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海损的分摊与当事人过失之间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共同海损谁来承担共同海损⼀词,⼤家可能涉及到的并不多,对此也可能并不是很了解。
在海上,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会导致⼀些财产牺牲或者需要⽀付⼀些特殊的费⽤,那么,对于这些费⽤或者财产牺牲该谁来承担呢?接下来店铺⼩编就为⼤家详细的介绍⼀下共同海损谁来承担这个问题。
共同海损谁来承担共同海损牺牲和费⽤由因共同海损⾏为⽽安全到达同⼀航程⽬的地的财产来分摊。
其通常包括船舶和共同海损⾏为时在船上的货物,细化还有不属于船东的、共同海损⾏为时在船上的,在航程结束时仍然存在的燃油,以及共同海损⾏为时属于船东承担风险的运费等。
同保险公司没有直接关系,只是由于现今船舶和货物等的保险中都包括了共同海损分摊,才使分摊⾦额最终落在了保险公司⾝上。
⾄于买⽅还是卖⽅,要看在共同海损⾏为时,他们是否是实际的货物所有⼈。
应投保的共同海损费⽤项⽬?a.在避难港的港⼝费⽤(包括:引⽔,拖轮,系解缆,吨税,卸货,储存和重装,看护等费⽤);b.在避难港进⾏的船舶修理(临修或永修);c.在避难港进⾏的货物的重整费⽤;d.船员的⼯资及加班费;e.船员的伙⾷及消耗的燃料,但仅限于在航程中得到补充的部分;f.救助报酬,担保费⽤以及有关的法律费⽤;g.拖⾄第⼆避难港或⽬的地的拖轮费以及为完成航程⽽租⽤设备的费⽤(如发电机⽔泵);h.在到达⽬的港前任何挂靠港发⽣的共损费⽤;i.上述各项费⽤相关的海损理算师的费⽤;j.保险的费⽤。
⼆、可以不投保的共同海损费⽤a.就货物及运输的共同海损牺牲(特殊情况除外);b.在⽬的港或其后完成的船舶修理;c.其他在⽬的港或其后发⽣的共损费⽤;d.没有在航程中得到补充的船员给养和燃油的消耗;e.利息和⼿续费;f.上述项⽬相关的理算师的费⽤。
共同海损费⽤保险共同海损费⽤保险的特殊情况对于这个问题⼤家就要知道其中的规定,当我们发⽣了共同海损纠纷的时候就要按照法律的规定进⾏处理,才能依照法律规定来提起诉讼,⼤家对此都清楚了吧,看完之后,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店铺专业律师。
第1篇一、引言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
共同海损分摊是指当海损事故发生后,为了共同安全而采取的救助措施所造成的损失,由各受益方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担。
共同海损分摊是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共同海损分摊的法律适用。
二、共同海损分摊的法律依据1. 《海商法》我国《海商法》对共同海损分摊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第四篇第三章是关于共同海损分摊的主要内容。
根据《海商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因救助或者共同海损而发生的损失,由各受益方按照其受益比例分担。
”2. 《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即《汉堡规则》)《汉堡规则》是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重要公约,对共同海损分摊也有明确规定。
根据《汉堡规则》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在救助或者共同海损的情况下,各受益方应当按照其受益比例分担损失。
”3.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即《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对共同海损分摊也有一定程度的涉及。
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第12条FAS、FOB、CFR、CIF等术语的规定,卖方在货物发生共同海损的情况下,有权要求买方承担相应的分摊责任。
三、共同海损分摊的法律适用原则1. 公平原则共同海损分摊的目的是为了使各受益方在遭受损失后能够得到公平的补偿。
因此,在适用共同海损分摊法律时,应遵循公平原则,确保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等价有偿原则共同海损分摊应当遵循等价有偿原则,即各方当事人承担的分摊责任应当与其在共同海损中所获得的利益相对应。
3. 实际损失原则共同海损分摊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即各方当事人承担的分摊责任应当与其在共同海损中所遭受的实际损失相对应。
