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斯基与艺术中的精神
- 格式:ppt
- 大小:14.06 MB
- 文档页数:3
《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论艺术的精神》是一部具有抽象主义宣言性质的理论著作。
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这是康定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名为《红黄蓝》。
在文章开头看这样的一幅作品只是想要表达我所阅读本书主人翁的一个思想:“艺术家必须因感而发,有情可抒,因为对形式的驾驭并非目的,而是使形式与内在含义的相适应。
”“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冲动来行动。
”这句话是我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听话的。
周老师的这个观点更使我坚定副了此篇论文的观点,通过查阅、整理了相关此书的资料后我更觉得”一个人应该去做能感动自己的事情,先把自己感动了,再让别人去说吧。
”康定斯基在1910年创作了第一幅抽象水彩画。
这也是现代绘画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绘画。
在画面上,所有对物象的描绘性因素都不见了,大小不同跳跃的点,不同方向和力度的运动的线,粗野、激荡。
色彩和线条、形状相互穿插,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力量从画面中涌现出来。
同年,康定斯基完成了他的关于抽象绘画的重要论著《论艺术的精神》,开启了抽象绘画的序幕,明确了他的创作原则:内在需要原则。
而在20世纪艺术特征在总体上都趋向于音乐——含混、变形、抽象、直觉和梦导。
当时的艺术家们已经清醒意识到必须打破传统框架。
任何时代都没有像20世纪现代派艺术家们那样,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的领域共同背叛古典艺术——建筑、诗歌、小说、戏剧、舞蹈等。
我们可以从那时的许许多多实验中找到他们超越的指向:靠向音乐。
也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康定斯基发表了具有抽象主义宣言性质的理论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
在这本书中,康定斯基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抽象绘画理论。
他一开始就宣称,时代的变化要求艺术形式进行相应的革新,20世纪的艺术已经不可能复原古希腊艺术,否则作品将毫无生气,因为时代在变化。
他在书的卷首第一行就说:“任何时代的艺术品都是自己时代的孩子”。
他认为,只有纯粹的艺术家,“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只传导内在的和本质的东西,同时,自然而然地绝弃了外在的偶然”,才能找到与这一时代精神相适应的艺术形式。
《论艺术的精神》一、为何介绍此书《论艺术的精神》(以下简称《精神》)是西方抽象艺术的鼻祖瓦西里.康定斯基早在1910年写成的;就连我手上的中文译本也是1987年出版的。
那么为什么要介绍这样一本主要讲绘画艺术的老书呢?理由如下:1、由于摄影艺术的年轻和中国艺术摄影领域对于总体艺术较缺乏系统的了解,导致我们今天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如何对艺术史中的经典理论进行扬弃,而是先要通过“了解”和“吸纳”的关口。
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过程,则很容易使“扬弃”和“创新”沦为奢谈。
而《精神》又差不多是了解抽象艺术这一重要艺术流派的必读之书。
2、中国摄影界的“纪实摄影热”已经持续了几年,这无疑会多少淡化了人们对于艺术摄影的关注和进行更深层的探讨。
我们希望的是“百花齐放”,所有不应“热”此“冷”彼。
否则,摄影的艺术功能将萎缩,而《精神》又是一本纯艺术范畴的读物。
3、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在目的、形式、题材、方法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别,而关于艺术摄影的探讨将包含着这种差别的探讨。
差别搞明白了,不但会促进艺术摄影的发展,还将以“反证”的方式对“纪实摄影”起到推动的作用。
4、抽象艺术作为艺术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它不但具有“转折点”的意义,还深深地影响着现代艺术的诞生和发展。
虽然《论艺术的精神》素有“现代绘画的启示录”之称,但抽象艺术的影响事实上不仅局限于绘画,艺术摄影同样不应对之视而不见。
5、在形式上,摄影以“能够真实地记录客观物象”为主要特征,但艺术摄影也无法脱离“平面造型艺术”的范畴,此艺术范畴的发展规律和那些共性的特征同样作用于艺术摄影。
6、西画同样经历过“真实再现客观物象”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束首先与摄影的诞生不无关系,继而又引发了关于艺术本质、艺术形式等方面一系列革命性的探索和实验。
