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汉广》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15.90 KB
- 文档页数:4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原文译文赏析《国风·周南·汉广》先秦:佚名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注释】休思:休思。
休:止息也;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汉:指汉水。
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江:指长江。
永:水流很长。
方:渡河的木排。
这里指乘筏渡河。
翘翘:众也,秀起之貌。
错薪:杂乱的柴草。
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秣(mò):喂马。
蒌(lóu):草名,即蒌蒿【赏析】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
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
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
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
古诗汉广翻译赏析《汉广》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的《周南》中,其古诗全文如下: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前言】《汉广》,《诗经·周南》第九篇。
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这是一首恋情诗。
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
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
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关于本篇的主旨,《毛诗序》所说赞文王“德广所及也”,并不足据,《文选》注引《韩诗序》云:“《汉广》,说(悦)人也。
”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进而发挥曰:“夫说(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面不可求,则慕说益至。
”对诗旨的阐释和诗境的把握,简明而精当。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体现诗旨的中心诗句。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注释】①休思:休思。
休:止息也;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②汉:指汉水。
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③江:指长江。
永:水流很长④方:渡河的木排。
这里指乘筏渡河⑤翘翘:高出的样子。
错薪:杂乱的柴草⑥刈,音yì。
楚:一种丛生落叶灌木,又名“荆“⑦秣:喂马。
⑧蒌:草名,即蒌蒿【翻译】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赏析】《汉广》是一首恋情诗。
诗经《周南·汉广》赏析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
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
哎呀,嫁给我吧,愿意给你劈柴,愿意给你喂马。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
哎呀,嫁给我吧,愿意给你劈柴,愿意给你喂马。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有种距离叫爱情安意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写得这样好,游船戏酒,藕花丛中争渡。
易安自己是北方人,但词中所写,我料定是南方女子才有的风致,北方女子是不会水的,或者应该说,她们不能与水玩的这样秀气,这样亲。
一直勇于承认自己是南方人,内心虚荣。
这得多亏古人打下的好底子,他们如在江南水乡这张宣纸上着了好颜色,使得我们千年不败。
南方女子总容易让人联想到柳腰摆裙儿荡,容颜娇媚情致婉转;想起岸柳依依,水边人家升起炊烟,暮霭烟暝中有一叶扁舟破水而来,那孤帆远影渐渐清晰,心里欢喜明亮。
北方女子也能干,也持家有道,可那是不一样的干净爽洁,好比一个是水泽,一个是干地。
单拿做菜来说,南方女子就打骨子里精细,不怕烦琐。
水葱和豆花也能调理得明艳照人,也做汤,可绝少不管不顾地乱炖。
又煲又熬,三三七七摆布停当,如良帅调兵遣将。
《周南·汉广》写一个青年樵夫,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
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淼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愁绪。
诗中虽然没有明说,可是我感觉他钟情的这位女子极有可能是南方人--这是我身为女子的直觉。
汉广先秦:佚名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注释乔木:高大的树木。
休:息也。
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
息:此处《韩诗》所载版本作“思”,语助词,与下文“思”同。
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
游女:汉水之神,或谓游玩的女子。
江:江水,即长江。
永:水流长也。
方:桴,筏。