四、共同海损分摊的法律适用程序1. 提出共同海损分摊请求在共同海损事故发生后,遭受损失的当事人有权提出共同海损分摊请求。
发⽣共同海损之后,受益⼈怎么分摊海难是⼀种⾃然灾害,是⽆法避免的,如果因为⾃然灾害,船舶遭遇损失的,这就是共同海损,受益⼈是需要共同分担的。
那么,如果发⽣共同海损之后,受益⼈怎么分摊呢?今天,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共同海损应当由受益⼈按照各⽅的⽐例合理分摊。
⼀、船舶因共同海损的分摊,按照船舶在航程终⽌时的完好值,减去不属于共同海损的损失⾦额计算,或者按照船舶在航程终⽌时实际价值加上共同海损的损失⾦额计算,或者按照船舶在航程终⽌时实际价值加上共同海损牺牲的⾦额计算;⼆、货物共同海损的分摊,按照货物在装船时的价值加保险费,减去不属于共同海损的损失⾦额和承运⼈承担风险的运费计算;货物在抵达⽬的港已出售的,按照出售净得额加上共同海损牺牲的⾦额计算(旅客的⾏李、私⼈物品不计算分摊共同海损);三、运费共同海损的分摊,按照承运⼈承担风险并于航程终⽌时有权收回的运费,减去为取得该项运费⽽在共同海损事故发⽣后,为完成本次航程所⽀付的营运费⽤加上共同海损牺牲的⾦额计算。
船舶、货物和运费的共同海损牺牲的⾦额的确定⼀、船舶共同海损的⾦额的确定:按照实际⽀付的修理费减去合理的以新换旧的扣减额计算;船舶尚未修理,按牺牲造成的合理贬值计算,但不得超过估计的修理费;船舶发⽣实际全损或者修理费⽤超过修复后的船舶价值的,共同海损牺牲⾦额按照该船在完好状态下的估计价值,减去不属于共同海损的估计的修理费和该船舶受损后的价值的余额计算。
⼆、货物共同海损牺牲的⾦额的确定:货物丢失的,按照货物在装船时的价值加保险费、加运费、减去由于牺牲⽆需⽀付的运费计算;货物损坏的,在损坏程度尚未达成协议前出售的,按照货物装船时的价值加保险费、运费,与出售货物净得的差额计算。
三、运费共同海损牺牲的⾦额的确定:按照货物遭受牺牲造成的运费的损失⾦额,减去为取得这笔运费应⽀付但由于牺牲⽆需⽀付的营运费⽤计算。
以上就是⼩编为您整理的内容,如果发⽣共同海损的,受益⼈有约定的,可以按照约定的⽅式分担损失。
海运共同海损分摊原则**空运输是我国主要的运输途径,其中陆运分为铁路运输,以及汽车运输。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们都为我国的经济做出了⼀定的贡献。
下⾯就由店铺⼩编为⼤家整理有海运共同海损分摊原则的相关内容。
以供⼤家阅读,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共同海损的分摊原则共同海损分摊原则:共同海损的牺牲和费⽤是为了使船、货免于遭受损失⽽做出或⽀付的,因此,应该由船⽅、货⽅及运费⽅按解救共同危险最后结算的价值共同按⽐例分摊。
这种分摊⽅式⼀般都称为共同海损分摊原则。
共同海损分摊制度是指为了使船舶或船上货物避免共同危险,⽽有意地、合理地作出的特殊牺牲或⽀付的特殊费⽤。
共同海损损失应由船、货(包括不同的货主)各⽅共同负担。
所采取的共同海损措施称共同海损⾏为。
这种⾏为,例如引海⽔⼊舱、将承运的货物抛⼊⼤海、⾃动搁浅等等,在正常航⾏中都不得进⾏;但在船舶遇难时,为灭⽕⽽引海⽔⼊舱、为减轻船舶负荷⽽将全部或部分货物抛⼊⼤海或为进⾏船舶紧急修理⽽⾃动搁浅,等等,则均属合法。
因共同海损⾏为处理共同海损损失、理算共同海损的费⽤,称共同海损理算。
为处理共同海损费⽤所编制的报告称共同海损理算书。
共同海损的要素①船舶在航⾏中⾏将受到危险或已遭遇海难,情况急迫,船长为维护船货安全⽽必须采取措施。
②海难与危险必须是真实的⽽不是推测的。
③共同海损⾏为⼀定是⼈为的、故意的。
④损失和开⽀必须是特殊的。
例如船舶顶强风开船,机器因超过负荷受损,不属于共同海损;⽽若船已搁浅,为脱浅⽽使机器超过负荷受损,则属于共同海损。
⑤所采取的共同海损⾏为必须合理。
⑥为了共同的⽽不是船⽅或某⼀货主货物单独的安全。
⑦属于共同海损后果直接造成的损失。
例如引海⽔灭⽕,凡有烧痕等的货物再被海⽔浸坏不算共同海损,原来完好⽽被海⽔浸坏的货物的损失应计⼊共同海损。
⑧共同海损⾏为原则上应由船长指挥,但在意外情况下,例如船长病重、被俘,由其他⼈甚⾄敌国船长指挥,符合上述7个条件,也算共同海损。
共同海损理算规则一、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共同海损理算的结果应当公平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
2.共同为一个利益:共同海损指的是在一次船舶航行中发生的所有与船货运输相关的事故和损失,各方应当充分认识到共同为一个利益,根据实际损失情况共同承担责任。
3.审慎原则:共同海损理算需要充分审慎,经过详细的调查和评估,确保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二、共同海损的确定1.判断共同海损的标准:共同海损的判断应当符合国际惯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一般是指船舶、货物或其他财产发生了损失,且该损失是为了保护其他人的利益而产生的。
