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九——工业区位条件评价和工业区位模式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九——工业区位条件评价和工业区位模式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九——工业区位条件评价和工业区位模式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九——工业区位条件评价和工业区位模式图

课时达标(三十)

一、选择题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为1990~2011年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轨迹图(图中数字表示年份)。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的移动轨迹是()

A一直向东南移动

B.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C.总体向东南移动

D.总体向南方移动

2.下列时间段与引起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的动力,推测正确的是()

A.1990~1994年劳动力

B.1994~1997年原料

C.2004~2007年市场

D.2007~2011年产业转移

1.C 2.D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的移动呈现出东南→西南→东南→西北的变化,总体上向东南方向移动。第2题,1990~1994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促使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1994~1997年,由于政策的调整,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向西南移动;2004年以后,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成本的上升,产业结构调整,部分纺织企业向西转移,并且中西部纺织业的重新崛起,有利于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向西移动。

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某行业相关市场内前N家最大企业所占市场的份额总和,一般用这几家企业的销售额占该行业总额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全球部分行业(汽

车、家电、服装、家具和鞋子)的集中度比较,下表示意我国与美国家具行业集中度(%)比较。据此完成3~4题。

A.甲B.乙

C.丙D.丁

4.目前,美国家具企业积极在中国投资设厂,实行“地产地销”。其主要目的是() A.降低产业集中度B.靠近原料产地

C.开辟市场空间D.增强集群效应

3.D 4.C解析第3题,由表可知,中国前10家最大的家具企业的行业集中度不足5%,美国也仅为44.3%,说明家具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只有丁最符合,故选D。第4题,产业集中度高有利于增大生产规模,提高利润,因此,美国家具企业到我国投资设厂并不是为了降低产业集中度,A错误;家具企业属于市场导向型企业,美国家具企业到我国投资设厂主要是为了开辟我国广阔的市场,B错误,C正确;美国家具企业到我国投资设厂不会增强集群效应,D错误。

下图表示在M、N两地间建设的某类工厂的运费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M地是该类工厂的原料地②E地是该类工厂的最佳厂址区位③F地是该类工厂的

燃料地④N地是该类工厂的产品市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6.该类工厂最可能是()

A.啤酒厂B.水果罐头厂

C.电子装配厂D.精密仪器厂

5.B 6.A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M地原料运输费用低,燃料和产品运费最高,说明M地为原料地,①正确;三种运费之和最小的地方是该类毛厂的最佳厂址区位,说明N地符合条件,②错误;N地燃料运费和产品运费均最低,说明N地为该类工厂的燃料地且靠近销售市场,③错误,④正确。故B正确。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类工厂靠近市场和燃料地,所以为市场导向型工业。啤酒厂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故A正确;水果罐头厂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故B错误;电子装配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故C错误;精密仪器厂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故D错误。

下图是二战前后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转变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影响钢铁厂区位因素的强弱。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X、Y依次为()

A.燃料、市场B.燃料、环境

C.劳动力、市场D.交通、环境

8.二战后至今,下列地域中发展钢铁工业优势与图中相符的是()

A.美国“硅谷”B.德国鲁尔区

C.日本太平洋沿岸D.中国辽中南

7.A8.C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二战前后,X、Y的影响力发生了变化。钢铁工业的原料是铁矿石,燃料是煤炭,二战前由于冶炼水平相对较低,原料和燃料运输量大,工厂布局趋向于原料、燃料地,因此X应为燃料;二战后,随着冶炼水平与交通运输能力

的提高,原料和燃料的利用率提高,运输量减小,工厂趋向于市场,因此Y应为市场。故选A。第8题,读图可知,二战后至今,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和交通。日本的钢铁工业属于临海型,从国外进口煤炭和铁矿石,而美国“硅谷”属于高科技工业区,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铁矿需进口,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属于煤铁复合体型。故选C。

下图为某高科技产品制造公司四个不同时期的区位变化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四个时期由早到晚的排序是()

A.①③④②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10.与丙国相比,甲国()

A.劳动力廉价B.交通便利

C.科技发达D.原料丰富

11.该制造公司区位选择不断变化的最终目的是()

