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储备功能检测中吲哚菁绿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吲哚氰绿(ICG)排泄实验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摘要】介绍一种进行ICG清除试验检测肝储备功能的新方法—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PDD法). PDD法进行ICG清除试验检测,从药物管理、患者准备介绍。
PDD法是行ICG清除试验检测肝储备功能实用可行的理想方法;R15、K值能很好的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储备功能;R15、K值可能是更为敏感的指标。
【关键词】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吲哚氰绿;储备功能;肝【中图分类号】R183 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32602肝脏储备功能是指肝细胞最大功能的总和,是反应肝脏功能潜力的大小。
终末期肝病(肝癌、肝硬化等)患者,肝细胞破坏严重,储备功能受损,感染、手术、药物等影响均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临床上利用脉冲式色素浓度图象分析仪进行ICG排泄实验,对肝功能进行动态监测,定量评估有功能肝细胞总量。
因此术前评估病人的肝脏储备功能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耐受程度及评价预后都具有十分的价值[1]。
研究表明,ICG清除试验检测的ICG15分钟滞留率(R15)和血浆清除率(K)能比较灵敏地反映肝脏的储备功能[12]。
现将如何护理介绍如下:1药物管理ICG为暗绿色疏松状固体,遇热和光易变质,需避光、密闭保存。
由于它用途分特殊性,药品需由专人管理,放置于专用的冰箱冷藏柜内,并与其它药物严格分放置{3}。
使用前严格检查药品的质量,有效期。
若怀疑有变质,应立即处理和更换。
该药品应现用现配,如保存,应选择阴凉、避光处,并不超过4小时。
用时一定要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按每公斤体重05mg用药量来配置ICG溶液。
计算公式:ICG粉末量(mg)=体重(kg)*05(mg/kg)=体重/2(mg)ICG溶液量(m l)=ICG粉末量(mg)÷ 5(mg/ml)=体重/2(mg)÷ 5(mg/ml)= 体重/10(ml)快捷记忆公式毫克数=换算体重/2毫升数=换算体重/102患者的准备充分问诊,对过敏性体质者慎用;检查前测定血红蛋白(g/dL)检查前排空大、小便,禁食68小时、禁饮4小时。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评估肝功能储备的观察与护理陈俊华;轧春妹;韩荣【摘要】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为侵入性操作,患者对暗绿色药液普遍有畏惧心理,进行吲哚菁绿试验前,掌握吲哚菁绿的性能、剂量、用法、注意事项.试验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检测前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期刊名称】《天津护理》【年(卷),期】2012(020)006【总页数】2页(P388-389)【关键词】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肝功能储备;护理【作者】陈俊华;轧春妹;韩荣【作者单位】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天津 300192;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天津 300192;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天津 3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3.323肝功能储备是指受检者健存的所有肝实质细胞功能的总和。
注射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for injection,ICG)是一种暗绿青色、遇光和热易变质的疏松状固体染料药,进入血液后分布于全身血管内,被肝细胞摄取,随胆汁排泄至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1]。
ICG清除试验即15 min滞留率试验(ICGR15)可反映肝血流量与主动转运机能,了解肝储备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
我院自2010年起用国产ICG对300例肝脏疾病患者开展了血中15 min滞留率试验,现将有关ICG清除试验相关护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300 例,其中男 175 例,女 125 例,年龄 22~74 岁,平均(46.2±11.2)岁。
诊断:肝衰竭20例,肝硬化80例,肝癌30例,慢性肝炎170例。
受试对象均排除碘过敏或过敏体质者。
1.2 ICG清除试验方法1.2.1 试剂和仪器吲哚菁绿试剂盒包括注射用ICG(规格每支25mg),注射蒸馏水(规格每支10mL);肝储备功能分析仪。
1.2.2 检测方法患者空腹,取平卧位。
将ICG用无菌注射用水5 mL稀释成5mg/mL。
注射用吲哚菁绿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注射用吲哚菁绿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Indocyanine Green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ɡ Yinduojinɡlv本品主要成份为:吲哚菁绿。
其化学名称为:1H-苯并[e]吲哚,2-[7-[1,3-二氢-1,1-二甲基-3-(4-磺酸基丁基)-2H-苯并[e]吲哚-2-叉]-1,3,5-庚三烯基]-1,1-二甲基-3-(4-磺酸基丁基)-氢氧化物,内盐,钠盐。
结构式:分子式:C43H47N2NaO6S2分子量;774.96【性状】本品为暗绿青色疏松状固体,遇光和热易变质。
【药理作用】本品为诊断用药。
由于吲哚菁绿(ICG) 静脉注入体内后,迅速和蛋白质结合,色素不沉着于皮肤,也不被其它组织吸收,其最大吸收峰由水溶液的780nm转变成805nm,所以测血中ICG浓度不受黄疸及溶血标本影响。
是用来检查肝脏功能和肝有效血流量的染料药。
