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网络数据库设计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30
课程设计基于arm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ARM架构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了解ARM处理器的发展历程、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使用ARM指令集进行程序设计,并熟悉基于ARM的硬件设计和开发流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RM架构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ARM处理器的发展历程、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基于ARM的硬件设计和开发流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ARM架构的基本原理:介绍ARM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指令集架构和寄存器。
2.ARM架构的特点:阐述ARM处理器的低功耗、高性能、体积小和成本低等特点。
3.ARM架构的应用领域:介绍ARM处理器在嵌入式系统、智能手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4.ARM处理器的发展历程:讲述ARM处理器从第一代到最新一代的发展过程。
5.ARM处理器的分类:分析ARM处理器的不同系列和型号,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6.ARM处理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讲解处理器的频率、功耗、指令执行速度等性能指标。
7.基于ARM的硬件设计和开发流程:介绍基于ARM处理器的硬件系统设计、开发和验证流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通过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通过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选用《ARM处理器原理与应用》作为主教材,辅助以《ARM编程实践》等参考书。
多媒体资料包括课件、教学视频和在线教程等,以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实验设备包括基于ARM的开发板和仿真器,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验证的机会。
基于ARM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引言粮食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由于其生产的季节性,因此粮食的存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粮库的自动化监控有利于提高粮库的运行水平,减少粮食在存储过程中的损耗,降低劳动强度。
本管理系统利用嵌入微控制器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和实时控制能力对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可以使有效的数据及时的送达正确位置,无效的数据被当场过滤。
而且这使得许多重要的环节不需要管理人员亲自到现场就可以完成,这样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1系统硬件电路设计1.1系统硬件结构图1 系统硬件结构本系统由PC机与ARM、控制软件、传感器、数据传输RS232数据采集卡、I/0接口板、电器控制柜等组成。
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经过放大和转换传到ARM和计算机上,计算机发出反指令,通过电器控制柜控制各执行机构的启用,完成对温室环境的控制。
系统由输入(键盘、刷卡器、麦克风),输出(LCD、PC机、扬声器),传感(接近传感器、温度、湿度、烟雾传感器等,控制(步进电机、直流电机,串行总线采用RS232。
1.2各管理系统该智能粮食仓库管理系统主要由粮食的入库出库管理系统、烘干系统、存储检测监控系统、粮食倒仓系统组成。
1.2.1粮食的入库出库管理系统它包括粮食接收系统、粮食发放系统、计量系统等一系列的控制。
在入库时首先卸到卸粮坑,然后通过气垫输送机输送,再通过斗提机和拖棍输送机入仓。
粮食发放时一般包括汽车和火车发放,首先从仓中通过仓下气垫运输机输送到斗提机,通过斗提机到发放系统气垫输送机,再通过刮板输送机输送到运输装置上。
当然这入库和出库操作中也包含了计量系统。
1.2.2烘干系统烘干系统是对粮食进行烘干,使之更有利于保存。
它包括粮食干燥机流程的监控、排粮水份的自动控制,具体监测点包括:热风温度、换热器出入口温度、各段粮温、排粮水份、干粮产量、排粮转速、提升机转速、闸阀门开度、料位、显示设备运行状态等。
1.2.3存储检测监控系统是对粮食存储过程中的测量和监视系统,防止发生异常。
基于ARM的分布式智能接口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系统中的传感器、边缘计算设备和云计算平台等多个组件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架构,这些组件之间的互联互通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面向智能化、自动化的要求下,物联网系统中的组件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智能、灵活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要求,ARM--一款低功耗、高效能的处理器架构广泛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
