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滑坡灾害敏感性填图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84.63 KB
- 文档页数:5
篇《基于遥感影像判识的滑坡自动识别方法》一、引言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无需直接接触对象,而是通过传感器获取目标信息的技术,其在地质灾害识别中具有独特优势。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基于遥感影像的滑坡自动识别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滑坡的特征和识别方法滑坡的识别涉及多种特征的综合判定,包括地形特征、植被特征、水文特征等。
遥感影像中可以通过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态特征等进行滑坡的自动识别。
在遥感影像中,滑坡往往表现为较大的高光谱反差、明显的变形特征和不规则的形态特征。
通过遥感影像的特征提取和图像分割技术,可以实现对滑坡的自动识别。
三、基于遥感影像的滑坡自动识别方法1. 数据获取和预处理需要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卫星遥感影像、航拍影像等。
对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以获得高质量的影像数据。
2. 滑坡特征提取基于预处理的影像数据,可以利用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态特征等进行滑坡特征的提取。
通过特征提取算法,可以将滑坡区域与非滑坡区域进行有效区分。
3. 滑坡自动识别基于提取的滑坡特征,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算法等进行滑坡的自动识别。
通过训练模型和分类算法,可以实现对滑坡的准确识别和辅助监测。
四、案例分析与展望基于遥感影像的滑坡自动识别方法已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如多源数据融合、滑坡特征提取算法的改进等。
未来可以结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滑坡的自动识别精度和效率,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持。
五、个人观点与总结基于遥感影像的滑坡自动识别方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的研究课题。
我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加强跨学科的合作,整合遥感技术、地质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知识,不断推动滑坡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为地质灾害防控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六、致谢在撰写本文过程中,受到了来自xxx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报告专业名称:城乡规划课程名称: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开课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实验室:建筑城规学院计算机实验室学生姓名:王迪沈恩穗指导教师:实验时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课程名称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 实验项目名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实验项目类型验证演示综合设计其他指导教师韩贵锋成绩√教师评语教师签名: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以重庆某县为例,在对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县域的空间管制分区。
通过练习,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理并熟练在ArcGIS环境下的实现矢量和栅格的坐标转换,基于DEM的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计算,栅格数据的重分类,带权重的空间叠加方法。
二、实验内容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时需要考虑多个要素。
首先,单要素出发,依据对建设的适应性或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出发,进行单要素评估区划。
其次,根据重要性权重进行空间叠加,再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区,结合总规编制的要求,提出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
结合地形和行政区划图对综合叠加结果进行说明,重点说明敏感区评价与空间管制的关系,以及评价结果如何引用到县域城乡规划之中。
结合评价结果说明县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实验方法:(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单因素评价-------确定权重--------综合叠加1.导入文件shp,找到地形的经纬度,在网站上找到四张dem图片,导入。
2.使用mosaic to new raster工具,把四张dem图拼贴在一起。
点击生成的图层,右键data, export data。
3.使用project 工具转化平面坐标系,分辨率默认30米。
4.在工具箱里搜索。
Mask,使用extract mask,第一个下拉菜单加入生成的图层,第二个下拉菜单选择shp,保存输出。
5.使用Special analyst工具,在里面选择surface analysis, slope生成坡度图。
6.打开新生成的坡度图的属性表,点击classify,reclassify,将数据分成四个级别。
基于GIS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一、引言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如何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及时评估和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GIS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制定中。
二、GIS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1. 自然灾害数据挖掘GIS技术可以方便地对各种自然灾害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历史自然灾害数据的挖掘,我们可以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时间、空间分布等,从而预测未来自然灾害的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GIS技术结合各种遥感数据,可以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
通过建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从而为制定防范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 自然灾害预警GIS技术可以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获取自然灾害的预警信息,从而能够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三、GIS在自然灾害应对中的应用1. 制定应对策略通过GIS技术,可以建立精细的地图,并将自然灾害数据与地图进行叠加分析,定位各类灾害风险隐患区域,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例如,在洪水灾害中,可以利用GIS技术分析洪水淹没区域,确定安全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并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现场指挥与救援GIS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紧急调度。
在救援过程中,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指挥中心和现场的灾情变化,并实时调度各类救援资源向灾区集中。
例如,在地震灾害中,可以利用GIS技术快速定位灾区和伤员位置,及时进行救援和转移工作。
