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 格式:docx
- 大小:19.35 KB
- 文档页数:3
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印象派是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绘画流派,它主张用短促、散漫、抹捻的画风来表现景物的印象,使画作更具表现力和感性。
印象派作品的艺术风格,既是抽象的,又富于生动的感性描绘,是一种快乐、理性的艺术形式。
一、构图和笔触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主要体现在构图和笔触上。
不同于传统的绘画方法,印象派强调主观印象和感觉的表达,要将感受的瞬间,以迅疾的笔触捕捉下来,呈现出生动的色彩与形状。
因此,印象派的画家不再重视传统的绘画元素,如色彩、光线和区域感,而更加强调构图和笔触的独特性。
印象派风格的画作,通常不分正反面,能呈现出立体感,通过使用灰色阴影和有节奏的笔触,更加追求感觉上的舒适和和谐。
同时,他们在画面构图的时候,往往把被描绘的对象放在画布的一侧,表现出画家自己博爱性格和主观感受的风韵。
二、色彩用色和色彩渲染印象派强调色彩的光感变化和自然科学方法,更倾向于自由表达个人感受,通过将颜料混合成各种色彩,配合自然光线和空气的色彩变化,呈现出更多的色彩变幻和光影效果,让画面更具生动感和节渐感。
而且其颜色也较为亮丽,既绚丽又和谐,让人感受到它所表达的激情与自由。
三、反映现实生活印象派的神髓在于它所表现的自然景色,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其画家以自己视野和感性为转移的灵感,通过选取各种简单、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和风景,创造了画面的动感和和谐,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色彩、形态和神韵。
而且画家往往在画作中反映出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包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对人性、自然与意识的思索。
这样让画面的主题,更加深入,感染力强烈。
四、自由的表现手法印象派绘画的一大突破,是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自由的表现手法,通过极为巧妙的色彩、构图和笔触,创造出生动、富于感性表达的画风,将视觉传达到极致。
在表现手法方面,印象派的画家有着非同寻常的突破,他们放弃了传统的模仿,通过自然色彩和短促笔触,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作品风格,透过绘画,深入了解自己的感受。
解析莫奈绘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有感莫奈(Claude Monet)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印象派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莫奈以其对光影和色彩的独特理解、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技巧的不懈追求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一生当中,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日出》、《睡莲》、《麦垛》等等,这些作品成为了印象派绘画的经典代表,同时也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莫奈的绘画风格可以被描述为自由、轻松、充满活力,他擅长运用颜色和光影的交互作用来表现自然景观的变幻莫测。
他喜欢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线条件下描绘同一个景物,因为他相信只有在不同的光影条件下,才能真正捕捉到事物的本质和气质。
他经常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下绘制同一景物,以此来展现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变化。
莫奈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便是《印象•日出》,这幅画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作之一。
《印象•日出》以快速的笔触和大胆的色彩勾勒出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呈现出了自然界的变幻之美。
在这幅画中,莫奈将太阳、海面、天空和云彩融为一体,以模糊的边界和交织的颜色展现了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创造出了一种通透、动态的效果。
这种运用色彩和光影来表现自然的手法,成为了他日后绘画风格的标志性特征。
除了以《印象•日出》为代表的风景画外,莫奈的另一处成就便是他在描绘自然界的独特见解。
他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他对睡莲的描绘,这些作品以其纷繁复杂的色彩和纹理成为了他晚年创作的主要题材。
