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报告卡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一、防保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书管理工作,空白死亡医学证明书统一加锁保管,防止遗失。
发出空白单时应及时登记领出科室、医师和日期。
二、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
三、临床医师到防保科领取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后,第2.3。
4联交由家属;第一联一式两份交防保科进行登记并网络直报,直报人员在患者死亡后14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
四、《死亡医学证明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诊治医师必须在死亡后7日内开具证明书,必须由诊治医师认真如实完整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不得缺项和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
五、防保科做好原始医学证明书的保存和管理,做好自查工作总结,每月汇总上报,协助区疾控中心进行相关督导检查工作。
六、对不履行职责,有死亡病例漏报、迟报者,引发纠纷,承担相应责任。
七、主管院长定期对死亡医学证明书管理工作进行督导.。
死亡报告卡填写模板简介死亡报告卡(Death Report Card)是一种记录死亡事件的文书。
其主要目的是记录死因和死亡时间,以便后续进行疾病统计和分析等工作。
本文将介绍死亡报告卡的填写模板,以帮助医务工作者规范死亡报告的填写。
模板填写说明基本信息死亡报告卡的填写需要涉及到一些基本信息的记录,具体如下:•姓名:死者的姓名。
•性别:死者的性别。
•年龄:死者的年龄。
•身份证号:死者的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与死者联系的电话号码。
•死亡时间:死者的死亡时间,包括具体日期和时间。
•死亡地点:死者的死亡地点。
•死亡原因:死者的死因,包括直接死因和基础疾病。
•填卡单位:填卡的医疗机构名称。
上述信息都需要在死亡报告卡上进行填写。
其中,死亡原因是最为关键的一项信息。
下面将对死亡原因的填写进行详细说明。
死亡原因填写死亡原因是记录死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填写死亡原因时,需要遵循以下规则:1.直接死因和基础疾病的界定:直接死因指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在死者的死亡过程中导致其死亡的疾病或伤害等;基础疾病指导致死亡的间接原因,也就是死者死亡前存在的疾病。
在填写死亡原因时,需要清楚区分直接死因和基础疾病。
2.多种原因的组合填写:死亡原因可能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这时需要将这些因素按照导致死亡的先后顺序逐一列出,直到列出导致直接死因的疾病或伤害。
3.病因的细节描述:填写死亡原因时,需要对疾病或伤害的细节进行描述,使得后续的疾病统计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
在描述细节时,可以引用国际上通用的病因编码。
4.填写顺序:死亡原因需要按照导致死亡的先后顺序进行填写,最后写明直接死因。
以下是死亡原因填写的示例:室颤、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这个示例中,室颤是导致死亡的最后一环,因此排在第一位,并且不需要详细描述,其余两个原因依次列出,并对肺部感染进行了细节描述。
填卡单位和填卡医生填卡单位和填卡医生是填写死亡报告卡时需要进行的必要信息记录。
填卡单位指填写死亡报告卡的医疗机构名称;填卡医生为填写死亡报告卡的医生姓名和职称。
死亡报告卡模板如何填写什么是死亡报告卡?死亡报告卡(Death Certificate)是指一种标准化的医疗文件,用于记录一个人的死亡时间、原因及其基本信息等方面的数据。
死亡报告卡是确定一个人死亡的标准文件,对于统计死亡、进行疾病控制以及对全社会死亡原因及其趋向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死亡报告卡有哪些填写要求?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管理规定,死亡报告卡应当包括以下信息:1.死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文化程度等。
2.死者死亡信息,如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死亡原因等。
3.填报单位信息,如填报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
4.填报医生信息,如填报医生姓名、资格证书编号、联系电话等。
填写死亡报告卡确保准确、完整和准时是非常必要的。
任何一项关键信息缺失或错误将对统计分析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正确填写死亡报告卡的方法非常重要。
死亡报告卡模板填写方法1.填写死亡者的基本信息死亡报告卡首先要填写死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和地址等。
如果死者是外籍人士,则应列明其国籍。
在填写时应注意使用简洁明了的文言,尽量不要出现拼音和乱码。
2.填写死者的死亡信息死者的死亡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死亡时间:填写死亡的日期和时间,注意写明时分秒信息。
•死亡地点:写明死亡地点,通常为医院或家中,如果是在外地其他城市或乡镇,也需要写明。
•死亡原因:填写死亡原因,如疾病名称、损伤或暴力原因等等,如果同时有多种疾病,要标明主要死因。
•外来因素:如果死者死亡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例如,交通事故、火灾等),应注明是意外还是非意外。
3.填写填报单位信息填报单位信息包括填报单位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等,这些都需要在正规格式下填写。
填报单位信息是用来确认死亡报告卡的合法性和准确性的重要信息。
4.填写填报医生信息填报医生信息包括填报医生姓名、资格证书编号和联系电话等。
填写时应注意医生资质的确切信息,确保资质证书和联系电话及时更新。
