合自选课题的立项条件时,申请人是否愿意接受作为自选课题立项,应在表一中的相应栏目注明。
以自拟选题申请一般课题的,此项必填。
以《课题指南》中的选题申请的,此项不填。
“指南序号”一栏,申请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基础研究重点激励项目必须填写。
中国法学会200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成果结项通知【法规类别】法制工作综合规定【发布部门】中国法学会【发布日期】2010.06.29【实施日期】2010.06.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行业规定中国法学会200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成果结项通知各课题主持人:根据中国法学会2009年课题招标规则,现将2009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有关结项事宜通知如下:一、200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成果申请结项时需提交下列结项材料:(一)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结项申请表1份(在中国法学会网站下载,按要求填写);(二)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一式5份。
请按A4纸大小装订成册,其中3份封皮仅写明课题名称即可,请勿出现泄露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身份的相关信息;(三)3000字左右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内容摘要一式5份(写明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观点、创新之处、解决的问题或所提出的主要对策建议等),可将摘要与课题最终成果装订在一起;(四)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及内容摘要的电子文本(发送至clsyjb @)。
二、请各课题主持人于2010年7月31日之前严格按照本通知要求提交结项材料,过时不予受理。
三、结项材料请寄至:北京市西城区兵马司胡同63号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学术研究处胡春秀收(邮编:100034)。
四、中国法学会将组织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匿名鉴定评审。
经评审合格的,向课题主持人寄发结项证书。
评审结果将在中国法学会网站公布。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2010年6月29日中国法学会200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成果结项申请表课题名称课题主持人主持人所在单位(公章)中国法学会2010年6月印制填表说明一、表内各栏必须由鉴定结项申请人逐项认真如实填写,并用A4纸打印。
二、凡选择性栏目请在选择项前的“□”内划“√”。
三、部分栏目填写说明:1、课题类别指中国法学会资助课题和自选课题2、课题组成员:除课题主持人外的实际研究人员,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山西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山西省法学会(以下简称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的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推进法治山西进程,服务平安三晋建设,依据《中国法学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为省级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规划由省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制订。
研究课题的管理工作由省法学会研究部具体负责。
第二章课题选题与类别第三条省法学会课题的选题,侧重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学理论问题和法治实践问题,以及地方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第四条省法学会研究课题分为年度课题和重大专项课题。
第五条年度课题包括: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项目课题和专项任务课题。
年度课题是省法学会每年一度通过招标立项的课题。
年度课题选题,由省法学会在全省范围内向社会广泛征集,经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评议,省法学会审定后,于每年第2季度向社会公开发布课题申报公告和年度课题指南。
重点课题是指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在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或具有学术前沿性的课题。
一般课题是指在指导法治实践,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中具有较高理论意义、现实意义、预期能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的课题。
青年项目课题是指专门资助我省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的课题。
专项任务课题包括合作课题和自选课题。
合作课题是由省委、省政府或省内有关部门资助研究经费,按合作双方协议确定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
自选课题是指课题申请人根据省法学会工作要点,参考课题指南,自行确定申请立项的课题。
第六条重大专项课题是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和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而设立的课题。
由省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提出,通过委托和招标立项。
第三章课题申报与立项评审第七条课题申报条件:(一)课题申报面向全省,同等条件下优先中国法学会会员。
(二)课题申请人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能作为课题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三)重大专项课题申请人须具有正高职称或法律实务部门正处以上职务,重点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法律实务部门副处以上职务;一般课题和青年项目课题申请人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法学硕士以上学位或法律实务部门副处以上职务,青年项目课题申请人年龄还应不超过40岁;专项任务课题中的自选课题申请人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法学硕士以上学位或法律实务部门副处以上职务。
我国法学会201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公布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法学研究在我国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为进一步推动法学研究的发展,我国法学会每年都会公布一批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为广大法学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向和支持。
二、公布时间根据我国法学会工作安排,201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将于今年年初公布,届时将邀请全国各地的法学研究单位和科研人员积极参与。
三、研究课题本次公布的研究课题范围涵盖国内外法学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旨在激发广大法学研究者的研究热情,促进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具体研究课题将涉及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国际法等多个领域,涵盖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四、研究要求我国法学会对本次研究课题提出了一定的研究要求,包括研究方法、论证依据、成果呈现等方面的要求。
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应当严格遵守这些要求,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五、申报流程参与本次研究课题的法学研究单位和科研人员需要按照我国法学会的要求,按时完成申报材料的准备和提交。
申报材料需要包括研究计划、研究成果预期、团队构成和研究经费预算等内容。
申报提交后,专家评审将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评定,评选出优秀的研究项目予以资助支持。