因此,本课题选取ARM作为系统的主要电子芯片,以此实现分布式智能接口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的目标2.1 基本内容本课题将围绕分布式智能接口系统展开,具体涉及以下方面:(1)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根据分布式智能接口系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软件架构,设计合理的软件结构,满足系统性能的要求。
(2) 系统功能实现。
根据系统的架构设计,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空气净化、照明控制、温度控制、安防监控等。
(3) 系统性能测试。
测试系统的性能,包括响应速度、资源利用率、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以达到保证系统可靠稳定地运行的目的。
2.2 研究目标(1) 设计出适合分布式智能接口系统的软件架构,将各个功能模块分离开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 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从而达到对物联网系统的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3) 提高系统的性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系统可以用于实际的应用场景中。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3.1 研究方法(1) 系统分析法。
对分布式智能接口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和性能分析,了解系统的需求和目标。
(2) 软件设计方法。
根据系统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软件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3) 软件开发方法。
根据上述设计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4) 数据分析法。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评价结果。
3.2 技术路线(1) 系统分析。
对分布式智能接口系统的目标、需求、功能、性能等进行深入分析,明确系统设计的目标。
一种基于ARM+FPGA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引言
随着图像处理、工业控制、无线通信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对数据采集系统的速度、精度等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些要求都对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以微处理器单一控制芯片和A/D转换器形式为主,该设计方案简单,在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应用场合为了降低成本甚至可以采用集成A/D转换器的微处理器。
2)采用通用计算机配置数据采集卡的方式,通常需要开发计算机端应用程序,可以完成复杂的计算,但不同的采集卡相应的驱动程序不同,如果需求改变需要更换采集卡时,相应的应用程序也需要重新开发。
因此,该设计方案通用性差,实时性不高。
3)以ARM和FPGA或DSP和FPGA组合方式作为采集系统的核心,ARM处理器适合控制领域,DSP处理器适合信号处理领域,FPGA器件由于其自身特点,适合高速并行采集与处理领域,具有ARM或者DSP等处理器。
ARM嵌入式Linux开发——网络设置及开发1.网络及NFS设置嵌入式Linux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NFS是一个方便有效的手段。
可以在宿主机上安装并开启NFS Server,创建一个位于网络上的远程共享目录。
目标机作为NFS客户端通过网络远程访问此目录,就像访问本地目录一样,可以在宿主机和目标机之间方便地传递数据。
嵌入式Linux系统目标机通常使用FLASH作为类似PC机硬盘的永久性非易失性存储器,但受系统资源等因素影响,FLASH存储器容量有限,且FLASH存储器有擦写寿命问题,不适合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频繁修改操作。
使用NFS可以将数据存储目录设置在网络上的远程宿主机中,使目标板获得更大容量的存储空间,且可以随意进行擦写操作,不用担心FLASH存储器寿命问题,访问方式与操作本地目录相同。
通常,都是将正在开发调试的软件存放在NFS目录中,目标板访问NFS并运行其中存储的软件。
更进一步的使用方法是用NFS作为目标板的操作系统存储器,直接从NFS启动操作系统,这一方式通常用于目标板上操作系统内核级别的开发调试。
1.1.NFS简介在安装设置并使用NFS前,先对NFS进行简要介绍:1)NFS就是Network File System的缩写,即网络文件系统,它的最大功能就是可以通过网络让不同的机器,不同的操作系统彼此共享文件(Sharefiles)——可以通过NFS挂载远程主机的目录,访问该目录就像访问本地目录一样,所以也可以简单的将它看作一个文件服务器(File Server)。
一般而言,使用NFS服务能够方便地使各UNIX-like系统之间实现共享,但如果需要在UNIX-like和Windows系统之间共享,就要使用samba了。
2)NFS是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那么NFS使用哪些端口呢,答案是……不知道,因为NFS传输数据时使用的端口是随机的,唯一的限制就是小于1024,客户端怎么知道服务器使用的是哪个端口,此时就要用到远程过程调用RPC。
基于ARM架构的物联网网关设计与实现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应用场景愈发广泛,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到智慧城市等等。