重庆市梁平县医院死亡病例报告卡*死者姓名:(死亡儿童家长姓名):住院号:身份证号:□□□□□□□□□□□□□□□□□*性别:□男□女*民族:*职业:(请填写职业代码职业代码见附3 正确填写格式举例:B 11)*户籍:□本县区□.本地市其他县区□本省其他地市□外省□港澳台□外籍户籍地址: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门牌号*死者生前常驻地址:□本县区□.本地市其他县区□本省其他地市□外省□港澳台□外籍死者生前详细地址: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门牌号*婚姻状况:□未婚、□已婚、□葬偶、□离婚、□不详*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中学、□小学、□文盲或半文盲、□不详*出生日期:年月日年龄单位:□年、□月、□日出生日期不详年龄:*死亡日期:年月日*死亡地点:□医院病房、□急诊室、□家中、□赴医院途中、□外地或其他、□不详死者家属姓名:家属电话:家属地址:I.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a). ICD10: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小时□天□月□年(b). ICD10: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小时□天□月□年(c). ICD10: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小时□天□月□年(d). ICD10: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小时□天□月□年II.其它疾病诊断*根本死亡原因ICD10:*最高诊断单位:□省级医院、□地市级医院、□县区级医院、□卫生院、□村卫生院、□未就诊、□其他及不详*最高诊断依据:□尸检、□病理、□手术、□临床+理化、□临床、□死后推断、□不详*填卡医生姓名:科室联系电话*填卡日期:年月日备注:附:1. 带“*”符号的内容为必填内容。
2. 直接导致死亡疾病或情况,请填写与主要、次要死亡原因相应的ICD-10分类代码;其他疾病诊断中请填写与根本死亡原因相应ICD-10分类代码。
3. 职业类别:A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3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4事业单位负责人5企业单位负责人。
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一、引言死亡事件是每个人生命的终结,对于社会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死亡事件的准确和全面记录,不仅能够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还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二、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的内容1.管理流程:明确死亡报告卡的收集、整理、传递和存档流程,以确保信息的准确可靠性。
2.报告人员要求:明确死亡事件的报告人员资质和职责,要求其具备医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3.报告格式和要素:规定死亡报告卡的格式和必填要素,包括死者基本信息、死亡原因、死亡时间等。
4.信息统计和分析:建立统计和分析机制,对死亡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和趋势分析,以便发现异常情况和时期性发病。
5.信息保密和使用:确保死亡报告信息的保密性,仅供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使用,并明确使用范围和权限。
三、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的意义1.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死亡事件的准确记录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分析死因,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减少死亡事件的发生。
2.为公众提供科学服务:基于死亡事件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可以制定公共卫生计划和预防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从而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
3.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死亡报告卡中记录的信息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医学科研的发展和进步。
4.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应急响应:通过建立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可以及时掌握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提供依据。
四、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的落实1.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2.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定期对死亡报告卡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报告卡、数据管理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对于公共卫生工作和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死亡报告卡的填写和报告程序在医疗领域,死亡报告卡是一项重要的工具,用于记录和报告患者的死亡信息。
正确填写死亡报告卡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告,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进行相关统计分析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死亡报告卡的填写要点和报告程序,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填写死亡报告卡的要求:1. 填写人员信息:在死亡报告卡的顶部,填写记录创建人的姓名、职称、联系方式和填写日期等信息。
这些信息是联系填写人员的关键,也方便后续对填写质量进行核查和确认。