2.共同海损的范围:共同海损的范围应当包括船舶、货物、设备的损失,以及因此造成的额外费用,如拖船费、劳务费等。
三、责任分担原则1.分担比例:各方应当按照分担比例来承担共同海损的责任。
这个比例一般根据各方在运输合同中的约定来确定,如按照货物价值、船舶载重量等比例分配。
2.无约定情况下的责任分担:如果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责任分担比例,则根据公平原则来决定各方的责任承担比例。
3.过失原则:如果共同海损是由其中一方的过失造成的,该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共同海损理算的程序1.共同海损的通知:当发生共同海损时,各方应当及时通知其他相关方,并且共同海损的通知应当具备明确的内容,如损失的时间、地点、性质等。
2.理算委员会:各方应当组成理算委员会来进行共同海损的理算工作。
理算委员会由各方委派的成员组成,具体负责调查、评估和计算损失。
3.调查和评估:理算委员会应当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工作,了解共同海损的原因、损失范围和责任分担情况。
4.计算和分配:经过调查和评估后,理算委员会应当根据责任分担原则来计算各方的损失金额,并确定各方的分担比例。
5.结果确认和支付:计算结果应当由各方共同确认,并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相应的支付。
共同海损理算规则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因国家而异,通常由各国的商会、保险机构或国际组织制定,如国际商会、国际货物包装协会等。
§6.第六章共同海损§6.1共同海损概述一、共同海损概念☐海损(Average):在海上运输过程或其他海上活动中,船舶、货物等遭受海上风险或事故(仅指部分损伤)而造成的损失,海上人员的伤亡等。
*就财产性质的海损,根据损失的原因分为:1、单独海损(Particular Average-P.A.):在海上航程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其他特别情况而直接引起船舶、货物以及船上其他财产的损失。
2、共同海损(General Average-G.A.),则是在上述遭遇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其他特别情况而面临共同危险时,为了摆脱船货的共同危险而有意采取合理的措施,因而对船舶和货物以及船上其他财产造成的损失或进一步损失或因此而支付的费用。
救险措施造成的损害或产生的费用为共同海损,船长所采取的上述措施称为共同海损措施或共同海损行为。
【单独海损和共同海损的区分】——都是部分损失,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承保范围有关☐ 1.某船在航行时因受恶劣天气的影响驾驶员偏离了航线,致使船舶搁浅,船底破裂。
(单独海损)☐ 2.某船航行中遇到强风,因风力过大驾驶台玻璃吹破,船舶有倾覆的危险,驾驶员将船驶往附近的浅滩搁浅,以致船底破裂。
(共同海损,人所为的行为)【P. A. 和G.A的区别】:☐ 1.发生损失的原因不同:P.A.:海上危险造成的直接损失;G.A.:海上危险发生后为共同安全,(人)采取措施而造成的损失和费用;☐ 2.补偿损失的处理方法不同:P.A.:根据“天灾自负原则”损失由受害人自负;对造成损失有相应责任人的,受害人可向责任人请求赔偿。
G.A.:共同海损由共同海损行为的所有受益方按照各自获救的财产价值比例分摊的原则☐MC199:“共同海损应当由受益方按自己的分摊价值的比例分摊。
”1.狭义的共同海损,即共同海损损失(牺牲sacrifice费用)2.广义的共同海损,即共同海损法律制度,由共同海损行为、共同海损损失、共同海损分摊等内容所构成的海商法所特有的损害负担法律制度。
第1篇一、引言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
共同海损分摊是指在海损事故发生后,各受益方按照法律规定或约定,分担共同海损损失的法律制度。
我国《海商法》对共同海损分摊适用法律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共同海损分摊适用法律进行探讨。
二、共同海损分摊的法律依据1. 我国《海商法》我国《海商法》第191条规定:“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
共同海损分摊,是指在海损事故发生后,各受益方按照法律规定或约定,分担共同海损损失的法律制度。
”2. 国际公约《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简称《海牙规则》)和《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简称《维斯比规则》)对共同海损分摊适用法律也作出了规定。
