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卡填写的常见错误
- 格式:ppt
- 大小:28.64 MB
- 文档页数:24
四院2010年死亡报卡自查报告2010年1-11月我院共报告死亡病例33例,及时报告32例。
不及时1例,系本院亲属,未按照程序报告,造成迟报。
存在问题:一、死亡原因填写不规范1、疾病名用简称代替慢支、上感、呼衰、肺脑、肾衰、心衰、冠心、风心等。
2、死亡原因逻辑顺序错误“流水账”式书写,将各种死亡原因罗列在死亡证明书上,一行填写多个死亡原因,没有顺序和关系;或顺序颠倒、混乱,不讲填写规律。
3、填写“猝死”、“来院已死”或“死因不明”等,而背面调查记录未填写生前病史或没有做出死因推断。
二、未掌握死因调查记录的五要素:致死疾病全称、最高诊断单位、发病诊断时间、诊断依据、现患慢性疾四一致:调查记录与致死疾病诊断一致、调查记录与诊断单位一致、致死疾病诊断与根本死因一致三、死因编码填写不规范有些不能作为根本死因的疾病编码如:高血压、继发性肿瘤、坠积性肺炎四、管理制度不完善建立专人对本院出具的“死亡报告”进行最终审核制度。
使填报质量得到保证。
没有将“死亡报告”作为医疗文件书写纳入医师定期考核管理中,造成临床医师对“死亡报告”的重要性及严肃性缺乏认识,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能证明其死亡,死亡疾病报告的选择不重要。
五、缺乏反馈机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填写错误报告没有反馈信息,很多的临床医生不了解报告不规范导致的一系列后果。
六、培训不到位由于医学院校没有开设有关“死亡报告”填写方面的教学课程,使得新踏进工作岗位的医师不懂如何正确填写。
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组织的培训由于上下不对口,培训率低。
有赖于建立、健全登记报告和规范化程序有赖于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监测控制有赖于报告人的业务培训在赖于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建设改进措施加强死亡报卡管理工作,加强培训。
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解决死因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死因报告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死亡卡的正确填报一、前言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生命和健康的关注变得日益重要。
而对于任何机构或组织而言,准确记录人员的生死状态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而死亡卡,则是一种用于登记和记录个人死亡信息的表格。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正确填报死亡卡,以便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整洁美观。
二、填报要素及顺序在填报死亡卡之前,首先应当了解所需填入的要素,以及填报的顺序。
常见的死亡卡包括以下信息:1. 姓名:填写逝者的姓名,应准确无误地记录。
2. 身份证号码:填写逝者的身份证号码,确保填写准确。
3. 出生日期:填写逝者的准确出生日期。
4. 逝世日期:填写逝者的实际逝世日期,避免错误或模糊不清的记录。
5. 逝世地点:填写逝者的逝世地点,例如医院、自宅等。
6. 死亡原因:填写逝者的死亡原因,如自然死亡、意外事故等。
7. 联系人姓名与电话:填写紧急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以便需要时进行联系。
填报顺序则为:姓名→ 身份证号码→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逝世地点→ 死亡原因→ 联系人姓名与电话。
三、填报要点及细节为确保填报的正确性,以下是填报死亡卡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和细节:1. 确认信息准确性:在填写死亡卡之前,务必核实所有信息的准确性。
特别是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应仔细核对,避免错误。
如果不确定自己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可以向相关的公共机构(如公安局)咨询以获得帮助。
2. 使用清晰的字体:填报死亡卡时,应使用清晰易读的字体,例如宋体或雅黑。
避免使用过于装饰性或难以辨认的字体,以免影响信息的清晰度。
3. 填写顺序的规范性:如前所述,填报死亡卡时,应按照给定的顺序逐项填写。
此举有助于信息的整齐有序,也可以提高对填写项的准确性。
4. 适当使用大写字母:为使信息更加清晰易读,建议在填写姓名、地址等要素时使用大写字母。
这有助于防止信息模糊,提高填报的准确性。
5. 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在填写死亡卡时,需保持书写的规范性,避免潦草和难以辨认的字迹。
一、总则为了规范死亡报告卡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确保死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死亡病例的死亡报告卡管理。
三、管理部门1. 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死亡报告卡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实施。
2. 各科室负责本科室死亡病例死亡报告卡的填写、收集和上报。
四、管理要求1. 死亡报告卡的填写要求(1)填写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确保死亡报告卡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填写时,应按照《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如实填写死者基本信息、死亡原因、死亡时间等。
(3)死亡报告卡应使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填写,字迹工整,不得涂改。
2. 死亡报告卡的收集与上报(1)各科室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将填写好的死亡报告卡报送至预防保健科。
(2)预防保健科在收到死亡报告卡后,应及时进行审核,确保报告卡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预防保健科在审核无误后,按照规定时限将死亡报告卡上报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 死亡报告卡的保存与使用(1)死亡报告卡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为30年。
(2)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查阅、复制、泄露死亡报告卡内容。
(3)死亡报告卡仅用于统计、分析和研究,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五、监督检查1. 医院定期对死亡报告卡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
2. 预防保健科负责对死亡报告卡的管理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