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技术在生物分离当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5
萃取法一般用于哪些用途萃取法是一种通过物质间的分配行为分离纯化物质的化学分析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包括化学、生物、制药、环境科学等。
以下是萃取法一般用途的一些例子:1. 分离和纯化天然产物:许多天然产物(如植物提取物、动物组织)中的药物和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通过萃取法可以将这些复杂的混合物分离为纯化的单一化合物,以便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2. 制药工业:在制药过程中,需要将药物成分从复杂的混合物(如植物提取物或合成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纯化为药物产品。
萃取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提取、纯化和分析。
3. 环境分析:萃取法可用于从环境样品(如水、土壤、空气)中提取和富集有机化合物,以便进行分析和评估环境污染。
例如,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溶剂萃取分离出来,然后进行测定和定量。
4. 食品和饮料分析:萃取法可用于从食品和饮料样品中提取和富集目标化合物。
例如,咖啡中的咖啡因可以通过溶剂萃取和纯化提取出来,从而分析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
5. 分析化学:萃取法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它可以用于分析化学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步骤中,从复杂的样品基质中分离出目标分析物,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定量或定性分析。
6. 药物代谢研究:在药物代谢研究中,萃取法可用于分离和纯化药物及其代谢物,以便进行代谢产物的分析和鉴定。
通过将药物代谢产物从生物样品(例如血液、尿液)中提取出来,可以进一步了解药物代谢转化的路径和机制。
7. 油脂提取:萃取法可以用于从植物种子、坚果和种子中提取和纯化植物油。
这些油脂在食品加工和化妆品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萃取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化学分析技术。
通过它,可以分离和纯化复杂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定量和定性研究。
它在制药工业、环境科学、食品分析、药物代谢研究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技术中的萃取技术原理与应用案例萃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
它通过液体相之间的选择性溶解,把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从一个液相转移到另一个液相,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萃取技术的原理以及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
萃取技术的原理基于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使用两种互不溶的液体相来进行萃取,其中一种被称为有机相,另一种被称为水相。
有机相通常是一种具有较低极性和较低表面张力的溶剂,常用的有机溶剂包括石油醚、丙酮等。
水相则是一种具有较高极性和较高表面张力的溶剂,通常是纯水或者含有一定浓度的酸、碱溶液。
在萃取过程中,混合物首先与一个液体相接触,这个液体相通常是有机相。
由于不同物质在不同液相中的溶解度差异,某些物质会选择性地从混合物中溶解到有机相中,而其他物质则保留在水相中。
这样,在一次接触之后,可以得到两个液相,其中有机相中富集了目标物质,而水相中富集了其他杂质。
接下来,通常会进行多次的液液萃取,以增加分离效果。
在每一次的液液萃取中,有机相和水相会被分离开来,然后再加入新的有机溶剂,与混合物进行接触,重复之前的萃取过程。
每一次的液液萃取都可以提高萃取效果,减少目标物质在水相中的残留量。
萃取技术在化学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例如,在制药工业中,通过萃取技术可以将药品中的有效成分从其他杂质中提取出来,达到纯化的目的。
另外,萃取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可以从石油中提取有用的化学物质,如石油醚、苯等,用于制备其他化学品。
除了分离和提纯,萃取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污染治理。
例如,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萃取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提取出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在食品行业中,萃取技术可以用于提取食品中的天然色素、香精等物质,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在生物工程领域,萃取技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前萃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进展当前萃取分离技术是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加,萃取分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围绕当前萃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进展进行探讨。
一、应用领域及需求1.药物开发:药物中间体的分离纯化、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等。
2.环境监测:水、土壤、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分析监测。
3.食品安全:食品中农药、兽药、重金属等残留物的检测与分离。
4.化学工程:化工原料的纯化、有机废弃物的处理等。
二、萃取分离技术的现状1.传统萃取技术:包括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工艺复杂、时间长、溶剂耗量大等问题。
2.共价萃取技术:通过改变溶剂特性或添加萃取剂,可以提高萃取效率和选择性,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3.离子液体萃取技术: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环保溶剂,在药物开发、催化剂制备等方面显示出较大潜力。
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较低的表面张力,可用于制备高纯度的化合物。
5.固相微萃取技术:采用微量的吸附剂直接吸附目标化合物,具有快速、高效、省溶剂等优点。
三、研究进展1.萃取剂的改进和设计: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萃取剂的结构和性质,提高了其分离效率和选择性。
2.新型萃取材料的研发:包括纳米材料、多孔材料等,在提高分离效率和选择性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再生能力。
3.萃取工艺的改进: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如溶剂体积、溶剂浓度、萃取温度等,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减少工艺复杂性。
4.联合技术的发展:通过将不同的分离技术进行组合,如萃取-膜分离、萃取-吸附分离等,可以提高整体分离效率和减少能耗。
四、挑战和展望1.萃取剂的选择和设计:目前常用的萃取剂仍然存在选择性、稳定性和毒性等问题,需要开发更高效和环保的萃取剂。
2.萃取分离过程的机理研究: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和传质过程等机理,有助于优化工艺参数和提高分离效率。
萃取是在两个液相间进行。
大部分萃取采用一个是水相。
另一个是有机相。
但有机相易使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变性。
最近,发现有一些高分子水溶液(如分子量从几千到几万的聚乙二醇硫酸盐水溶液)可以分为两个水相,蛋白质在两个水相中的溶解度有很大的差别。
故可以利用双水相萃取过程分离蛋白质等溶于水的生物产品。
例如用聚乙二醇(PEG Mr为6000)/磷酸钾系统从大肠杆菌匀浆中提取β-半乳糖苷酶。
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新的分离方法,特别适用于生物工程得出的产品的分离。
萃取技术是一种分离技术,主要用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这里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萃取技术,有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凝胶萃取三种,本文将分别从它们的原理、过程及应用三方面介绍,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原子能、冶金、电子、环境保护、生物化学和医药等领域。
关键字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凝胶萃取原理过程应用摘要--------------------------------------------------- 1 目录--------------------------------------------------- 2一、溶剂萃取------------------------------------------ 31 原理-------------------------------------------- 32 过程-------------------------------------------- 53 应用-------------------------------------------- 5二、双水相萃取---------------------------------------- 61 原理-------------------------------------------- 62 过程-------------------------------------------- 73 应用-------------------------------------------- 8三、凝胶萃取------------------------------------------ 81 原理-------------------------------------------- 82 过程-------------------------------------------- 103 应用-------------------------------------------- 11 参考文献----------------------------------------------- 11第一章溶剂萃取利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种组分(包括目的产物)溶解度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萃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萃取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间的差异性从混合物中分离目标成分的方法,也被称为萃取分离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学、医药和环保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萃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萃取技术的发展历程人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尝试利用自然物质进行萃取分离。