莫奈在自己的花园中种植了大量的水莲,并对其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和描绘,最终创作出了《睡莲》系列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丰富的色彩和丰满的笔触展现了水面上睡莲的姿态和意境,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莫奈在绘画技巧上的不懈追求也是他的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善于运用斑驳的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营造出自然景观的绚丽和多样性,同时也在绘画材料和手法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他喜欢在户外写生,以此来感受光影和气息对景物的影响,同时也尝试运用不同的画材和绘画手法来表现自己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感悟。
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绘画风格,它起源于法国,以其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和明亮的色彩运用而著名。
印象派的绘画风格特点是通过精确的光线和色彩运用来捕捉瞬间的感觉和印象,追求直接、纯粹的观察和表达。
印象派艺术家们主张在户外写生,通过直接观察自然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捕捉到瞬间的感觉和印象。
他们强调观察到的光线对物体的影响,并尝试以短暂的笔触或斑点来表现光线与色彩的变化。
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绘画中注重细节、精确的描绘,印象派则追求表现印象和感受,关注瞬间的氛围和情感。
在印象派中,色彩成为艺术家表达自己观察和感受的重要手段。
他们运用鲜艳的色彩,将视觉的冲击力引入绘画中。
印象派的艺术家将色彩分割为小的斑块或笔触,以反映光线的变化和物体的表面特性。
他们减少了形象之间的轮廓线,通过色彩的交融和反射来表现深度和体积。
印象派的色彩运用不再被认为是物品与光线之间简单的反射关系,而更多的是艺术家对于视觉印象的感知和再现。
印象派的艺术家们还注重绘画材料的运用和技术的创新。
他们使用普通的颜料和刷子,将绘画材料的特性与艺术家本身的观察力结合在一起。
印象派的绘画风格强调了即兴的创作过程和个人表达的自由。
艺术家们在勾勒形象和表现色彩的同时,试图捕捉到他们在创作中所感受到的瞬间和氛围。
印象派对于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局限,强调了画家的个人直觉和表达方式。
与传统绘画相比,印象派的绘画更加自由、活力四溢,注重感性的视觉印象。
印象派还对后世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后来的现代艺术打下了基础。
总结起来,印象派绘画风格以其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和明亮的色彩运用而著名。
印象派艺术家通过即兴的创作过程和自由的个人表达,捕捉到了瞬间的感觉和印象。
他们强调观察到的光线对物体的影响,并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现深度和体积。
印象派的绘画风格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对后世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后半叶欧洲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运动之一。
这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们强调表现光线和色彩对于主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戶外。
印象派的绘画风格被认为是抽象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过渡。
以下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一、重视光的变化印象派绘画着重表现光的变化和色彩组合来表达主题的意境。
蒙特马特山(Mt.Monastier)的下午,1874年,是莫兰的一件代表作品。
这个画面细致地描述了阳光与阴影的消长,使画面变得具有深度和多样性。
一些艺术家甚至直接在戶外作画,以便能够更好地捕捉光的变化。
这同样影响了现代艺术家的绘画方式和方法。
二、忽略细节印象派艺术家不再着重绘制细节,而选择通过渲染色彩和光的变化来表现画面的氛围和观感。
艺术家们仔细观察自然或社会场景,以捕捉瞬间动态,以展示人的感性反应。
这样的方法为现代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新的绘画思路。
20世纪早期的艺术运动对印象派中这样的绘画方法作为灵感与工具进行了发掘和利用。
三、运用点彩技法点彩技法是印象派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
它是将不同颜色的点按照其数量和分布放置在画面上,通过视觉效果来渲染色彩和画面感。
大量点彩的使用让观者有了更加立体和强烈的视觉感受。
通过点彩,画家可以表现充满生命力和立体感的人物、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
这个绘画方法在20世纪初受到较多的应用,比如福柯(Seurat)的『星期天的下午岛屿拉格朗日』(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四、突破传统绘画表现法印象派绘画认为肉眼和人的感官能感知到的自然世界与传统艺术创作方式里的‘真实’是迥然不同的。
