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手势语表达的文化差异

关于手势语表达的文化差异

关于手势语表达的文化差异
关于手势语表达的文化差异

关于手势语表达的文化差异

由人的各种姿势特别是手势构成的形体语言是人类语言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有时甚至比词汇语言更有力。但是,在不同民族之间或同一民族的不同群体之间,形体语言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在讲话和交际时,如果随便使用自己文化圈中的形体语言,往往会产生始料不及的不良后果。

1990年7月,在孟加拉国的新一届议会召开期间,立法者狂暴地谴责航运部长阿布杜·罗布作出的一个手势,“这不仅是对议会的侮辱,更是对整个国家的侮辱。”孟加拉民族主义政党的议员领袖巴德鲁多扎·乔德呼利愤慨地说。

究竟罗布做了什么动作而引起如此强烈的愤怒呢?据说他涉嫌做出“竖起大拇指”的手势。

在美国,这个手势意味着“进展顺利”;在中国,很多人用这一姿势表示“真棒”;但是,在孟加拉国,它对人是一种侮辱。

这仅仅是超越文化界限的一系列不慎行为中的一个案例,在对外开放的时代,我们要想在人际交往中潇洒自如,就必须了解一些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

拇指与食指构圆。拇指尖和食指尖对接构成圆形、其余三指自然伸出的手势在美国一般表示“A-OKey”即“完全可以,好极了”。但在很多拉丁美洲国家它是一种不敬的行为。据新闻界报导,理查德·尼克松担任美国副总统期间,曾经用双手同时作出这种姿势向邻近的拉美国家的人们致意,其后果可想而知!

有一次,美国作家、《手势》一书的作者罗杰·阿克斯特尔出访法国,旅馆的接待员问他:“你对房间满意吗?”他对接待员做了一个“A-OKey”手势。这个接待员带着愤怒的表情耸了耸肩:“如果

你不喜欢它,我们就给你另换一个房间。”很多法国人把这个手势

理解为“零”或“无价值的”。

中指与食指构杈。中指与食指叉开、拇指与无名指和小指对接的手势在美国一般表示“胜利”或“和平”。但在英国,如果掌心向

内作这种手势就是一种奚落或者说是在嘲笑对方。特别是带有上下

快速移动手指的动作时就更是如此。

故事发生在650多年以前,在英法交战中,法国人砍掉俘获的英国弓箭手们的中指和食指,使他们变成残废。后来英国人打败了法

国人,胜利的英国人举起手,伸直中指和食指,掌心向内,得意地

向法国俘虏示威:我们的手指头是完整的。

拇指与小指竖起。拇指和小指竖起,其余手指卷起来的手势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些大学被影迷或球迷用来欢迎他们崇拜的明星。

但在非洲的一些地区这种手势却表示诅咒;而对几百万意大利人来说,它表示“王八”,它向对方暗示:“你的老婆不贞。”

竖食指与伸拇指。食指略微竖起、拇指自然伸直的手势在美国有时用来招呼一个侍者。在日本如果你用这种手势招呼侍者,会被视

为一种很粗鲁的行为;而在德国,这种手势将引起侍者的积极反应,

说不定他会多给你两杯饮料。

在马来西亚,弯曲食指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用手抓空气的动作来招呼侍者略微好一点。

用食指轻拍额头。在美国,它意味着“妙不可言”;而在荷兰用

手轻拍前额中部意味着针对第三者:“他是疯子。”美国人表示

“他是疯子”的手势(把弯曲的食指靠近耳朵),在阿根廷则被看作

是“有人找你接电话”。

举手时掌心朝前。掌心向前伸直一只手,在美国意味着“停下”。在希腊这个动作叫“冒扎”,意思是“推手”,它是一公认的表示

对抗的手势。在西非它甚至比竖起中指更带有侮辱性。

双手插进口袋里。既然手势的禁忌五花八门,有人以为把两只手都插进衣袋里岂不可以少惹麻烦,结果又发现在印度尼西亚、法国和日本,与人谈话时把手放在口袋里是不礼貌的。

手语构成的三种方法

手语构成的三种方法: 一、表意法 摩状:摩状是用手语直接模仿事物所具有的明显的外观形状,例如“床、桌子、椅子”等; 会意:会意是将一些不宜于直接模仿的或比较抽象的事物,采用与这类相关联的事物来间接的表达该词的意义。 例如“牛奶、表扬、自来水”等;

指示:指示就是用手指直接指点(指向)所表达的事物, 例如人体器官、方位、人称等。 借代:借代就是直接借用有声语言的语音或字形,用拼打指语或模仿

字形、书空字形等的 方法来表达词的意义。 例如“之、山、细”等。 二、构词法:词根、词缀 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不同于汉语的,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根据手的形状来产生的。“必须具有相同的特征,或是相关的事物,才能使用前缀和词根”如“好”这个词根,就可以派生出“首长”、“领导”、“教师”等词汇。用“房屋”作词根,可以派生出如“礼堂”、“教室”、“少年宫”等。