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
翘翘(qiáo):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或以为指高出貌。
错薪:丛杂的柴草。
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
刈(yì):割。
楚:灌木名,即牡荆。
归:嫁也。
秣(mò):喂马。
蒌(lóu):蒌蒿,也叫白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驹(jū):小马。
创作背景本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西汉时研究诗经的三家认为,江汉之间的广大地域被周文王文明化,那里的女性有贞守之德,于是诗人便作此诗,以乔木、神女、江汉为比,赞美那里的美丽女子。
赏析《国风·周南·汉广》是先秦时代的民歌。
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
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
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汉广》译文及赏析导读:《汉广》先秦:佚名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广》译文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汉广》注释乔木:高大的树木。
休:息也。
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
息:此处《韩诗》所载版本作“思”,语助词,与下文“思”同。
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
游女:汉水之神,或谓游玩的女子。
江:江水,即长江。
永:水流长也。
方:桴,筏。
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
翘翘(qiáo):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或以为指高出貌。
错薪:丛杂的柴草。
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
刈(yì):割。
楚:灌木名,即牡荆。
归:嫁也。
秣(mò):喂马。
蒌(lóu):蒌蒿,也叫白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驹(jū):小马。
《汉广》赏析《国风·周南·汉广》是先秦时代的民歌。
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
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
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
诗经《周南·汉广》赏析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
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
"哎呀,嫁给我吧,愿意给你劈柴,愿意给你喂马"。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
"哎呀,嫁给我吧,愿意给你劈柴,愿意给你喂马"。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有种距离叫爱情安意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写得这样好,游船戏酒,藕花丛中争渡。
易安自己是北方人,但词中所写,我料定是南方女子才有的风致,北方女子是不会水的,或者应该说,她们不能与水玩的这样秀气,这样亲。
一直勇于承认自己是南方人,内心虚荣。
这得多亏古人打下的好底子,他们如在江南水乡这张宣纸上着了好颜色,使得我们千年不败。
南方女子总容易让人联想到柳腰摆裙儿荡,容颜娇媚情致婉转;想起岸柳依依,水边人家升起炊烟,暮霭烟暝中有一叶扁舟破水而来,那孤帆远影渐渐清晰,心里欢喜明亮。
北方女子也能干,也持家有道,可那是不一样的干净爽洁,好比一个是水泽,一个是干地。
单拿做菜来说,南方女子就打骨子里精细,不怕烦琐。
水葱和豆花也能调理得明艳照人,也做汤,可绝少不管不顾地乱炖。
又煲又熬,三三七七摆布停当,如良帅调兵遣将。
《周南·汉广》写一个青年樵夫,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
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淼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愁绪。
诗经《周南·汉广》赏析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
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
哎呀,嫁给我吧,愿意给你劈柴,愿意给你喂马。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
哎呀,嫁给我吧,愿意给你劈柴,愿意给你喂马。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有种距离叫爱情安意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写得这样好,游船戏酒,藕花丛中争渡。
易安自己是北方人,但词中所写,我料定是南方女子才有的风致,北方女子是不会水的,或者应该说,她们不能与水玩的这样秀气,这样亲。
一直勇于承认自己是南方人,内心虚荣。
这得多亏古人打下的好底子,他们如在江南水乡这张宣纸上着了好颜色,使得我们千年不败。
南方女子总容易让人联想到柳腰摆裙儿荡,容颜娇媚情致婉转;想起岸柳依依,水边人家升起炊烟,暮霭烟暝中有一叶扁舟破水而来,那孤帆远影渐渐清晰,心里欢喜明亮。
北方女子也能干,也持家有道,可那是不一样的干净爽洁,好比一个是水泽,一个是干地。
