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4
微专题三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按影响的主导因素的不同,可将工业区位的选择分为以下类型: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动力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
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在各类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多以各种形式的工业区位模式图为载体呈现,常见的工业区位模式图包含以下几种类型:一、柱状图在柱状图中,一般横轴表示不同的工业布局类型,纵轴表示工业生产过程中原料运费、产品运费、科技投入和工资投入等各要素的投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
在柱状图的判读中,只要找出占总生产成本比重最大的因素,该因素即为影响该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如下图所示,甲类型工业科技投入占总成本比重大,布局时应接近高等院校或科学技术发达地区,为技术导向型;乙类型工业原料运费占总成本比重大,布局时应靠近原料产地,为原料导向型;丙类型工业工资投入占总成本比重大,布局时应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为劳动力导向型;丁类型工业产品运费占总成本比重大,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二、直角坐标图对直角坐标图的判读,首先必须看清图的标题以及横轴、纵轴所表示的含义,然后根据横纵坐标数值的变化趋势,准确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如图甲所示,图中②工业的人才投入占总成本比重最大,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较高,应为技术导向型工业;③工业的能源投入占总成本比重最大,说明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应为动力导向型工业。
再如,在图乙中,棉纺织工业布局在何处比较合理?通过阅读标题,发现该坐标图反映的是人口密度与棉花产量关系组合示意图,其中横轴表示的是人口密度,纵轴表示的是棉花产量。
仔细观察人口密度和棉花产量在各自坐标轴上的变化趋势,不难发现,在A、B、C、D四个区域中,A区域棉花产量最高且人口密度最大。
再结合棉纺织工业的特点——需大量廉价劳动力、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过高,所以A处最适合布局棉纺织工业。
三、多维坐标图由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对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的考查,除了可借助直角坐标图外,还可以借助三维坐标图和四维坐标图等,如图甲、图乙所示。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断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断工业区位问题在高中地理中占有极高的位置,在高考考查中的地位相当突出。
因此,工业区位的知识是地理高考复习的重点,而工业区位问题又多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这类图在判读上并不难,关键是掌握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从统计图中读出各生产要素的比重大小,然后根据比重最大的要素确定为主导因素,由此可知该工业部门的所属类型(即五种导向型的工业类型)。
对其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工业生产要素投入比重的大小常通过以下形式呈现:1.柱状图(或饼状图)判断方法: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该因素即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典例1 读三类工业产品成本构成示意图(图1),完成(1)~(3)题。
图1(1)甲类工业的工资投入较高的主要原因应是A.劳动力投入数量大B.为劳动导向型产业C.技术人员工资水平高D.产品更新的速度慢(2)下列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合的是A.包头建棉纺织厂B.上海建石油化工厂C.大亚湾建核电厂D.黑龙江建制糖厂(3)正由以丙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向以甲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转化的地区是 A.美国硅谷地区 B.沪宁杭地区 C.辽中南地区 D.四川盆地【解题思路】第(1)题,甲类工业科技投入最高,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人员工资高。
第(2)题,乙类工业原料投入最多,必须靠近原料产地,黑龙江建制糖厂,靠近甜菜产地。
第(3)题,必须处于从劳动力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化的地区,美国“硅谷”地区早已经属于技术导向型地区;辽中南地区、四川盆地仍然以原料和劳动力导向型为主;沪宁杭地区工业发达,技术水平高,工业结构正在转换。
【答案】(1)C (2)D (3)B2.直角坐标图判断方法:依据坐标轴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典例2 图2为工业区位因素投入比例示意图,丙工业所属工业部门的类型为图2A.动力导向型B.技术导向型C.资源导向型D.劳动力导向型【解题思路】本题解题关键是看清坐标轴中的要素投入比例,投入比例多的即为主导因素。
常见工业区位图表的判读一、柱状统计图【问题设置】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什么指向型的工业?【判读技巧】各类工业投入构成比例最大的因素为主导区位因素,由此可推出甲为技术指向型,乙为原料指向型,丙为劳动力指向型,丁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二、曲线(折线)统计图【问题设置】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工业化进程中原料、交通、科技要素投入比例中的哪项?【判读技巧】根据上图工业化进程中原料、交通、科技要素投入比例的比较,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以判定①表示原料;②表示科技;③表示交通。
三、直角坐标图【问题设置】判断②③分别为什么指向型的工业?【判读技巧】通过分析纵、横坐标轴的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势,读取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可判断②为技术指向型工业;③为动力指向型工业。
四、三角坐标图【问题设置】图中①②③分别为什么指向型的工业?【判读技巧】读准三个不同坐标轴的含义和坐标值的变化趋势,找出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从图中可读出,①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②为原料指向型工业;③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五、雷达图【问题设置】模式一、二、三、四分别为什么指向型的工业?【判读技巧】雷达图表示四种不同要素所占的比重,其中心原点为0,数值向四个方向递增,四个数值之和为100﹪。
