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论语十则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第一则:学而篇·序言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背景与意义。
2.理解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
1. 揭示《论语》的背景与意义。
2. 解析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教育思想。
教学难点:
1. 理解“学而时习之”这一句措辞的深刻含义。
2. 清楚地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1.课文导读法
2. 互动式讨论
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论语》的探究。
1.你们有听说过《论语》吗?
2. 你们知道《论语》的来源和意义吗?
3.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第二步:学习课文
请学生们进一步阅读《论语·学而篇·序言》,理解、默记关键句子。
第三步:领悟内涵
请学生分组互动,讨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教育思想。
1. “学而时习之”的含义是什么?
2.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3.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第四步:复习总结
1.对《论语》的背景与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 理解了“学而时习之”这一句措辞的深刻含义。
3. 清楚地阐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初中语文必背课文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观沧海曹操3、次北固山下王湾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枯藤老树昏鸦,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小桥流水人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夜雨寄北李商隐 8、泊秦淮杜牧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1、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他学,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与他同样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1、《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的把它练习,这不是很好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这不是非常让人高兴吗?别人对你不知情而不怨恨你,这不是最崇高的礼貌了吗?”2、《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辰,它站在那里,众多的星星就都在它周围。
”3、《论语·克己》【原文】子曰:“其事好也,必先难之;其事不善也,必先易之。
”【译文】孔子说:“做件好事,必须先做一些困难的事;作坏事,就应该先做些容易的事。
”4、《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不拘于形。
”【译文】孔子说:“里仁美义的美丽不需要外表的美丽。
”5、《论语·析言》【原文】子曰:“析乎其言,省乎其行。
”【译文】孔子说:“要审视自己的言行,要仔细分析自己所说的话。
”6、《论语·行有义》【原文】子曰:“行有义则无怨。
”【译文】孔子说:“行正义一定不会被有怨言。
”7、《论语·报任》【原文】子曰:“君子报任尽矣,不报任非其身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他要尽自己的职责——他不能推卸给别人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8、《论语·不欲》【原文】子曰:“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孔子说:“不要把自己装扮得像美玉似的,也不要把自己装扮得像粗粝似的。
”9、《论语·礼过》【原文】子曰:“礼过则和,过礼则滥。
”【译文】孔子说:“遵守礼仪,就可以实现和谐;违犯礼仪,就会产生滥用。
”10、《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不思考,就是空虚;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出现危险。
”。
初中语文必背课文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夜雨寄北李商隐8、泊秦淮杜牧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0、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论语十则初中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言语行为俱可。
愿学且思,审视而后行,以至于善,改而至于好。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论语》中所记载的“十则”得到了中国学子们的广泛关注和推崇,而“十则”中包含的精神和思想也被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名言凝练而深刻,阐述了子思的伟大思想,充满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首先,《论语》十则的第一句便以“学而时习之”来提示人们,学习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不仅要学习,还要时刻积极地消化吸收,以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这是当年子思提出的努力学习的哲学观点,也构筑起今日中国教育所奉行的理念: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个目的性的状态。
其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子思强调了友谊和热情接待的重要性,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中民族接纳新事物的基本思想,把“接纳为礼节”作为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点,以此增添一项友好的文化精神。
再次,在“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一句中,子思又提到了以礼让学习达到更高境界,强调要教育弟子以礼让,以文修身,由此凝练出弟子要通过礼仪的学习来修身养性,至此,传承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思想也流传至今。
再者,子思曾说道“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表达了信守诚言、坚守礼仪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国人至今坚持的原则,传承出来的宝贵文化传承。
最后,子思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来贴近实践,提醒着人们要以言行一致,言行必须一致,才能彰显君子之风。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及词语解释《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及词语解释,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乐的解释不亦乐乎的“乐”不应该读yuè,而应该读l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
《论语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
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
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
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
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例:音乐)、lè(例:快乐)外,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及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如下: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论语十则》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集锦,涵盖了学习、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十则论语的赏析:这十则论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人生、学习和道德的深刻理解和见解。
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中,第一则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与人交往的乐趣和修养。
第二则则提醒人们要时刻反省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第三则和第四则则分别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两者相结合。
第五则告诉我们要有谦虚、诚实的学习态度。
第六则和第七则则强调了向他人学习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第八则则表达了士人应有的弘毅精神和责任感。
第九则则以松柏为喻,强调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最后一则则强调了宽容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论语十则》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对于提高人们的修养、指导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人教版语文七年级教材里《论语十则》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论语十则》原文翻译: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以下是小编带来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十则先秦: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初中语文人教版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鵱),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A(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