单拿做菜来说,南方女子就打骨子里精细,不怕烦琐。
水葱和豆花也能调理得明艳照人,也做汤,可绝少不管不顾地乱炖。
又煲又熬,三三七七摆布停当,如良帅调兵遣将。
《周南·汉广》写一个青年樵夫,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
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淼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愁绪。
诗中虽然没有明说,可是我感觉他钟情的这位女子极有可能是南方人--这是我身为女子的直觉。
诗经汉广全文诗经汉广全文汉广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首恋情诗。
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
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
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汉广全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广翻译及注释译文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注释①休思:休思。
休:止息也;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②汉:指汉水。
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③江:指长江。
永:水流很长。
④方:渡河的木排。
这里指乘筏渡河。
⑤翘翘:众也,秀起之貌。
错薪:杂乱的柴草。
⑥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⑦秣(mò):喂马。
⑧蒌(lóu):草名,即蒌蒿。
诗经详解《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国风·周南·汉广序:《汉广》,德广所及也。
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毛诗原始》曰:“《汉广》,江干樵唱,验德化之广被也。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一章)注释休息谓暂停活动,以恢复精神体力。
孔氏曰:疑“休息”之字作“休思”也。
何则?诗之大体,韵在辞上,疑休、求字为韵,二字俱作“思”。
游女出游的女子。
郑玄笺:“贤女虽出游流水之上,人无欲求犯礼者。
”一说为汉水女神。
求思追求。
思,助词,用于语末。
唐张九龄《感遇》诗:“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汉水名。
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入长江。
江水名。
《毛诗集传》曰:江水出永康军(今成都灌县)岷山,东流与汉水合,东北入海。
泳、永、方潜行为泳。
永,象形。
小篆字形,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
本义:水流长。
方,桴也。
《释文》:“小筏曰桴”。
《尔雅·释水》:“大夫方舟。
注:并两船”。
方字,象形。
下从舟省,而上有并头之象。
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笺云:汉也,江也,其欲渡之者,必有潜行乘桴之道。
今以广长之故,故不可也。
毛诗正义木所以庇荫,本有可息之道,今南方有乔木……不可就而止息,以兴女以定情,本有可求之时。
今汉上有游女,以贞洁之故,不可犯礼而求。
是为木以高其枝叶,人无休息者;女由持其洁清,人无求思者。
此言游女尚不可求,则在室无敢犯礼可知也。
出者犹能为贞,处者自然尤洁。
又言水所以济物,本有泳思、方思之道,今汉之广阔矣,江之永长矣,不可潜行乘桴以求济,以兴女皆贞洁矣,不可犯礼而求思。
然则方、泳以渡江、汉,虽往而不可济,喻犯礼以思贞女,虽求而将不至。
是为女皆贞洁,求而不可得,故男子无思犯礼也。
汇评诗经原始从乔木兴起,为下刈薪张本。
中间插入游女,末忽扬开,极离合缥缈之致。
汉广诗经及解释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乔木:高大的树木。
休思:休憩,止息。
思,语气助词,无实义。
后文诸“思”皆同此用法。
汉:汉水。
游女:出游的女子。
江:长江。
永:形容水流滔滔不绝。
方:并行的两船,即船筏,此指乘船筏渡河。
翘翘:高而众多貌。
错薪:杂乱丛生的野草。
言:语气助词,无实义。
楚:灌木名,又称牡荆、荆条,鲜叶可入药,枝干坚韧可做杖等。
秣(mò):喂养牲畜。
蒌(lóu):蒌蒿,又称白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水滨。
驹:少壮的马。
【翻译】南方有种高大的树木,不可在其下乘凉休息。
汉水边有位出游的女子,不可追求来做我伴侣。
汉水宽广而浩瀚,不可只身游过去。
长江滔滔而不绝,不可乘筏渡过去。
野草茂盛而杂乱,用刀割取其中的荆条。
这位女子就要出嫁,应去喂饱她的马匹。
汉水宽广而浩瀚,不可只身游过去。
长江滔滔而不绝,不可乘筏渡过去。
野草茂盛而杂乱,用刀割取其中的蒌蒿。
这位女子就要出嫁,应去喂饱她的马驹。
汉水宽广而浩瀚,不可只身游过去。
长江滔滔而不绝,不可乘筏渡过去。
诗经名句——《诗经·周南·汉广》
《诗经·周南·汉广》原文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翻译
有颗高树南方生,高高树下少凉阴。
汉江女郎水上游,要想追求枉费心。
好比汉水宽又宽,游过难似上青天。
好比江水长又长,要想绕过是枉然。
丛丛杂树一颗高,砍树要砍荆树条。
有朝那人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
好比汉水宽又宽,游过难似上青天。
好比江水长又长,要想绕过是枉然。
杂草丛丛谁高大,打柴要把芦柴打。
有朝那人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
好比汉水宽又宽,游过难似上青天。
好比江水长又长,要想绕过是枉然。