在古代,中国和印度的医学家就使用植物和动物萃取物制备药品。
到了16世纪,随着化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化学溶剂进行有机合成和萃取分离。
20世纪初,萃取技术逐渐成为化学分离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萃取技术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和发展。
最初的萃取技术主要是手工操作和简单的装置,如漏斗、分液漏斗等。
随着提取剂的发现和广泛应用,逐渐出现了各种特殊的萃取技术,如液液萃取、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等。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分离效率和纯度,而且缩短了工艺流程,降低了成本。
二、萃取技术的应用领域1、化工工业化工工业是萃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在化学合成和有机化工过程中,萃取技术用于靶向分离、分级精制、富集和分离目标化合物。
例如,设备大小的优化和萃取条件的改进可以提高气体和液体的分离效率,从而优化制气和萃取出精制产品的工艺。
2、制药工业制药业是萃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在药物生产和分离中,萃取技术可以用于提取原材料中的活性成分或制备纯化化学品。
例如,将提取剂变更、提取时间调整等技术操作来降低成分之间的交叉污染,使药物产品更加纯净。
3、环境保护萃取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中。
例如,荒地污染土壤和油污分离,保护水资源,进一步保护野生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三、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1、新型萃取剂的研发新型萃取剂是萃取技术研究的关键点之一。
现在国内外研究者致力于研发新型萃取剂,精密萃取,更好的选择性和更快的反应速度可以提高分离的效率和纯度,缩短工艺流程,降低成本。
例如,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的溶剂体系,具有生物可降解性、高选择性和良好的溶解性能,能够实现多次回收,具有广阔的前景。
萃取技术名词解释
萃取技术,也被称为提取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化学、生物、环保等领域的分离技术。
该技术的主要运作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个不相溶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将含有目标成分的物质与另一种溶剂混合,使目标成分从原始溶剂转移到新溶剂中,达到分离目标成分的目的。
萃取技术可以细分为许多类型,包括固液萃取、液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其中,固液萃取常用于从固体物料中提取有用成分;液液萃取常用于从液体混合
物中分离出一种或几种具有特定性质的溶质;超临界流体萃取则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性能,从固体或液体物料中将有用的组成成分溶解提取出来。
萃取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条件温和、能耗低、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生物制药中,萃取技术被用于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在环保领域中,萃取技术被用于处理各种废水,以去除其中的有害
物质;在化工产品生产中,萃取技术也是分离和提纯关键组分的重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萃取技术的应用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原料性质、萃取剂的选择、操作条件的设置等。
只有将这些因素都考虑到位,才能达到最优的萃取效果。
例如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就需要考虑目标成分的性质、溶解度特性、可能的副作用等,以选择最适合的萃取方法和萃取剂。
而在环保领域中,除了考虑萃取效果,还需要考虑萃取剂和处理后废水的环境影响等。
总的来说,萃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其广泛性、有效性和环保性使其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如何进一步优化萃取技术,提高其效率和环保性,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萃取的主要原理及应用对象1. 前言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萃取的主要原理以及应用对象,并提供相关的实例说明。
2. 萃取的主要原理萃取是通过溶剂或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力差异,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离和纯化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如下: - 传质过程:根据物质的分配规律,通过两个或多个不同相之间的传质来实现分离。
- 相互作用力:不同物质在不同相中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如极性与非极性物质的分配系数不同。
- 驱动力:通常通过温度、压力和浓度梯度等来实现物质传质的驱动力。
3. 应用对象3.1 化工领域萃取在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应用对象包括:- 可溶性物质的分离: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将可溶性物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如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的去除。
- 有害物质的去除:通过合适的萃取剂,可以将有害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如有毒气体处理中的氯气的回收。
- 质量分析: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萃取来提高其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如环境监测中的有机物质分析。
3.2 生物工程领域在生物工程领域,萃取的应用对象主要包括: - 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通过适当的溶剂和条件,可以提取出生物活性物质,如植物中的药用成分的分离纯化。
-蛋白质纯化:通过萃取技术,可以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提取出目标蛋白质,如生物制药中的重组蛋白质纯化。
3.3 环境工程领域在环境工程领域,萃取的应用对象主要包括: - 水处理:通过萃取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如废水处理中的油水分离。
- 大气污染治理:通过合适的萃取剂,可以将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气体进行捕集和处理,如挥发性有机物的捕获。
4. 实例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萃取的原理和应用对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例说明。
4.1 有机物的提取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含有有机物的废水,需要将有机物去除。
通过将废水与适当的有机溶剂进行接触,可以将有机物从废水中提取出来,达到废水的处理要求。
双水相萃取技术在生物活性物质分离中的应用(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上海200237)摘要:双水相萃取技术作为一种不破坏生物活性的分离手段,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中,综述了近年来抗生素、酶、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的的双水相萃取方法。
关键词:双水相萃取,生物活性物质The Application of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in the Segregation of Bioactive Substance(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Abstract:As the separation method does not destroy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aqueous two-phaseextrac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subject to widespread concer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recent years, antibiotics, enzymes, proteins and other bioactive substances in the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method.Keywords: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bioactive substance1引言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超过一定浓度后可以形成两相,并且在两相中水分均占很大比例,即形成双水相系统(Aqueous Two-Phase System,ATPS)。
利用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可形成双水相的性质,在1956年, 瑞典的Albertsson首次开发了双水相萃取法(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来提取生物物质,自此对于双水相体系的研究和应用逐步展开, 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萃取剂的用途萃取剂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提取化合物的溶剂或溶剂体系。
它们在各种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包括化学、制药、食品、生物技术和环境科学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萃取剂的用途。
1. 化学分析和制备:在化学实验室中,萃取剂被用于从混合溶液中提取目标化合物。
例如,苯和二氯甲烷可以用作有机物的萃取剂,在无水硫酸和纯水中分别制备目标化合物。
