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治疗与箱庭治疗的异同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箱庭疗法在初中阶段的运用作者:梅芳罗雁飞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第12期〔关键词〕沙盘游戏;箱庭疗法;初中阶段一、沙盘游戏及箱庭疗法简介“箱庭疗法”又称“沙盘游戏疗法”或“沙箱疗法”,是由卡尔夫创立发展的心理治疗方法,基于荣格心理学、世界技术、客体关系理论。
日本著名心理治疗家河合隼雄发现沙盘疗法类似于中国和日本古代的箱庭,即盆景,于是结合东方的意涵,整合东方文化和风格后而在日本实践沙盘,称为“箱庭疗法”,后由北师大张日昇教授引入中国。
沙盘游戏营造了一种“自由和保护的空间”,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在富有创意的意象中,使无形的心理世界以某种象征性的方式恰当地呈现出来;它反映了沙盘游戏者内心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从而使游戏者实现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沙盘游戏的本质在于唤醒人的无意识及躯体感觉,碰触最本源的心理内容;以来访者为中心,强调咨访关系、个案的内在心像和自我治愈功能。
通过创造场景来表达自己,直观显示内心世界,从而绕开咨询中的阻抗。
沙盘游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治疗体系,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和专业心理分析等各个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来,箱庭疗法由咨询者和教师引入学校,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心理成长,诊断和治疗、干预的心理治疗工具,被广泛接受。
箱庭疗法能促进儿童的身体、社会、情感和学业能力的发展,它所强调的“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和“静默的见证”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强调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致的。
二、箱庭游戏在初中阶段的运用1.通过沙盘游戏,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箱庭疗法要求咨询师必须具备两种态度:一种是开放和接纳的态度,使来访者感到自我表达是安全的;另一种是保护来访者的态度,使来访者能够停留在自己自然的界限之内不受到侵犯。
我校将箱庭疗法的技术运用于学生的团队建设中,七年级新生以班级的自然小组(每组六人)为团队,让学生自己为团队命名。
什么是箱庭疗法?一、箱体疗法的介绍箱庭疗法又称沙盘游戏或心理沙盘。
在欧洲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疗法1939年,受威尔斯“地板游戏”的启示,英国伦敦的小儿科医生劳恩菲尔德将收集的各式玩具模型放在箱子之中,让孩子们在箱子中游玩。
孩子们将这个箱子称之为“神奇的箱子”,并将这一儿童心理治疗方法命名为“世界技法”。
由张日昇教授于1998年将箱庭疗法引入中国,在国内开展了富有开创意义的研究、应用以及推介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应用体系,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实践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开发了限制性团体箱庭、整合式家庭箱庭等新形式;提出了箱庭疗法“人文关怀、明心见性、以心传心、无为而化”的精髓。
团体箱庭疗法是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考尔夫(D.Kalff )接受了劳恩菲尔德的指导,并和荣格(C .G. Jung )的分析心理学相结合,注重治疗者与被治疗者的信赖关系的确立,使用荣格的心像、象征理论的观点去分析患者的作品,发展了这一技法。
张日昇教授于1998年将箱庭疗法引入中国,在国内开展了富有开创意义的研究、应用以及推介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应用体系,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实践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开发了限制性团体箱庭、整合式家庭箱庭等新形式;提出了箱庭疗法“人文关怀、明心见性、以心传心、无为而化”的精髓。
箱庭疗法呈现为一种心理治疗的创造和象征形式,在所营造的“自由和保护的空间”气氛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在富有创意的意象中,便是箱庭之心理治疗的创造和象征模式。
一个系列的各种箱庭意象,反映了来访者内心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箱庭疗法是分析心理学理论同游戏以及其他心理咨询理论结合起来的一种心理临床疗法,通过创造的意想和场景来表达自己,直观显示内心世界,从而可以绕开咨询中的阻抗。
做箱庭时箱庭治疗师都应该知道的箱庭疗法常识——本文分享来自京师博仁教育通过使用箱子、沙和沙具制作的箱庭作品,可以将人的心象(image)充分地表达出来,而心象是指由意识与无意识、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相互交错时产生的由视觉所捕捉的映像。
这样,通过象征的作用,在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来访者回归到婴儿般整合的状态,便会滋长新生力量,抵制消极力量,并得以保持,促进个体的自我整合。
沙盘游戏是一个很容易上手的心理咨询技术。
沙盘游戏治疗强调非言语性和非诠释性,而且以体验和经历为主。
但是作为心理分析的治疗方法,沙盘游戏仍然是在无意识层面上的工作,这也就决定了沙盘游戏使用的是象征性的表达方式,而京师博仁心理沙盘游戏是经过“中国心理箱庭第一人”张日升教授指导和认证,被认定为全国唯一指定推广机构,其箱庭产品被指定推广使用设备,从培训到产品都有统一可执行的标准要求。
在实施箱庭疗法前,只需要治疗者下达如下的指示词:“请用这些沙具,在沙箱里做个什么,做什么都可以。