此为突破传统绘画表现法的第一个要义:即使是平凡的东西,只要画家打开自己的直观感受, 自然中一瞬间的景象和空间变化也可能转化为令人陶醉的艺术作品。
五、促使了现代艺术运动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称赞,逐渐导致了其他艺术流派的出现。
绘画鉴赏论文:莫奈的绘画特色
介绍:
莫奈(Claude Monet)是19世纪法国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特色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莫奈的绘画特色,包括他的色彩运用、光影效果和题材选择。
色彩运用:
莫奈在使用色彩方面非常大胆和敏感。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色彩来再现自然景观的丰富细致之处。
他常常使用大量的色块和色调变化,创造出充满活力和光彩夺目的画面。
同时,他的色彩运用也呈现出随光线变化而变化的特点,使观者感受到自然之美。
光影效果:
莫奈对光影效果的描绘也是他的绘画特色之一。
他擅长捕捉光线在画面中的变化和反射,通过不同的光影变化来表现场景的氛围和情感。
他常常使用快速、松散的笔触来描绘光线和阴影的效果,使画面显得生动而有层次感。
题材选择:
莫奈的画作多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特别是以花园、水景和田园为常见题材。
他喜欢在户外进行写生,捕捉大自然中景色的瞬间变化。
他不仅通过色彩运用和光影效果来表现自然景观的美,还注重捕捉自然环境中的氛围和情感,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结论:
莫奈以其独特的绘画特色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他的色彩运用、光影效果和题材选择都展示了他在印象派艺术中的才华和创新精神。
通过研究和欣赏莫奈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在绘画领域的杰出贡献和艺术成就。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的论文-美术论文印象派是19世纪末期欧洲艺术的一股新风潮,其充满活力的色彩和追求感觉和光线效果的创新呈现,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本文旨在探讨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一、灵感来源印象派绘画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艺术家们在画布上追求自然光的效果,注重表现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等大自然的变化。
艺术家们通过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感受,将自然的美丽、神秘和生命力呈现在画布上,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
二、色彩运用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运用极具特色。
印象派艺术家常常采用分散式的颜色点刷,以增强色彩变化的效果。
他们处理色彩的方法是直接观察花草、树木和天空等自然景观,以表现出光线的强度和颜色的明暗变换,从而产生光线色彩的视觉效果。
此外,印象派绘画总体呈现柔和、透明、明亮和反光色调,展现出深刻而动人的情感。
三、画面构图印象派绘画的画面构图也是其独特之处。
一般来说,印象派绘画着重表现主观感受和感性生活,因此对画面的分割和平衡要求极高。
他们通过高度缩放、强调突出的主题以及视觉冲击效果,打破了传统的画面分割方法,大胆地运用构图和构图元素的复杂性,创造出视觉上更加丰富和感性的画面效果。
四、艺术风格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也颇具特色。
印象派艺术家们常常把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以表达出情感、氛围和心理状态。
他们倡导个性和自由,通过对画面的处理,展现出普遍意义上的幸福和奋斗。
印象派绘画的风格充满生命、自然、自由和快乐的气息,使人们能够从中体验到艺术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综上所述,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受、色彩的极度运用、画面构图的独特和艺术风格的独具个性等方面。
这些特色的综合反映了印象派艺术家们对生命和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表达,其高度的创造性和艺术水平,对于当代的艺术发展和创新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艺术欣赏:莫奈的印象派绘画风格解读引言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它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并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个重要艺术运动,其中克劳德·莫奈是最为出名的艺术家之一。
莫奈以他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对光线、色彩和氛围的捕捉而闻名。
这篇文章将重点探讨莫奈的印象派绘画风格,并深入解读他的艺术作品。