3. 灾后评估与重建GIS技术可以对灾后影响进行评估,对灾区受损的建筑和设施进行估价,为灾后重建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台风灾害中,可以利用GIS技术对受损建筑和设施进行精准统计和估价,从而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ArcGIS空间分析建模在火山次生崩塌滑坡危险性分区评价中的应用刘绪【摘要】火山喷发前与喷发过程中常伴生地震活动,诱发大量的崩塌滑坡灾害,造成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简化的Newmark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区域性的地震诱发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工作中.本文将火山地震作为崩塌滑坡灾害的诱发因素并设置地震参数,在收集火山地震震源数据的基础上,基于ArcGIS平台构建了一个Model Builder模型,该模型通过计算临界加速度ac、Arias强度Ia分区图,并将其作为中间变量带入Newmark位移计算模型求得累积位移分区图.以长白山天池火山为例,运用该模型对长白山地区火山地震诱发下崩塌滑坡危险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构建Model Builder模型可以大大简化危险性评价的计算过程,同时具备可重复操作的特点.【期刊名称】《吉林水利》【年(卷),期】2018(000)008【总页数】5页(P35-38,44)【关键词】ModelBuilder;崩塌滑坡;简化的Newmark模型;危险性评价【作者】刘绪【作者单位】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在地表剧烈释放的过程,火山内部岩浆的活动往往会诱发地震[1-2],造成大量的崩塌滑坡灾害。
2002年12月,意大利斯特龙博利火山的喷发,造成了大量的坡体失稳并引发了海啸;De Vita Sandro[3]认为,火山区内崩塌滑坡灾害的研究必须考虑火山活动,并将火山喷发作为诱发因素。
火山区内崩塌滑坡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工作十分必要。
Newmark位移模型最早被应用于坝体的地震动响应研究。
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专家学者将其应用于地震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
Wilson和Keefer于1985年对美国洛杉矶地区地震作用下滑坡的危险性进行评价,效果较好 [4];Jibson于1994年对加利福尼亚Northridge地震数据进行研究后认为:如果可以获取研究区内的地形地质条件、岩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和地震参数,就可以将Newmark模型应用于地震崩塌滑坡危险性分区工作中;Rathje和Saygili基于不同超越概率分布造成PGA参数的不同对Newmark模型进行了改正;Peng等(2009)在对台湾南投白石崖山区进行危险性评价时,考虑了地形的放大效应以及地震滑坡runout路径的影响,结果与实际情况更相符[5]。
遥感和GIS技术在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滑坡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发生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
为了及时准确地评估滑坡地质灾害风险,提前进行防范和应对措施,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滑坡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中。
本文将探讨遥感和GIS技术在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一、遥感技术在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一定区域的地物信息以及其相关属性,从而对特定区域进行遥感监测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在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分析: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对地形的分析,包括坡度、坡向、地貌类型等,可以对滑坡的形态和分布进行预测和评估。
2.植被覆盖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植被覆盖的信息,通过对植被覆盖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判断滑坡风险的发生和演化情况,为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3.土地利用类型识别: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可以评估滑坡发生风险和影响范围。
二、GIS技术在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GIS技术是以地理信息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进行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一种综合技术。
在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GIS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数据管理:GIS技术可以对滑坡地质灾害相关的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和组织,包括影像数据、DEM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共享。
2.风险评估模型构建:GIS技术可以通过建立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综合考虑地形、植被、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对滑坡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3.空间分析与展示:GIS技术可以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展示,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示滑坡地质灾害的分布和风险程度,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三、遥感和GIS技术在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优势和局限性遥感和GIS技术在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具有以下优势:1.数据获取方便: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数据,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利用GIS技术可以实现空间数据的整合和共享。
基于GIS的兰州地区滑坡灾害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价牛全福;冯尊斌;张映雪;党星海【摘要】Because of its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large relief,strong human activities,frequent geologic hazards,Lanzhou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geological hazard in China.In this study,eight factors of disaster environment were selected,such as slope,aspect and so on,and the risk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 were studied with the methods of Probability Index (PI),Information Model (IM)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LR).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three models were compared and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is basically consistent.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of the IM is larger,and the LR is second,and the PI is slightly lower.From its accuracy,it shows that the IM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LR,and the lowest is the PI.The assess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nty (district) located in the higher prone areas of geological hazards are:Chengguan district,Xigu district,Yongdeng county;the high prone areas of geological hazards are:Qilihedistrict,Anning district;Gaolan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prone areas;and the relatively stable area is Yuzhong county.%选取坡度、坡向等八个孕灾环境因子,利用概率指数法、信息量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兰州地区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研究,对比三种模型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地质灾害的敏感性强弱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信息量模型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较大,Logistic回归模型次之,概率指数模型略低.模型精度评价表明,信息量模型略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概率指数模型评价精度最低.评价结果表明,位于地质灾害极高易发区的县(区)为:城关区、西固区、永登县;位于高易发区的县(区)有:七里河区、安宁区;位于易发区的县(区)为皋兰县;相对较稳定(不易发区)的县(区)为榆中县.【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7页(P29-35)【关键词】滑坡灾害;孕灾环境;敏感性;模型;兰州【作者】牛全福;冯尊斌;张映雪;党星海【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P642.22黄土滑坡与崩塌是黄土地区很重要的地质灾害。
