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寄生虫健康教育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6
包虫病的防治教案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几种常见包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
教学重点:讲清蛔中心病、蛲虫病和钩虫病是怎样传染的?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培养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烘便无害化处理是预防肠道寄生中心病的主要方法?教学时数;1个课时。
教学过程:(一)健康教育——认识肠道寄生虫1、包虫病是怎样传染给我们人的?包虫病的感染,世界各国都很普遍,农村感染率最高,可达90%,以5~15岁儿童居多。
包虫病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雌虫在肠内产卵,每天每条虫可产卵20万个左右,大量的虫卵随烘便排出,污染蔬菜和泥土。
苍蝇也能把烘便中的虫卵带到食物中去,通过食物再次感染人体。
2、寄生在人体小肠里的蛔虫是怎样危害我们的健康的?寄生在小肠里的蛔虫,不但夺取人的营养,而且对身体造成危害,安息十条蛔虫缠在一起,会造成肠梗阴。
蛔虫具有钻入各种孔道的特性,当人体出现对蛔虫产生刺激时,蛔虫便到处名,可从肛门排出,从口鼻爬出,严重的钻入胆道产生胆道蛔虫,钻入阑尾、产生辣尾炎等。
3、患蛔虫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如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不洗手和生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等。
(2)粪便处理不当。
如不及时清理、用未处理的粪便作肥料等,人吃了这些被污染的食物从得蛔虫病。
4、预防方法有哪些?(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便后、劳动后、游戏后和饭前、吃东西前洗手,并要经常剪指甲。
防止苍蝇吮吸食物(2)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不喝生水、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3)不用未经处理的粪便施肥,粪便应该用无害化处理来杀死虫卵。
(4)治疗蛔虫病,可用驱蛔虫药片。
(二)1、蛲虫是一种细小、白色,形似白线头,长9-12毫米的肠道寄生虫,寄生在小肠下部和结肠上部。
雌虫常于夜间由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的皱褶间和会阴处产下成千上万个虫卵,加而引起厅痒,不但影响睡眠,而且小孩用手指搔痒时,卵即粘在指甲缝里,吮手指或时食前不洗手,可将虫卵带入口内而产生自体感染或通过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感染他人。
肠道感染的健康教育与预防措施肠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
这种感染可以通过食物、水源或人际接触传播,而不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也可能导致其传播。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肠道感染的侵扰,我们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和采取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关于肠道感染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
1. 加强个人卫生意识:-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
在进食、使用洗手间后,或是接触了可能带有病菌的物品后都应该洗手。
- 使用卫生纸:在使用洗手间后,应该使用卫生纸很好地清洁肛门区域,以避免病菌传播。
- 使用纸巾或手帕: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该用纸巾或手帕捂住口鼻,以避免病毒扩散。
- 避免乱丢垃圾:将垃圾正确地放在垃圾袋中,并将其妥善处置,这样可以避免细菌或病毒进入环境中。
2. 饮食卫生:- 烹饪食品:把肉类、鱼类和蔬菜等烹煮熟透,确保内部温度高于70摄氏度杀死病菌。
- 避免生食:不要食用生的或未经烹饪处理过的食物,如生肉、生蛋或生海鲜等。
- 储存食物:将食物放在适当的温度下储存,防止细菌滋生。
不要长时间将食物放置在室温下。
3. 水源卫生:- 饮用安全水源:确保饮用的水源是安全的,可以使用过滤器或烧开水来消除水中的细菌和寄生虫。
- 避免生水:不要直接饮用自然水源,如河水、湖水或井水,因为它们可能含有病菌。
4. 频繁清洁物品和表面:- 清洁厨房和洗手间:保持厨房和洗手间的清洁,并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以避免细菌滋生。
- 清洁共用物品:清洁常用物品,如手机、电脑键盘和门把手等,以防止细菌扩散。
5. 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儿童和成人可以接种疫苗来预防某些类型的肠道感染,如肝炎病毒和霍乱病毒等。
6. 避免与患者接触:- 避免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尽量避免与患者的呕吐物、粪便或尿液直接接触,并采取正确的个人卫生措施。
7. 在旅行时特别注意:- 饮用瓶装水:在旅行中,不要直接饮用当地自来水,而是选择饮用瓶装水。
- 避免食用街边小摊:尽量避免在街边小摊或不卫生的餐馆食用食物,因为它们可能没有经过适当的处理和烹饪。
肠道感染的健康教育肠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
肠道感染会导致腹泻、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和管理肠道感染,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道感染的健康教育,包括主要预防措施、相关注意事项和管理方法等。
一、认识肠道感染1. 肠道感染的定义和病因- 肠道感染是指肠道内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菌、诺如病毒等。
2. 肠道感染的症状- 腹泻:多次稀便,常伴有腹痛和腹胀。
- 呕吐:食入有害病原体后,可引起呕吐反应。
- 腹痛:病原体侵袭肠道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腹痛。
二、肠道感染的主要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后、上厕所后。
- 定期洗浴:保持身体清洁,预防感染病原体。
2. 食用安全的食物和水源- 熟食:尽量食用煮熟的肉类、蔬菜和水果。
- 饮用开水:确保饮用的水源是煮沸过的。
3. 避免接触病原体- 避免密切接触患者或患者的粪便。
- 避免生食:尽量避免食用生海鲜等潜在携带致病菌的食物。
4. 加强室内清洁和消毒- 经常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厨房和卫生间。
- 使用消毒剂清洁,杀死细菌和病毒。
三、肠道感染的注意事项1. 不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不适用于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
- 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
2. 饮食调理-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 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肠道负担。
