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竞赛辅导全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130
力学竞赛辅导讲义——虚位移原理一、内容要点精讲1、约束与约束方程(1)约束。
限制非自由质点或质点系运动的各种条件称为约束。
(2)约束方程。
约束对质点系运动的限制可以通过质点系中各质点的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的数学关系式或方程来表示。
这种方程通常称为约束方程。
2、约束分类(1)几何约束与运动约束。
只限制质点或质点系几何位置的约束称为几何约束;对于不仅限制质点系的位置,而且还限制质点系中质点的速度的这类约束称为运动约束。
(2)定常约束(稳定约束)与非定常约束(不稳定约束)。
约束方程中不显含时间t 的约束称为定常约束(或稳定约束);约束方程中显含时间t 的约束称为非定常约束(或不稳定约束)。
(3)完整约束与非完整约束:约束方程中不包含坐标对时间的导数,或者方程中的微分项可以积分为有限形式,这类约束称为完整约束;约束方程中包含坐标对时间的导数,而且方程中的微分项不能积分为有限形式,这类约束称为非完整约束。
(4)单侧约束(可离约束)与双侧约束(不可离约束)。
由不等式表示的约束称为单侧约束(或可离约束);由等式表示的约束称为双侧约束(或不可离约束)3、虚位移在某瞬时,质点系在约束允许的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无限小位移称为虚位移。
虚位移可以是线位移,也可以是角位移。
在定常约束条件下,微小实位移是虚位移之一。
4、虚位移与实位移的差别和联系(1) 差别。
虚位移是纯粹的几何概念,它与质点或质点系是否实际发生运动无关。
它不涉及运动时间、运动的初始条件和作用力等,只是约束许可的想像中的微小位移。
而实位移除与约束有关外,还与运动时间、运动初始条件和作用力、质量等有关;虚位移是微小的位移,而实位移可能是微小的,也可能是有限的;虚位移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向,而实位移只有惟一确定的方向,指向真实运动的一边。
(2) 联系。
在定常约束条件下,微小的实位移是虚位移中的一种情形。
在非定常约束条件下,微小的实位移一般不是虚位移中的一种情形。
为区别起见,虚位移用变分符表示,如r (投影为x,y,z),s 等,而微小的实位移用微分符号d表示,如dr (投影为dx,dy,dz),ds,d等。
第一、四章力和物体的平衡专题一受力分析法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作出五的受力示意图,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物体受力分析,主要是依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和运动状态着手,分析它与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
【要点突破】一.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隔离法)的基本步骤首先确定研究对象,一般要单独画出所选定的受力物体。
其次是把研究对象与周围的物体隔离开来,找出周围物体对其产生的力的作用。
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或已知力、摩擦力等的顺序进行分析,并正确合理地画出各力的示意图,标上各力的符号。
最后是检查是否分析多力或漏力。
二.在判断某一性质的力是否存在及其大小和方向问题的常用方法1.由该种性质的力的产生条件来分析弹力的产生条件是直接接触及产生形变;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直接接触并相互挤压,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但物体的微小形变和相对运动趋势较难判断,所以可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判断。
2.假设法判断是否有支持力或压力产生时,可假设去掉支持物,或假设就有支持力和压力的存在,分析物体是否能保持原有状态;判断是否有摩擦力时,可假设接触面光滑,或假设就有摩擦力,分析物体是否能保持原有状态。
3.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所受其他力的情况相结合来判断力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它的受力情况是相对应的,所以可以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它的受力情况。
三、在确定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时常要把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
整体法是指以若干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外力,而不用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作用力——内力。
通常在分析系统外来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典例剖析】【例1】分别画出图中A、B两物体的受力示意图(1到5中A 和B 均静止).A CACBAθ⑴⑵⑶ABθ⑷斜面光滑BA⑸容器与球光滑BA F⑹接触面均不光滑,A和B分别向左、向右运动悬线C斜向左悬线C竖直【例2】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均匀光滑小球置于半径为R的圆柱形容器中,且小球的半径r满足2r>R,则以下关于A、B、C、D四点产生的弹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点的弹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B.D点的弹力大小等于A点的弹力大小C.B点的弹力恒等于一个小球重力的2倍D.C点的弹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例3】如图,把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轻轻地放上以恒定速度匀速运转的水平传送带上,假设传送带AB间足够长,物块与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力学综合辅导(1月24日)一、力的种类①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重力的作用效果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都集中到一点,即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几何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对于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练习: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B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 、在空中运动的物体离开了地球就不受重力作用D 、在地球上的任何物体均受到重力作用,与地球是否接触无关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力和它所受到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A 、压力就是重力B 、压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 、压力的施力物体是重力的受力物体D 、压力的受力物体是重力的施力物体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 .重心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C 、任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都在其几何中心D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② 弹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弹性形变,物体克服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垂直于物体受力表面画出下列物体所受的弹力:1、已知甲、乙两物体之间有弹力作用,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一定直接接触了,并且都发生了形变B 、甲、乙两物体一定直接接触了,但不一定发生形变C 、甲、乙两物体不一定直接接触,但一定发生了形变D 、甲、乙两物体不一定直接接触也不一定发生形变2、关于弹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弹力,(B )只要物体形状发生变化就一定有弹力,(C )只要有弹力物体一定相互接触且形状改变,(D )物体形状变化越大弹力也越大。
弹簧:胡克定律:在弹性范围内,弹力与弹簧的伸长成正比,公式:F=k △xF=k △x ,F 表示弹簧的弹力,k 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单位为牛/米,△x 表示弹簧的伸长量:例1:一根弹簧不受力时,长度为8cm ,受到2牛的拉力时长度为10cm ,求弹簧的纪律性系数为多大? A例3、有k1、k2两根弹簧,若将它们并列起来使用,下挂一个重为G的重物,弹簧的伸长为多大?串联起来使用呢?若将一根弹簧剪断为相等的两部分后,每一部分弹簧的弹性系数为多大?例4、如图所示,k1、k2为两根轻质弹簧,k1>k2,a、b是质量分别m1、m2的两个物体,且m1>m2按如图所示方式悬挂起来,要使弹簧的总长度最短,则应该如何悬挂?练习:1、两根轻质弹簧的原长都是10cm,弹性系数都是k=10N/m,小球重力都是1 N,小球大小不计,球两根弹簧的总长度为(50cm)2、如图示,一弹性系数为k2的弹簧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上压一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弹性系数为k1的弹簧竖直地放在物体上面,其下端与物体上表面相连,两个弹簧的质量均不计,要想使物体在静止时,下面弹簧的支持力为原来的2/3,应将上方弹簧的上端竖直向上提高一段距离d,则d=(k1+k2)mg/(3k1k2)练习2图图3、一根轻质弹簧原长这l,将其上端固定,在离上端2/3处剪断弹簧,把重为G的物体挂在其下端,再将剪下的弹簧挂在重物G下端,再在下面弹簧下面挂重力为P的重物,平衡时,上下两部分弹簧伸长量相同,则P=_________G4、一根弹簧秤,不挂重物时,读数为2 N,挂100 N重物时,读数为92 N,当读数为20 N时,所挂重物的实际重为()(A)16 N,(B)18 N,(C)20 N,(D)22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