四个数值中最大为主导区位因素。
据此推断模式一为技术指向型工业;模式二为市场指向型工业;模式三为原料指向型工业;模式四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六、分布模式图【问题设置】思考:(1)我国造纸工业有何分布特点?(2)为什么北京、上海、广东等造纸工业发达?【判读技巧】依据图上分布信息,我国造纸工业多沿河分布,西部地区也有造纸工业的分布,总的来说是东多西少。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多,消费市场广阔,所以造纸工业发达;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我国南方的广东等省区,盛产甘蔗、竹,蔗渣、竹材等可以用来做造纸的原料,所以造纸工业也发达。
七、发展模式图【问题设置】思考:(1)图中工业的布局从阶段Ⅰ到阶段Ⅱ有何变化?(2)推测该工业可能为哪个工业部门?(3)图中也反映怎样的一个事实?【判读技巧】这种图较为复杂,信息丰富,需图文转换,获取关键信息。
10.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典图1:重庆产业结构比重示意图典图2: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典图3: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示意图考向:考查工业类型的判断和发展国际贸易的优势条件考向:考查汽车制造业的区位条件以及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及意义考向:考查山西省焦化企业生产规模、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变形图较多。
工业区位模式图类型不同,判读的方法也有区别。
下面就不同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列表说明如下:典图展示判读技巧a.二维坐标图首先明确坐标以及图例的含义,然后根据相关指标的大小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如图a中,水平方向表示四种工业类型,柱状图表示的是各种工业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
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图a中甲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丁为市场导向型工业6 / 6b.平面三角坐标图读图时要明确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变化趋势,找出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图b中③为技术导向型工业,④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c.玫瑰统计图图c反映了五种工业区位因素,以距离原点的远近为影响强弱的标志。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①受原料因素影响最强,其次是劳动力,可以判断为原料导向型工业;②受技术因素影响最强,是技术导向型工业;③受劳动力因素影响最强,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④受市场因素影响最强,是市场导向型工业;⑤受动力因素影响最强,应该是动力导向型工业d.等值线图图d将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以等值线分布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要求分析判断并选择合适的工业区位。
图中某企业生产必需的两种原料分别来源于M1、M2,N是该企业的唯一市场,以M1、M2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两种原料的等运费线,以N为圆心的同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如果仅考虑运费因素,那么甲、乙、丙、丁、戊五个地点最适合建厂的是哪一地点?要分别读出甲、乙、丙、丁、戊五地从M1、M2运输原料和运输产品到市场N的运费总和,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正确选择,最适合建厂的为丙地6 / 66 / 6e.发展模式图 读图e 可知,工厂早期建在原料地,为原料导向型,后来向市场扩展。
2012高考地理工业区位图的判读一、区位图的判读与区位分析1.区位图的一般分析方法(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人类活动(农业、工业、旅游业、交通运输等)发展的条件,即在全面分析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产业活动的众多区位因素中,找出关键区位因素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3)发展分析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区位图上所反映的问题。
以工业为例,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在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不断解放体力劳动的同时,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传统工业部门原料、动力、市场及廉价劳动力指向明显;新兴工业技术指向明显,并对环境和交通要求较高。
如钢铁工业布局依次经历了接近煤产地→接近铁矿产地→接近交通便利地(如港口)的演变过程。
当某种因素发生变化时,会形成一系列的工业新趋向,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新兴工业区,带动工业地域的形成。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高新技术工业区,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硅岛”、德国南部的慕尼黑等地。
2.区位分析的方法(1)明确区位分析的对象:某个区域的区位或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2)掌握区位分析的要素(见下表)。
(3)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全面分析(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比分析(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同因素与不同因素)、主导因素分析(全面分析比较,找出决定性因素)。
(4)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一要确定其地理位置;二要分析自然区位;三要分析社会经济区位。
二、工业区位选择主要从自然条件(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等方面考虑。