3. 加强个人防护- 使用一次性口罩和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四、肠道感染的管理方法1. 寻求专业医疗服务- 及时就医,由医生确诊并进行相应治疗。
-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
2. 居家护理-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促进身体康复。
- 隔离患者和感染源,防止交叉感染他人。
3. 积极预防复发- 增加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肠道蠕虫健康教育方案
《学校肠道蠕虫健康教育方案》
肠道蠕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尤其是在学校环境中容易传播。
为了保护学生们的健康,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如何预防肠道蠕虫的感染。
首先,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医生或卫生专家来给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介绍肠道蠕虫的相关知识,包括感染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肠道蠕虫的危害性,并学会如何预防感染。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健康检查活动,对学生进行体检,特别是对肠道蠕虫的检测。
一旦发现感染,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以防止感染继续传播。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个人卫生教育,教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食用干净的食物、不随地大小便等,从而有效地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最后,学校可以在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设置卫生宣传牌,提醒学生们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同时鼓励学生们当发现肠道蠕虫感染症状时及时向学校医务人员求助。
通过这些健康教育方案,学校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肠道蠕虫的感染,保障学生们的健康。
同时,学生们也能够更好地了解
和掌握预防肠道蠕虫感染的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健康教育肠道寄生虫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可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保持健康的过程中,了解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因此,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健康教育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相关知识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分点进行阐述。
一、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原因:1. 不洁食物和水源:吃或喝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容易导致寄生虫感染。
2. 不洁环境:居住和工作环境不清洁,容易滋生和传播寄生虫。
3. 缺乏个人卫生:不洗手、不注意身体清洁等,容易使寄生虫进入人体。
4. 接触感染源:与感染寄生虫的人或动物接触,容易传播感染。
二、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症状:1. 腹泻:腹泻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感染者的粪便通常较稀。
2. 腹痛和腹部不适:感染时,肠道受到寄生虫的刺激,导致腹部不适和疼痛。
3. 恶心和呕吐:寄生虫感染还会导致恶心和呕吐的症状,使患者可食用的食物减少。
4. 肠道积气:感染后,寄生虫可能阻塞肠道,导致积气,引起胃胀和胃痛等症状。
5. 体重下降:感染寄生虫时,寄生虫会从人体中吸取养分,导致体重下降。
三、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养成定期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2. 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水源,确保食物烹饪和饭前洗手的卫生。
3. 清洁环境: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定期清理卫生间、厨房等地方。
4. 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不接触感染寄生虫的动物,尤其是排泄物较多的动物。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寄生虫感染。
四、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肠道寄生虫感染通常需要用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感染的寄生虫种类选择适当的药物。
2. 营养补充:感染时,寄生虫会消耗人体的营养,治疗过程中应补充足够的营养。
3.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过于刺激的食物,多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4. 强化个人卫生:治疗期间要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清洁的卫生纸等。
李家沟小学开展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为切实做好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消除“三脏”(口脏、手脏、屁股脏)现象,减少肠道、大脑等部位相关疾病的发生,保护学生、幼童身体健康,8月29日下午,坪底小学利用放学集队的时间集中开展了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在活动中,学校负责人着重向学生宣讲了《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教育项目(学生手册12页、15页)》和《人体内的动物》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将《半年一次预防性驱虫,少生不患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病》宣传单发给了每个学生,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肠道寄生虫病,如何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等相关知识。
并要求学生将宣传单带回家交给家长阅览,并由家长自购驱虫药督促孩子在家按说明书口服进行自愿预防性驱虫。
(李家沟小学张迪)。
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讲座
寄生虫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动物,称为宿主或寄主上,同时,对被寄生动物造成损害。
