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汉广》导读.ppt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33
周南·汉广《诗经》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诗经》三百篇十五国风周南中的一篇著名爱情诗,排在《诗经》的第九篇。
《诗经》相传为孔子所编定,大多是西周时代的民间诗歌,由采诗官从民间收集而来供统治者了解民情民俗之参考。
其形式主要是四言句。
故此诗之逢双句最后一句大多又是表语气和协韵的助词,如“息”、“思”、“矣”等均是;唯“楚”、“蒌”、“马”、“驹”四字为实词。
此诗写一男子为求爱寻偶而遭拒失望的心情。
全诗以三段组成,采用比喻、暗示和层层递进的反复吟唱的手法写成。
首段一开始便以高耸之乔木不可获其庇荫作比,写出诗人所求之汉江水边游女之高贵和容雅;再以汉水之广阔难以游过对岸,长江之浩荡无法环绕而上,进一步从宽广和漫长两重角度去抒写追求游女之难;这就不但奠定了全诗之基调,而且非常曲折形象地透露出作者对该汉江女曾经有过多次和多种求爱的表示与方式,而最终都未成功的事实。
应该说这是一种既大胆又含蓄的抒情笔法,只有细加体会和琢磨,才能领悟到诗中主人公既崇敬又失望的内心世界。
而第二、第三段则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采用比喻与暗示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表示了自己若能得到她的允诺,一定割下蓬乱的树枝嫩叶去喂她嫁给我时乘坐的车马,一定收割许多蒿草去喂新娘身边的小马,热情地迎到家里的决心,真可说爱之深、求之切到了幻想不断的程度了。
但结果在首段中已有交代,所以,这种甜蜜的幻想,仍用汉水广、长江永而不可过不可上重复地来加以吟唱,以加强失望而不难过,表示没有白白错爱了意中人这种情感效果。
很明显,这是一首感情高尚而又热烈的情诗,写得极为动人、含蓄而活泼。
但前人囿于儒家诗教好追索微言大义,常常把它说成是歌颂周文王德政教化深入于民心,反对淫乱风俗的象征性政治诗,这是曲解和抹杀了其真正的思想和艺术价值的。
汉广【原文】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1)乔木:高大的树木。
(2)休思:休憩,止息。
思,语气助词,无实义。
后文诸“思”皆同此用法。
(3)汉:汉水。
(4)游女:出游的女子。
(5)江:长江。
(6)永:形容水流滔滔不绝。
(7)方:并行的两船,即船筏,此指乘船筏渡河。
(8)翘翘:高而众多貌。
(9)错薪:杂乱丛生的野草。
(10)言:语气助词,无实义。
(10)楚:灌木名,又称牡荆、荆条,鲜叶可入药,枝干坚韧可做杖等。
(11)秣(mò):喂养牲畜。
(12)蒌(lóu):蒌蒿,又称白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水滨。
(13)驹:少壮的马。
【译文】南方有种高大的树木,不可在其下乘凉休息。
汉水边有位出游的女子,不可追求来做我伴侣。
汉水宽广而浩瀚,不可只身游过去。
长江滔滔而不绝,不可乘筏渡过去。
野草茂盛而杂乱,用刀割取其中的荆条。
这位女子就要出嫁,应去喂饱她的马匹。
汉水宽广而浩瀚,不可只身游过去。
长江滔滔而不绝,不可乘筏渡过去。
野草茂盛而杂乱,用刀割取其中的蒌蒿。
这位女子就要出嫁,应去喂饱她的马驹。
汉水宽广而浩瀚,不可只身游过去。
长江滔滔而不绝,不可乘筏渡过去。
【解读】《国风·周南·汉广》是先秦时代的民歌。
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
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
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
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