【药代动力学】静脉注入体内后,立刻和血浆蛋白结合,随血循环迅速分布于全身血管内,高效率、选择地被肝细胞摄取,又从肝细胞以游离形式排泄到胆汁中,经胆道入肠,随粪便排出体外。
由于排泄快,一般正常人静注20分钟后约有97%从血中排除、不参与体内化学反应、无肠肝循环(进入肠管的ICG不再吸收入血)、无淋巴逆流、不从肾等其它肝外脏器排泄。
静注后2~3分钟瞬即形成均一单元达到动态平衡,约20分钟血中浓度被肝细胞以一级速率消失,即成指数函数下降。
当肝脏病变,肝有效血流量和肝细胞总数降低时,血浆ICG消除率K 值明显降低;血中ICG滞留率R值明显升高。
【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诊断各种肝脏疾病,了解肝脏的损害程度及其储备功能。
用于诊断肝硬化、肝纤维化、韧性肝炎、职业和药物中毒性肝病。
【用法用量】试验前用“ICG试敏针”于患者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1ml,10~15分钟,观察有无红晕,确无无过敏反应后,再按下法进行肝脏功能检查。
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操作中常见失误原因分析及护理应对发表时间:2012-11-26T11:25:49.5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胡滨1 黄丽葵2(通讯作者) 林金妍3 陈娟娟1 [导读] 操作前良好的沟通、评估及正确的护理操作能保证检测的一次顺利成功和结果的准确性。
胡滨1 黄丽葵2(通讯作者) 林金妍3 陈娟娟1(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 510120)(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 510120;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510120)【摘要】目的探讨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操作中出现的常见失误并分析原因为提高一次检测率提供依据。
方法对540例应用DDG-3300K 肝储备功能分析仪进行肝储备功能检测的肝胆病患者,总结操作中出现的常见失误原因。
结果 540例检测病例中有18例出现操作失败或失误,分析当中的原因,其中4例为患者鼻翼欠平整接触不稳,8例为检测过程产生小动作引起,1例为操作过程出现不良反应,2例为药液外渗,2例药量不准,1例患者情绪紧张。
结论操作前良好的沟通、评估及正确的护理操作能保证检测的一次顺利成功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肝储备功能失误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096-02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是以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试验为原理结合脉光度法检测肝细胞功能的仪器。
仪器测定过程是应用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日本光电株式工业会社),将光学感应器夹于受试者鼻翼一侧鼻孔内外,以0.5mg/kg体重的ICG经肘正中静脉在10秒内完成注射,利用红外线在体外对体内的ICG浓度进行连续检测,并自动计算出ICG R15及EHBF。
该检测指标主要是反映肝细胞摄取能力(有功能的肝细胞量)及肝血流量,重复性较好,吲哚菁绿15分钟潴留率(ICGR15)是常用的肝储备功能评估方法[1],也是目前临床评估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的良好指标。
1例推注时味菁绿注射液致渗出的个案护理肝脏储备功能检查(corre1ationstudyofindocyaninegreen),即ICG 清除试验,是肝脏相关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能够客观反映肝脏功能储备情况,对肝癌、肝硬化及拟行肝切除手术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呵珠菁绿是该检查中使用的主要药物,使用时,每支25mg口引跺菁绿注射用粉针以灭菌注射用水5m1溶解为5mg/m1墨绿色溶液,按0.5mg/kg体重计算被检测者ICG用量,抽入10m1注射器中,注入速度为5〜10S静脉推注。
ICG试验对机体组织刺激损伤作用轻微,因此进行该试验较少出现严重毒副反应,极罕见在注射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过敏反应(发生率仅约1:40000),主要表现有瘙痒、尊麻疹、心动过速、低血压和呼吸困难等。
目前少见ICG清除试验药物渗出引起皮肤损伤及相关护理研究报告。
本院肝胆外科2023年9月发生1例ICG清除试验过程中出现呵深菁绿注射液渗出,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者症状缓解,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相关护理经验及体会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男,年龄5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糖尿病病史10年,冠心病病史10年,本次以:①乙状结肠癌术后肝转移;②乙状结肠腺癌(Inb期:T3N1aM0),收治入院,完善术前准备行ICG 清除试验。
患者于9月10日15:00行ICG清除试验检查,左手前臂内侧穿刺巴德公司BD留置针1枚(型号:24G),在推注过程中,吧口朵菁绿注射液外漏并渗入血管外,量约3m1,左手前臂穿刺点周围皮肤隆起,面积达2cm×1cm,皮温及颜色无明显改变。
2护理干预2.1应急处理立即停止注入药液,试图抽出渗出的注射液未能成功,遂拔除留置针,与责任护士交代其具体情况,密切观察患肢情况变化。
于9月10日16:00经科室静疗小组成员评估,予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3次均匀涂抹患处,告知患者肿胀部位忌抓挠、挤压,并抬高患肢,以防病情加重。
组 ICGR15(23.81±18.91)%,K值(0.11±0.05)/min;两组ICGR1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2),K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0)。