”一般来说,来访者一看架子上的沙具和沙箱自会明白,并不需要更多说明,特别是对孩子更不需要什么说明就会马上做起来。
和所有的投射法测试一样,治疗者只需回答:“你想怎么样都可以”或“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可以了”。
在制作箱庭的时候,治疗者的首要任务是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接纳、信赖、温和与安全的环境,治疗者在箱庭创作过程中,应尽量不去进行语言交流,更不要对来访者的制作进行干预。
治疗者要仔细观察来访者使用和不使用哪些沙具以及怎样使用它们,必要时进行简单的记录。
箱庭作品完成以后,治疗者可以与来访者进行语言交流,可以询问:“这是什么呢? 能说明一下吗?”也可让来访者对自己的作品主题进行命名。
治疗者应以欣赏来访者箱庭作品的姿态,并通过支持、解释、整合、疏通、启发,帮助来访者澄清制作的箱庭作品所代表的意思、表现的主题,达到对来访者的共感理解。
来访者愿意的话会对箱庭做较多的说明,由此展开一些讨论,从而把治疗过程推向深入,最终促使来访者自我治愈力得以发挥,实现箱庭疗法的治疗作用。
沙盘游戏与心理治疗第一篇:沙盘游戏与心理治疗沙盘游戏与心理治疗(转)沙盘游戏(sand play technique),又叫箱庭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是来访者通过各式各样的玩具和沙子在一个箱子里搭建任意图形图画来反映内心世界,治疗师从旁观察、共感与接纳,使来访者达到渐修渐悟的治愈状态。
1939年,英国伦敦的小儿科医生劳恩菲尔德(M.Lowenfeld)受到“地板游戏”的启发,发现儿童在游戏中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开始收集各类玩具模型,让儿童在箱子中进行游戏,这一技术当初被称为“世界技术”(The World Technique)。
后来,瑞士的精神分析学家考尔夫(D.Kalff)接受了劳恩菲尔德的指导,并把这一技术与荣格(C.G.Jung)的分析心理学相结合,使用荣格的心像、象征理论的观点去分析患者的作品,发展出箱庭疗法,也就是所谓的沙盘游戏疗法。
河合隼雄在瑞士留学时跟考尔夫学习了这一技术,把它带回日本,受到了相当程度的肯定。
从1965年开始,这一技术就得到广泛地应用和推广,成为心理治疗方法的主流之一。
咨询员樱井素子女士多次被派到中国来介绍箱庭疗法。
自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张日昇先生,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申荷永先生率先从日本、欧美引入这一技术以来,沙盘游戏在北师大和河北大学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时国内已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临床研究。
2000年,上海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副教授沈勇强先生与日本甲子圆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角田豊博士合作,首次将此技术引入上海,并与上海心健科教仪器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相关培训,进行沙盘系列材料的生产,促进了沙盘游戏在上海的发展。
一、沙盘的“盘”所谓的盘是一个长方体的砂箱,其大小与颜色都很讲究。
大小(内测)是57 × 72 × 7(cm),为的是将沙盘搁在齐腰高的地方,从正前上方俯视拍摄能够将画面尽收眼底。
砂箱的内测都涂成蓝色,为的是造成挖沙能挖出水来的感觉(蓝色象征海洋,水流);外测涂成木色或者深色。
沙盘游戏疗法与心理治疗技术的比较与评价引言: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帮助人们解决内心的困扰和痛苦,心理治疗技术应运而生。
沙盘游戏疗法和传统心理治疗技术是常见的两种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以探讨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沙盘游戏疗法沙盘游戏疗法是一种通过玩沙盘和选择各种小道具来表达内心情感和需求的治疗方法。
在沙盘游戏中,患者可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映射到沙盘上,通过安排小道具的位置和互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治疗师通过观察和引导,帮助患者理解和处理内心的冲突和问题。
沙盘游戏疗法的优势:1. 非语言性表达:对于那些难以言语表达的人来说,沙盘游戏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选择和安排小道具,患者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内心的世界。
2. 创造力的发挥:在沙盘游戏中,患者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场景。
这种创造性的过程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解决问题。
3. 潜意识的探索:沙盘游戏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深入探索自己的潜意识,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观察患者在沙盘上的选择和互动,治疗师可以获取更多关于患者内心世界的信息。
沙盘游戏疗法的局限性:1. 依赖治疗师的解读:沙盘游戏疗法需要治疗师对患者的选择和互动进行解读和理解。
如果治疗师的解读不准确或不全面,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2. 时间和成本:沙盘游戏疗法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进行,而且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
这对于一些时间和经济有限的患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3. 适用范围有限:沙盘游戏疗法更适用于那些情感表达能力较差的人,对于那些能够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人来说,可能效果不如其他心理治疗技术。