寄生虫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多发病,对小儿危害大,重者可致生长发育障碍。
人体寄生虫病对全球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广大发展中国家寄生虫病广泛流行;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寄生虫病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1988~1992年在我国首次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寄生虫平均感染率为62.5%,0~15岁儿童寄生虫感染率为55.3%-73.3%,说明我国广大儿童的寄生虫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常见的小儿寄生虫病有: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绦虫病、肺吸虫病、贾第虫病。
详细情况请参阅具体疾病。
一、小儿寄生虫病的症状
(一)蛔虫病
1、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蛔虫卵移行至肺使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肺部出血而造成肺蛔虫病,表现为咳嗽、胸闷、血丝痰、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可见肺部点状、片状或絮状阴影,病灶易变或很快消失,称为蛔幼性肺炎或蛔虫性嗜酸性细胞性肺炎,即LOEFFLER综合症。
症状1~2周消失。
严重感染时,
幼虫可侵入脑、肝、脾、肾、甲状腺和眼,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癫痫、肝大、腹痛等。
2、成虫引起的症状:成虫寄生于空肠,以肠腔内半消化食物为食。
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异食癖;常腹痛,位于脐周,喜按揉,不剧烈;部分病人烦躁易惊或萎靡、磨牙;虫体的异种蛋白可引起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感染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3、并发症: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在人体不适(发热、胃肠病变等)或大量食入辛辣食物和服用驱虫药物剂量不当等因素刺激下,蛔虫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不仅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而且上窜阻塞气管、支气管造成窒息死亡,亦可能钻入阑尾或胰管引起炎症。
(二)蛲虫病
蛲虫感染哥引起局部和全身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肛门搔痒和眨眼不安,因为雌虫的产卵活动引起肛周和会阴皮肤强烈瘙痒,影响睡眠。
局部皮肤可因瘙损而发生皮炎和继发感染。
全身症状有胃肠激惹现象,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还可见不安、夜惊、易激动及其他精神症状。
末梢血见嗜酸性细胞的增多。
(三)钩虫病
1、钩蚴皮炎:钩蚴入侵的皮肤处多见于足趾或手指间皮肤较薄处及其他部位暴露的皮肤,可再现红钯点状丘疹或小水泡,烧灼、针刺感,奇痒,数日内消失。
搔抓破后常继发感染,形成脓疱,并可引起发热和淋巴结炎。
2、呼吸道症状:急性钩蚴感染,幼虫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引起炎症细胞浸润及出血,临床哥见咳嗽、血痰、发热、气急和哮喘,痰中带血丝,甚至大咯血。
胸部X线检查见肺有短暂的浸润性病变,血嗜性粒细胞增高。
病程数日或数周。
3、贫血:失血性贫下中农血是主要症状。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皮肤粘膜苍白、乏力、眩晕,影响小儿体格和智力发育。
严重者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
4、消化道症状:初期表现为贪食、多食易饥,但体重下降。
后期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腹胀不适,异食癖,营养不良等,严重者可出现便血。
不管是哪种寄生虫病,我们都应以预防为主,主要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纠正吮手指习惯,勤剪指甲,婴幼儿尽早穿满裆裤,玩具、用具、被褥要常清洗和消毒。
对两岁以下的幼儿要预防不要捡脏东西入口。
然后就是三岁以上幼儿最好每年做一次寄生虫检查,以更好的预防治疗。
二、幼儿为何会感染寄生虫病
蛔虫病和蛲虫病主要是患儿吃了带有其虫卵的食物而引起。
绦虫有猪肉绦虫病和牛肉绦虫病两种。
前者是由于吃了未烧熟的“米猪肉”而被感染;后者是由于吃了生的或半生的含囊尾蚴的牛肉而
被感染。
钩虫病是因为人体的皮肤直接接触钩虫的幼虫而感染,通常是由于儿童赤脚行走于被粪便污染的土地上而感染。
三、如何发现宝宝感染寄生虫病
通常感染了寄生虫病的宝宝消瘦,挑食,经常肚子痛(痛得不严重,以脐周为主),脸上有圆形白斑点,有的白眼球上有紫蓝色小斑点,因肛门瘙痒经常挠屁股。
对于家长来说,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特点,观察有无感染寄生虫症状。
四、幼儿寄生虫病的防与治
1、注意孩子的个人和饮食卫生,每日按要求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肠道线虫感染。
2、对于明确有蛔虫感染的孩子还需要予以驱虫治疗,以预防并发症。
体内蛔虫较多者,可以每半年驱虫一次。
蛔虫等寄生虫有“遇温则安”之习性,且孩子在秋天接受驱虫治疗时对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易耐受和适应,容易恢复健康。
四季中秋冬季为最佳打虫时间。
3、驱虫药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寄生虫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也可以选择广谱驱虫药,但具体剂量,要向医生咨询,一般多根据公斤体重计算。
驱虫后2-4周要复查大便,如果仍能找虫卵,可重复驱虫治疗。
4、对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好避免药物驱虫治疗,因为它们的肝肾代谢功能均不完善,药物可能会对孩子的肝肾产生毒副作用。
另外,从肠道寄生虫的特点来看,虫卵大都附着于污染的手或蔬菜、瓜果表面,而寄生虫的感染途径是口,2岁以内的孩子吃蔬菜、瓜果的种类与量较少,接触最多反而是家中的物品和玩具,后者相对较清洁,几乎很少沾染虫卵,所以它们真正需要打虫的机会也少。
父母想知道宝宝的肚子是否有了蛔虫。
可根据一些异常现象作一个大致判断:
宝宝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
宝宝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在宝宝的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的灰白色鳞屑,即俗称“虫斑”。
宝宝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
宝宝吃得多且好饥饿,爱吃零食,吃得多却总胖不起来。
预防蛔虫病
预防蛔虫病要把握好病菌入口这一关。
应对宝宝定期检查,发现大便蛔虫卵阳性者,即须服药治疗。
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手的清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常剪指甲,不吸吮手指头;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
生吃蔬菜和瓜果时,要清净后用沸水烫一下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