A.加强国际合作B.降低运输费用

C.获取高额利润D.靠近消费市场

9.C10.A11.C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研发和制造部门首先在丙国布局,说明丙国经济最发达,根据这两个部门在丙国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可知③早于①。根据研发部门布局的变化可知,甲国经济技术最落后,只能布局制造部门。根据甲国制造部门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可知②早于④。故选C。第10题,制造部门利润较低,适宜布局在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据上题分析可知,与丙国相比,甲国劳动力廉价。第11题,该制造公司区位选择不断变化的最终目的是在不同区域寻找最佳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高额利润。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板式家具是指以人造板(利用天然木材以及加工过程中的边角废料,添加化工胶黏剂制作而成的板材)为基本材料,经表面封边、喷漆装饰和五金件连接的拆装组合式家具,与传统实木家具相比,板式家具在中国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增速明显。

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崇州市周边乡镇就有许多家具手工小作坊,90年代,成立了多家家具厂。21世纪初,崇州政府规划建设家具产业园区,2010年崇州被授予“中国板式家具产业基地”的荣誉称号。截至2013年,崇州有各类家具企业300余家和上百家配套生产企业,对起步更早、规模更大的广东、浙江地区家具生产带来了很大冲击。下图示意崇州及我国主要家具生产聚集地的位置。

(1)推测板式家具市场份额增速明显的原因。

(2)指出因板式家具生产而迅速发展的配套企业,并分析崇州集聚多家配套企业的原因。

(3)与广东、浙江地区相比,评价崇州板式家具生产的区位条件。

解析第(1)题,板式家具市场份额增速明显的原因可以结合板式家具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市场等因素来分析。由材料可知,板式家具主要利用人造板,能够节约木材资源,提高木材利用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板式家具是由五金件连接的拆装组合式家具,因此可以根据需求拆卸组装,从而方便运输和仓储,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对板式家具的需求量增大。第(2)题,由材料可知,板式家具需要表面封边、喷漆装饰和五金件连接,因此板式家具的生产会吸引油漆(涂料)、五金、木工机械等企业集聚;板式家具需要从工厂输送到市场,因此会有大量的包装、物流等企业迁入。这些相关的配套工厂在位置上接近家具厂,能够节省运输费用,加强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相关企业在地理位置上靠近,能够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增强产品的市场影响力。第(3)题,评价类试题需要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板式家具生产的区位条件可以从原料、劳动力、地租、市场、技术等方面来分析。读图可知,崇州在地理位置上接近我国的西南林区,原料丰富;该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劳动力的价格和土地

租金都比较低,因此生产成本较低;但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远离东部发达地区的消费市场,且该地工业发展起步晚、规模小,技术与创新能力不足。

答案(1)节约木材资源,提高木材利用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可拆卸安装,方便运输和仓储,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需求量增大。

(2)油漆(涂料)、五金、木工机械、包装、物流等与家具制造、运输相关的企业。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3)有利条件:接近(西南)林区,原料丰富;劳动力、土地租金等成本较低。

不利条件:偏居西南,远离主要消费市场;工业发展起步晚、规模小,技术与创新能力不足。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知识密集型企业与传统生产型企业有所区别,更倾向于采取积极主动的国际化战略。在国际投资中,知识密集型企业往往通过战略性的选择进入方式,以获取东道国的市场、人力资源、知识技术等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同时将自身的资本、技术、产品和管理体制引入东道国。

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进入我国的时间分布

(1)概述德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在我国的时空分布特征。

(2)分析上海市吸引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进入的主要优势条件。

(3)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空间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要先总体、后具体地点的方式描述,注意时间体现了空间的扩散趋势。第(2)题,可从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角度分析,注意要结合上海优势回答。第(3)题,首先明确变化,再来分析原因。原因可从国家政策和土地价格、劳动力工资

等方面分析。

答案(1)地域分布广,其进入城市基本遍布中国各大省份;大多集聚在上海、苏州、北京、广州和深圳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随着时间的演变,呈现由沿海逐渐向内陆城市扩张、从沿海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的趋势。

(2)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技术、专业化水平高,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社会对外资企业的接纳程度较高,而政府的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强,企业间合作的可能性更高;可以获得更高的规模递增效益和溢出效益。

(3)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开发经营成本(劳动力、地价)逐渐上升,企业向中国内陆或沿海发达地区周边的一些相对发达的城市扩张。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废料B.原料C.能源D.产品 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3.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4.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高三地理高考模拟试题(四)

高三地理高考模拟试题(四)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图左侧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侧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1~3题。 1.上图中()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 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2.此次暴风雪 A.能加剧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B.直接减少全球干湿、冷热差异 C.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 D.对海陆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破坏 3.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 点可能是() A.1月,甲地 B.4月, 乙地 C.9月,丙地 D.11月,丁地 湖陆风是因湖水和周围陆地热力性 质差异而在滨湖地区形成的一种周期

