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及指标体系探讨(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12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究发表时间:2016-09-01T16:21:42.3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7期作者:郑雄杰[导读]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区资源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旅游区开始借鉴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以期在规划管理层面提供解决旅游区保护与开发矛盾的有效途径。
惠州市华汇城建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广东惠州 516001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区资源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旅游区开始借鉴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以期在规划管理层面提供解决旅游区保护与开发矛盾的有效途径。
下面主要对关于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旅游区;发展定位;地块控制;整体规划;指标体系引言当前,我国城市控规的编制思路已相对成熟,而旅游区的控规游区控规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层面,都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旅游区控规的编制是在通过与城市控规的分析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城市控规编制的有益经验,而形成的旅游区控规的编制方法。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内容要如下:(1)旅游区的发展定位。
以上位旅游区总体规划对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定位为依据,根据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客源市场以及对周围旅游区的分析比较,确定旅游区的发展定位,进而确定相应的旅游产品和组织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
(2)用地分类控制。
当前旅游区用地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且各类用地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对旅游区用地进行合理的分类将是旅游控规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3)各系统整体规划控制。
根据旅游发展的需求,对旅游区道路交通、旅游区服务设施、各种市政工程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
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设施建设、游客游览活动等提出整体规划控制要求。
(4)旅游区控规指标体系。
旅游地区不同于城市地区,其控规的编制不能完全照搬城市控规,城市控规指标体系是防止城市在突变和剧变过程中的混乱,而旅游区控规指标体系是保持其在渐变过程中的稳定。
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研究 齐奕 摘 要:旅游度假区规划介于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包含旅游发展与城镇建设双重职能。
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规范控制指标体系较为单一,缺乏对旅游度假区有针对性的控制和指引,使得规划实施过程难免出现规划失效,早期建设的大部分度假区面临城镇化趋势,旅游度假职能发展受限。
本文探讨了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提出度假区控制指标体系应包含基本指标控制、旅游设施控制、城市风貌引导三个方面内容,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并通过三个层次的指标细分尝试提出控制指标体系的构成。
本文以武夷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控规为例,阐述了通过多层次、多类型控制指标体系妥善处理山水城的融合,旅游度假功能的完善和休闲度假环境的营造,提出了旅游度假区控规编制的新思路。
关键词:武夷山;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 1 前言 旅游度假区是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环境、单位面积投入产出大的旅游开发形式,是最小单元的旅游目的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开发区,集中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刘爱利,刘家明,刘敏,郑斌,2008)。
我国旅游度假区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1992年开始建设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
早期我国的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为依据,通常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结合,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003年2月国家旅游总局发布《旅游规划通则》,其主体借鉴了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并界定了旅游区规划的层次及内容,首次规定了旅游区控规的具体内容和适宜程度。
意味着旅游度假区规划第一次有针对性的规范指引。
但《旅游规划通则》在具体控制指标体系方面与一般城市规划类似,主要包括针对土地利用和环境容量的一般性指标,如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缺乏对度假区的特色要素有针对性的控制和引导。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方法与指标体系的相关探讨摘要: 文章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以及当前控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控制有余、弹性不足、频繁调整等问题进行分析, 并结合国内在这方面的情况,对控规编制的控制性规划指标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指标体系前言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实施规划管理的核心层次和最重要依据,也是城市政府积极引导市场、实现建设目标的最直接手段。
近年来,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各地各城市对控规的编制已经总结出了不少成功、有效的经验,并在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建设方式与投资渠道更加多样化,控规作为直接面向市场的政府规划手段,其作用更显突出,同时问题也更加突出。
1 控规的作用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为两个层面即战略层面和操作层面, 对应于两个阶段五个层次, 两阶段即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 五个层次分别为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指出, 控规“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 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 考虑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 对具体地块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提出控制指标, 作为建设主管部门(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作出建设项目许可的依据。
编制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 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对所在地块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控规在规划中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承上启下的作用;管理的依据和建设的引导;城市政策的载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关键主要体现在其能否按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意图,对城市每块土地的使用及其对城市总体环境景观的影响进行有效控制以及引导房地产开发的健康发展。