二、心理治疗技术心理治疗技术是指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
传统的心理治疗技术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
心理治疗技术的优势:1. 专业性和科学性:心理治疗技术是经过科学验证和实践证明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分析心理咨询中沙盘游戏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效果心理咨询中的沙盘游戏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效果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的专业服务。
在心理咨询中,有许多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其中沙盘游戏疗法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沙盘游戏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效果。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沙盘游戏疗法的基本原理。
沙盘游戏疗法是一种通过搭建沙盘场景,让患者使用各种小道具来表达内心感受和情绪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以通过搭建沙盘场景来模拟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沙盘游戏疗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沙盘游戏疗法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
在沙盘游戏中,患者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用担心被他人评判或批评。
这种安全感有助于患者更加放松和开放地与治疗师进行沟通,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沙盘游戏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自己。
通过搭建沙盘场景,患者可以观察和分析自己所创造的场景,进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种自我观察和分析的过程可以促进患者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助于解决心理问题。
此外,沙盘游戏疗法还可以帮助患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沙盘游戏中,患者需要通过搭建场景和使用小道具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这种过程需要患者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之下,其他治疗方法可能更多地依赖于治疗师的指导和干预。
然而,虽然沙盘游戏疗法具有许多优势,但并不意味着它适用于所有的心理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其他治疗方法可能更加适合。
例如,在面对严重的心理疾病或紧急情况时,其他治疗方法可能更加直接和有效。
此外,每个人的心理问题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
总结起来,沙盘游戏疗法作为一种心理咨询中的治疗方法,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它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什么是沙盘游戏疗法箱庭疗法(sandspiel,sandplay therapy)又称沙盘游戏疗法或心理沙盘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起源于欧洲,由张日昇教授于1998年引入中国,在国内开展了富有开创意义的研究、应用以及推介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应用体系,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实践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开发了限制性团体箱庭、整合式家庭箱庭等新形式;提出了箱庭疗法“人文关怀、明心见性、以心传心、无为而化”的精髓。
瑞士荣格分析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Dora Kalff)是沙盘游戏(箱庭疗法)治疗的正式创立者。
在心理分析之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在“ 沙盘(Sandtray)中发挥原型和象征性的作用,实现心理分析的治疗效果,便是沙盘游戏治疗的基本。
1980 年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成立,也标志着沙盘游戏治疗体系的成熟,其中已经是包含了数十年的积累与准备,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三位主要奠基者来回溯其历史演变的过程。
1939年,受威尔斯“地板游戏”的启示,英国伦敦的小儿科医生劳恩菲尔德将“地板游戏”凝缩到空间限定的箱子,并将这种游戏看成是一种治疗技术。
最初,是将收集的各式玩具模型放在箱子之中,让孩子们在箱子中游玩,孩子们将这个箱子称为“神奇的箱子”,后经对玩具及箱子进行整理,将这一儿童心理治疗方法命名为“世界技法”(the world technique)。
瑞士的精神分析学家卡尔夫(D.Kalff)接受了劳恩菲尔德的指导,并和荣格(C.G.J ung)的分析心理学的象征理论和原型理论相结合,为来访者创造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来访者在沙箱中运用玩具、模型来表达自己的无意识世界,可以使患者的自我治愈力(self-healing)得以发挥。
卡尔夫特别重视治疗者与患者的信赖关系的确立,将治疗者与患者的关系称为“母子一体性”。
卡拉夫将她在前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与操作命名为“沙盘游戏”(Kalff,1980)。