而在实现物联网的过程中,物联网网关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物联网网关是连接物理设备和云端平台之间的重要纽带,其起着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控制等多种功能。
目前,市场上的物联网网关大多采用了ARM架构,因为ARM架构有着优异的性能和能耗比。
本文将从ARM架构的物联网网关设计与实现谈起,重点探讨其工作原理、硬件选择、软件开发等方面。
一、ARM架构的物联网网关工作原理ARM架构的物联网网关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方面,物联网网关需要有物理接口,如蓝牙、Wi-Fi、NFC、CAN等,以便连接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等。
同时,其还要有强大的计算能力(CPU)、存储器(内存、硬盘)和安全模块,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和实时性。
软件方面,物联网网关需要有适配多种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
同时,其还应该有良好的软件设计架构,由于现今物联网的复杂度和多样性,常常需要使用微服务架构、容器化等技术。
二、物联网网关的硬件选择针对物联网网关的硬件选择,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来考虑。
(1)CPUCPU是物联网网关的核心之一。
ARM架构的CPU性能和省电性都很优秀,市场上流行的有ARM Cortex A7/A9/A53等类型的处理器。
其中Cortex A7是低功耗高性能、支持NEON技术的处理器,适用于具有挑战性的网络、计算和存储性能需求的应用;Cortex A9相对A7拥有更高的性能,能够满足更高需要;而CortexA53则更加注重功耗优化,适用于无线通讯和可穿戴设备等。
(2)内存依据物联网的场景特点,物联网网关的内存通常比普通设备要大。
一般情况下,物联网网关的内存需求大约在512MB到2GB之间。
(3)存储物联网网关需要存储的数据通常是自行采集的数据或者云端下发的命令等,而这些数据的存储量往往很大。
基于ARM平台的嵌入式实时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作者:李贺朱廷劭徐新国来源:《物联网技术》2014年第07期摘要:根据对嵌入式实时数据库的分析,设计出基于专用文件系统的嵌入式实时数据库,该文件系统以块为单位进行存储,使用来表示一条具有完整意义的数据,根据数据特点,建立了针对实时数据存储的文件系统索引结构,最后完成了专用文件系统在嵌入式Linux上的运行,它提供专用的调用接口进行读写。
关键词:ARM;实时数据库;专用文件系统;Linux;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07-0075-030引言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完全嵌入受控件内部,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嵌入式处理器的品种总量超过一千多种,流行的体系结构也有30多个系列。
但是没有一种微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公司可以主导嵌入式系统。
由于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差异性极大,因此选择也是多样化的。
ARM是近年来在嵌入式系统很有影响力的微处理制造商,ARM的设计非常适用于小的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必须根据应用需求对软硬件进行剪裁,满足应用系统的功能、可靠性等要求。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不断普及,嵌入式环境下的数据管理问题成为系统的重要环节,工业系统要求严格的时间性,要求在一定的时刻或时间段内对外部采集数据按照顺序进行存储,并及时作出响应。
所处理的数据往往是“短暂”的,只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有效,过时则没有任何意义,传统的嵌入式数据库主要用于处理永久性数据,设计时主要强调维护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降低系统代价,没有考虑与数据处理相关联的时间因素,因而传统的嵌入式数据库无法满足工业实时应用的需求,因此我们开发了一款嵌入式实时数据库系统,实现了与操作系统的融合,建立属于实时数据库独有的缓冲区管理,将数据库的归档文件建立在专用的文件系统之上,该文件系统提供独立的访问接口及管理磁盘空间。
安装stata软件安装netmeta分析工具:ssc install newoek和ssc install mvmeta导入数据:study trt d n对“arm-base数据”进行数据转换:输入命令:network setup d n, studyvar(study) trtvar(trt) ref(1)再次进行转换输入:network convert pairs加权计算总数:gen total =n1+n2进行命令:networkplot _t1 _t2, nodew(total sum) lab(“通脉养心丸” “灯盏生脉胶囊” “参桂胶囊” “养心氏片” “麝香保心丸” “麝香通心滴丸” “血栓心脉宁片” “脑心通胶囊” “通心络胶囊” “常规西药”) title(“临床有效率”) nodec(navy) graphregion(fcolor(white))网络贡献图:进行命令:netweight _y _stderr _t1 _t2, color(navy) symbol(circle)比较校正漏斗图绘制,默认为随机效应模式命令:replace _t1= “No contact” if _t1== “A”replace _t1= “Self help” if _t1== “B”replace _t1= “Individual counselling” if _t1== “C”replace _t1= “Group conselling” if _t1== “D”replace _t1= “No contact” if _t2== “A”replace _t1= “Self help” if _t2== “B”replace _t1= “Individual counselling” if _t2== “C”replace _t1= “Group conselling” if _t2== “D”数据转换命令:replace _t1= “通脉养心丸” if _t1== “A”replace _t1= “灯盏生脉胶囊” if _t1== “B”replace _t1= “参桂胶囊” if _t1== “C”replace _t1= “养心氏片” if _t1== “D”replace _t1= “麝香保心丸” if _t1== “E”replace _t1= “麝香通心滴丸” if _t1== “F”replace _t1= “血栓心脉宁片” if _t1== “G”replace _t1= “脑心通胶囊” if _t1== “H”replace _t1= “通心络胶囊” if _t1== “I”replace _t1= “常规西药” if _t1== “J”replace _t2= “通脉养心丸” if _t2== “A”replace _t2= “灯盏生脉胶囊” if _t2== “B”replace _t2= “参桂胶囊” if _t2== “C”replace _t2= “养心氏片” if _t2== “D”replace _t2= “麝香保心丸” if _t2== “E”replace _t2= “麝香通心滴丸” if _t2== “F”replace _t2= “血栓心脉宁片” if _t2== “G”replace _t2= “脑心通胶囊” if _t2== “H”replace _t2= “通心络胶囊” if _t2== “I”replace _t2= “常规西药” if _t2== “J”倒三角行图绘制进行network分析network convert augmentnetwork meta c格子数太少计算不下运行:set matsize 5000执行命令:netleague, eform lab(NC SH IC GC) sort(a b c d) nokeep export(“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netleague, eform lab(A B C D E F G H I J) sort(A B C D E F G H I J) nokeep export("C:\Users\TY\Documents \nm .xlsx")C:\Users\TY\Desktopnetleague, eform lab(通脉养心丸灯盏生脉胶囊参桂胶囊养心氏片麝香保心丸麝香通心滴丸血栓心脉宁片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常规西药) sort(通脉养心丸灯盏生脉胶囊参桂胶囊养心氏片麝香保心丸麝香通心滴丸血栓心脉宁片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常规西药) nokeep export("C:\Users\TY\Desktop \ nm .xlsx")netleague, eform lab("通脉养心丸" "灯盏生脉胶囊" "参桂胶囊" "养心氏片" "麝香保心丸" "麝香通心滴丸" "血栓心脉宁片" "脑心通胶囊" "通心络胶囊" "常规西> 药") sort("通脉养心丸" "灯盏生脉胶囊" "参桂胶囊" "养心氏片" "麝香保心丸" "麝香通心滴丸" "血栓心脉宁片" "脑心通胶囊" "通心络胶囊" "常规西> 药") nokeep export("C:\Users\TY\Desktop \nm .xlsx") Intervalplot,eform pred null(1) lab(A B C D E F G H I J)network rank max,zero all reps(10000) gen(grob)曲线下面积图:sucra prob*, labels(A B C D E F G H I J) lcol(red black)。
基于ARM的网络数据库设计方案1.1 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数据库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多,它开始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帮人们存贮和管理数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这个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需求如此强大的社会,数据库自然也是离不开网络二字,网络数据库是指把数据库技术引入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借助于网络技术将存储于数据库中的大量信息及时发布出去;而计算机网络借助于成熟的数据库技术对网络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并实现用户与网络中的数据库进行实时动态数据交互。
网络数据库目前在Intemet中有大量的应用,从最初的留言簿、自由论坛等到今天的远程教育和复杂的电子商务等,这些系统几乎都是采用网络数据库这种方式来实现的。
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元素为:客户端、服务器端、连接客户端及服务器端的网络。
这些元素是网络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使用网络数据库的最大优势是用户无需在自己的客户端安装任何与所需存取或操作数据库系统对应的客户端软件,只需要通过Web浏览器便可完成对数据库数据的常用操作。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用户不必再去学习复杂的数据库知识和数据库软件的使用,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如填写、提交表单等就可以从任何一台连接Internet 的计算机上来访问数据库。
随着WiFi(Wireless Fidelity)网络环境的迅速发展,许多公共场所都布置了WiFi无线局域网,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连接到网络。
这种通过点对点的方式直接连接并进行使用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便利操作体验。
WiFi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已经逐步成为主流网络渠道。
