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斯基与艺术中的精神
- 格式:ppt
- 大小:14.06 MB
- 文档页数:3
《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论艺术的精神》是一部具有抽象主义宣言性质的理论著作。
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这是康定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名为《红黄蓝》。
在文章开头看这样的一幅作品只是想要表达我所阅读本书主人翁的一个思想:“艺术家必须因感而发,有情可抒,因为对形式的驾驭并非目的,而是使形式与内在含义的相适应。
”“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冲动来行动。
”这句话是我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听话的。
周老师的这个观点更使我坚定副了此篇论文的观点,通过查阅、整理了相关此书的资料后我更觉得”一个人应该去做能感动自己的事情,先把自己感动了,再让别人去说吧。
”康定斯基在1910年创作了第一幅抽象水彩画。
这也是现代绘画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绘画。
在画面上,所有对物象的描绘性因素都不见了,大小不同跳跃的点,不同方向和力度的运动的线,粗野、激荡。
色彩和线条、形状相互穿插,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力量从画面中涌现出来。
同年,康定斯基完成了他的关于抽象绘画的重要论著《论艺术的精神》,开启了抽象绘画的序幕,明确了他的创作原则:内在需要原则。
而在20世纪艺术特征在总体上都趋向于音乐——含混、变形、抽象、直觉和梦导。
当时的艺术家们已经清醒意识到必须打破传统框架。
任何时代都没有像20世纪现代派艺术家们那样,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的领域共同背叛古典艺术——建筑、诗歌、小说、戏剧、舞蹈等。
我们可以从那时的许许多多实验中找到他们超越的指向:靠向音乐。
也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康定斯基发表了具有抽象主义宣言性质的理论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
在这本书中,康定斯基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抽象绘画理论。
他一开始就宣称,时代的变化要求艺术形式进行相应的革新,20世纪的艺术已经不可能复原古希腊艺术,否则作品将毫无生气,因为时代在变化。
他在书的卷首第一行就说:“任何时代的艺术品都是自己时代的孩子”。
他认为,只有纯粹的艺术家,“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只传导内在的和本质的东西,同时,自然而然地绝弃了外在的偶然”,才能找到与这一时代精神相适应的艺术形式。
《论艺术的精神》一、为何介绍此书《论艺术的精神》(以下简称《精神》)是西方抽象艺术的鼻祖瓦西里.康定斯基早在1910年写成的;就连我手上的中文译本也是1987年出版的。
那么为什么要介绍这样一本主要讲绘画艺术的老书呢?理由如下:1、由于摄影艺术的年轻和中国艺术摄影领域对于总体艺术较缺乏系统的了解,导致我们今天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如何对艺术史中的经典理论进行扬弃,而是先要通过“了解”和“吸纳”的关口。
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过程,则很容易使“扬弃”和“创新”沦为奢谈。
而《精神》又差不多是了解抽象艺术这一重要艺术流派的必读之书。
2、中国摄影界的“纪实摄影热”已经持续了几年,这无疑会多少淡化了人们对于艺术摄影的关注和进行更深层的探讨。
我们希望的是“百花齐放”,所有不应“热”此“冷”彼。
否则,摄影的艺术功能将萎缩,而《精神》又是一本纯艺术范畴的读物。
3、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在目的、形式、题材、方法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别,而关于艺术摄影的探讨将包含着这种差别的探讨。
差别搞明白了,不但会促进艺术摄影的发展,还将以“反证”的方式对“纪实摄影”起到推动的作用。
4、抽象艺术作为艺术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它不但具有“转折点”的意义,还深深地影响着现代艺术的诞生和发展。
虽然《论艺术的精神》素有“现代绘画的启示录”之称,但抽象艺术的影响事实上不仅局限于绘画,艺术摄影同样不应对之视而不见。
5、在形式上,摄影以“能够真实地记录客观物象”为主要特征,但艺术摄影也无法脱离“平面造型艺术”的范畴,此艺术范畴的发展规律和那些共性的特征同样作用于艺术摄影。
6、西画同样经历过“真实再现客观物象”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束首先与摄影的诞生不无关系,继而又引发了关于艺术本质、艺术形式等方面一系列革命性的探索和实验。
那么艺术摄影应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呢?就此有的人将摄影艺术美学建立在“客观再现美”“科技记录美”的基础上,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而通过《精神》了解抽象艺术的意义,将不仅局限于“抽象摄影”的范围,还对艺术摄影总体的艺术语言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康定斯基的作品及名称(实用版)目录1.康定斯基的简介2.康定斯基的著名作品及名称1.《黄色声音》2.《艺术中的精神》3.《论形式问题》4.《论舞台构图》5.《作为纯艺术的绘画》6.《形的基本元素》7.《色彩课程与研究课》8.《关于抽象的舞台综合》9.《点、线、面》10.《舞蹈曲线:论帕廖加的舞蹈》11.《绘画理论课程的价值》12.《绘画基本元素分析》13.《艺术教学》14.《论具体艺术》正文康定斯基,俄罗斯画家和美术理论家,生于 1866 年,逝于 1944 年。