此外,有机化学中还经常使用醚类、醇类和酯类化合物作为萃取剂。
2. 制药工业:在制药过程中,萃取剂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它们可以用来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药物原料,然后用相应的溶剂提取活性成分。
此外,萃取剂还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药物。
3. 食品工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萃取剂用于分离、浓缩和纯化食品中的化学成分。
例如,水可以用作茶叶和咖啡的萃取剂,以从中提取咖啡因和茶多酚。
此外,一些有机溶剂也可以用于提取天然香料和食品添加剂。
4. 环境科学: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中,萃取剂可以用于从土壤、水和空气中提取目标化合物。
例如,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常常使用萃取剂提取和浓缩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
此外,土壤和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也可以通过萃取剂进行分离和检测。
5. 生物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萃取剂可以用于提取和纯化生物制剂、蛋白质和核酸。
例如,酚酶抑制剂可以用于提取DNA和RNA,以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
此外,一些溶剂还可以用于细胞培养和生物反应器中的制剂分离和浓缩。
6. 分离和纯化化学品:在化学工厂中,萃取剂广泛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工原料和中间体。
通过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可以有效地将化学物质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
此外,萃取剂也被用于催化反应和能源转化过程中的分离和回收。
总之,萃取剂在化学、制药、食品、环境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能够分离和提取混合溶液中的目标化合物,从而实现分析、制备、纯化和浓缩等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萃取剂不断涌现,为各个领域的分离和纯化提供更高效、绿色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植物提取物的萃取和分离及其应用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命体,其种类之多、形态之繁、功能之广泛,为人类所津津乐道。
然而,除了食品、药品和美容用品之外,人们很少关注到植物的其他应用价值,例如,可供提取的丰富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从植物中提取出来,并在许多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应用。
而这些物质的提取过程则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植物中特定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过程。
提取出的物质可以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加方便和舒适的体验。
一、植物提取物的基本萃取原理植物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存在于其各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等)的细胞、细胞壁、胶体和细胞质中,例如,黄酮、酚类化合物、生物碱、萜类、多糖等等。
植物提取物的萃取和分离过程就是将这些物质从植物中提取出来,并去除其他不需要的成分。
其基本萃取原理就是物质在某个溶剂中的相互溶解。
相互溶解的程度取决于所用的溶剂的性质与物质的性质,这种程度称为相溶度,通常用溶解度表示。
如果物质在这个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大,则可以用这个溶剂来提取物质。
在实验条件中,相同量的植物材料通常使用相同的萃取剂和相同的提取剂进行提取,条件一样,所得到的提取物也是一样的。
然而,不同的物质需要不同的溶剂性质来提取,并且不同的萃取工艺可以获得不同性质的提取物。
萃取的是活性成分,所以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活性成分在提取过程中须保持活性,这也是植物提取物开发应用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二、植物提取物的分离方法及其应用植物提取物的萃取和分离都是有特定方法和流程的。
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采集合适的植物材料,处理到合适的状态。
2、将植物材料破碎成小颗粒状,以便易于萃取。
3、将破碎后的植物材料加入适当量的溶剂中,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浸提,以从材料中提取出活性成分。
4、过滤提取液,将提取物与残渣分离。
5、浓缩提取液,得到浓缩物。
6、加入某些分离剂或者在分离实验室中操作一些特定的步骤,使活性成分进一步纯化。
植物提取物的分离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凝胶过滤、色谱等等。
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提取技术随着人们对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提取技术成为了各界研究的热点。
生物活性物质是指具有生物学活性和药用活性的物质,包括天然产物、植物提取物、微生物代谢物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分离与提取技术,并以角鲨糖苷为例进一步探讨其技术优劣以及市场前景。
一、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技术(1)层析法层析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技术之一。
层析法根据生物大分子在不同介质中迁移速度的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
例如,离子交换层析法可以通过样品中物质与特定离子交换树脂的离片进行竞争吸附和解离,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此外,还有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等不同种类的层析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分离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
(2)电泳法电泳法是通过物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差异,实现对物质的快速分离的一种技术。
电泳法具有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稳定等优点,因此常被用于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和多肽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
(3)萃取法萃取法是一种将分配相(如水或有机溶剂)和样品分别置于两个相互接触的不同层中,通过相互溶解和重复提取来分离目标物的方法。
目前萃取法技术应用广泛,常被用于从天然植物、蛋白质等复杂物质中提取生物活性成分。
二、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1)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对物料进行快速变化的液相和各相之间的过渡,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技术。
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
(2)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指利用微波场对待提取物料进行加热,改变被提取物质和提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实现有选择地提取目标物的技术。
微波辅助提取法常被用于从天然植物、中药材等生物活性物质中提取有效成分。
(3)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一种将溶剂(如二氧化碳)在临界状态下进行物质提取的技术。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无环境污染、无残留溶剂等特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
萃取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1. 什么是萃取原理?萃取原理,也称液-液萃取或相间萃取,是一种通过溶剂之间分配系数差异来实现溶质分离的方法。
它基于萃取剂对溶液中目标成分的亲和性不同,从而达到选择性分离的目的。
在化学、环境、生物等领域中,萃取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物质分离、浓缩、提纯等过程。
下面将介绍在生活中萃取原理的一些应用。
2. 食品加工中的萃取原理应用2.1 植物提取物的制备萃取原理在植物提取物的制备中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等,通过植物的溶剂提取与分离,可以获得具有药用、保健等功能的提取物。
萃取剂的选择是制备高质量提取物的关键,常用的有乙醇、醚类等溶剂。
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萃取剂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实现对目标成分的选择性萃取。
2.2 咖啡因的去除咖啡因是咖啡中的一种生物碱,过量摄入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在咖啡的加工过程中,萃取原理被用于去除咖啡中的咖啡因。
通常采用水或二氯甲烷等溶剂与咖啡混合,通过多次反复萃取、分离和浓缩,可以将咖啡因从咖啡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咖啡因含量,为喜欢咖啡但对咖啡因敏感的人提供了选择。
3. 化妆品中的萃取原理应用3.1 植物提取物的添加萃取原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植物提取物。
通过对植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提纯,可以获得对皮肤有益的营养物质。
例如,薰衣草中的薰衣草醇具有舒缓、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护肤品的配制中。
同时,萃取原理还可以实现对提取物中有害物质的去除,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效果。
3.2 香味的提取香味是化妆品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可以为产品增添吸引力和舒适感。
化妆品中的香味通常采用萃取原理进行提取。
例如,玫瑰花瓣中的芳香物质通过水蒸汽蒸馏的方式提取,然后经过分离和浓缩,得到纯净的玫瑰精油。
这种方法能够保持原始香味的纯正性,并且不会引入其他成分。