一、手势语的构词特点 (一)简缩现象 对一个由多个字组成的汉语词汇设计手势语时,采取将其缩简成一个简单的手势动作来表示。例如“不知道”,这个词在《中国手语》中是这样设计的:“一手掌置于额前,然后从一侧向另一侧划过,同时脸露疑惑状。”就用这一个手势作为“不知道”的手势语词。 (二)兼代

有些同义词、近义词,常常是用一个手势动作表示,这就是手势语构词中的兼代现象。例如高兴:双手掌心向上,在胸前交替上下交替动几下,脸露笑容。而“快乐”、“愉快”也是这样的打法。 (三)手势的位置与构词的关系 手势语中,有些手势动作需要放在与表达词义的相关位置上。手的移动移动方式有:来回摆动,上下移动,不规则抖动、擦、抹、切、削、旋转、绕、敲,拍)、手的位置(手与身体的位置关系:在头上、脑门、太阳穴、脸、脖子、胸部,胸前,腹部、手、胳膊、肩膀、腿)、手掌心的朝向(朝外,朝向自己身体,双手掌心相对或并列)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下面几种情况: 1.手势的位置与表达的关系 (1)凡是属于思想活动的词类,手势位置都在太阳穴周围:如,意识、思维、认识、概念、想念、思想等。 (2)凡与观察和视觉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眼前:如,看、参观、寻找 (3)凡表达与语言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嘴边:说、讲、问、答、交涉、讨论、会谈、声明、谈话、吵架等。 (4)凡表达与声音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耳边:如,听、声音、嗓音、响等。 (5)凡表达与心理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胸前,心的位置:如,心理、兴奋、难过、生气、担心、犹豫等。 2.同一手势动作与表达的关系,如幸福与希望 幸福:一手打手指字母“x”的指式,并在胸前绕一圈。 希望:一手打手指字母“x”的指式,先置于太阳穴,然后向外挥动。 3.同一手势动作幅度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如,纪念、记忆。 纪念:一手打手指字母“J”的指式,贴于前额。 记忆:一手打手指字母“J”的指式,碰两下前额。 4.手掌心朝向与表达的关系,如帮助,手掌心朝向自己表示请求别人帮助,手掌心朝向别人表示要帮助别人的意思。 (四)省略量词 在手势语词汇中,量词数量很少,在听觉障碍者交往中往往省略量词,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流。例如:“一匹马”可以打成“一马”,省略了量词“匹”。又如,“我买了一衣服”,其中省略量词“件”。 为了提高听觉障碍者的书面语言能力,规范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在聋校教学中,一般使用手指语替代部分量词。 (五)名词与由该名词和动词构成的动宾短语的手势动作不分 在手势语词汇中,名词与由该名词和动词构成的动宾短语,用一个手势动作表示。如,足球与踢足球的手势都是:左手母、食指搭成圆圈;右手伸食、中指叉开,交替踢向左手圆圈,如踢足球状。钢琴与弹钢琴的手势都是:双手五指边交替灵活按动,边左右移动,如弹钢琴状。手势语与其他语言形式一样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的,有上下文的联系,在具体的语境中,无需解释,人们便会自然理解所拼打的手势动作是什么。 (六)手势语词表示的意义与面部表情有关 面部表情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是手势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哭与盲。哭:一

关于手势语表达的文化差异

关于手势语表达的文化差异 由人的各种姿势特别是手势构成的形体语言是人类语言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有时甚至比词汇语言更有力。但是,在不同民族之间或同一民族的不同群体之间,形体语言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在讲话和交际时,如果随便使用自己文化圈中的形体语言,往往会产生始料不及的不良后果。 1990年7月,在孟加拉国的新一届议会召开期间,立法者狂暴地谴责航运部长阿布杜·罗布作出的一个手势,“这不仅是对议会的侮辱,更是对整个国家的侮辱。”孟加拉民族主义政党的议员领袖巴德鲁多扎·乔德呼利愤慨地说。 究竟罗布做了什么动作而引起如此强烈的愤怒呢?据说他涉嫌做出“竖起大拇指”的手势。 在美国,这个手势意味着“进展顺利”;在中国,很多人用这一姿势表示“真棒”;但是,在孟加拉国,它对人是一种侮辱。 这仅仅是超越文化界限的一系列不慎行为中的一个案例,在对外开放的时代,我们要想在人际交往中潇洒自如,就必须了解一些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 拇指与食指构圆。拇指尖和食指尖对接构成圆形、其余三指自然伸出的手势在美国一般表示“A-OKey”即“完全可以,好极了”。但在很多拉丁美洲国家它是一种不敬的行为。据新闻界报导,理查德·尼克松担任美国副总统期间,曾经用双手同时作出这种姿势向邻近的拉美国家的人们致意,其后果可想而知! 有一次,美国作家、《手势》一书的作者罗杰·阿克斯特尔出访法国,旅馆的接待员问他:“你对房间满意吗?”他对接待员做了一个“A-OKey”手势。这个接待员带着愤怒的表情耸了耸肩:“如果