那么艺术摄影应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呢?就此有的人将摄影艺术美学建立在“客观再现美”“科技记录美”的基础上,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而通过《精神》了解抽象艺术的意义,将不仅局限于“抽象摄影”的范围,还对艺术摄影总体的艺术语言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康定斯基的作品及名称(实用版)目录1.康定斯基的简介2.康定斯基的著名作品及名称1.《黄色声音》2.《艺术中的精神》3.《论形式问题》4.《论舞台构图》5.《作为纯艺术的绘画》6.《形的基本元素》7.《色彩课程与研究课》8.《关于抽象的舞台综合》9.《点、线、面》10.《舞蹈曲线:论帕廖加的舞蹈》11.《绘画理论课程的价值》12.《绘画基本元素分析》13.《艺术教学》14.《论具体艺术》正文康定斯基,俄罗斯画家和美术理论家,生于 1866 年,逝于 1944 年。
他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和理论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康定斯基的著名作品有:1.《黄色声音》,创作于 1909 年,是康定斯基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以抽象的形式表现音乐的感觉。
2.《艺术中的精神》,创作于 1912 年,该书是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代表作,探讨了艺术的本质和精神。
3.《论形式问题》和《论舞台构图》,分别创作于 1912 年和 1913 年,是康定斯基关于艺术形式和舞台设计的理论性著作。
4.《作为纯艺术的绘画》,创作于 1913 年,该书是康定斯基对抽象艺术的理论探索,强调了绘画的纯粹性和独立性。
5.《形的基本元素》,创作于 1923 年,是康定斯基关于形的抽象理论的代表作,探讨了形的基本元素和组织原理。
6.《色彩课程与研究课》,创作于 1923 年,是康定斯基关于色彩理论的教学著作,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有独到的见解。
7.《关于抽象的舞台综合》,创作于 1926 年,是康定斯基关于抽象艺术和舞台综合的理论性著作,强调了抽象艺术在舞台设计中的重要性。
8.《点、线、面》,创作于 1926 年,是康定斯基关于抽象艺术基本元素的理论性著作,对点的运动、线的力度、面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9.《舞蹈曲线:论帕廖加的舞蹈》,创作于 1928 年,是康定斯基关于舞蹈艺术的理论性著作,探讨了舞蹈和绘画的关系。
10.《绘画理论课程的价值》,创作于 1928 年,是康定斯基对绘画理论的探讨,强调了绘画理论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俄国画家、美学家康定斯基著的经典著作《论艺术的精神》,写于1910年,1911年在慕尼黑用德文出版,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理论和美学的代表作。
这本著作在国内已经有几个版本了,很难说那个版本在最好,就我所读的这一版而言,翻译很到位,且文笔优雅,但诚如一些朋友所说,其语言文气过重,带有一点古文的风韵,我们这代人读惯了大白话,一时觉得有点隔。
但该书最大的亮点却是序言。
可以说这篇序,让这本上个世纪的经典著作重新焕发了活力,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和学习这本经典。
此文开篇就提出“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 (Concerning The spiritual In Art ) 一书问世已近一个世纪,今日旧作新读,意义何在?有历史的意义,更有现实的意义。
历史上,本书影响现代艺术百年,振聋发聩,惠泽深远;现实中,艺术面临与康定斯基时代同样的窘境,“内在生命”脆弱,“内在驱力”匮乏,精神内涵阙如。
”内在与外在一直是艺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整个艺术的发展也是围绕着外在的展现,向着内在的表达,再向着从外在物本身寻求突破,这样呈螺旋形前进态势。
而今天,我们在这个螺旋的态势中处于什么位置呢?是以外在为主导还是更重视内在的表现?很难有谁能说得清。
文中提到,在物质主义横行的年代,康定斯基借《论艺术的精神》叹惜,物质主义如噩梦般横行多年,掌控心灵,把人类生活卷入邪恶、无聊的玩乐旋涡。
今日重温其言,我们更当叹惜,今人非但未从物质主义中警醒,物质主义噩梦反而深入艺术和社会的肌骨,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康定斯基把印象派艺术看做物质主义艺术的集大成者,可叹他还未有机会一睹今天的波普派艺术(Pop Art)。
但换个角度,今天兴起的各种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其对内在思想和驱动力的表达,远远大于了物质化的表达形式。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不再纠结如物化表达形式或技巧的追求。