2. 患者信息:在死亡报告卡中,准确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民族、身份证号码等。
此外,还应填写住址、联系电话等联系信息,以便后续与患者家属或其他相关人员联系。
3. 死亡信息:在填写死亡报告卡时,详细记录患者的死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死因、死亡日期、死亡时间、死亡地点等。
对于死因,需要尽量详细描述,特别是对于可能影响公共健康或安全的传染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的死亡,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4. 填写人员签字:填写人员需要在死亡报告卡的底部签字,表示填写负责并确保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也是保障填写质量的重要保证。
死亡报告程序:1. 填写死亡报告卡:当发现有患者死亡的情况时,负责记录和报告的医务人员应及时填写死亡报告卡。
在填写过程中,应注意准确、全面地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
2. 核实与确认:填写人员需要核实所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尤其是对于死因的填写,应尽量详细描述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填写人员需要对填报的内容进行仔细校对,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3. 报告上级机构:根据规定的程序,填写人员需要将死亡报告卡上报给相关部门或上级机构。
具体的报告程序可能因地区和法律法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填写人员应遵循相关的规定进行报告。
4. 存档和备份:填写人员需将死亡报告卡进行存档,并进行备份。
这是为了方便后续的查询和使用,同时也是保障信息安全和数据完整性的重要措施。
一、总则为了规范死亡报告卡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确保死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死亡病例的死亡报告卡管理。
三、管理部门1. 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死亡报告卡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实施。
2. 各科室负责本科室死亡病例死亡报告卡的填写、收集和上报。
四、管理要求1. 死亡报告卡的填写要求(1)填写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确保死亡报告卡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填写时,应按照《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如实填写死者基本信息、死亡原因、死亡时间等。
(3)死亡报告卡应使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填写,字迹工整,不得涂改。
2. 死亡报告卡的收集与上报(1)各科室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将填写好的死亡报告卡报送至预防保健科。
(2)预防保健科在收到死亡报告卡后,应及时进行审核,确保报告卡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预防保健科在审核无误后,按照规定时限将死亡报告卡上报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 死亡报告卡的保存与使用(1)死亡报告卡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为30年。
(2)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查阅、复制、泄露死亡报告卡内容。
(3)死亡报告卡仅用于统计、分析和研究,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五、监督检查1. 医院定期对死亡报告卡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
2. 预防保健科负责对死亡报告卡的管理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一、背景在人们的一生中,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件。
为了保障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以及确保相关司法程序的顺利进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死亡证明报告制度。
死亡证明报告是一项重要的法定文件,记录和确认一个人的死亡事实。
本文介绍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管理制度,旨在规范相关工作,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统一性。
二、死亡证明报告的定义和作用1. 定义死亡证明报告是由医疗机构或公安机关出具的一份文件,证明一个人的死亡事实。
一般包括死亡时间、地点、原因等基本信息。
2. 作用(1)法律意义:死亡证明报告是法律上确认一个人死亡的证据,为后续处理遗产继承、处理法律事务等提供依据。
(2)社会管理:死亡证明报告有助于社会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人口结构和趋势,并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三、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1. 报告制度(1)责任机构:医疗机构和公安机关是主要的死亡证明报告出具机构。
医疗机构负责出具医学死因证明报告,公安机关负责出具非医学死因证明报告。
(2)报告要求:死亡证明报告应当包含准确的死亡信息,如死亡时间、地点、原因等。
医学死因证明报告还应包括病因、尸检结果等医学信息。
(3)报告流程:医疗机构或公安机关应及时出具死亡证明报告,并将报告信息上报给相关部门。
2. 报告卡管理(1)定义:报告卡是记录死亡证明报告信息的纸质或电子卡片。
报告卡是对死亡证明报告数据的二次整理和管理。
(2)报告卡的内容:报告卡应包含死亡人员的基本信息、报告编号、死因等信息,并可根据需要扩展其他字段,如家庭联系方式等。
(3)报告卡的存储:报告卡应妥善保管,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对于纸质报告卡,应保存在专用的柜子或档案室中,并设定权限控制。
