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31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3.通过教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血液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运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6.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7.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体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8.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了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课时分配】 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讨论与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上课,大家好!同学们我们走在马路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放一段录象)马路上的大大小车在繁忙的搞着运载工作。
那么我们人体内的物质是靠谁来运输的。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空气中的氧气被吸收后,怎样运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组织细胞中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请看录象)相信同学们现在都会知道,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面,也有一条繁忙的运输线。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
这些运输线中的特殊的交通工具就是———血管里流动着血液,血液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和来自肺部的氧,迅速运往身体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师: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如此重要。
你们对血液了解多少呢?下面请同学们把你想了解的血液方面的知识都告诉老师好吗?生:(思考回答)师:老师也有一些疑问,(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动手操作能力。
(2)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流动的组织—血液》是在了解了《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之后,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深入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血液来完成,本节课是学习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血液形成一个形象而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血液的循环和物质的运输奠定了基础。
它不仅在教材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探索人体运行机制奥秘的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七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
七年级学生几乎都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但是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把识记血细胞各组成成分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作为学习的重点,把尝试解读血液化验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作为学习的难点。
在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学过程【导入】联系旧知,导入新知【师】复习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的有关知识。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空气中的氧被吸收后,怎样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如何被运离细胞?【生】回忆所学知识,积极思考,提出新问题。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人教版)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识别血细胞。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化验单、课件、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细胞需要物质和能量,那人体吸收的营养和吸入的氧气是如何运输到全身的细胞中去的呢?二、新课教学(一)血液的组成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这都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
1.资料分析(1)提出问题:血液里有哪些成分?(2)提出假设:血液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3)验证假设:如果我们是科学家,通过什么方法可知血液的成分?(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参考教材可知血液分层、观察血涂片的实验方法。
)(4)分析现象:①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段时间后,为何会分层?②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部分?各呈什么颜色?各部分的容积比例大致是多少?(5)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
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浆的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
可见,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我们义务献血献得最多的是血浆。
2.血浆的主要物质根据血浆这个名称我们来猜想一下组成血浆的主要物质有哪些?(出示血浆成分示1意图)(1)性质: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
(2)成分:①含水分约90%;②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是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盐等,约占3%;③蛋白质,简称血浆蛋白,约占7%。
还含有细胞代谢废物,如尿素和尿酸等含氮废物。
(3)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②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能力目标①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②分组实验及讨论,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血液的成分和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血液观②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3、难点突破:学生课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研究自身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自己寻求血细胞的功能来解惑,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三、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分组实验、角色扮演、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分析血常规化验单理解血细胞的功能——通过知识运用巩固知识――关注造血干细胞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达到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师:1、准备未加抗凝剂的血液(血块)及加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机2、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生:收集自己或自己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五、教学设计阅读课本51页下半部分文字回答:处理后的血液分成了几层?每一层都含有哪些成分?力血浆交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问:样品中血浆、血细胞所占体积比指导观察教材图图4-31血浆成分示意图合作交流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观察后回答:约各占一半研究图,思考血浆中各成分及功能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再次用到实物---分层的鸡血识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的培养过渡:血浆的特征大家已明了,可血细胞们都长得什么样呢?让我们来“明察秋毫”PPT课件出示实验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巧妙过渡逻辑分明探究任务二:动手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利用电子显微镜展示镜头下的血细胞出示多媒体幻灯片显示问题:1)什么细胞数量最多?2)如何识别红/白细胞?3)能否找到血小板?为什么?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1、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强调:1)红细胞中部光亮处并非细胞核2)白细胞被染成了蓝色,但本身并非蓝色回答问题(代表发言)明辨“是与非”自主学习局部合作明辨“是非”警防“误区”探究任务三:角色扮演阅读课本P53-54然后完成表格。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1、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作课件辅助教学、收集整理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讨论与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刚才,同学们已经看了《靠输血维持生命的孩子》,视频中那个可怜的孩子患了地中海贫血,所以需要大量的输血,现实生活中需要用血的地方很多,地震中遭受横祸的人们,车祸中大量失血的伤员,产后大出血的孕妇,白血病患者……等等,他们都需要输血,血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是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
也是检查我们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
那血液究竟有什么作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师: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流动的组织--血液》,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板书:流动的组织--血液请同学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课件)找一生读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师:(出示课件)认真观察试管1(加入抗凝剂),发现什么现象?生:观察并回答:试管1里的血液出现分层现象。
师:结合实验,提出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2、试管中的血液分几部分?各呈什么颜色?各部分的容积比例大致是多少?生:观察和思考,小组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回答问题(教师参与讨论): 生明确答案A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