.3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3.1 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了近期建设的需要,可编制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7.3.2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7.3.3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7.3.3.1 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7.3.3.2 规划分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并根据各类用地的性质增加其它必要的控制指标。
7.3.3.3 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间距等要求。
7.3.3.4 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
7.3.3.5 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
7.3.4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7.3.4.1 规划文本。
7.3.4.2 图件,包括旅游区综合现状图,各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等。
7.3.4.3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
7.3.4.4 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1/2000。
‘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哪些方面内容?旅游业基础设施是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基础支撑之一,根据对旅游目的地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旅游交通运输设施旅游交通运输是最重要的内容。
并非一切旅游交通都应该有政府来投资。
一般来说,景区以外的交通,应该由政府投资,是公共工程。
景区内部的交通,应该由景区的投资商进行自主投资开发。
实际的情况是,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往往会把景区内部的主要交通设施完成,以便达到基本可进入目标,使招商引资更有吸引力。
有时,政府会以景区经营权转让为砝码,要求社会投资商建设景区以外的旅游公路。
2、旅游接待宾馆旅游接待宾馆的床位数量,是目的地接待容量的关键门槛。
旅游接待宾馆,一般是由社会投资商进行投资的。
旅游总规,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引言概述:旅游总规是指针对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旅游发展进行的全面规划,旨在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其中,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是旅游总规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旅游总规、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旅游总规的意义和目标1.1 旅游总规的定义和背景1.2 旅游总规的重要性和作用1.3 旅游总规的目标和原则2. 旅游总规的基本内容2.1 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2.2 旅游发展的定位和定位目标2.3 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规划2.4 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2.5 旅游管理的制度和机制建设3. 控制性规划的概念和内容3.1 控制性规划的定义和背景3.2 控制性规划的目标和原则3.3 控制性规划的具体内容和要求4. 修建性规划的概念和内容4.1 修建性规划的定义和背景4.2 修建性规划的目标和原则4.3 修建性规划的具体内容和要求5. 旅游总规、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的关系5.1 旅游总规与控制性规划的关系5.2 旅游总规与修建性规划的关系5.3 控制性规划与修建性规划的关系总结:综上所述,旅游总规是指对旅游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的过程,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作为旅游总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从规划的控制和建设角度出发,对旅游发展进行指导和规范。
旅游总规、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相互关联,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规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以实现旅游发展的整体目标。
33规划研究【摘要】本文从实际的管理和可操作性出发,提出了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缺乏灵活性、指标体系确立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并对指标体系提出完善建议,引入了植被覆盖度、休憩用地率、容积率的多指标关联等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 随着2008年1月1日新的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性被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我们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并且是更加严格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特别是其中的指标体系,在实际的管理和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具体的表现为某些指标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对实际的建设指导作用较小,甚至会阻碍土地的开发和建设。
应该如何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使其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是放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存问题初探(一)缺乏灵活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考虑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对具体地块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提出控制指标,作为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做出建设项目许可的依据。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指出,控规“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可以看出,控制性详细规划顾名思义就是要“控制”,对土地开发利用的性质、强度、配套等起到控制性的作用。
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控制主要包括了用地的控制和指标的控制,其中用地的控制主要为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以及其区位和规模的确定,地块内交通的组织,道路线型等级确定,配套的市政设施的控制等等,这些也是目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最为重视和做的最为完善的一块内容。
而鉴于目前的城市建设形式来说,由于发展和建设的速度过快,也由于大多数的地方政府没有摆正发展和控制的关系,使得现在许多的控规都处在消极控制的状态,只是作为土地开发利用的一个参考,在管理审批中遇到利益权衡时,通常被迫做出让步的也往往是控规。
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翁樟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的模式基本固定,控规在城镇建设中所产生的作用举足轻重。
正是由于控规具有很高的法律地位,故控规制定的时候也必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但纵观当前城镇建设的实际情况,控规的单调僵化与城镇发展的复杂多变冲突,往往“控则死、变则乱”,管理之被动显而易见,也对城镇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管理、技术等,而本文仅对控制编制中的土地开发强度指标制定,提出些许粗浅想法。
一、当前开发强度指标体系利弊《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第十条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
第二项是主要对控制指标作了明确的规定,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控规当中,一般确定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的上限和绿地率的下线,不发达地区则可能相反。