对于电子报告卡,应采取有效的数据库管理和权限控制措施,确保数据不被篡改和泄漏。
3. 报告数据统计和使用(1)数据统计:定期统计死亡证明报告数据,包括死亡人数、死因分布等。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引言死亡是人类生命的终结,准确记录和管理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对于社会管理、公共卫生和法律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管理制度,包括其定义、流程、要素和重要性等方面。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定义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是一种用于记录死者身份、死亡原因和相关信息的文书或卡片。
它是医疗机构对死亡进行证明和统计的重要工具,也是死亡相关事务的依据。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流程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接收死亡通知:当医疗机构或相关部门接收到死亡通知时,应及时进行记录,并启动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流程。
2.审核死亡证明报告:医疗机构的相关医生会对死亡证明报告进行审核,核实死亡事实和死因,并填写相关信息。
3.签发死亡证明报告:审核通过后,医院将签发死亡证明报告,证明死亡事实和死因,并提供给相关部门或个人。
4.统计和管理:医疗机构会将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进行统计和管理,用于相关数据分析和公共卫生工作。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要素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通常包含以下要素:1.死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等个人信息。
2.死亡信息:包括死亡日期、死亡地点、死因等死亡相关信息。
3.医生信息:包括签发医生的姓名、执业医师证号等医生相关信息。
4.医疗机构信息:包括医院名称、所在地、联系方式等医疗机构相关信息。
5.签发日期:记录死亡证明报告签发的日期。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管理,可以对死亡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是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的重要依据,能够用于身份认证、继承和保险等事务。
3.治理能力提升:良好的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能够提升医疗机构的治理能力,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报告卡编号:死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死亡日期: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死亡原因:填报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填表说明:本报告卡用于居民死亡原因的收集和统计,必须详细真实、准确无误地填写,不得遗漏或虚报。
如遇需要延期填报的情况,需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报批。
填写要求:1.请按照相关规定填写本报告卡,不得随意涂改或做假。
2.填写时要力求准确,如无法确定死因,请填写“待鉴定”。
3.填写部分涉及到病历情况时,请尽量提供详细信息。
4.本报告卡保密,仅用于死亡原因收集和统计。
填表内容:1.死亡原因:(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符合死者死亡原因的一项。
如不符合,请选择其他并在备注中说明原因。
)()1.疾病或医学原因1.1 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1.2 肺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1.3 高血压病、脑出血、脑梗死、糖尿病、慢性肾病等1.4 肝硬化、肝癌、肝炎等1.5 癌症、卒中、外伤、低血糖等1.6 其他(请注明):()2.非医学原因2.1 意外事故2.2 自杀、凶杀、他杀2.3 疾病和意外事故混合2.4 特殊病例(如新生儿死亡、现场死亡等)2.5 其他(请注明):2.6 待鉴定备注:2.死亡情况:(请简要描述死者在死亡前一天至死亡当天的情况)3.病史:(请填写死者的既往病史,如果有请注明)4.临床表现:(请填写死者患病期间出现的症状)5.诊断意见:(请填写医生对死者死因的主要诊断意见)6.填表人:(请填写填表人姓名、联系电话和填表日期)本报告卡由居民死亡原因收集和统计部门管理,如遇到填写问题或有误,请与有关部门联系。
以上填写内容须经填表人确认后填写完成,报告卡上任何涂改行为需经填表人签字确认。
死亡病例报告卡摘要本文档旨在描述死亡病例的报告卡内容和格式要求。
报告卡是一种标准化的文档,用于记录死亡病例的相关信息,包括死亡原因、死亡证明和死因评定等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报告卡的结构和内容要求,以便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能够准确填写和使用报告卡,从而提高死亡病例管理和统计的质量和效率。
背景死亡病例报告卡是一种医疗管理工具,用于记录和管理死亡病例的相关信息。
通过填写报告卡,医疗机构可以及时准确地报告死亡病例,并对死因进行评定和归类,以便进行疾病统计分析和疫情监测工作。
死亡病例报告卡的使用可以提高死亡病例管理和统计的质量和效率,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报告卡结构死亡病例报告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报告单位信息:包括填报单位的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用于标识填报单位和便于联系。
2.死者基本信息:包括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用于唯一标识死者和与其他资料进行关联。
3.死因信息:包括死因的诊断名称、ICD编码、死因描述等信息,用于准确描述死因和进行死因分类和统计分析。