1.从社会经济条件来看,工业区位选择有下列几种类型原料指向型工业:如甘蔗或甜菜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市场指向型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动力指向型工业:如炼铝厂等;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如纺织工业、服装工业等; 技术指向型工业:如飞机制造工业等。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断工业区位问题在高中地理中占有极高的位置,在高考考查中的地位相当突出。
因此,工业区位的知识是地理高考复习的重点,而工业区位问题又多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这类图在判读上并不难,关键是掌握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从统计图中读出各生产要素的比重大小,然后根据比重最大的要素确定为主导因素,由此可知该工业部门的所属类型(即五种导向型的工业类型)。
对其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工业生产要素投入比重的大小常通过以下形式呈现:1.柱状图(或饼状图)判断方法: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该因素即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典例1读三类工业产品成本构成示意图(图1),完成(1)~(3)题。
图1(1)甲类工业的工资投入较高的主要原因应是A.劳动力投入数量大B.为劳动导向型产业C.技术人员工资水平高D.产品更新的速度慢(2)下列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合的是A.包头建棉纺织厂B.上海建石油化工厂C.大亚湾建核电厂D.黑龙江建制糖厂(3)正由以丙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向以甲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转化的地区是A.美国硅谷地区B.沪宁杭地区C.辽中南地区D.四川盆地【解题思路】第(1)题,甲类工业科技投入最高,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人员工资高。
第(2)题,乙类工业原料投入最多,必须靠近原料产地,黑龙江建制糖厂,靠近甜菜产地。
第(3)题,必须处于从劳动力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化的地区,美国“硅谷”地区早已经属于技术导向型地区;辽中南地区、四川盆地仍然以原料和劳动力导向型为主;沪宁杭地区工业发达,技术水平高,工业结构正在转换。
【答案】(1)C (2)D (3)B2.直角坐标图判断方法:依据坐标轴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典例2 图2为工业区位因素投入比例示意图,丙工业所属工业部门的类型为图2A.动力导向型B.技术导向型C.资源导向型D.劳动力导向型【解题思路】本题解题关键是看清坐标轴中的要素投入比例,投入比例多的即为主导因素。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工业区位模式图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主导因素决定了工业的区位选择,对其主导区位因素的判读可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来判断。
工业生产要素投入比重的大小常通过以下形式呈现:(1)柱状图(或饼状图)①判断方法: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该因素即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②实例分析:如上图中甲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丁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2)直角坐标图①判断方法:依据坐标轴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②实例分析:如上图中,乙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多(人才与人员数量不同),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丙工业的能源投入最多,为动力导向型工业;丁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少,即对技术的要求不高。
(3)多维坐标图①判断方法:读准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的变化趋势,找出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②实例分析:图1中,甲工业能源投入比重约为70%,为动力导向型工业;乙工业原料投入比重约为70%,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丙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约为70%,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图2中对应不同图例,模式一的科技因素比例最大,为技术导向型工业;模式二的市场因素比例最大,为市场导向型工业;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例最大,为原料导向型工业;模式四的劳动力因素比例最大,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4)玫瑰图①判断方法:玫瑰图中距中心点最远的因素即为该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②实例分析:甲能源投入比重最大,为动力导向型工业;乙技术投入比重最大,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丙受市场影响最大,为市场导向型工业;丁劳动力投入比重最大,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5)表格待选地点运输成本(单位:元/吨) 原料 燃料 成品 甲 3.68 5.42 8.80 乙 3.16 3.85 14.00 丙 3.16 4.27 11.60 丁3.684.654.80①判断方法:依据表格数据进行区位分析,往往要通过计算、比较得出结论。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工业区位模式图多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主要以数据(比重)的形式展现某工业各生产要素所占的比重大小,由此可确定该工业的主导因素,进而可确定出该工业的类型。
[常考图示][判读技巧]这类图在判读上并不难,关键是掌握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从统计图中读出各生产要素的比重大小,然后根据比重最大的要素确定为主导因素,由此可知该工业部门的所属类型(即五种导向型的工业类型)。
具体判读方法如下:(1)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为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如图1中甲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丁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2)读准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变化趋势,找出工业主导区位因素。