大有人人都可成为艺术家的趋势。
曾如卡斯比特所述,今天“最为严重的莫过于艺术信念的缺失。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瓦西里·康定斯基[俄国](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 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在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
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摘要:1987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论艺术的精神》是查立译,腾守尧校对的,是李泽厚的美学译文丛书中的一册。
此书收集了康定斯基的四篇论文,即:《论艺术的精神》、《点、线、面》、《关于形式的问题》和《论具体艺术》其中,《论艺术的精神》与《点、线、面》是比较著名的,也是康氏的美学理论精华《论艺术的精神》素有“现代绘画的启示录”之称。
本文是作者暑期读书计划中的一篇读书笔记。
从《论艺术的精神》的总体架构、知识内容以及对设计的帮助上做出了一定的理解和自我诠释。
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艺术完全由一个具有着亚裔血统欧洲人用“精神”的力量释放包围——艺术,在伟大的20世纪显现出了它前所未有的内在力量,被无数注重人性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重新解读与创造。
从这本书的总体风格来看,书中弥漫着沃林格尔对艺术表现的本质解释以及20世纪整个思想文化氛围下的尼采、叔本华等所提倡的自我意志的含混氤氲,这是把二元论作为世界观的典型体现,并且也是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创作的思想源泉及理论基础。
自康德起,艺术就不断地寻找它自律的道路,像现代人寻找个人位置一样,艺术在欧洲经历了几百年的注重“写实”的探索之后,逐渐的开启了新的方法道路。
“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不但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法国文坛,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直到20世纪,抽象主义作为主导艺术之一“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纪的面貌”(米歇尔.瑟夫)叔本华在《康的哲学批判》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可见世界幻觉的产物,是一种骗人的巫术,一种把视觉幻想和空间加以比较所产生的无根基、即无自身本质的外观,这个可见世界是一层环绕着人类意识的浑浊的迷雾,它是那种同时是错误和真实的东西,这种东西人们可以在说他不存在的同时说他是存在的。
康定斯基的教学理念及其设计作品的表现风格瓦西里·康定斯基是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抽象艺术运动之一——蓝骑士画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提倡通过色彩和形式的抽象表现来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并强调音乐和绘画之间的关系。
康定斯基的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形式与色彩的解构:康定斯基认为,形式和色彩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他主张将形状分解为基本的几何形式,通过调整和组合这些形状来创造出新的形象。
他还将色彩视为一种强烈的情感媒介,通过色彩的表达来传达出内心感受和思想。
2. 内心表达与精神维度:康定斯基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是一种内心感受的表达,他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应该来源于内心的直觉和情感,而不仅仅是对自然外观的模仿。
他追求艺术作品能够触及观者的灵魂深处,引发观者内心的共鸣。
3. 抽象表现和音乐关联:康定斯基将抽象表现的绘画与音乐进行了类比。
他认为绘画和音乐都是直接表达情感和灵魂的形式,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他试图通过绘画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音乐,使画面中的形式和色彩产生旋律和和谐。
康定斯基的设计作品的表现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抽象表现:他的设计作品大多采用了抽象的形式和色彩,通过独特的构图、线条和色彩搭配来表现他的内心感受和思想。
2. 强烈的色彩对比:康定斯基善于利用鲜明对比的色彩来吸引观者的眼球,并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他常常使用对比鲜明的互补色来创造出一种冲击力。
