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贤先生碑序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郭氏家庙碑铭并序》译注阎广勤译注译注者说明:1.《郭氏家庙碑铭并序》为唐代大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十一月,郭子仪为其父建家庙时所撰并书写。
清代金石学家王昶称其碑为“郭氏家庙碑”。
2. 郭氏家庙碑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中,许多字已漫漶不清。
此译注的底本是宋元间拓本,该拓本影印于天津杨柳青画社1991年10月出版的《颜真卿书郭家庙碑》。
译注者据此本进行了校勘、标点。
3. 译注以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为对象。
译注时将原文中的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异体字改为现在的通行汉字,其字形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
有唐故中大夫⑴、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⑵、上柱国⑶、赠太保郭公庙碑铭并序⑷金紫光禄大夫⑸、检校刑部尚书⑹、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⑺【注释】(1)有唐:唐代。
中大夫:唐代文散官的第九级,阶品为从四品下。
散官与职事官相对,只是一种表示身份地位的称号,没有实际职掌。
⑵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古代使臣出使皆持节符,以作凭证。
魏晋以后,刺史总戎军事者,加“持节某州诸军事”之号。
唐代任命州刺史时仍加此号,但已无节符。
寿州:治所在今安徽寿县。
刺史: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⑶上柱国;最高一级勋官。
勋官是按战功官绩授予的荣誉称号。
⑷赠:封建王朝推恩高官重臣,把官爵授给本人去世父母者称“赠”。
太保: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为品级最高的官员。
唐朝时无职掌,只做大臣的加衔赠官。
郭公:指郭子仪之父郭敬之。
庙:这里指家庙,祭祀祖先的处所,又称祠堂。
铭:碑志中的韵文为铭。
序:碑志中铭前的散文部分为序。
⑸金紫光禄大夫:唐代文散官的第四级,阶品为正三品。
⑹检校:唐代凡在正式官职之前加“检校”二字,一般都是加官。
加官通常都不任实职,只是挂衔表示其地位之尊崇及升迁之经历。
刑部尚书:朝廷礼、兵、刑、工、户、吏六部中的刑部长官,正三品。
⑺鲁郡开国公:四等爵位。
唐代爵位共分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九等,颜真卿被封为“郡公”。
中华好诗词歌赋大全诗词歌赋指文章的四种形式,是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概称。
其中,诗词在人们的通常思维中是有着严格格律的两种诗歌体式,是不能乱行押韵和误用平仄的。
今天我就与大家分享中华好诗词歌赋大全,仅供大家参考!中华好诗词歌赋大全11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李白〔唐代〕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五松山下住着一位姓荀的农民妇女。
一天晚上李白借宿在她家,受到主人诚挚的款待。
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当时的心情。
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诗却没有一点纵放。
风格极为朴素自然。
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像在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2燕诗示刘叟白居易〔唐代〕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赏析此诗的内容,要能够透过双燕辛劳抚育幼燕的经过,深刻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借鉴此诗的表达技巧,要准确知道诗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比如,绘声——索食声孜孜,借代——黄口,对比——母瘦雏渐肥,对偶——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拟人——声尽呼不归,呼告——燕燕尔勿悲。
中华好诗词歌赋大全2上梅直讲书苏轼〔宋代〕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海宁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成怀恩不能自已。
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金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
因以刻石之辞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
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
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火,共三光而永光。
碑式为梁思成所拟。
闽县林志钧(宰平)书丹,郭县马衡篆额。
(节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王观堂先生挽词序或问观堂先生所以死之故。
