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汉广
- 格式:pptx
- 大小:817.42 KB
- 文档页数:22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原文译文赏析《国风·周南·汉广》先秦:佚名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注释】休思:休思。
休:止息也;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汉:指汉水。
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江:指长江。
永:水流很长。
方:渡河的木排。
这里指乘筏渡河。
翘翘:众也,秀起之貌。
错薪:杂乱的柴草。
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秣(mò):喂马。
蒌(lóu):草名,即蒌蒿【赏析】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
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
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
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
古诗汉广翻译赏析《汉广》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的《周南》中,其古诗全文如下: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前言】《汉广》,《诗经·周南》第九篇。
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这是一首恋情诗。
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
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
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关于本篇的主旨,《毛诗序》所说赞文王“德广所及也”,并不足据,《文选》注引《韩诗序》云:“《汉广》,说(悦)人也。
”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进而发挥曰:“夫说(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面不可求,则慕说益至。
”对诗旨的阐释和诗境的把握,简明而精当。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体现诗旨的中心诗句。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注释】①休思:休思。
休:止息也;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②汉:指汉水。
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③江:指长江。
永:水流很长④方:渡河的木排。
这里指乘筏渡河⑤翘翘:高出的样子。
错薪:杂乱的柴草⑥刈,音yì。
楚:一种丛生落叶灌木,又名“荆“⑦秣:喂马。
⑧蒌:草名,即蒌蒿【翻译】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赏析】《汉广》是一首恋情诗。
诗经《周南·汉广》赏析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
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
"哎呀,嫁给我吧,愿意给你劈柴,愿意给你喂马"。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
"哎呀,嫁给我吧,愿意给你劈柴,愿意给你喂马"。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有种距离叫爱情安意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写得这样好,游船戏酒,藕花丛中争渡。
易安自己是北方人,但词中所写,我料定是南方女子才有的风致,北方女子是不会水的,或者应该说,她们不能与水玩的这样秀气,这样亲。
一直勇于承认自己是南方人,内心虚荣。
这得多亏古人打下的好底子,他们如在江南水乡这张宣纸上着了好颜色,使得我们千年不败。
南方女子总容易让人联想到柳腰摆裙儿荡,容颜娇媚情致婉转;想起岸柳依依,水边人家升起炊烟,暮霭烟暝中有一叶扁舟破水而来,那孤帆远影渐渐清晰,心里欢喜明亮。
北方女子也能干,也持家有道,可那是不一样的干净爽洁,好比一个是水泽,一个是干地。
单拿做菜来说,南方女子就打骨子里精细,不怕烦琐。
水葱和豆花也能调理得明艳照人,也做汤,可绝少不管不顾地乱炖。
又煲又熬,三三七七摆布停当,如良帅调兵遣将。
《周南·汉广》写一个青年樵夫,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
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淼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愁绪。
爱情诗歌《诗经·国风·周南·汉广》赏析《诗经·国风·周南·汉广》先秦·佚名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赏析】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西汉时研究诗经的三家认为,江汉之间的宽敞地域被周文王文明化,那里的女性有贞守之德,于是诗人便作此诗,以乔木、神女、江汉为比,赞美那里的漂亮女子。
这是一首单相思的恋歌,一个年轻樵夫爱慕上了一位漂亮的游女,可是企慕难求,至于为何企慕难求,或许游女名花有主,又或许游女不喜爱樵夫,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没有圆满结局的故事。
樵夫难耐心中的思念之苦,于是便唱出了这首歌,“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前两句以乔木起兴,是说南山之上有高大的乔木,但不可在树下休息,后两句引出歌咏对象,汉江之上有游女,也不可追求得到。
汉江之水宽敞无边,他没法渡过去,只能远远地望着游女,独自承受思念之苦。
