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的正确填写共36页文档共38页
- 格式:ppt
- 大小:3.47 MB
- 文档页数:38
死亡报告卡的填写和报告程序一、死因监测的目的了解居民病伤死亡水平,确定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以掌握居民期望寿命;为制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提供依据等二、工作依据《云南省卫生监测工作方案》《关于使用<出生医学死亡证明书>、<医学死亡证明书>和加强死因统计工作的通知》(卫统发[1992]第一号文件)三、职责分工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上医疗单位对在本院(包括下属分院、医疗点)正常死亡的,必须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在7日内上报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容填写要完整、准确;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医院)及时做好登记不全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和医院外(家中、途中等)正常死亡居民的入户调查工作,准确、完整填写《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按时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做好《死亡证》的存根和死亡登记册的保存管理。
四、调查对象、内容死因调查一般宜在死后一个月内进行,间隔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家属回忆错误或有关医院诊疗资料销毁、遗失。
1.调查对象:具有辖区常住户籍的居民,属于登记和统计对象,无常住户籍的流动人口,属于登记对象不属于统计对象。
2.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死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常住户口地址、生前工作单位、死亡时间、地点、家属姓名、地址等。
――既往史:死者生前患过的主要疾病、发病距死亡时间间隔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现病史:死者生前发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包括起病缓急、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是否有并发症或继发症、是否后遗症,疾病的演变及治疗过程、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现病史要重点询问。
――生活史:死者生前的饮食习惯、烟酒嗜好、家庭状况、经济收入等。
五、《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如工人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电镀工、炊事员……等;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簿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室,农村要填写到行政村、组等生前工作单位是指死者在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那个单位出生日期与死亡日期按照公历填写年、月、日,如按阴历的,则推迟1个月计算;实足年龄按照周岁计算,未满1周岁按月、日计算,未满1日按小时、分钟计算。
死亡报告卡填写模板简介死亡报告卡(Death Report Card)是一种记录死亡事件的文书。
其主要目的是记录死因和死亡时间,以便后续进行疾病统计和分析等工作。
本文将介绍死亡报告卡的填写模板,以帮助医务工作者规范死亡报告的填写。
模板填写说明基本信息死亡报告卡的填写需要涉及到一些基本信息的记录,具体如下:•姓名:死者的姓名。
•性别:死者的性别。
•年龄:死者的年龄。
•身份证号:死者的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与死者联系的电话号码。
•死亡时间:死者的死亡时间,包括具体日期和时间。
•死亡地点:死者的死亡地点。
•死亡原因:死者的死因,包括直接死因和基础疾病。
•填卡单位:填卡的医疗机构名称。
上述信息都需要在死亡报告卡上进行填写。
其中,死亡原因是最为关键的一项信息。
下面将对死亡原因的填写进行详细说明。
死亡原因填写死亡原因是记录死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填写死亡原因时,需要遵循以下规则:1.直接死因和基础疾病的界定:直接死因指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在死者的死亡过程中导致其死亡的疾病或伤害等;基础疾病指导致死亡的间接原因,也就是死者死亡前存在的疾病。
在填写死亡原因时,需要清楚区分直接死因和基础疾病。
2.多种原因的组合填写:死亡原因可能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这时需要将这些因素按照导致死亡的先后顺序逐一列出,直到列出导致直接死因的疾病或伤害。
3.病因的细节描述:填写死亡原因时,需要对疾病或伤害的细节进行描述,使得后续的疾病统计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
在描述细节时,可以引用国际上通用的病因编码。
4.填写顺序:死亡原因需要按照导致死亡的先后顺序进行填写,最后写明直接死因。
以下是死亡原因填写的示例:室颤、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这个示例中,室颤是导致死亡的最后一环,因此排在第一位,并且不需要详细描述,其余两个原因依次列出,并对肺部感染进行了细节描述。
填卡单位和填卡医生填卡单位和填卡医生是填写死亡报告卡时需要进行的必要信息记录。
填卡单位指填写死亡报告卡的医疗机构名称;填卡医生为填写死亡报告卡的医生姓名和职称。
居民死亡报告卡模板
简介
居民死亡报告卡是一种用于统计和记录居民死亡及相关信息的卡片,包括死者信息、死亡信息、死亡原因等。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居民死亡报告卡的模板,以方便医疗机构、卫生部门等进行统计和记录。
死亡报告卡模板
死者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日:
•民族:
•身份证号码:
•家庭住址:
•职业:
•医疗机构名称:
死亡信息
•死亡时间:
•死亡地点:
•死亡诊断:
•死亡病史:
•血型:
•RH:
死亡原因
•病理诊断:
•直接死因:
•基础疾病:
•其他疾病:
•外因:
–交通事故
–意外伤害
–自杀
–被谋杀
–其他
签名和日期
•报告人:
•填表日期:
如何使用
使用前,请先下载本模板,然后按照模板要求填写相关信息。
填写完成后,保存为文本格式,并可进行打印、备份、统计等操作。
同时,为了保护死者隐私,使用时请注意保密。
总结