我国是《海牙规则》和《维斯比规则》的成员国,在处理共同海损分摊案件时,可以参照这两个公约的规定。
三、共同海损分摊适用法律的主体1. 船舶所有人船舶所有人是共同海损分摊的主体之一,其承担的分摊责任包括船舶损失、救助费用、共同海损损失等。
2. 货物所有人货物所有人是共同海损分摊的另一主体,其承担的分摊责任主要包括货物损失、救助费用、共同海损损失等。
3. 运输合同当事人运输合同当事人包括承运人、收货人、托运人等,其在共同海损分摊中的责任主要依据运输合同约定。
4. 救助人救助人是指为救助船舶、货物、运费及其他财产而进行救助行为的人,其有权获得救助报酬,并在共同海损分摊中享有分摊权利。
四、共同海损分摊适用法律的原则1. 公平原则共同海损分摊适用法律应以公平为原则,使各受益方在分摊损失时,承担与其受益程度相当的责任。
2. 适当原则共同海损分摊适用法律应考虑各受益方的实际损失,确保分摊责任的适当性。
3. 法律适用原则共同海损分摊适用法律应根据我国《海商法》和国际公约的规定,选择最有利于各方利益的法律适用。
“共同海损”如何分摊海损指因海上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船舶、货物、装卸设备等的损坏或灭失所造成的损失。
当发生海损时,货主和船东之间通常会根据相关的国际公约或合同约定来分摊这些损失。
其中,共同海损是指在保护船舶和货物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共同行动才能阻止、减轻或消除海损,而产生的费用所引起的共同损失。
本文将从共同海损的定义、分摊原则、分摊范围和分摊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并且结合国际公约和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共同海损的定义根据《海上货物运输法》和《海上运输通则》的规定,共同海损是指在为拯救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和装卸设备采取合理行动并使之在安全中脱离危险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所引起的共同损失。
共同海损的主要特征是:1)共同行动的必要性,即需要船舶、货物和装卸设备的共同行动才能阻止、减轻或消除海损;2)费用的产生,即共同行动会导致一定的费用支出;3)损失的共同承担,即这些费用应由船舶的运输各方共同承担。
共同海损的分摊原则共同海损的分摊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1)公平原则:共同海损的分摊必须按照公平原则进行。
即根据各方在运输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程度来确定分摊比例,使各方的利益得到公平的保护。
2)实质公平原则:对于共同行动所产生的费用,不能简单地按照费用的大小来分摊,而应注意实质公平,即考虑各方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的大小来确定分摊比例。
3)权益平衡原则:共同海损的分摊应依据各方的权益平衡原则。
各方应根据自身利益和风险承担的大小来确定分摊比例,以实现各方的平衡和共赢。
4)风险承担原则:共同海损的分摊应当基于各方所承担的风险。
运输各方对海难的发生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在分摊共同海损时应考虑各方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合理的分配。
共同海损的分摊范围共同海损的分摊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费用:即为拯救船舶和货物所发生的人工费用,如救援人员的工资、工作时间的补偿等。
2)物资费用:即为拯救船舶和货物所购买的各种物资费用,如救生艇、绳索、螺栓等。
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当船舶、货物和其它财产遭遇共同危险时,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摊的法律制度。
只有那些确实属于共同海损的损失才由获益各方分摊,因此共同海损的成立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即海上危险必须是共同的、真实的;共同海损的措施必须是有意的、合理的、有效的;共同海损的损失必须是特殊的、异常的,并由共损措施直接造成。
共同海损general average 共同海损的表现形式为共同海损牺牲和共同海损费用,共同海损牺牲包括抛弃货物、为扑灭船上火灾而造成的货损船损、割弃残损物造成的损失、有意搁浅所致的损害、机器和锅炉的损害、作为燃料而使用的货物、船用材料和物料、在卸货的过程中造成的损害等。