为一日的风(在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湖面,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下图中(等高线单位:m)L是我国著名湖泊。据此完成4~5题。 4.依据水循环的原理,直接补给湖水最多的水体是() A.大气降水 B.下渗水 C.地表径流水 D.冰雪融水 5.每年7~8月份湖陆风最显著,因为这个时期() ①湖水面积较大②湖周围陆地面积较大 ③人类活动对环境干扰频繁④影响此地的盛行风比较弱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①④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则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下面表格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据此完成6~7题。 农产品产量(万吨)区位熵 小麦5959.3 2.41 玉米4206.6 1.19 稻谷841.1 0.18 棉花233.5 4.22 6.该地形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7.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 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质量较好,市场需求多 雁行形态说揭示了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具体表现为,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 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 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 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读产业 结构的雁行形态示意图(横坐标表示时 间,纵坐标表示市场),完成8~9题。 8.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也呈现了雁行形态。该地区的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出口量不断增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生产规模大 B.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 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每小题8 分,共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 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 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C.文化蕴涵D.经久耐用 【考点】63: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专题】111:特征类简答题;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4:利用地理事实;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根据材料: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历史文化价值高。【解答】解: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历史文化价值高,故畅销主要依赖它的文化蕴涵,故C 正确; 根据油纸伞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的比较可知,现代钢骨布面伞携带方便,适用地广,经久耐用,故ABD 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产品畅销的因素。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欧洲西部B.中亚 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 【考点】75: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专题】114:评价区位、影响、条件类简答题;21:热点问题;37:整体性与

差异性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1C:自然地理要素. 【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可见油纸伞的价格比较高。 【解答】解:读材料,油纸伞采用全手工制作,以丝绸为伞面,故其价格应该比较昂贵;同时伞作为一种避雨工具,适宜在更湿润的气候环境下销售;而且油纸伞若长期置于干燥的环境下容易变脆、开裂;故推销油纸伞的重点区域应该是经济比较发达,气候比较湿润的欧洲西部,故A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气候分布的相关知识。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 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 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 【考点】64: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专题】112:原因类简答题;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

全国高考I卷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全国I卷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笔者在第一时间对高考地理试卷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讲,2018年高考I卷地理试卷较2017年题目难度有所下降,尤其是选择题,整体难度不大。综合题37题也没有出现去年的图象分析,而是转向了区域探究。针对2018年全国高考I卷地理,笔者将从考点分布、能力考察以及命题方向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侧重课本知识,注重自然地理。 本次命题考点较为分散且所占比值相当。先看一下本次考试的考点分布吧。 8 7 6 5 4 3 2 1 从考点分布上可以看到,考点分散在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各个单元,且每个考察点所占分值均在4~8分左右,相差不大。这样分散的考点考察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复习中不能存在遗漏的考点,要做到面面俱到。而在知识模块上,还是一如既往的侧重自然地理,难点也都在自然地理(6~8题以及37题)。所以必修一的自然地理还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二、侧重探究,注重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本次考试虽然试题难度上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今年的试题的一大特色就是及其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试题中“推测”出现3次,“分析”出现“2次”,可见本次考试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来高考地理的侧重点(最为典型的是2017年全国I 卷37题)。 本次考试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试题不难但不好拿分”、“综合题不好答”、“大题写起来像是在写政治”。参阅过答案后笔者也在感慨答案的言简意赅和一语中的。答案精炼又准确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笔者一直给学生强调的锤炼答题术语的能力。高考答题一定要观点鲜明,针对“高考阅卷”有的放矢,一下子抓住题目的要害,把“阅卷老师”最愿意看到的得分点写在最显眼的位置。这种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作业及考试中不断训练,要抓住高考地理的“命脉”——“因地制宜”和“整体性思维”。高考综合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区域问题,因而要高屋建瓴地考虑问题,发散思维,整合要点,最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 44% 34% 12% 10%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 选修地理

