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粤教版科学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2.81 KB
- 文档页数:24
文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年实验小组时11.30实验名自液体温度计活动一《热胀冷缩实验器材小槽、吸气瓶、红墨水、冷水、吸管我的猜测将自制的液体温度计放入热水中,红色小柱会有什么变化?然后温度计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将温度计放入小槽中,发现红色小柱慢慢上升,最后停止。
然后将温度计放入冷水中发现红色水柱慢慢下降,最后停止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温度计,放入不同的液体中,温度计升降不同我认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所以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疑问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级三年级实验小组成员文档12.4实验名时《热胀冷缩》活动二“空气是否也有热胀缩的性质实验器材空气球、橡胶管、带玻璃棒的橡胶塞、平底烧瓶我的猜测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我是这样做的将橡胶管固定在烧瓶个水槽内分别倒入热水和冷、将烧瓶放在热水水槽中,橡胶管的另一端插入冷水槽观察到的现象、因受热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现、因受冷空气收我认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疑问评定等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小组成四年级年学校级员 12.6 实验名称时间《热的传递》活动一“物体怎样传热”、5实验器材:、长铁钉或铁丝、凡士林、火柴或者棉签棒、酒精灯铁架(主要起支架作用)或蜡烛文档我的猜测火柴会由近及远掉我是这样做的(用同样多根火柴或棉签的位置然后等距离粘在长铁钉或其他金属棒上留1/页实验记凡士林,点燃酒精灯或蜡烛,学生观察火柴或棉签掉落的顺序,完P1观察到的现象加热后,离火越近的火柴掉落得越快我认为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温度的变化先快后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疑问指导教评定等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小组成年级年级四学校员 12.13 实验名称时间《热的传递》活动二“测量变化的水温”、6实验器材:、长铁钉或铁丝、凡士林、火柴或者棉签棒、酒精灯铁架(主要起支架作用)或蜡烛我的猜测:水温按一定速度下降。
砀山县程庄镇坡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薄年级:六年级(上) 演示教师: 单圣伟 设备学校坡里小学年(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型演示时间第 周实验名称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实验器材:玻璃杯、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目的: 让学了解物体的变化有的有新物质生成有的没有新物质生成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加热蜡烛发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石灰水变浑浊了,并产生了小水珠、二氧化碳及黑色的物体结论:我认为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物体的变化有两类,一类有新物质生成,另一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指导教师:单圣伟评定等级:、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引言:科学实验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小学生可以锻炼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介绍一项有趣的小学生科学实验——水的沸点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究水的沸点是多少,以及影响水的沸点的因素。
实验材料:1. 水壶2. 温度计3. 水4. 火源(煤气炉、电磁炉等)实验步骤:1. 将水壶放在火源上,加热水直到沸腾。
2. 在加热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 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温度,即水的沸点。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2.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下,水的沸点会有所变化。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水的沸点就会降低。
3. 在加入溶质(如盐)的情况下,水的沸点会升高。
实验分析:1. 水的沸点是指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在大气压力下,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速度增加,足以克服液体之间的吸引力,形成气泡蒸发,从而产生沸腾现象。
2. 海拔高度的变化会影响水的沸点。
由于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压力降低,水分子蒸发所需的能量减少,因此水的沸点会降低。
这也是为什么在高海拔地区烹饪食物需要更长时间的原因。
3. 溶质的加入会使水的沸点升高。
溶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水分子蒸发所需的能量增加,从而提高了水的沸点。
实验应用:1. 水的沸点实验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物质的相变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2. 了解水的沸点对烹饪和食品加工有重要意义。
在烹饪过程中,掌握水的沸点可以控制食材的熟煮时间,确保食物的质量和口感。
3. 在高海拔地区或者山区,了解水的沸点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烹饪和热水消毒,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但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加入溶质的情况下,水的沸点会有所变化。
这个实验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相变过程,还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烹饪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粤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所有上册教学计划总结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粤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所有上册教学计划总结篇1本册教材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上还不够好。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从实验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三、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dan实验名称:比较各种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种类的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不同肥料的营养成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并找出最适合植物生长的肥料。
实验材料:- 4个小花盆- 4种不同的肥料(如无机肥、有机肥、磷酸盐肥料等)- 4颗相同种类的植物(如小白菜、豌豆等)- 水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分别填充4个小花盆,每个花盆填充的土壤量应相同。
2. 将一颗植物移植到每个花盆中。
3. 在每个花盆中分别加入不同种类的肥料,每种肥料加入的量应相同。
4. 每天给植物浇水保持湿润。
5. 观察并记录每个花盆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茎叶的颜色等。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花盆编号肥料种类植物生长情况1 无机肥生长正常2 有机肥生长正常3 磷酸盐肥料生长缓慢4 不使用肥料生长缓慢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使用无机肥和有机肥的花盆中的植物生长情况良好,生长正常。
无机肥和有机肥都含有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而磷酸盐肥料虽然也提供了部分营养,但由于营养成分不够全面,导致植物生长缓慢。
而没有使用任何肥料的花盆中的植物生长缓慢,说明植物需要外部提供的营养帮助其正常生长。