共同海损费用包括救助报酬、搁浅船舶减载费用以及因此而受的损害、避难港费用、驶往和在避难港等地支付给船员的工资及其它开支、修理费用、代替费用、垫付手续费和保险费、共同海损损失的利息等。
共同海损是为了使船舶或船上货物避免共同危险,而有意地、合理地作出的特殊牺牲或支付的特殊费用。
共同海损损失应由船、货(包括不同的货主)各方共同负担。
所采取的共同海损措施称共同海损行为。
这种行为,例如引海水入舱、将承运的货物抛入大海、自动搁浅等等,在正常航行中都不得进行;但在船舶遇难时,为灭火而引海水入舱、为减轻船舶负荷而将全部或部分货物抛入大海或为进行船舶紧急修理而自动搁浅,等等,则均属合法。
因共同海损行为处理共同海损损失、理算共同海损的费用,称共同海损理算。
为处理共同海损费用所编制的报告称共同海损理算书。
编辑本段规定船舶、货物和运费的共同海损牺牲的金额的确定:一、船舶共同海损的金额的确定1、按照实际支付的修理费减去合理的以新换旧的扣减额计算;2、船舶尚未修理,按牺牲造成的合理贬值计算,但不得超过估计的修理费;3、船舶发生实际全损或者修理费用超过修复后的船舶价值的,共同海损牺牲金额按照该船在完好状态下的估计价值,减去不属于共同海损的估计的修理费和该船舶受损后的价值的余额计算。
第1篇一、引言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
共同海损的损失和费用,由各受益方按照各自的获救价值比例分摊。
共同海损制度是国际海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海商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本文将从共同海损的定义、法律依据、构成要件、损失分摊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共同海损的法律依据1.《海商法》我国《海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海上航行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因遭遇共同海损而遭受损失或者支付的特殊费用,由各受益方按照各自的获救价值比例分摊。
”2.《海商法》第三十六条“共同海损应当由受益方按照各自的获救价值比例分摊。
各受益方的获救价值,按照下列规定计算:(一)船舶的获救价值,为船舶因共同海损遭受损失后的价值,减去因救助、打捞、修复等费用而增加的价值;(二)货物的获救价值,为货物因共同海损遭受损失后的价值,减去因救助、打捞、修复等费用而增加的价值;(三)其他财产的获救价值,为其他财产因共同海损遭受损失后的价值,减去因救助、打捞、修复等费用而增加的价值。
”三、共同海损的构成要件1.共同海损行为的特殊性共同海损行为是指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
这种特殊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共同海损行为是故意为之,而非过失或意外事件所致。
(2)共同海损行为是合理采取措施,即该措施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必要的、合理的。
(3)共同海损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是特殊的,即这种损失不是一般的海上损失,而是为了共同安全而采取的特殊措施所直接造成的。
2.共同海损行为的必要性共同海损行为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为了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的安全,必须采取共同海损行为。
(2)共同海损行为是当时条件下唯一可行的措施。
3.共同海损行为的直接性共同海损行为的直接性是指共同海损行为与损失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即损失是由于共同海损行为所直接造成的。
共同海损中承运人过失行为的法律责任分析作者:魏连媛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33期摘要本文以《约克——安特卫普规则》为理论依据,对承运人的过失与共同海损成立之间的联系、承运人不同的过失行为所导致的不同的法律后果、承运人过失难以确定时共同海损的分摊问题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我国海商法197条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共同海损承运人过失责任分摊作者简介:魏连媛,福州大学法学院2012级国际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232-02共同海损(General Average)是一项古老的海商法制度,最早形成于古希腊时期,共同海损制度的出现旨在保护为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的共同安全和利益而做出牺牲的受害方,以实现公平原则并维持海上贸易秩序的正常运转。