诗经《汉广》南n án 有y ǒu 乔qi áo 木m ù, 不b ù可k ě休xi ū思s ī。
汉h àn 有y ǒu 游y óu 女n ǚ, 不b ù可k ě求qi ú思s ī。
汉h àn 之zh ī广ɡu ǎn ɡ矣y ǐ, 不b ù可k ě泳y ǒn ɡ思s ī。
江ji ān ɡ之zh ī永y ǒn ɡ矣y ǐ, 不b ù可k ě方f ān ɡ思s ī。
翘qi áo 翘qi áo 错cu ò薪x īn , 言y án 刈y ì其q í楚ch ǔ。
之zh ī子z ǐ于y ú归ɡu ī, 言y án 秣m ò其q í马m ǎ。
汉h àn 之zh ī广ɡu ǎn ɡ矣y ǐ, 不b ù可k ě泳y ǒn ɡ思s ī。
江ji ān ɡ之zh ī永y ǒn ɡ矣y ǐ, 不b ù可k ě方f ān ɡ思s ī。
翘qi áo 翘qi áo 错cu ò薪x īn , 言y án 刈y ì其q í蒌l óu。
之zh ī子z ǐ于y ú归ɡu ī, 言y án 秣m ò其q í驹j ū。
汉h àn 之zh ī广ɡu ǎn ɡ矣y ǐ, 不b ù可k ě泳y ǒn ɡ思s ī。
江ji ān ɡ之zh ī永y ǒn ɡ矣y ǐ, 不b ù可k ě方f ān ɡ思s ī。
译文南山乔木大又高,却不能在下歇息。
汉江之上有游女,却不能够去追求。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广原文翻译及赏析汉广原文翻译及赏析汉广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注释①休思:休思。
休:止息也;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②汉:指汉水。
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③江:指长江。
永:水流很长。
④方:渡河的木排。
这里指乘筏渡河。
⑤翘翘:众也,秀起之貌。
错薪:杂乱的柴草。
⑥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⑦秣(mò):喂马。
⑧蒌(lóu):草名,即蒌蒿赏析:这是一首恋情诗。
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
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
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关于本篇的主旨,《毛诗序》所说赞文王“德广所及也”,并不足据,《文选》注引《韩诗序》云:“《汉广》,说(悦)人也。
”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进而发挥曰:“夫说(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面不可求,月慕说益至。
”对诗旨的阐释和诗境的把握,简明而精当。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体现诗旨的中心诗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叠三唱,反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游女”,瞻望勿及,企慕难求的感伤之情。
鲁齐韩三家诗解“游女”为汉水女神,后颇有从者,这给本诗抹上了一层人神恋爱的色彩。
《诗经》第九篇《汉广》展开全文古风泊客【篇目】[作品介绍][注释][译文][赏析一][赏析二][赏析三][赏析四][赏析五]【古风泊客谈】汉广[诗经·国风·周南]南有乔木⑴,不可休思⑵;汉有游女⑶,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⑷,不可方思⑸。
翘翘错薪⑹,言刈其楚⑺;之子于归⑻,言秣其马⑼。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⑽;之子于归,言秣其驹⑾。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作品介绍]《周南·汉广》出自《诗经·国风·周南》。
这是一首恋情诗。
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
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
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帐的愁绪。
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关于本篇的主旨,《毛诗序》所说赞文王“德广所及也”,并不足据,《文选》注引《韩诗序》云:“《汉广》,说(悦)人也。
”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进而发挥曰:“夫说(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面不可求,月慕说益至。
”对诗旨的阐释和诗境的把握,简明而精当。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体现诗旨的中心诗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叠三唱,反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游女”,瞻望勿及,企慕难求的感伤之情。
西汉时研究诗经的三家认为,江汉之间的广大地域被周文王文明化,那里的女性有贞守之德,于是诗人便作此诗,以乔木、神女、江汉为比,赞美那里的美丽女子。
[注释]⑴乔木:高大的树木。
⑵休:息也。
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
息:此处《韩诗》所载版本作“思”,语助词,与下文“思”同。
⑶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
游女:汉水之神,或谓游玩的女子。
⑷江:江水,即长江。
永:水流长也。
⑸方:桴,筏。
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