4.死亡证明:包括死亡证明的填写日期、填写人、签名等信息,用于确认死亡证明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5.死因评定:包括死因评定的结果、评定人、评定日期等信息,用于记录死因评定的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研究。
报告卡填写要求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时,需要遵循以下要求:1.准确填写信息:所有信息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特别是死者的基本信息和死亡原因,以便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
2.标准化编码:使用标准的ICD编码填写死亡原因,以便进行准确的死因分类和统计分析。
3.规范填写格式:按照报告卡的结构和要求填写信息,确保格式清晰、统一,便于后续查阅和分析。
4.合法性确认:死亡证明和死因评定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合法性确认,确保其真实和合法。
报告卡使用和管理死亡病例报告卡的使用和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报告:填写和报告死亡病例应尽可能在死亡发生后的24小时内完成,以保证死亡信息的及时性。
死亡报告卡死亡卡编号:死者姓名:(死亡儿童家长姓名:)身份证号:性别:1、男,2、女出生日期:年月日(如出生日期不祥,实足年龄:)死者生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户籍:1本县区2本地市其他县区3本省其它地市4外省5港澳台6外籍死者生前住址(详填):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村民小组(门牌号)死者生前主要职业和工种:A: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3、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4、事业单位负责人;5、企业负责人)B:专业技术人员(11、科学研究人员;13、工程技术人员;17、农业技术人员;18、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1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经济业务人员;22、金融业务人员;23、法律专业人员;24、教学人员;25、文学艺术工作人员;26、体育工作人员;27、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28、宗教职业者;29、其他专业技术人员)C: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1、行政办公人员;32、安全保卫和消防人员;33、邮政和电信业务人员;39、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D:商业服务人员(41、购销人员;42、仓储人员;43、餐饮服务人员;44、饭店、旅游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45、运输服务人员;46、医疗卫生辅助服务人员;47、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49、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E: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51、种植业生产人员;52、林业生产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人员;53、畜牧业生产人员;54、渔业生产人员;55、水利设施管理养护人员;59、其他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F: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61、勘测及矿物开采人员;62、金属治炼、轧制人员;64、化工产品生产人员;66、机械制造加工人员;67、机电产品装配人员;71、机构设备修理人员;72、电力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及供电人员;73、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人员;74、橡胶和塑料制品生产人员;75、纺织、针织、印染人员;76、裁剪缝纫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77、粮油、食品、饮料生产加工及饲料生产加工人员;78、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79、药品生产人员;81、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及木材制品制作人员;82、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人员;83、玻璃、陶瓷、搪瓷及其制品生产加工人员;84、广播影视制品制作、播放及文物保护人员;85、印刷人员;86、工艺、美术品制作人员;87、文化教育、体育用品制作人员;88、工程施工人员;91、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92、环境监测与废物处理人员;93、体验、计量人员;99、其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G:军人H: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I:婴幼儿、学龄前儿童J:学生K:家务L:无业或待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发病日期:年月日诊断日期:年月日最高诊断单位:最高诊断依据:住院号:死亡日期:年月日根本死亡原因(必填,手工录入):(ICD-10分类代码):其它死亡原因(必填,手工录入):(ICD-10分类代码:)报告单位:填卡医生:医生填卡日期:年月日不明死因的主要症状体征:死亡病便报告卡填报说明1、地区编码:只有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录入数据时,此栏才允许用户选择。
死亡报告卡的填写和报告程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每个人终将面对这个不可逃避的现实。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做好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保障公众的权益,我们需要进行死亡报告卡的填写和报告程序。