印象派艺术风格的背景印象派是19世纪后期在法国兴起的一股艺术运动,它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规则和描绘现实的方式。
印象派艺术家们关注对光线、色彩和氛围的捕捉,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瞬间瞥见和感受。
他们强调直接观察和感受,追求捕捉瞬间的真实感。
莫奈的艺术风格莫奈是印象派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能够表现自然景观的能力而受到广泛赞誉。
莫奈经常选择户外的自然场景作为他的创作对象,通过捕捉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1. 快速笔触和短暂的观察与传统绘画的细腻和精确相比,莫奈的绘画风格更加简洁和直接。
他常常使用快速、简短的笔触来表现景物的外貌和光线的变化。
他的观察持续时间很短,仅仅是瞬间的感受和印象。
这种风格给人一种不完整、不具体的感觉,但却展示了场景的动态和真实感。
2. 色彩的运用莫奈在绘画中着重表现色彩的变化和交融。
他使用鲜艳而多样的色彩,以强调光线的变化和场景的氛围。
他善于运用对比和互补色,以营造出生动而有趣的画面。
他的色彩运用不仅仅用于描绘场景,更是表达情感和感受的一种方式。
3. 光线和氛围的表现莫奈以其精确的对光线和氛围的捕捉而闻名。
他通过运用色彩、阴影和光线的变化来创造出一个立体且真实的画面。
他经常观察光线在不同时间和位置的变化,然后将其反映在他的绘画中。
通过这种方式,他能够表达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解读莫奈的艺术作品1.《睡莲》睡莲睡莲《睡莲》是莫奈最为著名的系列作品之一。
这幅画展示了莫奈几十年来在自家花园中栽培水陆两用植物所获得的灵感。
莫奈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轻快的笔触,以表现睡莲的柔和和悠闲。
解析莫奈绘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有感莫奈(Claude Monet)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印象派绘画的先驱和领袖。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莫奈的绘画艺术特色和成就是深受人们喜爱和尊重的,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解析莫奈绘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
莫奈的绘画风格也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成就。
他擅长描绘户外自然景观,如田园风光、花园、池塘、岸边等,尤其以他著名的睡莲系列画作最为突出。
他将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融为一体,以其细腻、细致的笔触和充满生气的色彩,表现出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莫奈的绘画作品常常给人一种轻松、快乐和宁静的感觉,他以浓淡相宜的笔触和柔和的线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种风格成为了他绘画的标志之一,也为后世的艺术家们树立了榜样。
莫奈在绘画技巧上也有着独特的创新和成就。
他善于真实地表现自然景观,尤其擅长捕捉光影下的细微变化,因此他的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莫奈在绘画时喜欢采用快速的、自由的笔触,以及随意的构图和视角,这种技巧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动和活力。
他还善于运用掺色的技巧,通过颜料的叠加和混合来表现不同光影效果,使他的作品更具有立体感和现实感。
莫奈对光影和色彩的表现技巧为印象派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也为后世的艺术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
莫奈的绘画艺术特色和成就体现在他独特的色彩运用、绘画风格和创新的技巧上。
他的作品以其真实感和生动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后世的绘画艺术开拓了新的视野和表现方式。
莫奈的绘画成就和艺术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被誉为世界绘画史上的一位伟大艺术家,他的作品也成为了后世艺术家们的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通过对莫奈绘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的分析和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艺术魅力和对绘画艺术的重大影响。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09124796 金雨佳印象派绘画,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
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
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
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