其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之间存在换算关系,建筑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确定两项指标便可推演出另一项指标。
经个人分析,认为当前指标体系有以下利弊:1、控制指标体系简单方便规划操作管理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规划控制指标简单、通用、易懂,方便了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相关部门及企业、集体、个人等之间的沟通协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
通过多年实践表明,该指标体系对城镇土地开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不断完善。
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探讨摘要:以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夏富片区为例,研究和探讨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内容控制体系六大控制类别要素及刚性控制和弹性控制相结合,空间形态、景观风貌导控与环境相协调,村庄保护与开发相促进的特点,以期对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Abstract:Danxia Mountain Scenic Area, Area summer rich, for example, the form of study and explore the scenic area controlled detailed planning of the core content control system six control categories of elements and rigid control and flexibility, control the combination of space, landscape style guidance and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phasecoordination, promotion of villag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controlling detailed planning of the scenic spo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Key words: scenic areas;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control system 背景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最主要的法定依据,对风景名胜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浅谈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及指标体系探讨(一)
论文关键词: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指标体系
论文摘要: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包括保护旅游资源,统筹土地使用,控制和引导开发建设,完善旅游区管理等方面内容。
本文以丽江宝山石头城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以旅游开发为目的的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规划控制内容和指标体系,为其他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1.问题的提出
1.1.旅游区控规编制方法缺失
我国现阶段旅游区控规的基本依据《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该通则对旅游区控规的规定过于参考城市控制,对旅游区的控制过于笼统、模糊,未对规划编制提出明确要求,未制订相应的控制内容和指标体系,对旅游区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建设特征缺乏针对性的思考,对旅游区的要素控制不够。
1.2.旅游区控规缺乏明确控制内容和合理的指标体系
《旅游规划通则》(2003)中旅游区控规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控制内容完全效仿城市控规2]。
目前少量的旅游区控规及其相关研究大多都是停留在对旅游区单个因素进行研究控制,没有落到具体的空间或者仅对旅游区单个片区进行规划控制,难以指导整个旅游区控规的编制。
1.3.旅游区开发和管理混乱
旅游区开发之所以杂乱无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旅游区管理的乏力,缺少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控制旅游开发的一系列措施,缺乏明确的管理尺度。
编制合理有效地旅游区控规,引导旅游区合理的开发建设,是实现旅游区可持续开发和高效管理的关键。
2.旅游区控规的重点
旅游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
旅游区控规的控制重点主要围绕旅游及相关因素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保护旅游资源
随着旅游区开发建设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破坏的现象也日趋严重。
本文认为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自然就成为旅游区控规的首要问题。
2.2.引导和控制旅游开发建设
旅游区总体规划缺乏对具体开发建设项目控制,使得旅游区具体的开发建设往往脱离了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初衷。
旅游区控规应具体的旅游开发建设提出具体指导实施的控制内容和指标体系,引导和控制旅游区开发建设。
2.3.协调旅游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旅游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从中获得经济效益,协调旅游相关利益者的是旅游区控规实施的重要保障。
旅游相关利益者包括当地政府、旅游投资商、当地居民等。
旅游区控规应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特别是要关注当地居民的利益,提高当地居民的旅游参与程度,为旅游区控规实施提供保障。
3.宝山石头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3.1.宝山石头城旅游区概况
宝山石头城旅游区距丽江市区132km,交通极不发达。
整个旅游区以宝山石头城为核心景点,集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一体,旅游价值极高的综合旅游区。
宝山石头城包括内城和外城,内城建于金沙江边一块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三面均是悬崖绝壁,一面紧临金沙江,整个石头城只有南门和东门可供出入。
宝山石头城是纳西族发展的重要节
点,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旅游区土地利用规划
宝山石头城旅游区用地分类主要从旅游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建设、旅游活动开展和旅游环境保护四方面进行思考,以河流、山谷、山脊线、陡坎等自然特征为地块分隔线对旅游区的全部土地进行划分。
共分为四大类、九中类用地,详见图1:
3.1.1.旅游资源保护用地
宝山石头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整个旅游区的核心景点。
为切实保护石头城及控制其旅游开发建设,划定石头城为核心保护区,其中又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①一级保护用地:包括石头城内城及其城墙外延50m范围内环境协调用地。
②二级保护用地:包括石头城外城及其外延50m的环境协调用地。
3.1.2.旅游设施建设用地
根据未来旅游发展的需求,旅游设施建设用地除了现状村落外,还包括新建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
①旅游村落用地:包括现状村落用地和现状村落周围的非耕地、坡度在25%以下,与现状村落呈自然生长的合理规模用地。
②旅游新建用地:根据旅游开发需求而修建的旅游开发建设用地。
③道路广场用地:为满足旅游开发需要的停车场、广场、码头等用地。
3.1.3.旅游活动开展用地
旅游活动开展用地是游客开展旅游活动的场所,包括一些供游客参观体验的旅游景点及游线周围的用地。
①旅游景点用地:包括古岩画、元革囊渡江遗址、旅游参观体验用地。
②旅游观光体验用地:包括旅游线路及旅游活动周围50m的区域,同时根据具体的地形地貌特征,灵活调整旅游活动开展用地的边界。
③梯田观光体验用地:包括千亩峡谷梯田和梯田周围50m的环境协调用地。
3.3.控制内容和指标体系
旅游区控规的控制内容和指标体系的确定是以旅游区土地利用规划为平台,针对各类用地各自的特点,确定各类用地相应的控制内容和指标体系。
3.1.1.石头城保护用地
石头城保护区是基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现状,以保护为第一目标,在保护的基础上对旅游开发进行合理的引导,对旅游建设进行有效地控制。
①一级保护用地。
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以保护和原址、原貌的修缮为主,当地居民维持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禁止一切旅游商业活动。
旅游开发建设主要确定特征性旅游景点;对区域内旅游主题和旅游线路进行组织控制;同时完善区域内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