如图2中①工业能源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动力导向型工业;②工业原料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原料导向型工业;③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如图3中模式一的科技因素约占40%,比例最大,应为技术导向型工业;模式二的市场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市场导向型工业;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原料导向型工业;模式四的劳动力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3)依据坐标轴含义和数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如图4中②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多(人才与人员数量不同),应为技术导向型工业;③工业的能源投入最多,应为动力导向型工业;④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少,即对技术要求不高,一般需大量廉价劳动力,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应用体验]1.(2013·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上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解析]由图示可获取以下信息:3.联系题目关键,组织答案。
微专题三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按影响的主导因素的不同,可将工业区位的选择分为以下类型: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动力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
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在各类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多以各种形式的工业区位模式图为载体呈现,常见的工业区位模式图包含以下几种类型:1.柱状图在柱状图中,一般横轴表示不同的工业布局类型,纵轴表示工业生产过程中原料运费、产品运费、科技投入和工资投入等各要素的投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
在柱状图的判读中,只要找出占总生产成本比重最大的因素,该因素即为影响该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如下图所示,甲类型工业科技投入占总成本比重大,布局时应接近高等院校或科学技术发达地区,为技术导向型;乙类型工业原料运费占总成本比重大,布局时应靠近原料产地,为原料导向型;丙类型工业工资投入占总成本比重大,布局时应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为劳动力导向型;丁类型工业产品运费占总成本比重大,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2.直角坐标图对直角坐标图的判读,首先必须看清图的标题以及横轴、纵轴所表示的含义,然后根据横纵坐标数值的变化趋势,准确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如图甲所示,图中②工业的人才投入占总成本比重最大,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较高,应为技术导向型工业;③工业的能源投入占总成本比重最大,说明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应为动力导向型工业。
再如,在图乙中,棉纺织工业布局在何处比较合理?通过阅读标题,发现该坐标图反映的是人口密度与棉花产量关系组合示意图,其中横轴表示的是人口密度,纵轴表示的是棉花产量。
仔细观察人口密度和棉花产量在各自坐标轴上的变化趋势,不难发现,在A、B、C、D四个区域中,A区域棉花产量最高且人口密度最大。
再结合棉纺织工业的特点——需大量廉价劳动力、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过高,所以A处最适合布局棉纺织工业。
3.多维坐标图由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对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的考查,除了可借助直角坐标图外,还可以借助三维坐标图和四维坐标图等,如图甲、图乙所示。
------!值得拥有!------精品文档工业区位图的判读2012高考地理一、区位图的判读与区位分析.区位图的一般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人类活动(农业、(1)工业、旅游业、交通运输等)发展的条件,即在全面分析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的基础上,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产业活动的众多区位因素中,找出关键区位因(2)限制性区主导区位因素、素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位因素三大类。
发展分析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3)工业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区位图上所反映的问题。
以工业为例,发展变化中,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劳动力素自动化不断解放体力劳动的同时,影响逐渐增强;在工业生产机械化、市场及廉价劳动力指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传统工业部门原料、动力、如钢铁工业布局依新兴工业技术指向明显,并对环境和交通要求较高。
向明显;次经历了接近煤产地→接近铁矿产地→接近交通便利地(如港口)的演变过程。
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新兴工会形成一系列的工业新趋向,当某种因素发生变化时,“硅业区,带动工业地域的形成。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高新技术工业区,如美国的谷”、日本的“硅岛”、德国南部的慕尼黑等地。
2.区位分析的方法(1)明确区位分析的对象:某个区域的区位或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掌握区位分析的要素(见下表)。
2(------值得收藏!!珍贵文档------------!值得拥有!------精品文档位置要素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全面分析(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3对比分析(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同因素与不同因素)、主导因素分析(全面分析比较,找出决定性因素)。
)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一要确定其地理位置;二要分析自然区位;三4(要分析社会经济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