本文将会详细讨论这一程序的具体流程,并探讨其背后的重要性与价值。
为了确保死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每一例死亡都需要通过死亡报告卡进行记录。
填写死亡报告卡是一个关键的步骤,需要经过严谨的程序。
首先,我们需要提供基本的个人信息,包括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和身份证号码等。
这些信息是确定身份和核实信息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准确无误。
接下来,我们需要填写死亡的日期、时间和地点等关键信息。
这些数据将有助于统计工作的进行,也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同时,对于公众来说,这些信息也是了解死亡情况、规避风险和保障自身权益的重要参考。
除了基本信息,死亡报告卡还需要记录具体的死因信息。
死因可以分为直接死因和间接死因,直接死因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而间接死因则是导致死因的基础疾病或事件。
填写死因信息需要精确、详细和可靠的数据,这对于病因分析、公共卫生管理和预防措施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死亡报告卡的填写,报告程序也是整个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旦死亡报告卡填写完成,相关部门将会负责进行报告。
这个程序的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及时传递和有效汇总。
一般来说,医院、家庭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员将会负责填写和报告死亡信息。
然后,他们会将填好的死亡报告卡提交给卫生部门或其他相关机构。
这些机构将会对死亡报告卡进行审核,核实填写的信息是否准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工作。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将个体的死亡情况转化为全局的统计数据,为公众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支持。
同时,这些数据也对公共卫生管理、疫情监测和政策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死亡报告卡的填写和报告程序虽然看似繁琐,但实际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是保障公众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死亡报告卡的补充和完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死因信息,借以规避风险、预防疾病和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死亡报告卡填写范例
死亡报告卡填写范例
一、报告人信息
1. 报告人姓名:李华
2. 报告人单位:XX医院
3. 报告人联系方式:电话:XXX-XXXXXXX;邮箱:************
二、死者信息
1. 死者姓名:张三
2. 死者性别:男
3. 死者年龄:60岁
4. 死亡日期:2021年5月1日
5. 死亡地点:XX医院
6. 死因:心肌梗死
三、死者病史
1. 主要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2. 其他病史:无
四、死者就诊情况
1. 就诊时间:2021年4月28日
2. 就诊科室:心内科
3. 就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4. 就诊治疗:PCI手术、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支持治疗等
五、死者死亡情况
1. 死亡时间:2021年5月1日
2. 死亡地点:XX医院
3. 死亡原因:心肌梗死
4. 死亡过程:死者在病房内突然出现胸痛、气短等症状,经抢救无效
死亡。
六、其他信息
1. 报告人意见:死者死亡原因为心肌梗死,与其病史和就诊情况相符。
2. 报告人签名:(签名)
3. 报告时间:2021年5月2日
以上是一份死亡报告卡的填写范例,该报告卡主要用于记录死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就诊情况、死亡情况等,以便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填写报告卡时,需要注意准确、详细地记录相关信息,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同时,报告人也需要对死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死亡报告卡
死亡卡编号:
死者姓名:(死亡儿童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性别:1、男,2、女
出生日期:年月日(如出生日期不祥,实足年龄:)
死者生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户籍:1本县区2本地市其他县区3本省其它地市4外省5港澳台6外籍
死者生前住址(详填):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村民小组(门牌号)死者生前主要职业和工种:
A: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3、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4、事业单位负责人;5、企业负责人)
B:专业技术人员(11、科学研究人员;13、工程技术人员;17、农业技术人员;18、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1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经济业务人员;22、金融业务人员;23、法律专业人员;
24、教学人员;25、文学艺术工作人员;26、体育工作人员;27、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28、宗教职业者;29、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C: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1、行政办公人员;32、安全保卫和消防人员;33、邮政和电信业务人员;39、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D:商业服务人员(41、购销人员;42、仓储人员;43、餐饮服务人员;44、饭店、旅游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45、运输服务人员;46、医疗卫生辅助服务人员;47、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49、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