3. 几何形状的运用:康定斯基倾向于使用几何形状作为他设计作品的基本元素,他通过运用几何形状来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总的来说,康定斯基的设计作品充满了抽象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情感表达,通过形式和色彩的创造,传达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瓦西里·康定斯基[俄国](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 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在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
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摘要:1987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论艺术的精神》是查立译,腾守尧校对的,是李泽厚的美学译文丛书中的一册。
此书收集了康定斯基的四篇论文,即:《论艺术的精神》、《点、线、面》、《关于形式的问题》和《论具体艺术》其中,《论艺术的精神》与《点、线、面》是比较著名的,也是康氏的美学理论精华《论艺术的精神》素有“现代绘画的启示录”之称。
本文是作者暑期读书计划中的一篇读书笔记。
从《论艺术的精神》的总体架构、知识内容以及对设计的帮助上做出了一定的理解和自我诠释。
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艺术完全由一个具有着亚裔血统欧洲人用“精神”的力量释放包围——艺术,在伟大的20世纪显现出了它前所未有的内在力量,被无数注重人性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重新解读与创造。
从这本书的总体风格来看,书中弥漫着沃林格尔对艺术表现的本质解释以及20世纪整个思想文化氛围下的尼采、叔本华等所提倡的自我意志的含混氤氲,这是把二元论作为世界观的典型体现,并且也是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创作的思想源泉及理论基础。
自康德起,艺术就不断地寻找它自律的道路,像现代人寻找个人位置一样,艺术在欧洲经历了几百年的注重“写实”的探索之后,逐渐的开启了新的方法道路。
“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不但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法国文坛,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直到20世纪,抽象主义作为主导艺术之一“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纪的面貌”(米歇尔.瑟夫)叔本华在《康的哲学批判》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可见世界幻觉的产物,是一种骗人的巫术,一种把视觉幻想和空间加以比较所产生的无根基、即无自身本质的外观,这个可见世界是一层环绕着人类意识的浑浊的迷雾,它是那种同时是错误和真实的东西,这种东西人们可以在说他不存在的同时说他是存在的。
论康定斯基艺术的精神文艺评论论康定斯基艺术的精神祝亚楠(鲁东大学201o级文艺学研究生山东烟台264000)摘要:本文以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为切入点探讨康定斯基的艺术的精神的具体内容,分别论述了康定斯基的金字塔理论, 内在需要理论,内在因素和隐性结构理论.他的艺术理论是西方绘画获得了全新的自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康定斯基的艺术的精神是对自由精神的歌颂.关键词:金字塔;内在需要;内在因素;隐性结构瓦西里?康定斯基俄国画家,美学家,近代西方抽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被称为抽象主义绘画之父,是最早强调以抽象形式表现内在精神即感情的画家,并对抽象艺术进行理论思考的美学家.他的美学精神主要体现在《论艺术的精神》这篇论文中,本文主要以《论艺术的精神》为切入点来探讨康定斯基的艺术的精神的具体内容,理解康定斯基艺术精神的意义.一,金字塔理论康定斯基的金字塔理论不仅描绘了人类的精神运动向前,向上的发展,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艺术领域各种艺术向前,向上的发展.他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物质不过是蒙在真实世界之上的一层面纱,因此,在他的金字塔内,物质主义和写实主义只能处于底层,而抛开了物质重负的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正在一步步走向三角形的顶端,康定斯基的这种划分,既是他精神金字塔理论的运用,而且为他的抽象表现主义确立合法性.