他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和理论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康定斯基的著名作品有:1.《黄色声音》,创作于 1909 年,是康定斯基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以抽象的形式表现音乐的感觉。
2.《艺术中的精神》,创作于 1912 年,该书是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代表作,探讨了艺术的本质和精神。
3.《论形式问题》和《论舞台构图》,分别创作于 1912 年和 1913 年,是康定斯基关于艺术形式和舞台设计的理论性著作。
4.《作为纯艺术的绘画》,创作于 1913 年,该书是康定斯基对抽象艺术的理论探索,强调了绘画的纯粹性和独立性。
5.《形的基本元素》,创作于 1923 年,是康定斯基关于形的抽象理论的代表作,探讨了形的基本元素和组织原理。
6.《色彩课程与研究课》,创作于 1923 年,是康定斯基关于色彩理论的教学著作,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有独到的见解。
7.《关于抽象的舞台综合》,创作于 1926 年,是康定斯基关于抽象艺术和舞台综合的理论性著作,强调了抽象艺术在舞台设计中的重要性。
8.《点、线、面》,创作于 1926 年,是康定斯基关于抽象艺术基本元素的理论性著作,对点的运动、线的力度、面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9.《舞蹈曲线:论帕廖加的舞蹈》,创作于 1928 年,是康定斯基关于舞蹈艺术的理论性著作,探讨了舞蹈和绘画的关系。
10.《绘画理论课程的价值》,创作于 1928 年,是康定斯基对绘画理论的探讨,强调了绘画理论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俄国画家、美学家康定斯基著的经典著作《论艺术的精神》,写于1910年,1911年在慕尼黑用德文出版,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理论和美学的代表作。
这本著作在国内已经有几个版本了,很难说那个版本在最好,就我所读的这一版而言,翻译很到位,且文笔优雅,但诚如一些朋友所说,其语言文气过重,带有一点古文的风韵,我们这代人读惯了大白话,一时觉得有点隔。
但该书最大的亮点却是序言。
可以说这篇序,让这本上个世纪的经典著作重新焕发了活力,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和学习这本经典。
此文开篇就提出“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 (Concerning The spiritual In Art ) 一书问世已近一个世纪,今日旧作新读,意义何在?有历史的意义,更有现实的意义。
历史上,本书影响现代艺术百年,振聋发聩,惠泽深远;现实中,艺术面临与康定斯基时代同样的窘境,“内在生命”脆弱,“内在驱力”匮乏,精神内涵阙如。
”内在与外在一直是艺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整个艺术的发展也是围绕着外在的展现,向着内在的表达,再向着从外在物本身寻求突破,这样呈螺旋形前进态势。
而今天,我们在这个螺旋的态势中处于什么位置呢?是以外在为主导还是更重视内在的表现?很难有谁能说得清。
文中提到,在物质主义横行的年代,康定斯基借《论艺术的精神》叹惜,物质主义如噩梦般横行多年,掌控心灵,把人类生活卷入邪恶、无聊的玩乐旋涡。
今日重温其言,我们更当叹惜,今人非但未从物质主义中警醒,物质主义噩梦反而深入艺术和社会的肌骨,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康定斯基把印象派艺术看做物质主义艺术的集大成者,可叹他还未有机会一睹今天的波普派艺术(Pop Art)。
但换个角度,今天兴起的各种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其对内在思想和驱动力的表达,远远大于了物质化的表达形式。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不再纠结如物化表达形式或技巧的追求。
大有人人都可成为艺术家的趋势。
曾如卡斯比特所述,今天“最为严重的莫过于艺术信念的缺失。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瓦西里·康定斯基[俄国](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 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在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
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摘要:1987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论艺术的精神》是查立译,腾守尧校对的,是李泽厚的美学译文丛书中的一册。
此书收集了康定斯基的四篇论文,即:《论艺术的精神》、《点、线、面》、《关于形式的问题》和《论具体艺术》其中,《论艺术的精神》与《点、线、面》是比较著名的,也是康氏的美学理论精华《论艺术的精神》素有“现代绘画的启示录”之称。
本文是作者暑期读书计划中的一篇读书笔记。
从《论艺术的精神》的总体架构、知识内容以及对设计的帮助上做出了一定的理解和自我诠释。
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艺术完全由一个具有着亚裔血统欧洲人用“精神”的力量释放包围——艺术,在伟大的20世纪显现出了它前所未有的内在力量,被无数注重人性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重新解读与创造。
从这本书的总体风格来看,书中弥漫着沃林格尔对艺术表现的本质解释以及20世纪整个思想文化氛围下的尼采、叔本华等所提倡的自我意志的含混氤氲,这是把二元论作为世界观的典型体现,并且也是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创作的思想源泉及理论基础。
自康德起,艺术就不断地寻找它自律的道路,像现代人寻找个人位置一样,艺术在欧洲经历了几百年的注重“写实”的探索之后,逐渐的开启了新的方法道路。