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
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为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莫奈、西斯莱及后印象派画家凡·高、高更、塞尚和修拉等人,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在19世纪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通过画家直接观察所带来的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
它不仅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而且影响了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印象派的构图印象派画家几乎都强调那种偶然一瞥,力求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对象,例如从晚会包厢里俯视舞台,从某一个角落侧视大厅,从头顶上仰视一群舞女,都是以前古典绘画里没有的。
古典艺术主要关注神话、战争和历史题材,讲究构图的舞台戏剧化效果,场面宏大富有文学性。
而印象派的构图突破旧的固有模式,多作架上小品,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要求对画面构图进行随意剪裁。
这种似乎漫不经心的构图与传统的舞台样式的构图相比,要自然生动多了。
二、印象派的造型由于印象派画家重写生,重实践,他们大多在户外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笔触奔放而果断。
他们的画,不论是即兴写生还是记忆创作,都有一种一气呵成、不求甚了和随意的特点,有一种未完成的完整性。
为此,在造型特征上有这样一些特点:1.古典绘画强调造型的厚重、圆浑,而印象派注重平面化的造型。
这一点在马奈的作品里是非常突出的,他精简了黑与白之间的过渡层次,在每一个形体内部,又简化了光影,与古典绘画中朦胧的多层次光影效果不同。
2.古典绘画强调轮廓线分明,印象派在处理边线轮廓时非常含蓄,甚至形体与形体之间浑然相连。
这在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的大量作品中就能够明显地看到,特别像德加的舞女和洗澡的裸女更是如此。
3.古典绘画里素描造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印象派更看重色彩,强调发挥色彩独立的表现功能。
用色彩造型,这是印象派画家的共同特点。
三、印象派的色彩从世界美术史的角度来看,整个美术史的绘画作品全部打开,你就会发现在印象派绘画这个部分,尤其色彩鲜艳和斑斓,而之前的绘画几乎是清一色的棕色调子,尽管有些许跳动的色彩,但都没有印象派绘画那么强烈。
在印象派之前的色彩与线条之争,也就是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之争,就已经说明色彩在向古典艺术进行了挑战。
印象派的色彩实际主要是研究条件色,谈条件色必然要涉及固有色,固有色简单说就是“物体本来的颜色”,是达·芬奇在他的画论里的“真颜色”概念。
其实,条件色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被达·芬奇观察到了,他举了一个例子:“你如果将一球状物体安放在一群物体之间,使一面受阳光照射,另一面是绿色或其他颜色的墙,也受阳光照射。
承托它的地面红色,两侧面黑色。
这样,就可见物体的本色之上已渲染各物的颜色。
发光物的颜色最强,被光墙照射的颜色次之,阴影居第三……”据记载,中世纪的科学家维泰罗就已经观察到光在折射下的色散现象,就是说他让白光通过六角形晶体产生了有色光。
这比文艺复兴要早二三百年。
我们从达·芬奇的作品中难以见到条件色,是他与印象派所见的物象色彩不一样还是作为观察者的眼睛有某种“基因变化”?看来画画虽然是用眼睛观察,但观念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观念的牵引下,眼睛是有选择地分辨颜色,而不是简单到看见颜色。
马奈则说:“早在100年前,委拉斯贵支就进行着印象主义画家们所进行的探索——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在印象派绘画作品中,光和色是基本的绘画语言要素。
印象派画家们打破一成不变的“固有色”观念,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的那种瞬息即逝的色彩,那种受一定的环境条件、空间距离和周围其他物体的影响的颜色。
经常被援引的一个有关印象派画家与光的故事是:1867年,莫奈画《草地上的午餐》,肯定是在室外阳光下来画,用写生的方式直接完成创作。
全新的方法引来了已经成名的库尔贝,库尔贝看到莫奈为了在户外完成这幅巨作,不得不在花园里挖了一个大坑,以便画上半部的时候把画放进坑底。
库尔贝奇怪的是莫奈为什么没有动笔却停笔呆着,莫奈说:“我在等太阳。
”在库尔贝看来,他完全可以先画别的地方,莫奈不同意,他说:“那样的话,色彩关系不对。
”莫奈曾反复画不同时间的鲁昂大教堂和草垛,正是为了捕捉瞬间阳光下物象色彩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关系。
印象派画家一反古典画风棕色的“酱油调子”,画出了物体的环境色彩和色彩的相互渗透,他们精确地记录下了大自然里朝晖夕阳的万千气象。
犹如现代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印象主义派要求画家们所做的一切,就是真实地记录下那些于特定时刻和特定地点知觉到的最小色彩单位。