心理沙盘疗法(心理箱庭疗法)不能不学的心理治疗技术沙盘游戏是心理工作者不能不学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
京师博仁心理学专家分享,主要有以下几点1、沙盘游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
沙盘游戏以荣格分析心理学为理论依据,通过象征的方式激发来访者内在自我疗愈和自我整合的力量,以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实现心理的治疗。
因此,我们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沙盘游戏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心理治疗。
2、沙盘中的各种场景无疑是来访者内心的展现,这些场景(可以称之为意象或者心象)帮助心理工作者很容易地了解和理解来访者便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沙盘游戏是一种无声的、心与心交流的工具,这使得它在儿重心理工作中有着巨大的优势。
不仅如此,众所周知,我们中国人都是比较内敛的,不太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而喜欢所谓的默契、心有灵犀,沙盘游戏刚好满足了我们中国人的这一心理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沙盘游戏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儿童青少年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领域,因此也渐渐地被更多人所熟悉。
但是,对于沙盘游戏的认识,人们一方面觉得它比较神奇,比较有效;而另一方面却又对它心存敬畏,觉得它高深莫测,对它敬而远之。
于是,(在一些中小学里)沙盘游戏渐渐有一种被束之高阁的危险。
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不少人对沙盘游戏存在诸多误解。
不少人认为,沙盘游戏的作用就是了解制作者的内心,而要了解制作者的内心。
京师博仁心理专家还说道:心理咨询师必须能够准确地解读沙盘作品。
而解读沙盘作品对于沙盘游戏的初学者而言又是难上加难的,如此一来,只好不去学习它了。
我们说,这是对沙盘游戏的一种误解。
如前所述,沙盘游戏的主要作用在于治疗,而治疗的机制简单地说就是在心理咨询师营造的安全、自由的环境之中,利用各种小玩具的象征作用,激发来访者自我疗愈的力量。
即便心理咨询师要刊用沙盘游戏去了解制作者的心理,但是也要记住,我们只能做到了解来访者的“部分”心理,没有人能够全部了解另外一个人的心理。
因此,心理咨询师只要用心感受,从沙盘的某个线索出发,能够了解到制作者的某个心理信息,这就可以了.认为沙盘游戏的主要作用是了解制作者的内心是一种误解,认为了解来访者的内心就意味着最大限度地了解来访者也是一种误解,而认为学习沙盘游戏最主要的是学习各被玩具乾象正意义更是一种误解。
箱庭游戏心理治疗的原理箱庭(沙盘)游戏的心理治疗的原理沙盘游戏有众多优点,以下几点对教师心理辅导而言最具有实际意义:其一,心理辅导长期以来受困扰在于学生还不能接受心理治疗这么个说法,认为只有“有病”的人才去做心理辅导,而沙盘游戏则可以帮助来访学生在最初的辅导中得到自我心理安慰,那就是他不是来治病的,而是来做游戏的,简言之,这门技术能减少学生对来自于老师心理帮助的阻抗。
其二,心理辅导另一个难题在于多是语言交流,心理辅导老师和来学生之间只是坐在那里谈话,没有物质媒介,要想吸引来学生的关注需要时间。
沙盘游戏则不同,是看的见摸得着的,而且琳琅满目,会一下子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使其愿意进行心理辅导。
其三,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一来是有些年龄小的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二来是常常是被父母或老师拖来的,他们有很大的阻抗,不愿意与心理辅导老师合作,所以,只用语言实在难以打开他们的心扉。
使用沙盘游戏则比较容易打破他们的心理防线,他们能够安静下来玩游戏,并且会在在不经意间就把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告诉心理辅导老师。
这样一个问题:沙盘游戏能起到治疗作用吗,为什么能?人本来是心理健康的,而且具有心理创伤的自愈能力,之所以有人出现心理问题而无法自愈,是因为他们的这种自愈能力受到了外界条件的、社会或者是自己内化了的社会赋予的认知等因素的阻碍,所以,人们丧失了这种本来就有的能量。
沙盘游戏,就是通过玩具、沙、沙盘这样的物质载体,通过心理咨询师营造的安全、温暖、共情的环境,帮助来访者褪去身上的硬壳,把真实的我展现出来,恢复自愈能力,从而使其获得心理的康复和成长。
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以个人为中心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创立。
他的心理治疗的要点(1)以治疗者真诚一致前提,鼓励当事人以心理医生在治疗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真诚为榜样,首先要除去自己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面具,从虚伪的面具下解放出来,真诚面对自己,减少曾被限制和扭曲的感知觉和表达方式。
论箱庭游戏疗法在儿童社会技能培养中的应用张艳琼,李红丽摘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初期阶段,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水平,对儿童有着短期乃至长期的影响,关系到儿童是否能够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是否能够拥有良好的交往关系,能否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