57例肝脏手术病例中,Child A 52例,Child B 5例,按照ICGR15 <10%,10-20%,>20%分组,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6%(14/48),62.5%(5/8),100%(1/1),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166),前两组; Child A 病例按ICGR15 <10%,ICGR15>10%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11%,57.14%,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187)。
结论:ICG试验简单,方便,ICGR15和K值与Child-Pugh分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够比较准确的反应肝储备功能,是在Child-Pugh分级上的有利补充,对术前评价肝脏储备功能,制定手术方案颇有裨益。
关键词: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肝脏储备功能,DDG分析系统,Child-Pugh分级IIIClinic value of indocyanine green test on assessment ofhepatic reservational functionCollege of Medicine,Zhejia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Master’s candidate Huang JianSupervisor Cai XiujunAbstractObjective:compare the efficiency of indocyanine green test and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 on assessment of hepatic reservational function;Estimate the clinic value of indocyanine green test on assessment of hepatic reservational function.Material and Method:1.Material and equipment:1. 1 indocyanine green reagent:Liao Ning Dandong Yichuang Medicin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25mg/ampoule).1. 2 DDG analytics system :DDG-3300K (product by photo electricity industry kabuskiki kaisha,Japan).2.Methods:Accumulate the patient suffered to hepatobiliary disease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08(total 91 cases),with routine hepatic function examination,doppler ultrasound,Computerized tomography, Prothrombin time ,and carry out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and then carry out ICG test with DDG analytics system.Grouping according to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 ,and check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very two groups ,discuss the correlativity between ICG test and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IVTake the cases with hepatectomy as swatch :①grouping according to ICGR15 value ,check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very two groups,noting total bilirubin value ,serum albumin ,and ALT pre-operation and poet-operation(day 1 ,3 ,7),compare the healing process;②Child-A cases,dividing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ICGR15 value(ICGR15<10% group and ICGR15>10% group),check the difference in the post-operative hepatic inadequacy rate .Results:91 patiants,74cases of Child-A,16 cases of Child-B ,1 case of Child-C(too less for statistic)。
吲哚菁绿(ICG)临床应用背景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唯一批准的菁染料药,安全无毒,因其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在临床上被多科室广泛应用。
第一,根据ICG的药理特性,静注后与血清蛋白结合,被肝细胞摄取,以游离形式由肝细胞分泌至胆汁,不参与体内化学反应,无肠肝循环、无淋巴逆流、不从肾等其他肝外脏器排泄,半衰期为3~4min。
因此,通过监测ICG体内动态代谢过程可量化评估肝储备功能有效状态,即为临床开展的ICG清除试验,主要以15min血液中ICG滞留率(ICG-R15) 、血浆ICG清除率(ICG-K值) 、有效肝血流量(ICG-EHBF)等作为衡量指标。
ICG清除试验是目前唯一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的实时动态肝脏储备功能定量检测方法,采用脉动式ICG 分光光度仪分析法具有微创、简便、快速、可床边实时监测并短时间重复的明显优势[1]。
第二,根据ICG的荧光特性,可发射波长840 nm左右的近红外光,其增强荧光的组织穿透深度范围在0.5~1.0 cm之间,作为成像介质已经在临床使用超过50年,如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通过动态记录脉络膜血流动力学改变用于诊断脉络膜疾病;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通过观察不同组织荧光程度可用于组织血供评估、肿瘤定位、前哨淋巴结示踪导航等[2]。