天津市高三高考模拟信息卷(四)文综地理试题

天津市高三高考模拟信息卷(四)文综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 1. (2分)根据下列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图中①、②、③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是() A . 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 . 花岗岩沉积岩岩石 C . 冬季风季风环流大气环流 D . 棉花生物资源自然资源 2. (4分) (2019高一下·赤峰月考)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从2015年开始,流动人口规模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下图为我国1982-2017年流动人口与城市化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2015年后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 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 B . 人口老龄化突出 C . 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提高 D . 农村实施土地流转政策 (2)我国流动人口增长规模下降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 优化区域间人力资本配置 B . 阻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 C . 城镇化水平快速下降 D . 农村空巢老人明显增多 3. (4分) (2019高二上·昆明期末) 读加拿大主要铁路和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加拿大铁路和城市分布规律类似的还有() ①植被覆盖率②工业区③种植业区④水源分布⑤人口分布 A . ①②③ B . ③④⑤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⑤ (2)有关加拿大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由南向北,自然带由亚寒带森林带逐渐变为草原带 B . 河流封冻期长有凌汛,主要靠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 C . 海岸线漫长,海运、河运发达 D . 越往北,土壤层越深厚,有机质含量越高 4. (2分) (2019高二上·龙东期末) 下图是沿纬线60°N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可知,图中地理事物状况正确的是() A . F地形区是该国粮食生产的集中区 B . ③河流为内流河 C . 图示E和F间山脉为洲界限 D . ④河流无凌汛现象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41分) 5. (16分) (2016高二上·乾安期末)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主干道管道西起轮南油气田,它位于图中A所表示的________自治区,东到B所表示的长江三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含答案)

20XX云南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1、下图为某地区港口分布示意图 b.c.d三港口封冻期时间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A.d>c>bB.c>d>b C.c>b>d D.b>c>d 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2-3题。 2、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①暖流增湿②地形抬升③盛行西风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A.畜牧业 B.水田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迁移农业 下图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4-5题。 4、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上升②降水量增多③云量减少④风力增大 A.①② B. C.②③ D.③④ 5、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A.3月B5月C.9月D.12月 6、龙江特大桥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南段,大桥全长2470多米、一头连着高黎贡山,一头连着边城騰冲,橫跨龙江。该大桥犹如“云中之桥”,在5-10月所在区域多云雾,主要是受() A.昆明准静止锋控制 B.南海暖湿气流影响 C.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影响 D.高山阻挡东北季风所致 读长江口分流沙洲洲头年平均5m等深线变化图,完成7-8题。7.20XX—20XX年等深线位置不断变化,原 因最可能是: A.上游过度砍伐 B.中游围湖造田

C.上中游兴建水利工程 D.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8.20XX年2月,长江口遭受史上最长时间咸潮影响。下列应对咸潮措施,最合理的是: A.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B.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增加下泄流量 C.在入海口修建拦海大坝 D.投放化学药剂降低海水盐度 右图是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 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 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见图)。回答9-10题。 9、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A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B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 C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D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 10、关于“倒沙入海”奇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C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D当地气候干旱沙源丰富,盛行离岸风

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威海市高考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 本试题卷共15页,46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乌尤尼盐沼,数百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现被称为“天空之镜”,面积达1 0000平方千米,水平面高差不到1米。漫步其中,白天浸没在童话般蓝白的世界里,天地难分;夜晚360°全景星光,星河遨游,羽化登仙。该盐沼的锂蕴藏量几乎占全球一半,有人断言该区域凭此将可匹敌中东石油巨富沙特阿拉伯,锂的主要用途是制作电池。图1示意乌尤尼盐沼的位置。据此完成1~3题。

1.乌尤尼盐沼的形成原因是 ①地壳抬升②断裂下陷③寒流影响④蒸发强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与乌尤尼盐沼被称为“天空之镜”的原因有关的是 A.面积大、坡度大B.水体深,水底盐体反射作用强 C.海拔高、大气稀薄,杂质少D.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无风 3.关于乌尤尼盐沼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A.1~3月为干季,利于晒盐B.大规模开发锂矿,缓解能源危机 C.就地取材,利用盐砖建房,发展旅游业D.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 冻雨,俗语称“滴水成冰”,形成于特殊的温度层结,逆温层和融化层是冻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常以700 h Pa温度≥0.0℃和85 0 h Pa温度<0.0℃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图2示意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据此完成4~6题。 4.“融化层”位于图中 A.①B.②C.③D.④ 5.此时图中最可能经历冻雨的城市是 A.郑州B.赣州C.南昌D.清远