结论:通过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种类的肥料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2. 无机肥和有机肥对植物生长有益,能够供给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3. 磷酸盐肥料虽然含有一定的养分,但无法满足植物的全部需求,植物生长缓慢。
4. 不使用任何肥料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说明植物需要外部提供的养分帮助其正常生长。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种类的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到了植物的营养需求与其生长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肥料,有针对性地提供营养,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实验改进:为了更加准确地比较各种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可以增加对每个肥料的施用量和频率的控制,以及增加更多的重复实验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名称:探究水的浮力实验日期: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学校科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了解浮力的概念。
2. 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 探究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差异。
实验材料:1. 容器(透明塑料杯)2. 水盆3. 铅笔、橡皮泥、小石子、泡沫塑料块等4. 尺子5. 记录本实验步骤:1. 在水盆中倒入适量的水,放入一个透明塑料杯。
2. 将铅笔、橡皮泥、小石子、泡沫塑料块等依次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现象。
3. 用尺子测量物体在水中下沉或上浮的距离,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分析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探究浮力的大小。
实验结果:1. 铅笔放入水中后,很快下沉至杯底。
2. 橡皮泥放入水中后,部分浮在水面上,部分沉入杯底。
3. 小石子放入水中后,迅速沉入杯底。
4. 泡沫塑料块放入水中后,大部分浮在水面上。
实验分析:1. 铅笔和石子放入水中后下沉,说明它们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2. 橡皮泥部分浮在水面上,部分沉入杯底,说明橡皮泥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平衡。
3. 泡沫塑料块大部分浮在水面上,说明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实验结论:1. 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2.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上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
3.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和水的密度有关。
实验反思:1. 本次实验让我了解了浮力的概念,以及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2. 通过实验,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了我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要更加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拓展:1.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液体(如盐水、酒精等)进行实验,观察浮力的变化。
2. 可以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通过本次实验,我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粤教版六年级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作者:————————————————————————————————日期:2砀山县程庄镇坡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薄年级:六年级(上)演示教师:单圣伟学校坡里小学年(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型演示时间第周实验名称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实验器材:玻璃杯、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目的:让学了解物体的变化有的有新物质生成有的没有新物质生成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加热蜡烛发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石灰水变浑浊了,并产生了小水珠、二氧化碳及黑色的物体结论:我认为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物体的变化有两类,一类有新物质生成,另一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指导教师:单圣伟评定等级:学校坡里小学年(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型演示时间第周实验名称分离盐与水实验器材:水、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实验目的:重新找回溶在水时原食盐步骤:(按课本步骤)观察到的现象:蒸发皿中的白色粉末是盐(通过尝味道)结论:我认为盐可以溶解在水中,经过加执,然后可以变回来。
指导教师:单圣伟评定等级:学校坡里小学年(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型演示时间第周实验名称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实验器材:三个铁钉、三个实验目的: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步骤:1、第一根铁钉放到干燥的烧杯里。
2、第二根铁钉部分暴露在空气中,部分浸泡是水中。
3、第三根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
观察到的现象:第一根铁钉没有生锈;第二根铁钉严重生锈;第三根铁钉有点生锈。
结论:我认为铁在潮湿、有空气的地方容易生锈。
指导教师:单圣伟评定等级:学校坡里小学年(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型演示时间第周实验名称防止铁生锈实验器材:两个铁钉、油漆实验目的:防止铁生锈步骤:1、一根铁钉刷油漆;2、一根铁钉不刷油漆;3把两个铁钉放到潮湿的地方。
一、纸锅烧水材料:比较厚一些的纸或一次性纸水杯来代替纸锅,酒精灯或用蜡烛代替酒精灯。
实验步骤:先把蜡烛点燃,然后在纸水杯里放些水,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纸水杯下。
实验结论:水沸腾过程中要吸热,有水的纸锅常压下最高温度只有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183℃)。
二、加速溶解材料:玻璃棒,食盐,烧杯两只实验步骤:1、在两个杯子中倒入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
2、在两杯水中同时各放入质量相同的食盐。
3、其中一个杯子的水放在桌上不动,另一个杯子的水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4、比较一下,哪杯水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三、纯水辨认材料:浓盐水、纯水、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等实验步骤:1、将两只同样大小的烧杯(最好用250毫升)放天平两边,调节天平平衡。
2、量筒各盛200毫升的纯水与浓盐水,分别倒入两只烧杯里。
3、天平失去平衡,盛纯水的一边翘起来。
实验结论:盐水比纯水重四、转移空气材料:烧杯,空瓶,水槽实验步骤:1、用右手把烧杯的瓶子装满水,倒置。
2、用左手把空瓶子放进水槽底。
3、轻提烧杯,把瓶子的口放在烧杯下方。
4、用烧杯收集瓶子里跑出来的空气。
(温馨提示:不要把烧杯口提出水面)实验结论:空气可以移动五、过滤材料:烧杯两只,漏斗,滤纸,玻璃棒,铁架台实验步骤:1、调节按钮——放好烧杯——放漏斗。
2、折叠滤纸。
对折两次,沿着一条边打开。
分别是一层和三层。
3、拿出漏斗——把滤纸放进漏斗里,用玻璃棒点水沾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再次放回漏斗,漏斗下端紧贴烧杯。
4、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靠在滤纸三层处,中下方,手拿在玻璃棒1/3 处。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沿着玻璃棒缓慢倒水。
5、注意:水不要超过滤纸边缘,不要滴在桌子上。
实验结论:不溶于水的物质可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