以下根据ICG不同特性进行各科室的具体应用情况介绍。
一、ICG在肝胆外科临床应用精准肝脏外科在追求彻底清除目标病灶的同时,确保剩余肝脏解剖结构完整和功能性体积最大化,并最大限度控制手术出血和全身性创伤侵袭,最终使手术患者获得最佳康复效果。
术前精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对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把握安全的肝切除范围,从而降低患者术后肝脏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3]。
肝脏储备功能指受检者健存的所有肝实质细胞的功能总和,依赖于活性细胞与肝血流灌注的相互作用,包括肝固有代谢容量储备及肝功能性血流量储备,两者相辅相成,特别是代谢容量-血流匹配的状况。
吲哚氰绿试验文章目录*一、吲哚氰绿试验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吲哚氰绿试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吲哚氰绿试验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吲哚氰绿试验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吲哚氰绿试验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吲哚氰绿试验的基本信息1、定义吲哚氰绿(IGG)试验是主要反映肝血流的肝功能定量试验,是诊断代偿期肝硬化比较敏感的指标。
ICG静脉注入后90%以上能被血中白蛋白结合,因此可以先注射IGG再抽取血,检测其浓度。
对靛氰绿敏感患者不适合该检查。
2、专科分类生长发育检查3、检查分类肝功能检查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5、是否空腹非空腹吲哚氰绿试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正常值15min滞留量10%。
2、临床意义异常结果ICG反映肝细胞的阴离子转运功能,对诊断无黄疸型肝炎或随访其转归,诊断隐匿型或非活动性肝硬化较敏感。
需要检查人群肝功能受损患者。
结果偏低可能疾病:肝炎、肝癌吲哚氰绿试验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检查过程从患者的一侧臂静脉快速注射靛氰绿(剂量按0.5mg/kg体重),注射后立即计时,15min后从对侧臂静脉抽血2ml,分离血清。
用分光光度计做比色测定靛氰绿浓度值。
计算15min靛氰绿滞留率,计算公式:靛氰绿滞留率%=(C15mg%÷1mg%)×100%。
2、注意事项检查时禁忌:检查前病人去称重,根据其重量给予一定剂量的靛氰绿。
检查其浓度时,要调好分光光度计计。
注射完了靛氰绿要等15分钟于体内完全反应后便可抽取血。
吲哚氰绿试验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相关疾病慢性肝炎,小儿肝硬化2、相关症状肝大而硬,肝质地硬,肝功能异常,黄疸吲哚氰绿试验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不适宜人群服用过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甾体激素等药物的患者,因为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禁止近期有以上药物服药史的患者检查。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在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黄容海;穆毅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24)23
【摘要】肝脏具有复杂的代谢功能和强大的代偿能力。
对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和储备功能的判断,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术前肝储备功能的正确评估,对肝硬化.特别是肝癌肝叶切除术患者在外科临床更显重要。
肝功能衰竭是肝癌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肝功能衰竭的发生.主要与肝硬化引起的肝脏储备功能下降有关,也与手术过程,包括切除肝脏体积、术中出血、阻断肝门血流与否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等有关。
术前正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术中合理掌握切肝量,是避免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
【总页数】2页(P4143-4144)
【作者】黄容海;穆毅
【作者单位】100011,北京地坛医院肝胆外科;100011,北京地坛医院肝胆外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吲哚菁绿排泄试验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评价 [J], 于倩;郭义明;崔海珍;纪秀杰
2.吲哚氰绿排泄试验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评价作用* [J], 毛静怡;李鑫;王晨;徐有青
3.吲哚氰绿清除试验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价值 [J], 刘天昭;罗新华
4.半肝切除术中吲哚氰绿清除试验对残余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 [J], 於展飞;熊明涛
5.吲哚氰绿排泄试验估价肝储备功能及在联合术式选择中的作用 [J], 黎一鸣;吉鸿;杨文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吲哚菁绿及衍生物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吲哚菁绿及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试剂,广泛应用于细胞标记、荧光成像、免疫组化等实验中。
但同时,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需要科学、安全的使用和存储。
本文档旨在介绍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帮助使用者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