“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不但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法国文坛,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直到20世纪,抽象主义作为主导艺术之一“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纪的面貌”(米歇尔.瑟夫)叔本华在《康的哲学批判》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可见世界幻觉的产物,是一种骗人的巫术,一种把视觉幻想和空间加以比较所产生的无根基、即无自身本质的外观,这个可见世界是一层环绕着人类意识的浑浊的迷雾,它是那种同时是错误和真实的东西,这种东西人们可以在说他不存在的同时说他是存在的。
康定斯基的教学理念及其设计作品的表现风格瓦西里·康定斯基是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抽象艺术运动之一——蓝骑士画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提倡通过色彩和形式的抽象表现来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并强调音乐和绘画之间的关系。
康定斯基的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形式与色彩的解构:康定斯基认为,形式和色彩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他主张将形状分解为基本的几何形式,通过调整和组合这些形状来创造出新的形象。
他还将色彩视为一种强烈的情感媒介,通过色彩的表达来传达出内心感受和思想。
2. 内心表达与精神维度:康定斯基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是一种内心感受的表达,他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应该来源于内心的直觉和情感,而不仅仅是对自然外观的模仿。
他追求艺术作品能够触及观者的灵魂深处,引发观者内心的共鸣。
3. 抽象表现和音乐关联:康定斯基将抽象表现的绘画与音乐进行了类比。
他认为绘画和音乐都是直接表达情感和灵魂的形式,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他试图通过绘画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音乐,使画面中的形式和色彩产生旋律和和谐。
康定斯基的设计作品的表现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抽象表现:他的设计作品大多采用了抽象的形式和色彩,通过独特的构图、线条和色彩搭配来表现他的内心感受和思想。
2. 强烈的色彩对比:康定斯基善于利用鲜明对比的色彩来吸引观者的眼球,并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他常常使用对比鲜明的互补色来创造出一种冲击力。
3. 几何形状的运用:康定斯基倾向于使用几何形状作为他设计作品的基本元素,他通过运用几何形状来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总的来说,康定斯基的设计作品充满了抽象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情感表达,通过形式和色彩的创造,传达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瓦西里·康定斯基[俄国](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 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在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
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摘要:1987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论艺术的精神》是查立译,腾守尧校对的,是李泽厚的美学译文丛书中的一册。
此书收集了康定斯基的四篇论文,即:《论艺术的精神》、《点、线、面》、《关于形式的问题》和《论具体艺术》其中,《论艺术的精神》与《点、线、面》是比较著名的,也是康氏的美学理论精华《论艺术的精神》素有“现代绘画的启示录”之称。
本文是作者暑期读书计划中的一篇读书笔记。
从《论艺术的精神》的总体架构、知识内容以及对设计的帮助上做出了一定的理解和自我诠释。
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艺术完全由一个具有着亚裔血统欧洲人用“精神”的力量释放包围——艺术,在伟大的20世纪显现出了它前所未有的内在力量,被无数注重人性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重新解读与创造。
从这本书的总体风格来看,书中弥漫着沃林格尔对艺术表现的本质解释以及20世纪整个思想文化氛围下的尼采、叔本华等所提倡的自我意志的含混氤氲,这是把二元论作为世界观的典型体现,并且也是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创作的思想源泉及理论基础。
自康德起,艺术就不断地寻找它自律的道路,像现代人寻找个人位置一样,艺术在欧洲经历了几百年的注重“写实”的探索之后,逐渐的开启了新的方法道路。
“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不但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法国文坛,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直到20世纪,抽象主义作为主导艺术之一“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纪的面貌”(米歇尔.瑟夫)叔本华在《康的哲学批判》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可见世界幻觉的产物,是一种骗人的巫术,一种把视觉幻想和空间加以比较所产生的无根基、即无自身本质的外观,这个可见世界是一层环绕着人类意识的浑浊的迷雾,它是那种同时是错误和真实的东西,这种东西人们可以在说他不存在的同时说他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