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天的诗——《所见》
- 格式:docx
- 大小:15.18 KB
- 文档页数:2
小班古诗《所见》(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班古诗《所见》小班古诗《所见》(精选17篇)小班古诗《所见》篇1一、课题:小班古诗活动《所见》。
古诗《所见》教学设计(6篇)古诗《所见》教学设计 1主要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最终达到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诗句意思。
3、想象诗歌描绘的生动景象,体会牧童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所见》。
学生跟着我一起书空:所见——袁枚(板书)初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所见》,同位互相解决生字问题。
2、老师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指名拼读;领读,带词读。
3、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品读古诗:1、想象每一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师:我带着大家读一读,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你能想象出哪些画面呢?师生共同读诗歌。
师:多读几遍吧,这样你会想到更多的画面。
学生又读几遍才停下来。
师:谁来告诉大家:是谁骑黄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是牧童。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脚丫,穿着马褂、戴着斗笠的小男孩骑在牛背上。
师:很好!谁能说说这头牛长得怎么样?生:这是一头很肥的黄牛,肚子吃得鼓鼓的,走起路来尾巴左摇右摆。
师:真棒,你们很会想象!小男孩坐在结实的牛背上开心吗?你从哪句诗歌看出来的?生:从“歌声振林樾”可以看出来。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意思?生:牧童很高兴,唱起歌儿,歌声传遍了整个树林。
他的'嗓子很好听,又响亮,树上的蝉也跟着唱起来了。
师:你说的真好!这蝉真可爱!小男孩喜欢它吗?你从哪句看出来的?生:我从“意欲捕鸣蝉”这句看出来的。
师:你真会读书!那“忽然闭口立”又是啥意思呢?生:小男孩立刻闭嘴不唱了,悄悄的站到树下望着上的蝉。
师:说的真好!这个孩子给了你什么印象?生:可爱、机灵、活泼。
拓展:师:大家说的真不错,请讨论一下:接下来,小男孩会怎样做?生1:我认为他没爬上树,因为这样摇动树枝后,蝉就会害怕,然后飞走了。
生2:是的,这样就不能听到蝉唱歌了。
生3:我认为作者袁枚应该跟小男孩帮忙,回去拿网子来网它就行了啊!生4:不行,老师讲了: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它是有生命的,它的家在树上,我们带回家它会死去的,它是属于大自然的。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篇4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篇5知识目标1、学会“所、振、欲,蝉、忽、闭”这6个字。
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所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写了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获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灵敏捷的性格和爱慕大自然情趣的特点。
以下是 [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指望帮忙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诗、林”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重点:子细6个生字,会写“诗、林”。
难点:体味诗歌美妙的意境。
课前豫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音乐:乡间小路。
一、激趣导入新课1、赛诗会。
导入:今日,月亮姐姐给小朋友带来了几首诗,要来考考小朋友,愿意承受挑战吗?(课件出示《画》、《静夜思》、《春晓》、《村居》的课文插图)。
2、(出示课件所见的插图),板书课题。
(全班齐读课题)3、简介:《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在山村赏景时把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写下的一首诗。
4、教师范读。
5、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遇到不熟悉的字,读读拼音,多读几遍。
二、认读生字1、(课件出示小树林。
每棵树上都藏着一个带音节的生字)①指名读;②齐读;③开火车读;④小组读。
(重点指导:所、蝉)2、同桌沟通识字方法3、全班沟通: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生字的?4、稳固练习。
(课件出示六朵花)。
每朵花里都藏着一个不带音节的生字。
①指名读;②齐读;③分男、女生读。
这些字去掉了拼音,你还熟悉它们吗?5、再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了解古诗大意过渡:袁枚在小山村里看到了什么漂亮的体面呢?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1、学习第一句。
(课件:牧童骑在黄牛背上,走在山间小路)。
①引导说出图意(板书:贴图、黄牛和牧童)②你们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课件出示:牧童骑黄牛)③指导表情朗读。
2、学习其次句。
(课件: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放声唱歌)①问:牧童快乐地唱起歌,他的歌声怎样?②谁能把诗中描写这个情景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歌声振林樾)(贴图:树)③指导朗读。
夏天的诗句五言律诗四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夏天的诗句五言律诗四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夏天的5言律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5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哀痛。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3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游赤石进帆海》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代诗人李商隐的《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盛唐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幻想。
盛唐诗人李白的《夏日山中》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如有关心,请接受,感谢。
2.夏天的5言4句诗,尽可能超过10首1、《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白话释义: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
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2、《渌水曲》——唐·李白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白话释义:清亮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苹。
荷花姿势娇媚似乎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描写夏天的诗范文五篇夏天是一个燥热多雨的季节,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泳季节。
但好玩的同时也存在平安隐患,须要家长和教师的关注,提示孩子教育孩子。
以下是我整理的描写夏天的诗范文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描写夏天的诗1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洁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3、《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夏雨后题青荷兰假设》唐·施肩吾僧舍凉爽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5、《初夏即事》唐·王安石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6、《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唐·耒鹄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描写夏天的诗2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燥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杜甫《忸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1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12、黄梅季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
〔赵师秀《有约》〕1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乡村四月》〕1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所见》教案古诗《所见》的教案篇一设计理念针对低年级儿童特点,在情境中内化生字、词和诗句,教学中渗透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的学习。
重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学习更多的古诗。
教学目标1、比鲜侗究紊字,会写课后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痹谘习《所见》的过程中渗透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
3、碧寤峁攀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老师:制作课件,或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积累展示,引入新课1背楸逞生平时会背的古诗,齐背古诗。
(要求:一边背古诗一边想象古诗的画面。
)目的:通过复习学生会背的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2苯樯茏髡咴枚。