4. 环境保护中的萃取原理应用4.1 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萃取原理在环境保护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13(2):52~58,2000Journal o f Zhongkai Agrotechnical College文章编号:1006-0774(2000)02-0052-07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技术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成 坚(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广东广州 510225)摘要:双水相体系是由两种不同水溶性聚合物的水溶液组成的双相体系,其组成中大部分为水,可用于亲水性生物活性物质的萃取分离,是一种高效而温和的生物分离新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生物工程中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初步分离和纯化1对该技术的原理、特点、操作方法、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等进行了介绍1关键词:双水相体系;生物分离;聚合物中图分类号:T QO2814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生物工程技术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而生化分离是生物工程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1由于生物工程技术特别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分离技术既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又不影响产品的生物活性1因此,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分离技术,双水相体系萃取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高效而温和的生物分离新技术1该技术由于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不会导致被分离物质的破坏和失活,目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和纯化,在生物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和生物无机化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也已经展开1相信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其应用将更加广泛11 双水相体系萃取原理111 双水相体系将两种不同水溶性聚合物的水溶液混合时,当聚合物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体系会自然地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两相中均含有水分,构成双水相体系1如用等量质量分数01011的右旋糖酐水溶液和质量分数010036的甲基纤维水溶液混合,静置后产生两相,上相含右旋糖酐质量分数010039,甲基纤维质量分数010065;下相含右旋糖酐质量分数010158,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010015[1]1另外,某些聚合物水溶液与一些无机盐水溶液混合时也可形成双水相体系,如体系总组成为PEG1000质量分数为0109、(NH4)2S O4质量分数为0115、水收稿日期:1999-03-24作者简介:成 坚(1965-),男,广东兴宁人,讲师.质量分数0176的混合溶液,经静置后形成双水相,上相组成为质量分数012的PEG 1000、0109的(NH 4)2S O 4和0171的H 2O ,下相组成为质量分数010361的PEG 1000、01181的(NH 4)2S O 4和017829的H 2O 1现在普遍认为,形成双水相的原理是由于高聚物之间的不相溶性,即高聚物分子空间的阻碍作用,使其无法相互渗透,不能形成均一相,从而产生相互分离的倾向,当两者浓度达到一定时即可分成两相,符合相似相溶的原则[2]1双水相体系通常含质量分数为017~018的水分[3],其余为高聚物或盐1形成的双相中,上相富含其中的一种高聚物,下相富含另外一种高聚物或盐1常见的能形成双水相体系的高聚物有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甲基聚丙二醇、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葡聚糖、聚丙基葡聚糖、羟丙基葡聚糖、聚蔗糖等,无机盐有硫酸钾、硫酸铵、硫酸钠、草酸钠、磷酸钾等1 当被分离的物质与双水相体系充分混合后,经静置分层,被分离的成分就富集在双水相体系中的上相或下相,将此富集了被分离成分的相分离出来,再经过处理后就可得到被分离的成分1被分离的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服从Nernst 分配定律,即K=C t /C b ,其中K 为分配系数,C t 、C b 分别代表两相中的上相和下相内被分离物质的浓度1当相系统固定时,分配系数K 为常数,与溶质(被分离物质)的浓度无关1不同的物质在特定的体系中有不同的分配系数,例如各种类型的细胞粒子、噬菌体等的分配系数大致上都大于100或小于0101[2];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配系数大约在011~10之间;而小分子盐的分配系数在110左右1由此可见,双水相体系对生物物质的分离具有很大的选择性1112 影响被分离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分配的主要因素影响被分离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分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1)双水相体系的组成成分(即聚合物的种类)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相差很大,例如在β干扰素(β2IFN )的提取中,用一般的PEC/Dextran 体系不能将β干扰素与主要的杂蛋白分离,必须是具有带电基团或亲和基团的PEG 衍生物,如[1]PEG -磷酸酯与盐的系统才能将β干扰素分配在上相,杂蛋白则完全分配在下相从而使β干扰素得到分离1(2)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1同一聚合物的疏水性随相对分子量的加大而增加[4],分配系数也随之发生变化,如用PEG /(NH 4)2S O 4体系分离蛋白质时,当PEG 的相对分子量较小时,蛋白质富集在上相,相反则富集在下相1(3)系线的长度1系线长度趋于零时,上相和下相组成相同,分配系数为1101系线长度增加,上相和下相相对组成差别增大,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的表面张力差也增大,从而影响分配系数1如用PEG /(NH 4)2S O 4体系分离脂肪酶时,PEG 质量分数为011、(NH 4)2S O 4质量分数为0121组成的体系,K 为117,而当PEG 质量分数为0112、(NH 4)2S O 4质量分数为01129时,K 为0185[3]1(4)电解质的影响1在双水相体系中加入电解质,由于阴、阳离子在两相中的分配差异,形成穿过相界面的电位,从而影响带电大分子物质在两相中分配1如在PEG /Dextran 系统中加入NaClO 4或KI 时,可增加上相对带正电荷物质的亲和效应,并使带负电荷的物质进入下相[2]1(5)pH 值的影响1pH 值的变化会导致组成体系的物质电性发生变化,也会使被分离物质的电荷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分配的进行1例如在PEG /盐组成的体系中,通常可在相当小的pH 变化范围内,使蛋白质在其中的分配系数有很大的改变135 第2期成 坚: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技术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6)外加电场的影响1当在两相分界的垂直方面上加上电场时由于电位差增加而使分配系数发生改变1如用PEG8000/DextranT2500体系分离肌红蛋白,在外加4811V/cm的电场强度40min后,分配系数K从0181变为3817,上相回收率从4417%增高到9810%[5]12 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操作方法211 双水相体系组成成分的选择在选择聚合物种类时,首先要考虑被分离物质在其中的分配系数,只有在较高分配系数的条件下,才能将目的物有效地分离出来;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在有多种高聚物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价廉的一种;另外还要考虑高聚物对目的成分的影响1212 双水相体系的系线和相图的制作在双水相体系组成成分确定以后,首先要配制双水相体系,而双水相体系的配制依据是体系的相图,所以,在配制双水相体系以前应先把该体系的相图(包括系线)制作出来1以PEG/(NH4)2S O4体系为例:从PEG和(NH4)2S O4的量可得出体系组成的质量分数,混合分相后,测出上相和下相中PEG、(NH4)2S O4的含量,由此可得到3个点即加料点、上相点和下相点,然后调整PEG或(NH4)2S O4的量,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一系列的加料点、上相点和下相点,最后将得到的所有的上相点和下相点在坐标图上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组成双节曲线,而每1次的加料点、上相点和下相点的连线则为系数1表1为PEG/(NH4)S O4体系节线的组成1表1 PEG/(NH4)2S O4体系节线的组成[3]T able1 The com position of the aqueous tw o2phase system formed by PEG and(NH4)2S O4体系组成/%C om position of system PEG(NH4)2S O4H2O上相组成/%U2phase com positionPEG(NH4)2S O4H2O下相组成/%D2phase com positionPEG(NH4)2S O4H2O9.0015.0076.0020.009.0071.00 3.6118.1078.2011.0014.0075.0019.509.5071.00 3.9017.5078.6016.0013.0071.0027.00 6.4066.75 1.7021.0077.3017.5013.0069.5030.10 5.6064.30 1.5022.0076.5019.0010.0071.0023.807.4068.80 3.0018.8078.20213 双水相的制备所配制的双水相体系应使被分离物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即具有较高的回收率1设体系的相比为R=V T/V B,则物质在上相的提取率Y=RK/(1+RK)[3],其中V T、V B为上相和下相的体积,K为分配系数1由此可见,R、K值的增加将有利于被分离物质在上相中的提取1由于R=NB/NT,任何在同一系线上的组成,在相分离后都可获得相同组成的上相和下相,即分配系数K不变而只变相比就可提高R,使Y增加1另外,要使K增加,还要使系线长度增加,为此,可采用同时提高两种聚合物的浓度或只增加其中一种聚合物浓度的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1由于某些高聚物价格昂贵,所以在配制双水相体系时除了要考虑提高R、K 外,还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在选择了最大K值后,再通过成本核算找出最适相比,以获得理想的回收率145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3卷 