最新上海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 地理试卷 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包括共同部分和选择部分。 考生注意: l.答卷前,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码和校验码。 2.第一大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与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须将原选硬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第二大题采用人工阅卷。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写卡上一律不给分。所有考生应完成本大题共同部分试题;选择部分分为A、B两组试题分值相同:A组试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B组试题适台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考生可以任选一组答题.但不能交叉答题,如果考生交叉答题,只对A组应答进行评分。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个正确答案) 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第l-4题。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等五国进行国事访问(见右图),达到了增进友谊、扩大共识、推进合作的目的。 1.胡主席在出访的第一站西雅图参观了波音和微软等世界著名企业,它们分别属于 ①飞机制造业②汽车制造业 ③电子信息业④石油加工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胡主席访问的沙特阿拉伯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从沙特阿拉伯运往我国的石油,沿途需经过的海峡是 ①霍尔木兹海峡②直布罗陀海峡③黑海海峡④马六甲海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胡主席访问的第三个国家是摩洛哥,该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矿产资源是 A.金刚石B铝土C.黄金D.磷酸盐 4.胡主席随后访问了尼日利亚和肯尼亚,这两十国家都有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高考考点细目表及试卷分析(2016年整理版)

近四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及四川卷与全国卷的差异 1.下面是近四年五套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知识点在考纲中的分布比较表

2.近几年全国卷的试题分析 从知识点考查对比看,四年的常考点主要侧重于对大气、水、地壳地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工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几年来,难度较小、易得分的知识点集中在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方面,难度很大的地球运动部分五套题中只出现两组选择题,值得注意。四年的考试对自然地理的大气、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的农业、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占的分值很大,年年高考都有涉及,充分体现了重基础、重主干知识的考试要求。 试题的情境素材均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和生活。如2016年全国三卷考查上海市及周边的人口问题,给学生一种十分接近、现实的感觉。不仅为问题设计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而且能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目前发展速度较快的快递业也出现在高考试卷,让学生感觉地理学习终身有益、终身有用。 试题命题素材科学严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凸显学科特色。如体现当今科技进步与发展的2013年4-6题“地膜覆盖”材料;通过文字表述形式呈现,让考生极大丰富了想象,走出教材,增强了试卷的可读性、趣味性,充分、准确凸显了地理学科特色。 3.2015年四川卷地理和2016年全国卷地理的区别 试卷结构差异:2015年四川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选择题共12个,每个4分,总分达到48分。主观题2道,52分的分值。一个中

国区域,一个世界区域。评分细则每点两分,学生可以看分答点,比较好把握。选修内容没有单独命题,融合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2016年全国卷,选择题11个,每个4分,总分是44分。主观题必做题2道,考查必修1、2、3的知识。选做题3选1,考查选修的知识,每题10分。评分细则中,每点分值不一样,1分2分3分不等,学生做题时比较难把握。 知识侧重点考查差异: 2016年地理高考选择题侧重考查人文地理知识考查,不居于教材,命题灵活,材料多来源于生活,试题难度较大。2015年四川卷考查自然地理知识为重,但侧重于地理原理的考查,试题难度较小。

2018年天津市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

2018年天津市高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有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8.00分)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

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8.0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2

4.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 (12.00分)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5﹣7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5.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5﹣7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3

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6.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5﹣7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7.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 4

(word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老年人口系数重心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态势,通过与区域几何中心的对比,测定该区域人口分布的均衡状况。下图为1990-2010年吉林省人口老龄化重心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吉林省人口老龄化重心空间演变趋势是() A.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B.由中部向东南方向移动 C.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D.由外部向中部移动 2.由图可知() A.1990年,吉林省各县、市人口老龄化差异明显 B.2010年,吉林省东南部县、市劳动人口迁出量较大 C.2010年,吉林省各县、市人口老龄化均衡 D.2000年后,老年人口系数重心移动速度逐年加快 3.近年来,吉林省人口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老龄化B.出生率低C.人口外迁D.政策变化 气温距平(或降水距平)是指某年的气温(或降水量)平均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下图为云南省蒙自市1995-2014年春季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蒙自市春旱最为严重的年份是( ) A .1996年、2004年 B .2000年、2011年 C .2010年、2014年 D .2001年、2012 年 5.蒙自市春旱频发且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 .季风变化 B .地形阻挡 C .深居内陆 D .人类活动 由我国承建的帕德玛大桥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西南约40千米的恒河上,主桥长约6.15千米,为上 层双向四车道公路、下层单线铁路的公铁两用大桥。其上部结构由41孔跨度为150米的钢析梁组成,单孔重约3 200吨,全桥总重约13万吨。孟加拉国平均海拔不足10米。下面图甲为帕德玛大桥位置示意图,图乙为建设中的帕德玛大桥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帕德玛大桥是孟加拉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造桥工程。其建设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湿热,疫病蔓延 B .地势低平,热带气旋危害大 C .河宽水深,桥梁建设困难 D .土质松软,易沉降 7.在帕德玛大桥建设过程中,高温和露水严重影响钢结构的油漆喷涂质量。帕德玛大桥最适宜的喷漆时间是( ) A .下午 B .上半夜 C .上午 D .下半夜 8.帕德玛大桥项目引进了我国先进的混凝土预制块生产工艺,即在工厂或工地预先加工制作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混凝土部件,在现场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进行装配化施工。其主要优势是( ) A .明显降低工程难度 B .大幅度缩短工期 C .利于中孟两国交流协作 D .大幅度降低建设成本 杂谷脑河位于四川省中部,发源于鹤鸽山的南麓,流经理县、注川县,在威州镇汇入峨江。下图示意 杂谷脑河理县段左岸阶地(T1—T2)与冲洪积扇地形,其中冲洪积扇地貌出现于海拔 2450米的山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乙