⑹翘翘(qiáo桥):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或以为指高出貌。
《国风·周南·汉广》赏析《国风·周南·汉广》赏析《国风·周南·汉广》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周南》中的一篇,是先秦时代的民歌。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国风·周南·汉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
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
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
那个女子如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原文赏析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
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
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
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
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
《诗经.汉广》解读
《汉广》是《诗经?周南》中一首为人熟知的情诗篇章。
诗中所涉地域为汉水之干。
我们可以想象:3000多年前,一位青年樵夫在水边思慕隔岸的一位美丽的姑娘,然可见而不可求,这位多情樵夫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淼的江水,倾吐了惆怅满怀的心绪。
诗篇首章“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既是《诗经》惯见的起兴,又暗示了抒情主人公所处环境也是荆樵遍地的采樵之地。
随后,主人公直抒情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清代学者姚际恒说:“乔,高也。
借言乔木本可休而不可休,以况游女本可求而不可求。
”“游女”一词让我们想到了上古一段自由而愉悦的习俗:每到春光明媚之际,青年男女三五成群,愉快地交游于江河之滨,情生而互歌。
朱熹说:“江汉之俗,其女好游,汉魏以后犹然。
”事实上,“国风”中有众多的情诗篇章都反映了这一古风,《关雎》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溱洧》之“溱与洧,方涣涣兮”;《褰裳》之“子惠思我,褰裳涉溱”……皆情生水泮,无不是这一富于浪漫风情之遗俗的写照。
然而,本诗中,这位樵夫遥望佳人,一往情深,所慕之人却又是那样的可望不可及,可遇不可求,一段缅邈的情思却使抒情主人公陷于深深的失望之中。
于是发出了似有不甘却又无可奈
何的吟唱:“涉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水宽广,烟波浩淼,云水相隔,既是写环境的阻隔,又象征主人公深情执着却无限怅惘的心灵世界。
如果诗篇仅仅是单纯抒发这一段不可求的失望心绪,是不足以情动千古的。
最为深婉的是二、三章,为思设事,凭空遐想婚娶佳人,继而叠章咏叹,深切的失落,真让人有“不忍听”之感。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错薪”、“刈楚”、“秣马”在《诗经》都是喻示婚配的习惯语。
《唐风?绸缪》篇,歌咏新婚有“绸缪束薪”、“束楚”;《齐风?南山》有“希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豳风?伐柯》有“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小雅?鸳鸯》有“乘马在厩,摧之秣之”、“秣之摧之”;《豳风?东山》有“之子于归,皇驳其马”……然而,在此篇中,言婚娶显然不是事实,正如《关雎》,“求之不得”转而想象“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情愫曲折深婉。
抒情主人公思慕之极,无可奈何,于是将情思寄托于想象与虚幻,由现实的失望转入对婚配的幻想。
细细想来,这也合于人之常情。
幻想可以暂得一时之安慰,然而回到现实,是更为深沉的失落。
每章后四句是完全相同的咏叹,看似有几分感伤,实是深情执着,万般流连。
自汉代以来,对于此篇主题的阐释,多赋予了教化与美刺的色彩。
《毛诗?汉广》篇《小序》说:“《汉广》,德广所
及也。
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错礼,求而不得也。
”说江汉一带受了周礼与道德的教化,“游女”遵守礼法,德行高洁,所以不可求,这样的阐释,有些牵强附会。
涵咏此诗的情味,实与伦理道德无关,而是一份真实人性的抒写,是发乎特定时空却又超越了特定时空的人之热烈情愫的流溢,它烛照了千古的心灵,万世的人生。
从艺术特色来看,首先,本篇起兴也是实在的写景,写景之中寄予人物的深情。
乔木之高,“汉之广”,“江之永”,是抒情主人公实见之景,也喻示追慕之不可得。
《汉广》是写实的,它较之诗经中同类表现“企慕情境”的《蒹葭》,具体而实在。
《蒹葭》没有具体场景,情与景都如“隔帘窥影”般的空灵与虚幻,诗人着意渲染的是心境与意绪,有似于现代之象征派的表现。
而《汉广》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都是具体的,这也合于《诗经》总体的现实风格。
正是基于此,针对《汉广》的写景,清代王士真认为,《汉广》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
其次,《汉广》三章,形式上是《诗经》常见的复叠章法,只是第一章前四句独立,却也符合于真情实景抒写的自然进程,先见乔木,后望汉水。
二、三章前四句只是少数字词的变换,尤其全篇三章的后四句,是完全相同的咏叹,这种重章叠唱,回环往复,恰能表现诗人情思缠绕,无以解脱的心绪,可谓一唱三叹,荡气回肠。
重章叠咏也使全诗在形
式上具有回环飘荡的旋律,富于音乐的美感。
龚贤武,男,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