比起《蒹葭》,这首诗的现实主义风格更为突出。
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甚至连主人的性别难以确指,意境迷离而朦胧;《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得多,人物形象是樵夫、游女。
诗篇一开始就写失望之感,但心有不甘,便由现实转入幻想,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到了现实,幻境顿时破灭,但他的情感却依旧执着。
扩展阅读:《国风·周南》简介《诗经》是中国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长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国风·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包括《关雎》等十一首诗,有东周作品,也有西周作品。
武王灭商后,地域扩大,为增强统治力量,西周初期周成王时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
诗经《周南·汉广》赏析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
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
哎呀,嫁给我吧,愿意给你劈柴,愿意给你喂马。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
哎呀,嫁给我吧,愿意给你劈柴,愿意给你喂马。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有种距离叫爱情安意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写得这样好,游船戏酒,藕花丛中争渡。
易安自己是北方人,但词中所写,我料定是南方女子才有的风致,北方女子是不会水的,或者应该说,她们不能与水玩的这样秀气,这样亲。
一直勇于承认自己是南方人,内心虚荣。
这得多亏古人打下的好底子,他们如在江南水乡这张宣纸上着了好颜色,使得我们千年不败。
南方女子总容易让人联想到柳腰摆裙儿荡,容颜娇媚情致婉转;想起岸柳依依,水边人家升起炊烟,暮霭烟暝中有一叶扁舟破水而来,那孤帆远影渐渐清晰,心里欢喜明亮。
北方女子也能干,也持家有道,可那是不一样的干净爽洁,好比一个是水泽,一个是干地。
单拿做菜来说,南方女子就打骨子里精细,不怕烦琐。
水葱和豆花也能调理得明艳照人,也做汤,可绝少不管不顾地乱炖。
又煲又熬,三三七七摆布停当,如良帅调兵遣将。
《周南·汉广》写一个青年樵夫,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
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淼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愁绪。
诗中虽然没有明说,可是我感觉他钟情的这位女子极有可能是南方人--这是我身为女子的直觉。
【导语】《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段,为诗⼈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下⾯是⽆忧考分享的诗经:《国风·周南·汉⼴》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国风·周南·汉⼴》 先秦:佚名 南有乔⽊,不可休思。
汉有游⼥,不可求思。
汉之⼴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思。
翘翘错薪,⾔刈其楚。
之⼦于归,⾔秣其马。
汉之⼴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思。
翘翘错薪,⾔刈其蒌。
之⼦于归,⾔秣其驹。
汉之⼴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思。
【译⽂】 南⼭乔⽊⼤⼜⾼,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悠悠长⼜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悠悠长⼜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马驹。
汉江滔滔宽⼜⼴,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悠悠长⼜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注释】 休思:休思。
休:⽌息也;思:语⽓助词,没有实义。
汉:指汉⽔。
游⼥:在汉⽔岸上出游的⼥⼦。
江:指长江。
永:⽔流很长。
⽅:渡河的⽊排。
这⾥指乘筏渡河。
翘翘:众也,秀起之貌。
错薪:杂乱的柴草。
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 秣(mò):喂马。
蒌(lóu):草名,即蒌蒿 【赏析】 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汉⼴》全篇三章,前⼀章独⽴,后⼆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差异。
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
可析⽽为⼆。
⾸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了作为抒情主⼈公的青年樵夫,伐⽊刈薪的劳动过程。
⽅⽒由此把《汉⼴》诗旨概括为“江⼲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了采樵过程,既有⽂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章似独⽴于⼆、三两章;⽽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
周南汉广中,不可,这种矛盾的写法《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一句让各诗家难堪。
之后又有一句“之子于归”,正与前篇《桃夭》相同。
三次重复“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难解的不过是砍柴与喂马,和这个游女的关系。