海南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O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1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图1,完成1~3题。1.冰岛位于 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西风带 D.副热带高压带 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 3.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些空域 A.雷暴频发 B.严重缺氧 C.有大量可燃气体 D.火山灰浓度大 图2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一年龄构成。读图2.完成4~5题。

4.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价格低,销量大。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2l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据此完成6~8题。 6.从世界范围看,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距离 B.热量条件 C.劳动力价格 D.种植技术 7.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B.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 C.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 D.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8.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 A.运输成本 B.用地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劳动力成本 读图3。完成9~10题。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2018年高考地 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一直以来强 调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鼓励学生结合地理原理和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解答日常实践中的问题。如第10题从乘长途客车从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旅游”出发,展现了形象生动的地理情景,通过长途客车选座”来讨论日出方位问题,引导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体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理念。 四是坚持改革方向,弘扬核心价值观。十九大召开以来,全国卷I地理命题紧跟改革脚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体现了全球化的地理格局,注重考查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扩展视野、放眼世界,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体现了

(完整word版)2019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9. 3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瓜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年7月6日,美国对中国部分愉美商品加征关税,中国随之对原产于美国的进 口汽车在15%的基础上再加征25%关税。2018年7月10日,美国特斯拉公司决定在拥 有世界上最健全汽车供应链体系的上海市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 超级工厂,规划年产50万辆高档纯电动整车。据此完成1一3题。 1.促使特斯拉公司在我国建超级工厂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为了 A.及时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的矛盾 B.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新能源 C.提高产品在我国的市场竞争力 D.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 2.特斯拉公司选择在上海市建超级工厂的主要原因是上海市 A.汽车产业基础好B,水陆交通便利 C.劳动力的素质高 D.居民购买力强 3.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建成投产后,对我国纯电动汽车企业的主要影响是 A.亏损加重,大量倒闭 B.创新技术,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C.向上海集聚,加强协作 D.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投资生产 英国某公司在伦软市区地下30米的防空洞 里,采用水培技术种植芹菜、芥菜等蔬菜,建成 世界首个地下农场。每天用LED灯照射18小时, 蔬莱可在6 -28天收获,只需4小时即可送上餐 桌。图1示意地下农场局部景观。据此完成4一6 题。 4.该公司在防空洞建地下农场,有利于该农场 ①保持稳定温度②节省建场投资 ③快速运出产品④加强技术保密 A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5.该农场建在伦敦市区,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 A.生产技术B销售市场C.劳动力D.气候 6,与露天种植相比,地下农场的生产优势是 A.市场广阔 B.适应性强 C.灵活性强 D.成本较低 等高活篱笆是指在坡面上大致沿等高线种植的窄条状植物带。篱笆之间的土地常用 来种植作物,作物与篱笆构成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称篱笆间作,是农林复合业的 一种形式。某研究所在三峡库区开展了等高活篱笆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图2示意活篱 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地表径流速度对比,图3示意活篱笆试脸地与坡耕地含沙量的对比。 据此完成7一9题。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中山外国语学校 2013年重庆地理高考试卷分析 杨玉龙 一、考点(双向细目表)