应之曰:近人有东西文化之说,其区域分划之当否,固不必论,即所谓异同优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得一假定之义焉。
其义曰: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
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
其所殉之道,与所成之仁,均为抽象理想之通性,而非具体一人一事。
夫纲纪本理想抽象之物,然不能不有所依托,以为具体表现之用;其所依托以表现者,实为有形之社会制度,而经济制度尤其最要者。
故所依托者不变易,则依托者亦得因以保存。
吾国古来亦尝有悖三纲违六纪无父无君之说,如释迦牟尼外来之教者矣,然佛教流传播衍盛昌于中土,而中土历世遗留纲纪之说,曾不因之以动摇者,其说所依托之社会经济制度未尝根本变迁,故犹能藉之以为寄命之地也。
近数十年来,自道光之季,迄乎今日,社会经济之制度,以外族之侵迫,致剧疾之变迁;纲纪之说,无所凭依,不待外来学说之掊击,而已销沉沦丧于不知觉之间;虽有人焉,强聒而力持,亦终归于不可救疗之局。
关于天意的诗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晚晴》2.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孟郊《春雨后》3.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嶮巇。
——李商隐《荆门西下》4.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5.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陆游《黄州》6.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李清照《金石录序》7.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
——杜牧《感怀诗一首》8.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9.百年社稷有天意,奸锋逆焰徒鸱张。
——韩元吉《玩鞭亭》10.天意刚容此徒在,不堪惆怅不堪陈。
——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11.顺天意耶,公天下耶。
——元稹《有酒十章》12.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
——白居易《贺雨》13.翠华东还果天意,白首西内非人为。
——童冀《读磨崖碑》14.殷勤见天意,反复近人情。
——项安世《新晴·别岸连朝雨》15.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天。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16.何地无江湖,何水无鲔鳣.天意不宰割,菲祭徒虔虔。
——刘禹锡《有獭吟》17.赤山秀铤御时英,绿眼将军会天意。
——李贺《吕将军歌》18.今日看天意,游魂贷尔曹。
——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19.终当挂帆席,天意难告诉。
——杜甫《咏怀二首》20.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杜甫《楠树为风雨所拔叹》21.花叶随天意,江溪共石根。
——杜甫《冬深》22.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杜甫《滟滪堆》23.路人纷雨泣,天意飒风飘。
——杜甫《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24.野人宁得所,天意薄浮生。
——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25.汝病是天意,吾谂罪有司。
——杜甫《病橘》26.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杜甫《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27.诏书引上殿,奋舌动天意。
——杜甫《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28.天意资厚养,贤人肯相违。
——孟郊《立德新居》29.愿君保此节,天意当察微。
墓碑墓志铭的写法墓碑墓志铭的写法导语:大家知道要怎么写关于墓碑墓志铭吗?下面小编为你带来关于墓碑墓志铭的介绍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一,墓碑(墓志铭)的由来立墓碑或刻写墓志铭,是为了纪念死者生前的事迹,多为赞颂之辞,过分了就成为“谀墓”,常常贻笑世人。
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墓志铭)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
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唯郭有道无愧于色矣!”因为只有《郭泰碑》是颂当其人的,其他的碑文则都颂非其人,可见他作墓碑大多是对人溢美过誉的。
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转弯抹角地批评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一事,既批评他“不自贵重”,汲汲于功业,又批评他不能“自持其身”,与狐鸣枭噪的王叔文等结党,这批评固然全是出于韩愈保守的个人偏见,很不持平。
但是,作为碑文,他采用褒贬兼用的方法,打破了只称人之善、不称人缺点的传统作法,却是值得提倡的。
总之,不管褒也罢,贬也罢,以不失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中国最早无墓祭,也就不会设碑。