图1 B 不变A 增加Fig 1 B constant but Aincreasing 图2 A 不变B 增加Fig 2 A constant but B increasing214 萃取 将被分离物质的混合物与配制好的双水相体系充分混合,待静置分层后,将目的相分离出来1同时可适当控制双水相体系中的电解质、pH 值等因素,以获得较高的K 值1如图4为利用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技术从博伊丁假丝酵母(Candida boidinii )提取分离甲酸脱氢酶(FDH )的流程[2]1图3 由博伊丁假丝酵母提取分离甲酸脱氢酶的工艺流程图Fig 3 The aqueous tw o 2phase system extracting technology of FPH from Candida boidinii11博伊丁假丝酵母菌体培养发酵; 21利用喷嘴式分离器收集菌体; 31应用玻璃珠球磨破碎细胞;41热变性除杂; 51第1次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除去细胞碎片等杂质; 61使用喷嘴式分离器分离两相;71第2次双水相体系萃取,进一步去除核酸、多糖及某些蛋白质;81第3次双水相体系提纯FDH ; 91第4次双水相体系萃取使FDH 转入上相;101酶产品(≥70%度,≥70%回收率,在4℃可稳定几个月)155 第2期成 坚: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技术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65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3卷 3 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的特点及应用311 特点(1)条件温和1与传统的萃取方法相比,由于双水相萃取体系中的两相大部分(质量分数>017)是水,所形成的两相不涉及有机溶剂,对被分离的物质不会起破坏作用,所使用的聚合物有时还对被分离物质起保护作用,无三废处理之需,所以特别适合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提纯;(2)操作方便1所使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即使在常温下操作亦不易导致失活;由于是双水相,两相间的表面张力小,有利于萃取,且可直接与后续提纯工序相连接,无需进行特殊的处理;(3)回收率高1提纯倍数可达2~20倍[2],如体系选择适当,回收率可达80%~90%以上,且分离速度快1312 应用目前在国外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菌体、细胞、细胞器和亲水性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1近几年,在亲水性生物小分子物质的分离、提纯应用方面也已开始进行了研究1(1)细胞组织的分离1如用三甲胺2PEG/Dextran体系可分离含胆碱受体的细胞,分配系数K=3164,回收率可达57%[6]1 (2)酶的分离、提纯1如用PEG/Dextran体系分离过氧化氢酶,K=2195,回收率Y= 81%[7]1(3)病毒的纯化1如用PEG/NaDS体系可对脊髓病毒和线病毒进行纯化,回收率可达90%[1]1(4)核酸的分离1如用PEG/Dextran体系可分离有活性核酸DNA[8]1(5)生长激素的纯化1如用PEG/盐体系可提纯人的生长激素,分配系数K=614,回收率Y=60%[1]1(6)干扰素的分离1用PEG-磷酸酯/盐体系分离β-干扰素,K=630,Y=97%[1];用该体系可从重组大肠杆菌匀浆中提取α-干扰素,K=155,Y=9915%,纯度提高25倍[9]1 (7)生物小分子物质的分离1关怡新等人[10]以填料塔为萃取设备,用PEG/(NH4)2S O4体系对青霉素G钠盐在其中的传质性能进行的研究表明,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技术对生物小分子物质的分离也是可以取得理想效果的1(8)药物的分离和提纯1如基因工程药物、抗菌素、动、植物药物的提取1也可以利用该技术开发我国传统的中草药[11~14]1(9)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1例如可以用PEG4000/MgS O4体系对强心药物异羟基毛地黄毒苷进行免疫测定[1];用PEG6000/磷酸钾体系结合循环伏安法可建立一种双水相体系检测螺旋霉素的电化学方法[15]14 双水相体系萃取技术展望双水相系萃取分离技术在应用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有人对其分配模型进行了研究,但几乎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有很大的局限性,至今还没有一套较完善的理论来解释大分子物质在体系中的分配机理1因此,该技术不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应用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1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廉价双水相体系的开发[1,16,17];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技术和其它分离技术的结合[18~21];与电泳相结合[15];在生物小分子物质分离方面的应用开发研究[10];在生物无机化学方面的应用研究[22]等1参考文献:[1] 严希康1生化分离技术[M]1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129~381[2] 梅乐和,朱自强1酶的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技术[J ]1现代化工,1991,11(6):15~191[3] 周小云,傅美景.双水相体系萃取脂肪酶的研究[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23(2):205~2101[4] 高 莹,郑用熙1表面活性剂双水相在生物活性物质中的应用[J ].化学学报,1996,54(5):505~5701[5] 黎四方,丁富新,袁乃驹.双水相电泳分离蛋白质的研究[J ].生物工程学报,1996,12(1):87~901[6] 修志龙,姜 炜,苏志国1用聚乙二醇沉淀清除细胞碎片[J ]1化工学报,1993,44(6):757~760.[7] 修志龙,苏志国.萃取破碎法提取酵母脱氢酶的研究[J ].生物工程学报,1993,342~3471[8] 陈诗伟,徐年英,胡 英.双水相亲和分离人体血清蛋白质的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1,5(3);203~2111[9] 周长林,关 岳,邬行彦.两水相萃取法从重组大肠杆菌匀浆中提取IFN 2α的研究[J ].生物工程学报,1993,9(3):271~2761[10] 关怡新,傅 晖,朱自强等.用填料萃取塔时青霉素G 钠盐在双水相系统中的传质性能[J ].浙江大学学报,1997,31(4):48~531[11] 李 伟,朱自强.双水相萃取在药物分离和提取中的应用[J ].化工进展,1998,(1):26~291[12] 朱自强,关怡心1双水相萃取在抗生素制备中的应用进展[J ]1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8,19(3):198~200.[13] 秦德华,潘 杰.用双水相萃取丙酰螺旋霉素的研究[J ]1中国抗生素杂志,1998,23(2):144~147.[14] 谭天伟,陈小云1用双水相体系萃取青霉素酰化酶的研究[J ]1中国抗生素杂志,1989,14(4):239~242.[15] 徐 忠,韩玉浩1液/液界面电化学分析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应用[J ]1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6,12(4):67~71.[16] 李步海,李恒斌1氨基比林2磺基水杨酸双水相萃取体系[J ]1化学通报,1990,7:38~39.[17] 彭钦华,李总成,李以圭1蛋白质2磷酸钾2聚乙二醇双水相体系热力学研究[J ].化工学报,1994,45(5):515~522.[18] 谭天伟,沈忠耀.用快速琼脂糖层析法纯化磷酸甘油激酶及磷酸甘油醛脱氢酶[J ].生物工程学报,1996,12(4):429~433.[19] 姜 炜,修志龙,苏志国1微生物胞内产物分离的新方法2双水相萃取技术[J ]1工业微生物,1994,24(1):33~37.[20] PAPK BC ,LI M D J.F ormation of PEG /Dextran aqueous tw o 2phase system for starch hydrolysis using alpha 2amy 2lase [J ].K orean journal of Applied M icrobilogy ,1992,2(20):190~195.[21] I LIE VA 2MP ,BAK A LOVA ,MITH NE VA M et al.Production of phosphom onoesterases buy Nicotiana tabacum1507in an aqueous tw o 2phase system[J ].Biotechnology 2and 2bioengineering ,1996,51:4,488~493.[22] 韩景田,宋其圣1双水相萃取体系C o (Ⅱ)Ni (Ⅱ)的传输[J ]1山东大学学报,1997,32(2):192~197.[23] 李夏兰,王丽娜1用PEG /(NH 4)2S O 4双水相体系萃取糖化酶[J ]1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75 第2期成 坚: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技术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85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3卷 17(4):407~410.[24] ZH U Mei2jun,CHE N Jia.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nd ki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BA binding proteins in maizeroot[J].Acta botanica sinica,1995,37(12):942~949.[25] SE BASTI AO M J,C ABRA L JMS,AIRES2BARROS2MR.Im proved purification protocol of Fusarium s olani pisi re2combinant cutinase by phase partitioning in aqueous tw o2phase system of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phosphate[J].Enzyme and M icrobial T echnology,1996,18:4,251~260.[26] K W ON Y unjoolng,K AUl R.Mattiass on2B et al.Extractive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in poly(ethyleneimine)2based aqueous tw o2phase system[J].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1996,50:3,280~290.[27] SZ ABO Nagy A,ERDEI L.The effects of iron deficiency on the ATPase and feericyanide reductase activities ofplasma membrane purified by phase partitioning from sun flower roots[J].Journal of Plant,1993,5:579~584.