你不喜欢它,我们就给你另换一个房间。”很多法国人把这个手势 理解为“零”或“无价值的”。 中指与食指构杈。中指与食指叉开、拇指与无名指和小指对接的手势在美国一般表示“胜利”或“和平”。但在英国,如果掌心向 内作这种手势就是一种奚落或者说是在嘲笑对方。特别是带有上下 快速移动手指的动作时就更是如此。 故事发生在650多年以前,在英法交战中,法国人砍掉俘获的英国弓箭手们的中指和食指,使他们变成残废。后来英国人打败了法 国人,胜利的英国人举起手,伸直中指和食指,掌心向内,得意地 向法国俘虏示威:我们的手指头是完整的。 拇指与小指竖起。拇指和小指竖起,其余手指卷起来的手势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些大学被影迷或球迷用来欢迎他们崇拜的明星。 但在非洲的一些地区这种手势却表示诅咒;而对几百万意大利人来说,它表示“王八”,它向对方暗示:“你的老婆不贞。” 竖食指与伸拇指。食指略微竖起、拇指自然伸直的手势在美国有时用来招呼一个侍者。在日本如果你用这种手势招呼侍者,会被视 为一种很粗鲁的行为;而在德国,这种手势将引起侍者的积极反应, 说不定他会多给你两杯饮料。 在马来西亚,弯曲食指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用手抓空气的动作来招呼侍者略微好一点。 用食指轻拍额头。在美国,它意味着“妙不可言”;而在荷兰用 手轻拍前额中部意味着针对第三者:“他是疯子。”美国人表示 “他是疯子”的手势(把弯曲的食指靠近耳朵),在阿根廷则被看作 是“有人找你接电话”。 举手时掌心朝前。掌心向前伸直一只手,在美国意味着“停下”。在希腊这个动作叫“冒扎”,意思是“推手”,它是一公认的表示 对抗的手势。在西非它甚至比竖起中指更带有侮辱性。

各国家肢体语言的意思

点头和摇头 阿拉伯地区、印度、阿尔巴尼亚等地方就是点头为NO,摇头为YES 而在中国点头为YES,摇头NO。在很多国家,点头是肯定,摇头是否定,但是在保加利亚,希腊的一些地方,和伊朗,却是点头否定,摇头肯定 在用手势表示数字时,中国伸出食指表示“1”,欧美人则伸出大拇指表示“1”;中国人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2”,欧美人伸出大拇指和食指表示“2”,并依次伸出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表示“3”、“4”、“5”。在中国伸出食指指节前屈表示“9”,日本人却用这个手势表示“偷窃”。中国人表示“10”的手势是将右手握成拳头,在英美等国则表示“祝好运”。 手势“OK”在印度,表示“正确”;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日本、缅甸、韩国,表示“金钱”;在法国,表示“微不足道”或“一钱不值”;在巴西、希腊和意大利的撒丁岛,表示这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污秽手势;在马耳他,则是一句无声而恶毒的骂人语。OK手势。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泰国它表示“没问题”,在巴西是表示粗俗下流。 中国人表示赞赏之意,常常翘直大拇指,其余四指蜷曲;跷起小拇指则表示蔑视。日本人则用大拇指表示“老爷子”,用小拇指表示“情人”。在英国,翘起大拇指是拦路要求搭车的意思。在英美等国,以“V”字形手势表示“胜利”、“成功”;在亚非国家,“V”字形手势一般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东西。V形手势。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现在已传遍世界,是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1.盯着别人的眼睛看,在一些国家是表示对对方感兴趣,但在另一些国家,是被认为无理的,对别人不尊重. 3.美国的手势__竖起大拇指,在美国表示"很好""干得不错",但是在尼日利亚,这个手势很粗鲁但是在日本和德国,它意味着"第一". 翘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他妈的”。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在中国主要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是叫狗过来。 举手致意。它也叫挥手致意。用来向他人表示问候、致敬、感谢。当你看见熟悉的人,又无暇分身的时候,就举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对方的被冷落感。要掌心向外,面对对方,指尖朝向上方。千万不要忘记伸开手掌。 与人握手。在见面之初、告别之际、慰问他人、表示感激、略表歉意等时候,往往会以手和他人相握。一是要注意先后顺序。握手时,双方伸出手来的标准的先后顺序应为“尊者在先”。即地位高者先伸手,地位低者后伸手。如果是服务人员通常不要主动伸手和服务对象相握。和人握手时,一般握上3到5秒钟就行了。通常,应该用右手和人相握。左手不宜使用,双手相握也不必常用。

