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隋唐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23
七年级历史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教学反思1、七年级历史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教学反思在讲“诗歌的黄金时代”时,我提出问题“你知道的唐代诗人有哪些?”同学们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然后我又分别让他们欣赏了三位重点诗人的图片,介绍,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背诗和画中寻诗的活动。
同学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踊跃举手。
当讲到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我就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马上开始平静的看书,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没有了兴高采烈的神情,没有了争论、没有了问题、没有了质疑,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
静静地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只考虑了“我应该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想怎样学”,课堂上完全按照备课时预设的.进行,虽然备课时也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只是把学生当成了我事先编好的程序中的对讲器,师生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我问你答,虽然答出了所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掌握了教师安排好的知识。
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的活动留下空间,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着“学生想怎样学”。
不能用自己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后把“发球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学、提问、争辩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此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中思维也很活跃,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学设计外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通过这节课,我悟出一个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停止了告诉,学生才能真正地思考,教学中只有给学生一片空间,学生才能自己往前走,才能自我去发现。
2、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文化》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上册所学朝代更替引入,承上启下,自然导入,效果较好。
隋朝大运河是本课的重点,但知识点较为零散,在讲课中要注意结合地图及时总结,让学生在学中速记并强化训练。
反思本课如下:1.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既掌握了本课的主要知识点,课堂教学基本做到学生自主、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课堂达标率较高。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辉煌,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通过分析隋唐时期的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如诗歌、书法、绘画等。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隋唐时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隋唐时期文化的发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隋唐时期的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
2. 课程内容:(1)介绍隋唐时期的诗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作品。
(2)介绍隋唐时期的书法,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
(3)介绍隋唐时期的绘画,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的作品。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隋唐时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4. 总结:对隋唐时期的文化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加深对隋唐时期文化的了解。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隋唐时期文化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进行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隋唐时期文化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如科学技术、建筑、宗教等。
2. 分析隋唐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天文、数学、医学等。
3. 探讨隋唐时期的建筑特点,如宫殿、寺庙、长城等。
4. 了解隋唐时期的宗教文化,如佛教、道教、景教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天文、数学、医学等。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隋唐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影响。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隋唐时期的天文、数学、医学等科学技术成就。
2. 采用对比分析法,比较隋唐时期的建筑与之前的建筑风格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