二,内在需要理论内在需要理论是康定斯基理论的基础,首先,从创作冲动来说,驱使艺术家投入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康定斯基认为是内在需要,在这里内在需要就是内在动力,艺术的创造必须源于内在需要,即”表现客观’的不可抑制的愿望就是被称为’内在需要’的那种冲动,这一冲动是驱使艺术家前进的杠杆或弹簧”.其次,内在需要是抽象绘画的原则,即形式和色彩的选择必须依据内在需要原则,这就是抽象主义绘画为什么背离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去探索神秘的内在精神,为什么需要借助具有象征意味的形式和色彩传达内在生命力,因为”一个对象的选择(即形式的各种成分之一)必须取决于人类心灵有目的的反响,而这一对象的选择也得从内在需要的原则出发”“,因此内在需要足艺术精神的来源.三,内在因素理论内在因素,即感情,康定斯基认为感情是作品的灵魂,内在因素决定了作品的外在形式,抽象绘画的灵魂是感情的表达.康定斯基认为内在感情是最重要的,只要艺术家是为了表现内在感情,他的形式选择是绝对自由的,无论选择那种形式和色彩都是合理的.这一点我们从康定斯基的绘画中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即是有内在感情呼唤而来的形式和色彩的安排,他的作品突破了传统作品对故事性的依赖,专注于感情的表达,以鲜明的或对抗的色彩和形式,给观众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与共鸣.四,隐形结构理论所谓隐性结构是一种更为含蓄的形式,它们似乎没有外在联系,仅由一些偶然性的图形组成,在一个不能理解形式的内在结构的人来看,隐性结构是毫无意义的游戏,是强加给观众的.然而,实际上它们是服从于内在需要原则,是内在含义的外观,服务于整个画面.对于能够理解这种隐性结构的人来说,这种隐性的结构蕴含着巨大的力量,画面中的线条,圆形,三角形,矩形的变化和流动,都是作者内心世界感情的微妙变化,它们之间看156似毫无外部联系,实际上证实了它们的内部存在,这种隐性结构是抽象绘画的独特形式,不仅将艺术家的感情隐秘,细腻地表达出来,而且它给观众留下的极大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使内容更加丰富.五,艺术精神的意义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深入探讨了艺术的精神即他的抽象表现主义理论,是对古典写实主义的全方位的反叛,使西方绘画获得了全新的自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康定斯基的艺术的精神是对绘画自由的歌颂:(一)艺术的自由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理论使艺术获得了充分的自由,在绘画领域摆脱了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的束缚,开辟了表现内心世界的全新的艺术领地,扩展了绘画的表现空间,推动了绘画及绘画理论的跨越性发展,使整个西方绘画进入一个新时代.可以说康定斯基的绘画理论不仅为l9世纪末2O世纪初的绘画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反映了整个西方现代艺术对自身本体性地位的回归.(二)艺术家的自由1.物象的自由康定斯基的绘画理论实现了无物象创作,即摆脱了物象的束缚,物象不再是绘画中最重要的要素,取而代之的是色彩和形式,用对抗的或和谐的色彩强化或减弱隐性的结构,将艺术家的内在精神通过外在的色彩和形式加以表现,而不是局限于对物象的描绘.对物象的解放不仅扩展了绘画的表现空间,而且使绘画回归到纯粹和无功利的创作.同时,形式和色彩也摆脱了物象的束缚,成为独立的个体,成为有意味的单位,在康定斯基那里每一个点,线都获得了生命,这不仅扩展了艺术的表现空间,同时也拓宽了绘画的内涵.2.情感表达的自由康定斯基抽象表现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对内在因素,即情感的表达,摆脱了物象的束缚,感情成为表达的中心.在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那里,感情是无形的,无法直接描述的,但是康定斯基确通过色彩和形式可以将感情表达出来,使作家的感情冲破了再现和模仿的束缚,直接付诸纸上.(三)观众的自由抽象主义绘画相对于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绘画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内涵空间,因此抽象主义绘画对于观众来说具有无穷的魅力等待他们去探索和挖掘,同时因为抽象画的模糊性,抽象性和含蓄性,可以使观众对画家传达的感情进行多角度理解,从而在精神上与画家或艺术家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和共鸣.综上所述,康定斯基用自己的实践和理论思考对抽象主义绘画的艺术精神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对艺术的内在精神进行了充分肯定,把内在因素作为绘画的首要因素进行表达,同时对抽象主义绘画的外在因素——色彩和形式进行了内蕴和技术层面的探索,确立了自己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合法性,开辟了新的艺术领地,开启了新的视觉空间.