二、试题评价 2013年重庆市地理新课程高考试卷符合《重庆卷考试说明》地理学科的考查要求,实现了向新课程标准下的平稳过渡,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对考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地理试题不仅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地理知识、规律和原理,还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倡导要“学以致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对修建拦河坝提出合理建议、对打大量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对地下水的负面影响提出防范措施等)。 2、尽力做到对每位考生公平公正的考查 虽然重庆市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地理学科存在三个教材版本混用的情况,但可以看到,本套地理试题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知识考查与情景设置都兼顾了不同教材版本的差别,让每一位考生都可以放心、公平地参加考试。 3、着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 (1)突显“现代公民必备地理素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试题所选用的素材,大多源于现实的地理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首先,情景设置紧跟国际国内现实问题,如“美国巴西城市资源产出效益比较”、“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等问题,体现出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方式的关注。其次,情景设置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如“在城市中最短行车路线选择”、“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问题都选自考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地理事象。引导考生关注国际国内热点事件及发生在身边的地理现象,并善于运用地理学相关知识来认识和分析这些地理现象。 (2)重视对“地理问题探究能力”的考查。比如“小流域水土流失地理调查”这一问题,是以地理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展示了从收集地理信息开始、设计调查方法、最后分析调查结果的主要探究过程。试题的设置要求考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探究,对新课程地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3)关注了新课程地理学科新增的教学内容。地理信息技术知识是地理学科新课程新增的教学内容,本套试题关注了“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了对考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知识(GIS)的考查,有利于促进考生对地理信息获

高考地理测试题及解析

高考地理测试题及解析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8月,苹果公司供应链数据显示,在巴西和印度建立代工厂并未减轻苹果公司对中国的依赖。在中国,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雇用了上百万工人为苹果组装设备,其中富士康目前在中国有29个生产点,和硕有12个。除代工厂外,中国占苹果公司的全球供应商比例由2015年的44.9%上升到2019年的47.6%。据此完成1~3题。1.苹果公司在印度建厂的直接目的是 A.利用当地原料B.降低生产成本C.提升产品性能D.规避关税风险 2.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的生产特点是 A.劳动力需求量大B.研发能力强 C.空间布局集中D.原料来源广泛 3.苹果公司难以撤离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①对中国供应商依赖性强②中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③对中国矿产资源依赖性强④对中国代工厂依赖性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本题组考查产业转移相关知识。 第1题:苹果公司在印度建代工厂,主要进行组装,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印度具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生产成本低。故答案选B。 第2题: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主要进行组装环节,故劳动力需求量大。答案选A。 第3题:苹果公司难以撤离中国,说明中国的优势和吸引力很大。结合苹果产业特点和中国情况,很显然“③对中国矿产资源依赖性强”错误。苹果产业不属于资源型产业。故答案选B。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广东省流动人口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东翼、西翼和山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五普”)相比,“六普”广东省内流动人数从598.92万增至989.27万,省外流入人数由1506.49万增至2149.78万。下图示意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单位:%)。据此完成4~5题。

2020届高三地理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20届高三地理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某日,75°S纬线圈与晨昏线相切于甲地(75°S,120°E),且甲地地方时为0时。据此,完成1~2题。 1.该日极夜范围是() A.北极圈及其以北 B.南极圈及其以南 C. 75°N及其以北 D. 75°S及其以南 2.该日() A.南半球白昼逐渐延长 B.全球此时新的一天占一半 C.北京(40°N)正午太阳高度为35° D.上海(31°N)太阳升起在东北方向 1.C 【解析】此题为无图考图题,依据已知条件,绘出此日的太阳光照侧视图,可知75°N 及其以北地区全部为极夜。 2.C 【解析】该日,太阳直射15°S,上海日出东南方向;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为35°;此时,120°E为0时,全球新的一天占1/6。该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未知,故南半球白昼变化亦不确定。 热带草原气候一般分布于南北纬10°到20°之间。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该气候的 类型成因 季风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 副高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信风主要来自湿热的海洋上空,可形成雨季;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来自海洋的信风减弱形成干季。 垂直地带性型地势高,当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发生改变。夏季,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半球,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雨季;冬季,赤道低气压带移到北半球,该地受信风带控制,由于地势高,水汽难以进入,形成干季。 背风坡型地处来自海洋的湿热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为干季,当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雨季。 据此,完成3~4题。 3.热带草原气候“主要的成因”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B.赤道低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D.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4.下图中的基加利、达尔文、图利亚拉、约翰内斯堡四地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按表中的类型划分,属于“副高型”的是()