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

题目: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 ——以“翘拇指”“竖中指”“V”手势“OK”为例 摘要 非言语行为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不同国家、民族对非言语行为的社会规范区别很大,甚至所表示的意义恰好相反。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交谈、沟通时,除了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还有手势。手势语几乎随时随地伴着语言进行交往,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时也会代替语言甚至超越语言。人类的有些手势语具有相同性,但更多的手势语被赋予了文化的内涵,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不同的交际意义,以、翘大拇指、竖中指、“V”字形“OK”等手势为例解释说明。 Abstract Nonverbal behavior has distinc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Different countries, ethnic group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social norms of nonverbal behavior,even the express meaning is On the contrary. When People to talk and communicate in daily life,in addition to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tools there have gestures。Gesture language almost anywhere with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plays a key

role.Sometimes it can transcend the language and even take the place of the language. human gestures have the same nature,but more signs are given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e.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give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meanings,wave、vertical thumb、“V”Shape as example to explain.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言语行为手势语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behavior gesture 手势语(gesture?language)是体态语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法国心理学家休乐热强调手势语的重要作用:“人们交谈时说话本身的份 量只占7%,语调占38%,面部表情和手势占55%,有时候说千万句好听的 作为铺垫引出一个重点,但是一个不经意的手势就可以推翻之前所说的一切。”但是,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的手势语既有其同一性,更有其特 殊性。手势语的使用有习俗的差异,所以在交际中必须要小心使用,不然 就会引起冲突。下面举出一些常见的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 1.翘大拇指(?thumb up?) 翘大拇指的意思几乎在世界公认表示好、干的不错,一切顺利、非常 出色等类似的信息。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常常会做出这 个手势表示认同鼓励。但竖大拇指的这个手势也有许多例外:在美国和欧 洲部分地区,如果你看到有人在公路上对开过来的车竖大拇指他的意思并 不是夸赞司机车技好,而是竖大拇指用来表示请求搭车;篮球比赛中,裁

跨文化交际中的身势语

跨文化交际中的身势语 [摘要] 身势语是表达人类情感和态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学习和掌握身势语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身势语帮助人们转换信息,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是避免语言障碍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交流障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消除障碍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了解身势语的含义。然而即使我们对常用的身势语有所了解,我们仍然很难掌握,因为身势语含义千变万化,即使同一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有着不同的含义。这就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清楚的认识到这种非语言交际与文化间的关系。 [关键词] 身势语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引言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更关注于语言交流的正确性和可接受性而忽略了非语言交流的影响和文化的差异。而在交流过程中如果忽略这些的话其实不是完全的交流。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当我们与他人交谈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在使用我们的口头语言,我们的眼神、脸部表情、手势或者身体的其它部位的活动也在传递着信息。身势语,就像我们的口头语言一样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一、身势语的重要性及功能 1、什么是身势语 所谓身势语是指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身势语包含了很多人们无意识的细微动作,例如眨眼或轻微的眼球运动。身势语用完全区别于口头语言的表达方式传递着人们之间的信息。今天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化成为世界的主趋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需传递和交换信息。语言并不是唯一的方式,非语言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商业活动中如果双方语言不通,他们就会运用肢体语言来进行交流并最终完成商业交易活动。拿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事情为例子。出售方常常用计算器来给出价格,而如果购买一方不满意这一价格,便会摇头并用一个放低的手势来还价。非常简单的身势便能完成整个的交易,身势语在商业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在大量的跨文化人际交往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们也必须了解并掌握身势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相关文化的身势语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外语,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因文化不同而产生误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两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50%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从人们获取的信息渠道来看,只有11%的信息是通过听觉获得,而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说明身势语在交际过程中十分重要。 2、身体语的主要功能