居民死亡报告卡模板是一项重要的统计工具,能够为医疗机构、卫生部门等提供参考,同时有助于科学地了解和分析死亡率、死因分布等情况。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填写和使用死亡报告卡,并努力提高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更好地保障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
死亡报告卡填写1. 引言死亡报告卡是一份记录和报告个体死亡信息的重要文档,用于统计和分析死亡原因,了解人口死亡情况和趋势。
本文将介绍死亡报告卡的填写要求和内容,旨在提供一份标准的模板供使用者参考。
2. 死亡报告卡填写要求死亡报告卡的填写需要遵循以下要求:2.1. 填写人员填写人员应该是具备相关背景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医务人员,例如医生、护士等。
填写人员应该熟悉有关法律和规定,确保填写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2.2. 填写时限死亡报告卡应在患者死亡后的24小时内进行填写和上报。
及时的填写和上报有助于及时了解死亡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3. 填写清晰填写人员应使用工整的书写方式,确保填写内容的清晰可读。
如有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打印机或者电子填写方式,以提高填写质量。
2.4. 确保完整填写人员应确保填写内容的完整性,避免遗漏或错误。
应仔细核对信息,确保所有必填项都被正确填写。
2.5. 保密性死亡报告卡的填写和处理过程应保持机密性,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
3. 死亡报告卡填写内容死亡报告卡的填写内容应包括以下信息:3.1. 患者信息•姓名:填写患者的姓名。
•性别:填写患者的性别,包括男、女和未知。
•年龄:填写患者的年龄。
•出生日期:填写患者的出生日期。
•身份证号:填写患者的身份证号码。
•婚姻状况:填写患者的婚姻状况,如未婚、已婚、离婚等。
3.2. 死亡信息•死亡日期:填写患者的死亡日期。
•死亡时间:填写患者的死亡时间。
•死亡地点:填写患者的死亡地点。
•死因:填写患者的死因,包括直接死因和基本死因。
3.3. 医疗信息•就诊医院:填写患者就诊的医院名称。
•主治医生:填写患者的主治医生。
•入院时间:填写患者入院的时间。
•出院时间:填写患者出院的时间。
•住院天数:填写患者的住院天数。
3.4. 家庭联系人信息•姓名:填写家庭联系人的姓名。
•与患者关系:填写家庭联系人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电话号码:填写家庭联系人的电话号码。
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报告卡编号:死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死亡日期: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死亡原因:填报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填表说明:本报告卡用于居民死亡原因的收集和统计,必须详细真实、准确无误地填写,不得遗漏或虚报。
如遇需要延期填报的情况,需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报批。
填写要求:1.请按照相关规定填写本报告卡,不得随意涂改或做假。
2.填写时要力求准确,如无法确定死因,请填写“待鉴定”。
3.填写部分涉及到病历情况时,请尽量提供详细信息。
4.本报告卡保密,仅用于死亡原因收集和统计。
填表内容:1.死亡原因:(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符合死者死亡原因的一项。
如不符合,请选择其他并在备注中说明原因。
)()1.疾病或医学原因1.1 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1.2 肺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1.3 高血压病、脑出血、脑梗死、糖尿病、慢性肾病等1.4 肝硬化、肝癌、肝炎等1.5 癌症、卒中、外伤、低血糖等1.6 其他(请注明):()2.非医学原因2.1 意外事故2.2 自杀、凶杀、他杀2.3 疾病和意外事故混合2.4 特殊病例(如新生儿死亡、现场死亡等)2.5 其他(请注明):2.6 待鉴定备注:2.死亡情况:(请简要描述死者在死亡前一天至死亡当天的情况)3.病史:(请填写死者的既往病史,如果有请注明)4.临床表现:(请填写死者患病期间出现的症状)5.诊断意见:(请填写医生对死者死因的主要诊断意见)6.填表人:(请填写填表人姓名、联系电话和填表日期)本报告卡由居民死亡原因收集和统计部门管理,如遇到填写问题或有误,请与有关部门联系。
以上填写内容须经填表人确认后填写完成,报告卡上任何涂改行为需经填表人签字确认。
死亡病例报告卡摘要本文档旨在描述死亡病例的报告卡内容和格式要求。
报告卡是一种标准化的文档,用于记录死亡病例的相关信息,包括死亡原因、死亡证明和死因评定等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报告卡的结构和内容要求,以便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能够准确填写和使用报告卡,从而提高死亡病例管理和统计的质量和效率。
背景死亡病例报告卡是一种医疗管理工具,用于记录和管理死亡病例的相关信息。
通过填写报告卡,医疗机构可以及时准确地报告死亡病例,并对死因进行评定和归类,以便进行疾病统计分析和疫情监测工作。
死亡病例报告卡的使用可以提高死亡病例管理和统计的质量和效率,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报告卡结构死亡病例报告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报告单位信息:包括填报单位的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用于标识填报单位和便于联系。
2.死者基本信息:包括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用于唯一标识死者和与其他资料进行关联。
3.死因信息:包括死因的诊断名称、ICD编码、死因描述等信息,用于准确描述死因和进行死因分类和统计分析。
4.死亡证明:包括死亡证明的填写日期、填写人、签名等信息,用于确认死亡证明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5.死因评定:包括死因评定的结果、评定人、评定日期等信息,用于记录死因评定的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研究。
报告卡填写要求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时,需要遵循以下要求:1.准确填写信息:所有信息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特别是死者的基本信息和死亡原因,以便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
2.标准化编码:使用标准的ICD编码填写死亡原因,以便进行准确的死因分类和统计分析。