导致共同海损的情形包括外来的风险以及行为人的过失。
对于外来风险所造成的共同海损的责任分摊,国际通常做法是由货方与船方共同承担船舶、货物及其他财产损失。
对于托运人的过失造成的共同海损,通常由过失托运人应当承担共同海损之牺牲费用,而非与承运人分摊。
以上两种情形的处理方式在国际货物运输中并无异议,而关于承运人过失所导致的共同海损之责任分摊问题,国际上存在颇多争议。
一、承运人过失行为与共同海损的成立由于承运人的过失行为而造成的船舶、货物及其他财产的损失能否定性为共同海损?观点一认为,此种过失行为不能认定为共同海损,因为承运人的过失行为是导致共同海损的直接原因,根据因果关系的理论,共同海损不能成立。
典型的代表是《北京理算规则》的规定:“对作为共同海损提出理算的案件,如果构成案件的事故确系运输契约一方不能免责的过失所引起的,则不进行共同海损理算。
”根据这一原则,如果共同危险是承运人不可免责的过失所致,则共同海损是不能成立的。
典型案例是英国1960年的“安格(Aga)”轮共同海损案。
共同海损与当事人过失的关系
胡婕
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
共同海损必须具备四个构成要件:一是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处于同一海上航程,面临共同的、真实存在的危险;二是所采取的措施是为了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的共同安全,而且是有意义的、合理的;三是所造成的牺牲和支付的费用是特殊的;四是所采取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达到了全部或部分保全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的目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构成要件中,并不考虑危险的来源,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只要危险客观存在且威胁到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的共同安全,便满足了第一个要件。
在由于当事人的过失产生危险的情况下,也不需要考虑过失的性质,无论当事人对过失能否免责,均可构成共同海损。
但是,在决定是否可以要求其他方分摊时,则要考虑共同海损与当事人过失的关系。
承运人的过失所致的共同海损事故,有的是因自然因素所引起,有的则是因当事人的过失而导致,这种过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免责的过失,另一种是不可以免责的过失。
对承运人的这两种不同的过失所导致的共同海损,其法律后果是不同的。
所谓承运人可以免责的过失,系指承运人虽然在主观上有过错,但依据法律规定,承运人可以免除赔偿责任的一种过失。
根据海商法的有关理论和规定,对于承运人航海过失,即承运人驾驶与管理船舶的过失,承运人可以免责。
所以承运人因驾驶与管理船舶中的过失导致共同危险造成的共同海损应由各受益方分摊。
所谓不可以免责的过失,是指法律或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所规定的免责范围之外的过失。
例如,承运人未能使船舶适航、运输过程中发生不合理延误以及不合理绕航等情况。
对此类过失所引发的共同海损,能否要求各受益方分摊,国际航运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根据英国普通法的规定,由于船舶所有人不可免责的过失导致的共同海损,其他各受益方无须分摊共同海损的牺牲和费用。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把共同海损的结果和发生的原因区分开来。
换言之,即使是由于船舶所有人不可免责的过失所致的共同海损,各受益方也应参加共同海损分摊,而后再向船舶所有人请求赔偿因他的过失所造成的损失。
有学者认为:对我国《海商法》第197条也应作第二种观点的理解。
由一方过失引起共同海损的事故,在同一航程中过失方既可能是承运人(船方),也可能是托运人(货方),如托运人未经申报托运危险货物、侵权事故造成共同海损。
在因货方托运人过失引起事故造成特殊牺牲、特殊费用时,仍承认成立共同海损。
但是由于国际提单公约和各国海商立法中没有规定托运人可免责的过失。
所以依据《1994年约克———安特卫普规则》规则D规定,托运人所有过失引起事故造成的自身的共同海损均不能获得分摊,且托运人应对非过失方分摊的共同海损负赔偿责任。