手势语表达的文化差异

手势语表达的文化差异由人的各种姿势特别是手势构成的形体语言是人类语言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有时甚至比词汇语言更有力。但是,在不同民族之间或同一民族的不同群体之间,形体语言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在讲话和交际时,如果随便使用自己文化圈中的形体语言,往往会产生始料不及的不良后果。1990年7月,在孟加拉国的新一届议会召开期间,立法者狂暴地谴责航运部长阿布杜·罗布作出的一个手势,“这不仅是对议会的侮辱,更是对整个国家的侮辱。”孟加拉民族主义政党的议员领袖巴德鲁多扎·乔德呼利愤慨地说。究竟罗布做了什么动作而引起如此强烈的愤怒呢?据说他涉嫌做出“竖起大拇指”的手势。在美国,这个手势意味着“进展顺利”;在中国,很多人用这一姿势表示“真棒”;但是,在孟加拉国,它对人是一种侮辱。这仅仅是超越文化界限的一系列不慎行为中的一个案例,在对外开放的时代,我们要想在人际交往中潇洒自如,就必须了解一些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拇指与食指构圆。拇指尖和食指尖对接构成圆形、其余三指自然伸出的手势在美国一般表示“a-okey”即“完全可以,好极了”。但在很多拉丁美洲国家它是一种不敬的行为。据新闻界报导,理查德·尼克松担任美国副总统期间,曾经用双手同时作出这种姿势向邻近的拉美国家的人们致意,其后果可想而知!有一次,美国作家、《手势》一书的作者罗杰·阿克斯特尔出访法国,旅馆的接待员问他:“你对房间满意吗?”他对接待员做了一个“a-okey”手势。这个接待员带着愤怒的表情耸了耸肩:“如果你不喜欢它,我们就给你另换一个房间。”很多法国人把这个手势理解为“零”或“无价值的”。中指与食指构杈。中指与食指叉开、拇指与无名指和小指对接的手势在美国一般表示“胜利”或“和平”。但在英国,如果掌心向内作这种手势就是一种奚落或者说是在嘲笑对方。特别是带有上下快速移动手指的动作时就更是如此。故事发生在650多年以前,在英法交战中,法国人砍掉俘获的英国弓箭手们的中指和食指,使他们变成残废。后来英国人打败了法国人,胜利的英国人举起手,伸直中指和食指,掌心向内,得意地向法国俘虏示威:我们的手指头是完整的。拇指与小指竖起。拇指和小指竖起,其余手指卷起来的手势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些大学被影迷或球迷用来欢迎他们崇拜的明星。但在非洲的一些地区这种手势却表示诅咒;而对几百万意大利人来说,它表示“王八”,它向对方暗示:“你的老婆不贞。”竖食指与伸拇指。食指略微竖起、拇指自然伸直的手势在美国有时用来招呼一个侍者。在日本如果你用这种手势招呼侍者,会被视为一种很粗鲁的行为;而在德国,这种手势将引起侍者的积极反应,说不定他会多给你两杯饮料。在马来西亚,弯曲食指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用手抓空气的动作来招呼侍者略微好一点。用食指轻拍额头。在美国,它意味着“妙不可言”;而在荷兰用手轻拍前额中部意味着针对第三者:“他是疯子。”美国人表示“他是疯子”的手势(把弯曲的食指靠近耳朵),在阿根廷则被看作是“有人找你接电话”。举手时掌心朝前。掌心向前伸直一只手,在美国意味着“停下”。在希腊这个动作叫“冒扎”,意思是“推手”,它是一公认的表示对抗的手势。在西非它甚至比竖起中指更带有侮辱性。双手插进口袋里。既然手势的禁忌五花八门,有人以为把两只手都插进衣袋里岂不可以少惹麻烦,结果又发现在印度尼西亚、法国和日本,与人谈话时把手放在口袋里是不礼貌的。

常见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含义

常见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含义 1.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头伸直或者略屈(OK手势): xx和世界很多地方: 零或三xx.xx: OK.即赞同.了不起的意思xx: 零或没有xx: 没问题.请便xx.xx.xx: 金钱xx: 正确.不错xx: 傻瓜 2.食指和中指上伸成V形.拇指弯曲压于无名指和小指上: 世界大多数地区: 伸手示数时表示二.用它表示胜利据说是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发明的.不过在表示胜利的时候.手掌一定要向外.如果手掌内向.就是贬低人.侮辱人的意思了.在希腊.做这一手势的时候.即使手心向外.如手臂伸直.也有对人不恭之嫌. 3.左手或者右手握拳.伸直食指: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数字一xx: 请求提问xx: 最重要xx: 请再来一杯啤酒

4.举大拇指: xx: 好.了不起.有赞赏.夸奖之意xx: 数字一xx: 拇指向上表示[够了".向下表示[厌恶".[坏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 好.行.不错. 1.握手 xx: 北美人在见面时握手相互致意.他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学会握手时要紧紧地有力握一下. 其他地区: 虽然几乎全球都以握手为欢迎对方的方式.但日本人仍然喜欢向对方鞠躬致意(但不久将迎合西方人的习俗.也用握手致意).东南亚人是两掌在胸前对合作祈祷状.中东人和许多东方人在握手时.往往轻轻握一下.那是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紧紧握手意味着挑衅. 2.目光接触 xx: 当向人致意或和人交谈时.北美的小孩就已知道要正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这通常被认为是羞怯或者是缺乏热情.或者――甚至更糟――是懦弱. 其他地区: 恰恰相反.日本和韩国的父母亲教导他们的子女不要正视对方而要转移目光.避免目光接触.他们认为.目光直接接触是威胁对方.或者可能会有暗示性欲的. 3.挥手

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目录 一、体态语地概述 (2) 二、中西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 (2) (一>体态语文化差异地根源 (3) (二>体势语地文化差异 (3) (1>面部表情 (3) <2)手势 (4) <3)身体其他部位 (6)

(三>体距地文化差 异 (6) (四>体触地文化差异 (7) 三、总结···············································8b5E2R G b C A P 四、参考文献············································8p1E a n q F D P w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专业名称:初等教育英语方向作者:郑婷摘要:体态语是人类多种交际方式中至关重要地一种.成功地人际交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无声表达自己以及准确理解别人地体态语地能力.只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够达到交际地最佳效果.而中西体态语文化因历史、政治、民族等条件地不同,具有一定地差异性.为了克服交流障碍,可以从体势、体距、体触三方面来了解体态语地文化差异.DXDiTa9E3d 关键词:体态语;体势;体距;体触