[28] WE VE LSIEP L,RUPPI NG E,K NOGE W.S timulation of barley plasmalemma H+2ATPase by phytoxic from thefungal pathogen Rhynchosporium secalis[J].Plant Physiology,1993,101:1,297~301.[29] OBAT H,I NOURE N,UME BAY ASHI M.E ffect of Cd on plasma membrane ATPase from plant roots differing intoerance to Cd[J].S oil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1996,42:2,361~366.[30] LOT C,BAIRD MHI.Extraction,Liquid2liquid in K irk2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eical T echnology[M].NewY ork:John wileg and S ons,1994.[31] WE ATHER LEYL R.Engineering Processing for Bioseparation[M].London:Butterw orth heinema,1994.[32] O LLERO2M,G ARIC A2LOPEZ,PEREZ2PE2R et al.Sur face changes of ram spermatozoa by ads orption of hom ol2og ous and heterolong ous seminal plasma proteins revealed by partition in aqueous tw o2phase system[J].Repro2 duction,Fertiligy,and development,1997,114(3):999~1007.[33] C OI M BRA2JSR,TH OE M MES2J,K U LA2MR et al.Separation of beta2lactoglogbulin from cheese when using anaqueous tw o2phase system[J].Arquiv os2de2Biologia2e2T echnologia,1997,40(1):189~196.The extraction technique in the aqueous tw o2phase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CHE NGJian(Zhongkai Agrotechnical C ollege,G uangzhou510225,China)Abstract:The aqueous tw o2phase system is a kind of tw o2phase systems formed by water s olution of s ome hydrophile polymers or salt which can be diss olved in water,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extraction of s ome hydrophile and bio2active matter.The extraction technique in the aqueous tw o2phase system now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bio2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Its extraction principle,technology,char2 acteristics,application we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K ey w ords:a queous tw o2phase system;bio2separation;polymer。
萃取技术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引言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称之为萃取。
尤其是近些年,随着萃取技术的发展,在生分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常用的传统萃取方法有很多不足,如需大量试剂,试验成本过高,样品处理步骤复杂,浪费时间、人力,样品回收率、精密度不理想,且样品易损失等问题。
随着问题的出现也相应出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萃取、微波萃取等新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简要介绍上述几种新型萃取技术在生物分离中的发展与应用。
1、双水相萃取双水相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前景广阔的分离技术,用此法提取的酶已达数十种,其分离也有相当规模,它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下等领域。
双水相体系是由两种互不相溶聚合物或一种聚合物和无机盐的溶液组成,两相中水都占有很大的比例。
由于与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相比,双水相体系能够为生物话性物质提供一种温和的环境,而不易使其失话。
因此双水相萃取技术用于生物话性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如大多数酶和蛋自质等都能用双水相进行分离纯化。
离子液体,又称室温熔盐。
是由特定的有机阳离子或有机阴离子构成的在室温或接近室温卜旱液态的熔盐体系[1]。
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离子液体具有其它常规溶剂无可比拟的优点,如蒸汽压极低,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液程宽,溶解性强和可设计性等。
离子液体的这此独特性质,使其在多种萃取分离过程中得到应用,被誉为“液体分子筛”,尤其在萃取分离生物物质(如抗生索、氨基酸、蛋自质等)方而表现出了优异性能, 而且取得了很好的分离效果。
研究表明,作为新型绿色溶剂的离子液体也可以形成双水相体系,该双水相体系综合了离子液体和双水相体系的优点,开辟了新的萃取分离体系,此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在生物分离下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综合了离子液体和双水相体系的优点,开辟了新的绿色萃取分离体系。
与传统的双水相体系相比,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分相时间短、粘度低、萃取过程不易乳化且离子体系可以回收利用等优点,这此优点称补了传统双水相体系的缺点,因此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在生物分离下程中具有]’阔的应用BU景。
萃取的基本原理的应用实例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基于物质在两个不同相中的分配行为。
该技术在化学、生化、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基本原理可以总结如下:1.理论基础:萃取基于分配系数的原理。
分配系数是两相中物质浓度比的指标,由体系的温度、相互作用力和物质的化学特性等因素决定。
2.萃取过程:将待分离物质(溶质)溶解在一种溶剂中,然后将溶液与另一种不相溶的溶剂进行充分混合。
由于两种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溶质将分配到其中一相中,从而实现分离、提纯的目的。
3.萃取剂的选择:萃取剂是萃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选择应考虑溶质的性质、希望实现的分离效果以及操作条件等因素。
常用的萃取剂包括有机溶剂、盐类溶液、聚合物溶液等。
应用实例1. 萃取生物活性物质萃取在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纯化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从植物中提取药物成分,通过萃取纯化可获得高纯度的有效成分。
以中药材为例,萃取技术可用于提取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如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
该技术可提高纯度,降低杂质含量,为药物研发和制备提供了重要手段。
2. 萃取环境污染物萃取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用于分离和提取环境污染物。
例如,地下水或土壤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萃取技术进行有效的提取和分离。
常用的萃取剂包括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酸乙酯等。
此外,萃取技术也可以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的提取和分离。
3. 萃取金属离子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的分离和提取。
例如,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元素,通过合适的萃取剂可以将金属离子与其他杂质分离。
萃取技术在冶金、矿产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实现对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的高效提取和分离。
4. 萃取有机合成中间体在有机合成过程中,萃取技术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有机合成中生成的化合物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反应和分离,而其中一步通常使用萃取技术实现。
通过萃取可以有效地分离产物和副产物,使得有机合成过程更加高效和纯净。
5. 萃取食品成分萃取技术在食品加工和分析中起到关键作用。
掌握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及应用1. 前言pH梯度萃取法是一种常用的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分离和纯化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
本文将介绍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和应用,并对其在生物化学和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2. 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pH梯度萃取法是基于溶液中pH值的梯度差异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pH下生物大分子的不同电荷特性,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从而实现分离和富集目标分子的目的。
3. pH梯度萃取法的步骤pH梯度萃取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准备样品溶液。
将要分离的生物大分子溶解在适当的缓冲液中,并确保样品溶液pH值调节到合适的范围。
•步骤2:制备pH梯度。
根据目标分子的电荷性质和缓冲液的酸碱性,制备一系列不同pH值的溶液。
•步骤3:加载样品。
将样品溶液加载到pH梯度中,通常使用柱层析或电泳等技术进行。
•步骤4:分离目标分子。
通过调节pH值,目标分子在不同pH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迁移和保留特性,从而实现分离和富集目标分子的目的。