六、研究成果我国法学会将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推广和应用本次研究课题的成果,努力推动法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和社会化。
我国法学会还将邀请研究者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促进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和深入研究。
七、总结我国法学会201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的公布,将有力促进我国法学研究的发展,为法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评台和支持。
希望广大法学研究者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我国法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八、研究课题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法学研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201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的公布,既为法学研究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领域,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课题主持人主持人所在单位中国法学会2018年9月制申请人承诺本人郑重声明,该申请系自愿提出,本人对所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不存在知识产权方面问题。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并完全接受《中国法学会2018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
如获准立项,本人承诺接受本表、上述申报公告和课题管理办法为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遵守中国法学会的规定,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成果。
本人已经了解课题最终成果需进行鉴定,通过鉴定后予以结项。
中国法学会有权优先使用和出版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
申请人:年月日填表说明一、请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申请仅需提交电子版申请书(本表)和内容评审活页、基础评审活页,用电子邮件发送至clskt2018@,无需寄纸质版。
二、请严格按照本表格式填写,可加行,但请勿随意变动格式及字体字号。
三、本表所有栏目均应如实填写,填写不完整、不按要求填写的,有可能被视为无效申请。
四、封面上方“申报课题类别”、“学科”为必填项,“指南序号”仅限申请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基础研究重点激励项目填写,申请自选课题不填。
“申报课题类别”一栏,请选择下列之一填写:A重大课题、B 重点课题、C一般课题、Y青年调研项目、J基础研究重点激励项目、D自选课题。
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基础研究重点激励项目的自拟选题部分,请在“申报课题类别”一栏填写: C一般课题(自拟选题)、Y 青年调研项目(自拟选题)、J基础研究重点激励项目(自拟选题)。
以自拟选题申请一般课题的,当专家评分未达到作为一般课题的立项条件,但符合自选课题的立项条件时,申请人是否愿意接受作为自选课题立项,应在表一中的相应栏目注明。
以自拟选题申请一般课题的,此项必填。
以《课题指南》中的选题申请的,此项不填。
“指南序号”一栏,申请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基础研究重点激励项目必须填写。
法学科研课题申报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法学科研课题申报流程是指在法学研究领域内进行课题的申报和审批程序,该流程旨在规范科研活动,提高研究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法学科研课题申报流程的具体步骤:一、确定课题方向和内容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领域,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内容。
在确定课题方向和内容时,需要考虑到研究的实际意义、社会影响和研究的可行性,确保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和研究的可操作性。
二、撰写课题申报书完成课题方向和内容的确定后,研究者需要撰写课题申报书。
课题申报书是研究者向相关部门或机构申请资助和审批研究课题的重要文件,通常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研究预期成果等内容。
在撰写课题申报书时,需要注意论证课题的科学性和研究的创新性。
完成课题申报书的撰写后,研究者需要将申报书提交给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课题的申报和审批。
通常,研究者可以选择向学校、科研机构、科技部门或基金会等机构提交课题申报书,根据不同机构的要求和流程进行申报。
四、评审和审批一般情况下,提交课题申报书后,相关部门或机构会进行课题的评审和审批。
评审和审批的标准通常包括课题的科学性、研究的创新性、研究的实际意义、研究计划的可行性等。
评审和审批的结果将决定课题是否能够获得资助和支持,进而确定研究的实施计划。
五、实施研究一旦课题获得审批通过和资助支持,研究者就可以开始实施研究计划。
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按照研究计划的安排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论证,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者还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或机构报告研究进展和成果。
六、撰写成果报告完成研究后,研究者需要撰写研究成果报告,并向资助机构或其他机构提交。
成果报告通常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需要简洁清晰地呈现研究成果。
成果报告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研究资助和发展机会。
法学科研课题申报流程是研究者在进行法学研究时必须遵循的流程,能够帮助研究者规范研究活动、提高研究质量,促进研究成果的实现和转化。
中国法学会2015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评审办法(2015年9月18日)为进一步提升我会课题评审的公平公正性,增强评审结果的公信力,特对2015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评审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评审内容评审分为两部分进行:内容部分的评审(简称内容评审)和基础部分的评审(简称基础评审)。
内容评审的指标为申报人对选题价值的理解、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性、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基础评审的指标为包括研究团队尤其是主持人的研究能力、在申报课题相关领域方面的研究基础、研究条件、研究计划和成果形式等。
相应地,专家评审也分两个阶段进行。
二、评审方式内容评审和基础评审均采取通讯评审方式进行。
内容评审阶段,专家与专家之间、专家与申请人之间绝对匿名;基础评审阶段,专家与专家之间绝对匿名,专家对申请人匿名。
三、评审立项程序整个评审立项程序分以下五个阶段进行:1.内容评审阶段。
每组专家3人。
资助课题(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的,每一课题的所有申请书由同一组专家评审;自选课题及青年调研项目自拟选题的,根据学科或领域由同一组专家评审。
资助课题的,申请书超过12份的课题,确定总分列前5名的课题进入基础评审;申请书少于12份的课题,原则上确定总分列前3名的课题进入基础评审。
如果第一名分数超过第二名30分以上的,当然列入建议立项名单,不再对该课题进行基础评审。
自选课题及青年调研项目自拟选题的,每个学科或领域按照35%确定入围基础评审的名单。
2.基础评审阶段。
每组专家3人,按照学科或研究领域,进行与内容评审相独立的评审。
3.确定立项建议名单。
内容评分和基础评分乘以各自权重进行总分排名,两者分值比例为65%:35%。
资助课题确定第1名为建议立项课题。
但如果:(1)同一课题的几份申请书评审结果均不理想,可以空缺;(2)个别课题出现2份申请书总分非常接近、难以取舍等情况的,可以并列立项。
如果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的部分命题选题出现空缺,在自拟选题中择优立项的数量可以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