安全操作规程贮存与保管•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应保存在冷暗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严禁将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与其它试剂混合储存;•贮存时应注意试剂瓶的密封性和标签清晰完整,确保试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操作前准备•实验者在操作前应认真阅读试剂相关资料,并掌握试剂的基本特性和安全操作方式;•需要使用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的实验应在实验室指定区域进行,保持整洁有序;•实验操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防护镜、口罩等。
操作笔记•实验者在操作前应记录实验物质名称、数量、来源、用途等信息,并根据实验要求做好笔记记录;•操作中应注意实验仪器的清洗和消毒,保证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操作结束后应对实验仪器、实验台面、实验区域等进行清洁消毒。
废弃物处理•废弃的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应单独收集处置,避免与其他垃圾混淆;•废弃物应分类存放,根据厂家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安全手册,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保养规程贮存注意事项•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在使用后应及时封存,避免暴露于空气中;•实验室应建立试剂记录系统,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定期检查试剂的保存情况;•试剂瓶的防潮盖应保持清洁干燥,以免造成试剂瓶污染。
清洗与消毒•实验完成后应对实验设备、仪器、台面、器皿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清洗时要谨慎操作,用纯水彻底清除残留试剂和杂质;•清洗过程中应使用防护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和清洗剂。
定期检查•实验室应定期检查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的保存情况,保证试剂质量稳定,避免过期试剂的使用;•定期检查设备、仪器、台面等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设备和器皿。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Child分级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Child分级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68例,对所有患者的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ICGR15)和术前、术后1周的常规肝功能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术前肝功能为Child A级的35例患者术后仍为Child A级者有28例,患者术前ICGR15的值为(11.9±2.6)%,术后为Child B级的患者有7例,患者术前ICGR15的值为(18.8±3.9)%。
术后Child分级由A级转变为B级的患者术前ICGR15的值明显高于术后Child分级仍为A级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评估为Child B级的26例患者术后仍为Child B级的有21例,患者术前ICGR15的值为(24.2±4.1)%,术后转变为C级的患者有5例,患者术前ICGR15的值为(29.6±7.7)%,术后Child分级由B级转变为C级的患者术前ICGR15的值明显高于术后Child分级仍为A级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进行评估时,对患者进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Child分级联合检查能够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吲哚菁绿清除试验;Child分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功能储备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中治疗,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肝功能储备评价能够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1】。
对患者进行肝储备功能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各种方法均存在着不同的优缺点,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来说,单一的肝功能储备评估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所以经常需要使用几种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
吲哚菁绿在肝储备功能检测中致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
王雪丽;徐敏芬;陈红;叶俊茂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1(023)005
【摘要】目的探讨肝储备功能检测中吲哚菁绿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1月1040例患者进行肝储备功能检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有7例患者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吲哚菁绿在肝储备功能检测中出现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前的详细询问和检测中的观察和护理是检测顺利完成的一个关键.