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诗的愿望。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1痹枚老先生可会写诗了,他把自己所见到的许多事情都写成了诗。
有一天,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出示全诗的情景课件),请你仔细观察。
袁枚老先生遇到了一件什么事?2弊杂啥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痹俅味潦,把诗句读通顺、连贯。
4奔觳馍字。
(1)生字在诗句中出现,请生读。
相机点拨“牧”、“骑”、“欲”的记忆方法,做一做“闭”的动作等。
(2)生字从诗句中跳了出来,去掉音节读。
(3)齐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连贯。
三、诵读古诗,感受意境1绷范恋谝痪涫。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一句诗的动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抽生读—小组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此时小牧童的心情吗?是怎样体会到的?2绷范恋诙句诗。
出示“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的情景动画。
师: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读好这一句吗?体会小牧童此时的心情。
3敝傅祭识琳首诗。
指导方法:一边练习,一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1)自由练习。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师范读,提要求: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4)听了老师的范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吗?①指名读、齐读。
《所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所见》这首诗出自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四首》。
第三单元以描写儿童生活为主题,感受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
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朗读和对诗意的理解都已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从而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教学目标:1.认识“振、蝉”等生字,会写“骑、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牧童机灵、天真、可爱的形象。
体会牧童的愉悦心情,想象捕蝉时的反应机敏,感受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牧童机灵、天真、可爱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牧童的愉悦心情,想象捕蝉时的反应机敏,感受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问导入1、课前提问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你们,在夏天的时候,都喜欢玩些什么呀?2、了解诗人师: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游泳呀,捉蜻蜓呀!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
那谁是袁枚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袁枚。
(课件出示:袁枚简介)3、揭示课题师: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句,理解题目1、题目解释师:同学们知道“见”是什么意思吗?(生回答)师:“所见”就是?(生回答)师:那是谁看见的情景呢?(生回答)师:如果我们能在前面加上作者的名字,在后面补充他所见到的事物,这样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更清楚、完整了。
谁来完整的说说题目的意思?(生回答)2、正确读诗师:那么诗人到底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请同学们根据读诗的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
古诗《所见》的教案(8篇)古诗《所见》的教案(1)背景学问:《所见》和《小池》是两首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情趣的古诗,分别由袁枚和杨万里所作。
这两首诗布满着童趣、情趣,语言清爽活泼,布满儿童的观看力和想象力。
《所见》着力刻画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牧童夏日捕蝉的情趣;《小池》悉心渲染的是孩子们观赏沉迷的蜻蜓轻落荷叶尖角的动人画面。
古诗的韵味、想象的空间,勾画出了夏季独有的童贞世界。
学情分析:每一个孩子就是一名布满诗性的诗人。
儿童与古诗的对话,就是建立在这样诗性的儿童世界里的。
细细研读这两首古诗,生字不少,但是对于已经具备肯定识字力量的基础较好同学来说并不难。
因此,生字教学主要以自学为主,采纳先学后教、互教互学的形式。
老师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领同学利用各种形象的途径去理解古诗中难以直接领悟的词语上。
同时,这两首诗语言清爽活泼,布满儿童的想象力,诗歌的内容接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阅历和感悟促成孩子与古诗的诗性对话,利用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诵、吟诵强化孩子对古诗的体会咀嚼,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1、学问和力量。
熟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童、黄、闭、立"8个字。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和背诵中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夏日的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喜爱朗读古诗,情愿积极背诵。
激活同学关爱自然、喜爱生活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激活爱好。
1、同学在老师的引领下观赏一组配乐的夏日情境图(课件),勾画出对夏日童年生活的回忆。
2、同学沟通:夏天,我最喜爱(干什么)。
3、老师展示课件(课文的插图:牧童欲捕蝉),引领同学猜想:这个古时候的小伴计喜爱在夏天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袁枚大诗人是怎么说的吧!(课件配乐朗诵,诗问逐行消失。
)二、同学自学,通读全诗。
1、同学试试自己反复地朗读《所见》,特殊留意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行诗句。
(特殊关注日常朗读比较困难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忙)2、同学互助学习,自主熟悉古诗中的新汉字。
小学描写夏天的古诗词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敏捷,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描写夏天的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描写夏天的.古诗词11、《暑旱苦热》宋・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2、《纳凉》宋・秦观携E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拘束香。
3、《夏夜追凉》宋・杨万里夜热依旧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s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究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初夏即事》宋・王安石石梁茅屋有弯?,流水溅溅度西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适宜。
7、《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0、《初夏睡起》宋・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夏昼偶作》唐・柳宗元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12、《池上早夏》唐・白居易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13、《首夏》唐・鲍溶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
幽人惜季节,对此感流年。
14、《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唐・杜牧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15、《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描写夏天的诗——《所见》
《所见》原文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林都被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
“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
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到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吧。
《所见》的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
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
从此不再出仕。
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
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袁枚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他活跃诗坛60余年,存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
他有少量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诗歌,如《苦灾行》、《征粮叹》等。
但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人生活遭际中真实的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所感受到的思想体会和所捕捉到的艺术形象,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