3.规范填写格式:按照报告卡的结构和要求填写信息,确保格式清晰、统一,便于后续查阅和分析。
4.合法性确认:死亡证明和死因评定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合法性确认,确保其真实和合法。
报告卡使用和管理死亡病例报告卡的使用和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报告:填写和报告死亡病例应尽可能在死亡发生后的24小时内完成,以保证死亡信息的及时性。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填写基本要求《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以下简称《死亡证》)是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说明居民死亡及其原因的医学证明,是人口管理与生命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
在填写《死亡证》时,要求填写者及相关人员以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死亡证》要求四联填写齐全,字迹清楚,内容准确,不得勾画涂改,用钢笔、碳素笔填写,签名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如有涂改要在涂改处盖章、签字。
一、一般信息的填写1.个人身份(职业)应填写死者生前从事时间最长的职业不要填写离退休未上学的儿童填写“其他”死者生前如确无职业,现在已经超过劳动力年龄(男60岁,女55岁)填写“其他”正在劳动力年龄(男60岁,女55岁)阶段之前填写“无业人员”2.婚姻状况:按目前法定的婚姻状况填写3.文化程度:按死者的最高学历的填写学龄前儿童填写“初中及以下”4.户籍地址及常住地址:户籍地址:按户口簿登记的地址填写常住地址:按目前居住的地址填写城、镇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号农村填要写到行政村5.死亡地点:按规定填写,医疗卫生机构内包括住院和急诊死亡6.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要填写死者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或其委托人(委托人需提供委托证明)7.调查记录:如在家死亡,须填写调查记录;想要说明的情况也填写在调查记录中。
注意:《死亡证》填写完成后一定逐项核对,同时要求家属核对一般信息。
二、死亡原因的填写1.第I部分:是《死亡证》的主要内容,需要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以及更早的原因,是必须要填写的部分。
填写要求:(1)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b)由(c)引起,(a)由(b)引起;(2)每行只能填写一个疾病;(3)(a)行要填写一个疾病;不能填写临死症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4)发病到死亡的大概时间间隔:是指主要疾病从发病到死亡之间的间隔时间,此项应尽量填写,非常重要,同时要求从(a)到(d)的时间长度一定是从短到长。
2.第II部分:是对第Ⅰ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填写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死亡报告卡的填写和报告程序一、死因监测的目的了解居民病伤死亡水平,确定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以掌握居民期望寿命;为制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提供依据等二、工作依据《云南省卫生监测工作方案》《关于使用<出生医学死亡证明书>、<医学死亡证明书>和加强死因统计工作的通知》(卫统发[1992] 第一号文件)三、职责分工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上医疗单位对在本院(包括下属分院、医疗点)正常死亡的,必须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在7 日内上报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容填写要完整、准确;2.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医院)及时做好登记不全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和医院外(家中、途中等)正常死亡居民的入户调查工作,准确、完整填写《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按时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做好《死亡证》的存根和死亡登记册的保存管理。
四、调查对象、内容死因调查一般宜在死后一个月内进行,间隔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家属回忆错误或有关医院诊疗资料销毁、遗失。
1. 调查对象:具有辖区常住户籍的居民,属于登记和统计对象, 无常住户籍的流动人口,属于登记对象不属于统计对象。
2. 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死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常住户口地址、生前工作单位、死亡时间、地点、家属姓名、地址等。
――既往史:死者生前患过的主要疾病、发病距死亡时间间隔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现病史:死者生前发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包括起病缓急、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是否有并发症或继发症、是否后遗症,疾病的演变及治疗过程、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现病史要重点询问。
――生活史:死者生前的饮食习惯、烟酒嗜好、家庭状况、经济收入等。
五、《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如工人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电镀工、炊事员,, 等;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簿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室,农村要填写到行政村、组等生前工作单位是指死者在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那个单位出生日期与死亡日期按照公历填写年、月、日,如按阴历的,则推迟 1 个月计算;实足年龄按照周岁计算,未满1 周岁按月、日计算,未满1日按小时、分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