一、体态语地概述 提到交流,我们自然会想到语言,即我们每天说地不计其数地话.但是,除了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对我们日常地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地身体语言──体态语.RTCrpUDGiT 体态语是一种表达和交换信息地可视化<有地伴声)符号系统,它由人地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或者通俗地讲,当人体动作能够传递相关信息时,这些动作有了语言地功能,就成为体态语了.在现实生活中,体态语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同时留给对方更大地想象空间.心理学家得出一个有趣地公式:一条信息地表达=7%地语言+38%地声音+55%地人体动作.这表明,人们获得地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地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5PCzVD7HxA 人类地体态语具有一定地共性,语言不通、地域不同、文化相异地人们可以通过体态语进行一定程度上地有效交流.然而,共性地体态语主要是指一些先天性动作<如欢乐之笑,痛苦之哭)和自发动作<如双臂抱胸,双腿交叉等),而更多地体态语却是后天习得地,根植于本民族地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宗教环境中,从而具有了各自地民族特性,自然而然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就产生了.随之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因为体态语地差异而产生误解.jLBHrnAILg 二、中西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

老外常用的18种手势

老外常用的18种手势 我们中国人常用“绘声绘色”、“指手画脚”、“眉飞色舞”等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生动的情景,有时也会用“使眼色”、“摆手”等一些肢体语言。英美人使用的肢体语言也很丰富。因为肢体语言的使用,使语言不仅生动有趣,还有了直观的视觉感受。下面我就来谈谈英语中的肢体语言。 to thumb a lift to thumb a lift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有时会看到有人站在马路边,朝驶过来的车辆伸出一只翘起大拇指的拳头。这是请求搭便车的表示。所以搭车也可以说"to thumb a lift"。但是在希腊,这却是一种侮辱人的手势。 to crook a finger to crook a finger 朝某人弯曲食指。在美国,这是招人过来的意思;在南斯拉夫和马来群岛,这就是个招呼动物过来的手势;而在印尼和澳大利亚,这则是招呼妓女的手势。 更有趣的是英美人还用大拇指(thumb)做出许多其他不同的表示。 to thumb one's nose to thumb one's nose 以大拇指按鼻,其余四指张开,表示轻视。在英美等国家,你会看到这种手势经常用在调皮的孩子们中间。他们用大拇指点着自己的鼻子,而其他四指张开不停地摇动,表示轻蔑或嘲弄。也可以说"to cock a snook at somebody"。 to twiddle one's thumbs 无聊地交互绕动着两个大拇指。表示无所事事,懒散。 Example: They kept the manager busy and left me twiddling my thumbs。 他们让经理忙得不可开交,而置我于无所事事之中。 thumbs down 大拇指朝下。表示反对或拒绝的手势。 thumbs up 翘起大拇指。表示赞成或夸奖。 the ring gesture the ring gesture 在美国这就是OK,great的意思;在日本这个手势代表money;在法国代表zero 或是worthless;在突尼斯这个手势的手语就是:I'll kill you! 我们再来说说与nod(点头)相关的肢体语言: 英美人的点头,可以表示多种意思。 to nod consent 点头表示同意。 to nod one's farewell 点头表示告别 to nod as a sign of agreement or as a familiar greeting 点头表示赞同或打招呼 Examples: He gave me a nod as he passed。 他走过时向我点头。 He nodded me into the room。 他点头示意要我进房间。 to hold one's head high 昂首挺胸(表示趾高气扬) to shake one's fist 挥动拳头(表示威胁) to shake one's head 摇头(表示不知道) Example: He shook his head in answer to my question。 他以摇头来回答我的问题。 to show a V sign 由食指和中指构成字母"V",而"V"是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因此,这一手势是祝愿胜利或庆祝胜利之意。 to wink at a person 向某人眨眼睛 Example: Father winked at Dick as a sign for him to keep still。 父亲向狄克眨眼睛,叫他不要动。 to shrug one's shoulders 耸耸肩膀(表示冷淡或怀疑) to make a face 面部露出厌恶的表情 Example: Every time I mentioned taking a swim in the lake he made a face。 我每次提出到湖里游泳,他就做出厌恶的表情。 to keep (or have) one's fingers crossed 把中指叠在食指上交叉着,作十字状。这是暗中希望上帝保佑自己正在做的事成功。 手势语言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特种部队手语为世界著名反恐部队德国GSG_9边境警察部队的战斗手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https://www.doczj.com/doc/1f1087949.html,/ 肢体语言是人类进行非语言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其内涵也随着文化环境、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学习和了解肢体语言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交际功能。 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等)来进行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交际方式,肢体语言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55%的信息都需要由肢体语言来传达。 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肢体语言非常具体,有的则十分概括;有的旨在交流,有的仅为表达;有的提供感情信息,有的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态度。肢体语言由个人发出,有社会共知含义,并有可能对交际对象产生影响和发生作用。 但是,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肢体语言的内涵也随着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成功的交际,就必须对不同文化中的肢体语言所表示的含义有所了解。 体距语的文化差异在人类的人际交往中,个人往往会不自觉地与别人保持相当距离,以保持其心理上的安全感受。美国人类学教授爱德华·T·霍尔博士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四种空间距离:亲密距离(0~45cm,适合于夫妻关系及情侣之间)、个人