参考文献:[1】[俄]瓦西里?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查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f2J瞄】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M】.宗白华,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以《论艺术的精神》浅析康定斯基绘画艺术中的线条与色彩作者:顾珂云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8期作为抽象绘画的代表人物,瓦西里.康定斯基用丰富的色彩,几何化的形状以及强烈的精神力量建立其独特的绘画风格。
后人将他与马列维奇、蒙德里安并列为现代抽象绘画的三大开创者。
1866年,康定斯基出生在俄罗斯,早年主攻经济和法律专业,三十岁时,他正式开始专研艺术,1908年开始创作抽象画,1909年,他完成了第一部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用来总结自己长期的绘画实践与探索,并着重论述了画面线条,色彩,应当是画家内在精神的抒发的观点。
结合其本人的画面,我们能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更直观的感受一、描绘蓬勃生命的几何形体与线康定斯基擅长使用抽象的绘画语言构成他的画面,在他看来,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形状都是为了画面的整体效果而存在的,画面中只有对比,没有主次。
他会用两个反差特别大的几何形体平分画面,或者直接交织几何形,创建一个新的空间关系,既平衡了画面,又抓住观者视线。
作品《结构之八》,画面中间横跨左下角和右上角的横线像是一个天平,一端放着一个大圆球,一段放着一个四边体,两个形体占据了相当的面积,从而平衡了画面,但“方”与“圆”轮廓上的差异又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其余部分的几何形体与交叉线条零散的放置在画面中,使得画面又活泼了起来。
而作品《构图八号》中,他把一个尖锐的大三角放置在画面中心,带领着观众视线的上升,将画面的视点集中在中上部,而遮盖了三角部分的线条与色块又打破了这个“稳定”上升的态势,线与线的遮挡,还营造出了一个前后的空间。
“线“这一元素充分运用,线条不再是具体物象的外轮廓,而是能够单独存在的个体。
康定斯基将几何形的完整性用其他色块或短线打破,把形状与形状之间的联系用多变的线条进一步加强,让画面处在不断重构和解构的运动过程中,这些画面就像一个个生命体一样,展现出源源不断的生的力量。
二、对人情感产生剧烈影响的色彩康定斯基认为,人们应当通过研究色彩之于人的影响来润泽自己的精神。
艺术中的精神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感觉康定斯基像是一个特别热情的导游,拉着我就开始讲他眼中艺术里那些神神秘秘的东西。
他一上来就强调精神在艺术里的重要性,这可有点颠覆我之前的想法。
以前我看画就看个美不美,像不像,但是他告诉我,这背后的精神才是艺术的灵魂。
这就好比看人不能只看外表,得看内在灵魂一样。
康定斯基对色彩的解读简直太酷了。
他说每种色彩都有自己的性格,就像人一样。
红色是那种热情似火、充满活力的家伙,看到红色就像看到一场狂欢派对正在进行。
蓝色呢,是个安静的小绅士,总是带着一种神秘又深邃的感觉,就像夜晚的大海,平静下面藏着无尽的未知。
我从来没想过色彩可以这么生动,就像有了生命一样。
我看着周围的东西,都感觉那些颜色在跟我说话呢。
比如说我看到街边的红色信号灯,就感觉它在很激动地喊:“停!危险!”而蓝色的天空就像在温柔地说:“放松点,慢慢来。
”书里关于抽象艺术的部分也特别有意思。
以前我对抽象艺术真的是一知半解,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线条和乱七八糟的色块,就觉得这是画家在瞎画。
但是康定斯基告诉我,抽象艺术是画家把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直接表达出来,那些线条和色块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就像是一种秘密语言,只有画家和真正懂艺术的人才能明白。
我就试着像他说的那样去看那些抽象画,想象自己进入到画家的精神世界里。
你还别说,看着看着,好像真能感觉到画家当时的情绪,有时候是兴奋,有时候是忧伤。
不过呢,这本书也不是那么好懂的。
有些地方我得反复读好几遍才能明白康定斯基到底在说啥。
他有时候就像一个哲学家,说得很深奥,我的小脑袋得转好几圈才能跟上他的思路。
但是这种感觉就像在挑战一个超级难的游戏关卡,当你终于通关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没法形容的。
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读书笔记《艺术中的精神》是康定斯基第一本系统阐发他的抽象艺术主张的理论著作。
在本书里,他采取身心二次论的观点,沿用通神学者的说法,认为精神(灵魂)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只是蒙在真实世界之上的一层面纱,人们只有透过面纱才能看到闪光的精神。