4. pH梯度萃取法的应用pH梯度萃取法在生物化学和生物制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些主要的应用包括:•蛋白质纯化:pH梯度萃取法可以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通过调节pH梯度实现不同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核酸提取:pH梯度萃取法可以根据DNA和RNA的电荷特性,实现核酸的纯化和富集。
•药物开发:pH梯度萃取法可以用于药物的分析和纯化,帮助药物开发过程中的分子筛选和结构优化。
•生物燃料生产:pH梯度萃取法可以用于生物质转化过程中的生物燃料的提取和分离。
5. pH梯度萃取法的优势和挑战pH梯度萃取法相比其他分离和富集方法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例如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分离效果好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pH梯度的设计和优化、样品的损失和废弃物的处理等问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关注和解决。
6. 结论pH梯度萃取法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离和富集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萃取技术在生物分离当中的应用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就目前萃取技术在生物分离当中的应用作简要的综述,介绍了当前关于萃取技术的相关原理及类型特点以及各类萃取技术在生物分离当中的应用及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萃取技术;生物分离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称之为萃取。
【1】在近几十年中,随着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合成药学、环境科学、食品工程的迅速发展,分析对象不断增加,对复杂基体中的各组分的分离与检验成为突出问题。
对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将导致定性、定量的错误、仪器寿命的缩短等严重后果。
目前常用的传统的萃取方法有很多不足,如需大量试剂,试验成本过高,样品处理步骤复杂,浪费时间、人力、样品回收率、精密度不理想,且样品易损失等问题。
随着问题的出现也相应出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萃取、微波萃取等新技术应运而生。
一、萃取技术的相关原理及类型萃取法的萃取原理是以分配定律为基础的(1)萃取法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在某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
(2)在萃取中,被提取的溶液称为料液,其中欲提取的物质称为溶质,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经接触分离后,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得到的溶液称为萃取液,而被萃取出溶质的料液称为萃余液。
萃取技术的几种类型(1)有机溶剂萃取(2)双水相萃取(3)超临界萃取(4)微波萃取(5)超声波萃取(6)超高压萃取等二、各萃取技术类型的介绍及在生物分离当中的应用(1)有机溶剂萃取◆有机溶剂萃取所用的两相分别是水相和有机相,利用溶质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主要有乙醇、丙酮、丁醇、苯酚等。
例如,用丁醇萃取微粒体或线粒体中的酶;用苯酚萃取RNA等。
◆由于有机溶剂容易引起蛋白质(酶)和RNA的变性失活,所以在蛋白质(酶)的萃取过程中,应在0-10℃的低温条件下进行,并要尽量缩短蛋白质(酶)与有机溶剂接触的时间。
萃取离子的原理和应用1. 引言萃取离子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方法,它通过利用某些有选择性的溶剂将溶液中的目标离子萃取出来。
本文将介绍萃取离子的基本原理和它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例子。
2. 萃取离子的原理萃取离子的原理基于两个基本过程:溶质在溶液和溶剂中的分配和平衡。
在溶液中,离子一般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溶解的阳离子、阴离子或络合物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萃取,可以使目标离子富集在有机溶剂中,从而分离和提取出来。
3. 萃取离子的步骤萃取离子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选择合适的溶剂:合适的溶剂应具有对目标离子有较高的选择性,并且与溶剂相容性好。
•萃取操作:将溶液和有机溶剂进行充分混合,并达到平衡状态。
•分离: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分离有机溶剂中的目标离子。
•回收和净化:对有机溶剂中的目标离子进行回收和净化。
4. 萃取离子的应用萃取离子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
4.1 药物制剂在药物制剂过程中,萃取离子常用于纯化和提取活性成分。
例如,可以利用有机溶剂将药物中的金属离子萃取出来,以减少对人体的毒性,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4.2 环境监测萃取离子在环境监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可以利用有机溶剂将水样中的重金属离子萃取出来,用于分析和检测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4.3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化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对生物样品中的离子进行分离和提取。
通过萃取离子的方法,可以从复杂的生物样品中提取出目标离子,用于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4.4 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中,萃取离子常常用于提取食品中的添加剂或污染物。
例如,可以利用有机溶剂将食品中的色素离子萃取出来,用于改善食品的颜色和外观。
5. 结论萃取离子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方法,它通过选择性溶剂的应用,使目标离子富集在有机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和提取。
萃取离子在药物制剂、环境监测、生物化学研究和食品加工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萃取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简介萃取,也称为浸提、萃出、抽提,是一种在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中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它基于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通过溶剂的选择性萃取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本文将介绍萃取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和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萃取的基本原理1.相关概念:–目标物质:待分离的物质,通常是混合物中需要提取或分离的有价值的化合物。
–溶剂:用于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的液体介质。
–相对溶解度:不同物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的比较。
通常用分配系数或分配率表示。
–分配系数或分配率:目标物质在两种相互不溶的溶剂之间分配的相对量。
2.基本步骤:–选择合适的溶剂:根据目标物质的特性和需要分离的混合物的组成,选择一个适宜的溶剂进行萃取。
–混合混合物和溶剂:将混合物与溶剂充分混合,使目标物质与溶剂接触并进行分配。
–疏水与亲水的相分离:根据目标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使溶剂与目标物质发生相分离。
–分离和回收目标物质:通过物质的相分离,可以得到目标物质的溶液或沉淀,进而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分离和回收。
3.影响因素:–溶剂选择:选择适宜的溶剂可以提高目标物质的选择性分离。
–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可以对分配系数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pH 值:溶液的 pH 值可以影响目标物质的离子状态,从而改变其溶解度。
–混合时间和速度:充分混合混合物和溶剂可以提高分离的效率和均匀性。
萃取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1.植物中药物提取: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草药的提取和纯化过程中。
通过选择适宜的溶剂和条件,可以有效地分离出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
2.DNA/RNA提取:在分子生物学中,萃取技术被广泛用于从生物样品中提取DNA或RNA。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纯化方法,可以从细胞或组织中高效地提取核酸,用于研究基因组学、遗传学和分子诊断等领域。
3.蛋白质纯化:蛋白质的萃取和纯化是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萃取技术在生物分离当中的应用——综述【摘要】:本文就目前各类萃取技术在生物分离当中的应用作简要的综述研究,介绍了各类现代萃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在生物分离当中的应用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萃取技术生物分离常规溶剂萃取技术具有许多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萃取技术被用于研究和生产实践。
本文对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萃取、微波萃取等新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1、固相萃取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技术,该技术设备简单,可讲分离和浓缩合而为一,是目前样品处理最简捷、高效、灵活的一种手段,还用于自动化操作。
所以被认为是分析化学中样品处理技术的一场革命[1-4]1.1固相萃取原理固相萃取是一种吸附萃取。
样品通过填充吸附剂的萃取柱,分析组分与杂质被保留在吸附柱上,然后分别用选择性溶剂去除杂质,洗出分析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1.2萃取装置固相萃取装置由固相萃取柱、样品管、过滤板、填充床和接头组成。
1.3分离模式目标分析物为非极性或若极性化合物,填充剂用硅藻土、硅胶、氧化铝、硅酸镁等强极性吸附剂,其中硅胶使用的最为广泛,为正相吸附。