“游女”这个词,也是需要解释的,郑玄笺以为虽然是出游的女子,但是贤德,无人敢犯。
姚际恒的解释是,砍柴喂马,是待客的礼节;方玉润就说那么是以游女为宾客了,显然不以为然,认为这不合适,尤其下文还想要求婚,这就是心术不正、调戏妇女了。
然后姚际恒又说,之所以这个游女“不可求思”,是因为她已经有未婚夫了,她未婚夫自然要在“之子于归”的时候“言秣其马”。
这就相当于把上面解释的意思偷去了一半。
这里的矛盾,是因为不肯承认这个诗的叙事主人公,一面砍柴喂马,招待游女,一面想要娶她回家。
方玉润指出了这个矛盾,然后也不敢承认,这太开放了,于是抛下这个烫手山芋,说这是樵夫写的!。
诗经名句——《诗经·周南·汉广》诗经名句——《诗经·周南·汉广》诗经名句——《诗经·周南·汉广》《诗经周南汉广》原文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作者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经周南汉广》简介这是一首恋。
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
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
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帐的愁绪。
关于此篇的主旨,《毛诗序》所说赞文王德广所及也,并不足据,《文选》注引《韩诗序》云:《汉广》,说(悦)人也。
爱情诗歌《诗经·国风·周南·汉广》赏析《诗经·国风·周南·汉广》先秦·佚名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赏析】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西汉时研究诗经的三家认为,江汉之间的广大地域被周文王文明化,那里的女性有贞守之德,于是诗人便作此诗,以乔木、神女、江汉为比,赞美那里的美丽女子。
这是一首单相思的恋歌,一个年轻樵夫爱慕上了一位美丽的游女,可是企慕难求,至于为何企慕难求,或许游女名花有主,又或许游女不喜欢樵夫,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没有圆满结局的故事。
樵夫难耐心中的之苦,于是便唱出了这首歌,“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前两句以乔木起兴,是说南山之上有高大的乔木,但不可在树下休息,后两句引出歌咏对象,汉江之上有游女,也不可追求得到。
汉江之水广阔无边,他没法渡过去,只能远远地望着游女,独自承受思念之苦。
比起《蒹葭》,这首诗的现实主义风格更为突出。
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甚至连主人的性别难以确指,意境迷离而朦胧;《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得多,人物形象是樵夫、游女。
诗篇一开始就写失望之感,但心有不甘,便由现实转入幻想,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到了现实,幻境顿时破灭,但他的情感却依旧执着。
扩展阅读:《国风·周南》简介《诗经》是中国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国风·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包括《关雎》等十一首诗,有东周作品,也有西周作品。
武王灭商后,地域扩大,为加强统治力量,西周初期周成王时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
诗经汉广全文带拼音诗经汉广全文带拼音《国风·周南·汉广》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周南》中的一篇,是先秦时代的民歌。
本期小编给大家带来诗经汉广全文带拼音版,供大家参考阅读。
诗经汉广全文带拼音原文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音nán yǒu qiáo mù ,bú kě xiū sī 。
hàn yǒu yóu nǚ ,bú kě qiú sī 。
hàn zhī guǎng yǐ ,bú kě yǒng sī 。
jiāng zhī yǒng yǐ ,bú kě fāng sī 。
qiào qiào cuò xīn ,yán yì qí chǔ 。
zhī zǐ yú guī ,yán mò qí mǎ 。
hàn zhī guǎng yǐ ,bú kě yǒng sī 。
jiāng zhī yǒng yǐ ,bú kě fāng sī 。
qiào qiào cuò xīn ,yán yì qí lóu 。
zhī zǐ yú guī ,yán mò qí jū 。
hàn zhī guǎng yǐ ,bú kě yǒng sī 。
jiāng zhī yǒng yǐ ,bú kě fāng sī 。
《先秦诗经·汉广》原文|翻译|鉴赏《汉广》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周南》中的一篇,是先秦时代的民歌。
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先秦诗经·汉广》的原文译文及诗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汉广》原文先秦:佚名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广》译文注释译文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注释①休思:休思。
休:止息也;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②汉:指汉水。
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③江:指长江。
永:水流很长。
④方:渡河的木排。
这里指乘筏渡河。
⑤翘翘:众也,秀起之貌。
错薪:杂乱的柴草。
⑥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⑦秣(mò):喂马。
《汉广》鉴赏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
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
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