文中将箱庭游戏引入对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中,旨在提高儿童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箱庭游戏;儿童;社会技能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儿童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儿童的社会技能成为经常提及的话题。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技能在人的素质中也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儿童的社会技能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技能对于儿童的作用社会技能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够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儿童的社会技能是儿童进行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能力。
儿童生活在一个社会的世界里,他们的社会技能状况对其身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技能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同伴关系。
一般来说,社会技能水平高的儿童不仅能够较多地主动发起恰当的同伴交往,更多地对同伴的交往行为做出积极反应,而且,他们也能够比较灵活地解决与同伴的各种冲突,维持良好的同伴关系。
周宗奎(2002)发现,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高低影响着他们在同伴群体中的社交地位,社会技能的认知、行为和情绪方面的一些指标可以预测儿童的同伴交往地位。
(二)社会技能影响儿童的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个体的社会支持是指伴侣、朋友和家庭成员在精神或物质上对个体的支撑和援助。
个体通过从社会关系获得支持而不断地发展。
儿童、少年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社会、父母和亲友。
个体的社会支持受到社会技能的制约。
作为儿童,通过良好的社会技能获得社会支持,得到很多正向的强化,会越来越讨人喜欢。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有明显的正相关。
沙盘游戏与箱庭治疗的异同
沙盘游戏治疗(Sandplay Therapy )是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
沙盘游戏是运用意象(积极想象)进行治疗的创建形式,“一种对生命能量的集中提炼”(荣格)。
其特点,是在医患关系和沙盘的“自由与保护的空间”(卡尔夫)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意象的创建。
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象,营造出沙盘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持续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及心灵与自性的)发展。
近十余年来,沙盘游戏技术在国内受到普遍关注和广泛应用,它逐渐被引入学校心理教育领域,成为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重要方式。
在接触沙盘游戏技术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遇到“箱庭疗法”名称,这里对两者的异同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与分析。
首先,就两者的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而言。
由多拉·卡尔夫所创建的沙盘游戏治疗本来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而箱庭疗法是日本学者河合隼雄将沙盘游戏技术介绍到日本时,再用日本文化所改造了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法。
因而,可以说两者是同根同源的,但风格和内涵以及所生长的文化土壤不同。
卡尔夫在设计沙盘游戏技术时,充分考虑了中国文化中阴阳和五行的哲学思想及其实际的心理学意义,以及中医的治疗原理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
而河合隼雄在引入沙盘游戏技术并为其命名的时候,考虑到日本盆景和庭院文化的特殊之处,且日本自古就有箱庭游戏,因而便使用“箱庭疗法”来为其命名。
但是,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协会的创立者认为使用一般性的名词“Sandplay Therapy”比较容易被理解,因而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协会(ISST,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andplay Therapy)成为国际学会正式的名称。
其次,就两者技术层面和操作实践而言。
沙盘游戏治疗的内涵支持性技术,是荣格的“积极想象”,而积极想象技术,其中所包含的也正是荣格所感悟的中国道家思想的心理学应用;其中所包含的关键是感应与转化,以及转化与心性发展的境界。
同时,沙具的制作、沙盘游戏治疗的设置,以及沙盘游戏治疗的技术与实践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具象性思维与寓意性表达的内涵与特点,而这又正是沙盘游戏操作的要点和主要特征。
然而,经由日本本土化改造所形成的箱庭疗法则带有明显的日本文化的特质,日本盆景和庭院别具一格,这样体现其居山环海的特殊国民心性。
再次,就两者使用的媒介以及其命名而言。
沙盘游戏疗法和箱庭疗法使用的表达媒介大体是一致的,但仍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箱庭疗法使用的“砂”是白色的石英砂,而沙盘游戏治疗使用的是大自然中天然形成的“沙子”,是河边、海边的沙石自然分化的产物,贴近于人类自然心性;在命名上,在沙盘游戏疗法体系中,对于承载沙子的容器称为“沙盘”,且摆放在沙盘中的物件“沙具”,而箱庭疗法则称“沙箱”和“玩具”。
总之,沙盘游戏治疗与箱庭疗法本质上是同根同源的,只是箱庭疗法更加因应于日本本土文化。
因而,熟悉与习惯日本文化的人都应该觉得箱庭疗法的亲切,正如中国文化之对于沙盘游戏治疗在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