2017年高考文综试卷分析

文综试卷分析 思想政治试题评析(一) 合肥七中程静 2017年高考文综全国I卷政治试题注重基础、导向明确,很好地发挥了高考选拔人才和促进高中政治课教学质量提高的功能和作用。整份试卷命题取材丰富,考查有新意,时代特征鲜明,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试题考点分布均衡,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能够客观、公平、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具体来说试卷有如下特点: 一、试题结构稳中有变,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今年文综全国I卷的政治选择题仍然是12题至23题,共12道。非选择题结构有所变动,题号由以往38题2小题和39题3小题调整为:38题考查经济生活(14分);39题考查政治生活(12分);40题第1小题考查文化生活(10分),第2小题考查生活与哲学(12分),第3小题开放性试题“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4分)。试题结构编排有所更新,但考查范围和分值依然保持原有模式。 试卷回避“偏”“繁”“旧”知识点,坚持考试内容的基础性与考试范围的规范性相结合。突出主干知识考查,但又不失考查深度。试卷集中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掌握程度,体现对基础知识学习的高度关注。例如,没有出现令大多考生焦虑的计算题,考查了曲线题,但要求学生对互补品和需求曲线的相关知识综合掌握。

二、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优势。 试卷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育德”和“增智”的彼此交融,塑造知行合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39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出解释为背景,请学生分析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的原因及其意义。本题通过突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和国家意识,学科特色得到鲜明体现。 试卷还注重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通过生动的案例把传统文化具体化,引导考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如:19题以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设置情境考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40题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为背景,让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其成功的原因。这些题目重在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感受我国科技进步的成果,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试题中还隐含众多的公平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等主流价值理念,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有利于学生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贯彻高考改革理念,深化学科能力考查。 试题坚持能力立意,精选题材构建问题情境,强化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对学科素养的

高三地理高考模拟卷(五)

高三模拟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 ) A.位于热带地区,南北距离约4400千米 B.地形以盆地为主,河流水系呈向心状 C.地处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洋流向北流动,流经海域易形成渔场 2.与甲地相比较,乙地( ) A.年降水量更小 B.雨季持续时间更长 C.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更小 D.春分日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更大 1.D 【解析】依据图示纬度范围,该地位于热带地区,南北跨纬度约为16°,距离约为1800千米;依据图示等高线数值及分布,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水系呈放射状;地处非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图示西侧为本格拉寒流,洋流向北流动,流经海域易形成渔场。 2.A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湿季,降水比甲地少,雨季持续时间比甲地短;乙地的纬度值比甲地大,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更大;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因此乙地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比甲地小。 下图示意某地区某日的温压场分布,实线为该地区10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单位:m),虚线为近地面等温线分布。读图,回答3~4题。 4℃ 6℃ 12℃ 10℃ ④ ① ② ③ 8℃ 100 80 120 140 160 120

3.图中④地的近地面风向是( )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4.图中①~④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气温最低 B .②地云量最多 C .③地风力最小 D .④地湿度最大 3.C 【解析】 依据图示近地面等温线的分布及数值变化,该地区位于南半球;依据图示等压面的高度分布,①地位于高压中心,其右侧为低压中心。过④地作等压面的垂线,并指向低压一侧(北侧),再向左偏转30°~45°,即为④地的近地面风向。 4.D 【解析】 图示①地位于高压中心,②地位于高压脊附近,两地多出现晴朗天气;③、④两地都位于低压槽附近,但③地位于冷锋前,多温暖晴朗天气,④地位于暖锋前,降水概率大,多连续性降水。 运用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5~6题。 5.如果该图表示我国东北地区的水循环( ) ⑴①的水量与③的水量相等 ⑵②导致地表高低起伏 ⑶③是地下径流的来源之一 ⑷①②③④促进了区域的水资源更新 A .⑴⑵ B .⑵⑶ C .⑵⑷ D .⑶⑷ 6.如果该图表示我国长江流域经济活动方式,则( ) A .上游城市应充分利用城市化推动工业化 B .中游城市因资源丰富导致城市潜能最大 C .下游城市因交通条件好导致联系强度大 D .环节④的流动方向与产业转移方向相同 5.D 【解析】 依据水循环水平衡原理,①的水量远大于③的水量相;③是地下径流的来源之一;③、④导致地表高低起伏;①②③④构成海陆间循环,促进了区域的水资源更新。 6.C 城市间联系强度 强 弱 城 市潜能 大 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