E: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51、种植业生产人员;52、林业生产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人员;53、畜牧业生产人员;54、渔业生产人员;55、水利设施管理养护人员;59、其他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F: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61、勘测及矿物开采人员;62、金属治炼、轧制人员;
64、化工产品生产人员;66、机械制造加工人员;67、机电产品装配人员;71、机构设备修理人员;
72、电力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及供电人员;73、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人员;
74、橡胶和塑料制品生产人员;75、纺织、针织、印染人员;76、裁剪缝纫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77、粮油、食品、饮料生产加工及饲料生产加工人员;78、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79、药品生产人员;81、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及木材制品制作人员;82、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人员;83、玻璃、陶瓷、搪瓷及其制品生产加工人员;84、广播影视制品制作、播放及文物保护人员;85、印刷人员;86、工艺、美术品制作人员;87、文化教育、体育用品制作人员;88、工程施工人员;91、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92、环境监测与废物处理人员;93、体验、计量人员;99、其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G:军人H: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I:婴幼儿、学龄前儿童
J:学生K:家务L:无业或待业
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发病日期:年月日诊断日期:年月日最高诊断单位:最高诊断依据:住院号:
死亡日期:年月日
根本死亡原因(必填,手工录入):
(ICD-10分类代码):
其它死亡原因(必填,手工录入):
(ICD-10分类代码:)
报告单位:填卡医生:医生填卡日期:年月日不明死因的主要症状体征:
死亡病便报告卡填报说明
1、地区编码:只有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录入数据时,此栏才允许用户选择。
对于县(区)或医院直报单位系统不允许选择(灰色)。
选择时,选择某一地区→点击“下一级”按钮,可以看到所选择地区下的所管辖的地区的名称。
点击“上一级”按钮,可以返回上一级地区名称,重复此操作,最下级可下选择到区县,最上级可以选择到登陆用户所在地区。
2、报告单位:对于直报医院来说自动填入,不允许选择(灰色);对于同县(区)CDC代的情况,只要求选择报告单位。
县(区)级以上CDC用户代录的报告卡,只有在选择到相应的县级之后,才可以选择报告单位。
3、报告卡编码:必填项,允许用户自己编号。
4、死者姓名:必填项,填写死者的名字,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5、死亡儿童家长姓名:十四岁以下的死亡儿童填写死者家长姓名。
6、身份证号:可以填,也可以不填。
既可录入15位身份证号,也可录入18位身份证号,一旦录入了身份证号,性别、出生日期、年龄等自动填入,用户不必再录。
7、性别:必填项,即能从鼠标点击右边的小按钮选择,也能直接用键盘录入数字。
8、出生日期:可以填,也可以不填。
如果不填写出生日期,那么要填年龄,也就是说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
9、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
10、生日不详填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系统自动根据当前日期计算死者出生日期,将当前的年月视为死者出生年月。
11、死者生前工作单位:填写死者工作单位。
如果无工作单位则不填写。
12、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13、死者生前住址:1、本县区;2、本市其它县区;3、本省其它地市;4、外省;5、港澳台;
6、外籍。
实际上用于标识死者生前现住地址与看病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14、详细地址国标,默认为报告医院所在地区国标。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将来死者生前按现住地址统计。
对于是本县区死者,此处只需选择乡镇(街道);对于是本市其它县区死者,此处要选择县区,再选择乡镇(街道);对于是本省其它地市死者,此处要选择地市、再选县区,最后选择乡镇(街道)。
对于外省的情况则要做四次选择,选择省(自治区、直辖市),再选地市,跟着选县区,最后选乡镇(街道)。
对于具体地址不清的情况,允许此栏不选,作业相应的流动处理。
15、现住详细地址:计算机自动会加上具体的(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及乡镇(街道),用户只需要修改并加上具体的村、门牌号等。
16、死者生前职业:职业必须填写,是打(√)。
17、发病日期:必填项。
为快速键盘录入没有采用选择日期操作方式。
18、诊断日期;必填项。
19、死亡日期:死亡病例填入。
20、根本死亡原因:必填项,用户自己填写。
ICD-10分类代码:用户自己填写与主要死亡原因相应的ICD-10分类代码。
21、其它死亡原因:用户自己填写。
ICD-10分类代码:用户自己填写与次要死亡原因相应ICD-10分类代码。
22、报告人:此处报告人的姓名,由系统自动填入当操作用户的姓名。
23、填卡医生:用户自己填写。
24、医生填卡日期:必填项。
25、不明死因的主要症状体征:用户可填写文字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