”四、印象派的“写”意印象派的表现技法强调“写”,有一些类似中国写意笔墨那样的方法。
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就是“书写性”,它的基本要求是“书写”有别于“描摹”,在书写中,对线的轻重把握和疾涩枯润是通过笔的运转所用的体力、臂力和腕力,通过提、压和拖,诉诸于画面各种痕迹。
而印象派画家运用小笔触的排列,时而摆、时而刀刮、时而重叠、时而揉擦、时而横涂纵抹、时而积点成面等多种手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直接放到画面上去感觉和组合,并进行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的互补对比,使绘画性的形式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于这种“写”的作品,在当时的巴黎,许多反对印象派的人这样描述印象派画家,大意是说印象派画家拿起画布、画笔和颜料,漫不经心地涂上几笔,然后就签上自己的名字,正如智力不健全的人在路边捡起一些石子就自以为得到了宝石。
这些人还认为印象派的作品不过是在3/4的画布上涂抹黑色和白色,其他空余处点上一些红色、黄色和蓝色,就算成功了一幅春天的印象。
在我国也有“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入生”。
吴冠中回忆他少年时期听到人们对欧洲现代绘画的评价是“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他去参观刘海粟画展,展览会上有文字提醒观者“须离画十一步半”观赏。
曾经有学生就说印象派的画怎么像没有画完一样,这说明学生没有理解印象派在笔法上的个性解放,没有熟知“写”的意匠和神采。
在第一次印象派展览后,当时的评论家勒鲁瓦在《喧噪》杂志上发表的攻击文章中,借学院派信徒文桑先生等人之口,把莫奈、毕沙罗等印象派画家挨个攻击一番之后,接着写到:“现在来看看摩里索小姐!这位年轻小姐对于再现微小细节是毫无兴趣的,她要画一只手时,有几个手指她就画几笔,这样就算完事了。
对一只手的素描要刻意求工的人们,是一点也无法了解印象主义的……。
”五、印象派的主观精神表现在印象派绘画出现之前,法国巴黎乃至整个欧洲画坛,都是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所谓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占据统治地位。
印象派从精神上是对立于古典传统绘画的,强调创新。
创新在什么地方呢?风景、人物、裸体这些题材早已被前人画过几百年了,这些题材是不会触怒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
他们不屑于像宗教和文学那样主题性地再现现实,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注重画家对于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于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的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的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审美的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
因此,他们的创新主要在于画法以及对于题材的态度,其实,印象派画家并不是反对以自然为师,他们离开画室,采用小尺寸的画框和便于携带的油画布及其他材料,就是到大自然中去研究转瞬即逝的色彩变化规律,去寻找宣泄自己情感的方式,去发现和创造自己的思想。
凡·高认为:“为了绘画,如果必须的话,我愿意永远忍受贫困。
归根到底,人生在世不是为了个人自己的安逸……走出画室到现场作画……直接根据生活创作绘画,意味着日复一日地生活在那些农舍里,像农民那样在田地里劳动;夏天要忍受太阳的酷热,冬天要不畏霜雪,而且要呆在户外而不是室内,不仅仅是出去散散步而是像农民那样天天如此。
“塞尚还提醒画家应防止倾向于文学,在绘画中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
“他喜欢把很厚的油彩一笔笔涂在画布上,造成厚涂的结实效果。
因此被称为是‘用手枪描绘的画’。
”高更关注思想,他说:“如果一个艺术家为画的和谐需要,他就有权随意使用色彩。
”还说:“用来自人的生活与自然的某些题材作为依托,我通过线条与色彩的安排而获得的交响与和谐,并不表现普通字面上所说的‘真实’;它们不是直接表现思想,但是它们应该使人去思索。
”看来,印象派同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很多相近之处,特别是关于“观察自然,感受自然,自由抒发”,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面对大自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注重表现个人新鲜感受和最有生命力的直观感觉。
正如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社会从中世纪摆脱出来一样,“印象派”的出现,则标志着艺术家从室内走向了室外,从画面的一种近似于“酱油色彩”的调子走向了色彩斑斓的画面,从古典画法的看不见笔触到现在的自由奔放的笔触,从关注宗教题材到表现乡村题材和平凡生活的变化,从客观再现到主观的精神表现等。
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
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