第25卷 第4期2009年7月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Geog ra phy and G eo -Info rmatio n Science V ol .25 N o .4July 2009 收稿日期:2009-03-13; 修订日期:2009-06-17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0605046040191-10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09XJ005) 作者简介:王霖琳(1978-),女,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GIS 的应用、土地资源管理。
E -mail :w anglinlin78@yahoo .com .cn基于GIS 栅格数据的空间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与实践王霖琳1,胡振琪2(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北京100070;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北京100083)摘要:针对模糊综合评判多集中于对区域整体的综合评判的局限,提出了基于G IS 的空间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介绍了该方法的关键内容———隶属层的形成过程以及基于栅格数据的综合运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门头沟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关键词:空间模糊综合评判;GIS ;栅格数据中图分类号:X171.4;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9)04-0038-04 模糊数学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但过去常局限在对研究区的整体环境状况做全面评估[1-3],其结果仅为全局或既定人为分区的模糊综合评价值。
另一方面,模糊集合的理论仅应用于评价单元的属性数据方面,对研究区任一具体空间位置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却无法直接给出可视化评价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糊数学在环境评价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为克服这一问题,本文在GIS 的支持下,运用栅格数据的基本运算,提出空间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模糊数学在空间上的扩展应用进行分析和实践。
1 空间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空间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针对GIS 管理的空间栅格数据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以GIS 中栅格数据中的单个栅格为基本研究对象,确定空间中各点单因素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进而将隶属函数概念扩展到二维平面上,逐点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从微观的角度对宏观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衡量,最终获得整个研究区空间上的模糊评价结果。
西南、贵州等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山地滑坡敏感性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GIS)评价中国西南贵州省周边地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
底图是扫描这片区域,单幅滑坡绘制1:50万地形图。
在这片文章中,斜坡、岩性、滑坡单体、构造活动、排水分布和年降水量都将作为独立的影响因子。
因此,六个影响因子的地图准备通过各种权威资源收集信息并且把它们转换到GIS地图中。
在定性地图和梯形模糊数学比重(TFNW)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敏感性分析。
使用预测图概率,将研究区的滑坡敏感性分为四个类别:即低、中、高和很高。
此外,加权程序显示TFNW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滑坡因子权重分析上。
关键字:滑坡灾害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滑坡、模糊数、加权方法绪论2007年,在中国约有25,000件水文地质的混乱事件造成679人丧生,直接破坏资产和财产估计约3200万美元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报告(2008)(/)。
在贵州,中国的一个,在无数的地质灾害事件中大约有150人丧生和许多基础设施被摧毁。
建立滑坡敏感性分析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布局非常重要。
随之而来的需求是用一种逐渐被重视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方法去预测已经促使许多随机过程模型发展的事件。
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具有高潜力的存档、处理、分析和显示地理参照数据(Aronoff 1989)的能力并且日益成为地质灾害分析和风险降低的主要工具(Coppock 1995)。
GIS作为基本的分析工具,结合一些合理的模型,采用空间数据管理和操作对于滑坡危险性区划是非常有效的。
因此,许多研究者试图在GIS环境下找出产生山体滑坡和滑坡的灾害图。
滑坡灾害图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现有的资源,在不同的尺度编译,从地方到国家,采用多种技术,包括立体航空照片的分析、地貌域的映射、工程地质勘查和历史档案的索引(Guzzetti et al. 2000)。
对于这些技术的结合经常使用(Galli et al.2008)。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御越来越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GIS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信息与数据库等信息进行集成处理的软件系统,具有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分析、管理、可视化等多种功能。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GIS可以通过集成不同领域的多种数据,如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地质钻探、遥感影像等,建立一个综合的信息平台,有效地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
例如,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GIS可以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山区地形大致上升的程度、坡度、坡向等数据,来确定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次生灾害的地段。
同时,GIS还可以将植被、人类活动、宏观气象等因素与地形数据合并,综合分析不同地段的灾害风险大小及可能的灾害类型,为灾害防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灾害危险评估和风险评估。
首先是灾害危险评估,其目标是计算不同地段在不同时间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概率。
通过将多种数据集成在一起,包括DEM、土地利用、植被、可能的贡献因素等等,GIS可以生成用于灾害危险评估的基础图层。
然后利用定量分析,如逻辑回归、GSM、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来计算可能的灾害概率。
其次是风险评估阶段,其目标是评估所在区域的灾害风险。
风险评估需要将灾害危险水平与现有的资产进行比较,如人口数量、建筑物、交通基础设施、水电站、饮用水和建筑物等。
通过计算资产暴露度,GIS可以量化影响并生成一个风险图层。
最后,灾害的影响程度和受灾者的损失程度将被评估并相应地建议若干措施。
三、案例分析沈阳市道光源水库地区属于在典型的滑坡地质环境下,滑坡的时间和时长随季节变化很大且不稳定。
通过应用基于GIS的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识别潜在地滑、泥石流的危险性和覆盖面积,评估地区内的暴露度,并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