康定斯基认为艺术家具备这种才能,是因为艺术是心灵的活动,是绝少有人觉察的“心灵震荡”,“是一种包藏在自然形势下的心灵的特殊状态”。
第二章、运动康定斯基认为,精神世界可以用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来表示,并将它用水平线分割成不等的若干部分。
顶上为最窄小的部分,越低的部分越宽,面积越大。
三角形每一层都有艺术家,三角形中越大部分(即越低的部分),理解这类艺术家的人就越多。
而最顶端经常站立着一个人。
他欢快的眼光是他内心忧伤的标记,甚至那些在感情上和他接近的人也不能理解他。
人们骂他是骗子、疯子。
究竟需要多少时间,三角形的较大部分才能上升到那一个人曾站过的那个顶点呢?第六章、形式的和色彩的语言形式是对内在内容的表述1、在任何情况下2、形式就其狭义的含义讲是把一个平面与另外一个加以界定3、任何外表下面都必定隐盖着内在内容4、每一种形式也就有其内在内容所以,形式是对内在内容的表述形式问题不应在形式之中寻求(物质主义)绝对1、形式是相对的,经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幻2、形式不过是此时精神呈现、呼唤的必要手段而已3、精神的呼唤是形势的灵魂4、精神的呼唤使形式获得了生命,且由内而外地发生作用5、形式只是内在内容的外在表现所以,不应在形式之中寻求(物质主义)绝对第五章、色彩的作用色彩的和谐只能建立在相应地震撼人的精神这个原则的基础之上1、色彩是可以用来直接对精神发生作用的手段2、色彩是琴键,眼睛是键锤,精神是多位的钢琴3、画家是手,一直以某种琴键为中介相应地使人的精神发生震撼的手这样来说,色彩的和谐只能建立在相应地震撼人的精神这个原则的基础之上正如康定斯基认为的那样,绘画有两种,一为物质的,一为精神的,精神的绘画是通过心灵的激荡所产生的内心共鸣。
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论艺术和艺术精神 (图)my painting: 酒,萝⼘and music康定斯基:论艺术和艺术精神关于艺术观念,康定斯基说:“艺术的内在因素,即情感,必需存在;否则艺术作品就变成了赝品。
内在因素决定艺术作品的形式。
”对于艺术作品的形式与情感、精神的关系:“只有凭借感情,艺术家和观众才能共同向前。
因循固守于某⼀种形式,则必然步⼊死胡同;唯有任凭感情驰骋,才能获得⽆限⾃由。
因为前者将⾃⼰局限于物质的存在,后者则追随精神;精神创造出⼀个⼜⼀个的形式。
”康定斯基将艺术形态⽐作⼀个⾦字塔,越是往上艺术家和作品就越少,就越接近三⾓形的顶⾓。
“三⾓形的顶端上经常站着⼀个⼈。
他欢快的⽬光是他内⼼忧伤的标记。
甚⾄那些在感情上和他最接近的⼈也不能理解他。
⼈们愤怒地骂他是骗⼦、疯⼦。
贝多芬⽣前就是⼀个受尽辱骂的孤独者。
”“即使是最伟⼤的天才,也会或多或少地被学院磨灭⼏分,⽽那些天赋较差的,会成百上千地遭到扼杀。
⼀个受过学院教育⽽天赋⼀般的⼈的特点在于:他虽然学得了⼀些实⽤的技法,但却失去了聆听内在共鸣的能⼒。
这种⼈虽然能画⼏幅 “正确的” 图画,但是这些画都毫⽆⽣⽓。
”精神如同⾁体,能够通过经常的锻炼得到加强。
⼈要是不注意⾝体,就会⽇渐消瘦,⾄孱弱⽆⼒。
如果精神得不到精⼼培育,也会枯竭衰败。
艺术家天⽣的情感才华,不能将其埋⼊尘俗之中。
艺术家要懂得如何陶冶他的精神。
”“有⼈说艺术是时代的产⼉。
但这种艺术,只能艺术地重复那些已被同时代⼈清楚认识了的东西。
所以它没有⽣命⼒,它仅仅是时代的产⼉,⽆法孕育未来。
那个养育它的时代⼀旦改变,它也就在精神上死亡。
除此之外,还存在⼀种能继续的艺术,它也发源于当代⼈的感情,然⽽它不仅与时代共鸣回响,还能崔⼈醒悟,预⽰和影响未来。
”关于⾊彩,康定斯基说: “如果⼈们持久注视着任何黄⾊的⼏何形状,它便使⼈感到⼼烦意乱。
他刺激、骚扰⼈们,显露出急躁粗鲁的本性。
随着黄⾊的浓度增⼤,它的⾊调也愈更尖锐,犹如刺⽿的喇叭。
艺术中的精神读后感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艺术里的精神到底是啥玩意儿啊?是艺术家脑子里那些神神叨叨的想法,还是作品背后藏着的什么神秘力量?结果越看越觉得,康定斯基这个家伙就像个艺术界的魔法师,他把艺术的那层神秘面纱一点一点地揭开,让我瞅见了里面的门道。
康定斯基说,艺术这东西啊,可不只是画得像、雕得美就完事儿了。
它是有灵魂的,就像人一样。
一幅画儿、一件雕塑,那都是艺术家把自己的精神世界给掏出来,塞到作品里去的。
这就好比厨师做菜,一道好菜不仅是食材搭配得巧妙,还得有厨师做菜时的那份心意在里面,吃的人才能尝出不一样的味道。
艺术也是这样,那里面的精神才是最打动人的部分。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对色彩的解读。
以前我看颜色,就觉得红色就是红的,蓝色就是蓝的,顶多就是觉得这个红色挺喜庆,那个蓝色挺忧郁。
但在康定斯基眼里,色彩就像是一群有性格的小精灵。
红色像是个热情的火娃,充满了活力和冲劲,能在画面上一下子就抓住你的眼球;蓝色呢,就像个安静的智者,默默地散发着那种深邃、冷静的气息。
他这么一说,我再看那些画的时候,就好像能感觉到色彩们在画布上开派对,每个颜色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还有他讲的关于形式的那些事儿。
我以前觉得画画嘛,把东西画得像模像样就好了。
但他告诉我,形式也是有感情的。
一条歪歪扭扭的线和一条笔直的线,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那歪歪扭扭的线可能就像一个人在跳舞,充满了动感和变化;笔直的线呢,就像是站岗的士兵,严肃又稳重。