距离(45~120cm,存在于朋友、熟人、亲戚之间)、社交距离(120~360cm,多用于洽谈业务和接待陌生客人时)和公共距离(360cm~750cm,多用于非正式的聚会。) 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 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空间距离,关系越远,亲密程度越小,并且这个空间距离的大小还会受到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个性等的影响。一般说来,西方文化注重个人隐私,而中国人则不太讲究个人空间。多数英语国家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得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北美人通常认为,1.5m左右的间距是人与人交往之间“舒适安逸的距离”。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身体距离超过了个人距离的极限,会让他们觉得是一种侵犯隐私行为,从而感到不愉快。阿拉伯人则喜欢互相挨得近些、触摸他的伙伴,感受他的体热、甚至通过闻他的气味以示信任、友情和尊重。而在中国文化中,尤其在同性青年朋友(尤其女性)交往时,人们常常手挽手地并肩而行以示友好和亲昵,这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很难理解的。由此可见,在对个人空间要求方面,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不同的习惯。 同时,西方人崇尚个人自由,不喜欢身体之间的接触;中国 人则往往喜欢把个人空间扩展为集团或家族的空间。中国的家人、同学和亲密朋友在公共场合一般都喜欢挤在一起。英语国家的人却不同,即使是一家人也不例外。 在餐厅就餐的时候,中国人宁可全家挤坐在一起也不愿意 分一部分人到别的餐桌去。英语国家的人是宁可轮流用餐也不愿挤坐在一起[2]。在英语国家里,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避免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而在中国,人们常常通过轻轻触摸来表示亲近。比如中国人往往喜欢摸摸、拍拍、或是亲亲小孩,这样往往很容易引起外国友人的尴尬和反感。以上这些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_On_Body_Language_in_Intercultural_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On Body Languag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摘要: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除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外,不同的文化还有各自的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时,相同的肢体语言形式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本文简单对比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别,并介绍了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以此来说明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多了解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是会有帮助作用的。 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外语学习 Abstract :Body language,like verbal language, is also a part of culture .Different culture shave different body languages except some world known ones. And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same body language may mean different things.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some examples,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body languag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comparing the body langua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nd briefly introducing some body languages often used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author reaches the conclusion that while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it is also important as well to know some body languages in foreign countries. Key words: body languag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eign languages earning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1.面部表情语言的运用。 达尔文说:“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玛洛比恩发明了一个规则:总交流量=7%的文字交流+38%的口头交派+55%的面部表情交流。通过脸色的变化,眉、目、鼻、嘴的动作,能极好地实现信息交流。 2.手势动作语言的运用。 手势动作语言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肢体语言,它不仅丰富多样化,而且简便、直观性强,所以运用范围广、频率高、收效好。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荣获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受观众喜爱的歌舞类节目特别奖的《千手观音》,二十一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姑娘用她们的手势语向全国亿万观众传递信息,表达了新春的祝福. 3.身体姿态语言的运用。 身体姿态语言是通过身体各种动态或静态的姿势传递交流信息的一种形式.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坐如钟立如松”,这都是对身体姿态的要求。我们同别人交际时,交际的手段不只是局限于话语,尽管我们有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都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微微一笑伸出手表示欢迎,皱眉表示不满,点头表示同意,挥手表示再见,听报告或讲演时,身子往椅背上一靠,伸一下舌头表示厌烦,不感兴趣。这些都是交际手段的一部分。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各自的语言环境便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因而在不同的文化中,肢体语言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肢体语言交际方式。例如:法国人讲话就像个浪漫法国人,而英国男子和美国男子翘腿的样子,是否绅士风度,就不一样。美国人讲完一句话时可能会低一下头或垂一下手,还可

各国运用手势的不同礼仪_礼仪

各国运用手势的不同礼仪 各国运用手势的不同礼仪不同手势,表达不同的含意。在运用手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一是注意区域性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手势的含意也有很多差别,甚至同一手势表达的涵义也不相同。所以,只有了解手势表达的含义,才不至于无事生非。 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中国表示招呼别人过来,美国是叫狗过来。内容来自翘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他妈的”。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OK手势。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在泰国它表示“没问题”,在巴西是表示粗俗下流。 V形手势。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是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举手致意。它也叫挥手致意。用来向他人表示问候、致敬、感谢。当你看见熟悉的人,又无暇分身的时候,就举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1 / 2

对方的被冷落感。要掌心向外,面对对方,指尖朝向上方。千万不要忘记伸开手掌。内容来自 与人握手。在见面之初、告别之际、慰问他人、表示感激、略表歉意等时候,往往要握手。一是要注意先后顺序。握手时,双方伸出手来的标准的先后顺序应为“尊者在先”。即地位高者先伸手,地位低者后伸手。如果是服务人员通常不要主动伸手和服务对象相握。握手时,一般握上3到5秒钟就行了。应该用右手和人相握。 双手抱头。很多人喜欢用单手或双手抱在脑后,这一体态的本意,也是放松。在别人面前特别是给人服务的时候这么做的话,就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 摆弄手指。反复摆弄自己的手指,要么活动关节,要么捻响,要么攥着拳头,往往会给人一种无聊的感觉。 手插口袋。在工作中,通常不允许把一只手或双手插在口袋里的。这种表现,会让人觉得你在工作上不尽力,忙里偷闲。 2 / 2