目标分析物为极性较强的物质,填充剂使用非极性烷烃类化学键合相,此为反相吸附,以硅胶为基质的C18\C8键合相具有孔径表面之,键合相易控制,机械强度高,价格便宜,适应广等特点。
当样品中存在的杂质极性比目标分析物极性更强时一般都选用反相固相萃取,样品溶液通过萃取柱,杂质不被保留,直接通过柱子除去,只有分析物保留在柱子上,只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洗脱溶剂,将分析物从柱子上洗下即可。
当样品中的杂质极性比目标分析物极性弱时,也可以采用这种分离模式,不过要进行次序相反的分步洗脱,先洗下目标分析物再处理柱子。
填充剂使用离子交换剂,基质材料以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类树脂为主,但硅胶、纤维素等也可以用作基质,分离对象是离子化合物,称之为离子交换固相萃取。
对于酸性化合物,采用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对碱性化合物一般采用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
样品溶液和冲洗剂的pH值、键合相的反离子选择性、离子强度、溶剂、流速都将影响离子交换固相萃取。
1.4应用目前已经建立了许多固相萃取的方法,应用于样品的预处理,固相萃取在环境分析、药物分析、临床分析、食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固相萃取的分离模式有多种,只用那种模式,主要取决于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样品的质量。
2、固相微萃取在固相萃取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是近年国际上兴起的一项样品前处理技术,它保留了固相萃取技术的全部优点,摒弃了其需要填充物和使用溶剂进行解析的弊端,且实现自动控制特别适用于现场分析。
2.1 原理固相微萃取主要针对有机物进行分析。
根据有机物与溶剂之间的“相似者相溶”原理,利用石英纤维表面的色谱固定相对分析组分的吸附作用,将组分从试样基质中萃取出来,并逐渐富集,完成试样的前处理过程。
在进样过程中利用气相色谱进样器的高温,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的流动相将吸附的组分从固定相中解吸下来,由色谱仪进行分析。
2.2 装置类似微量进样器,该装置针头内有一伸缩杆,上连有一根熔融石英纤维隐藏于针头内,需要时可推动进样器推杆,使石英纤维从针头中伸出。
2.3 固相微萃取技术条件的选择2.3.1 萃取效果影响因素的选择2.3.1.1纤维表面固定相选用何种固定相应当综合考虑分析组分在各相中的分配系数,极性与非典,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选择最适合分析组分的固定相。
2.3.1.2 试样量、溶剂体积试样量与试样溶剂体积之间存在有匹配关系,试样量增大,重现性明显变好,检出量增高[5]2.3.1.3 萃取时间是从石英纤维与试样接触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
为保证结果的重现性良好,应在实验中保持一定萃取时间。
影响萃取时间的因素很多,例如:分配系数,试样的扩散速度,试样量,容器体积,试样本身基质,强度等,应多方面考虑。
2.3.1.4 使用无机盐向液体试样中加入少量氯化钠、硫酸钠等无机盐可增强离子强度,降低极性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即盐析作用,是适应纤维固定相能吸附更多的分析组分,一般情况下可有效提高萃取效率。
2.3.1.5 改变pH值改变pH值同使用无机盐一样能改变分析组分与试样介质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对于改善试样中分析成分的吸附是有益的。
由于固定相属于非离子型聚合物,故对于吸附中性形式的分析物更有效,调节液体试样的pH值可防止分析组分离子化,提高被固定相吸附能力。
2.3.2 萃取速度因素的选择2.3.2.1 加热加热试样可以加速试样的分子运动的速度,尤其能使固体试样的分析组分尽快从试样中释放出来,增加蒸汽压,提高灵敏度,但过高的温度会降低石英欣慰固定相对组分的吸附能力,所以寻找一个合适的温度非常重要。
加热除一般加热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微波加热[6]效果很好。
2.3.2.2 磁力转子搅拌,高速匀浆,超声波这三种设备的应用都是为了使试样均匀,尽快达到平衡,以便在试验中提高萃取效率。
三者当中效果最好的是超声波。
以上提及的所有条件对于改善试样中分析组分的萃取是有作用的,但必须要组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2.4 固定相的处理固定微萃取中的关键部位是石英纤维固定相,靠它对分析组分吸附和解吸。
如果曾用过而上面的组分未被解吸掉,则会对以后的分析结果有干扰,每次使用前必须将其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器,在250℃左右放置1小时,以除去上面吸附的干扰物。
如果曾分析过衍生化组分,则需要放置更长时间[7]2.5 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很容易掌握,如在对美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等11个实验室进行的一次含量在微克每千克级的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农药考核中,无论曾用过还是第一次使用,分析结果均无差异[8]此方法主要使用在分析挥发性,半挥发性物质,组早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分离分析,是环境监测的有力手段。
目前固相微萃取方法已经推广至对农药、食品及饮料以及生物物质的分析检测。
3 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萃取技术(建成SPE)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新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超临界流体控制在超过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条件下,从目标物中萃取成分,当恢复到常压和常温时,溶解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成分即与超临界流体分开。
目前广泛采用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萃取溶液。
3.1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与传统液体萃取相比较具有许多优点[9]表现在:(1)萃取速度快,超临界流体既有液体的溶解能力,又有气体良好的流动和传递性能,在临界点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可显著影响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因此可很快达到萃取平衡,(2)分离范围广,超临界萃取通过对温度、压力的调节来控制溶质的蒸汽压和亲和性而实现物质的分离,萃取能力和选择性可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或加入适宜的夹带剂来实现,(3)由于在低温和无氧情况下操作,可以分离、精制各种热敏和易氧化的组分,(4)萃取过程不用有机溶剂,产品无污染,(5)能耗低,溶剂可回收再利用,整个过程运行费也较低。
影响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因素主要包括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夹带剂的选择以及物料的粒度等。
3.2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已在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在一下方面[10.11]:(1)食品中风味物质的萃取,如在啤酒花有效成分萃取;(2)天然色素萃取;(3)某些特定物质的萃取,如动植物油脂萃取,咖啡豆或茶叶脱咖啡因、烟草脱尼古丁、奶脂脱胆固醇;(4)食品脱臭;(5)农药残留的检验在医药工业可以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可以分离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例如生物碱的分离萃取、萜类的分离萃取、酚类的分离萃取。
4 微波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也称微波辅助萃取(简称MAE)。
微波萃取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微波是频率介于 3 @10 ——3 @10 H z的电磁波,具有反射、穿透、吸收的特性,微波能量通过极性分子的偶极旋转和离子传导两种作用直接传递到物质上,导致分子整体快速转向及定向排列,从而产生撕裂和发热。
在萃取时,微波透过溶剂到达植物物料内部维管束和腺细胞内时,细胞内温度突然升高,使其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空间膨胀的能力从而导致细胞壁破裂;细胞内的有效物质自由流出,进入萃取剂中被溶解再进行分离达到萃取的目的。
微波萃取技术主要控制参数有萃取溶媒、功率密度时间等。
4.1微波萃取具有许多优点,表现在:(1)与常规方法相比,萃取效率高,微波萃取一般只需几秒到几分钟即可,萃取时间短。
(2)良好选择性,因为微波只对极性分子进行选择性加热,活性成分分子极性越强,选择性越高,因此,对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有很强的选择性溶出,从而提高产品纯度;( 3)萃取温度较低,适于萃取热敏性成分;(4)节能,微波萃取比较传统方法能耗低的多;(5)与超临界萃取、超高压萃取相比,设备简单;(6)环保,微波萃取受溶剂亲和力的限制较低,可供选择的溶剂较多,在选择无毒或低毒溶剂的同时还可减少其容量。
4.2目前微波萃取技术的应用主要在[12.13](1)用于天然产物生物活性成分的萃取,目前已对黄酮类、皂苷类、天然产物挥发油类等物质的萃取进行了微波萃取技术研究;(2)用于食品有效成分的萃取,微波萃取技术可用于色素的萃取、油脂的萃取、多糖的萃取、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的萃取等许多方面。
5 超声波萃取技术超声波萃取(简称UE ),亦称为超声波辅助萃取,超声波萃取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强烈空化效应、扰动效应、高加速度、击碎和搅拌等作用,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从而加速目标成分进入溶剂,促进萃取的进行,提高提取效率。
超声波萃取技术主要控制参数有萃取溶媒、超声波频率、时间等。
目前的超声萃取的研究,仅限于单频超声萃取技术,复频或双频超声萃取的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
研究发现复频超声的化学作用优于单频超声5.1超声波萃取技术的特点:( 1) 同常规方法比,萃取效率高、萃取时间短,主要是由于空穴作用可以增强系统的极性( 2) 超声波萃取允许添加共萃取剂,以进一步增大液相的极性,提高了萃取效率;( 3) 萃取温度较低,适合热敏目标成分的萃取;( 4) 与超临界CO2萃取和超高压萃取相比超声波萃取设备简单, 萃取成本低得多;( 5) 超声波萃取,不用考虑萃取物的极性因为超声波萃取可用任何一种溶剂,而SFE一般只采用CO2作萃取剂,因此仅适合非极性物质的萃取;( 6 ) 超声波萃取操作步骤少, 萃取过程简单,不易对萃取物造成污染。
5.2超声波萃取技术可以应用在[14]:( 1)食品工业中,包括油脂浸取、蛋白质萃取、多糖萃取、天然香料萃取,超声波萃取也用于食品样品分析的预处理;( 2)在天然植物和药物活性成分萃取中的应用,例如天然植物中生物碱、苷类等物质、动物组织浆液的毒质、饲料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等的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