人们在享受无线通道带来的便利上网方式的同时,对拥有WiFi功能的IT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
无线连接作为一种更简洁的网络连接方式,其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在本设计中我们希望选择这种更新,更有诱惑力的网络连接方式来连接网络。
考虑到手机等小型电子产品的普及及日益强大,网络数据库的应用也必将在此领域一展宏图,因此想到设计一个基于ARM的网络数据库,在手持设备日益疯狂的时代,我想这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课题的目的是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ARM的网络数据库[1],通过软键盘来输入数据,通过WiFi可以接入无线局域网,与服务器进行连接,并完成数据的查询。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由于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伴随着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而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加工、管理和利用,以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数据库是企业信息化不可缺少的工具,是绝大部分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
数据、计算机硬件和数据库应用,这三者推动着数据库技术与系统的发展。
数据库要管理的数据的复杂度和数据量都在迅速增长;计算机硬件平台的发展仍然实践着摩尔定律;数据库应用迅速向深度、广度扩展。
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极改变了数据库的应用环境,向数据库领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
这些因素的变化推动着数据库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一批新的数据库技术,如Web数据库技术、并行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技术、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技术、容管理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等。
在手持设备发展迅猛的时代,在wifi技术慢慢进入日常生活的时代,在数据库开始成为人们办公作业必不可少的工具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着三者的结合必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享受和体验。
1.3论文研究容及章节安排本设计的主要研究容有:(1)搜集相应背景,基于ARM的网络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方案的设计及选型。
(2)嵌入式无线连接终端硬件的构成及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
(3)外围设备的驱动加载及其使用。
(4)用户图形界面的实现,包括PC机上运行的服务器端的界面和ARM开发板上运行的客户端界面。
(5)数据库的搭建。
本文的章节安排容如下:第1章绪论。
主要介绍了网络数据库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2章网络数据库系统及其选型。
根据本系统的总体架构的设计,从无线网络,用户界面及嵌入式数据库三个方面,完成了设计总体方案的选型。
第3章嵌入式终端开发环境的搭建,硬件方面介绍了ARM处理器的特性及Tiny6410开发板的接口和主要功能。
系统方面介绍了Linux系统的特性及其安装,并建立了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开发环境包括:共享文件夹的安装与设置,交叉编译工具的安装,Qt4.7 的安装[2]。
第4章终端上系统平台的设计。
从u-boot、核、文件系统及Qt4.7 的安装及配置这四个方面完成终端的嵌入式平台的搭建,为应用程序的运行提供基础[2]。
第5章基于ARM的网络数据库系统功能的实现。
整体上介绍了本系统的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具体实现方案,并给出系统调试结果。
按照应用程序的功能,分四个部分介绍具体的实现方法。
四个部分为:服务器端数据库的建立、连接及使用,服务器与客户端间数据的双向传输,客户端的打印功能及客户端各子界面的实现。
客户端的子界面包括:欢迎界面,登录界面,修改密码界面。
1.4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对本文的研究容和章节安排做了简要的阐述。
第2章网络数据库系统的方案设计2.1 方案的总体设计基于ARM的网络数据库是指通过网络连接的方式与网络中的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信息的查询机更新。
图2.1 基于ARM的网络数据库的总体结构设计图总体设计方案的架构如上图2.1所示,网络数据库系统图采用的是服务器/客户端的结构,在无线网络中实现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数据交互。
服务器采用PC机,存放数据,方便数据的查询与更新。
客户端采用S3C6410处理器并使用操作系统,通过无线网卡接入网络并与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交换。
为了方便使用,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开发了用户界面,也便于查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数据交互。