不同国家禁忌的对比分析

不同国家禁忌的对比分析 摘要:禁忌语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中西方语言禁忌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了解中西方语言禁忌文化的异同,人们就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顺利的交流信息,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与矛盾。该文通过对中西方禁忌的对比分析,从而帮助人们顺利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国禁忌西方禁忌对比 引言 在世界飞速发展,经济和信息日益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也日益繁盛起来。但当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在互相的交流之中,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障碍和矛盾,这主要是语言不通和文化上的诸多差异造成的,而这其中,对不同文化的禁忌问题的忽视是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禁忌现象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了解和遵守彼此的禁忌,才能使交际得以友好顺利的进行。 一、中西方禁忌的共同点 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即使西方国家与中国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方在禁忌方面也有诸多共同特征。 1、对与灾难意味词语发音相同或相似词语的禁忌 中西方人民普遍认为某些与含有灾难意味的词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说法都会给他们带来厄运,于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力图避免或听到此类表达。例如,在中国,人们送礼时忌讳把表、钟、伞作为礼物,因为“送终”与“送终”同音,“送伞”与“送丧”相似,是认为不吉利的。而英语中人们会用“donkey(驴)”代替“ass(傻瓜)”,因为“ass”与“arse(屁股)”同音,而这是一个不雅词汇。 2、对疾病、死亡、残疾方面词汇的禁忌 中西方文化都对“死”怀有强烈的恐惧,不愿提及,尽量回避。需要使用时都用委婉的代用语如“去世、谢世、辞世、长逝、与世长辞”等。英语中也有相应的委婉语,如be gone,depart,depart from life,leave the land of the living,go/depart hence,go out,depart from the world forever,go to a better world,be with God等。汉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有481条之多,而英语中也有400多条。 3、亵渎神圣的禁忌 中国人信仰家庭保护神,像门神、灶神,神像都是买来的,但忌说“买”,要说“请”。英语中涉及神灵、上帝和圣事崇拜的词汇多为禁忌词汇。一般来讲,跟上帝、宗教有关的词汇,及带有宗教含义的词汇往往被看成神圣的。

在外国的手势礼仪禁忌

在外国的手势礼仪禁忌 有幸到东欧参加“一带一路、舞动欧洲”文化交流活动,蓦然想起“出门问禁,入乡随俗”的古训。临近磨枪对外国手势礼仪做了点功课。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外国手势礼仪不是随便使用的。 ▼竖大拇指:在美国,竖起拇指表示“干得好”,搭便车的旅行者也经常遇到。但不要在希腊、俄罗斯、撒丁岛或非洲西部使用,因为在这些地区,该手势含有“滚开”的意思。 ▼代表胜利的手势”v” :在美国,许多人用食指和中指组成“v”型手势表示胜利,或是“和平”,也有的是代表数字“2”,但是如果是在澳大利亚、爱尔兰或新西兰,做这种手势无异于说脏话骂人。 ▼ok 拇指食指合拢:其他三个手指伸直组成“ok”形状,在美国该手势意指没问题,但在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和地中海地区,有点像说“你是同性恋”,在法国和比利时,它相当于说别人是一文不值的废物。 ▼竖手掌叫停:如果你在希腊,不要用掌心向外、五指直立的方式叫人停下,这等于叫人家“去死吧”! ▼拇指、中指、无名指合拢,食指、小拇指伸直:此手势为得州长角牛手势/重金属音乐手势,詹纳·布什(老布什的女儿)曾在电视传播现场做出该手势,表示她以得克萨斯州为

骄傲。但是对于地中海地区的人来说,此手势意指他们的配偶不忠——有“戴绿帽子”的意思。常用于西班牙、葡萄牙、希腊、阿尔巴尼亚和斯洛伐克。 ▼其余四指合拢,食指伸直弯曲反复勾:这个手势代表过来。但是如果你去菲律宾,不管你做什么,不要通过反复勾食指的手势叫某个人过来,除非你想被捕。该手势是用来招呼狗的,用在人身上,你就可能受罚蹲监狱。 ▼大家安静:在美国,人们经常使用双手伸开、掌心向下、五指张开的手势叫某群人或某个人稍停片刻,但在希腊,它的意思是吃屎。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及文化禁忌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2012至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题目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及文化禁忌 科目跨文化交际 姓名任红霞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入学年月 2012 年 9 月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及文化禁忌 摘要: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 是文化的一部分。除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外, 不同的文化还有各自的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时, 相同的肢体语言形式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有很多,东西方文化差距很大。在与外国人进行交往时,一定注意不要让人反感,了解异文化的禁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健词:肢体语言; 跨文化交际;文化禁忌 Abstract: Body language, like verbal language, is also a part of culture.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Body languages except some universal ones. And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same body language may mean different things. So there are many cultural taboo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ng with foreigners,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aboos to improve our abilit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Body languag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taboo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