这就像是我们平时说话,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说出来,那意思可就大不一样了。
这本书让我对那些看不懂的现代艺术好像突然开了窍。
以前我站在那些奇奇怪怪的画作前,就像个迷路的小孩,完全不知道画家在搞什么鬼。
但现在我明白了,那些看起来乱七八糟的线条、奇形怪状的色块,可能就是画家在表达他内心深处那些复杂的情感和独特的想法。
就像有些人高兴的时候会哈哈大笑,而有些艺术家高兴的时候就会在画布上涂满明亮的色彩和扭曲的形状,这都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
康定斯基艺术精神探析
)
柯南·康定斯基是当代美术活动中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
他从实验性的媒介到另类性的元素,都把这些放在艺术的表现上,探索全新的艺术领域,使他的名字镌刻在20世纪当代艺术家中不可磨灭的烙印中。
康定斯基的艺术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艺术家和审美家。
他厌恶传统的狭隘的审美标准,比如画面的完美和精致,他认为艺术要有一种冒险的精神,以及想象力跟审美之外的表达及探索,这也体现在了他的作品里:他尝试把传统的形式、表现形式与当代新兴的概念相结合,以此来表现一个更加完整、准确的实际社会形势。
他发现在现代生活中,每件事情都是有联系的,艺术形式应该有自己的言论意义和独立性,他把它看作是一种多元的社会语言,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审美满足。
康定斯基的艺术精神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上。
他认为艺术应该有趣、不同,可以用表现力、色彩和叙事来雕琢话题,让它们更容易地看清他作品想表现的意义。
康定斯基对艺术的探索不仅使他在当代艺术家中受到充分认可,也为后来的艺术家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的艺术精神让我们不仅要珍惜现存艺术的传统,也要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开拓艺术新天地。
浅谈对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的认知彭倩(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6)【摘要】《论艺术的精神》是康定斯基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讨论非再生艺术的概念。
“精神”是本书主要论 述的核心。
康定斯基这种直觉纯粹的表达,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路线,对抽象艺术的发展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抽象艺术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154-01彭倩:浅谈对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的认知____________|154《论艺术的精神》是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的第一个重要理 论。
康定斯基在学习绘画之前就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思想基 础。
同时,受到黑格尔、叔本华、尼釆的哲学影响,以及他 对移情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内感论”、沃林格的美学 理论进行研究的影响,这些思想综合的因素产生了他对抽象 主义W1■精神"理论。
内容结构梗概康定斯基的论文《论艺术的精神》分为两部分:概论和 绘画。
第一部分概论分为四个小节。
第一小节引言,主要表 现了康定斯基对于看待时代与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明 确提出内在因素决定艺术作品的形式。
第二小节运动,则提 出了精神生活像个三角形并且是向上运动的。
第三小节精神 转折点,康定斯基则用一些大艺术家来举例表明三角形的精 神内部结构处在转折点,是一种冲破传统艺术的自由状态。
第四小节金字塔,康定斯基提出了“金字塔”理论,各种艺 术分别存在又相互交织,可形成新的艺术。
绘画可以被看作理论实践的第一部分,共五个小节。
第 五小节色彩的效果,第六小节形式和色彩的语言,康定斯基 认为绘画必将在抽象性上发展,具体讲述了绘画具有色彩和 形式两个表现手段,尤其引用大量理论论证色彩的表现。
在 第七小节的理论中,康定斯基在本节再次强调艺术的目标来 自内在需要。
第八小节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中,康定斯基认为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创作,艺术家应该是随心所欲地有感而 发,并提出了艺术家的三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