【总页数】2页(P262-263)
【作者】王雪丽;徐敏芬;陈红;叶俊茂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315010;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315010;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315010;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宁
波,315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3
【相关文献】
1.环境干预联合音乐疗法在肝储备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J], 唐黛青;谭李军;尹秀芬
2.肝储备功能检测及其不良反应的处理 [J], 文朝阳;陈秀云;梁卫萍
3.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在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探讨 [J], 田瑞民;刘国旺;魏
巍;唐克诚
4.胰高血糖素负荷试验在肝储备功能检测中的作用 [J], 管文贤
5.健康教育在肝储备功能检测患者中的应用 [J], 赵文静; 王丽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靛青绿(吲哚,氰蓝绿)试验文章目录*一、靛青绿(吲哚,氰蓝绿)试验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靛青绿(吲哚,氰蓝绿)试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靛青绿(吲哚,氰蓝绿)试验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靛青绿(吲哚,氰蓝绿)试验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靛青绿(吲哚,氰蓝绿)试验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靛青绿(吲哚,氰蓝绿)试验的基本信息1、定义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许多内源性物质如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等,以及外源性物质,如药物、毒物、染料等,在肝内进行适当代谢后,可经肝细胞排泄至胆汁。
肝细胞损害时,上述物质的排泄功能减退。
据此,可外源性地给予人工合成色素,测定肝脏清除及排泄能力,作为肝功能试验项目之一。
2、专科分类消化3、检查分类肝功能检查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5、是否空腹空腹靛青绿(吲哚,氰蓝绿)试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正常值15min中ICGR为0-10%,每增加5岁,滞留率可增加0.2%-0.6%。
2、临床意义在各种肝胆疾病早期,血中ICGR增加。
慢性肝炎ICGR多在15%-20%之间,活动性者更高,肝硬化时可达35%。
肝炎的病变程度与其病期及黄疸程度有关,在恢复期本试验能较早地恢复正常。
脂肪肝本试验多为正常。
如改变ICG的负荷量,算出最大消除率(ICGRmax),有助于潜在性肝硬化的诊断。
肝癌时ICGR取决于是否肝纤维化,无肝纤维化者ICGR正常。
因此本试验用于判断肝癌患者有无肝纤维化存在。
ICGR增高还见于慢性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Rotor综合征)、总胆管阻塞、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等。
本试验与BSP试验阳性率相似。
此外,还可用来测定肝血流量等。
靛青绿(吲哚,氰蓝绿)试验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检查过程按体重计算注射用量,即0.5mg/kg。
吲哚青绿排泄实验偏差分析及护理对策
陈璐;黄家丽;葛征宇
【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8)006
【摘要】目的: 从护理的角度分析吲哚青绿排泄实验和临床生化指标不符合的原因.方法:应用脉动式分先光度法(DDG分析仪)对76例行肝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肝储备功能检测,其中5例与临床生化指标不符合,分析检测过程存在的缺陷.结果:重复检测后,5例患者的肝储备功能检测结果与第一次检测结果相差较大,并且找到了产生偏差的相应原因.结论:严谨的护理工作在肝储备功能的检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2页(P57,59)
【作者】陈璐;黄家丽;葛征宇
【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合肥,2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吲哚青绿排泄试验操作中常见失误原因分析 [J], 余永红;英卫东;黄家丽
2.吲哚青绿排泄实验评估肝储备功能的临床研究 [J], 杨洁;李建生;英卫东;许戈良;马金良;余继海
3.四点法吲哚青绿排泄试验方法及经验介绍 [J], 石俊旭;彭心宇;胡文风;程江;张示杰;牛建华;康俊凤
4.国内外吲哚青绿排泄试验的理论基础与使用现状 [J], 石俊旭;彭心宇;程江
5.正常人吲哚青绿排泄试验:四点法与两点法的比较 [J], 彭心宇;石俊旭;程江;王成伟;张士杰;牛建华;胡文风;康俊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储备功能检测中吲哚菁绿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肝储备功能检测中吲哚菁绿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540例于我科行肝储备功能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检测中不良反应及外渗的预防及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结果:本组病例有3例患者在检测后出现不良反应,经积极处理后症状消失。
结论:吲哚菁绿在肝储备功能检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