通过触摸屏上的软键盘输入用户登录信息,客户端把信息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操作。
服务器端把操作结果的信息发送给客户端。
客户端根据接受到的信息,显示相应的容,并从打印机输出所需的容。
为了方便数据的管理,本系统的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端。
PC机采用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存储,这样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及对其的集中控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增强数据的可维护性[3]。
2.2 网络环境的选择由于在本设计中需要用到网络连接,网络连接可以选择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那么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都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下面我们先比较一下这两种网络的优点和缺点,以便能够更好地选择,做到事半功倍。
(1)稳定性:有线网络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目前的无线网络所无法比拟的,这就是快且稳定。
就我国的网络环境来说,由于房屋基本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格局复杂多样,环境对无线信号的衰减严重,因而无线网络的不稳定性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一个网络来说,无论是企业网络还是家庭网络,稳定性是最重要的,因为时断时续的网络,是没有人可以忍受的。
当然,也并不是说,无线网络的稳定性一点保障都没有,只是有线网络胜它一筹而已。
(2)速度: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有线网络的传输速率较快,而且也比较稳定,一般为100M、1000M,而无线的速率相对来说就稍微慢一些,衰减现象还比较严重,一般为11M、54M、108M。
由此可见,有线技术在速度上提供了目前无线技术所不能支持的专用的网络带宽,尤其是对于那些数据密集型的应用或者是大量数据的同时传输来说,无线网络的表现与有线网络相比起来确实是有点逊色。
虽然说一般的家庭用户对网络速度的要求不会太苛刻,然而,更快更爽的网上冲浪是每一位网络用户的想要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孰优孰次就有自有分晓了。
(3)安全性:家庭网络组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网络安全的保障,特别是当你使用宽带连接时这点尤为重要。
虽然无线技术有很多的优点,但是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永远也没有办法和有线网络的安全性相提并论,除非你部署了端到端的加密技术,否则都无法保障无线网络所谓的真正的安全通信。
有线网络可以处理非常高速的带宽,并且可以提供较好的安全性,因为有线网络不需要在网络中广播信息的,只要硬件在控制中就可以保障网络的安全。
而无线网络是通过特定的无线电波传送的,所以在这个发射频率的有效围,任何具有合适的接收设备的人都可以捕获该频率的信号,这必然会影响到一个局域网络中的安全,因而,无线网络用户对于重要数据需要特别加密以增加安全性。
(4)灵活性:传统的有线网络布局要受到布线格局的限制,如果建筑物中没有预留的线路,布线以及调试的工程量比较大。
如果使用无线网络的话可以解决了上述的麻烦,因为无线网卡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带上它就可以随时随地组建网络而不用再拉着一根长长的网线,不必受空间的限制和网络安装时间的困扰。
组建了无线网络,家里的每一个人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使用PC、笔记本电脑甚至PDA (手持电脑)接入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同时上网。
还有的就是,在搬家或更换上网地点时也不会损失布线费用,只需要把无线接入器拆走,就带走了所有网络部件,相当简单方便。
(5)扩展性:有线网络的扩展性比较弱,如果要增加新用户,而原有布线所预留的端口又不够用的话,那就要进行重新布置线缆等工作,虽然电缆本身并不贵,比较麻烦;而且,一旦网络建成,其功能上也比较固定。
而无线网络的扩展性就比较强,一台AP可以支持2048个用户(为保证高性能,建议接入30台计算机,但这足以满足家庭用户的需要了);如果需要新增加用户,网络不需作任何更改,只要在计算机上安装一无线网卡就可以了。
(6)简便性:有线网络安装过程和维护过程懂简洁明了,但是安装工序比较繁琐,而且需要一定的技术。
无线网络的安装过程简单,一般只需5分钟就可以安装完成了。
只要给无线路由器接上电源,然后进行简单设置。
有的需要进行手工配置,对于特殊的配置,需要在计算机和网卡上分别进行设置,才可以实现互联网的连接了。
总评:无线网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与改善,其发展前景是良好的,但是在很多场合下,有线接入技术并真的比无线网络有更多的优势。
无线网络是对有线网络的一种补充,而不是一种替代。
两种网络各有各的好处,具体选择哪种网络还是要看具体的需求,就本次设计来说,我们以灵活性与简便性为主,因此选择使用无线网络。
对于无线网络连接,常见的解决方案有GPRS、GPS、蓝牙、WiFi及ZigBee 等。
虽然GPRS和GPS具有较广的传输围,但传输速率低,性价比不高。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实现价位比较低,本文主要考虑的蓝牙、WiFi及ZigBee等几种短距离。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①WiFi技术WiFi使用的频段在2.4GHz附近。
WiFi的传输速度较高,最高速度由使用的标准决定,IEEE802.11b最高为11Mbps,IEEE802.11a和IEEE802.11g最高都为54Mbp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