古代人规定,棺椁埋墓以藏形,是凶事;立庙以安神,是吉事。
送形人墓,迎神回庙,这是墓与庙的大别。
建祠堂立碑石在先,立碑于墓在后。
《孟子·齐人乞食》描写齐人乞讨祭墓的供品,这虽是寓言,却说明祭墓的风俗在那时已有了。
权势者立祠庙,穷人家不能免俗,只好祭于墓。
权势者张扬威势,既建祠庙,又建坟墓,墓碑也就应运而生。
江苏丹阳县有春秋时代的吴季札墓,墓前有石碑,古篆“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十字,字大径尺,体势奇伟,相传为孔子手书。
唐开元中,玄宗曾令殷仲容摹搨其书,证明唐以前就已有这墓碑。
但是这“十字碑”即使是真迹,也称不上碑文,只是个标名碑而已。
绍兴禹庙有一柱窒石,石高二米,顶端有圆孔,《图经》说:“禹葬会稽, 取此石为窒,上有古篆不可读。
”王昶作《金石粹编》,以为是汉刻,比十字碑还晚。
真正的墓碑,始于秦汉。
它原是下葬时竖的石柱,后来有人刻上墓中人姓名、籍贯、官爵以及功德行事等内容,就成了装饰品。
碑序范文(优选十八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碑序范文(优选十八篇)碑序范文(篇一)※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感情这根线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析明安國所藏“石鼓文”北宋拓本之真偽(陳榮清)(初稿)明安国所藏《石鼓文》北宋拓本之辨析石鼓文自唐初被发现以来,拓本之辨是学者们至今争论不休的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石鼓文的学者,有的未见过十件石鼓原件,有的未见过原石拓本,更未将原件和所见各种拓本进行仔细认真的研判和解读,多是依据典藏古籍文献而度之,对古籍文献中一些相互矛盾或以讹传讹的信息也未加辩证。
其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有学者认为,明安国所藏《石鼓文》“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下文简称“安国三拓”)是“北宋拓本”。
最早提出“安国三拓”是“北宋拓本”的,是安国本人;最有影响、最权威认定“安国三拓”是“北宋拓本”的,则是郭沫若先生(下文简称“郭老”)的《石鼓文研究》(科学出版社,1982年9月一版,下文简称“郭书”)。
在没见到“安国三拓”原拓之前,我们只能从现存文献“郭书”中对“安国三拓”作间接了解。
2006年4月4日、5日,在由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日本朝日新闻社联合举办的“中日书法珍品展”上,笔者有幸亲眼鉴赏了由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下文简称“三井”)送展的“安国三拓”原拓局部(见附图一)和由三家主办单位联合署名出版的《中日古代书法珍品集》中由“三井”提供的“安国三拓”部分图版(见附图二)。
在“三井”送展的拓本中,“先锋本”的原拓本展有“速、君、子、止、求、牸、角、寺、兹、以、寺、吾;天、走、马、鸡、其、一”等字,送展的印刷品中,有“ 吾、既、君、子、员、猎、员、游、鹿、”等字。
“中权本”、“后劲本”的原拓本均展有“吾、车、既、工,吾、马、既、同” 等字(对“三井”送展的“安国三拓”原拓样本为何只展局部几字的质疑,笔者另作探讨)。
2008年6月,笔者又购得日本二玄社法帖彩色影印的“安国三拓”。
不可否认,“安国三拓”是至今为止国内外有关《石鼓文》拓本中保存字数最多的拓本,最古的拓本,最好的拓本。
但“安国三拓”是否就是“北宋拓本”呢?笔者经过认真解读“三井”提供的原拓局部和图版,对照日本二玄社法帖彩色影印的“安国三拓”(“先锋本”《听水阁墨宝》,平成二年十一月五日第一版;“中权本”《听水阁墨宝》,平成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第一版;《周宣王石鼓文十鼓斋“后劲本”原色法帖选》(日本株式会社二玄社出版,昭和60年12月一版;平成七年十二月二十日第二版)和《石鼓文研究》辑录的“先锋本” ,《周宣王石鼓文“中权本”》,辻本胜已编著,日本《昭和新选碑法帖大观第一辑、第六卷》(参见西泠印社法帖丛编《石鼓文》,1996年11月1版),参见《秦石鼓文》(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文物出版社,1984年10月1版),并结合自己拍摄制作文化专题片《石鼓文》(获国家广电局一等奖,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续集《国宝石鼓文》所见原件和有关图书馆馆藏的其它宋、明、清有关拓本,进行比较鉴别研究后发现,将“安国三拓”界定为“北宋拓本”存在一些疑问。
《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1、《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译文《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
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
安大贤先生碑文
诗云:大王将相入史册,贤民百姓进碑文,
先后人生终就寝,生命到头归入穴。
严父安公名讳大贤天兆祥瑞壬辰诞辰十月初九吉日良辰奈何乱世人命草菅贵州沿河夹石老寨同胞五兄排行第三祖父膝下天真可爱祖母怀抱讨人喜欢七岁开蒙初识诗文四书五经益智修身山阳小学毛田初中咬文嚼字成绩良优遭遇文革停学攻文返乡生产会计多年本人爱好地理算命道教受职取名太真二十三岁登科提名聚室张氏木廊溪人慈母张氏讳名金芬椿萱并茂相敬如宾生吾姊妹四花一桂华蓉华飞四川遵义彩萍常青车龙玉家四姐高升立志成人一桂警校毕业贵阳安置工作后有所变严父慈母一生艰辛艰难岁月勤俭家园左邻右舍和谐相处互敬互爱名传梓里年逾花甲任劳任怨丰衣足食特竖碑文彰显其德日月同辉以传后裔万古芳名
杨学大撰稿
2015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