0.56%。
检测前过敏史的详细询问、用药细节注意、检测中的观察和不良反应的积极处理是顺利完成检测的一个关键。
关键词:吲哚菁绿肝储备功能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82-02
吲哚菁绿(icg)作为肝储备功能检测用的药物,是一种无毒深蓝色色素,药物经静脉注射入人体后被肝细胞选择性摄取并以游离形式分泌到胆汁,经胆道入肠随粪便排出体外,不经肾脏排泄,不参与肠肝循环。
本文中肝储备功能检测应用日本光电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进行,检测方法[1]:协助病人取卧位,打开ddg分析仪和计算机,妥善连接鼻探头并固定→选择bv/k模式→输入病人资料(血红蛋白、icg量、身高、体重)。
选择粗而直的静脉,穿刺成功
后,将稀释成5mg/ml的icg 10秒内快速注入。
鼻探头持续监测血中icg浓度。
检测顺利完成后拔除针头,鼻探头用75%乙醇消毒。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7月的肝胆疾病就诊患者540例,所有对象均应用日本光电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行肝储备功能检测。
对象中男433例,女107例;年龄为11~88岁,平均年龄53.04±12.93岁。
其中原发性肝癌320例,肝血管瘤32例,门脉高压伴肝硬化60例,肝胆管结石27例,胆管癌33例,其它肝病68例。
2 不良反应的预防及观察
2.1 需用药物附带的无菌注射用水5ml将icg充分稀释,尽可能现配现用,如需保存,应选择约-4℃避光处且不超过4h,用药需注意防止药物溶解不均匀可能引起的检测偏差及不良反应。
2.2 掌握药物适应症。
检测前详细询问既往史及过敏史,有本药物过敏史及碘过敏史的患者禁忌行肝储备功能检测;对过敏性体质者应慎重使用或者在医生指导及做好急救措施下严密观察使用;icg对孕妇及儿童无用药经验,而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低下,均应慎用;哺乳期妇女需要检测时应停止哺乳。
2.3 心理护理。
介绍检测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
ddg分析仪通过探头接触皮肤感应,检测过程探头与皮肤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检测是否成功和结果的准确性,要求患者身心放松,平静呼吸,无特殊情况下患者应尽量不活动、不说话。
防止不良反应的
发生能及早的干预处理,操作者需指导患者在检测中如发生瘙痒,举穿刺对侧手示意;其它不适及时告知操作者,以便积极观察与对症治疗。
2.4 不良反应的观察。
icg含有碘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室内必须备抗休克急救药及器材。
注射药物过程中监测仪器血氧饱和度和脉搏情况,一旦发现休克反应立即终止注射,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检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口麻、呼吸促、胸闷、眼结膜充血、水肿等症状。
如患者举手示意时,及时观察皮疹部位、大小及数目;告知有其它不适时,应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及症状,汇报医生,根据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立即停止检测,予急救措施或按医嘱予抗过敏药物。
检测结束后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嘱其平卧休息10min,并观察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
3 结果
吲哚菁绿用于肝储备功能检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约
0.5-2%[2-4]。
有报道[2]应用icg中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未作处理,10-30min能缓解。
本组1例患者于检测结束后出现视物模糊,全身多处痒感,经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后症状逐渐消失;皮疹1例,注射药物周围皮肤出现单个或多个皮疹,瘙痒不适,汇报医生后予观察处理,约30min内自行消退。
打嗝1例,汇报医生后予观察约20min后症状消失。
4 讨论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合成的三羰花青系红外感光染料,分子量774196,分子式c43h47n2o6s2na,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清蛋白(α1脂蛋白、白蛋白等)结合,选择性地被肝细胞摄取,以游离形式随胆汁排泄至肠[5]。
临床上通常将icg血浆清除率(k)、icg15min滞留率(r15)用于对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价。
虽然icg在用于肝储备功能检测的不良反应报道中发生率低,本文中icg在检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6%与其他报道一致,但其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仍需重视,检测前后做好相关的预防及出现不良反应后的积极处理,能保证检测的顺利完成及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达到安全用药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谭李军,廖春燕,何松青,等.两种肝储备功能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1,25(10b):2674-2675
[2] 孙淑芳,刘卫红,董风姣.205例吲哚菁绿排泄试验的护理经验[j].河南医药信息,(1)
[3] 王雪丽,徐敏芬,陈红,等.吲哚菁绿在肝储备功能检测中致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j].海峡药学,(5)
[4] 黄羽频,文朝阳.肝储备功能分析仪的应用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3):58-59
[5] 杨亚英,张霁.吲哚菁绿潴留试验评估肝储备功能与护理操作[j].重庆医学,2002,31(4):316-317。