可见,承运方和托运人过失与共同海损分摊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违约赔偿与共同海损分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因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后者则是为了公平分担海上风险,按照合同的约定,对于那些为了解除船、货的共同危险而采取措施所造成的损失,由各方按受益财产的比例进行分摊的一种制度。
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在托运人的过失导致共同海损的情况下,既然损失要由托运人负责赔偿,那么,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共同海损分摊问题了。
对此,以装运危险货物为例。
《海商法》第68条对于托运人未经正确申报而装运危险货物的问题,只规定了承运人在货物构成实际危险时可以对危险货物随意处置的权利,也规定了托运人的赔偿责任,却没有规定共同海损分摊问题,原因就在于:有承担
责任者,就不存在共同海损分摊的问题。
但是在托运人没有过失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虽然他对损失无须承担赔偿责任,但他应该履行合同所约定的义务,分摊共同海损损失。
这里同样以装运危险货物为例,《海商法》第68条第2款对于托运人在无过失的情况下装运危险货物的问题,虽然也规定了承运人在货物构成实际危险时可以对危险货物随意处置的权利,但同时又明确规定,本款规定不影响共同海损分摊的权利。
我国《海商法》第70条规定:“托运人对承运人、实际承运人所遭受的损失或者船舶所遭受的损坏,不负赔偿责任;但是,此种损失或者损坏是由于托运人或者托运人受雇人、代理人的过失造成的除外。
”这一规定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海商法》在海上货物运输方面对托运人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即只有托运人的过失所造成的损失,托运人才负责赔偿,反之,则无须承担赔偿责任。
通过上述规定,即得出这样的结论:因当事人的过失所致的共同海损,损失应该由有过失的一方承担,而另一方无须分摊此种损失;如果共同海损事故是在当事人没有过失的情况下发生的,则当事各方就应依照约定分摊共同海损损失。
案例分析:糖烟酒公司A向某糖厂购糖,同时租B船进行海运,并投保海上贸易运输保险水渍险。
保险合同载明标的为一级白砂糖17000件,计850吨,保险金额365. 5万元。
运单上“特约事项栏”未注明托运人同意白砂糖配置甲板上,但B船船东在装船时,将部分白砂糖配载在甲板上。
在航行途中,B船遭遇了八级大风巨浪,船身剧烈横摆,配载在甲板上的白砂糖歪至一边。
为了使船能保持平衡并继续航行,船东作出决定,将甲板上的白砂糖部分抛至海中,结果到港后,白砂糖只有14040件,同时还有部分白砂糖受潮,包装受损、短量,于是糖烟酒公司A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经调查,本案中承运的B船由渔船改装,吨位为910吨,抗风等级为八级,但其初检适航证书已过有效期,在本次航程前未做检查。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两点:B船船东将部分白砂糖抛人海中造成的损失是否属于共同海损?被保险人糖烟酒公司A所租B船不具适航性是否意味着被保险人履行告知义务有过失?
从本案案情看,表面上B船及货物正遭到共同危险,B船船东为了解除船、货的共同危险而采取抛货所造成的货物损失是属于共同海损牺牲的,也是属于共同海损的,但实际上B船抛货是由于货物配置不当及船舶不具适航性造成的。
在本案中,运单上未注明“同意白砂糖配载在甲板上”说明船方将部分白砂糖配载在甲板上未经过糖烟酒公司A的允许。
而且由于B船适航性证明已过有效期,故其在突遇八级大风无把握继续安全航行的情况下,只得将配载在甲板上并歪至一边的白砂糖部分抛入海中,因此应由船方承担赔偿糖烟酒公司A经济损失的责任。
根据通行的1974年“约克•安特卫普规则”对抛弃货物的规定:“抛弃的货物除按照公认的贸易习惯运送的以外,不得作为共同海损受到补偿”。
本案中,货物运单上未注明“同意白砂糖配载在甲板上”,而且白砂糖配载在甲板上显然不是按公认的贸易运送货物。
因此其抛糖损失不得作为共同海损受到补偿。
本案中,B船的适航性证明已过有效时限,在开始此次航程前也未作船况检查,属于承运人责任。
而糖烟酒公司A作为托运人对B船的适航性能无核查权利,也无核查义务。
无义务就承运人情况告之保险人。
故不能以B船不具适航性得出糖烟酒公司A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结论。
总之,本案由保险公司赔偿糖烟酒公司A的货物损失后,再向B船承运人要求赔偿因承运人的过失所致的共同海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